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12:1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

第一篇: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2007年中考题>

2、自1405年到1433年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

<2008年中考题>

二、对号入座: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更加辉煌.同时也丰富了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请将下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 C.马可·波罗来华 D.玄奘西行

(1)1275年,一位意大利旅行家随父、叔抵达中国。他擅长辞令,学会了蒙古语和骑射,深得元世祖喜爱,故而得以留任元朝,多次奉命出使各地,因而游历了中国各大城市。小说家鲁恩梯切诺将他的口述笔录成书,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行纪》

(2)唐玄宗时,一位江南佛学大师应日本僧人邀请,历经险阻,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他带去的不仅是佛学,还有中国的建筑、雕刻、医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

(3)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扣留了十余年,后来辗转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4)贞观初年,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天竺他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1)

(2)

(3)

(4)

<2009年中考题>

三、读图说史: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征之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之间往来频繁,我国工匠不断汲取西方纺织文化的营养,不仅改进了传统技术,而且创新了图案,从而使中国丝绸进入了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隋·“胡王”联珠牵驼纹织锦

唐·团窠(kē)宝花水鸟印花绢

北朝·红地簇四云珠日神锦

(联珠牵驼纹织锦: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汉字“胡王”、萨珊波斯风格的联珠纹饰与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沙漠之舟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图案。

团窠宝花水鸟印花绢:这件绢是典型的“陵阳公样”。“陵阳公样”是 唐太宗时一个叫窦师纶的花样设计师,在西方纹样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图案。红地簇四云珠日神锦:青海省都兰热水出土,图案中的太阳神源出希腊神话中的赫利俄斯,但图案中的华盖和莲花宝座来自佛教,图案构成带有波斯风格,人物形象和汉字则是中国的传统。)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点?(写出3个)

(2)根据织品的图案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四、材料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与外洋货物往来,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外来贸易,这一政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以后,中国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重新审视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以主动的姿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明的精华,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复苏,逐步迈向富强。

①材料一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唐朝时我国对外交流处于什么时期?请写出唐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

②材料三说明清朝政府对外采取的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四回答我国现在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

④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家的盛衰与采取的不同的对外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之匹敌。”

材料二:英国马嘎而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1万至1.2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德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而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明朝时我国的航海状况如何?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而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

(3)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材料二所述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坡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史记·西域传》

材料二:“丝绸之路”横贯新疆,给新疆辽阔大地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

右图为人首马身纹裤图。新疆汉墓出土,图案中人首是西方人形 象和希腊艺术风格,马身则是中国画法。

材料三:楼兰是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它吸纳了来自东西各交通和商业资源

潜力,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 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它的名称是什么?

它的终点到今天的哪个洲?往西方贩运的货物主要有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证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人首马身纹裤”图案,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三,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

第二篇:第三讲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教案

第三讲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教案

一、内容分析

在古代,中华民族通过同邻邦的广泛交往,既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也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的陆路、海陆贸易,把中华民族文明远播异域,同时也带回了异国文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以友好交往为主,以先进的文化影响周边和世界各国。自郑和下西洋后,对外关系出现新变化,欧洲殖民势力东来,反侵略斗争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闭关政策,使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日渐落后于西方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古代中国一贯坚持睦邻友好和与世界各国友好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与朝鲜、日本、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与欧洲、非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古代中国实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及相互影响,以提高考生归纳、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途径和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2)结合史实,初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民族使者的方法,提高对外交往合事件阐释能力,从线索上掌握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是一个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4、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古代中国,尤其是汉、唐、宋、元政府实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

2、认识到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和平崛起,渊源就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

三、知识梳理:

基本知识概述: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

1、阶段特征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1)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①史实:A.由张骞凿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B.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C.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D.汉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

②特点:a.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b.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c.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d.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2)第二时期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①史实:a.朝鲜:新罗统一;高丽乐,留学生,手工技术;贸易b.日本:遣唐使,留学生,人物。行政制度,京都建筑,文字,生活c.印度:天竺;熬糖法;文化双向交流;玄奘西游d.西亚:波斯国王、商人、舞蹈。大食伊斯兰教,造纸、纺织;瓷器

②特点:A.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B.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C.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D.双向交流,(3)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时期

①史实:a.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b.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

②特点:A.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B.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4)第四个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①史实:a.郑和下西洋:1405-1433,七次,非洲、红海;政治为主,贸易不营利b.华侨开发南洋:唐开始;明更多,传播先进技术文化,促进发展c.戚继光抗倭:明中后期,台州;福建,俞大猷,1565.d.葡占澳门: 1553居住权;1557官署,长期占据e.收复台湾:1624荷兰;1662郑成功;1684台湾府f.抗击沙俄:康熙,雅克萨之战;1689尼布楚条约

②特点:a.由开放转入闭关: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b.开始抗击外国侵略

2、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⑴古代政治上的友好交往

①东汉:A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受到光武帝的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B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从此中国文明不断传到西方。97年甘英 2 出使大秦未果,但到达西亚波斯湾。C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受到汉桓帝接见。

②魏晋南北朝:法显西行,写成了《佛国记》。

③唐朝:A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访问。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居留十年,传播唐文化。还有日本的吉备真备。

B唐与天竺之间在唐太宗时即开始互派使者友好往来。唐朝高僧玄奘,唐太宗时期取天竺研究佛经,促进中印非文化交流。还有义净。C651年(唐高宗在位),大食遣使与中国通好,此后百余年间,大食派使者来华多达30余次。

④明朝:1405—1433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有一些国家的国王和使臣到明朝访问。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明朝时来华,带来欧洲的科技著作。明朝徐光启与之合作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⑤清朝:康熙重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乾隆帝时,英国派使臣马戛尔尼来访中国,商讨通商事宜,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断绝与外国通商交往(即闭关政策)。

⑵经济交流

①两汉:A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都远播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B东汉时期,我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朝鲜的果下马、檀弓等特产也运到中国,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这时也传到日本。

②唐朝:A中朝贸易往来频繁。朝鲜的人参等输人我国,我国的茶叶等输入朝鲜;B中亚、波斯的商人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灯也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行销欧洲。C大食商人也到中国行上年;中国的造纸、纺织技术传到大食,再传到欧洲和非洲。

③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受到各国欢迎,郑和从西洋购得珠宝、香料、药材等土特产。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

⑶文化交流

①中国文化的外传:A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安息、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和欧洲。

B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唐朝时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学校教材。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唐朝时,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唐诗传入朝鲜、日本。

C宋元:宋朝时,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元朝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

D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各地。

②外国文化传入中国

A西汉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B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印度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艺术传入中国。唐朝时,印度的天文、医学、历法知识传入中国。唐朝时从印度传入熬糖法。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古印度,带回佛经600部,译出1300多卷,成为研究古印度的珍贵史料。

C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明朝引进了欧洲的水利方法,记载于《农政全书》。明朝时,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明朝后期,更多的传教士来华。

3、古代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代表人物

(1)张骞——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此,中国东方文明开始源源不 3 断地传入西方。

(2)鉴真——唐代高僧,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长期居住,传播唐朝文化。(3)玄奘——唐代高僧,唐太宗时去天竺研究佛经,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4)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唐朝时来到中国学习,取名晁衡,与同时期的中国诗人李白、王维交往密切。

(5)马可•波罗——意大利人,元朝时来到中国,长期居住,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记》。

(6)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联系。

(7)利玛窦——明朝时来中国,带来欧洲科学技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4、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商路

⑴秦汉:以陆路为主。当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西欧各国。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已开辟。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⑵隋唐:分海、陆两路。海路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到波斯湾,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朝鲜、日本。

⑶明清:明朝初期海运船队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中西贸易兴旺一时。清朝康熙以后,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海上丝路不畅。

5、中国古代的反侵略战争(明清时期)

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以后,他们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开始了对澳门的长期占据。

⑵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于1561年在浙江台州一带九战九捷,迅速扫平了浙江的倭寇。之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与俞大猷配合,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⑶郑成功收复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开始侵略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⑷雅克萨之战: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伤亡惨重,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二)、中国与具体国家、地区的关系

1、与朝鲜的关系: 汉朝 ①东汉时期,我国同朝鲜半岛各国的关系密切。②汉朝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不少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③朝鲜的名马特产也运到中国。

隋朝:隋炀帝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唐朝 ①许多朝鲜音乐家到长安,朝鲜音乐受到我国欢迎,唐乐中就有高丽乐的部分。②朝鲜人频繁地到长安留学,新罗留学生非爱好唐诗。③新罗工匠吸收唐朝手工业的优良技术,织品精美。④唐和朝鲜贸易往来繁盛,朝鲜输入唐的有牛、马、麻、人参等。唐输入朝鲜的有丝绸、瓷器、茶叶、药材、书籍等。

2、与日本的关系 :

汉朝 ①西汉时,日本30多个小国和汉朝来往。②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倭奴国王”金印。③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在汉代传入日本。

唐朝

①日本派“遣唐使”13次,留学生很多。②阿倍仲麻吕(汉名晃衡)和李白、王维建立了深厚友谊。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③唐文化在政治 4 制度、城市建筑、文学、日常生活方面对日本影响很大。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传入日本。

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

3、与印度的关系 :

汉朝:西汉末年,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唐朝:①唐太宗时,互派使者通好。②唐太宗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③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传到天竺,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④“玄奘西游”带回佛经600多部,译出1300多卷。译本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过印度。

4、与西亚的关系 :

①汉朝丝绸之路通过西亚地区。97年,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②7世纪,一位波斯国王和王子先后居住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唐朝各地。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源源运往波斯,再转销到欧洲。③从651年以后100多年里,大食往唐朝派使节30多次。大食商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有的通过科举中了进士。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非洲和欧洲。④元朝时,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传到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到非洲和欧洲。西亚不断有商队、使团到大都。⑤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过阿拉伯、伊朗等西亚地区。

5、与欧洲的关系 :

①汉代丝绸之路通大秦。甘英出使大秦(未到)。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把象牙等礼物送给汉桓帝。②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③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④明末徐光启介绍欧洲水利方法,翻译利玛窦带来的科技著作。⑤清初,沙俄侵占雅克萨、尼布楚等地。康熙帝组织自卫反击战。

(三)、规律总结

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目的

①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的形象。②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补互利。③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注意: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我国古代开展对外关系是与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的、抢占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有根本区别的。

2、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1)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包括: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对外交通畅通,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等。

(2)渠道和途径有:一是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二是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三是宗教传播,如佛教徒鉴真、玄奘,意大利教士利玛窦等。四是战争。如成吉思汗的西征。

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⑴对外交通:汉唐时期,以陆路为主,这时经济重心还在中原。唐代至明清,以海路为主,这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加上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北方多战乱,也由于指南针的用于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等。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突出特点是: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重礼仪和友谊,进行平等友好交往为主。

⑵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从汉代到明朝前期,基本上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我国和其他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对外联系,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也由于倭寇的危害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西方。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4、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包办一切进出口贸易的独占权,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清代闭关政策的形成并非是历史的偶然,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它惧怕国内汉人与外界勾结反清,从而威胁其统治。只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闭关政策在后期才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的自卫性质。

虽然闭关政策曾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起到一些自卫作用,但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挥咱,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闭关锁国和狂妄自大是互相联结的,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与这种状态不无联系。

5、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⑴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潮流者亡。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地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四、[练习与测评] 1.2007年12月,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水后,引起同学们广泛关注,有同学在推测这艘沉船出海远航的情景时,错误的是()A.船长正在观察指南针 B.船员拿着活字印刷品阅读

C.船上的人都穿着用棉布做成的衣服 D.船上满载着制作精美的瓷器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B.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C.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往来 D.促进了南洋地区经济发展

3.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基本采取与外界隔绝政策的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 D.岳飞抗金

5.西汉与西亚、欧洲国家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A.西汉丝织业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关系 C.西汉与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D.甘英到了波斯湾

6.以下外国朋友与他们来中国历史时期相对应,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倍仲麻吕——唐朝 B.马可•波罗——元朝 C.利玛窦——明朝 D.张骞--西汉

7.我国古代贸易,汉代以陆路贸易为主,宋代海上贸易占到主要地位,其相同的最主要外贸商品分别是()A.丝织品和瓷器 B.丝织品和纸张 C.纸张和瓷器 D.铁器和茶叶

8.材料: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通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千米;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代罗马,总长达7000多千米。

假如你是生活在汉朝长安的一位商人,现要把一匹丝织品、瓷器亲自贩卖到西亚去。(1)你将用什么样的运输工具运输你的商品?请你介绍一位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

(2)在这条商路上你将会尽情享用哪些在汉朝不易吃到的水果?(两种)(3)请你为重振“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先后七次远涉重洋,他曾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他曾经这样描述他的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波澜,若履通衢。” 请完成: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时在位的中国皇帝是谁?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这一事件提供了技术支持?

(2)这位航海家从哪里出发?最远到过什么地方?(3)请对这事件作简要评价。

第三篇: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练习题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请你判断,他是

A.张骞B.班超C.甘英D.王昭君

2.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它的对外交往不包括

A.亚洲国家B.非洲国家C.欧洲国家D.美洲国家

3.“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节”将于2011年7 月下旬在兰州开幕。如果你在暑假打算沿着丝绸之路古道进行游览,将会游览到下列哪个著名文化遗址

A.都江堰B.龙门石窟C.承德避暑山庄D.敦煌莫高窟

4.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学习鉴真和玄奘的相关史实,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点包括①都是僧人身份②都是老死异国③都受政府派遣④都有顽强毅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泰国香米在超市卖的非常火爆,宋朝时也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它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A.越南B.泰国C.新加坡D.缅甸

6.小明想了解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他可以查阅的相关书籍是

A.《顺治皇帝》B.《康熙朝实录》C.《清世宗雍正》D.《乾隆帝》

7.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B.重农抑商C.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

8.每年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2010年7月是第六届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在泉州举行,它是为了纪念曾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的A.玄奘西游B.马可•波罗来华C.郑和下西洋D.成吉思汗西征

9.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自率领将士2.5万人,分乘战船350多艘,由金门出发,攻入澎湖。当时盘踞台湾的西方殖民者是

A.英国B.日本C.荷兰D.葡萄牙

10.中俄第五轮战略安全磋商于2011年1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彻底解决边界问题,有力地维护了彼此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北京条约》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二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唐朝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它带来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四中说明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它带来怎样的影响?

(3)比较这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习八年级部分之

第四篇:如何进行健康的对外交往专题

如何进行健康的对外交往

思想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军人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官兵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深,个别官兵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移,对外交往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有的官兵对外交往常常与工作无关,有时甚至以互相利用为目的,有的纯粹成了酒桌饭局上的伙伴;有的官兵在交往中缺乏选择,拉拉扯扯,有意无意中受到各种腐朽文化的影响;有的官兵对外交往过多、过频,有的甚至出入不健康场所;有的官兵心思不在工作上,热衷于与地方老板、经理套近乎、拉关系,名片一大把,电话号码记了一大本;有的与外来打工妹认老乡、称兄道妹,常来常往;还有的经常不假外出,与地方少数不法分子来往,以至于上当受骗,被人利用。诸如此类的不正当交往,不仅浪费时间、分散精力,使人消磨斗志,丧失理想信念,也给部队建设带来消极影响。同时不正当交往需要时间、空间,就必然造成部分官兵不假外出,逾假不归等违纪行为的发生。另外,不正当交往中出现的高消费、超前消费等,易使个别战士为偿还债务,以各种理由或骗取家里汇款,或向战友借钱,甚至以盗窃、贪污等手段非法敛财,造成个别官兵思想失控、道德失范、行为失检,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何进行健康的对外交往

在上课之前,讲一个关于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墨子的故事。一次偶然的机会,墨子参观了一家染坊。参观之后,墨子感慨万千,他说:“这洁白的丝绢,把它丢进红色的染缸里,它就变成了红色;把它丢进黑色的染缸里,它就变成了黑色。这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染丝的时候,不能不小心谨慎啊!”

战友们,这个故事,能带给我们现代人以什么样的启发呢?它告诉我们,不仅在染丝的时候要小心谨慎,我们在交往的时候,也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一个道理,时时注意正确地交朋友。

那么,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我们怎样进行健康的对外交往呢?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一名官兵必须加以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人生课题,也是我今天讲课的主题。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如何进行健康的对外交往

第一个问题:怎样认识对外交往

一是什么是交往?所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日常生活联系。大家知道,人作为社会的人,总要与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建立精神的或物质的交往关系。军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同样置身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之中。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军人与地方之间的交往进一步扩大,对于军人来说,这种交往比一般的人际交往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涉及到军政、军民团结,影响到军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

二是交往的作用?健康的交往能够帮助人,不健康的交往也能伤害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行要好伴,坐要好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生活中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心灵能得到净化。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先后3次搬家,最后帮助孟子成长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三是军人应不应该进行对外交往?正常的交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军人职业特殊性,使我们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接受较慢,通过与地方人员的交往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正确的对外交往能够帮助人完善道德品质修养,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能够增长知识,促进成才;可以促进团结,提高战斗力;能够“以人为镜”,省悟自己的不足,激励进步。因此,对外交往是军人生活的要求,是军旅人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个问题:当前官兵对外交往的特点

一是对外交往的动机越来越复杂。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部分官兵交往观念出现偏差,把朋友当资源、“哥们儿”当本钱,功利色彩和钱色成分明显增加。有的受名利思想影响,往往是“交有用的”、“傍有钱的”、“靠有权的”、“找有背景的”。有的是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有的是热衷于结交异性寻求刺激,有的是为了炫耀满足虚荣,有的是为了共同消遣娱乐,有时甚至以互相利用为目的,有的纯粹成了酒桌饭局上的伙伴。

二是对外交往的对象越来越多元。少数官兵把结交朋友多看成是“能力强”、“本事大”,有的以和“名人”、“要人”、“能人”挂钩为荣;有的缺乏必要的警惕和防范,不看政治背景,不想负面影响,不辨良莠,随便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交友,个别的还与境外、国外人员建立联系,甚至被牵连或裹挟进违法违纪案件后方如梦初醒。

三是对外交往的方式越来越多样。过去交往,打个电话、写封信、必要时安排见见面就可以了。如今,随着信息、通信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QQ、电子邮件、视频进行对外交往,特别是手机的普遍使用,为官兵对外交往提供了方便。

四是对外交往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单位驻在海口市区,出门就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周边各种商户、酒店、娱乐休闲场所比较多,一些所谓合法经营的商店私下里却成了赌博、买卖私彩、地痞流氓聚集的场所。单位隔壁还有一个租住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人员的“小区”,而且离营区200米就是被大家比喻为黑社会“老窝”的大英村。

五是对外交往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中国人历来重亲情、讲友情,军人也不例外。我们单位80%以上的战士在海口都有亲戚朋友,官兵迎来送往,走亲串友,交往活动十分频繁,有的甚至利用正课时间外出办私事,既分散了工作精力,又容易引发问题。

六是对外交往的诱惑越来越直接。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军地经济反差日趋加大,有的官兵抵御不了“酒绿灯红”的影响,涉足不该去的场所,以致在交往中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组织纪律和法津法规的事情。部队绝大部分官兵都处于青春期,有的面对异性的诱惑、金钱的腐蚀,经不住考验。七是对外交往的意愿越来越主动。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官兵的社会意识逐步增强,渴望走出军营,接触社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关系扩大对外交往,特别是现代交通、通信工具的飞速发展,为官兵主动扩大交往提供了条件和载体。

八是对外交往的隐秘性越来越强。有的官兵把个人的交往活动视为“隐私”,总认为业余时间是自己的,别人管不着。在交往过程中,多是单个行动,独来独往。

第三个问题:官兵发生不正当交往的原因

一是要求不严,不能把握自己。《礼记?中庸》载:“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部队的生活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发生问题的几率不大,但与地方人员单独接触时,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种种潜意识的想法就会迸发出来,进而放松要求,迷失自我。

二是警惕性不高,缺乏判断是非能力。随着与社会人员交往多了,有的同志就被所谓豪爽大方的“风度”所折服,被奢迷的生活方式所迷惑,从起初的警惕到放松、动摇,到最后的不能自拔,从而走上违纪违法犯罪道路。另外,我们在交往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以貌取人”。往往认为那些相貌忠厚的人是好人,这是缺乏根据的。其实,现在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抓住了人们这一心理,将自己装扮成忠厚老实的样子,来骗取人们的信任,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有些教训警示我们,切莫“以貌取人”,裹着糖衣的炮弹和披着人皮的狼更叫人防不胜防,与人交往要善于看到一个人的本质,要把私人交情同工作分开。

三是自以为是,存在侥幸心理。我们有少数同志,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规定,为纪律所不许,但自己却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不会被领导发现。在这里我衷心的希望这样的同志早点迷途知返,如仍执迷不悟,最后将会落得害人害己,可悲可耻的下场。

四是不注重学习,条令条例意识淡薄。有的官兵对条令、条例和有关法规制度的学习不重视,以致条令意识淡薄,行为没有规范,什么话都敢讲、什么事都敢干、什么朋友都干交。

五是只讲“两肋插刀”,“哥们儿义气”。有些同志喜欢模仿古代侠客的做法,相互之间称兄道弟,结成“哥们儿”,脑子里只知有“哥们儿”之间的“义气”,不知有公理、正义、道德和纪律。搞“哥们义气”也是一种庸俗的行为。“哥们儿义气”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它是小生产者为了防止被人欺负而结成宗教团伙的精神支柱,维护的是个人和小集团的私利。我们军人讲的是五湖四海,“哥们儿义气”搞得却是小圈子,是非不分,重情不重德,讲“义”不讲法。

第四个问题:官兵发生不正当对外交往的危害

一是影响部队的日常管理。军队的特殊性,要求军队必须保持高度的集中统一,从早晨起床、早操、洗漱、就餐、操课直到熄灯就寝,一日生活制度都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军人与地方人员交往多了,势必给部队的统一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有的官兵为了找老乡、拉关系,经常不假外出甚至夜不归营;有的地方人员时常到部队找朋友、认老乡,在营区里走来串去,打乱了部队正常的教育训练秩序。这种频繁的社会接触,既影响了军人的工作学习,浪费了大量时间,也严重扰乱了军营生活秩序,给部队的管理带来了许多隐患。

二是容易引发违法犯罪案件。基层官兵大多数比较年轻,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而社会情况又比较复杂,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对外交往,很容易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甚至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诱拉拢,参与打架斗殴、偷盗抢劫、赌博嫖娼,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南航某团战土于洋,与地方发廊老板、“妈咪”、按摩女打得火热,还与发廊老板熊某在关公像前磕头,结拜兄弟,认“妈咪”罗某为干姐、按摩女刘某为干妹。于洋为了在朋友面前表现忠诚和“酷”,不论是非,不计后果。熊某要他干啥他就干啥。2001年9月22日,在熊某的指使下,于洋参与绑架、抢劫、敲诈勒索,最后致人死亡。被捕后,于洋才后悔“没有听父母的话,交了一些坏朋友”。于洋绑架、抢劫杀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直接原因就是对外交往良莠不分、是非不辨。

三是泄露军事秘密,威胁国防安全。一直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它们利用各种机会加紧对我国的思想文化侵蚀与渗透,并与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相互勾结,处心积虑地进行颠覆社会主义祖国的阴谋活动,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加紧对部队的渗透。他们往往以各种面目出现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伺机结交拉拢部队人员,广泛搜集我国军事情报。而我们一些同志保密意识淡薄,在与地方人员的交往中,为显示自己见识广,懂得多,对军队的编制、部署、装备、番号等本属于机密的内部情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无意中泄露了军事机密。有的同志在出差探亲途中结识了旅途朋友,为表示自己的坦诚,对部队的情况有问必答,一些干部战士甚至忘乎所以,常常乐道于此,海阔天空,夸夸其谈,结果造成严重泄密。还有的以军人身份在网上聊天交友、开博客,成为敌特分子拉拢策反的目标。有关资料表明,和平时期军事机密泄露案件中,有不少是因为军人与地方人员乱交往而造成的。

四是容易引发军地纠纷,损害军队的形象。随着国家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军人与社会的交往也变得更为普遍,因军人非正常交际所引发的军警军民纠纷也在日益增多,有的官兵意气用事,在与地方人员交往中缺乏原则立场,一味讲所谓江湖义气、老乡情谊,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抱不平,参与地方打架斗殴,引起流血伤亡。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我军声誉,影响了我军的光辉形象,也使军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于己于人、对军队、对社会都不利。一句话,它会削弱军民关系,影响军民团结和社会稳定,损害军队文明之师形象。

五是产生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由于受社会庸俗关系学的影响,信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灰色人生哲学,一些官兵经常与战友、老乡、朋友,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花钱似流水,不用说拿津贴的战士,就是拿工资的干部、士官如果每月都忙于这些交往、应酬,恐怕绝大多数就要囊中羞涩了,更何况不少同志还要承担起养家持家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大多数官兵都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不正当的交往产生的过度消费,无疑会大大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第五个问题:坚持正确的对外交往准则

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具有严格的纪律,强调行动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军人的对外交往范围和对象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不能像地方群众那样,想同谁交往就同谁交往,想怎么交往就怎么交往。那么,军人应该怎样正确地进行对外交往呢?在交往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对外交往要严守部队纪律和规定。这是军人在人际交往中遵纪守法的根本。我军条令明确规定:军队单位和人员在与军外人员交往中必须遵纪守法,坚决维护国家和军队的利益。这就是说,军人进行交往,无论是与军队内部人员,还是与地方人员,首先必须遵纪守法,以国家、军队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自觉服从上述利益。只有以法律和纪律为准绳,把握一定的界限,才能确保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才能很好地维护国家和军队的利益。凡是国家法律法令和军队规章制度要求做的,如自觉维护我军“文明之师”的形象,严守国家和军队的秘密,注意内外有别等等,军人在交际中都必须努力做到;凡是国家法律法令和军队规章制度所禁止的,军人在交往中都必须坚决杜绝,如《防范网络泄密十条禁令》、“移动电话使用规定”、“军人不得与地方人员进行不正当、不必要的交往,不得参与不健康的消费娱乐活动”、“军人与国(境)外人员交往,应当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外事纪律,不得擅自与国(境)外人员交往”,“军人不得与社会上的非法组织和非法刊物以及有关人员发生联系,不得组织或者参加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民间团体”等。只有以严格的法律纪律约束自己,才能始终以革命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才能处处维护国家、军队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军队的荣誉。

二是对外交往要有度有节,谨慎交往。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在信息时代,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懂交际、不善交际的人在社会上确实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过多过滥的对外交往占用大量时间,影响学习和工作,如果不加选择地交往,很可能因接受负面影响而消蚀革命者应有的进取精神,甚至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现在我们有的同志每天打进打出的电话很多,来找的人也很多,把许多精力放在朋友应酬、陪人聊天、打电话闲侃上,这其实就是不正常交往的开端。社会接触越多,就越容易出问题。在这里,我们给那些善于交往的朋友提个醒,“祸患常积于忽微”,花开之地,必有草生,只见其花,不见其草,或视草为花,奉草为宝,最终害的只能是自己。

三是对外交往要正确选择交往对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侯,损矣。”这就是说,与正直、诚实、博学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同谄媚奉承、当面讨好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因此,在交往中,选择哪些人交往,这是一个应慎重对待的问题。选择那些人交往呢?有学者提出了以下十择,这里录下仅供战友们参考:一择志同道合,携手并进者;二择身有所长,堪称师表者;三择作风正派,举止端庄者;四择患难与共,同舟共济者;五择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者;六择宽宏大度,律己容人者;七择百折不挠,拼搏进取者;八择忠诚友善,讲究信用者;九择谦虚谨慎,知错必改者;十择忍辱负重,助人为乐者。

四是对外交往要热情礼貌,举止端庄。在与地方同志接触时,要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不能有老大思想,或以功臣自居,大肆玄耀、目中无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充分体现我军这个特有的优良传统,树立解放军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军人外出,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自觉维护军队的声誉。不得猬集街头、嬉笑打闹和喧哗,不得携带违禁物品。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时,主动给老人、幼童、孕妇和伤、病、残人员让座。遇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应当见义勇为,积极救助。要尊重驻地风俗习惯,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要应该先了解该民族、该地区的生活习惯、民族传统,避免犯忌,影响军民关系。

同志们,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交往。然而,军人毕竟不同于普通老百姓,只有时时处处牢记交往之中有政治,交往之中有纪律,才能自觉做到交往中守规矩,交往中讲格调。

第五篇:学案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学案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 1.与朝鲜的关系

两汉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曾多次派人赴汉,先

后会见汉武帝和

,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当

时,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2.与日本、越南的关系

(1)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

”。东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

”金印。通过不断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三韩 汉光武帝 使译通于汉 汉委 奴国王

(2)两汉时期,中越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

切。3.丝绸之路

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

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

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

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贸易往来,这就是

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张骞 南海诸国 印度

4.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1)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

行至

,未能到达大秦。

(2)《后汉书》记载,166年,安敦王朝派

出的使者,终于到达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

同欧洲国家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波斯湾 大秦

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如何?

答案(1)先陆路为主,后海路为主。西汉开辟了

陆地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

了与西亚等地的交往,唐代的陆路、海路商业通

道都很发达。宋元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主要

通道已以海路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加强友好交

往为主。

(3)外贸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

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的科技也伴随着外贸外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回族的形成就是中外

民族融合的结果。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1.和新罗的往来

(1)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

(2)唐朝的长安和沿海城市设有“

”、“

”,接待新罗商旅。

(3)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

(4)新罗与唐朝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新罗在、、、风俗等方面,都

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坊 新罗馆 姓氏 服饰 节令

2.和日本的交往

(1)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唐朝时,日本十多

次派出遣唐使。

(2)日本的,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

动的,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3)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

(4)日本的各级学校教授。

(5)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

(6)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 和中国的 等。大化改新 儒学 吉备真备 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①隋唐时,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有往来,彼

此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②以

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

③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

起了重要

作用。

(2)与中亚、西亚:中亚一些国家同隋唐往来密

切,一再遣使前来,带来名马、异药等特产。其

中与波斯的交往尤为密切。大食与中国通使持续

了一个半世纪。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佛教 玄奘 义净

(3)与欧洲: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往还,东罗马

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唐朝的、大量

运往欧洲。

(4)和非洲:唐朝时和非洲也有来往,中国史书

上有这方面的记载。丝绸 瓷器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案(1)通过官方和民间贸易。汉唐时期,“丝

绸之路”水陆并举,明朝郑和下西洋等。

(2)官方派遣使节或留学生。唐朝时,日本派遣

13批“遣唐使”来中国;大食与中国通使达一个

半世纪;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来往;日、朝都曾

向中国大量派遣留学生。

(3)宗教传播。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

内地。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等。

(4)战争。隋炀帝对高丽的战争;成吉思汗的远

征;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康熙帝时

期的两次雅克萨之战。

三、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1.明朝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次航

海,出使西洋,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

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地区。

(2)华侨开发南洋: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

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华侨对南洋的开

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3)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中国东南沿海的奸

商勾结倭寇,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戚

继光率戚家军,在九战九捷,并与

配合,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

本肃清。红海沿岸 非洲 台州 俞大猷

(4)

殖民者租占澳门。

(5)明末,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2.清朝前期

(1)郑成功收复台湾:①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

兰殖民者。②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①明清之际,俄国强占

了我国的雅克萨和

等地。②1685年和1686

年,康熙帝两次组织自卫反击战。③1689年,中

俄签订《

》,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

题。葡萄牙 荷兰 尼布楚 尼布楚条约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1)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主要

有葡萄牙、荷兰、沙俄等。

(2)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徐光

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3)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

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考能提升

主题: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典例】(2008·上海单科)下图是发现于高昌古

城(位于今新疆吐鲁蕃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

“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

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

察此画,回答问题。圣枝图

(1)请你从壁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

(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

(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

方法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1)问要从图片中提取信息来论证设问观点。

第(2)、(3)问要从两汉史实和现实工作、学习中探讨、论证观点。

答案(1)壁画中人物的相貌、服饰,壁画中的场

景等。

(2)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东西方之间能够进行经

济、文化等交流,或从西汉到5世纪时期,匈奴活

跃在西域及欧亚广袤草原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佛教就是通过西域流传到中

原的。

(3)关于景教传播的文献记载、该地区的其他考

古资料、专家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等。考向预测

考向一

发达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

【示例1】下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

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 的朝代是

()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地图信息,调动所学知

识判断问题的能力。地图关键信息“天竺”、“大食”“新罗”,这些是唐朝时期对周边国家

的称,故应选B。

答案

B 考向二

古代中国的对外友好交往

【示例2】2007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玄奘纪

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

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

()

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

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 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

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题干提供两个现象,一是那烂陀举行玄奘纪念堂

落成典礼,二是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参加。能够

同时解释这两个现象的原因,只能是D项。A、B、C均只能满足第一个现象,与第二个现象无关,故

应排除。

答案

D

一、选择题

1.《后汉·东夷传》载:辰韩“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上

述材料表明

A.张骞通西域传播了先进文化

B.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C.秦朝语言中有外来词汇

D.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辰韩的语言称谓皆与

秦相似这一信息可判断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B 2.秦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

华文明都可以传播到的地区是

A.巴尔干半岛

B.印度半岛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沿岸

解析

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

())

(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最南端的一条

通往印度,其余两条通往安息、大秦和大宛、康

居。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因此B

项符合题意。B 3.“舍生取义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的这

两句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打通丝绸之路

B.法显到天竺研究佛学

C.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唐风”“奈良”等词,由此

判断此历史事件发生在唐朝,且与日本东京有

关,故选C项。C 4.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

使充此。”这反映出

①新罗文化比较发达

②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

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

④唐政府重视对外交往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不仅要明确材料的含义,还要判断材料

反映的史实。其中“有类中华”反映③,“颇知书

礼”“善以讲论”反映①,“选使充此”反映②④。D 5.通过下图两枚同时期铸造的钱币(仿制图),说明

唐朝与日本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贸易频繁

②中国文字对日

本文字的创造作出了贡献

③中国制钱对日本影响

较大

④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既要看到表面信息,也要看到深

层次信息,直接信息可从钱币的文字、形状上得

出,即②③;由间接信息可得出贸易往来和相互

影响,即①④。

答案

D)(6.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上网搜索古

代中非交往史实,键入的有效“关键词”是

()

①杜环

②郑和下西洋

③吉备真备

④非洲黑

人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吉备真备是唐朝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 人物,与非洲无关,故应排除含③的选项,只能

选B。B 7.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市有这样一副题联:“继张

(骞)班(超)立功异域,开哥(伦布)麦(哲伦)

探险先河”。此联称颂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是

()

A.“玄奘西游”

B.马可·波罗来华

C.郑和下西洋

D.成吉思汗西征

解析

从题干中的“印度尼西亚”“立功异域”“探险”

等词可判断C项正确。C 8.2008年9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与日本”论坛在 北京举行,讨论今后中日经济合作发展的前景。

历史上中日两国很早就有密切联系。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日本特产檀弓、果下马输入中国

B.汉武帝时朝鲜半岛国家通过日本“使译通于汉”

C.东汉光武帝赐给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

D.两汉时期,日本“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

汉相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和再认再现历史知

识能力。A、B、D三项史实叙述错误,檀弓等是朝

鲜特产,“使译通于汉”是日本通过朝鲜半岛而

进行的,“嫁娶以礼”的是朝鲜。C 9.秦汉时期,中国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非常密切。下

列史实中能说明这一关系的是

A.秦朝时朝鲜半岛北部的辰韩被称为“秦韩”

B.汉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

C.1784年日本出土了“汉委奴国王”金印

D.中日两国流传的徐福东渡的故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

A、B两项叙述错误,因为称“秦韩”应是两汉时

期,“使译通于汉”应是汉武帝时。D项徐福东渡故

事是民间交往。C 10.女性的裙子,在初唐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这种裙式,至今还影响着朝鲜、韩国的女子

裙装风格;中晚唐时,流行多层广袖上衣,外面围

上宏大拖地的厚重裙子,日本著名的宫廷和服“十

二单”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而来的。可见唐文化对

这些国家影响之深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的服饰、风俗等深受隋唐文化影响

B.朝鲜半岛上的辰韩服饰与唐服相似

C.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唐朝服饰传到罗马帝国

D.《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唐服在天竺流行的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

料中没有提到罗马和天竺的情况,只是提到唐朝

服饰对日韩服饰的部分风格产生很大影响,而不

是相似,所以应该选A。A 11.下列各项中,反映了唐政府对外开放成果的史实

的有

()

①海陆商路发达

②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在越南

推广

③赐“汉委奴国王”印

④波斯人开设

“波斯店”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和再认再现历史知

识的能力。①④是唐代史实,符合题意;②③是

汉代史实。D 12.对外交通由汉唐的陆路为主转为宋元的海路为

主,其主要原因是

()

①北方战乱

②经济重心南移

③指南针应用

于航海

④阿拉伯帝国阻隔交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北方战乱较

多,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再加上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因此宋元时期对外交往以海

路为主。D 13.梁启超曾感叹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

布„„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出现“郑和之

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受传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制约

B.中国再没有出现明成祖式的开明君主

C.伟大的航海家可遇不可求

D.中国造船工业比西方落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航海)

事业不能延续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郑和航海不计经济效

益,缺乏生命力;闭关锁国使航海事业每况愈下。

西方受资本原始积累驱动,航海事业蒸蒸日上。A

二、非选择题

1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是大开放,我国成功实

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

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

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

„„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

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用书》 材料二

„„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 熙帝曾决定废止海禁,开海贸易。„„与西方国家 的海上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康熙帝又 在1716年实行禁海,对海外贸易规定禁条,严加限 制。„„实行海禁后,海上一片荒凉。西方国家的 贸易商船,清朝“听其自来,不许往贩。”每年来华 商船不过几艘。„„

广东普宁县蓝鼎元著《论南洋事宜书》,论

述闽广形势说:“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

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

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 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

蹙„„今禁南海,百害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鲁迅《看镜有感》(1)材料一中反映的唐朝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何重

大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实行这

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这一政策对我国有什么

影响?

(3)结合鲁迅的话,说一说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

化和你的认识。

答案

(1)政策:对外开放(或兼收并蓄)。影响:这种政策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进了唐朝与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提高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2)政策:海禁(或闭关锁国)。社会根源:封建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影响:阻碍了中外正常贸易

和交往,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国计民生与

社会安定;造成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

界发展潮流。

(3)变化:由对外开放、互相取长补短到闭关锁国、害怕接受外来事物。认识: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挨打,对外开放才能富民强国。15.(2008·全国文综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

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

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

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

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

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

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

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

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的英国国内背景。(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答案

(1)不同之处:①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②英方信函认为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国可增进邦交,扩大贸易。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就是出于这种心态。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返回

下载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藏青少年对外交流交往工作

    西藏青少年对外交流交往工作:对外交流涌动青春身影 2003年12月,经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牵线搭桥,团区委、区学联与香港游乐场协会建立了联系,并于当月首次应邀组成西藏青年代表团......

    对外友好交往教案(共5篇)

    6 对外友好交往教案 【导入新课】 提问:《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到哪里取经?(“西天”) 它就是“天竺”,相当于如今印度、尼泊尔等国。 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唐朝) 当时,唐......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案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隋唐发达的对外交通;隋唐和新罗的友好往来;日本遣唐使;唐文化对新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基础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基础练习题 一.名句默写: 1.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2.(杜甫《蜀相》) 3.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 4.袅袅兮秋风,。(屈原《湘夫人》) 5.(屈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基础练习题(全文5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基础练习题 一、名句默写: 1、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2、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3、心非木石岂无感? 。(《拟行路难》) 4、袅袅兮秋风, 。(《湘......

    我国对外交往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外交事业

    我国对外交往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外交事业 [专题考向分析] 对外交往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很难说哪是重点。但从当前我国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基础练习题)(范文模版)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重点放在生产工具改革创新方面的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农政全书》 D.《农书》答案:D 2.“各施轮轴,钩键交错,关锁相持”,请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