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考英语阅读文章及命题特点的认识
对高考英语阅读文章及命题特点的认识
摘 要: 英语阅读理解在每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都是一块“大蛋糕”,它分值高(每小题2分),比重大(40分),是一个标杆。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否迅速正确获取答题所需要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其答题准确率的高低,并最终影响单科成绩的好坏。如何更好地掌握高考英语阅读的特点及设题规律,提高考生的阅读效率,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高考英语 阅读文章 命题特点 阅读效率
一、认识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特点,消除阅读焦虑。
所有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选择都趋向于“原汁原味”,来源于国外的报纸、杂志等,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其特点与中文有根本区别。汉语文章属于“读者负责型”,即读者能否读懂取决于读者自己,没有相当的水平,有时读起文章根本就像“雾里看花”。英语文章正相反,属于“作者任务型”,读者能否读懂文章,取决于作者是否写得清楚明白,只要作者认为文章当中某个概念讲得不透,那么读者可能理解不到位,或会给读者造成误解,他一定会用举例、比喻、说明等写作手法把它讲透,这就形成了一篇英文文章更多地使用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构建。当然,根据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选材出处,它们必然具备这种特点,因此,读懂高考英文文章比看懂汉语文章要简单得多。考生应该去除“阅读焦虑感”,为提高阅读效率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认识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体裁,加强语篇整体感知。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着重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章体裁的认识,对于语篇的整体把握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文章的体裁分成四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描写文。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其语篇的结构和特点是不一样的。每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当中基本上都会包括以上体裁的文章。感知其语篇结构对快速获取总结性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是高考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篇结构,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作者的目的何在。相对于作者提供的细节来说,它完全起到“明灯”的作用,用来统领全文。
(一)记叙文
顾名思义,记叙文就是通过一定的顺序将故事中的事件叙述出来,一般按时间的顺序构造,所以文章当中会出现很多有关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及在不同的时间点发生的事件。只要考生有意识地把所有事件或动作(即文章的细节)串联起来,即可获得文章的大意,其一般可概括为“何人何时干何事”(tell readers a experience)。任何一篇记叙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这个主题往往揭示了人性、社会或生活本身某个重要的方面。在阅读记叙文时,关键在于抓住故事的主题,关注作者对主人翁动作的描写,以及对人物的刻画,这些更多地通过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呈现,作者在这方面的措词目的是传达自己的某种感情和观点,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叙文当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之间的对话,它们也是考试当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对话不仅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而且能对场景的描写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阅读时,要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主题。
(二)说明文
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解释(explain something to readers),作者通常先提出一个要阐述的问题,接着通过读者更熟悉的概念示例,通过比较与对比、过程分析、分类等手法把问题讲清楚,达到让读者明白作者所要讲明的问题的目的。阅读这种文章,考生要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抓住每一段的主题句,进而把握问题的真正原因。文章的中心通常出现在首段,不管作者运用何种写作手法,其他所有材料的组织都是为了中心服务,即以讲明、讲透说明文的中心主题为最终目的。
(三)议论文
议论文和说明文在结构上非常相似,说明文的一些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手法也会在议论文中运用,但是二者有着本质区别,说明文重解释,而议论文重证明作者自己的观点或说服读者(argue for one’s opinion or persuade readers)。阅读议论文时,考生要关注作者的观点。把握这两者篇章方面的相同点及区别将对提高考生的阅读速度、解题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三、认识高考阅读所考查的技能,提高心理驾驭能力。
高考阅读理解到底要考考生哪方面的技能?在高考当中,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做好题目,只有认清目的,考生才会更明确地阅读、更准确地阅读,做到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从试题的设计和内容看,对技能测试的要求主要归纳为五点:
(一)考查概括全文主旨大意,用以说明主旨与大意的事实与细节;
(二)考查能否准确理解具体的事实,以及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考查能否准确理解语段语句字面意思,以及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四)考查能否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了解全语段内部各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五)考查能否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理解,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以上几点当中,学生最大的难点在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文章深层次信息的理解,以及结合阅读文章细节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判断。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长期以来,精读点的重点是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忽视了对文章篇章结构、内容的主题及内在的含义作挖掘研究,造成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阅读文章就没什么问题了。事实与之相反,高考的阅读理解不再是对语法的考查,而是对文章信息的综合理解与处理。考生在阅读时,应略去对语法的研究,结合文章文体及语篇结构,把重点放在整体内容的把握和体会,以及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上。这样才会更有目的地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把握考试的命脉。
四、认识高考阅读文章设题正确项与干扰项,加快阅读及解题速度。
第二篇:浅析高考英语安徽卷命题特点分析及启示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高考英语安徽卷命题特点分析及启示
蚌埠二中
马爱军
一.2006-2010高考英语安徽卷命题特点综述
回顾2006-2010年安徽高考自主命题英语卷全面渗透新课改理念,注重语言基础和语言能力运用,注重语言及选材的时代性,注重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力求在真正意义上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高考命题之中。材料的选择、考点的设计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写作的开放性给了考生更大发挥空间。命题导向明确,很好地渗透了英语新课程改革理念,即五大基本理念: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1.难度适中,保持稳定
突出特点是“紧扣《考纲》,平稳平和”,试卷难度风格保持一致,坚持了英语测试改革的总体方向:“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基础和能力并重,难度适中,“棉里藏针”,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略有提高,但总体难度应基本相当。难度系数在0.55和0.57之间。试题整体难度比例符合《考试说明》对试题难度分布比例的要求,而且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2.立足基础, 强调应用
考查“双基”,强调基础性和语境化。语法知识试题以考查考生在理解题干语境基础上对词汇或语法知识的掌握,试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难题,对中学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听力、阅读、写作试题所考查的内容覆盖了《考试说明》要求的基本技能。试题以中档题为主,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3∶5∶2。容易题的难度值0.7以上,中档题的难度值为0.5~0.7,难题的难度值为0.3~0.5。
3.体现跨文化交际意识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文化意识”中要求“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所以在高考英语试题在选材上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高考试题注重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的考查,体现英美文化特点和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类文章占很大比例。
4.体现时代特性
高考试题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应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关注热点问题,富有教育意义。命题更多地关注当今社会、生活、科技、文 化、教育等相关的话题,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生活态度、做事能力等,突出了“用英语做事”的课程理念。《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目标中对阅读做了具体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材料,获取主要信息,了解当代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科技、文化、环保等方面。
5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所以高考试题必然要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纵观安徽近五年高考试题,不管是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还是书面表达,在内容和风格上,给学生以亲切鲜活之感,散发生活气息,贴近学生实际,与考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认知水平相一致,主题亲和,富有时态气息。
6.书面表达渗透开放性
《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高考书面表达增加开放性,留给考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和思维的灵活性,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安徽卷2007书面表达中的“提出自己喜欢的栏目”和“简要说明理由”; 2008年安徽卷题中“简要介绍相关情况”、“谈谈你的感想”等要点,2009安徽卷“请你针对有些父母经常翻看孩子日记或书包这一现象,陈述你的观点”,都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2010安徽高考书面表达“假设你将参加某英语杂志社开展的一次征文活动,征文的内容要求你在电视、手机(cell)和网络三者中,放弃期中一个并陈述理由。请你以“Which would you give up: TV, cell, or Web?”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甚至连要点图表都没有,开放性更强,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7.加强任务型活动内容的考查
2009年起安徽省取消了短文改错题,新增了“任务性读写”。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在不同形式的文体间相互转换的能力,也有人称为“信息转换题”。它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一段材料后,能比较清楚地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较好地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进行准确的表达。要求考生能够获取直接的信息,分析、总结信息,并转换信息,并科学地表述信息。这种任务型阅读理解题的出现与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有直接关系,也与我国外语界火热的“任务型”英语教学理念相吻合。另外,几乎每年都考的广告类应用文,也是考查“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8.逐渐增加词汇量
加大词汇量是新课改英语学科的鲜明特色。《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词汇表共收集约有3500个单词和360个短语或词组,并且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个词以上。在“语言技能” 八级目标要求“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胡春洞教授(2002)认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外语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词汇教学的成败、词汇量的多少和学生记忆词汇和学习词汇能力的高低。词汇的增加体现出对听、读、写要求提高。夯实基础,过好词汇关,是取得好成绩的先决条件。
二.2006-2010安徽高考英语试题命题分类解读
(一)听力理解
选材特点1)2006-2010安徽高考英语试题听力理解均采用全国试题,录音听起来清晰自然,语速适中,问题设置简单明了,选材都是为大家所熟悉的交际 性场景,如:上学、就餐、购物、旅游、问路、打电话等,注重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从活动场所来看,由办公室、加、医院、车站、商店、饭店、警署等;如2008话题主要有:谈论天气、互通信息、谈论影星、预约、谈论工作、谈论个人境况、私家车的使用和污染、谈论定机票、打电话借车、教师布置课堂教学任务等。
2)材料一般有10段左右的对话和独白构成,总词数为800~1000左右,既有足够的信息量,有不会给考生增加负担。每段材料都创设了一段较为明确的语境。
3)语速一般为100~120wpm。难度不大,只是最后的独白部分较前面的对话语速稍快了些。只是最后独白部分较前面的对话稍快些,这也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科学性。
按考纲要求,主要考查考生的以下能力: 1)理解主旨、要义;(抓住关键词语,从总体上把握所说内容,也就是要抓住整段话的中心)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为了听明白讲话人的主题或中心,必须能够听清楚其中提到的具体信息,如数字、价格、人物、地点、时间、目的和原因等;但细节问题也一定是与整体材料的话题中心密切相关的,而不会是仅为追求细节去听细节)
3)对说听内容的背景、说话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测对话或短文(独白)时间、地点、发生原因、结果以及讲话人的身份、关系等。在日常交际用语中,判断背景场合与说话人身份对于理解说听话语的真实含义至关重要的,因此也成为历届高考听力测试的一个常见内容。)4)理解深层含义,即 “玄外之音”.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观点、态度等。
(二)单项选择填空
2010单选题紧扣考纲,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词法知识涵盖了动词(7题,占46%,包括动词与动词短语辨析,非谓语动词,时态和情态动词等),名词,副词,冠词和连词;道交际题的考查也很有新意,体现课改,强调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要点突出,覆盖面广,没有刻意追求语言形式与结构的繁杂,而是强调考生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难度基本相同;强调在注重实用性的基础上,将语法、词汇、习惯用语等语言项目的测试融入真实的情景之中,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没有出现偏题、超纲题或难题,比较平和强调基础知识在具体语境中运用,突出交际意识
涉及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非谓语动词、动词短语辨析、名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情态动词、冠词、倒装句、省略句、交际用语等方面考查,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学英语语法的内容。(三)完形填空
纵观2006-2010安徽高考完形填空题,遵循 “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设计思路。选材通常是叙事文和说明文为主,文章内容健康、时尚,将知识、文化、教育、趣味融为一体。立足语篇,文章难度适中,设题合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完形填空试题设题基本为三个层面:1)答题时只需考虑设空所在的句意便可得出答案;2)答题时需要弄清前后几个句子甚至上下一两段才能找出答案;3)答题时必须通观全文,从整体角度考虑才能判断出最佳答案。体现了高考英语“突出语篇”的命题风格和考查要求。
(四)阅读理解 2006-2010安徽卷阅读理解题的显著特点是设置的深度,注重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的考查,所谓“绵里藏针”。从问题设计的角度看,考查深层理解和主旨大意这两类题占整个阅读题的50%以上,从较深层次上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考查具体细节理解题趋于复杂,通过改变部分条件,或调整控制因素来考查考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006-2010安徽卷阅读理解题选材以人文性、哲理性、科技性、应用性文章为主,故事性文章大大减少。阅读材料更多地关注当今社会、生活、科技、文化、教育等相关的话题,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人生哲理、生活态度、跨文化交际、做事能力等。突出了“用英语做事”的新课程理念。关注时文阅读(热点话题:教育、文化、气候、环保、节能、运动休闲和健康等)。
(五)书面表达
1)2006-2010安徽书面表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关注时代热点和社会生活,体现跨文化交际意识,体现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理念。为学生所熟悉,易于表达,学生有话可写并且能够写。且都是100词,难度要求不大;书信体较多。2)半开放性特点为亮点所在,向有控制的开放式作文过渡,要求考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留给学生足够的写作空间。
《考试说明》中对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特别强调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
在2010年高考书面表达中,要求写应用文占有18套试题中的12篇。如:2010年要求写发言稿的有:福建卷、湖南卷、江苏卷和四川卷;要求写书信的有:全国I卷、全国II卷和重庆卷;其中要求写电子邮件的有:山东卷和陕西卷;要求写申请书的有天津卷;要求写招聘启事的有辽宁卷;北京卷则要求写写一篇英文周记。
综观近年全国高考英语写作试题,我们发现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关于地方或传统特色话题,也就是母语文化输出类话题增多,介绍中国的社交习俗增多。
从体裁和题材
1)短文能覆盖所有内容要点,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2)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完全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关注时事热点,要不断加强语言积累,还要注意掌握一些高级用法,写出亮点,书写清晰尤为重要。可以预计,今后的书面表达会更加注重交际功能,坚持“用简短、通顺、得体的一小段文字进行表达,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个总体方向。
(六)“任务型读写”题
2009年新增“任务型读写” :“短文+填空”形式,短文填空题设题部分采用的是表格或篇章结构图,方便考生了解全文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更加侧重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后的语言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一段材料后,能比较清楚地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较好地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进行准确的表达。
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对“任务性读写”题的说明中指出:考查考生对文中有效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综合概括的能力。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阅读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归纳要点、整合零散信息,并根据表格的形式把加工后的信息准确、有序地表达出来。
“任务型读写”重点检测了考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即既考查了考生 4 的阅读理解(包括理解短文、试题中语词、语句、语段)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用单词、短语或短句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三、2011高考命题前瞻
1.坚持“坚持稳定,不断创新,突出语篇,强调运用,注重交际”的设计原则,命题将依然围绕“三语”,即:语境、语篇、语感;
2.在题目的立意、情景的创设、考点的设置及试题的选材等方面充分体现“稳中求新”。选材力争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3.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不超纲。以中档题为主,不出现偏题、难题、怪题,题型、题量、难度系数等都将保持稳定;
关于难度:还是坚持安徽这几年来一贯的风格,从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出发,围绕中间难度做一个不大的难易变动,难度系数0.55。试题以中档题为主,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2∶6∶2。容易题的难度值0.7以上,中档题的难度值为0.5~0.7,难题的难度值为0.3~0.5。不管2011年高考试题是难是易,我们都要从战略的角度把它想得难一些,这样才会准备充分一些,才有利于我们在2011年高考考场这个特殊场合的正常发挥。
4.不以任何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考虑城乡差异,顾及城乡学生生活及成长的不同背景。
四.对英语复习备考的几点启示
1.把握考点、突破重点、远离偏、难、怪 从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出发,高考英语的总体难度预测应是围绕中间难度做一个不大的难易变动,高考命题是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略有提高,但词汇量的增加必然意味着阅读文章难度的加大。根据《考试说明》的精神,试卷还将按照相对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试卷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总体难度适当,这将有利于中等水平学生的发挥,只要考生基础知识扎实,同时注意培养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考试时将会有不错的发挥。
备考时注意所选习题的难度。如果我们在高考复习当中没有体会大纲的意图,一味的抠难题,怪题,那就舍本求末。考前训练当中一定要注意删掉难题和怪题,以中低档题为主,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在难、偏、怪的题上。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好坏主要取决于在中、低档的题上是否能保证拿分。
2.重视词汇复习
夯实基础,过好词汇关,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先决条件。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词汇量的掌握就代表外语水平。英语阅读理解涉及语篇、段落、句子、词汇四个层次的理解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对词汇的理解,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高考英语对考生词汇量的要求从以前的2000提高到现在的3000多个英语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这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3.高三复课中要弄清的几个策略问题
问题1:英语科复习的依据应该是什么?
问题2:高考英语考什么?我们应该复习什么? 问题3:如何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问题 问题4.如何处理复习时间与内容的矛盾: 问题5:高考复习到底要几轮?
问题6.如何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三篇:2018高考英语命题热点
2018高考英语命题热点
简而言之,是四项能力 1)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2)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3)词汇、语法和语用知识运用能力;4)书面表达能力。
2018高考英语命题热点
1.科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缺失及必要性 2.汉语热
3.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
4.以二胎开放、足球课程进校园为代表的政策性话题 5.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交流的话题 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7.2022北京冬奥会 8.交通与环保问题
9.网络新词汇(如打call等)
前两大题不是简单检查考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而是检查考生在听取和读取信息过程中,抓住主旨要义、掌握具体细节、推断意义以及判断意图、观点和态度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后两部分也不是单一考查语言知识和写的能力,而是检查考生在补全和表达信息过程中正确、连贯加工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1.处理好考纲和教材的关系。
建议老师和考生多研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正确把握复习大方向。高三教学不宜过早进入复习,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要结合本校学情、校情,在完成必修模块1~
5、顺序选修模块6~8的教学内容后,继续学习9~11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语言输入量,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也能增加高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2.处理好教材与试卷的关系。
教材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是指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广义的是指所有用于复习活动的材料,包括纸质和非纸质的。要学会根据复习目标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容,也要尽量接触更广的学习内容。
只是简单地使用历年高考试卷和模拟题是跟不上每年高考试题变化的,学生的能力也难以得到综合的发展。3.处理好综合与碎片的关系。
英语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综合语言语言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高考试卷中每一道题的背后都需要综合的能力,如阅读理解,需要文化背景、语篇知识、语用知识、词汇、语法,需要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阅读技巧和策略,甚至需要语音知识和听力,因为人在阅读时,很多情况下会在大脑里把形码转换为音码,再转化为义码。所以把各类语言知识和各种语言技能割裂开来,只进行碎片化的专项训练是不可取的。4.处理好渐进与突变的关系。
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论是听力、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都是靠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常规学习活动发展起来的。许多考生的书面表达不知所云,原因就是当他们连一个完整句子还不会写的时候(如初一),教师就要求他们模拟高考的书面表达。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理。
5.处理好背单词与提能力的关系。
要明确学习词汇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表达意义,需要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此外,通过学习有限的词汇,形成一种“词汇观”,也就是说词族、隐含意义、学习词汇和记忆的策略等。学习语法也是如此。同时,要真心喜欢英语,能够赏析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的美。6.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尽快养成。
2018高考英语将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如阅读理解部分可能选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一带一路、遗产保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建议1:语法训练题要少做但要精做
从近年来高考改革趋势及英语语法试题命题的走向来看,“基础、常见、实用”这六字方针是语法试题的命题原则。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基础、常见和实用的语法题目的训练,注重梳理。高考语法题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知道,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促进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平时要对语法中的疑点、难点做好记录,并配合典型的语法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要牢记“题不在多做,而在精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语法填空题的备考建议是,要加强知识储备能力,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储备。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需要继续加强对考纲所列出的3500词的记忆与复习,灵活掌握单词的拼写、词性、搭配及词义的拓展,要特别注意常考动词的特殊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变化情况。语法知识方面尤其要掌握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的正确使用,名词的单复数,连词的选用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转换、比较级的正确使用等,当然介词、代词、冠词的基本用法也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建议2:语篇训练要多做并限时做
将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三英语复习的主线是十分明智的,因为这是新课程标准、考纲所要求的。语篇训练不仅包括阅读理解,还包括完形填空、七选
五、写作等。根据高考改革,英语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定时间,根据高考试卷对阅读理解题限时的要求,应限制在30分钟内读完3+1(3篇阅读+1篇七选五)篇短文并完成10+5(10道阅读+5道七选五)道小题的选择。在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除了教材,平时也要多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高对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的熟悉度以便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做给提示词类的题时,首先要分析句意和句子的结构,确定空格处该填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还是其他词类。如果要填谓语动词,要考虑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以及主谓一致的问题;如果需要填非谓语动词,则要准确判断应该用哪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若是词性的变化,那就要考虑空格处应填的是形容词、副词还是名词等。纯空格类题目的特征是以虚词为主,而且只能填一个单词,包括介词、冠词、连词等。
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根据句意和逻辑关系,做到意义完整、逻辑通顺、形式正确。为此,考生在备考阶段要注意培养和提高语篇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建议3:利用阅读语篇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
在做完限时阅读后,建议将短文重新再看一遍,对文章所出现的词汇、短语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语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及交际背景,而且学生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猜词,推理完成对语篇的理解,并带动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复习,形成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事实上,孤立的单词是不容易记忆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就便于认识和记忆,并且词义记得准确、清楚。建议4: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大量阅读,另一方面离不开反复地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而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平时强化词汇、语法知识的运用,背诵一定篇数的经典范文,并在此基础上多读、多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考生应该加强审题的训练,熟悉英语的五种简单基本句型,写好英语简单句。背课文和范文佳作,并且模仿其中的高级表达,学会使用这些高级表达来润色自己的文章。熟悉和了解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以及得分档次。加强书写的工整和美观。
今天的内容就先分享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更多学习方法、学习资料、学业测评、志愿填报等内容,可关注:陕西志愿一点通。
第四篇:2013语文命题特点
专家详解2013语文命题—— 一张试卷考五种能力 7日上午,2013年高考[微博]语文科目考试顺利结束,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的形式与内容再度传递着高考改革的积极信号。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高考语文的命题更加强调对考生五大能力的考查,即语言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据了解,今年全国高考使用的18套语文试题有3套为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命制,其中全国课标甲卷供内蒙古、宁夏、云南、黑龙江、吉林、新疆、贵州、西藏、甘肃、青海、海南等11省区使用,全国课标乙卷供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4省使用,另有一套全国大纲卷供广西使用;其余15套由实行新课改的相关省份分省命题。这18套试卷基本依照全国课标卷进行分值安排:即:古诗文阅读36分,选考题(二选一)25分,语言文字应用2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作文60分。
补写与判断:考你怎样用语文
今年,补写语句的命题形式在多套语文试卷中有所体现。在全国课标卷要求学生补写一篇植物学的科普文章,而山东卷则要求补写为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主持词。专家指出,要做好类似题型,只有对整段文字表达的核心内容有全面正确的理解,才能对整个文段的内在逻辑有非常准确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进行考查。另外,湖北卷要求考生比较《雷雨》中一段台词的两种表达方式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四川卷要求考生设计“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主题活动的访谈问题等,都是对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古文与美文:考你怎样读文学
近年来,高考一直选用优秀的古代诗文和美文作为鉴赏材料,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能力,并可以对中学的教学作出进一步引导。今年,全国课标乙卷选用宋代大诗人陆游的《鹊桥仙》一词,引导学生理解陆游矢志报国的品质;选用《明史·马文升传》中马文升劝谏皇帝修身爱民,引导学生思考爱岗敬业的意义;重庆卷选用《枪口下的人格》,引导学生体会人性中的真善美„„专家指出,这些阅读题强调经典性与时代性,不仅文体经典纯正,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学知识与欣赏水平,而且思想主题深刻,不只满足于对文史类专业人才的选拔,也有益于提升理工农医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素养。
材料与写作:考你怎样看问题
2012年高考语文全部采用材料作文。专家说,今年选用的材料更具时代感和思辨性。如,全国课标甲卷给出了一段关于“同学关系”的问卷调查,同学们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校园投毒等新闻事件,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北京卷以科学家与文学家的不同视角,引出“假如爱迪生来到21世纪会如何看待手机”的假想;广东卷以“受捐者对捐助的不同反应”
为考生提供了多个思考的角度;辽宁卷以一位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和老者的对话,引发了“沙子是否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的思考。专家指出,这些材料作文可以给考生提供多个立意角度,考查学生如何看待和思考问题。
论述与推理:考你是否会创新
根据教育测量学的定义,考生在阅读或表达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可视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高考语文命题设置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注意选取论述色彩较浓,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短文,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逻辑推理以及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如,全国课标乙卷选取了一段当代知名学者的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判断“孔子是否求教于老子”。专家指出,类似的题目见仁见智,学生在答题中“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就反映了思维的拓展,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此外,湖南卷《烈酒里的殖民主义》要求学生分析如何看待技术引进中的负面影响,而福建卷《时尚浅说》涉及对社会风尚的思考,都要求考生以更宽阔的视野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阅读与发现:激发学生去探究
针对2007年以来进行的高中新课改,高考语文命题相应设置“选考”内容:考生只需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选取一题作答,前者对应体裁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而后者则对应新闻、传记等。专家指出,今年,多套考卷的阅读选考题要求考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深度“探究”的能力。如,全国课标甲卷中的选考题选用阿城的小说《峡谷》,要求考生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考生作答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从作品出发,就某一观点或某一方面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部分考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首次以“相关链接”的方式,使用“非连续性文本”。如全国课标卷在卢作孚、陈纳德的传记后,增加了传主自己的文章或别人对传主的评述,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也为考生的“新发现”提供空间。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第五篇:对高考的认识
我对高考的认识
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现在的高考,都有一群默默为之奋斗的学子,这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得不说,当时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才,而高考成绩则是检验其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虽然有学者认为中国的高考制度不适应国际现代化的教育,但是如果取消高考,那又有什么更科学更先进的手段来区分经历了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是优是劣,所以不得不说,高考制度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我的映像中,高中时代应该是从小学到初中直到高考结束这个时期里最艰苦的一段时间,举个很多人都用过的例子,学习过程好比一个人在攀登一座山峰,开始由于坡度较小,我们登山的速度还会很快,而之后会随着种种原因慢下来,到后面就会越往后就会越累,这是由于很多原因造成的,体力不支是主要原因,客观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心中的理想渐渐消逝或者我们在登山途中看到了山腰间美好的风景而留恋,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从中国的教育理念来看,这座山峰的山顶就是高考,有的人胜利的爬上了山峰,而有的人则成了所谓的“失败者”,不论怎样,高考都是我们要去面对要去走的一条路。
而今年下半年我即将进入高三,憧憬又紧张,心里总在想自己是否可以适应高三的生活,都听哥哥姐姐说高三这一年是特别的一年,以我现在对高三的认识,我觉得幸苦是肯定的,不仅白天在学校要认真听课,并且学校的补课也是家常便饭,自己晚上回家不仅要写作业,而且要学会自己整理高中各个科目的知识点,这只是学习上的一点点考验,更重要的是身心方面的锻炼,高三这一年会使我们心理成熟,高三这一年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同学们的心理是在克服困难过程中、抗挫折过程中不断地成熟起来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考试是一个过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与这些困难挫折斗争中,产生了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考试的能力。
高考对莘莘学子来说就是一门必修课,我们的目标就是取得好成绩,我会很快适应高三的生活,不仅要享受高考最后的结果,也要享受高三这个学习的过程,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我们乐观面对一切,那一切都不会那样艰难,做好心理准备,每天按照计划学习生活,那么再艰巨的困难我们都不会畏惧,都会顺利度过。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就用孙中山先生的那句话激励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高考是座山,我们的目标就是站在山顶,在山顶享受从未感受过的空气,有首歌唱得好“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梦想在,前行的路就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向往那最后一道圣光照耀我们的脸颊,我会在高三更努力,我会找到属于我的那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