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王充

时间:2019-05-14 13:1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家名篇:王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家名篇:王充》。

第一篇:名家名篇:王充

名家名篇:王充

我的书才出一百篇,却说太多,这是因为作者地位卑贱,读书的人不能不斥责。《讥俗》这本书,要使俗人觉悟,所以直截表露意思,又用通俗的文字。

他强调文章的实用价值。但其永抱一贯之宗旨,因此在反驳他人为难时,表现出其勇士气概。又闵人君之政,徒欲治人,不得其宜,不晓其务,愁精苦思,不睹所趋,故作《政务》之书。

美女不是一样的面孔,看起来都是漂亮的。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此篇正是以事实论证了充之主张。

社会上读经书的人,要有注释才能读下去。文必丽以好,言必辩以巧。故作实论。

这样的话,雄辩的言论也一定有不周密的方面,通达的文章也还有可以被指责的地方。文章与语言一样,有的浅显分明,有的隐晦曲折,哪一种更有说服力呢?口说来表达思想,怕语言被遗忘消失,所以又记为文字。观读之者,惶恐畏忌,虽见乖不合,焉敢谴一字?

充书既成,或稽合于古,不类前人。

孰是孰非?可信者谁?礼俗相背,何世不然?鲁文逆祀,畔者三人。稻谷千钟,糠皮太半;阅钱满忆,穿决出万。今人盼遂撰《论衡解》和北京大学 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撰《论衡注释》便于参考。

三年盲子,卒见父母,不察察相识,安肯说喜?道畔巨树,堑边长沟,所居昭察,人莫不知。说的话听起来顺耳,讲的事想起来有味,眼睛看了文章,手就抓着不放。玉少石多,多的就不算珍贵,龙少鱼多,少的本来就神奇。

或曰:“口无择言,笔无择文。说话要力求把话说明白,写文章就力求把道理讲清楚。有美味于斯,俗人不嗜,狄牙甘食,有宝玉于是,俗人投之,卞和佩服。

最高级的宴席也有不可口的菜肴,最好的宝玉也一定有污点,重要的典籍也必定有缺点,优秀的工匠也必定有不熟练的技术。盖寡言无多,而华文无寡。充书违诡于俗。

今所作新书,出万言,繁不省,则读者不能尽;篇非一,则传者不能领。所以,《管子》说:‘在室内说话,满室人都同意,在堂屋发言,满堂的人都赞成。有宝玉在这里,俗人抛弃,卞和佩带在身上。

有的说:“说你是在卖弄辞藻吧,有的直截了当,有的又迂回曲折,有的拐弯抹角,有的又平铺直叙;说你在论述大道理吧,讲的又是实际琐碎的事,充满乱七八糟的内容,与儒经比较不相应,与传书相比也不符合,考查司马迁的书也不相称,与扬雄的文章也格格不入。充书文重。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

盖贤圣之材鸿,故其文语与俗不通。他说:“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在本文中,王充阐述了写信《论衡》的宗旨,同时提出其文学创作观。

如“天地合气,成物自生”、“疾虚妄”、“死而精气灭”等重要观点。写文章要公开表白自己的主张,怎么能使文章不遭受别人的谴责和诋毁呢?扑灭火灾和拯救落水者的时候,姿势不能都那么优美,辩论是非的时候,语言也不能都那么巧妙。反对“空为”、“妄为”,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主张文学要华实相符,“文具情显”,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独创,重个性,反对因袭模仿;主张语言要通欲,口语化,反对故作深奥。

论说辩然否,安得不谲常心、逆俗耳?众心非而不从,故丧黜其伪而存定其真。师旷奏乐,曲调没有不忧雅的;狄牙烹调,菜肴没有味道不佳的。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

孟子以眼珠是否明了来判断贤人,对文章以是否通俗易懂来判断优劣。’今殆说不与世同,故文刺于俗,不合于众。故《管子》曰:‘言室满室,言堂满堂。

人脸有七十多个色部,脸如果十分清洁,五色分明,即使是非常微小的颜色变化,都可以察看到,相面的人就可以相准,很少失误。读这些书的人明白道理象瞎子重见光明,听取教诲象聋子的耳朵复聪。这使他的文章更好地发挥“悟俗人”的作用,从而也就更好地贯彻“为世用”和“疾虚妄,求实诚”的精神。

千锺稻谷,糖皮占了一大半;占钱一亿,穿破钱孔的要超一万。所著《讥俗》、《节义》十二篇,《养性书》十六篇,《政务》等,均不传。宝物以隐闭不见,实语亦宜深沉难则。

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善于优雅的歌曲,在郑国不能激动人心。言奸辞简,指趋妙远;语甘文峭,务意浅小。

如当从众顺人心者,循旧守雅,讽习而已,何辩之有?孔子待坐于鲁哀公,公赐桃与黍,孔子先食黍而后啖桃,可谓得食序矣,然左右皆掩口而笑,贯俗之日久也。丰草多华英,茂林多枯枝。文章长,争论激烈,虚伪的说法,没有不被指正的。

身体高大,衣服不能太狭小;事情多,文章也不能少。”王充不但以史实驳斥了“贤圣之材鸿,故其文语与俗不通”的谬论,而且在写作中努力实践自己的主张。

谓之论道,实事委璅,文给甘酸,谐于经不验,集于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内之子云不入。积累千金,跟百金相比,究竟谁富呢?文多的胜过少的,财富多的超过贫穷的。茂盛的草丛中有许多花瓣,密林中有许多干枯的树枝。

王充的书,分量重。世无一卷,吾有百篇;人无一字,吾有万言,孰者为贤?今不曰所言非,而云泰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累积千金,比于一百,孰为富者?盖文多胜寡,财寡愈贫。

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盖师旷调音,曲无不悲;狄牙和膳,肴无淡味。观看的人怀着畏惧的心情,即使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合的内容,也怎么敢指责其中一个字呢?

王充写成书,有的人就将它与古代对照,认为与前人不相类似。

”答道:发议论贵在内容正确不追求语言的华丽,办事情讲究合理而不推崇迎合。唐刘知已曾有言曰:“儒者之书,博而寡要,得其糟粕,失其精华;而流俗鄙夫,贵远贱近,转滋牴牾,自相欺惑:故王充《论衡》生焉。文字与语言的目的是一致的,为什么还要把写文章的宗旨隐蔽起来呢?狱吏审判案件,法官解决疑点,如果稀里糊涂,难以知晓,与那种分明可知相比,究竟谁是好的官吏呢?口说以分明为好,笔写以通俗为高,公文以明白为良。

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尧、舜的典籍,同辈人不肯看,孔子和墨子的书,同时代的人不肯读。消除华丽虚伪的文风,保存敦厚的本质,矫正流行的不正之风,恢复宓戏时代的淳朴的风俗。

使树不巨而隐,沟不长而匿,以斯示人,尧、舜犹惑。可使国家转危为安的计谋被老百姓嫌弃,矫正世俗的言论受世俗诋毁。如深鸿优雅,须师乃学,投之于地,何叹之有?夫笔著者,欲其易晓而难为,不贵难知而易造;口论务解纷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

所以章学诚就说:“问难之体,必屈问而申答„„王充之《论衡》,则效法诸难之文而为之„„”(《文史通义·匡谬》)不过拿《自纪》与上述诸难之文比较,则知王充的运用此体,又自有他的特色在。但是,周围的人都掩口而笔,是由于这种风俗习惯已经很久了。今传《论衡》十三卷,八十五篇,佚一篇,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答曰: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许多小孩,不是同一的父母;不同家庭所生的孩子,不一定相似;自各有不同的禀受,也都有各自的长处。不能自己解脱,所以才著作这本书。

经和传的文章,都是圣蝻说的话,(之所以难懂)是由于古今语言不同,四方的说法不一样。有社会效益的,一百篇也没有害处;没有社会效益的,一章也没有好处。现在(你这本《论衡》没有那两本书好,文章又多又长,还是要受到很多人的谴责和诋毁。

所以文章之类,贵在独创,不务雷同;模拟因袭,则无益于美,有害于真。言金由贵家起,文粪自贱室出。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大好,良工必有不巧。

玉隐藏在石头中间,珍珠藏在鱼肚里,不是专门的玉工珠师,就采不到。案经艺之文,贤圣之言,鸿重优雅,难卒晓睹。充书形露易观。

各种谷物有不同的味道,吃了都会饱。又善就近取譬,增加文章的通俗性和说服力。但因其对文学艺术之本有缺了解,故其某些论点有失偏颇。

语言上,本文语言通俗,但却不碍其论理之透辟。后人不知道,是世代相距远了,这叫语言不同,不能叫才大。语言简约容易说,文章多了就很难恰当。

《吕氏》、《淮南》,悬于市门,观读之者,无訾一言。深覆典雅,指意难睹,唯赋颂耳。《论衡》就是衡量论说的标准。

河水沛沛,比夫众川,孰者为大?虫茧重厚,称其出丝,孰为多者?

【译介】

王充痛恨世俗的情绪,著《讥俗》一书。夫文由语也,或浅露分别,或深迂优雅,孰为辩者?故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王充的书通俗易懂。

又痛心说慌话的书和低劣的文章,多数不是真实可信的,所以又写了《论衡》一书。其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问题。世人没有一卷,我有一百篇,别人留不下一个字,我留有一万言,究竟哪一个是贤者呢?如今不说我的议论不对而笼统地说太多,不说世人不喜欢好文章而说我的作品不被他们领会。

没华虚之文,存敦庞之朴;拔流失之风,反宓戏之俗。文字与言同趋,何为犹当隐闭指意?狱当嫌辜,卿决疑事,浑沌难晓,与彼分明可知,孰为良吏?夫口论以分明为公,笔辩以荴露为通,吏文以昭察为良。假使面部很黑,再加上污垢层层覆盖面部,相面的人很难看清,多数相不准。

或难曰:“文贵夫顺合众心,不违人意,百人读之莫谴,千人闻之莫怪。典籍要介

《论衡》

《论衡》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王充自称他的文章是“直露其文,集以俗言”,“烂若天文之照,顺若地理之晓”。

《论衡》这本书,为什么也是这样通俗呢?莫非是才能极端浅薄,不能写出含蓄深刻的文章来?不然的话,为什么文章写得那么浅显,跟那些经书截然不同呢?”答道:宝玉隐藏的石头中间,珍珠埋藏在鱼的肚里,所以是含蓄隐蔽的。夫贤圣殁而大义分,蹉跎殊趋,各自开门。帝者谷多,王市肩磨。

内容主要阐明其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语言简陋,意思深刻;语言华丽,思想肤浅。“答曰:有是言也。

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我的书虽然文章分量重,但讨论的问题上百种。含蓄典雅,思想隐晦,只有赋与颂。

据作者自述,写信的主旨就是“疾虚妄”、“归实诚”。人面色部七十有余,颊肌明洁,五色分别,隐微忧喜,皆可得察,占射之者,十不失一。充书不能纯美。

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这正是我的书不能写得太简略的原因。而且名目清楚了,事情也就自然可以确定了。

”又说:“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如果都是有效益的,那就是多的为上等,少的为下等。瞎了三年的孩子,突然看见父母,不仔细地认识一下,怎么能高兴?路旁的大树,城墙边的长沟,所在的位置很清楚,大家没有不知道的。

究竟谁是谁非呢?谁更可信呢?礼节与世俗相违背,哪一个时代不是这样的呢?鲁文公违反祭祖的顺序,有三个人离开。幼好学,遂萌“巨人之志”。浅文读之难晓,名曰不巧,不名曰知明。

事众文饶,水大鱼多。到了宝玉从石里剖出,珍珠从鱼肚里挖出的时候,那还是含蓄隐蔽吗?我的文章还没有写在竹简上,还藏在胸中,也像宝玉珍珠隐藏着那样。后人不晓,世相离远,此名曰语异,不名曰材鸿。

其文盛,其辩争,浮华虚伪之语,莫不澄定。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读异也。或曰:“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

他说:“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然则辩言必有所屈,通文犹有所黜。你蒙受浮澡的人的名声,就是由于文章写得太多就不好。

口说力求解说明白,使人能够听懂,不追求深奥曲折而难懂。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善雅歌,于劂为人悲;礼舞,于赵为不好。

”答道:果树的养料养了果实就养不了花,人的精力放在修养操行上就不注意修饰辞令。秦始皇读韩非之书,叹曰:“犹独不得此人同时。在文学上,他反对因袭之风,对文贵独创一点从理论上作了出色的论证。

《论衡》文章的风格平易、自然、通俗,但在文采上略有不足。为文欲显白其为,安能令文而无谴毁?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及玉色剖于石心,珠光出于鱼腹,其犹隐乎?吾文未集于简札之上,藏于胸臆之中,犹玉隐珠匿也。

其论理之充分,观点之鲜明,对后世造成了很大影响。礼仪所用的严肃舞蹈,在赵国不受欢迎。他说:“又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

如今失实的事那么多,华而不实的言论也多,指明真实,判定是非,辩论的话怎么能简短呢?韩非的书,只有一条宗旨没有别的,却写了几十篇,文章有数万言。一定要想法一样,用词照旧,那么五帝也没有不同的事迹,三王也没有不同的业绩。”这就是说,不同的作者必然写出不同的风格,而千姿百态的风格正可以满足读者多种多样的需要。夫贵,故得悬于市;富,故有千金副。如今我的做法其实就象孔子按正确的顺序进食,俗人反对我,也像周围的庸人掩口笑孔子。”主张“文字与言同趋”。

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传作书篇百有余,吾书亦才出百,而云泰多,盖谓所以出者微,观读之者不能不谴呵也。王充的书不能做到完美无缺,有的人就说:“说话没有可挑剔的语言,下笔没有可挑剔的文字。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

遥闻传授,笔写耳取,在百岁之前。所以,雄辩的言论没有不爱听的,华丽的文章没有不传抄的。或曰:“口辩者其言深,笔敏者其文沉。

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有的人说:“口才好的说的话深刻,擅长写作的人写的文章含蓄。又有许多篇,那么,传诵的人领会不了。

辩论是非问题,怎么能不违背常人的想法,违反俗人的听闻?众人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不肯顺从,这样才能消除虚假的,保存真实的。历日弥久,以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信之入骨,不可自解。古代太公望,近代董仲舒,所作的书都有一百多篇。

黄河水澎湃,跟许多河流相比,哪一个更大呢?蚕茧又重又厚,称一下出丝的重量,与轻薄的蚕茧相比,究竟哪一种多呢?

【评析】 王充《论衡》一书,采取了自设宾主、反复辩难的形式,《自纪》也不例外。各种酒有不同的气味,饮了都会醉人。经书的文章都是圣贤说的话,博大精深,优美文雅,很难一看就懂。

修改自己的语言力求与别人相似,就失去了自己的真情。然其违俗,必遭人毁。三十卷,八十五篇,《招致篇》有录无书。

盖犹是之语,高士不舍,俗夫不好;惑众之书,贤者欣颂,愚者逃顿。且名白,事自定也。及出核露,犹玉剖珠出乎!烂若天文之照,顺若地理之晓,嫌疑隐微,尽可名处。

《吕氏春秋》、《淮南鸿烈》都悬挂在市门上,观看的人没有对其中任何一个字提出非议。王充(27—约97),字伴任。事多,文章内容丰富,就像水大鱼多。

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韩非之书,一条无异,篇以十第,文以万数。其中他对文学方面的卓见远识,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美妙的音乐不是一样的声音,听起来都是悦耳的。

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答曰: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尧、舜之典,伍伯不肯观;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读。且其意深远,耐人咀嚼,不愧大家手笔。

谓文当与前合,是谓舜眉当复八采,禹目光复重瞳。孟子相贤,以眸子明瞭者;察文,以义可晓。现在新著的书(指《论衡》既然在讲道理,批评世俗就是不合情理,又不是特别美好的作品,读者不舒服。

如果都要顺从众人的思想,那只能一切照旧,按老规矩办,办要背教条学习,还要辩论干什么?孔子在鲁哀公那里陪坐,鲁哀公赐给孔子桃和黍,孔子先吃黍而后吃桃,可以说知道吃的次序。《淮南》、《吕氏》之不无累害,所由出者,家富官贵也。宁危之计,黜于闾巷;拨世之言,訾于品俗。

又忧虑从事政治的人,只想统治别人,不得要领,不晓世务,冥思苦想,看不清努力的方向,所以又写了《政务》一书。文必有与合然后称善,是则代匠斫不伤手,然后称工巧也。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不得褊。

或曰:“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走+多)明。皇帝居住的首都粮食多。圣贤的才华鸿大,所以他们写的文章语言都与俗人不相通。

有美味食品在这里,俗人不想吃,狄牙喜欢吃。“(《史通·自叙篇》)如此之言,王充在《自纪》也曾有过。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国都的集市人多拥挤。由于官大,才能把书悬挂在市上,由于家富,才有千金可以作为赏钱。如果文章必须有与前人相雷同的才能称为好的,这就象代替木匠砍伐不伤手的人才能称为技艺高明。说文章应当与前人一样,那也就是说舜的眉毛也应当象尧那样有八种采色,禹的眼睛也应当像舜那样有重瞳。故其强调“夫笔者,欲其易晓而难为,不贵难知而易造;口论务解要发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范文澜说,该书“根据实在的事理系统地全面地将所有‘儒书’(主要是指谶纬)‘道家’(方士神仙术)的种种谬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迷信行为(阴阳五行家各派别的法术),一概予以驳斥”(《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232页)。

一字千金是因为它出自权贵人家,文如粪土是由于它出自平民之手。当他们说事情的时候,不是追求使人看不懂,才使意思隐藏起来。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

王充曾曰:“文由(犹)语也。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灿烂像天文的照耀,通顺像地理的易晓。

根据久远的听闻来传授,有的笔写,有的耳听,在一百年以前的事,流传的时间更久远。户数和人口多,户口簿也不能少。到沼泽地追逐乌龟,顾不上调整自己的步伐;在深渊里捕捉蛟龙的时候,没有时间考虑用哪一只手去捉。

语约易言,文重难得。王充的书与世俗背道而驰。自纪(节选)

【题解】

《自纪》为《论衡》的最后一篇。

文人的追求,各不相同,有的修改辞语使文章巧妙,有的辩论真假来确定事实真相。”其文可晓,故其事可思。现在你所写的新书(指《论衡》)超过万言,繁琐而不省略,那么,读的人读不完。

通人观览,不能钉铨。以为古代的事,所传的大都是对的,相信入骨。言瞭于耳,则事味于心;文察于目,是篇留下手。

房屋多,所占的土地就不能太少。所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有独到见解的话,高水平的人爱不释手,庸俗的人不喜欢。’现在你却说不与世俗相同,所以你的文章违背世俗,不合众人的意愿。如当从众顺人心者,循旧守雅,讽习而已,何辩之有?”陈辞高亢,斩钉截铁。

秦始皇读韩非的书,感叹说:“我怎么偏偏不能跟这个人生在同一个时代呀!”这说明韩非的文章可以读懂,所以他讲的事情才可以思考。语言的目的在于“明志”,如其晦涩难懂,则“隐闭指意”。感人至深的菱,贤者特别欣赏,而愚者逃避。

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意闭隐也。大抵历来能言善辩之士,都喜欢而且善用这种形式,如宋玉《对楚王问》、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之类皆是。如果深奥优雅,必须有老师指教才能学习,就扔在地上了,还怎么会叹息呢?用笔写文章,要使文章通俗易懂是很困难的,不提倡读来难懂却是容易编造的。一百人读了没有可指责的,一千人读了也不感到怪异。然则通人造书,文无瑕秽。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

《淮南鸿烈》和《吕氏春秋》之所以不受指责,是因为它们出自富贵之家。贤圣死以后,大道理也有了分歧,过一段时间,就分道扬镳,各自立门、户,通达的人观看以后,也不能确定真伪是非。这些见解是针对西汉后期以来文学上的严重弊端而发的,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文学批评也有很大影响。

及后博采众流百家之言。文章必定华丽而且美好,语言必定合理而且巧妙。《论衡》者,论之平也。

有的说:“文章提倡简短而思想合理,语言崇尚约省而意思明确,雄辩的人说话扼要明确,文人的辞句短小精悍。在《论衡·自纪》中,王充表现出了其强烈的批判精神。”答曰:夫养实才不育华,调行者不饰辞。

文章不与前人相似,怎么能说是优秀的,称为巧妙的呢?”答道:修饰容貌勉强与别人相似,就失去了自己的形象。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宝贵的物品都是隐藏不露的,至理名言也应当是深沉难测的。

《讥俗》之书,欲悟俗人,故形露其指,为分别之文;《论衡》之书,何为复然?岂材有浅极,不能为深覆?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答曰:玉隐石间,珠匿鱼腹,故为深覆。”答道:有这样的说法,内容充实的言论不感到太多,华而不实的文章不感到太少。到了出于胸中展示在外的时候,也像宝玉珍珠暴露那样。

”把批判现实之虚妄,求得道理之衡,作为他撰写《论衡》的宗旨。入泽随龟,不暇调足;深渊捕蛟,不暇定手。纵览全文,充以朴实之笔,塑其文风。

今吾实犹孔子之序食也,俗人违之,犹左右之掩口也。假使树不大而且长在隐蔽的地方,沟不长又在偏辟处,以这些事来指示给别人,连尧、舜也会感到边惑。今新书既在论譬,说欲为戾,又不美好,于观不快。

世读之者,训古乃下。论说辩然否,安得不谲常心、逆俗耳?众心非而不从,故丧黜其伪,而存定其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故辩言无不听,丽文无不写。去官后潜心著述。他说:“又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

假使树不大而且长在隐蔽的地方,沟不长又在偏辟处,以这些事来指示给别人,连尧、舜也会感到边惑。王充的书,分量重。书虽文重,所论百种。

各种谷物有不同的味道,吃了都会饱。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论说辩然否,安得不谲常心、逆俗耳?众心非而不从,故丧黜其伪而存定其真。

究竟谁是谁非呢?谁更可信呢?礼节与世俗相违背,哪一个时代不是这样的呢?鲁文公违反祭祖的顺序,有三个人离开。宁危之计,黜于闾巷;拨世之言,訾于品俗。孟子以眼珠是否明了来判断贤人,对文章以是否通俗易懂来判断优劣。

尧、舜的典籍,同辈人不肯看,孔子和墨子的书,同时代的人不肯读。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

第二篇:名家名篇:韩愈

名家名篇: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散文学兼诗人。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道统而提供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他对古方创作的要求是,“必出入于仁义”,“词必已出”、“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或反映时事,或写中下层文士的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乱》,《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古诗往往规模宏大,才气纵横,气势雄伟。为了矫正大历诗的平庸、熟俗,他探索了诗歌发展的新路。不过象《陆浑山火》、《南山》、《石鼓歌》、《月蚀》等,故意搜集险怪,过分散文化、议论化,有伤诗意。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七六。有《韩昌黎集》。杂说四 【题解】

本文选自《韩昌黎集·杂说》,题一作《马说》。本文题从通行古文选本。全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以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揭示深刻社会问题。说乃一种文体。【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马也!师说 【题解】

本文见《昌黎先生集》。为作者赠李蟠之作。主旨在于阐明师道。“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调张籍 【题解】 ‘

《调张籍》立意高妙,构思新奇,千百年来,有口皆颂。“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千古不易的定论;“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是千古流传的比喻。好诗,名句,相得益彰。【原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卉崩豁,乾坤摆雷硠。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拨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X。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珮,与我高颉颃。”

第三篇:名家名篇:陆游

名家名篇:陆游

人物评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传世名篇

游山西村

【题解】

见《剑南诗稿》。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极力支持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遭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挤,自降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罢官归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就是作者于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村时写的。诗中记一次邻村之游,描写了山阴农村的美丽风光、热闹的节日气氛以及农家的纯朴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的深厚情谊。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题解】

见《剑南诗稿》。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境》是入蜀孔道,又是历史名胜,历代诗人题咏甚多。乾道八年(1172)冬,作者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赴成都途经此地,即吟此诗。关于其诗索解,或认为作者终生志在恢复,这时是从汉中前线调往后方成都担任闲官,故诗里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作者并非向往当个诗人,而是不甘心于只当个诗人,内涵深婉,意在言外。剑门,山名。

【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舍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病起书怀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是时,游在成都,被人攻讦而遭弹劾罢官,遂躬于田亩。春末夏秋之际,作者生病,虽生活愈加清贫,仍不忘恢复之意。于是病愈即写《病起书怀》二,以表其矢志不渝之爱国情。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关山月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淳熙四年(1177),时作者被弹劾罢官闲居成都,距宋、金达成“隆兴和议”近十五年。诗中揭露“和戎诏下十五年”来将军们“朱门沉沉按歌舞”的荒淫享乐,抒写士兵们以死报国的“壮士心”被白白消磨的悲愤,和“遗民忍死望恢复”的迫切愿望,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求和苟安政策的愤怒谴责。《关山月》,原为汉乐府《横吹曲》篇名。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沈沈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士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夜泊水村

【题解】

此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山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此诗为即景之作。

【原文】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书愤

【题解】

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作者六十二岁,罢官闲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已达六年。诗中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负、经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题解】

见《剑南诗稿》。淳臣十三年(1186)春作者出知严州(洽今浙江建德)之前,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候宋孝宗召见。此诗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其二)

【题解】

见《剑南诗稿》。绍熙三年(1192)初秋作于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共二首,此其二。诗中抒发了对金人占领区大好河山和人民的深切怀念,流露出对无力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题解】

选自《剑南诗稿》。写于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他一生主张北伐,渴望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终矢志不移。此诗正是作者即景抒情、借梦言志的名作之一。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沈园(二首)

【题解】

据南宋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者旧续闻》和刘克庄《后村诗话》载,游二十岁与其表妹唐琬婚,然琬为陆母厌,只得改嫁,十多年后,游与琬邂逅于沈园,共叙旧情。游痛以作《钗头凤》词,琬亦作同调之作,以诉其情。沈园会后,琬不久便离开人世。游于庄元五年(1199),作二绝句以记之。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原文】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示儿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嘉定二年(1210)十二月作者临终前,是诗人的绝笔和遗嘱。诗作集中体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的终身抱负、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和至死不泯的爱国深情。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卜算子

咏梅

【题解】

陆游一生钟情于梅花。他不但写了一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还写了四首咏梅词,词境大都托物言志,是诗人品格的写照。《卜算子·咏梅》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夜游宫

记构寄师伯浑

【题解】

此词选自《渭南文集》,系一首记梦之作,而这梦境正是其生活的重现,词中又绘写了梦醒后的感慨,洋溢着慷慨昂扬的爱国激情,迸射出浪漫的火花。

【原文】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诉衷情

【题解】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这时词人已年近古稀,退居故乡山阴。但他一日也没忘记抗敌前线,报国信念至死不衰,愈老弥坚。

【原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题解】

选自《渭南文集》,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通篇借物寓情,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悉苦。《词林纪事》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

【原文】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钗头凤

【题解】

这首词大约是陆游三十岁左右时的作品。据《齐东野语》记载,词中描绘的是陆游与唐琬的一段爱情悲剧。

【原文】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地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游小孤山记

【题解】

选自《入蜀记》,一作《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原文】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钯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称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罕松县,有戌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然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逾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地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澎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发。万立庙门,有迅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支:“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揽。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璧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第四篇:走进名家名篇,

走进名家名篇

萧红(1911年─1942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42年因病逝世于香港。

《生死场》是作者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鲁迅先生亲为作序,胡风为之写了后记。1935年12月,该书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这部小说,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了东北人民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鲁迅先生称赞这部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生死场》的出版,给了日寇铁蹄下的中国人民,‚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增强了人民大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与勇气,在文坛上引起巨大轰动和强烈的反响,也从而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生死场》这部作品中,作者把沦陷中的故土,比喻为苦难同胞的‚生死场‛,把普通百姓的生与死,和民族的存亡结合在一起。作品通过对笔下人物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的痛苦与抗争的描写,表现出了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生死场》的创作,充分表现了萧红对日寇铁蹄下灾难深重的人民大众的热切关注,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这部小说的问世,正是时代的要求。它的出版和传播,唤起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对于坚定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呼兰河传》这部中篇小说,通过对呼兰河偏僻小镇发生的各种事情和形形色色下层百姓的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扭曲的人性,和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而在艺术上,《呼兰河传》则是采用了散文和绘画的笔法,赋予整部作品一种抒情诗般的基调。让读者能够从作者描写的悲惨灰暗的生活中,时时感受到一种清新明快的色彩。所以,茅盾先生在本书序言中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人说,《呼兰河传》的成功,并非纯艺术的、技巧上的成功,而是一种源于作者短促生命和凄美个性的、带有悲剧性的成功。萧红以她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一部作品要获得成功,作者只是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和艺术的高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和牺牲。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第五篇:名家名篇整理(全)

名家名篇整理

第一学期:

★1 《珍珠鸟》 《捅马蜂窝》 作家: 冯骥才

作品:长篇《义和拳 》

中篇《铺花的歧路》 短篇《意大利小提琴》 2《寻找幸运花瓣》 作者:金波

作品:诗集《回声 》童话集《小树叶童话》、散文集《等待好朋友》 3《跨越海峡的生命线》 作者:竹林 作品:《生活的路》 ★4《一颗小豌豆》 作者:丹麦

安徒生 作品:《拇指姑娘》《海地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5.《黄河颂》

作家: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 作品:《五月的鲜花》《江汉行》 6《采蒲台的苇》 作家:孙犁 作品:《白洋淀纪事》《芦苇荡》 7《林海》 作家:老舍 作品:《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 8《琥珀》

作家:德国 柏吉尔 作品:《爱的代价》《琥珀的故事》 9《蛇与庄稼》

作者:秦牧

又名 林觉夫 作品:《土地》《花蜜与蜂刺》 10 《天上偷来的火种》

作者:英国 詹姆斯。鲍德温 作品:《向苍天呼吁》《另一个国家》

第二学期:

21、《绿毛龟》

作者:新加坡

尤今 作品:《沙漠中的小白屋》《迷失的雨季》《尤今小说精编》

22、《无言的爱》 作者:王临东

23、《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作者:法国女孩

蒂皮·德格雷

作品:《蒂皮:我的非洲书》

24、《母鸡》

作者: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如絮青、鸿来、非我等 作品:《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

25、《小鸟,请原谅我》 作者:商殿举

26、《读书再读书》 作者:李晓玲

作品:《梦想风暴》、《快乐精灵》、《比糖果甜蜜》和《美德花园》

32、《繁星》

作者:巴金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4、《烟台的海》 作者:孙为刚 作品:《远洋渔歌》、《老家》、《乡亲》

3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作者:周晔

39、《一夜的工作》 作者:何其芳 作品:《汉园集》、《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日记》

古诗作家介绍

第一学期:

宋朝

• 翁卷:南宋诗人 , 为“永喜四灵”之一。

• 范成大:号石湖居士,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四时田园杂兴》反映农村生活。唐朝

•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称为“诗仙”。• 崔道融:人称“江陵才子”。

• 王维:字摩诘,外号“诗佛”。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后官至尚书右丞。

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

•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 刘长卿: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

第二学期: 宋朝

• 苏轼: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朝

• 高骈:字千里,代表作有《山亭夏日》《对雪》

• 王昌龄: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王维:字摩诘,外号“诗佛”。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后官至尚书右丞。

代表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八阵图》,“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明朝

•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代表作有《石灰吟》

名言作者介绍

第一学期:

• 谢觉哉:著名学者、教育家。

•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 松苏内吉:西班牙小说家。• 罗素:英国哲学家。

• 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毛主席的老师。• 森村诚一:日本侦探推理小说家。• 老舍: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 王进喜:钢铁工人的典范

•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第二学期:

• 邓中夏:字仲澥,又名邓康。

• 赫尔岑:俄国哲学家、作家、革命家。

• 孙中山: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陶铸: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周恩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高尔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母亲》《夏天》《童年》 • 盖叫天:京剧演员。原名张英杰,号燕南。

下载名家名篇:王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家名篇:王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冬天作文名家名篇

    济南的冬天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

    名家名篇(精选多篇)

    名家名篇 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 梅花魂-----陈慧瑛 落花生-----许地山 珍珠鸟、花的勇气-----冯骥才 地震中的父与子----美国马克.汉林 慈母情深-----梁晓声......

    现代文学名家名篇:闻一多(5篇可选)

    现代文学名家名篇:闻一多 现代文学名家名篇:闻一多 人物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

    《名人传》名家名篇教案(合集5篇)

    《名人传》 罗曼·罗兰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罗曼·罗兰及《名人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练习速读、略读和精读,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对精彩的部分进行品读,并能......

    中国散文名家名篇(五篇材料)

    朱自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

    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家名篇

    1. 叶圣陶原名绍钧,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课文有《小小的船》、《风》、《瀑布》、《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2. 柯岩,儿童文学......

    写雪景散文名家名篇

    冬天,户外那粘满霜雪的柳树上尽是树挂,像是一根根银条悬挂在树上,格外壮观。本文的内容为大家准备的是写雪景散文名家名篇,希望你们喜欢!写雪景散文名家名篇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

    王充名言精选集

    1、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2、一幢房子里最有用的是厕所。3、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4、精诚所加,金石为亏。5、胸中不学,犹如手中无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