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模版]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
近几年来,国际及国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事实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欧美国家,还来自所有对中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各国对美元汇率连创新高,进而会将希望寄托在人民币升值上,日本、韩国、巴西等国都希望人民币升值从而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已由美国“独唱”逐渐演变为多国组成的“大合唱”。
本文主要剖析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并据其提出关于改善我国汇率制度的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 优点 缺点 改善
一、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特点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就是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一直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1、鲜明的市场导向性。更大幅度地引入了市场的力量,市场化导向更加鲜明,市场供求对汇价的形成作用更加显著。
2、“参考一篮子货币”:相较之前的单一盯住美元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利于较好地应对美元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人民币多边汇率的波动,从而保障我国汇率的安全。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3、浮动汇率制:与市场化导向的一致性。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中央银行主要起到滤波器的作用。随着经济适应程度的提高,滤波器的作用是可以减弱的、是自适应的。实践表明,采用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汇率制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本国对外贸易必须是多边的,并且分布比较均匀。2,国家的外汇储备必须是多元化的。3,必须有能够自由交易的外汇市场。包括外汇现货交易市场和外汇远期交易市场,特别是远期交易市场。
二、现行汇率制度的正面效应分析
汇率制度由之前的固定汇率机制向浮动汇率机制转变后带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
1、富有弹性。相比于之前的钉住单一美元的制度现行汇率制度更具弹性且经常波动,一篮子货币中货币的相互波动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实际上较之原来是下降了,有利于稳定汇率预期。同时保留了央行对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有效的规避世界上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给人民币带来击由此引发的结构失衡,从而增强了我国应对投机压力的能力。
2、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不断加快,我国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国际化、多元化的趋势,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日趋与国际接轨。
3、对市场反应灵敏。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市场作用在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敏反应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利于间接融资企业的发展。
4、有利于以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现行汇率政策推动外需扩张,带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三、现行汇率制度的负面效应分析
在看到现行汇率制度的优点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1、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著名的“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实现汇率的稳定性目标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那么在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性独立性两个目标中,只能“二选一”。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决定了汇率变动不能充分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是根据篮子中货币之间的汇率来被动调整的,是中央银行被动干预的结果。因此,目前的汇率制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实行货币政策的能力,并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2、汇率基本上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汇率的变动可以起到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的作用,因此它可以作为调节一国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但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决定机制下,货币的比率被基本固定,而且汇率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央行规定的一定幅度之内,从而使得汇率基本上失去了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3、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且维持成本较高。在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时,这一市场十分狭窄,而且仅限于由经常项目中的贸易项目派生出的外汇供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央银行无法获取准确定价所需要的完全信息。此外,维持现行汇率制度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难度,其总维持成本较高。
4、推迟了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由于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需要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资本项目基本平衡,那么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5、弱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现有汇率制度约束了汇率变化的灵活性,使人民币汇率的经济杠杆功能被弱化,也淡化了交易主体的风险概念。如果人民币仅是小幅波动,企业通过适当的内部调整就可以应对汇率变化,但未通过运用金融市场工具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因而,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造成了风险的累积,而这些风险的累积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隐患。由于人民币汇率相对固定, 当国内外利率出现差异时, 便导致了单边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出现。尽管在我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这种套利存在一定的成本, 但当套利收益超过套利成本时, 套利会通过非法逃套汇等形式进行, 这就增加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难度。而另一方面,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增加了无风险套汇的机会, 也使投资者可以在国内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产品, 在国外销售后换取外汇, 再兑换成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固定保证了这种投机行为无风险,从而增加了无风险套利机会。
6、银行风险增加。虽然间接融资企业对汇率的敏感性强于对利率的敏感性,但是对浮动汇率制下的市场波动适应性较弱。这些企业向银行的借款并不会随利率的升降而出现大幅变化,但是企业经营国际贸易的收益却会随汇率的变化而波动。企业还贷不确定性增加,银行贷款回收率下降,贷款风险增大,呆账坏账增加,银行利润率和收益率随之下降。
四、完善汇率制度的建议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浮动汇率制应是必然的选择。现阶段,我国必须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管制之间寻求某种平衡,既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兼顾汇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使资本管制发挥一定效果。
1、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浮动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央行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可以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但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加强完善现行汇率制度。
2、坚持汇率改革市场化方向的同时要打破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近些两年来,人民币汇率较均幅的、缓慢的爬升,使市场上形成了强烈的、可预测的升值幅度预期。这使得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这不仅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打破市场上人民币可测算的升值预期刻不容缓。
3、加大国际游说和沟通力度,保持改革的话语权并赢得外部支持。一国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相关国家的利益,因此,一国汇率制度的改变也常常会引起国际上的干预或协调。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呼声也越来越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或是部分利益集团的压力不断地通过政治等途径对中国政府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主动应对,加大国际游说和沟通的力度,保持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话语权,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
4、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深化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改革。当前要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品,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例如在已允许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远期和互换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和推出人民币期货和期权交易等。从汇率改革的过程来看,今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难以预测,人民币升值的空间也可能会大于预期。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汇率问题的研究,提高风险意识,学会应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衍生品的研究与创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5、协调好汇率与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关系,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理的利率水平是形成合理的汇率水平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利率水平高于国外,则会推动本国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保持同步,相互协调,共同维护币值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 [ 1 ] 国家外汇交易中心,CEIC,招商证券研发中心《浅析中国的汇率制度以及不愿升值的根本原因》
[ 2 ] 李美艳.现行汇率制度的思考[ J ].财经界, 2008, 03: 8363.[ 4 ] 谭雅玲.改革前行要看问题掌握主动要有远见———人民币汇率改革3年反思[ J ].金融论坛, 2008, 08: 45.[ 6 ] 毛蕊.我国汇率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J ].法制与经济, 2007, 04:87-88.
第二篇:人民币制度和汇率 文本文档
人民币汇率机制将恢复弹性 大幅升值可能性不大
2010年02月10日 05:46
专家认为,美中贸易逆差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自身存在严重问题,而非人民币汇率。
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之际,人民币升值面临的外部压力近期陡然加大。不过,尽管各方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渐强,但外汇市场做多人民币的动能明显不足。分析人士指出,多重因素显示近期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人民币汇率机制将随着经济复苏逐渐恢复弹性,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灵活。
市场预期更务实
进入经济复苏阶段的西方国家再次向人民币汇率施压,人民币面临新一轮升值压力。2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调查报告认为,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以及更加重视把通胀作为关注目标,可以使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好地适应国内宏观经济状况。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机构也发布报告预测人民币升值的时点和幅度。不少投资银行认为,人民币很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升值,升值幅度为3%-5%。
尽管人民币升值预期呼声高涨,但汇市价格保持稳定。截至9日收盘,美元/人民币询价系统收报6.8267,较前一交易日下降2点;美元/人民币自动撮合系统收报6.8267,较前一日下降3点。从最近离岸市场看,人民币升值预期动能不足,相对转弱。2月9日,一年期NDF收盘买入报价为6.6580,而2月2日为6.6460;两年期人民币NDF报价,更是从2月2日的6.3500上升到6.4200,反映人民币升值预期在远期市场上逐渐转弱。
有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欧元走弱、美元近期强势,最近做多人民币的动能不足。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绝对预期比较强,但相对预期已经比较弱。
近期,中国官员多次强调人民币汇率符合全球利益,稳定了市场预期。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日前指出,目前从国际收支、外汇市场供求等方面看,人民币汇率趋近于合理、均衡的水平。商务部副部长钟山8日重申,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虽然中国确实有比较大的压力,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基本稳定,不仅对中国有利,对世界经济也有利。
大幅升值可能性不大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的变动、预期因素以及中美利率利差等。从这些因素看,近期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较上年下降35%,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9.9%下降到5.8%,延续了2008年以来占比下降的格局。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认为,经常项目GDP占比下降意味着汇率更加接近合理水平。
2009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932亿美元,与2008年4795亿美元的增加额相比下降了18%,也说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尽管人民币不会受外部压力而快速升值,但随着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贸易状况改善,人民币升值是长期趋势,汇率政策将会逐渐改变盯住美元的策略,而适度增加汇率弹性和灵活性,可能出现稳中有升的态势。“3月份将是比较重要的时间窗口。”陈凤英说。
据统计,在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有效汇率有所下降,且与美元呈现同向趋势。从2009年1月到2009年11月,人民币有效汇率下降8个百分点。同期,美元有效汇率下降8个百分点,日元有效汇率下降6个百分点,欧元有效汇率上升5个百分点。
信达证券分析师徐佳荣认为,人民币将呈现两个趋势:一是随着经济复苏,人民币将逐步改变盯住美元的策略;二是人民币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升值,主要原因是缓解通胀的输入压力以及阻止热钱流入。
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在外部压力下,流入中国套取未来人民币升值收益的热钱可能会增多。外汇局局长易纲日前表示,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更加明朗,人民币升值预期、本外币利差、国内资产价格等市场因素可能继续存在,将导致今年跨境资金流入有所上升。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2010年02月10日 05:46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人民币汇率问题近来成为市场一大热点。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2010年人民币将承受更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有望保持升值态势。但中国银行(601988)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张友先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处于基本合理水平。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保持上行态势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向?
郭世坤:人民币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升值,这将影响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平稳运行,微升0.14%。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预计在1%-3%之间,波动区间为6.83-6.63元,升值步伐将前慢后快。
张明:人民币升值时机可能出现在两会召开前后,但2010年的升值幅度在5%的区间内。
张友先: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累计超过20%。考虑到出口企业要有适度的获利,当前出口型行业的出口换汇成本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基本接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处于基本合理的水平。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基本保持稳定,升值预计在1%以内,未来政策着力点应该是逐渐打消人民币升值预期。汲取上一轮人民币快速升值的经验教训,应从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理顺我国外汇流入流出的相关政策,我国应构建一套合理机制,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升值压力长期存在
中国证券报: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骤然加大。未来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有哪些?
郭世坤:2010年,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小幅上攀,这主要是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较,中国经济增长优势明显、国际地位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结算领域运用增多等。这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汇率保持一定上行态势。
张明: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显著收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似乎都有较大难度。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同样能够达到收紧总需求的效果,这是我们判断升值的原因之一。
2010年通货膨胀风险进一步上升,但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削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控制PPI的快速上升,就成为有关方面前瞻性应对通胀压力的潜在选择之一,这是我们判断升值的原因之二。
随着中国GDP增速突破10%,出口增速突破20%,CPI增速回归到正常水平,在欧美国家的失业率依然高达10%,经济增速乏力的背景下,针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自然会接踵而来。在这种外部压力下,流入中国套取未来人民币升值收益的热钱规模迅速放大。为了应对外部压力以及防止热钱套利,人民币可能会提前升值,但明确一段时期内最大升值区间,以降低对热钱套利的激励,这是我们判断升值的原因之三。
张友先:在中国经济率先反弹推动下,人民币汇率面临新一轮升值压力。首先,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第二,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短期内难以改变。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预测,今年我国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危机提升了我国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随着出口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一旦贸易顺差持续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将逐渐显现。
第三,人民币与美元、日元和欧元利率差距不断扩大将成为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利率下调至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但与美元、日元和欧元基准利率相比较,人民币基准利率仍然较高。当前,人民币与美元、欧元之间的利差创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人民币与日元利差也处于相对较高位置,从利率角度看,人民币资产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未来2-3年,人民币与主要货币利差收窄的可能性较小,人民币资产将发挥持续的吸引力,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利率水平将吸引外币资金流入我国,从而推高人民币汇率水平。
第四,未来人民币汇率最大挑战是美元的巨大贬值压力。危机期间,在全球避险资金大量流入的背景下,美元持续升值,但未来三大因素将促使美元长期贬值。一是避险资金大量流入美国不可持续。随着全球经济触底并逐步复苏,避险需求将不再是资金的首要考虑因素,收益性需求将逐步上升,大量避险资金将逐步流出美国。二是美国庞大的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将导致美元长期贬值。2009年财政赤字将达到1.75万亿美元,占GDP的12.3%,远远超过3%的警戒线,未偿还国债超过10万亿美元,占GDP的71%。三是美国对内贬值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对外贬值。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衰退,美联储双管齐下:实行零利率政策和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2009年1-11月份美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分别为11.2%和5.1%,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从危机前的约9000亿美元增加到当前的约2.2万亿美元,扩张性货币政策使美元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
记者观察: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世界经济复苏
2010年02月10日 05:46 记者观察: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世界经济复苏
近期,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卷土重来。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走势,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实现恢复性增长。
无论是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都在提示我们,全球经济的复苏之路漫长而艰难。自由落体式的经济下滑告一段落之后,全球经济体还需应对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对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把握尤为重要。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刺激政策不会轻言退出。
中国在刺激政策退出方面同样谨慎。从投资来看,2010年的投资增长可能会低于此前预期。去年12月的数据显示,投资已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从单月投资数据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已出现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2009年四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不足25%,大大低于前两个季度35%以上的增速。此外,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已经下降。
出口方面,2010年中国出口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面临外需疲软、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不利局面。尽管去年12月出口增速大大超于预期,但如此高速增势能否持续,业内专家的观点并不乐观。近期,发达国家经济进入补库存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我国出口,但如果6个月左右的库存化阶段结束后,中国出口形势将更加严峻。
从内需来看,内需的提振还依赖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绝不会一蹴而就。
正因为考虑到经济增长可能面临的一波三折,今年将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着重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在此政策框架下,如果人民币迅速升值,将释放出显著的“紧缩”信号,动摇市场主体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因此,人民币短期内仍将保持稳定。年内,汇率走势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走势,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的此消彼长将是汇率决策的重要依据。
不少专家强调,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中国在主动、可控和渐进的原则下稳步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累计升值超过20%。目前,从国际收支、外汇市场供求等情况看,人民币汇率趋近于合理、均衡的水平。
央行重新定义人民币汇率机制
200911月13日05:20
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再起。(资料照片)
据《东方早报》报道,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日响,央行虽一再声称“外部压力不大”,但在11日傍晚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中,其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表态出现微妙变化。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报告称,应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再起、外汇资金加速流入的背景下,上述报告首度提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弹性将增加”
这与此前的说法有着明显不同。2005年7月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时,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表述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去年以来,央行在汇率问题上的一贯提法则是,将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而自2008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央行此前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没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声明中提及人民币汇率。
对此番央行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新表态,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11日解读:“从用词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将主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这表明中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民币升值。”
瑞银经济学家王涛则说,央行在调整措辞之后,可以更加灵活地解释任何汇率措施,但不一定会改变汇率政策,因为央行之前表示,在确定人民币汇率时会参考其他许多货币。
各国竞相施压人民币
自2008年7月以来,央行一直将人民币汇价维持在6.83元/美元附近,人民币汇率制度在事实上回到了汇改以前———紧盯美元。
由于美元最近几个月走软,人民币兑欧元等其他货币实际上已经贬值,这使得中国的出口商在国际市场占据优势,因而加剧了中国与美国、欧洲和印度等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
最近几个月,各方对于人民币施压力度日增。包括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亚洲开发银行和日本官员在内的决策人士都对此颇有微词,呼吁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2009-12-30 竞卉(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中图分类号: D922.285文献标识码: A 2005年7月21日,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外汇市场进入了向市场化、自由化方向发展的新阶段,多种交易方式并存、分层有序的外汇市场体系正逐步确立。至今,改革已满四个年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被低估的程度,但是,对于中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逆差和大量热钱的涌入,似乎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市场化之路仍然漫长。
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取决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进程。易纲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真正有弹性的、完全浮动的、灵活调整的市场化汇率是不可能的。因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未来改革还将是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汇率成为资源配置的工具,并最终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汇率制度。2005年汇改的关键是更大地引入了市场的力量,但是同时也强调“有管理”的特性,这是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未来,如果要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并逐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中国面临着如何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外汇体制,这除了要进一步培育外汇市场外,还需要进一步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具体而言,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在现阶段中国人民币利率非市场化、资本项目外汇实行较为严格管制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主要是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由于经常项目的外汇收入与支出构成了中国外汇收支的主体,从而表明中国的外汇收支与交易仍主要是与贸易等真实经济活动相联系的。
但根据经典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与中国资本帐户的开放进程同步 [2]。汇率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使得经济难以承受资本项目开放带来的冲击,而资本项目的开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汇率形成的市场化,从而最终实现管理浮动 [3]。因此,未来应逐步放开中国资本项目管制,使得外汇市场的供求也会更多地体现经常项目收支以外的外汇供求,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由经常项目外汇收支逐步过渡到经常项目为主兼顾其他因素特别是资本流动。
二、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扭曲的重要原因,使人民币汇率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因此,应强化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经常项目的意愿售汇,同时继续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使资本项目下被压抑的用汇需求逐步释放,从而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并实现价格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
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充足、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强化改革的环境已经基本成熟。可以尝试扩大允许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企业范围和现有允许保留外汇结算账户的企业的外汇保留限额;延长结汇宽限时间,进一步提高留汇比例,在适当的时候逐步转向意愿结汇制;将境内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国境外投资企业融资提供对外担保的管理方式由逐笔审批调整为余额管理,扩大银行和受益企业的范围;还可以允许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等。
三、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汇率形成机制运行的主要载体,它的健全和完善是最终实现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的基础。要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中进一步引入市场力量,培育外汇市场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自 7.21汇改以来,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主体、交易方式以及引进做市商制度等等,这是市场各方一直以来积极呼吁的结果。未来要继续推进外汇市场改革,在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上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加强远期外汇市场建设,在目前远期交易的基础上研究发展新的交易方式和避险工具,建立人民币远期交易体系,并逐步完善发展远期市场所必须的货币市场。
四、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
较大的汇率浮动区间符合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大趋势,只有汇率波动增大,经济体才有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金融企业才有可能进行金融创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比较自由地根据汇率信号做出反应,使汇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调节机制。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应作为调整汇率异常波动的措施,而不应成为平衡外汇市场供求的手段,因此应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干预机制,不断完善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可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外汇平准基金,通过运用外汇平准基金干预市场,使其干预市场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减少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同时加强对外汇市场监督和预警。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但是也为中国推行金融改革提供了机遇。2009年2月26日,上海作为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这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人民币未来担负起贸易结算、资本计价和外汇储备的国际货币职能,对于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和更具弹性汇率也有积极作用。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制定有步骤、有计划的人民币发展战略,逐步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创造条件。
央行重定义人民币汇率机制
2009年11月12日 01:32 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日响,央行虽一再声称“外部压力不大”,但?
第三篇: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思考
作者:万 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6期
[摘要]文章在分析盯住汇率制度的特点其利弊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目前实行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当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汇率制度;盯住汇率制;选择
[中图分类号]P830.7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新闻
今天看到一篇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新闻,突然意识到PPP理论在外汇汇率分析中的重要性。总结出有效汇率,名义汇率,实际汇率的关系,可以应用到汇率变动的分析中。而PPP理论,就是找到这三者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下面附上一篇关于现实中人民币汇率的分析:
转载: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但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名义汇率属于间接浮动汇率,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的名义汇率波动较大,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由于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是用本国物价水平与国外物价水平的差异来衡量的,在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的两年时间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各有涨落。但在2007年7月以后,由于国内物价水平涨幅高于国外物价水平的涨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一直高于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
汇改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特点
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呈现出持续升值的走势。由于此次改革中,美元在人民币汇率盯住的一揽子货币中权重较大,因此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的汇率走势基本反映了美元对欧元和日元汇率的走势。但是从波动幅度看,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汇率的贬值幅度都明显小于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贬值幅度,而人民币兑欧元或日元汇率的升值幅度则远大于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的升值幅度。
1.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波动特征分析
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7月~2008年7月,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升值;第二个阶段是2008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基本保持平稳。
2005年7月~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
2005年7月21日进行汇率后,至7月底仅10天,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就从6月的8.2768元人民币/美元升值至8.2369元人民币/美元,升值0.48%,8月份升值至8.1019,升值1.64%,连续两个月累计升值0.98%,其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升值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呈现出快速升值趋势,至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已升值至6.84元人民币/美元,累计升值17.36%。
2008年7月至今年初,人民币兑美元保持平稳。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进而拖累全球经济,并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对我国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出口增速从2008年7月开始出现回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2008年7月以来,除了2008年下半年出现了小幅波动外,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基本保持在6.83~6.84元人民币/美元的水平。
2.人民币兑欧元名义汇率的波动特征分析
美元与欧元之间是浮动汇率,因此人民币对欧元的名义汇率基本上反映了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走势。但从升值幅度大小看,由于受到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影响,人民币兑欧元的升值幅度要大于美元兑欧元的升值幅度,而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幅度则小于美元兑欧元的贬值幅度。
具体看,人民币兑欧元的名义汇率走势分为四个阶段:1.2005年7月~2008年4月,人民币兑欧元持续贬值。2.2008年4月~2009年2月,人民币兑欧元急速升值。3.2009年2月~2009年11月,人民币兑欧元快速贬值。4.2009年11月至今,人民币兑欧元再次升值。
3.人民币兑日元名义汇率的波动特征分析
与欧元类似,美元与日元也是浮动汇率,人民币兑日元的名义汇率与人民币兑欧元类似,基本上都与美元兑日元名义汇率波动类似。同样由于2005年7月的汇改,人民币兑欧元的升值幅度要大于美元兑欧元的升值幅度,而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幅度则小于美元兑欧元的贬值幅度。
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日元的名义汇率可分为两个阶段:1.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人民币兑欧元持续升值。2.2007年6月至今,人民币兑日元持续贬值。
汇改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特点
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通常以对外贸易比重为权数。有效汇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通常被用于度量一个国家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被用于研究货币危机的预警指标,还可以被用于研究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在具体的实证过程中,人们通常将有效汇率区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一国的名义有效汇率等于其货币与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所有双边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对货币本身价值变动的影响,能够综合地反映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若实际汇率上升,意味着外国商品和劳务的本币价格相对上涨,本币在外国的购买力相对下降,本币实际贬值,外币实际升值;若实际汇率下降,意味着外国商品和劳务的本币价格相对下降,本币在外国的购买力相对上升,本币实际升值,外币实际贬值。
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都经历了贬值——升值——再贬值的变动趋势,目前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已分别回到2009年7月和2009年5月的水平,但与汇改时期相比,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贬值15.13%和20.46%,其中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幅度高于名义有效汇率幅度,是由于我国国内物价水平上涨速度高于国外物价水平的上涨速度。1.2005年7月~2009年3月,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升值
这个阶段,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出现了长达44个月的升值区间。其中,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从100.94上升至122.88,升值21.74%,名义有效汇率从99.61上升至126.06,升值26.55%。
这段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人民币有效汇率处于平稳波动走势;第二个阶段从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人民币有效汇率处于加速升值趋势。由于从2007年7月开始,我国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远高于国际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要高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
2.2009年3月~2009年11月,人民币有效汇率快速贬值
2009年3月以来,由于美国金融危机负面集中冲击显现,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持续大幅度贬值,拉动人民币有效汇率水平也出现了短时期的贬值走势。2009年3月到11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数值从122.88下降至110.91,贬值9.74%,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126.06下降至113.4,贬值9%。
3.2009年11月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小幅升值
2009年11月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率先摆脱美国金融危机负面冲击的影响,进入恢复状态,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欧元大幅走软,人民币有效汇率开始重新步入小幅升值区间。至2010年5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比2009年11月累计升值4.78%,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84%。从数值上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已恢复至2009年7月的水平,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恢复至2009年5月份的水平。(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第五篇:论现行劳务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简论现行电力工程劳务制度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报告摘要:现行劳务制度在电 力工程项目中,能节省施工单位的人力成本和管理层次,但因劳务工对劳务企业并无归属感,流动性大,素质高低不齐,容易对项目构成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建议对劳务人员实行终身评级制度,建立档案,与收入挂钩。
关键词:劳务电力施工安全
正文:
根据中国住建部文件,施工单位分为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承包企业,不同性质的企业有不同的劳动力管理特点。从来源上分类,人力资源可分为自有(聘用)职工和劳务分包(或劳务合作单位)两种形式。
电力施工企业自有或聘用的员工一般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施工技术工人。这类人员一般与电力企业签有定期合同或长期合同,属于电力施工企业的中坚力量,也是企业资质的主要构成因素。这类人员相对固定,电力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施工项目的多少决定自有人数多少。
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依托供电部门逐渐扩大的电力施工企业中标项目也相应增多,单凭施工企业自有人员无法完成众多项目,这时候施工企业往往出于节约管理成本的考虑,不会增加自有人员数目来应对增加的项目,而是考虑组建一些“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劳务队伍。而且随着安装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更加细化,社会协
作也更加普遍。电力施工企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具备专业人才,也不会因个别项目增加那些特殊人才,如变电站的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就普遍缺乏,这样不可避免会采取专业劳务分包进行临时的劳动力补充。
现行劳务制度在电力施工行业的优点在于:就施工项目来说,当任务需要时,施工项目部可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任务完成后,即可解除合同,劳动力回归劳务市场,施工企业不承担个人的五险一金,只考虑以项目为单位的意外险种,采用这种劳务分包形式确实有利于施工企业减少成本,规避风险。也使劳动力的使用可以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型来组织,使得社会对劳动力的使用更加灵活,利用更加充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如果电力施工企业长期固定与成建制安装队伍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还可以凭借这种自成组织,工种配套较全,有一定管理及协调能力的队伍,减少施工项目部的配置人员,不需要每个项目都承担劳务人员的培训费用,为项目顺利完成增加砝码。
不过因为劳务工本质属于临时工的特性,劳务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电力工程特点是负责一次安装的施工班组劳动强度高,配合性较强,而二次设备调试则要求技术性高,而且也因为设备带电的缘故,对工作在带电区域的施工人员安全要求极高。所以电力工程整体对劳务合作队伍的要求很高,不能随便从外面的流动劳务人员中挑选。南方电监局就硬性规定进电网作业人员必须持有进网作业许可证书,且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才能进场施工。而社会上的劳务分包队伍一般是农民工构成,大部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流动性很大,不符合电力工程施工要求。在变电站施工还好监
控管理,线路工程因为工作地点分布广,无法处处管控,所以是人身伤亡事故高发的工程。为什么如此,我们的经验知道,施工企业往往会根据劳务队伍的报价和劳务队伍的过往施工表现来决定选谁做这个劳务工程,甚至有些施工企业的个别领导还会因为利益问题选择心仪的队伍,这样在劳务合作队伍的选择上就存在许多不可估因素,有时候往往是报价低,回扣大的两种队伍挤掉施工质量好的队伍.而这种劳务队伍,因为报价低或者回扣大,会在工人的工资里和工时上作文章,导致工人工作高强度,收入偏低,而且私人老板与劳务工一般不签订合同,无“五险一金”,导致劳务人员普遍对施工队无归属感,觉得不合理就会走人,这样没有责任心的施工队伍,会对工程的施工安全构成隐患,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也无法保障.而作为劳务制度的重要环节劳务公司,对劳务人员根本没有尽到它应起的培训作用,纯粹是施工企业定好劳务队伍,劳务队伍和劳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时间匆忙,收足管理费就放任不理.形式主义违背了住建部建立劳务制度的初衷。
事例:2010年某220kV变电站,土建工程采用专业分包的模式分给某土建施工老板,该老板初次涉足变电站施工,根据工程价钱和工期要求组织了相应的施工人员,除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较为固定外,其余均为临时民工。而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因考虑到该施工老板与公司领导的关系,故对该老板聘用的劳务人员审核睁眼闭眼,而监理人员长期住在项目部,吃住都是土建施工队的,所以审查也是流于形式。因施工人员达不到技术要求,而且施工机械普遍缺乏,工程进度一直滞后。同期当年某电网公司管
辖区,发生多起人身伤亡事故,某电网公司接连发布停工整顿通知,该工地也相应整改停工,而因为该老板聘请的劳务工的计费工资属于计时性质,工地长期停工,意味着无事可做,工钱变少,对没有合同约束的劳务工人,马上辞职不做。等停工期一过,地方供电局的新增容量计划又迫在眉睫,但年关将至,找劳务人员不容易,土建老板最后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找来劳务人员,而项目部和监理人员在追进度的前提下,也忽略了必须的要求,结果某天,没有经过任何电气安全培训的劳务临时人员,在进行钢筋切割时,因设备老化,钢筋切割机漏电,一名劳务工触电,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员也缺乏必须的触电急救知识,错过急救宝贵时间,导致该名劳务工触电死亡。该土建老板除了赔偿死亡人员家属,勒令停工,并被逐出电力市场。相关领导也受到处分。事件暴露出现行劳务制度的几个问题:1¸土建老板依靠关系取得该土建劳务工程,而该老板对变电工程毫无经验,施工企业在选择外包劳务队伍时没有严格刷选。2¸土建老板出于经济考虑,聘请不熟悉相关电建业务的施工人员,导致施工进度滞后,并影响后期因停工赶工的进度。3¸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没有起到对劳务人员进行审核,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没有对劳务人员把关,4劳务人员因没有合同约束,对施工队并无归属感,说走就走,施工队伍不稳定,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5¸劳务市场不稳定,施工老板聘请的临时劳务工根本就是乌合之众,对电力建设的安全隐患绝然不知,对触电急救知识也毫无了解。综上所述,劳务工的混乱,迟早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虽然能使施工企业节省开支,但一旦出了人身伤亡事故,光是赔偿的费用肯定超支,甚至对施工企业会造成亏本。
我们常说:"以人为本",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电力工程构成五要素"人机料法环"中,人是最关键的一环。项目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不取决于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才是决定因素。如何提高劳务施工人员的素质,体现劳务人员的价值,根除上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我有以下建议:1¸除电力施工企业自有人员外,所有劳务人员必须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在劳务公司挂号入档,施工企业不能使用不明来历的劳务工。2¸规范劳务公司,要求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合同法规,劳务公司负责对劳务工分类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劳务工的素质,对劳务工建立技能等级考核制度,3¸施工企业和劳务公司共同对劳务工进行考核评比,通过培训考试和施工过程的表现,给劳务工进行评级,此评级与劳务工终身相伴,并把收入直接与劳务工级别和表现挂钩.激励劳务工积极向上4.施工企业的领导必须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对劳务队伍进行刷选时,必须综合考虑报价,劳务工的评级情况,避免劣品淘汰良品.在根源上杜绝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
参考文献:西南安装高级技工学校出版的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选修课学习资料综合科目项目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