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笔记
关爱他人
社会?这个词对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来说也许很遥远,也许近在咫尺,同时,作为小学生,因为我们有学习任务,所有只要有心在,多多留心身边的小事。一切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父母亲戚朋友等,还可以在假期中抽出时间组织一些有益的宣传活动或是一支清洁小队,用自己的行为以及行动来感化身边有不好习惯的人。小学生的责任,从近的来说,就是学好你在学校中遇到的各种知识,妥善的处理好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说远了,就是要运用你得智慧,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这个社会什么是你可以接近的,什么是要疏远的。还要和家人搞好关系,要认真的听长辈的话。记住,是听,不是遵循!长辈也有错的时候,要用脑去思考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荒谬的,同时,我们还要关爱社会,说明自己没有被冷漠化。再要想社会充满关爱,首先从一个小个体来说,最容易做到的是让自己充满关爱,在行动中得到,寻找某些很有效的方法。
关爱是一种幸福。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真正的助人者是通过帮助别人来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真英雄。他们不能回报,人格的完善就是一种最境界,无限芬芳落尽,唯有缘树成阴,因为它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的奉献着自己。也渐渐的壮大着自己。
生活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扮演者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责任不是强加在个人身上的,使我们成长的内在需要,责任产生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相互交往中的相互帮助,和彼此承诺责任有德重于泰山,有的普遍平凡。每个人都需要为他人和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角色不同,我们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人应各负其责。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多重较色的集合。在不同的场合中,规定了我们不同的角色,身份,同时也具有不同的责任意识,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关注社会就是关注自己。
因此,我认为每个人拥有三重身份,除了是一个人以外,还是一个家庭成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成员。因此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不仅是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给他们乃至于其他人带来影响,尽管每个人在社会中很渺小,就像投入大海的一滴水,虽然它几乎不能改变水的质量,但谁也不能说它的影响是不存在的,尤其是身处附近的,可以清楚感受它的温度,色彩和内涵的地方,影响更是不止是不存在的。
因此,人活着不能自私的只为自己的小利小本。也要为社会尽自己多一点的力量,尽管这力量不大,也不要你成就伟人或什么大事业才可以为社会做贡献,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为社会尽职尽责的地方。关爱社会从心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更关爱社会。
尊敬老师
尊重老师9月10日,我们伟大祖国的教师节,虽然这个节日没有像五一,十一,黄金周那样的热烈庆祝,也没有像端午,中秋一样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它,却是对世界上最美好职业的赞颂,是对教师的尊重。还记得小学时每每写到关于老师的作文,总会用到一些譬如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呕心沥血地传授知识,或晚上在老师家窗外看到老师废寝忘食地批改作业等句子;可想一想,自己连老师家住哪里都不知道,上课还在津津有味地与同桌小声谈着各种有趣的事,这难道就是我们的尊重老师?
不错,尊重老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需要自己去真心的喜欢一个老师,尊敬一个老师;当真正喜欢上了一个老师时,才会从心底去尊重他,爱上他讲的课,讲的知识,而不需要作文里那些想象出来的句子了。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自己根本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老师吧,感觉学习太枯燥,老师太严厉。其实不是,而是我们要在认识上,感情上去理解老师、认可老师,不能简单地认为老师是为了某种功利来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记住“那块黑板擦去的是功利,写上的是真理” 老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备课,批改作业,学生全部酣然入梦的时候仍在查寝。这种辛勤的劳动,又是为了谁呢?
同样,尊重老师肯定也包括老师的劳动。比如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或者学习中进取的心态,严谨的风格,经常参与活动,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对老师的尊重; 当然了,学习中生活中难免会犯错误,但犯了错误之后呢?要接受老师的教育,关键是能否知错就改,如果能,那既表现出我们的认错的态度,也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遗憾的是有些人执迷不悟,还恶意顶撞老师,可惜。
最后,如果你能养成主动向老师问好的习惯,那就更好了,比如你遇见老师时对老师说一句‘老师好’,这样不仅可疑反映出你的高尚品格,还增进了师生感情,体现出你文明礼貌的素养,自然也表现出了对老师的尊重,说不定还可以赢得老师对你的尊重与赞赏呢。
孝敬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与生俱来的,是真正的无私的爱。自从有了肾脏移植技术,就不断有父母将肾脏捐给子女的感人故事,而父母得了肾病,子女献肾的事却真的没有听说过。男人常常被问到一个难于回答的问题:“如果你的妻子和母亲同时掉到水里,你会先救谁?” 那么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母亲病了,只有换肾才能挽救她老人家的生命,你会勇敢地站出来吗?不用回答,思考一下就行。
一个人要是用上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十分之一去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你就很不错了。人小的时候离不开妈妈,甚至有的同学因为想妈、想家,上不下学去。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就忘了父母的家,于是就有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记得有一个社会学家说:“我们常说是踩着巨人的肩膀,其实巨人的肩膀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没有机会去踩,到是你父母的肩膀是可以踩的。”
农历的9月初9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在老人节里,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当然,孝敬父母也不在这一天。同学们,你们还小,也许你的父母还年轻,还不需要你的照顾,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做一些事。孝敬父母,应该人小事做起。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好好学习就是为父母担忧,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更好的孝敬父母。
学会感恩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都应该心怀感激,向对方表达谢意。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注的唯一焦点,几乎时刻沉浸在五六位长辈的关心与呵护中。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再加上“再穷不能穷孩子”的传统教育观念,致使孩子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有的孩子不但不体谅父母的艰辛,哪怕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也被孩子认为理所当然。许多孩子读到高中,在受到身边的同学老师关心帮助后,却从来都不习惯说声谢谢。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的孩子却根本没有感恩意识。于是,让学生在承蒙周围的人关爱与帮助时说一声“谢谢”,意义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实施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得到的帮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从而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自己生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自己导航,感激老师的无私培育。从感激父母感激老师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心怀感激,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去准备什么,去做什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是在长辈下班回家后的一杯热茶,一句轻声的问候“累不累”,放学回家后主动承担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公交车上不小心撞到人之后的一句发自内心的“对不起”,被踩后一个大度的不介意的微笑,看到老人小孩后一次热心的让座;大街上遇到老奶奶过马路时一伸手的搀扶;同学老师帮忙后一句轻轻的谢谢„
感恩,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点滴小事中。
第二篇:中学生道德笔记最新
“道德”,它的含义也许太广,也许太深了。我们无法看透它,但是我们要把“道德”铭记在心,努力做好它。以那位哥哥为榜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来,我们一起加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道德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道德笔记范文1
林肯曾经说过一句话:“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这句话告诉我们法律与道德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从古至今世界上没有亘古不变的道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法律。法律与道德是不断的变化与完善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考古学家威尔逊在周游世界的考察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
在非洲一个原始部落中,部落里的人们发现经常有东西失窃,于是部落里的组长召集全族人开会:“为了使我们能继续保持安宁与和谐的生活,我以全族族长身份下令,偷窃者一旦被捉住按部落规矩将受到鞭打20下的惩罚。”
但是盗窃者依然我行我素,豪不听劝,族长依旧召令人们开会警告,但偷窃者还是继续行窃,族长忍无可忍召开第三次大会说:“偷窃者一旦被捉到将鞭打40下。”
有一日,有人报告说偷窃者已经捉到。消息传开,人们各个都来到了广场,看看谁是偷窃者。当大家看见偷窃者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偷窃者竟然是族长年迈的妈妈。但是族长却履行诺言代替自己的母亲鞭打了40下。
而这件事告诉我们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
族长既履行了法律也完成了一个人的道德所在,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对母亲的孝道。所以说法律与道德是不能分开的。
若一个国家具有法律,而没有道德那么统治这个国家的国主一定是一个暴君,例如秦国的秦始皇由于他的专制统治,使百姓们民不聊生,痛苦不堪。若如果只有道德,那么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所以法律与道德是不能分开的,而且他们应该相互合作。那么这个国家才能繁华昌盛经久不衰。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公民我们应该遵纪守法、发扬社会的道德、传递正能量。
道德在我们的心中,法律在我们的身边。遵法守法、道德做人我能行。
中学生道德笔记范文2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拥有14亿人口的我们,相较于一些欧美国家,新闻总是报道中国游客---到此一游,---强行占座.....因此,道德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道德是个人发展的基石,有人曾说过:一个人若没有了道德,他就没有了一切。是啊,一个人有道德品德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不仅仅会受到别人的尊敬,还会让自己的心志得到升华。譬如:最美司机吴斌,他驾驶公交车时,被突如其来的铁块击中腹部后,他强忍着疼痛,努力把车控制下来并且成功制动,就在车停下来的那一刹那,他昏倒了,并再也没有醒来.....他极强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拯救了一车人的生命,而他却走了。
道德是社会发展的屏障,如今,老人昏倒了扶不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涌现了出来,而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这种问题是根本不存在的,当时的人们都心地善良,大家都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谁家的地需要播种了,一个乡的人都来帮他,谁家的东西掉了,拾到的人会主动归还,而现在的社会呢?公交车上因是否让座都会大动干戈,在官场上---因贪污受贿又被......我们的社会需要道德,多一些奉献,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诚信,那我们的社会不就是陶渊明先生所著的“世外桃源”吗?
道德是国家发展的桥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让每一个中国人义愤填膺的年代,是的,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他们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无恶不作,烧杀抢掠,并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但是,他们对现在的学生,否认了这个事实,并窜改历史,相比之下的德国,他们以前虽然也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但是,他们勇于反省,在后来给中国人民道歉,承认自己的罪行,懊悔不已,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道德素质,坦诚相待,互帮互补,共同发展。
拥有道德,是我们,是社会,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大家进步的活力源泉。
中学生道德笔记范文3
伟大诗人但丁说过:缺乏知识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缺乏道德的人不能用知识来弥补。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道德。
刘备在教育儿子时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也应该谨以为记。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和我的同桌都定了学生牛奶。一天发完牛奶后,有些同学还没来领,于是喝光自已的牛奶后,我们就上去冒领了,以至最后两位同学来领的时候没有领到。看着没有领到牛奶的同学沮丧的神情,我们心里觉得很愧疚,最后在老师的批评下我们勇于承认了错误,并在第二天赔给了没领到的同学。现在我已长大懂事了,但每想起这事,都让我觉得很惭愧,虽然是小事,却一样违背了道德。
“人的一生像一根蜡烛,从顶燃到底,都是光明的。”我从新闻中得知,核工业最高的领导人由于贪污被捕入狱。曾经他是一个求知若渴的少年,曾经他是一个努力奋进的求索者,曾经他是一个锐意进取的领导者,曾经他不负国家赋于的重任,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是什么让他在最后失去了这一切的荣耀,最终无法像蜡烛一样燃烧到最后?我想,这就是道德的天平发生了倾斜,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道德的天平,无论在什么样下的情况下,受到多大的利诱,我们都应该坚守心中道德这根弦!
不论在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道德的约束。那些在5.12大灾难中绽放出来的那无以计数的我们民族的心灵之花,不正是我们一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人生道德楷模吗?
中学生道德笔记范文4
道德,离我们很近,近得甚至能触手可得,有时只要做出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已经帮助了别人,这也是道德的表现。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家时看见了一位拄着拐杖,走路都跌跌撞撞的老奶奶正上了公交车,但车子的晃动使她差点摔跤,我目睹了那一刻,心中不由得有了一个想法:我要让她还是不让?让了别人会说我爱抢风头吗?要是不让,别人又会说我不尊老爱幼吗?我的心中仿佛有一个小天使和小恶魔在争吵:“你让吧,没人会说你的。”“别让,别人肯定会说你的。”“让!”“不让!”“让!”“不让!”“让……
我被这矛盾的心理给难住了,到底让不让呢?我思考再三,踌躇地选择了“让”。没想到老奶奶感谢了我,乘坐的客人也表扬了我。
我这次做了一件有助人为乐的小事,其实助人为乐也是一个有道德的行为。不但使我知道了道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而且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其实做到有道德并不难,但必须是自己自愿的,不能是强加上去的,强迫只会适得其反,不会有好的效果。道德是人人都应该拥有的精神品质,只需要你去做有道德的事和有道德的人。有些人视道德为黄金,则有些人视道德为粪土,那些视道德为粪土的人其实并不知道道德是什么,只是不愿意自己白白付出而已,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那他一定是个不文明的人,他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个没有地位的人。可现在为什么有些人越来越没有道德了呢?就是因为有些人一心只为自己着想,从来不愿意想想别人难处,不愿意体会别人的感受,他们就缺少道德品质,才使现在一些人越来越不道德。
其实想要有道德并不难,只要我们为别人做出一点一滴,许多人在一起的力量就像大海那么强大了,人人跨出了一小步,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道德关系着我们的修养和我们的品质,我们必须拥有,我们只做了一点举手之劳,就有可能为别人开启一扇大门。
中学生道德笔记范文5
道德像心灵一样美丽、纯洁,道德像花儿一样到处开放。
有时候道德体现在同学们的互相帮助上。
有一天,我们的同学郑丽娟中午吃的不合适,下午在教室里吐了,只见郑丽娟一脸难受的表情,就像吃了苦瓜一样,眼角还挂着两行眼泪。同学们有的捂着鼻子说:“好臭!好臭!”同学们有的皱起了眉头说:“怎么这么难闻啊!”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杨文奇毫不犹豫地拿起撮箕向操场的沙坑跑去,蹲下来装了一撮箕沙子,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教室,用沙子吧郑丽娟吐的东西盖了起来。等沙子把水吸干,然后用撮箕把垃圾收了起来,又用拖把把地上拖干净。
周围的同学被他的精神感动了,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同学给她接来热水;有的同学飞快地打开窗户;有的同学为她捶背。郑丽娟带着眼泪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有的时候道德体现在同学们真诚的提醒里。
有一次,我看见一位同学在光荣榜上给自己加了一颗“星星”,我连忙跑过去对她说:“没有经过老师的批准不可以给自己加的,快点撕下来!”他没有理我。我紧接着说:“你不能私自给自己贴啊!想得到”星星“,必须得自己努力!”他回过头来白了我一眼说:“我贴星怎么啦!你管不着!”说完他就走了。我和马丽贞找到他对她说:“你还是把你自己贴的那颗:“星星”撕下来吧!只有自己努力获得的才是真正的荣誉!”她听了我俩的劝告,果断地撕掉了那颗“星星”。我和马丽贞互相看了看,会心的笑了。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让道德的心灵永远美丽!永远纯洁!还要让道德的花儿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学生道德笔记范文最新
第三篇:有关道德笔记随笔
古代中国的繁盛,不仅体现在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先进,军力的强大,亦体现人们精神,道德追求的高尚。历史上许多文献都很好地论述了这一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道德笔记随笔范文,供大家参考。
道德笔记随笔范文1
道德是一道无形的风,在我们身边轻轻拂过,带来恬静与温馨。然而,就有这么一位善良的哥哥,给我们竖立起一个光辉的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善举把……
那是一个黄昏,我去公园散步。鸟儿在枝头歌唱,花儿跳起了舞蹈,草儿打起了乐器,笑脸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这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夜晚啊!
这时,一个在滑旱冰的小妹妹映入我眼帘,那娇小的身躯上,没有带上护膝,小小的头上也没有戴上头盔。我的心中不由担忧了几分,她不会摔交吗?她不怕吗?
但是,我的忧虑是多余的。小妹妹滑得很娴熟,速度又快又稳。她可真厉害!你看,她行如风,轻如燕,犹如一只燕子在空中自由飞翔,舞如凤,悦如鸟。看着她那可爱样,我不禁地笑了。
小妹妹又加快了速度,似如一阵狂风扑面袭来。我正为她的技术,暗暗称好时,“啪”的一声,小妹妹摔倒在地,双膝流出了鲜红的血。她哭了,坐在地上伤心地哭泣。
令人气愤的是路过的人个个都不闻不问,只是同情地看了一眼就走了。妹妹那双渴求的眼神,盯着路过的每一个人。可一次次,她都失望极了,渐渐地,眼神中流露出一种伤心,一种让我无法想象的伤心……
看看路人,再看看小妹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恨与痛,就在我冲上去的那一刻,来了一位哥哥。我便渐渐放慢了脚步。
只见那位哥哥二话没说,把小妹妹扶了起来。小妹妹顿时笑了,笑得很甜,很美。哥哥在她身旁,细心地问这,问那,而小妹妹总是含笑回答。哥哥帮她揉了揉腿,问她:痛不痛?,妹妹总是摇摇头……
突然,吹来一阵微风,心想:这一定是道德之风,温暖人心啊!
“道德”,它的含义也许太广,也许太深了。我们无法看透它,但是我们要把“道德”铭记在心,努力做好它。以那位哥哥为榜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来,我们一起加油!
道德笔记随笔范文2
中国人是怎么样的?大概在外国有些人心里有一把标尺:乱扔垃圾、浪费食物。
别不承认自己的不良现象,让我们来看一看吧: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天气好得出奇。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走在回家的路上。鲜花盛开,杨柳依依,每朵花都骄傲地昂起自己的头,是那样的高贵;杨柳飘起了柔顺的长发,一切是那样和谐。
一个平常的垃圾桶打破了这一刻的平静。垃圾桶外肮脏的垃圾堆积如山,苍蝇在上面狂妄、肆无忌弹地狂欢着,享受着人类给它们带来的“上乘佳品”,真可谓“一纸一屑都煞风景”。
那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头。男孩一脸不高兴地嚷道:“这是谁扔的垃圾,真缺德,难道认为环境还被污染得不够多吗?”女孩走上前去,指着垃圾桶,沮丧地说:“这样下去,地球只会越来越糟的。我们一起把它们清理干净吧!”
说着,她不嫌脏不嫌累地开始与肮脏做斗争。她憋着气,脸涨得像熟透了的红苹果。几分钟后,垃圾清扫干净了。
男孩从女孩身后走了出来,手里拿着“文明只差一步”的标语。女孩好奇地问:“这是什么?”男孩自豪地说:“这是我写的宣传标语。你想啊,如果我们只把垃圾捡起来,一会儿还是有人乱扔。所以我写了标语以警示大家。”于是两人小心翼翼地把标语贴上了。
这虽然是一幅漫画,但足以警示我们。或许你,就是把垃圾扔在桶外的其中一员。文明只需向前一步,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如果礼仪之邦连这通往文明的一步都走不了,何来体现道德呢?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新风尚,传播正能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道德笔记随笔范文3
道德是什么?它在哪里?我原来以为做大事才算道德。看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书中第五章“守法”一节中“总理借书”的故事令我深受感动。周总理没有因为自己是国家总理,就置身法纪之外。就连借书这样的小事,他虽身为总理,也还是严格遵守图书馆的规定,不能外借的书本他亲自冒雨到图书馆阅读。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正确的道德——遵纪守法;从周总理身上我也明白了:其实,道德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在班级里、在马路边、在小区里……时刻、处处都有关于道德或不道德的故事在发生着。
夏日的一个傍晚,我与爸爸像往常一样出去饭后散步。突然前方传来一声很刺耳的刹车声,接着只听到“砰”的一声。走到路口一看,原来是一位年轻的叔叔骑电瓶车闯红灯,被刹车不及的小轿车撞倒在地。只见地上歪歪斜斜地躺着一辆半新半旧的电瓶车,破碎的后视镜和车灯撒了一地,好像在默默地哭:“摔得我疼啊!我粉身碎骨啦!”。年轻的叔叔按着受伤的手臂“哎唷哎唷”痛苦地叫着。小轿车的车头部位也“伤痕累累”,双跳灯像没精神的眼睛无精打采地闪着。不一会儿,原本通畅的丰潭路立刻排起了长龙一样的队伍,队伍里一些心急的司机不断按着喇叭,刺耳的声音扰乱了宁静的傍晚。
闯红灯,很多人认为只是一件小事儿,但是这么一个细小的交通规则,要是我们不遵守,就会酿成大祸,伤害他人伤害自己。记得刘备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道德的事儿,再细再小我们也不能去做。
道德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归入道德。诚信、礼貌、节约、低碳……这些都是“道德家族”的“成员”。一次撒谎、一次浪费、随地吐一口痰……这些都是违反道德的“法律”。
道德像一面“镜子”,照一照,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对的?道德像一盏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遇到道德的“红灯”的时候,我们应该自觉地“止步止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笔记随笔范文4
又到月圆,天气十分凉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我便提出建议,说:“爸爸,妈妈,我们出去散散步,好吗?”他们看到外面皎洁的月光,便爽快地答应了。在路上,爸爸哼起了一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学……爸爸在唱的时候,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眼睛平静地望着远方,手有节奏打着拍子,似乎雷锋就在眼前。爸爸唱的歌深深地触动了我心灵深处的弦。
我对爸爸说:“爸爸,您钦佩雷锋叔叔吗?”爸爸笑了,对我和蔼可亲地说:“当然啊,雷锋可是我的偶像哟。他曾经说过,他要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无限的奉献,他做好事从不留名,他为人民无私地奉献,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连忙抢过爸爸的话,说:“爸爸,告诉您,其实我也做个雷锋哟,做雷锋的滋味好甜。记得有一次,一位小妹妹摔倒在地上,她的妈妈不在她身边,小妹妹似乎很需要我的帮助,但是小妹妹身上好脏,我怕弄脏了我身上新买的裙子呢?可是,小妹妹是多么需要我的帮助呀!于是我决定帮助小妹妹,我把她抱起来,把身上的灰尘拍得干干净净。她礼貌地对我说:‘谢谢你,大姐姐’,当时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样甜,原来做雷锋也这么快乐。”爸爸听了,连连夸我“你真是我家的小雷锋啊”。妈妈说:“雷锋背着年迈的老人过河,在列车上端水扫地,下车是帮人家抱小孩,扶着大娘……俗话说,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正如某位哲人所说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雷锋虽然不在人世,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爸爸接着说:“是啊,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雷锋’,有老师,有医生,有清洁工人……虽然他们做的好人好事都很平凡,但每一件事,都闪耀着雷锋精神的光芒,都是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我听了,又一次坚定地说一声:“嗯!”
在回来的路上,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我将要为人民多做贡献!如果我是一支粉笔,我会牺牲自己,让同学了解到更多知识;如果我是一朵鲜花,就会把自己献给大自然,让大自然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我是蜡烛,我会在黑暗的夜晚燃烧自己,为人们照亮前进的路;如果我是一滴水,我就把自己融入江河,汇成大海……不知不觉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唱起了那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道德笔记随笔范文5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这百花盛开的季节里,有一朵花开得分外美丽,分外芬芳。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他——就是雷锋。
雷锋,大家都不陌生。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雷锋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已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种子。
还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夜。雪花漫天飞舞,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因为要买作业本,我穿上厚厚的棉袄,戴上帽子、口罩,全副武装地出了家门。当我买好本子快步往回赶时,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蜷缩坐在路旁冰冷的椅子上,双手抱在胸前抽泣。在寒风中显得特别的娇小和柔弱。出于同情和好奇,我连忙走过去问:“小妹妹,你怎么了?怎么一个人坐这儿?”她哭着说:“妈妈没下班,弟弟饿了,我出来给他买吃的,不小心摔倒,膝盖出血了,很疼。”她好可怜啊,这么冷的天,穿这么薄的衣服。我帮帮她吧!我想着,连忙取下口罩和帽子,搓了搓她冻红的小手,说:“小妹妹,别哭,我回家叫爸爸一起帮你。”“嗯嗯。”我飞奔回家,拿上药水和牛奶,叫上爸爸。爸爸摸了摸她的头,递给她一杯牛奶。然后,用棉球蘸了蘸药水,轻轻地涂在伤口上,包好纱布。“好点了吗?”我关切地问。“好多了.谢谢姐姐,谢谢叔叔!”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和爸爸把她安全送回了家。焦急的母亲连连道谢:“谢谢你们,真是好心人。”“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夜深了,风还在刮,雪还在下,路上的行人很少很少,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可我却十分快活。因为我做了一次“活雷锋”,温暖别人,快乐自己!
“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爸爸经常在我耳边说的一句话。我一定要让这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有关道德笔记随笔范文
第四篇:笔记资料 《法理学》—法与道德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笔记资料 《法理学》—法与道德
一、法与道德的联系
1。在二者高度分化后,法与道德依然在如下方面表现出共同性:
(1)在发生学上,都由原始习惯脱胎而来,且在发生发展中有相互转化。
(2)在形式归属上,都属社会规范,具有社会规范应有的规范性、概括性、连续性、稳定性、效率性等属性(程度上存在差别)。
(3)在内容上,都蕴含和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总体精神和内容相互重迭渗透。
(4)在功能上,都是社会调控手段,以维护和实现一定社会秩序和正义为使命。
(5)杂发展水平上,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且在发展水平上互为标志和说明。
2。关于法与道德的联系,法律思想史上存在三个理论争点,即法与道德在本质、内容和功能上的联系问题:
(1)关于法与道德杂本质上的联系。西方法学界存在两种观点:
A。一是肯定说,以自然法学派为代表,肯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法在本质上是内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即“恶法非法”。
B。一是否定说,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为代表,否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
(2)法与道德在内容上的联系。近现代法在确认和体现道德时大多主义二者重合的限度,倾向于只将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义务,注意明确与道德的调整界线。
(3)关于法与道德在功能上的联系。一般说,古代法学家更多强调道德在社会调控中德首要或主要地位,对法的强调也更多在其惩治功能上。近现代后,法学家们一般都倾向于强调法律调整的突出作用,法治国成为普遍的政治主张。因为:
A。分工和交换的普遍、常态化使得人们总要和抽象的他人交往,交易信用不再建立在熟悉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
B。与市场经济相伴的士利益分化的加剧和价值冲突的普遍化、常态化,利益表达和价值衡平与选择是缺乏程序机制的道德难以胜任的。
C。作为现代生活理念和目标的民主政治是多数人同意的政治,亦即程序性政治。具有高度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特征的法不得不居于优越地位。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笔记资料《法理学》—法与国家
三、法与国家
(一)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
1。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法与国家权力构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
(1)法表述和确认国家权力,以赋予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形式强化和维护国家权力。
(2)法所以如此对待国家权力,是因为其必要和不可或缺:
A。国家义务实现需要权力。
B。个体权利保护需要权力。
C。社会整合需要权力。
D。法的创设和实施需要权力。
2。但法与国家权力也存在紧张或冲突关系
(1)法以形式合理性和程序设置为主,其对权力合法性的确认是以制度、规范和程序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同时也就是对权力的约束和限制。
(2)而国家权力总是追求和实现一定的目的,凭借其对资源的控制及物质强制,可自行进行,加之权力的扩张性质,使得权力凌驾于法乃至摆脱法的倾向是可能存在的,或者法只是在有助于强化权力的意义上被强调和利用。
3。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於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的制约。
4。当然,权力制约机制的运用,也是有限的。因为:
(1)所谓权力制约,是在权力存在之必要的前提下操作的,故权力制约需以在根本上不妨害权力的效能为限。
(2)法的至上性只意味着法相对於任何一个被具体化的国家权力具有至上地位,并不意味着法在总体上高于或脱离国家权力而存在。
(3)法自身存在局限,且权力因情势而动的本性使其时常处於一种扩张和裁量的可能状态,因而,不被法完全控制的权力活动领域是可能存在的。
(二)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法治产生和发展的依据。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和力量的源泉。
2。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现和保障:
(1)社会主义法治确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确认民主的国家制度及其活动原则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2)社会主义法治将人民民主具体化为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职权,并为其实现规定了程序、原则和方法。
(3)社会主义法治创造和维护民主政治稳定的条件和环境,保障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扩展民主政治。包括:
A。法治提供自由讨论和民主决策的原则和空间,提供和平、理性、公正解决纠纷的程序,避免暴力、不安定和社会动荡;
B。法治下的制裁有严格的原则、权限、程序和技术要求,具有形式上的合理性和正统性,本身就意味着安定和秩序;
C。法治能弥补民主的某些内在缺陷,防止民主的滥用或“多数人的暴政”。
笔记资料《法理学》—法与政治
一、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1。法与政治都属於上层建筑,都受约和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关系。但二者仍具不同:
(1)政治通过把利益关系集中、上升为政治关系来反映经济关系,法以规则、程序和技术形式对经济关系作制度化表现;
(2)政治突出体现社会生活的组织性,法突出体现社会生活的规则性和秩序性;
(3)政治的控制和调整功能通过政治行为和过程实现,法通过对主体权力义务的确认和保障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
2。法与政治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二者的相互作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1)政治对法的作用。由於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在一定程度或意义上影响法的发展变化。
(2)法对政治的作用:
A。法与政治体制: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一句
B。法与政治功能:法不仅贯穿经济关系反映和凝聚为政治关系的过程,且将利益和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以规范、程序和技术性形式固定下来。
C。法与政治角色的行为:法对於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
D。法语政治运行和发展。
二、法与政策的联系和区别
法与执政党政策在内容和实质方面存在联系,包括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社会目标等根本方面具有共同性。但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形式上:
1。意志属性不同:法由特定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意志,具普遍约束力,向全社会公开;政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依党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体现全党意志,其强制实施范围仅限於党的组织和成员,允许有不对社会公开的内容存在。
2。规范形式不同:法表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或国家认可的其他远远形式,以规则为主;政党政策则不具有法这种明确、具体的规范形式,表现为决议、宣言、决定、声明、通知等,更多具纲领性、原则性和方向性。
3。实施方式不同法的实施与国家强制相关,政党政策以党的纪律保障实施。
4。调整范围不尽相同:法倾向于只调整可能且必须以法定权利义务来界定的,具有交涉性和可诉性的社会关系和行为领域。一般而言,政党政策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领域比法律为广,对党的组织和党的成员的要求也比法的要求为高。
5。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政策可应形势变化作出较为迅速的反应和调整,其程序性约束也不及法那样严格和专门化。
笔记资料《法理学》—法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一)什么是经济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二)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1.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
2.法不仅随着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而发生本质的变化,即使是在同一社会形态里,当经济基础发生局部变化时,也会引起法律的相应的变化。
(三)法对经济的作用
1.法对于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且通过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法的这种反作用并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在人们的自觉活动过程中进行和实现的,要受到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制约和支配。
2.法对经济作用的主要表现:
(1)确认经济关系;
(2)规范经济行为;
(3)维护经济秩序;
(4)服务经济活动。
(二)我国法律对市场经济建设的作用
1.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自上而下由国家直接启动的,法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安排改革进程并重构社会。
2.市场经济外部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维护政治稳定,建设政治文明;;
(2)发展科学教育事业,促进文化建设;
(3)加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等,从而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基础和条件。
3.我国法律在建设市场经济内部法律环境方面的功能,是法律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关系,发挥其经济功能的主体方面。主要体现在:
(1)确立市场经济的基本走向和基本原则;
(2)确认和维护各种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规范市场主体微观经济行为;
(3)通过法律培育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4)运用法律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5)运用法律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矫正市场经济的弊端,引起市场经济良性运行。
笔记资料《法理学》—法治理论
一、法治的含义
1.一般地说,社会主义法制制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下全体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是社会主义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各环节的统一,核心是依法办事。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而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法治,则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的原则和方略,即与人治相的治国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
3.社会治安法制与法治的主要区别在于:
(1)法治一词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
(2)法治一词显示了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从字面上看,法制主要强调法律和制度及其实施。狭义地说,它仅指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一种制度;广义地说,它也只是包括法律实施在内的一种活动,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范围从字面上是无法界定的。而法治一词的涵义比较明确,就是在全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必须依法办事。
(3)法治一词蕴涵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法制所包含的法律和制度,其含义字面看是中性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解决不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对所依之法的正当性要求。法治一词则蕴涵了这种正当性。
A.首先,法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又是与民主相联系的,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
B.其次,法治要求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生活中强制性社会规范过多、过滥的弊端,维护公民的自由。
C.再次,法治符合社会生活理性化的要求,使人们的社会行为和交往活动具有了可预测性和确定性,也使人们的正当要求有了程序化、制度化的保证,增强了社会成员的安全感等。
二、由“法制”概念向“法治”概念的过渡
1.据考,我国最早宣传并明确提出法治概念的是梁启超先生。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开始的标志。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3.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党和国家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把法制建设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考虑。在这一历史性的文件中,法制建设首次作为相对独立的主要问题予以阐述,起内容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多方面。
4.党的十五大则更明确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可以分为制度条件和思想条件两个方面。
(1)首先,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完备的法律和系统的法律体系。
(2)其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具有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的符合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的权力运行的法律机制。
(3)再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权威的司法系统和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
(4)最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健全的律师制度。
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
(1)法律至上。
(2)权利平等。权利平等是平等权的核心,立法不平等就不会有法律实施的平等。
(3)权力制约。
(4)权利本位。权利本位是指,在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的关系中人民权利是决定性的、根本的;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权利是决定性的,起主导作用的。
第五篇:笔记
尽量整理部分学习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针政策的笔记
一、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为党和国家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重要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鲜明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为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利踏上新的历史征程的坚强保障。对教育系统来讲,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把教育系统特别是教育部机关全体同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党的十七大对教育事业提出的奋斗目标上来,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入力资源强国的根本保证。
当前,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重点要在全面准确、广泛深入、务求实效上下功夫,重点是要做到“四个深入”。
(一)在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求深入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每当重要历史关头,都有一个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明确旗帜道路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的改革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仍然是党内外、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对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鲜明有力的回答,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首先必须全面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尤其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形成的创新理论成果,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加强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我们的头脑,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是要进一步加深对“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理解。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解决社会深层次思想问题的钥匙,成为澄清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的有力武器。深刻认识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才能够指弓I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才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三是要进一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使学习的成效切实转化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硬本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弓I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努力和探索,我们已经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使我国教育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教育率先冲破“两个凡是"的桎梏,从恢复高考到大规模地派遣留学生,教育作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时代强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教育事业走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无论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还是研究和谋划教育的未来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思考教育工作如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这个首要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教育的各项事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全体学生;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教育的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求深入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走过的历程。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因素很多,但其中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教育工作来讲,我们是从这样三个方面来认真落实的:一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二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三是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和稳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坚持了这样三条,我们就把握住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大局,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始终能够正确把握教育工作的方向,不断地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弓I导部机关的同志们和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坚定性。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要更加紧密地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研究解决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教育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工作能力。今年下半年,全党要专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这将是对我们当前阶段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阅,每一位同志既要安排好工作,又要安排学习,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上求深入
十七大向全党发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号召,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要经受住这个最根本的考验,关键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一方面,教育系统党员数量大,特别是知识分子党员比例高,又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教育担负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关系着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加强学生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大学生党员、加强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有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塑数直系统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兰邀星箜叠墨。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队伍面貌如何,是我们能不能担负起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历史任务的关键。“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必须大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一手抓战线、一手抓机关,在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大的进步,使之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队伍。我们要特别注重加强教育部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干部队伍建设,使部机关干部有团结奋斗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履行使命和责任、领导和管理全国教育事业的能力。
(四)在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上求深入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也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教育的奋斗目标,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提供服务和支撑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更丰富、更具体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起,构成了新世纪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两个奋斗目标和两大战略支柱。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为教育事业提出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新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战略重点。
党的十七大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把发展教育摆在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结合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在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社会等多个方面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
我们要更加深入认识国家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推进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更加全面地把握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更加系统地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对各项教育工作提出的重大方针、政策,逐一研究、认真落实,使党的十七大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中国社会应该如何建设、发展才能保证建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胡锦涛所阐述的特征呢?胡锦涛提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建设,才能建成以社会和谐为本质属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相对于庸俗发展观和粗犷发展观而言的。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精辟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做了具体阐述。简要地说,就是: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共同富裕道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5)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