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充求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王充求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选自范晔《后汉书 王充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徙焉(搬迁到这里)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辄(就)遂(于是)
2、翻译文中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要求补出省略成分)。(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是指王充的(d)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分析: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译文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1]注释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先:祖先。王充的雕塑王充的雕塑孤:指小的时候死了父亲。称:以 被称赞。徙焉:搬迁到这里。徙,迁移。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 于是、于此。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而:而且。辄:就。遂:于是,就。肆:店铺。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认为天是自然存在的,反对 天人感应,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草创了《汉书》师事:以师礼相待。寓意《论衡 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要学会理解,不能死记硬背。[1]感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王充简介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小时候不但聪明而且用功。6岁开始识字读书,8岁被送入本乡书塾。20岁时,王充到洛阳的太学里去求学,他还感到不满足,就用课余时间读各种书。日子久了,他把太学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铺里找书来读。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里写书。
(二)王充求学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②师事扶风班彪()③一见辄能诵忆()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2、翻译句子.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答案:
(二)王充求学
1、①迁居②拜----为师③就④终于2.(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3.a译文: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注:[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徙: 而: 辄: 遂: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补出省略成分)...爱你的蕾儿 2014-11-02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注:[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徙: 而: 辄: 遂: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补出省略成分)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答案:徙:迁徙 而:而且 辄:就 遂:因此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译文[编辑本段]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寓意)启示[编辑本段]《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②师事扶风班彪()③一见辄能诵忆()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2、翻译句子。好博览而不守章句...2014-11-02 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②师事扶风班彪()③一见辄能诵忆()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2、翻译句子。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答案:
(二)王充求学
1、①迁居②拜----为师③就④终于2。(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3。a译文: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编辑本段]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2014-11-01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编辑本段]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守章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编辑本段](寓意)启示 《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编辑本段]注释 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孤:少年丧父 徙:迁徙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而:而且 辄:就 遂:因此 肆:集,市集 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 师事:做„„老师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著有《论衡》一书。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小时候不但聪明而且用功。6岁开始识字读书,8岁被送入本乡书塾。20岁时,王充到洛阳的太学里去求学,他还感到不满足,就用课余时间读各种书。日子久了,他把太学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铺里找书来读。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里写书。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喜欢死扣文章.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非常熟悉.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孤:幼年丧父.称:以„„被称赞徙焉:搬迁到这里.徙,迁移.焉,于的合音,在这里、到这里的意思.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而:而且.辄:就.遂:因此.肆:集,市集.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师事:拜„„老师.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认为天是自然存在的,反对“天人感应”,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草创《汉书》主要内容:王充少孤家贫,常市肆阅书,皆能成诵..b。2.喜欢群览群书而不拘泥于字句的解释。《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阅读训练附答案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②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参考答案:
王充求学1。①迁居②拜----为师③就④终于2。(王冲)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墨守世俗阅读的习惯。
第二篇:王充求学文言文翻译解释
东汉思想家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王充求学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王充求学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徙焉(搬迁到这里)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辄(就)遂(于是)
2、翻译文中“好博览而不守章句”(要求补出省略成分)。(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分析: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注释
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先:祖先。
孤:指小的时候死了父亲。称:以……被称赞。
徙焉:搬迁到这里。徙,迁移。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而:而且。辄:就。
遂:于是,就。肆:店铺。
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认为天是自然存在的,反对“天人感应”,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
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
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草创了《汉书》
师事:以师礼相待。
寓意
《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要学会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感受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
王充简介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小时候不但聪明而且用功。6岁开始识字读书,8岁被送入本乡书塾。20岁时,王充到洛阳的太学里去求学,他还感到不满足,就用课余时间读各种书。日子久了,他把太学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铺里找书来读。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
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里写书。《论衡》就是他的有名的著作。
第三篇:王充读书文言文翻译
东汉思想家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很孝顺。后来(王充)到了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为师。他喜欢广泛阅读却不死守拘泥他人的观点或语句。他家里贫困没有藏书,经常到洛阳的街市店铺游逛,阅读(别人)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记住,这样就通晓了各家各派的言论。以下是王充读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著其五篇云尔。
译文
王充擅长辩论,开始的话好像很诡异,最后却又实在的结论。他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儒家了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写作了《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
刺史(官职名)董勤征聘他为从事(官职名),改任治中(官职名),自己辞职回家。他的朋友同郡人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有才学,汉肃宗特地下诏派遣公车(朝廷征聘贤人特定的车马)去征聘他,因为得病没有去。当时年近七十,体力和脑里都衰弱了,于是写作了《养性书》十六篇,倡导节制欲望,守住原神。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
(寓意)启示:
《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
注释:
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孤:少年丧父
徙:迁徙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而:而且
辄:就
遂:因此
肆:集,市集
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
师事:做……老师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著有《论衡》一书。
第四篇:文言文阅读王义答案
篇一:文言文阅读王义答案 篇二:文言文阅读王义答案
王义,字宜之,真定宁晋人,家世业农。义有胆智,沉默寡言,读书知大义。金人迁汴,河朔盗起,县人聚而谋曰:“时事如此,吾侪欲保全家室,宜有所统属。”乃相与推 义为长,摄行县事,寻号为都统。太师、国王木华黎兵至城下,义率众,以宁晋归焉。入觐 太祖,赐骏马二匹,授宁晋令,兼赵州以南招抚使。是时兵乱,民废农耕,所在人相食,宁 晋东有沥城,义曰:“沥城虽小而完,且有鱼藕菱芡之利,不可失也。”留偏将李直守宁晋,监军纳兰率冀州节度使柴茂等,将兵万余北行。义伏兵桑林,先以百骑挑之,纳兰趋来迎战,因稍却,诱之近桑林,伏起,金兵大乱,奔还,获纳兰二弟及万户李虎。戊寅,拔束鹿,进 攻深州,守帅以城降。顺天都元帅张柔上其功,升深州节度使、深冀赵三州招抚使。金将武 仙以兵四万来攻束鹿,仙谕军士曰:“束鹿兵少无粮,城无楼橹,一日可拔也。”尽锐来攻,义随机应拒,积三十日不能下,大小数十战皆捷。一夕,义召将佐曰:“今城守虽有余,然 外无援兵,粮食将尽,岂可坐而待毙。”椎牛飧士,率精锐三千,衔枚夜出,直捣仙营。仙 牌十,命义赐有功者。庚辰,拔冀州,获柴茂,械送军前,木华黎、张柔复上其功,授龙虎卫上将军、安武军节度使,行深冀二州元帅府事,赐金虎符。辛巳,仙复遣其将卢秀、李伯 祥,率兵谋袭赵州,并取沥城,率战舰数百艘,沿江而下。义具舟楫于纪家庄,截其下流,邀击之,义士卒皆水乡人,善水战,回旋开阖,往来如风雨,船接,则跃登彼船,奋戈疾击,敌莫能当,杀千余人,擒秀。伯祥退保沥城,义引兵拔之,伯祥西走,二子死焉。邢州盗号 赵大王,聚众数千,据任县固城水寨,真定史天泽集诸道兵攻之不能下。甲午,义引兵薄其 城,一鼓下之,获赵大王、侯县令等数人杀之,余党悉平。义乃布教令,招集散亡,劝率种 艺,深、冀之间,遂为乐土云。(选自《元史王义传》)a.王义在桑树林中设下伏兵,纳兰赶上来迎战,这时伏兵一跃而起,金兵大乱而奔逃,俘虏了纳兰及万户李虎。b.王义带兵进攻固城水寨时,一鼓攻克,俘获了赵大王、侯县令等人,将他们杀掉,余党都被消灭。c.武仙调集全部精锐部队进攻束鹿,王义随机应变顽强抵抗,连攻了三十天也未能攻克,大小几十场战斗都是王义得胜。d.王义缴获了武仙他们的全部物资武器。木华黎听到消息,派人送来十个银牌,让王义赏赐给有功人员。5.d(a前一个“而”表示顺接关系,后一个“而”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b 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代词;c 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以”是“因 为”的意思;d 这两个“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2)王义于是又发布政令,招集逃亡的老百姓,奖励农耕,于是深、冀之间成为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5 王义字宜之,是真定宁晋人,世代务农。王义有胆有智,沉默寡言,读书知大义。金人迁都到汴京后,河朔盗贼起事,县里人聚在一起商量说:“当今形势既然这样,我们如 果想要保全家室,应该有所统属。”于是大家推举王义为首领,代管县里的事务,不久又号 称为都统。太师、国王木华黎率兵到城下时,王义率众以宁晋归降。王义入宫朝见太祖,太 祖赏赐给他两匹骏马,任命他为宁晋县令,兼任赵州以南招抚使。当时正值兵乱,老百姓荒 废了农耕,各地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宁晋以东有一片水域叫沥城,王义说:“沥城虽小但是 它坚固,而且有鱼藕菱芡之利,不可丢掉这个地方。”因此他留下副将李直守卫宁晋,自己 率领众人保卫沥城,因为这样做而救活了许多人。丁丑年,大军往南夺取了巨鹿、洺州两城,部队回还时至唐阳西九门,遥上了金监军纳兰率着冀州节度使柴茂等人,正带领着万余士兵向北前进。王义在桑树林中设下伏兵,先以骑兵一百来人前去挑战,纳兰赶上来迎战,王义让士兵稍微退却,引诱他们靠近桑树林,这时伏兵一跃而起,金兵大乱而奔逃,俘虏了纳兰的二弟以厦万户李虎。戊寅年,攻克巨鹿,接着进攻深州,守帅献城投降。顺天都元帅张柔将王义的战功报上去,他被升任为深州节度 金将武仙率领四万士兵前来攻打束鹿,武仙告诉战士们说:“束鹿兵少而且没有粮食,又没有瞭望和守城设备,一天就可以攻下。”武仙调集全部精锐部队前来进攻,王义 随机应变顽强抵抗,连攻了三十天也未能攻克,大小几十场战斗都是王义得胜。一无晚上,王义召集将领们说:“现在我们守城虽有足够力量,但是外无援兵,粮食将尽,怎可坐着等 死呢!”于是杀牛犒劳士兵,率领三千精锐部队,晚上衔枚潜出,直攻武仙的军营。武仙的 队伍大乱,他们又乘着天黑进攻,杀了武仙的几千士兵。武仙率领余部逃回真定,王义缴获 了他们的全部物资武器。木华黎听到消息,派人送来十个银牌,让王义赏赐给有功人员。庚 辰年,攻克冀州,俘虏了柴茂,将他械送到军前。木华黎、张柔又将王义的战功报上去,他 被任命为龙虎卫上将军、安武军节度使,行深冀两州元帅府事,被赐予金虎符。辛巳年,武仙又派将领卢秀、李伯祥率兵企图袭击赵州和夺取沥城,他们率领几百艘战舰,沿江而下。王义在纪家庄准备好船只,在下游拦截阻击他们。王义的士兵部是水 乡的人,善于水战,他们在水上回旋开阖,往来如风雨一般。船一靠近,他们就跳上敌船,挥戈奋击,敌人无法抵挡,他们杀了千余名敌人,俘获了卢秀。李伯祥退保坜城,王义带兵 攻克了沥城,李伯祥向西逃跑,两个儿子都战死了。邢州有个强盗号称赵大王,聚集了几千 人,占据了任县固城的水寨,真定史天泽调集各道士兵前去攻打未能攻克。甲午年,王义带 兵进逼该城,一鼓作气攻克它,俘获了赵大王、侯县令等人,将他们杀掉,余党都被消灭。
篇四:文言文阅读王义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义字宜之,真定宁晋人,家世业农。义有胆志,沉默寡言,读书知大义。
王义字宜之,真定宁晋人,家世业农。义有胆志,沉默寡言,读书知大义。金人迁汴,河朔盗起,县人聚而谋曰:“时事如此,吾侪欲保全家室,宜有所统属。”乃相与推义为长,摄行县事,寻号为都统,太师、国王木华黎兵至城下,义率众以宁晋归焉。入觐太祖,赐骏马二匹,授宁晋令,兼赵州以南招抚使。
丁丑,大军南取钜鹿、洺州而城,还军至唐阳西九门,遇金监军纳兰率冀州节度使柴茂等,将万兵余北行。义伏兵桑林,先以百骑挑之,纳兰趋来迎战,因稍却,诱之近桑林,伏起,金兵大乱,奔还,获纳兰二弟及万户李虎。戊寅拔束鹿,进攻深州,守帅以城降。金将武仙以兵四万来攻束鹿,仙谕军士曰:“束鹿兵少无粮,城无楼橹,一日可拔也。”尽锐来攻,义随机应拒,积三十日不能下,大小数十战皆捷。一夕,义召将佐曰:“今城守虽有余,然外无援兵,粮食将尽,岂可坐而待毙!”椎牛飨士,率精锐三千,衔枚夜出,直捣仙营。仙军乱,乘暗攻之,杀数千人。仙率余众遁还真定,悉获其军资器杖。木华黎闻之,派使送银牌十,命义赐有功者。
辛巳,仙复遣其将卢秀、李伯祥,率兵谋袭赵州,并取沥城,率战舰数百艘,沿江而下。义具舟楫于纪家庄,截其下流,邀击之,义士卒皆水乡人,善水战,回旋开阖,往来如风雨,船接,则跃登彼船,奋戈疾击,敌莫能当,杀千余人,擒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侪欲保全家室 侪:等辈 b.椎牛飨士 飨:犒劳
c.仙率余众遁还真定 遁:抵挡 d.拔冀州,获柴茂 拔:攻占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王义“有胆识”的一组是(3分)()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王义在危难之际破釜沉舟,夜袭武仙军,杀得武仙的军队打乱。
(1)今城守虽有余,然外无援兵,粮食将尽,岂可坐而待毙!(5分)
马上分享给朋友:您觉得本道题难度如何:请打分答案
4、c(侪:等辈)
5、c(①说的是大家推举王义为首领;⑤说的是武仙的军事安排;⑥说的是王义士卒的情况)
6、a(俘获的不是纳兰,而是他的二弟)
7、(1)现在我们守城虽有足够的力量,但是外无援兵,粮食将要完了,怎可坐着等死呢!(关键点:“余”“岂”)
点击查看答案解释参考译文:
王义,字宜之,真定宁晋人,时代务农。王义有胆有志,沉默寡言,读书知晓大义。金人迁都汴京后,河朔盗贼起事,县里人聚在一起商量说:“当今形式既然这样,我们如果想要保全家室,应该有所统属。”于是大家推举王义为首领,代管县里的事务,不久又号称为都统。太师、国王木华黎率兵到城下时,王义率众将宁晋归降。王义入宫朝见太祖,太祖赏赐他两匹骏马,任命他为宁晋县令,兼任赵州以南招抚使。当时正值兵乱,老百姓荒废了农耕,各地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宁晋以东有一个沥城,王义说:“沥城虽小,但是它坚固,而且有鱼藕菱茨这些有利的条件,不可丢掉了这个地方。
丁丑年,大军往南夺取了钜鹿、洺州两城,不对返回时至唐阳西九门,遇上了金监军纳兰率领着冀州节度使柴茂等人,正代领着万余士兵向北前进。王义在桑林中设下伏兵,然后先以骑兵一百来人前去挑战,纳兰赶上来迎战,王义让士兵稍微退却,引诱他们靠近桑林这时伏兵一跃而起,金兵大乱而奔逃,俘虏了男篮的二弟和万户李虎,戊寅年,攻克束鹿,接着进攻深州,守帅开城投降。
金将武仙率领四万士兵前来攻打束鹿,武仙告诉士兵说:“束鹿兵少而且没有粮食,又没有瞭望和守城设备,一天就可以攻下。于是杀牛犒劳士兵,率领三千精锐部队,晚上衔枚潜出,直攻武仙的军营。武仙的军队大乱,他们又乘着天黑进攻,杀了武仙的几千士兵。武仙率领余部逃回真定,王义缴获了他们的全部物资武器。木华黎听到消息,派人送来十个银牌,让王义赏赐给有功人员。
辛巳年,武仙又派将领卢秀、李伯祥企图袭击赵州和夺取沥城,他们率领几百艘战舰,沿江而下。王义在纪家庄准备好船只,在下游拦截阻击他们,王义的士兵都是水乡人,善于水战,他们在水上回旋开阖,往来如风雨一般自由,船一靠近,他们就跳上敌船,挥戈奋击,敌人无法抵挡,他们杀了千余名敌人,俘获了卢秀。
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认真学好每一题,高考轻松上名校!
第五篇:求学须早文言文翻译
求学须早,趁着年轻要早早的学习,在人的一生当中,每一个年龄又会有那个时期的苦恼,通过不断的进行学习,可以很好的得到提升,成就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的求学须早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人生小幼,精神专得,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曹操)、袁遗老而弥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暝目而无见者也。(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翻译】
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虑分散,所以须要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多年温习一次,还不会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如果人因困顿不得志而在壮年失去机会学习,在晚年还应该学习,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到了老年却更专心致志;曾参七十岁才学习,仍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游历学习,仍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幼年学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的人,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要好。
【感悟】
我们不论多大了,都要学习,不能不学。
人总是需要学习的。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太愚蠢了。幼年学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的人,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晚学不如早学,不学不如晚学。
附:《颜氏家训·勉学》原文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颜氏家训解读】
这种从魏晋挖掘出的历史文化遗产,享有“古今家训之祖”的盛誉。这部典籍并非圣贤之书的复制,循规蹈矩显得有些多余。也不是对做人与处世的行为加以规范,而是为了整顿家风,教育后代,主张摒弃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推行理性的教育理念,注重以言训、心育并用,恩威并施,将事理与情感融合,将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孕育在严肃的道德传承和尊长的期待之中,并让这浩荡长风吹遍中华大地……
教子立规矩
这里的教子,是一种药剂,具备良方的效力。教子,并非咒骂和训斥,让孩子肌肤疼痛,神色沮丧,达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目的,也绝非以汤药、针艾来医治,让孩子深感畏惧。教子,不可袒护孩子的种种恶习,也不为培育孩子的才华横溢,作为晋升的梯子。
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教育不仅要讲慈爱,重在用“仁、义、礼、智、信”进行引导,以训诫、格物、规矩加以管理。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怠慢。怠慢了就使慈爱不够,轻忽了便会怠慢,从而产生了距离。教子,是一种习惯,需要从启蒙时期开始……
兄弟现影形
兄弟,好比影与形,美丽了形象,美丽身影,也美丽了自己。兄弟又像声和响,宇宙交融着彼此的气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双亲故去,兄弟面面相觑,除了爱护先人的遗体,还要共同迎接岁月的风雨。
兄弟,好似亲密的手足,从来都没有过背离;兄弟,如影随形,阳光明媚的日子,紧紧跟随着自己,风雨飘摇,虽不见形影,却也心有灵犀,牵肠挂肚,暗地给力。兄弟,如同一对纽扣,冷的时候拥抱在一起,有时候也会陷入纠结的僵局。但是,当遇到严冬和酷暑,艰难和困苦,它们会肝胆相照,团结一致,克服种种险阻,避免发生惨痛的悲剧。
决不能让一堵高墙,阻挡了阳光的闪动,决不要让漏洞出现在举止言行,如此亲戚才不会疏远,阳光下面处处可见美丽的形与影……
治家承善行
治家,是智慧的法宝,《颜氏家训治家》着重引经据典,论证了勤俭持家的观点。告诫人们,教育感化要从上向下推行,上行下效,父母率先垂范,使教育才能行之有效。
父亲不慈爱,孩子就会不孝;兄长如果不友爱,其弟就会受到影响,而不恭敬;夫不仁义则妇不温顺。在互敬互爱的基础上,治家要追求俭省,既要合乎礼仪节约,又不能与吝啬混为一谈。因为吝啬,是对困难危急不体恤。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是最好的治家方略。
治家,还端正了借阅的态度,告诉人们,借别人的书籍,必须爱护,原先有缺失损坏卷页,要给修补完好,像士大夫那样以善先行。且要求自己家人,不要把精力花费在巫妖虚妄的迷信上。
这种治家观念,会让我们从智慧的祖先身上,获得全新的发现。
风操扬正气
《颜氏家训风操》,弘扬了一种正气,着重对风操进行了诠释。风操是指士大夫一样的门风和节操,以理论联系实际,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古时候,名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讳,字就可以作为孙辈的姓氏。风操,又对旁门左道进行了鞭挞,对迷信恶俗,加以弹劾检举。风操,是要求对父母的遗物,妥善保管,好好珍惜,决不可遗失。风操,借传统“抓周”之习俗,试儿是贪还是廉,是愚还是智,以便及时加以矫正和教育。
风操强调,网罗五湖四海之人,一定要与志同道合、始终如一的朋友谈论结拜之事,不可以随便结义拜为兄弟。若委派儿子出面拜见之人,更要深表敬意,施以敬礼。这传统的风操,对教育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慕贤正视听
慕贤是一种品质,慕贤是一种明智,慕贤就是汲取君子身上的能量和德行。
慕贤要具备通透的格局,还要有慧眼把事物洞悉。不可重视所说的而轻视看见的,重视远处的而轻视身边的,盲目崇拜,混淆了视听,使真伪难明晰。
切莫像虞国的宫之奇,从小生长在虞君身边,虞君对他很随便,因此听不进劝谏,最终步入亡国的结局。
慕贤,不能采纳他人的话,却把他人忽视;不能欣赏他人的书画、文章,却把他人贬低;盗取了他人的才艺,还把功劳归于自己。所以,“任何照搬照抄、剽窃抄袭、鹦鹉学舌,都是耻辱和卑鄙。”
慕贤,要从滴滴优点学起,学习身边人的优异,从平凡中发现善良和美丽,不可被生活的假象所蒙蔽。
勉学唤觉悟
勉学,是一种呼吁,勉学,参照了圣贤读书的事例:勉学,是提醒孩子,学做士大夫的弟子,从记事起,就要精读《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论语》,耳濡目染,加强教育,确定志向,磨炼意志。
勉学,还要养成自勉的良习,不能让自己步入“梁朝士族子弟”的后尘,落入愚昧无知的境地。勉学,不以晋爵、封侯为动机;勉学,如同打磨一件玉器,终能铸造不同寻常的价值。同时,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勉学,呼唤人们不能只学习新知,而忘记历史,古人的智慧更是一部秘籍。勉学,是一面鲜明旗帜,它让世界看到一个国家的精神境界,和一个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
省事求精湛
省事,本意是指轻松,不费劲的意思。省事,即会减少麻烦,免于陷入尴尬的境地。铭刻在金人身上的文字写道:“不要多话,多话会多败;不要多事,多事会多祸患。”可谓所言极是。省事告诫人们“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
省事,是一种训诫,也是一种教育。“大凡会走的不让它生翅膀,善飞的减少其指头,长了双角的缺掉上齿,后部丰硕的没有前足,大概是天道不让生物兼具这些东西吧!”可见,做事过多,而做好就少,倒不如专一做一件事情,所以,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能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省事,切中时弊,孩子们穿梭在五花八门的培训和补习,却扼杀了个性潜能的发挥,且忽视了正规化教育,必然难以历练精湛的技艺。
止足定限度
止足,是适可而止,止足,是要做事有限制,止足,是获得财物,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夺取。
《礼记》上曰:“欲不可以放纵,志不可以满盈。”宏大的宇宙还有边际,人的性情若没了限度,就违背了自然规律,与快乐背道而驰。所以,要少欲知止,立个限度。为官不可贪婪,婚姻不可攀龙附凤,以此教诫子女。
古训说:“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地道酬实,实能补弱;人道酬德,德能补寡。天道渺茫,地道无尽,人道苍穹。天道阴阳转换,不生不灭;地道盛衰循环,相王相克;人道祸福相依,有得有失。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所以,不知止足,贪得无厌,是人生的最大祸端,一味贪婪,必然落入自取灭亡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