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论文识字教学原来可以如此有趣
小学语文科教学类论文
识字教学原来可以如此有趣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的教学重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只有把识字课上得有趣、好玩,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一、在游戏化课堂中巩固生字
儿童喜欢模仿、喜欢玩乐,喜欢表现,加上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新鲜 “好玩”的游戏来刺激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使枯燥的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如:
1、找朋友。
这种方法学生很愿意接受。有时我利用找朋友的歌词来认字,如:找啊,找啊,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shān” 来你是谁,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拿着字卡说:你是“shān”我“山”,我是你的好朋友。
2、开火车游戏。
开火车(分小组进行)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问:小火车开起来?生:一开开到我这来!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再读两遍)。
3、大转盘。
大转盘转盘周围生字字卡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也是学生轮流读,读错的同学站起来,读对在坐下。
4、摘苹果。
我在小黑板上准备一棵苹果树,挂上生字词,读对的就摘走,快速的读,谁读得多,读得对,谁的苹果就多,换得红花就多。
二、激励性评价,激发识字兴趣
1、情真意切的言行激励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学生学习汉字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点拨,更离不开教师的激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这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汉字,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引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利用 语言激励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认识汉字。这是我上了公开课后,大家给我的建议。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方法,以下是在本班课堂上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大家都学过“青”字,老师知道这个“青”字与其他部首组成很多不同的字,这种方法容易,又有趣,你们想一想,应用什么方法来识字呢?
曾越:“青”字与“日”字部首组合变成一个“晴”字,就是“晴天”的“晴”。师:很不错,还有吗?
曾越:把这个“青”字与“目”字部首组合成一个“睛”字,就是“眼睛”的“睛”。师:你回答很好,你平时一定很注意积累词语,还能够与其它部首组成新字吗? 曾越:“青”与“ 三点水 ”这个部首,组成一个“清”字,就是“清水”的“清”。师:你真是个识字能手。还有吗?
师:(这时很多同学举起小手)梓峰你来说一说? 梓峰:我有更好的方法。
师:(我装着震惊的样子)噢,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梓峰:我用编字谜的方法来记汉字。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快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 梓峰:(有点不好意思,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样子。)
师:梓峰,大胆地说,老师相信你,同学们信任你,就是说得不好,老师和同学们都支持你,帮助你,说吧,同学们都等急了。
梓峰:(他环视教室的同学们,看到老师相信的目光,他鼓起勇气)猜着一半是“睛”字。师:讲得太好了。一个汉字就有一个谜,你真了不起,真是我们班的谜语大王。师:同学们,这两个同学都说出自己学汉字记汉字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你们认为哪一位同学的方法最好?
生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直截了当。
生2:我认为第二种方法生动、有趣,我喜欢第二种方法。
师:你们都说得有道理,老师认为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好记,你就用哪一种记。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当梓峰得到教师对他的激励,看到同学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于是他大胆地说出了自己这种猜谜语的识字方法,不但值得同学学习,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在激励中增强信心,在激励中学会汉字的动力。
2、实物奖励激发识字兴趣。对一年级学生而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奖品常常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张精美的图片,一面小红旗,一颗小星星,一朵小红花„„都能让他们拥有很强的成就感。在识字过程中,适时使用实物奖励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机智妙评,保护学生的自尊。
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老师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区分,在识字过程中,“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情形时常发生,低年级儿童奇特的思维难以预测,识别形近字、多音字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应该巧妙的引导,避免学生出洋相。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学生的“错误”,并顺势给他们一个“学习的阶梯”,让其顺“梯”而下,步入新的学习空间,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识字课外化,增加识字量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我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我在街上识汉字》这课就是引导学生利用爸爸、妈妈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看到街上各式各样的广告牌,问问爸爸妈妈牌子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叫什么名字?达到认读生字的目的。一次可能记不牢,但次数多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也多了,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认识了很多字,如“农业银行”“麦当劳”等,增强了学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学生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把收集到的“课本”拿到学校展览,看谁认得字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同时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效果很好。
当然,游戏式的识字教学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有很多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的前提下进行评价,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多用激励的语言,少用简单、生硬、粗暴的语言。对优秀的学生,除了激励之外,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客观地认识自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学习和表现略逊的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慎重。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极强,只要你给他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平等、愉悦的表演平台,他就会给你一份惊喜,一份收获。
第二篇:原来作文可以如此快乐
原来作文可以如此快乐
——快乐作文教学初探
福建省永春县苏坑中心小学陈跃腾原创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一方面教师因难而畏教作文,对作文教学束手无策,同时学生也害怕写作文,视习作为酷刑,对习作毫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为成绩又不得不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只好为应试而作文,为作文而胡编乱造,敷衍凑数。长此以往,形成“双亏”怪圈。摆脱这一尴尬的境地,化“双亏”为“双赢”刻不容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的道理,习作教学中 “逼写之不如好写之,好写之不如乐写之”,当学生写作如驾“一叶轻舟”时,教师何惧之有?学生又何惧之有?那么,怎样让学生快乐写作呢?我觉得边玩边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从玩画画到写作
上作文课,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头疼的,特别是限时交卷的“命令作文”。
一次习作课上,教师对学生说:“从黑板上的三道题目中任选一题,用30分钟的时间写……”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如往常一样的写作情景:孩子们眉头紧锁,歪头,绞尽脑汁,不知从何下笔,在本子上画来画去。这时,有的老师还要冷嘲热讽几句:噢,这是做什么啊?该不是画作文吧!
殊不知,这种“涂画作文”是一种非常好的作文教学方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画画是他们最喜欢的,我经常利用这一点特点,为写话另辟蹊径,每次写话,都让学生先画图后写话。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自由地画画,然后启发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这样,画与说,趣与乐融为一体,常常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有一堂说话课,我先让学生找出一张纸画画,随便画什么都行。画好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画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同学们把自己的画面内容说得十分有趣,但有一个学生只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太阳,就没画了。大家都笑他简单,他却站起来反驳:“你们知道什么?没有我这个太阳,你们画的那些都没有了,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世界呢!”同学们愣了一下,我也大吃一惊,这个同学太有创意了!
这毕竟不是真正的美术课,我适时引导:“你真的是见多识广,那能猜猜在你帅气的太阳底下,同学们都画了什么吗?”
“青青的小草、漂亮的房子、弯弯曲曲的小溪、叽叽喳喳的小鸟,还有我们!”
……
别小看孩子们的智力,他们的创意经常出乎意料!而且非常乐意把这些创意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当他们把自己的画说出来时,写起话来就自然感到轻松自如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写话时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写话要求要因人而异,有的可以只写三两句,有的可以写长点,但不管长短,教师都要适时加以鼓励,接着,慢慢指导学生写具体,引导学生以我“口”写我“想”,以我“手”写我“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文学潜能和语言能力,从而消除学生写话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体会到写话的乐趣。
二、从玩游戏到写作
游戏是孩子最热衷的活动,一提到游戏,孩子们都会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快乐,他们巴不得把所有的作文课都改成游戏课,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我着实花了不少心血。
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心理描写,我手举着包裹走进教室,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们好奇心大起,于是我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疑问:“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好奇啊?你们心中想什么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地猜着,我接着又说:“瞧,同学们,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敏感的动物,总能由眼前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生出许多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转瞬即逝,如果能在它还没消失之前抓住它,说出来,写下来,那你就至少会成为两种高手:一是捕捉心灵的高手,二是写作高手。试试?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如果看仔细,会想得更细腻的。”
这掉胃口似的心理描写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写出了不少有趣的句子:
1、老师手举一个包裹,里面是什么呢?老师,你为什么要用红袋子包着呢?不想让我们知道吗?那一定是好东东,会是什么呢?如果是零食,老师会不会请我们吃呢?(张淙愉)
2、望着老师手中的包裹,我多么希望它是果冻呀!同学们的心
里也充满了疑问,有的同学说:“会不会是石头呀?”有的同学说:“会不会是口香糖呀?”还有的同学说:“会不会是山楂呀?”老师笑咪咪地,好像在得意地说:“你们肯定猜不出来。”(陈昭萍)
3、我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再一闻,突然没了,奇怪,会不会是口香糖,或者是糖果?不过包装很像是口香糖。(王鑫悦)
接着,我举行了一次“吹泡泡糖”的比赛,在比赛之前,让学生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怎么想怎么写; ②在心里与他人对话; ③在心里与自己对话; ④善用比喻、夸张、引用等 ;⑤注意场面情景。
在我的适时的引导之下,学生出现了以下精妙的语句:
1、我开始吹了,一吹就挺大,全组的人“哇”地一声,把泡泡吓坏了,又回到了我嘴里。(张婧)
2、里面究竟是啥东西,我眼睛一动不动地盯住那袋子。我的心越急,老师的袋子开得越慢,气!打开!打开!老师慢慢地,好像袋子里的东西是个睡着了的小孩,要慢慢地、温柔地对待他似的。(王鑫愉)
3、老师你这不是为难我吗?我不会吹泡泡,你偏偏举行“吹泡泡擂台赛”,为何不举行“吹牛擂台赛”,吹牛我在行!(王育鸿)
4、我真想直接把泡泡糖抢来,可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我怎么能做出这么粗鲁的事呢?(张佳鹏)
玩“掉胃口”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也把孩子们的想象力无限扩大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玩,以便更好地写,我设计了十几个非常有
趣的游戏,比如:魔术表演(老师要下一番心思去学点小魔术)、“心有灵犀”(学央视著名节目)、“吃薯片”比赛(薯片放在额头上,不用手,只靠用脸部肌肉运动,滑动到嘴里)、扳手腕比赛、联欢会(精心准备三两个节目,也要临时一两个节目)、猜红蓝铅笔……这些游戏非常场面非常热闹,学生们兴趣盎然,乐于参与,而写出来的作文也就自然真实生动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作文课上,我们不能把流程简单分为两大板块,一块是玩,一块是写,而是先把玩进行分解,让孩子一步步玩,并且把最好玩的放在最后,边玩边写,以玩促写,以玩激写,并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努力使学生的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内在驱动力。
三、从玩“自然”到写作
很多老师肯定很有同感,所有写作中,学生写得最好的作文肯定是“春游”或“秋游”,为什么?孩子们不但是游得尽兴,而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一切都那么新鲜,一切的一切,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玩、有所思,自然也就有所写了。
人来自自然,又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自然与我们密不可分。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万物,我们能获得很多美的情趣。湛蓝的大海,涓涓的溪流,浩淼的星空,吐芽的种子,无一不能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老师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好好地玩。
玩当然不能白玩,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万物的形﹑色与变幻多姿,聆听它们的声音,并让学生对观察的对象进行美好的联想和想
象。通过这一番观察﹑聆听﹑联想和想象,学生们一定觉得自然原来是如此美好。这时,老师要适时让学生把他们体会到的美好以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生活中“玩”的资源,让孩子们边玩边写,以此拓宽教材时空和知识领域,这对于更好地激起学生写作兴趣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原来语言训练可以如此美丽
原来语言训练可以如此美丽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的几点体会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很难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契机。”集体备课之后,几个同行都深有感触地说。
一篇课文教下来,才发现其实不然。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尝试的几点做法。
一、调动学生的古诗积累,强化学生对“苍凉”的感受
只要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作者称“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那是因为它能在荒凉的、长年冻土的青海高原上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感受高原特殊的气候就成本节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了。我首先让学生找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青海高原的句子——让学生读,谈谈印象;再联系插图加深感受,然后再读;然后出示几首边塞诗词,让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诗里所描写的环境给你的感受
从军行 凉州词 别董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王昌龄 唐 王之涣 唐 高适 唐 岑参
青海长云暗雪山,黄河远上白云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卷地百草折,孤城遥望玉门关。一片孤城万仞山。北风吹雁雪纷纷。胡天八月即飞雪。
黄沙百战穿金甲,羌笛何须怨杨柳,莫愁前路无知己,忽如一夜春风来,不破楼兰终不还。春风不度玉门关。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树万树梨花开。
学生自由发言后,再来读课文中描写高原环境的句子,仿佛一曲哀伤的《折杨柳》回荡在教室里。
二、找准文眼,进行语言训练,“情”与“言”相得益彰
感受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的顽强生命力,无疑是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的情感教学任务。文中的第七节这样写道:“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地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里作者只是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对柳树生长中经历的苦难进行的想象。很显然,高原柳树的顽强就浓缩在以句中的加点字里。我想,如果能够让学生围绕这些关键字进行细致的想象,再按以下句式来说一说:
当暴雪来临时,柳树被,后来它 ;当狂风横扫而来,柳树,后来它 ;当雷电轰击时,柳树
,后来它。
学生说得很生动,而且说着说着动了情,再读第七自然段,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这株顽强的柳树敬佩与赞美之情。此时,我沉浸幸福的喜悦之中,文字的训练与情感的熏陶一旦找到契合点,二者就能完美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同构共生”。以情促想,以想促说,在想和说中受到情感熏陶,“情”与“言”相得益彰。
三、借文中语言,表真情实感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小学生来说,运用语言就是用课文中比较规范的语言来规范学生不够规范的语言,就是用课文中比较丰富的语言来丰富学生不够丰富的语言。一课下来,我引导学生: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这棵了不起青海高原上的柳树,我相信此时在我们的心里,它已不再仅仅是一棵柳树,他是人,是我们敬佩的人。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一写我们对他的敬佩之情吧。(友情提醒:尽量借用课文中的语言)
十几分钟以后,站起读写话的同学滔滔不绝,精彩纷呈。那些情真意切、词语丰富的话语远不是平时的他们所能说出来的。
回首往日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苦思冥想,对精彩课堂的执着以求,忽然想起了一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真的,当文字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时,变成一曲优美的交响乐,那种感觉真好。
第四篇:原来不爱一个人可以如此凄美!
原来不爱一个人可以如此凄美!
——用一句古诗说“我不爱你了”
1、捻纸作杯字为酒,君若无心我亦休。一饮即尽泪勿流,自此山水不相逢。
2、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4、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5、渐行渐远渐无书。
6、只将白首更搔短,不许相思比夜长。
7、襄王有意,神女无梦。
8、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9、此情本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10、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11、与君同舟渡,达岸各自归。
12、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
13、此处分离,此生无悔。
1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5、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6、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17、从此山水不相逢,莫道彼此长和短。
18、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19、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20、妾懂君心意,君知妾心疾?
21、将你从前予我心,付与她人可。
22、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23、从此萧郎是路人。
24、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第五篇:原来识字教学真有趣
字理识字教学真有趣
——字理教学培训后的反思
宜州市北牙瑶族乡中心小学 雷秋鸣
引言: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20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对他女儿所说的话语
2010年12月6日至7日,我有幸听了黄亢美等几位大师的字理识字教学培训课,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字理识字对于我们的识字教学是多么重要,对于学习我们祖国语言文字是非常的必要,也引起了我内心深深的震撼,对自己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为字理识字教学在我班及我校的开展作一个思想上的先导式的认识。
下面,我就我及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存在的识字教学问题,跟字理识字教学进行对比,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让自己的识字教学方法手段在字理教学的指导下开展得更好。
我的识字教学现状:
(一)机械教学,死记硬背,错别字多。
这也许不只是我个人所存在的问题。我多年来主要从事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经验了。今年,我不得不从一年级语文教起。我最怕的就是识字教学了。但是,怕是不能躲过的。为了上好识字课,我也想了许多办法。上网看一些识字教学课堂实录,向多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请教,还通过对以往去听识字教学优质课的经历,于是乎,把这些所谓的经验都集合起来,用到自己的识字教学课堂中去。可是,我发现识字课特别累。学生学得累,我教得累。正如许多语文教师做的一样,先借助 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观察字形,接着根据情况说一说字的意思,再讲一讲结构,还得教数字的笔画,组词,然后这样读一个汉字:(以“山字”为例)“声母sh,韵母ān,shān。‘山’字这样写:一画竖,二画竖折,三画竖,‘山’字共三画,‘山’字独体字,‘山’,‘大山’的‘山’。一个汉字教下来,累个半死,还得赶课,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可是我也没办法啊,这都是学别人的呢。这样累人的识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汉字的识记主要靠反复读写来增加对汉字的记忆,但是学的汉字越多,写错别字就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我也很着急。通过字理识字教学的培训,我知道了这都是由于没有给学生讲清楚汉字的字理,没有进行生动有趣的字理辨字析词造成的。
(二)没有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识字教学效率不高。我目前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根据教学参考的提示,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操作的。在识字教学当中,很少考虑到汉字的特点,而是把汉字的教学分成几个步骤来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读起来困,写起来易错,记得不牢,分辨形近字同音字不清,造成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比如在教象形字“火”字时,虽然课本上有“火”字的演变历程,但是这个演变的历程仅仅成为我讲述这个汉字变化的经过,而没有把形成这个字的原因和写成这个形状的特点给学生讲清楚,结果学生对“火”字的最后一笔容易写成点,这都是在教学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到汉字的特点造成的。
(三)在识字过程中,没有让学生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少也不知道怎么说明汉字的文化内涵。只是为了识字而进行教学,更没有要文本教学中把汉字所包蕴的深厚文化内涵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识字教学,往往停留在语言文字的理解的浅表层面上,学生对汉字在文本中的作用就不会进入深层次的理解,更不会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训练中去。例如在上《雨后的森林》这一课时,认识“林”这个字时,只是 2 让学生体会到了树多了成林,认识“森林”一词时,只是启发学生知道许许多多的树木在一起,形成很大很大的树林,就叫森林。却没有利用字理,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教学体验,现在想起来真可惜。
(四)识字教学缺乏“规律”意识,识字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我的识字教学与大多数教师的识字教学一样,都只根据每一节课的识字教学目标,要认识几个汉字就认识几个汉字,没有对汉字运用字理知识进行串字教学。在这次培训课中,黄亢美教师给我们上的串字教学,利用汉字的偏旁和字理,进行串字教学。先把一个汉字的字理,偏旁部首的含义弄清楚,再根据相同偏旁相同进行归类识字,这样的识字是根据汉字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而且非常有趣,学生印象深刻,学生一节课的识字量,大大超过了课文的要求,为后来的识字打下良好的识字基础。
那么,针对我目前识字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这次字理识字教学的培训,我对今后的识字教学作出如下打算。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以及在语境中运用的能力。那么,要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我自己就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字理识字。这次培训,让我知道了 “字理识字”主要是根据汉字本身的字理,将字的音、形、义充分的讲解,使学生从汉字构造意义上理解字的音、形、义。我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要抓住字形这个重点,以汉字形、义、音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站在理性的高度来学习汉字,让他们不仅知道汉字怎么写,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让学生把握汉字的组构规律,加强对汉字的理解识记,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具体地说,每节识字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借鉴别人的一些成功的定理识字教学模式,比如按照“明理—辨形—发散—运用”这一基本模式展开,始终贯彻“立足字理,训练思维”的宗旨,有意识的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 3 思维习惯,逐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尝到定理识字的甜头。
第二,根据字理识字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我必须重视象形字的形象,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促进理解,强化记忆。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和简笔和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示象形字的形象,并按“溯源——对照”的基本模式进行了字理分析,给学生大量、系统的直观刺激,使其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感性认识。
第三,结合丰富多彩的教学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字理识字教学中,我要结合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通过猜字谜(老师编学生猜或互编互猜)、利用实物把抽象的汉字具体化、动作表演、编儿歌、比赛等形式,可以使学生进入各种各样的角色,既活跃思维,又激发了兴趣和潜能。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全神贯注,争先恐后,积极思考,从而主动的学会生字。
第四,遵循汉字的构形规律教学生字,可以进行“串字”教学。通过培训和学习,我知道了字理识字教学要重视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象形字、指事字是最基本的字,教好了这些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如:“日、月、水、火”等字用象形规律来教,“上、中、下”用指事规律教,“尘、歪、明、众”等用会意规律教,“睛、清、蜻、睛”等用形声规律来教。如学习会意字“明”,因为学生先学生了象形字日、月,知道这两字的意思,所以学到“明”字,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字义,记住了字形。汉字字字有理,运用字理识字,大多数汉字要解析字理。在讲解字的构形理据时,我还将用富有獐儿童情趣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字字句句送 4 到孩子们的耳朵里,让学生有想象、思维的过程,从中学到根据字理理解字义,分析字形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任何事情都必须按其发展的规律来办,这样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采用字理这样的识字方式,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孩子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当然轻松。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识字方法,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的诸多识字教本,都非常注意从构字原理上析解汉字,如今的字理识字更明确、更直接、更集中地强调“字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了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使学生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减负”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要求转变一种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提高学习质量,指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应该抓住这种有效的识字方式,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