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四讲 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现代化浪潮★

时间:2019-05-14 13:5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4. 第四讲 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现代化浪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4. 第四讲 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现代化浪潮》。

第一篇:04. 第四讲 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现代化浪潮

第四讲

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现代化浪潮

第一节

有没有一场“工业革命”?

手工工场的工业生产,包括使用雇佣劳动并实行初步劳动分工的工场手工业生产,无论在西欧还是在中国都有很长的历史。但现代的机器大工业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现代工矿企业制度,却是在18世纪英国开始出现的。法国历史学家保尔·芒图的《18世纪产业革命》,被公认为是研究这一段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芒图一方面接受马克思《资本论》的意见,认为直到18世纪中叶,西欧生产仍然受手工工场制度的支配。接近1760年时,大工业时代才开始。另一方面他强调,不可把在马克思看来主要只有解释价值的东西当作对史实的描写。“支配”不是“普及”。“例如,如果认为手工工场是大工业时期前面那一时期所特有的、主要的现象,那就错了。即使在逻辑上它是工厂制度的必要前提,但在历史上,它确实没有普及到足以把自己的标记烙在工业上的程度。”1

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第3卷导言里转述了一个看来在西方曾经广为人知的说法:一个古罗马人来到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世界,他还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可以很快习惯环境;但1850年以后就不一样了。这个假想的故事也出现在诺思的著作里,不过古罗马人换成了古希腊人。历史巨变仍然发生在这百年左右的时间,此前的世界似曾相识,此后的世界则让他不再理解。按照常识,英国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爆发了一场“工业革命”,或者相对于19世纪后期各国的工业化运动和20世纪后半期的新技术革命,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正是工业革命和由它带来的工业化全球扩展,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基石,有了工业革命,现代社会的发展才真正具备了强大的势能,延续至今而没有发生逆转。从而工业化被视为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在国际学术界,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在中国,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已经出现介绍工业革命的著作。

“革命”一词当然是后人给总结出来的。究竟是谁创造了“工业革命”这一概念,迄今仍然没有定论。一说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路易·布朗基的哥哥、著名经济学家阿道夫·布朗基最早提出。恩格斯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已经明明白白使用了这个名词。在马克思主义词典里,“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生产力大变革,同时也是生产关系的大变革,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命。19世纪末以来,工业革命问题在史学界引起了经久不息的讨论。讨论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什么意义上称之为一场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说可以看作一种历史突变论的主张,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汤因比在1880-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行起来。他要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其他主张革命说的人如哈孟德夫妇也认为,这些变革像政治革命把法国与其过去相分隔一样,使英国与其过去相分隔,“是人类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起点。”查尔斯·比尔德1901年出版的《工业革命》一书讲得更形象生动:“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实际上是中世纪的英国,安静、原始、未受商业贸易吼叫所纷扰。突然地,几乎是晴天霹雳,到来了工业革命的暴风雨和紧张的气氛。”《国富国穷》的作者大卫·兰德斯也认为,表示为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意味着比轮子发明以来的任何事物都更激烈的突变。奇波拉主编的多卷本《欧洲经济史》观点更激烈:没有革命像工业革命一样具有显著的革命性。

对工业革命说的质疑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出现。质疑者持“渐变论”或“渐进论”观点,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认为英国的所谓“工业革命”并非短时间完成的。克拉潘在他的著名的《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 1 保尔·芒图:《18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第64-65页。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个新标记了。”写了《工业革命》一书的艾什顿也说,把一系列变化说成革命是有争议的。革命意味着一种突然的变化,但这并不是经济过程的特征。他沿用这个概念不过是“因为它已经长期被使用并根深蒂固地植根于大众语言之中,提出一个新词取代它未免太书生气。” 美国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华·惠·罗斯托在他的著作里也用“起飞”代替了“工业革命”概念。

看来工业革命论者也需承认,工业革命的确是此前一系列事件逐步累积的结果。然而,强调连续不等于必须否定断裂。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指出:否定工业革命的存在而以“加速演变”代替之,曾经是保守的历史学家的一种时尚。有趣的是,近年以来,一些激进的学者也开始放弃工业革命甚至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例如沃勒斯坦认为:工业革命和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念确实让人产生很大的错觉。无论把工业革命的时间延长还是区分量变与质变都拯救不了这个概念。因为它的前提是英国因其独一无二的特质而处于优势地位。而我们需要确定的是世界经济体的结构框架,英国只是这一框架内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将不再使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令人误解的概念——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1 倒是贡德·弗兰克在他的以“历史的连续性远比任何比连续性重要得多”理论的《白银资本》中,承认“工业革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事件。„„西方从此不再承续其原先的边缘地位。全球经济中断了,转而进入一种以工业为主的方向,西方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2

对“工业革命”又有乐观与悲观两种态度。有意思的是,突变论或革命论者多是悲观论者。渐进论者则有不少乐观论者。汤因比和哈孟德夫妇,以及后来的韦伯夫妇、霍布斯鲍姆、E.P.汤普森都是悲观论者,认为工业革命具有灾难性后果。如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带来“一个更黑暗的时期——似一个民族曾经经历过的任何灾难和恐怖一样的时期;灾难和恐怖是因为与财富增长并肩而来的贫困的巨大增长;大规模生产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导致各阶级状况的快速恶化和大量生产者的落魄。”韦伯夫妇称工业革命“对普通人造成的结果是比任何战争的苦难还漫长的苦难。”汤普森强调“工业革命的真正灾难性”:“1790-1840年间,平均的物质生活水平略有提高。在这同一时期,剥削加强了,不安全加剧了,人类的苦难也增多了。”3

乐观论的代表有克拉潘、罗斯托等人。克拉潘的《现代英国经济史》使用了许多统计资料证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阶级待遇有显著提高。4 1949年艾什顿发表文章,研究了1790-1830年间工人的生活,提出在兰开夏郡,工人因工业革命受益的大大超过受损的人数。以后,哈耶克在《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1954)、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1960)里都重申了这种观点。可以看出,持乐观论的多是自由主义者。

本书在史学理论上坚持连续性与断裂不可偏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虽然并非不期而至,但的确是一场触及社会各个领域、影响现代世界至深至远的历史大突变,认为在工业革命问题上持肯定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比否定说更符合历史事实。

第二节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动因

在既有的关于工业革命起源的讨论中,沃勒斯坦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为什么世界经济体在1730-1840年间在某些国家而不是在别的国家的疆界范围内,集中了最有利润的经济活动,并且由此积累了更多的资本?他引用了布里亚沃尼的简单说明——在英国,劳动的范围 12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卷3:42。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第454-455页。3 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

216、231。4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商务1964中文版,上卷VII,561页等处 扩大了;生产手段多样化和简单化的过程每天都在推进;人口随着死亡率的下降而增加;对地球上财富的开发力度加大,财富更加充裕;人们生产得更多也消费得更多;他们更加富裕;所有这些变化促成了工业革命。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似乎不满意所有既有的解说,他认为“为了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和美国,而没有发生在亚洲甚至非洲,就需要一种更好的世界经济理论。”(410)他自己的答案是:英国借助保护主义和其他对国内棉纺织业的刺激,通过实行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而开始了工业化。然后英国推行面向世界市场的“出口拉动”。(277)《全球通史 下》也提出了“工业革命为什么在英国开始”的问题。答案是:曾经在经济上居于首位的意大利因航线转移而落后了;西班牙败给了西北部国家;荷兰缺乏机器生产所必需的原料、劳动力资源和水力;中东欧各国没有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因而没有发展出工业化必需的专门技术、贸易市场和资本储备。剩下的法国和英国在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时在商业方面仍然不相上下,法国甚至稍微领先。但是法国人口为英国的3倍,两次战争(七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失败而使外贸失利;英国采煤业和炼铁工业领先于法国;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多,英国宫廷支出和军费都较法国低,征税也较少,政府财政状况比较好,银行业也比法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此外,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劳动力供应也占优势(圈地造成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等等。至于为什么工业革命在它实际开始的哪个时间开始,答案是海外扩张带来的商业革命:英国进出口贸易在1698-1775年间增长500%-600%,其中对殖民地的贸易从15%增加到33%,这使伯明翰成为重要的铁器制造工业中心。商业革命也提供了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大量资本(以利润形式源源不断流向英国)。

如果上述基本上都是描述而不是分析,《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则对产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做了如下解释:1

在并非完全是垄断的,而且竞争冒险在小规模地进行的环境下……每一个人都希冀获取一点利润……各行业间的资本完全流通,竞争是激烈的。在利润日益受到威胁,内部竞争和外部发展带来的破产和毁灭的情景毫不留情地挤压着每个生产者的地方,追逐利润的压力该诱发了多大的主动性!不是垄断,不是纯粹的竞争,而是在一个竞争的世界里的不稳定的垄断为发明提供了经济上的……刺激。”这就是说,当时的大富豪对生产的垄断尚受到许多限制,具有生产主动性的小生产者尚十分众多的地方,内部竞争、外部压力(国外竞争)威胁着这些小生产者的独立,他们被迫走上了创造发明的道路。

这一分析跟早先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贸易论”有相似之处。

1973年,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特·托马斯出版了《西方世界的兴起》,立即引起重大反响。在这本书中,他们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一个影响极大的理论:西方所以产生了工业资本主义而迅速兴起,是因为它形成了一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是所有权的确立。此后,诺斯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写出了《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以他为代表的思潮被称为“新经济史”或“新制度主义”。1993年,诺斯因其在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上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斯的书是针对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感而发的。简单概括其理论,就是实现制度创新亦即确立私有权,才能使交易费用最小化,从而有利于经济自由发展。但诺斯的解说也不是无懈可击。首先,在诺斯这里,导致制度创新这一西方社会兴起原因的主要原因被归结为人口增长。2 其次,罗斯托曾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质疑。他说:到1700 12 Peter Burke ed., 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Volume 13, 1980, p.64.道格拉斯·诺斯 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第9页。年,西欧经历了商业革命,具有诺斯和托马斯在减少交易费用的概念下所说的所有各种表现,但低地国家首先起飞(亦即发生“工业革命”——引者注)的是比利时而不是荷兰。“荷兰共和国在18世纪及以后的经济命运表明,广泛的商业扩张和对财产权的高度尊敬,或两者一起都不是工业革命必然的和充分的条件。”

诺斯认为工业革命由组织变革和技术变革构成。中国经济史学家李伯重比较英国工业革命和明清中国江南经济,也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体现的是一场经济变革,包括经济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工业结构变革。他特别强调工业结构变革——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比纺织业起了更大作用的是重工业。没有煤铁革命,工业革命不可想象。工业化正是从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源为基础的经济的转变。荷兰和法国不具备矿物能源条件,所以难以出现工业革命。1 这一观点或许比过往的解释更能说明工业革命的性质即发现和运用大量无生命能源以代替原来的生物能源,也更接近历史真实。比较同时期英国与荷兰可以知道,英格兰有煤而荷兰没有,这使得两国渐行渐远。但作者又提出,由于中国江南可以获得来自江北的煤和铁,如同英国18世纪末之前仍依靠“海煤”和进口铁,所以,明清中国的江南地区也有可能走向工业化。这样一来,对东西方历史的比较有可能又回到了作者反思过的那一种“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其“基本出发点是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发展都必然遵循一条共同的道路”。也有批评者指出,这是以“煤铁革命”这一“单一终极因素”来解释工业革命的起因。

从历史发展多因素、多线性的观点来看,实际历史进程应当是多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西欧一些国家——特别是英国——搭乘历史的快车率先奔向现代工业文明,机车底下不能只有一个而必须有多个轮子。最前面的两个,其一叫做“资本主义”,其二可称为“现代民族国家”,紧跟的还得有海外扩张、世界市场、技术进步等等。马克思、梅因、布洛赫、布伦纳、安德森、巴林顿·摩尔等人都看到,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以契约为基础的社会关系。这种在世界历史上非常独特的社会结构,内部充满变数,形成通往早期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英国的情况相比欧洲大陆或许更特别一些。1066年以后,征服者威廉和他的继承者在英国建立了比较强大的王权,但没有超出等级封建制度的界限。王权仍然受教权、贵族权利以及城市市民力量的制约。1215年的大宪章不仅承认教会选举自由,保障贵族和骑士的继承权,还承认伦敦等城市已享有的自由。14-15世纪英国经过“百年战争”、大规模黑死病的侵袭和几次农民起义,封建制度开始从根上瓦解:劳役制从逐渐松弛到基本废除,多数农民取得人身自由,拥有固定份地的自由租地农和公薄持有农成为“惊人的多数”。封建阶级也开始分化或转化。“新贵族”或者“乡绅”逐渐使用雇佣劳动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和商人、城市富裕市民一起在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旧贵族自相残杀的“玫瑰战争”结束以后,取得政权的都铎王朝依靠新贵族和城市建立和巩固“绝对主义”王权。继续惩治不驯服的旧贵族和打击普世性教权的宗教改革,实际上开始推动英国走向通往现代民族国家的道路。

16-17世纪欧洲有两个扩张,其一是大西洋沿岸国家史无前例的远洋扩张,其二是俄罗斯向东(西伯利亚)向南的旧式陆地扩张。西欧的海外扩张带给美洲廉价的非洲人奴隶劳动者,带来美洲和亚洲的咖啡、瓷器、土豆、玉米等各种消费品和棉花等工业原料,并从美洲掠得大量贵金属。随着世界市场的开辟,货币和国际贸易的大量增加,造船、纺织等工业部门和金融业也有显著发展。财富的积累和集聚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并迅速壮大,国内消费市场也迅速扩大。这些都为一场突变式的社会变革准备了条件。这是一个逐渐累积力量并加快速度的过程,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社会流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后人称之为“工业革命”的那段历史。在大变革来临之际的西欧国际格局中,西班牙正面临暴发式强盛后的危机,法国战乱不断,荷兰先天不足,意大利为奥地利和西班牙占据,德意志更是四分五裂、1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还不成其为一个国家。惟有英国乘风而上,成为“大19世纪”里工业化中世界的新霸主——尽管从整个人类文明历史的大视野来看,这仍然不过是在一个短暂时期的暂时胜出。

第三节

从早期工业化到工业革命

“早期工业化”也被称为“原初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后一概念是1969年美国人门德尔斯首先提出的。1971年,蒂利夫妇著文指出: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渡问题上取得突破,关键是要抓住三个问题的研究,第一个就是工业制度前的工业化或原初工业化。1977年,三位德国学者结合德国经济学中历史学派关于家庭工业的论述,把原初工业化理论变成一个关于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模式。他们提出:早期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城乡对立。但后来由于劳动力和原料供应不足,工业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受阻,商人资本将工业生产转向农村,这就是原初工业化阶段。在其他因素共同推动下,使18世纪末的欧洲最先进和最工业化的农村社会冲破马尔萨斯循环,这就是工业革命。大体上看,原初工业化说综合了关于早期资本主义与工业化的城市起源论和农村起源说,但是把关注的重点投向农村。

关于“原初工业化”迄今已有许多理论,共同的理解是:“原初工业化”是工业革命以前由一个商业资本主义控制的、面向市场的工厂手工业发展时期。它不同于机器大工业时期,但又确有工业化因素,如大批农民转入工业劳动。可以认为,原初工业化是手工业向工业革命和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有: 与传统工业有根本区别:前者为当地市场服务,后者为外地市场包括国外市场、海外市场服务,有很强的市场潜力。生产者仍然以务农为主,是一种农村家庭工业。依附于商业资本:居住在市镇的商人作为家庭工业与出口商的中间人,发放原料,出租机器,指导生产,收取产品,计件付给工资,是一种商人资本控制下的以海外销售为目的的手工业制度。与农业的商品化相联系:原初工业化之下,必然形成每个村庄既有家庭工业劳动者,又有生产剩余粮食的农民的共生性经济。1

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第一,原初工业化地区分布在英国和欧洲大陆许多地方。我们说英国的早期工业化,所指只是英国的部分地区。即使在英国“工业革命”中也有大量的英国地区并没有被触及。如果用一本书专门讨论早期工业化和工业革命,对地区的研究比对某个国家的研究可能更精确、更接近史实。

第二,英国早期工业化跟资本原始积累的国内形式之一——“圈地运动”相伴随。我们知道中世纪英国的“敞田”与“公地”制度。贫苦农民可以在收获后的农地和未开垦的“公地”上谋生。分割敞田、霸占公地、把无地农民连同世代耕作的佃薄农从土地上赶走、将耕地改为牧场的圈地运动在中世纪后期已经发生,整个16世纪都在继续。1488、1515、1533、1552等诸年英王限定圈地面积或业主养羊头数的法令可以作为证明。1549年,圈地激起“凯特起义”,失败后凯特被处绞刑,3500暴动农民被打死。充满痛苦、血腥和肮脏的圈地,使得英国农村变化跟法国等大陆国家明显不同,保尔·芒图据19-20世纪之交的观察指出:走进英国的乡村,看不到法国田间的那种各色各样的方格子分成小块地段耕作的显著标记。甚至很少能看到耕地。村庄也很稀少。能看到的是篱笆分割开的大牧场。2 虽然芒图也认为:圈地运动的作用被人们夸大了,对英国自耕农衰落的哀叹也未免过分,肯定18世纪末还有自耕农存在,自耕农的消失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但他也注意到工业革命高潮到来以前自耕农 12 参见王加丰 张卫良:《西欧原工业化的兴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第107页。特别是小自耕农的衰落。失去土地的小自耕农有的成为佃农,有的变身为当地的农工,有的则远离家乡另寻活路。

然而圈地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在中世纪的敞田制度下,耕作是非常粗放的。复杂的权利引起不断的诉讼和争吵。从改变农业作为谋生手段、农业走向商品化和现代经营的角度来看,这种制度早晚会被放弃。16-17世纪英王和政府限制圈地。18世纪议会的“圈地条例”则支持和鼓励圈地。除了议会里那些地主贵族阶级利益的驱使以外,对农产品的不断扩大的经济需求也是重要原因。圈地减少了劳动力而增加了生产。芒图用汤森勋爵改造诺福克地产成功的事例,说明了新兴的农场主是如何推动农业技术改良、把土地当工商业经营的。

第三,早期或原初工业化时期的农村工业支撑了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就连在西班牙实行高度贸易垄断的南美洲,大量来自英国与荷兰的制品也经由西班牙商人购买而冒牌进入。市场需求的扩大反过来又对工业生产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推动了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原初工业化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训练了一批未来的工业资本家和技术工人。但大量的新技术和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并不是从商人支配的农村家庭工业中产生的。相反,原初工业化兴盛的地区很多并没有发展成为新兴大工业的中心,而是中途衰落,走上“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道路。除了资源、地理等条件的制约,内部类似“路径依赖”的制度惰性排斥新技术的采用和新工厂制度的创设也是重要原因。所以,原初工业化和工业革命尽管有密切联系,却并非首尾相续,而是相互独立的两段故事。

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里详细描述了工业革命前的各种早期工业活动,首先是纺织业。英国人长期将毛纺织业看作国家繁荣的来源,把羊毛当作全部财富的基础。到18世纪20年代,毛纺工业已经分散于全英国,并造就了一个同时代表着资本和劳动的、彼此平等的“小制造者阶级”:他是老板兼工匠,也是小土地所有者,仍然部分地靠土地为生。人们把这种生产制度叫做家庭工业制度。它已经跟世界市场相联系。例如约克郡西部是家庭工业繁荣的地区,18世纪40年代年产呢绒已经达到10万匹,产品输出到荷兰各港口,销往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地中海东部、直到美洲殖民地。在家庭工业和远程市场之间的商人,一开始只是联结小生产者和市场上的小店主的居间人,逐渐地从雇佣工人对呢绒进行整理、染色,走向买进羊毛自行找人纺织,最后成为小生产者的雇主。这是商业资本变为工业资本的第一阶段。劳资矛盾也从此开始。

工业进步和贸易发展关系密切,商业扩张先于工业进步。新工业仍要从商业和贸易中产生。在海上贸易方面英国长期模仿它的竞争对手——荷兰,跟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和世界市场。尽管英国的几个从事海外扩张的特许公司成立都早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但直到17世纪末,英国的经济影响力仍然不如荷兰。《航海条例》是英国明确意图取代荷兰称霸海洋的开端。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国内革命和动荡,确立了议会即资产阶级对王权的支配地位,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政治最自由的国度。原来的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在成为英国国王以后,跟英国商人和金融业者联盟,很快模仿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了英国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并在1708年改组了英国东印度公司。英格兰银行和新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从荷兰手里争得海上霸权和海上贸易的两个支柱,英国的海上贸易开始突飞猛进。根据英国海关的记录,1700年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还不足32万吨,1714年增加到44万吨,1737年达50万吨,1751年是52.5万吨1774年达到84万吨。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稍有减少,随后又激增到1783年的96万吨,1800年更高达192万吨。百年里出口增加5倍以上。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也随着内河交通的改善和通行税改革而扩大并逐渐联为一体。市场的开拓为工业进步开创了条件。

然而,毛纺业作为英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工业,受到各种成规、标准的严格保护和限制,使得任何技术进步几乎都成为不可能。正像阿瑟·扬所写的,“当英国工业的特出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 6 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此外,整个棉、毛纺织业的实行机械化必须依赖冶铁工业的发展,冶铁又必需燃料工业。所以,产业革命要在毛纺工业以外着手。英国苏塞克斯郡、怀河上游等地有丰富的铁矿,还可以从瑞典和俄国输入生铁或铁矿石。那么燃料呢?

工业革命的真正突破是从最需要却又最薄弱的燃料领域实现的。在使用煤以前,英国人一般用木炭冶炼矿石,离森林远的矿只好放弃。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英国不可能缺少木头。到16世纪才突然发现木材严重短缺。“除了在炼铁、烧砖和烧瓦中对木材的极度浪费外,为了发展航海业也耗费了大量的木材。加上住房建造的无休止的增长,加上木材大量耗费在制作家具、木桶和其他一些不可胜数的容器上,以及耗费在制造两轮轻便马车,运货用、载人用的四轮马车上,由于上述的对木材的巨大浪费和忽视了植树造林工作,以至于造成今天全国

1上下木材奇缺的局面。” 其他原材料也有短缺,但对于正在致力于发展造船和航海业的英国,首当其冲的是木材。为了维护基本需要,英王政府在1558和1581年连续颁布法令限制砍伐树木。木材外流更被严厉禁止,几乎是片板不许出海(不准出口任何桶板,每出口7桶啤酒必须交回200块桶板),同时鼓励使用煤和焦炭做燃料来替代木材。

英格兰有丰富的地表煤层,早在16世纪人们就开始用煤取暖和熔炼铁矿石。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使煤的化学能得以转化为机械能,并首先应用于煤矿深采所必需的坑道排水等工程。此后各种生产过程中开始大量使用煤。在铁路运输兴起以前,内河航运的发展也跟运煤密切相关。1761年,英国第一条真正的运河——连接曼彻斯特与7英里外的煤产地的沃尔斯利运河挖通,曼彻斯特的煤价随之下降一半。这一成功成了创设内河航运网的决定性论据,在不到30年里,整个大不列颠开出了四通八达的航路。1776年,亚当·斯密写道:“由于水运的方便,对各种工业就开辟了一个比单靠陆运所能开辟的更为广大的市场,所以各种工业都在海滨和通航河流沿岸开始专业的进一步划分和得到改进。”这进一步证明了市场对工业进步的作用。

市场扩大推动了专业化分工的细化和技术革新。1701年出版的一本书讲到东印度贸易将带动分工的细化,以减少劳动时间、降低价格:“因为最简单的工作是可以很快学会的、同时也是工人做得最好和最快的工作。„„人们将把构成最困难工作的不同操作交给几个熟练工人去做,而不把过多的操作委之于一个人的技巧去完成。”2 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蓬勃勃,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康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的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约翰·凯为解决织出宽幅布的困难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约翰·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并在1738年获得专利。再往下,瓦特蒸汽机等英国工业革命高潮中的故事人人皆知,耳熟能详,不用多说了。

工业革命使19世纪初的英国成长为“世界的工厂”:“当1815年和平恢复时,拥有使用蒸汽机的工厂的英国,已经能够供应全世界,而其他国家当时还几乎不知道蒸汽机。在工业生产方面,英国已远远走在它们前面了。”3

最后,谈论工业革命当然不能忘记战争和殖民地的重要作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战争,如英法七年战争、南、北美洲的独立战争、反法同盟战争和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现代战争需要的武器、弹药、装备、器材等等大量物质都来自制造业。殖民主义活动,包括奴隶贸易和掠夺美洲金银,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内容。具体到英国,她在美洲、南亚、东南亚、南非的殖民地提供了早期工业化不可替代的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从17世纪末开始的英国出口激增主要源于对殖民地出口。输往殖民地的工业品包括铁钉、斧子、火枪、马车、钟表、马鞍、绳索等等。主要面向殖民地的贸易,使英国成为多种工业 12 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2卷,第5页。

保尔·芒图:《18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104页。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88页。品而不是单一羊毛制品的出口国。1

第四节

工业革命的扩散与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西欧的意大利北部、法国北部和尼德兰南部原本手工业都相当发达,后来因为战乱而相继衰落。19世纪初,英国煤产量达到1400万吨,法国只有100万吨。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经不用木炭冶铁,其他西欧国家仍然主要靠木炭炼铁。大陆各国虽然都开始制造和使用蒸汽机,但数量和功率都只是英国的零头。英国因为工业革命而在国际竞争中独占鳌头,其他国家若不甘落后则必须奋起直追。

英国工业革命是自发的,技术发明和制度创新都突出地表现出社会的、个人的力量。因为没有前例,没有可供比较的参照系,所以,质疑它为何不在更早或者更晚些时候发生,讨论其进程是顺利还是曲折,速度是快还是慢,尤其是国家(state)在其中的作用如何,是阻碍还是推动,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经济变革的政治环境只是既定的条件而已,无可选择也不必选择。落后国家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快慢则凸显出国家的作用。人们在对它们落后原因和追赶过程的探讨中也比较重视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法国的历史做一简要说明。

法国传统社会封建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16世纪后期内战不断,四分五裂;17世纪初以后开始强化王权,逐渐走向绝对主义国家,1615年甚至解散了有长久历史的三级会议。17世纪法国在黎塞留的重商主义政策推动下,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有了实质性进展,开始跟荷兰、英国争雄。绝对主义王权到“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达到顶峰。1685年甚至悍然取消了缓和宗教冲突的“南特敕令”。柯尔伯成为路易十四的主要助手后,一方面采用资助、减税、政府定货、制订质量规格标准等措施,积极支持国内纺织业发展和纺织品出口。另一方面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对英国的羊毛和地毯、荷兰的呢绒等课以重税。1669年建议并被国王接受,经商的贵族不再被取消贵族头衔。重商主义政策充实了国库、增强了法国对外竞争的实力,但路易十四自恃军事实力强大,先后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1667-78 夺取南尼德兰和卢森堡)、“奥格斯堡联盟战争”(1688-97 因法国要求占有帕拉丁选侯的领地而引起,跟几乎整个西欧作战)、“西班牙王位争夺战”(1701-1713,对英-荷-奥)。穷兵黩武的连年战争很快将国库消耗殆尽,1713年财政赤字达25亿锂(银币单位,1锂约合5克)。

18世纪法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的农业和工业都有所增长。1780年的对外贸易达到同期英国的水平。大革命前夕法国的煤炭、有色金属、船舶、纺织品生产不如英国,丝、毛织品和铁则高于英国。但以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为标志的法国旧制度已经频频出现危机。路易十五(1715-1774)继任后,政府起用苏格兰人约翰·劳进行财政改革,设立国家银行,发行纸币以清偿国债,滥发的纸币超过银行实际资产的4倍;发行号称拥有美洲贸易专利的公司股票以吸引投资。结果引发投机狂潮。其间对外战争继续不断(1733年为争夺波兰王位与奥-俄开战,1740年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中跟英国对抗,1756-73英法“七年战争”),耗费大量金钱和人力、物力。1744年颁令由国王控制矿石开采,然后以高价卖给少数贵族。在路易十五的重商主义财政改革失败后,路易十六推行重农主义又遭失败,经济不抵英国商品的强大冲击。原本极为强势的王权,最后只好面对财政危机、经济危机和革命而束手无策。这是继英国伊利莎白女王以后的又一个专制王权从极盛迅速转向衰败并导致国王人头落地的史例,其结局比英国王权的衰落更彻底,并形成了法国通过不断的政治动荡和人民革命才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思想的伟大实践,更是法国经济政治危机的结果。革命前夕的法国拥有英国2.4倍的人口(2400万)和欧洲一半的金币,对欧洲的出口总量甚至 1 参见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3卷,商务印书馆1989,第178页。高出英国,科学水平也居于前列。但享有特权的贵族阶级跟新兴资产阶级在心理上和利益上都尖锐冲突。城市小工匠、贫苦劳动者和占总人口多数却饱受领主特权压迫的农民,对封建制度的不满更强烈。战争造成法国债务和税赋增加,但贵族和教会坚持自己被豁免纳税。当国王试图征收不予贵族豁免权的综合税和没收部分教会财产时,贵族们首先起来造反了。国王无法征税也不能借钱,只好同意召开中断了170多年的三级会议。贵族一厢情愿地希望通过三级会议对抗王权,在已经经受过启蒙思潮洗礼的第三等级面前,结果却适得其反。最后,贵族和倒向贵族的国王一起被第三等级所推翻。

1789年以后的法国,革命和反动连接,共和与帝制、复辟交替出现,革命危机与战争危机不断,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传播了革命的思想原则,也激发了德意志、西班牙的民族主义,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体系最后形成。而最大的受益者,则是工业革命高潮中的英国。“几次拿破仑战争很可能帮助英国渡过了一个非常困难的社会危机,因为产业革命引起流离失所、秩序混乱、苦难和事业,甚至在有限的少数人中产生革命骚动,但所有这一切都被抵抗波拿巴的爱国主义的需要盖过了。”1

18世纪法国给欧洲和整个现代世界献上了一场具有典范意义的政治大革命,其影响跟英国工业革命难分伯仲。所以霍布斯鲍姆称它们为“双元革命”。二者的有机结合导引出一个现代化浪潮蓬蓬勃勃的新世界。或以为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经济后果是“一场民族的灾难”,造成两代实业家被摧残。2 但这样总结法国历史是不公平的,至少有误导之嫌。首先,革命是危机加重的产物,灾难也是旧制度造成的。连声明自己“并不热爱民主”的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也真诚地赞扬了法国大革命。虽然他认为“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但他也明确指出了“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权制度已经使得法国革命不可避免”,“专制制度使得连革命者都无可避免的打上专制的深深烙印”。其次,长时期的政治动荡似乎使法国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被挤压、被弃置不顾了。实则不然。大革命扫荡了封建贵族的经济特权。在热月党人恢复自由贸易的基础上,督政府利用被法国吞并的比利时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法国重工业,在德意志和意大利排斥英国产品、扩大法国商品市场,并在1799年9月举办了法国首届工业技术博览会。1799年10月拿破仑政变上台后,相继成立了“奖励民族工业协会”、“工厂与手工工场委员会”并创设工商管理学院和中央政府的工商业部(1811),通过加工定货、巨额补贴、奖励技术发明、鼓励技术引进、修筑公路运河网、实行关税保护等措施,积极促进法国工业发展。1808年颁布的《商法典》则允许开办各种类型的合股公司、股份公司。有的史学家把1800-1810年称为法国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纺织、冶金、化工染料、酿造等部门采用新机器新技术的现代工厂都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3 在农村,大革命时期农民响应城市革命,自己起来消除了套在自己头上的封建义务,成为拥有自己土地所有权的自耕农。雅各宾派的革命立法巩固了农民的革命成果。拿破仑的《民法典》关于私有权的规定进一步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农业耕地面积、农田水利建设和新种植技术推广都有扩大。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资本密集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包括一些较大的农场、禽畜饲养场、茜草种植园、葡萄种植园和香槟酿造厂等。

1811年以后法国出现经济衰退,大量企业倒闭,外贸减少,工人失业。复辟时期经济重新活跃,1821年开始铁路建设。1826年一些金融家不顾内阁反对建立“法国运输总公司”,致力于开凿运河和推广蒸汽船。1830年各种股份公司的股票达到50多种。七月王朝时期法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3.5%,接近英国的增长水平而且持续增长到1860年左右,基本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深入法国、比利时、瑞士等西欧大陆国家和大西洋对岸 12 帕尔默 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中》,第542-543页。

参见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91,第33页。3 马生详:《法国现代化 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第704-712页。的美国,形成世界范围的“第一次工业化”。第一次工业化推动了第一次世界性现代化大浪潮。英国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和北美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19世纪欧洲一系列革命等政治革命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的时代。工业主义与民族主义、立宪民主或共和民主的国家制度相结合,形成社会巨变的强大动力。第一次现代化浪潮拉开了西方与非西方社会的差距:一端是新兴工业国家和现代工业文明,另一端仍然停留在农业文明。两者之间的差距造成新的国际分工:西方现代文明“中心”向全世界输出工业品和炮舰;非西方世界在被迫与西方接触中,本身自然的历史进程被打断,本地经济与社会结构被破坏,成为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世界经济体的“边缘”,大多数地方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有的开始在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或宗主国直接控制影响下的“低度发展”(underdevelopment)。与此同时,非西方世界各地区也先后开始逐渐走上在反抗西方中学西方、经过革命或改革最后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道路。

在后起的法国、美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的组织、干预、推动比在英国更明显。这向我们提出了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中的作用问题。工业革命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国际现象,但它又是在一个个国家里发生的。因此,讨论工业革命和现代化都不能回避国家的作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强调市场和企业自由,但也没有否定国家直接参与经济的作用。其实,英国之所以能够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跟英格兰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国家对内对外力量的强大有密切关系。在国内,国家制订了鼓励技术发明的专利法、指定和推行了维护资本家利益、压迫工农劳动者为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忍受“现代灾难”无条件做出牺牲的种种法规。在国外,英国依靠国家力量夺得和维护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并称霸世界,确保英国工业革命所必需的原材料来源和产品市场。这些当然都是工业革命的必备条件。此外,英国的现代化绝不限于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还有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等领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这就必须提到1832、1867、1884-85年间的历次议会改革,现代文官制度和现代政党制度的建立,在维持地方自治、地方分权传统的同时中央政府权力的强化。

在法国,单一制的强大国家机器对工业化、现代化的积极推动作用和阻碍作用在不同时期都表现得相当充分。拿破仑专政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另一方面用连续的对外征服战争打断了这一发展,保护主义从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因素变为战争的工具,对英国的大陆封锁既给英国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法国的市场缩小,工业发展受挫。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时期国内和平恢复,国际环境改善,政府也采取了不少发展工业的措施,但成就都不显著。真正的经济起飞、法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是第二帝国时期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结果。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就聘请了主张国家指导经济的圣西门主义者和力主自由放任的奥尔良派自由主义者做经济顾问,两派意见不同则兼取各家之长。充分运用国家的权力,同时支持私人企业自由发展。1852年通过法令修筑巴黎-里昂铁路与波尔多-塞特铁路,1859年合并42家小公司成立六大铁路公司,政府给予大量贷款、长达99年的承包期、保证其利润率在40%以上等支持。1860年法国跟英国签订通商条约,废除关税保护,实行自由贸易。1851-1869年间颁发科学技术专利证书37600余份。1855、1867年由圣西门主义者舍瓦利埃具体领导,连续举办了两次工业产品的国际博览会。

到1870年,法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830年的6倍。1852-1870法国国民收入增加1倍,工业总产值增加2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法国大革命所开创的共和民主政治趋势却在这大半个世纪里一次又一次被帝制和复辟所逆转。至于法国的农业,从波旁复辟时期(1815-1830)农民的生活“跟未开化的人的生活非常相似”到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农民为争夺一小块土地而不惜一家人以命相搏——在两位伟大的法国作家描写农村的不朽著作即巴尔扎克的《农民》和左拉的《土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法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长期陷于贫困落后状态的真实缩影。法国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现代化仍然任重而道远。第五节

工业革命凸显出的社会问题与英国的道德重建运动

随着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以乡村为中心的社会开始让位于以都市为中心的社会。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1730年来英国访问的孟德斯鸠发现:“英国已经没有信仰了。如果谁提到信仰,人们会大笑起来。”哈孟德夫妇也提到:在英国,习惯、传统和宗教的约束力从来没有像18世纪这样脆弱过。

道德危机席卷了全社会:贵族每天用酗酒、赌博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加剧了官场腐败。一个年薪1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可以受贿5000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快快发财,多多赚钱,他们多是来自农村或出身下层的暴发户,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

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到1836年,尽管议会立法禁止使用童工,纺织业棉麻毛丝四大部门童工比例分别高达43.4%,52.5%,67.35和59.7%。其中女童多达一半以上。生活困苦造成疾病和犯罪。1805-1846,英国地方法官审理的犯罪从4605人增加到30349人,其中多数是城市居民。1832和1838年,两次席卷全国的霍乱发源地都是工人区。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有人描写的情景之一:“半个伦敦的人蜂拥而至观赏男人女人和孩子上绞架”。

1709-1724,议会批准公开发行巨额彩票。被许可的赌场遍及各个教区,仅西敏斯特就有赌桌近300张。投机赌博之风和普遍的道德危机,导致1720年爆发的“南海泡沫事件”和“杜松子酒事件”。1711年成立的南海公司通过向官员行贿,1720年被准许承包全部国债,随即无限制发行股票。许多人在发财梦和赌一把的心理支配下变卖财产抢购,使股价泡沫化并且越吹越大,破裂时从每股1050镑跌到140镑。大小股东纷纷破产。

1720年的“杜松子酒危机”延续30年。该酒价廉而烈度极高,因其类似鸦片的麻醉作用而被称为“逃离曼彻斯特的最快方法”。1720-1735年消耗量从50万增加到500万加仑,40年代又急升到700万加仑。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打着咖啡馆招牌的简易酒店(straw-house),提供一张草席共醉酒者过夜。普遍酗酒的结果是:每8个伦敦人就有一个死于饮酒过量;工人把钱花在饮酒上,无力养活家庭子女;普遍的营养不良又招来了天花流感和斑疹伤寒。死亡率上升使1731年人口总数下降到1650年时的水平以下。道德危机中,英国最古老的学府牛津大学也受到商业冲击。据当时就读牛津的亚当·斯密回忆:大部分教授都多年不教书了。学生们向教员行贿,或者在考试前请他们吃饭,把他们灌个烂醉,以便大家通过考试。

面对这种情况,随着工业革命高潮来临,英国出现了新的宗教道德重建运动。一批知识分子面对文明的危机,开始重新思考人的价值。1729年,牛津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的约翰·卫斯理和他的弟弟以及一些学生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圈子牛津圣社(the Holy club),在宿舍了定期聚会讨论读书,走出校门扶贫助贫,还为附近贫困儿童半办了一所免费学校。这些一时成为学生议论的话题。成为笑柄,被视为“爱管闲事”,起绰号为“Methodist”,意思是循规蹈矩、生活方式特殊的人。新教派也由此得名,被称为循道宗。以后逐渐以卫斯理宗、卫理公会或福音派相称。卫斯理和他的追随者从加尔文教转向路德教以获得“宁静的自信(取代加尔文教徒的阴沉的忧虑)”,从教堂走出站在大路上向成千上万衣衫褴褛的矿工布道。1739年被当地主教勒令离开。1740-50年代对卫斯理宗的迫害达到高潮,成员被在全国范围内当作疯子追打,赶进精神病院。

卫斯理宗提倡的循道精神强调人生而正直,环境不良使人变得自私贪婪。只要唤醒其良知,就能实现原初精神本质的复归。在1773年的一本小册子里他主张立法严禁奢侈,对富人课以重税。他还强调教育的目的是推动生活方式的全面改造,而不是为工业体系制造驯服的工具。18世纪60年代以后,对卫斯理宗的大规模迫害逐渐停止,新兴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开始接受它。80年代,剑桥大学成为福音派的稳固据点。18-19世纪之交的英国经历了一场席卷全社会的道德革命。福音主义者建立了大量志愿社团,散发书籍,救济贫民,提倡禁酒,反对赌博。1787年,国王发布鼓励虔诚和美德宣言,在此前后,100多名下院议员接受福音主义,在议会了形成群体。1815年该教派取得了第一个助教管区,到19世纪中叶,成长为英国国教内部的主要派别。并出现了许多激进的支派。从清教中产生的公理会、浸礼会也纷纷接受其思想,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改良运动,推动了英国的监狱改革、教育改革、工厂制度改革。1789年5月,福音派领袖携带一万多页证据走进议会,发表了反对奴隶贸易的第一次演说,推动英国议会在1807年宣布禁止奴隶贸易,1833年议会法令使奴隶制在大英帝国全境被废除。

从1774年到182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劳工协议法令,要求工厂主对雇工承担一定的责任。1796年著名的“斯品汉姆兰法”规定对低于一定收入的家庭给予补助,费用来自增收的济贫税,这使贫困人口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雇佣儿童和保证劳动条件的工厂法。1844年将保护范围从儿童扩大到妇女。1855年颁布了第一个安全准则。在卫生保健方面,在1848年的卫生法以后,1860、1872和1875年又连续制订了惩治制造和防止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法令。思考题: 如何从历史连续性与断裂的结合看“工业革命”? 2如何评价第一次世界现代化大浪潮?

推荐阅读书目: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保尔·芒图:《18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丁建宏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道格拉斯·诺思 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王加丰 张卫良:《西欧原工业化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马生祥:《法国现代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邹

穗:“英国工业革命中的福音运动”,《世界历史》1998年第3期。

第二篇:第12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12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PPT课件教学,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学习瓦特勤于观察和爱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作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二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历史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观点,所以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引导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知历史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开成对历史事件的独到的认知。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

应用多媒体PPT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1:前面我们学习了欧美国家的巨变这个单元的三方面的变:一是文艺复兴,是思想领域的巨变;二是新航路的开辟,这个是地理发现方面的巨变;三是英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是政治方面的巨变。

幻灯片2—6:下面我们来学习欧美国家的另外一方面的巨变,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来看看这个经济领域的革命给欧美国家乃至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巨变。通过史图 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发展。

二)、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幻灯片7珍妮机的发明

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幻灯片8:展示欧洲的旧式织布机,要求学生思考思考: 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有哪些重大发明,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幻灯片8:了解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和凯伊发明飞梭的史实。

幻灯片9:然后强调,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并提示,工业革命是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珍妮纺纱机问世后,其他如冶金、采矿等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更多新发明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三)、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幻灯片10瓦特改进蒸汽机。幻灯片10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瓦特小时候的故事。之后,提示课文后面也有有关的阅读材料。并笑说,瓦特小时候被讥笑为“神经质呆子”和“懒孩子”可是长大了却成就了这么大的事业。我们在座的有没有也常被同学笑被师长骂的呀?可不能自卑呀,说不定你就是以后的又一个瓦特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瓦特是怎样改进蒸汽机的吧。

提示:他是在棉纺织业大机器生产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情况下吸收前人的成果面制成的蒸汽机。蒸汽机可不是他发明的噢,是另有其人呢。

幻灯片11,展示瓦特制造的第一台改良的蒸汽机图片。幻灯片12提问:你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吗?比起人类原来使用过的原动力来,它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并归纳,重点强调蒸汽机的优越性:效率远超畜力和水力,且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

幻灯片13强调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很快运用于纺织、采矿、运输等部门,使社会生产开始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幻灯片19-21展示蒸汽机应用于采矿、纺织业的一些图片。

四)、学习第三部分内容,火车的发明。

提示,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也是由于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作用下而进行的。

幻灯片14--18: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罗列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和富尔敦发明汽船的史实。

五)、学习第四部分的内容,工业革命的影响。幻灯片19,学习第四部分内容: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结合课文说明。

1、提示工业革命结束的时间英国是19世纪40年代,法美德俄等国是在60-80年代。

2、影响主要是,使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小结

1、幻灯片20、21,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2、幻灯片21、23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七、课堂练习幻灯片

24、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机器织布的?比一比,英国与中国开始用机器织布的历史背景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在洋务运动期间

2、布置课后作业(见P69=70)

水城县陡箐中学

周庆发

第三篇: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的。

知识与能力:识记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理解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知识重组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悟工业文明的问题和困境,进而理解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1、设置“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反思历史”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2、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即设置问题——阅读材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欣赏视频《大国崛起》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温故知新:通过图示展示前后知识联系,突出本节内容。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走进历史,探源工业革命。概念诠释:明确工业革命的含义,从宏观上把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概括。

二、工业革命的成就(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二。多媒体出示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图片,最后通过表格形式概括,增强直观性,理解“蒸汽时代”到来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体验历史,感受工业革命。

三、从工场到工厂(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三:创设历史情境,通过阅读历史故事《爱丽丝一家的辛酸史》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通过角色模拟,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形成(板书)

教学设计:欣赏视频《大国崛起》,然后分组讨论,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最后从条件、途径、标志、影响四个方面归纳概括。

第三环节:反思历史,反思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感受文明背后的问题和困境,并通过时空连线看我们今天对待环境的措施。

本课小结:设计知识体系,归纳本节内容。

高考链接:设计高考题、模拟题,既巩固所学,又体验高考。创新训练:在故事中轻松掌握所学。

课后拓展探究:设置题目,拓展思维,提高认识。

第四篇: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

赵燕

【课标要求】: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2.通过阅读教材熟练列举工业革命的成就。

3.通过材料及合作学习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点明本章内容都是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展开。展示工业的革命的概念。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自主探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请一学生回答)(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可能性:①圈地运动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③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必要性: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市场 需求扩大。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习题巩固(见课件)

2、工业革命的进程:(学生列举过程,同时展示图片)

(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新课延伸】: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

A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B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2)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3)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

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当时,在机械化装置多使用水力和风力,这制约了机器生产进一步的发展。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1785年投入使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P31《使用蒸汽机的工厂》图)。【自主探究】:为什么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师生互动: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人类第一次有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之外的动力,它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小,提供的动力比较强大,大大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因此,人们也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称为“蒸汽时代”。(过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二、从工场到工厂

根据课本并结合材料思考工业革命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由于 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击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结论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业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自主探究】: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

⑴相似点: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⑵不同点: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通过上述可见,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展示材料二: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人口比重统计表(见课件)

结论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P31英国就业人口比重》表与“历史纵横”)。

展示材料三: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初期的普遍现象。

结论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形成两大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各国通过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展示材料四

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结论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

展示材料 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当时,歌剧院正在上演的《茶花女》因观众看不见舞台而中止,歌剧院里的人也被迫散场,出来却发现,大白天的伸手不见五指,水陆交通几近瘫痪。

结论:环境污染严重 最后学生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1、原因条件

(1)工业革命的展开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途径:

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3、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自主探究】:哪些因素促成了英国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工厂”? ①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②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于18世纪中期就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③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根本)④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4、深远影响:主观: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

客观: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面貌

【师生互动】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受外国在华企业的诱导,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本课小结:列出提纲

练习反馈

第五篇:1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试题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夯实基础典型题

1、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是()A.16世纪中期 B.17世纪晚期

C.18世纪60年代

D.19世纪上半期

2、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A.交通运输业 B.呢绒业

C.棉纺织业

D.丝织业

3、发明了飞梭代替抛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供不应求的是 A.凯伊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史蒂芬孙

4、能纺16至18支棉纱,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的发明是()A.飞梭 B.珍妮纺纱机

C.骡机

D.水力织布机

5、机器的广泛应用需要方便而有效的动力,成功解决这一难题的是()A.凯伊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史蒂芬孙

6、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的时间是()A.1689年 B.1715年

C.1785年

D.1825年

7、在纺织工业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很快也采用了机器生产的部门有()

①服装业②冶金业③采矿业④运输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A.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B.采矿、治金等部门也使用机器生产

C.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D.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9、1863年,一名记者从欧洲出发前往华盛顿采访美国总统林肯,他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 是()A.汽车 B.蒸汽轮船

C.飞机

D.火车

10、世界上第一辆火车的发明者是()A.凯伊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史蒂芬孙

11、在促进陆上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的飞跃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有()

①富尔顿②瓦特③哈格里夫斯④史蒂芬孙

用心

爱心

专心 1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2、下列交通工具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下列交通工具中,在动力的使用方面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紧密关系的是()A.汽船 B.汽车 C.飞机 D.磁悬浮列车

14、小明在参加“调查家乡工厂生产管理状况”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想追寻近代大工厂制度的产生情况。他应该查阅下列哪方面的资料()

A.工业革命 B.殖民掠夺

C.海外贸易

D.资产阶级革命

15、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

B.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D.史蒂芬孙——汽车 C.富尔顿——汽船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6、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国内外市场扩大

B.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D.资产阶级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17、19世纪初,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运用,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意义在于()

A.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和交往范围 B.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建立 C.极大提高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D.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18、交通运输工具的突破,首先发生在()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9、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A.它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C.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

B.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20、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这说明()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劳动的积极性 D.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C.工业革命消灭了封建势力 创新题

21、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A.地理大发现 B.法国大革命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

2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的祖国。()A.但丁 B.克伦威尔

C.华盛顿

D.拿破仑

23、准确的讲,工厂里机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跑的情景发生在()A.文艺复兴后

B.新航路开辟后 D.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24、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发明者“一脚踏出的灵感”才导致了这种先进的手摇纺纱机的诞生,并且为了讨好夫人珍妮,才取名“珍妮机”。你知道这位幸运的发明者、“好丈夫”是()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25、如果你是19世纪初期伦敦的资本家,你可以()A.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C.搭乘火车去联系业务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6、下列棉纺织业的发明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珍妮纺纱机②水力织布机③骡机④飞梭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

27、下列历史人物,有可能坐火车出行的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B.驾驶汽车欣赏伦敦的夜景 D.使用有线电话谈生意

①马克思(1818—1883)②华盛顿③罗伯斯庇尔④贝多芬(1770—1827)⑤史蒂芬孙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

28、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那么厂址最好选在临近()A.河流的地方 B.煤矿的地方 C.产棉的地方 D.铁路的地方

29、看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这些发明的名称是什么?他们分别与哪些人物有关?

(2)这些发明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

(3)这次工业革命的性质如何?在科技上有何重要作用。请你结合作用谈一谈自己的感想。30、18世纪中期,在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这场“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的革命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在这场革命中,有很多发明创造。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几种。(两种以上)

(3)除了我们在题目中所指出的意义(影响)外,你还能答出这场革命的其它意义(或影响)吗? 探究题

3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工业革命前的家庭式作坊 工业革命后一家纺织厂的生产场景 材料二:

这是1855年的一幅石版画,画上是英国设菲尔德拥挤的房子和高耸的工厂烟囱。那时设菲尔德的人口增长了500%,达到了135000人。

(1)材料一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带来的变化?(写出2个方面即可)

(2)材料二反映出工业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写出2点即可)

聚焦中考典型题

32、(2006年通州市)以下图片,再现了()

A.新航路开辟的情景 C.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场面 D.工场手工业的发达

33、(2006年南京市)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 “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A.发明“珍妮机” B.改进蒸汽机 C.发明过火车机车 D.设计内燃机

用心

爱心

专心 5

34、(随州市2006年)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有()

A.蒸汽机 B.电灯

C.飞机

D.人造卫星

35、(2006年福州市)下列叙述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A.18世纪末,瓦特坐在电灯下研究蒸汽机图纸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人可以开汽车上班 C.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美国人可以坐飞机去旅游 D.对世纪第一个春节,人们可以通过电话拜年

36、(2006年濉溪县)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乘火车外出

D.人们坐在电脑前上网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开放研究典型题

36、解读图片

图片故事:雪域铁龙――列车呼啸着带给这片神秘土地以遥远的问候

用心

爱心

专心 6

(1)这片神秘的土地是指?这张图片反映的历史大事指?

(2)追根溯源,“铁龙”是哪一次工业革命中由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发明家发明的?(3)结合图片故事,谈谈西域高原进入“铁路时代”可能发生哪些方面的变化?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典型题

1、C

2、C

3、A

4、B

5、C

6、C

7、B

8、A

9、B

10、D

11、D

12、B

13、A

14、A

15、D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6、A

17、A

18、C

19、D 20、A 创新题

21、D

22、B

23、D

24、C

25、C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6、B

27、C

28、A

29、(1)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和火车机车。分别与哈格里夫斯、瓦特、富尔顿和史蒂芬孙有关。(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3)性质: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0、(1)工业革命(2)飞梭、珍妮机(手摇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轮船、火车(任答两种)(3)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发展)。B.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e、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东方从属西方或西方先进,东方落后)。D.加速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形成两大阶级对立)。E、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F、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说明,答案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题

31、(1)①生产关系 ②生产力 ③生产组织形式(或工厂制)④生产工具 ⑤生产规模 ⑥生产效率 ⑦生产者(或劳动者)⑧生产环境(或生产空间)(答出任意2点即可)

用心

爱心

专心

(2)①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转移 ②人口膨胀 ③环境污染 ④住房拥挤 立 ⑥生活安逸(答出任意2点即可)聚焦中考典型题

32、C

33、B

34、A

35、A

36、B 开放研究典型题

36、(1)西藏。青藏铁路建成通车(2)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史蒂芬孙

(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西藏同胞更便利的走向中国内陆和走向世界;促进西藏旅游业发展;加强对西部边疆的国防保障等均可。

用心

爱心

专心 8

下载04. 第四讲 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现代化浪潮★word格式文档
下载04. 第四讲 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现代化浪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特色教案】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特色教案】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特色教案】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当时,越来越多的......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精选合集)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节选)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1、课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解读课标 基础知识:工业革命——首......

    全球行政改革浪潮与中国行政现代化 王强

    全球行政改革浪潮与中国行政现代化 ——从官僚制的角度思考 王强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政府,无论身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信奉资本主义,还是坚持社会主义,都开......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案[大全5篇]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

    纳米技术与世界现代化进程(全文5篇)

    纳米技术与世界现代化进程 物理系3班 王彪 1130600110 要了解纳米技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些关于纳米技术的知识:一,概念: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

    中共党史第四讲思考与练习

    中共党史第四讲思考与练习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九一八事变: 遵义会议: 长征精神: 二、选择题 1、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 A 卢沟桥事件 B 九一八事变 C 第十九路军凇沪抗......

    川版九上历史教案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终版)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