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区县卫生局,市、区县血液管理办公室,市血液中心,各区县血站:
根据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局组织制订了《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并经市政府同意(沪府办〔2007〕62号),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
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件
上海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06-201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上海市献血条例》、《血站管理办法》和《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所辖18区1县,全市陆地面积有6300多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崇明、横沙、长兴三座岛屿。2005年,上海市户籍人口1360万人,常住人口1778万人,人均期望寿命为80.13岁。2005年生产总值(GDP)9154.18亿元。
(二)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状况
截止到2005年底,上海市共有医疗机构2527所,其中医院487所。共有床位8.93万张,千人口床位数6.56张,共有执业医师4.40万人(3.23/千人),注册护士3.94万人(2.90/千人)。2005年,上海市各医疗机构门急诊10446.64万人次,出院人数170.94万人,手术人数53.17万人,医院床位使用率93.41%,平均住院天数16.55天。
(三)采供血机构设置状况 上海市区设有一家血液中心,嘉定、浦东、金山、松江、青浦、南汇、奉贤、崇明等八个郊区县设有血站,其中崇明县血站位于崇明岛上。采血以属地为主,郊区县血站除了向辖区内医院供血外,还向市区调剂血液。郊区县血站年供血量约占全市年总 2 供血量的25%。全市共有24个固定采血点(包括采供血机构本部和献血屋),其中市血液中心所属的有13个、郊区县血站所属的有11个;全市共有经常停放采血车的流动采血点22个,其中市血液中心所属的有8个,郊区县血站所属的有14个。此外,上海还有一家隶属于解放军总后勤部的解放军上海血站,主要负责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血液供应工作。
本市设有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一家,未设置单采血浆站。
(四)血液采集总量与结构状况
上海市年采血量2004年为35.4万单位(每单位200毫升),2005年为36.5万单位,2006年为39.9万单位。其中,自愿无偿献血率从2004年的32.43%上升到2006年的86.15%,临床用全血100%来自于无偿献血。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法设置、依法调整、依法管理,改善本市采供血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本市临床用血安全和血液供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将坚持以下主要原则:一是坚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与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输血事业发展相衔接、相适应;二是坚持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出发点,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三是坚持以《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原则》为指导,结合本市实际,调整与稳定兼顾,稳步、有序实施;四是坚持条块结合,充分发挥区县属地化管理的职责和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三、规划目标
(一)构建一个体系:建立整体布局合理、网络覆盖到位、管理科学规范、质量保证可靠、系统运行良好的采供血机构服务体系。
(二)提高两个能力:调整全市采供血机构设置布局,提高采供血机构的临床供血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三)强化三个统一:实现全市统一设置采供血机构,统一管理采供血,统一管理临床用血。
(四)力求四个确保:确保持续提高血液质量,确保满足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确保持续推进自愿无偿献血,确保资源不断优化配置。
四、规划内容
(一)血站
以《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为指导,稳步调整本市采供血机构的设置。在实施“信息网络化”、“检测集中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构运行一体化”。
1、信息网络化
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血液检测集中化和机构运行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
2006年,建立覆盖市血液中心和8家区县血站以及市、区县血液管理机构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血液信息的实时、集中和统一管理。
2007-2008年,根据运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优化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大投入,将系统延伸至用血量占总量80%的医疗机构,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纳入系统。
规划期内,不断完善优化系统,逐步拓展临床用血医疗机构的覆盖面,基本形成全市采供血业务、血液质量、临床用血等统一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2、检测集中化
按照试点启动、动态评估、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市所有的血液检测工作集中归由市血液中心实施。在市血液中心现有血液检测实验室部分扩容的基础上,新建一个同等规模的检测实验室。
2007年,组织开展全市血液集中化检测的论证和试点启动工作,在市血液中心现有血液检测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扩容,建立全市血液集中化检测实验室,选择若干个区县进行试点,将所采集血液的两遍检测工作集中归由市血液中心实施。
2008年,总结、分析试点区县集中化检测的实施经验,完善集中化检测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选择适当场所新建一个血液集中化检测实验室,进一步扩增市血液中心实验室的集中检测能力,并作为应对设备故障、电力、网络瘫痪等突发事件的备份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将崇明县血站外的所有区县血站的血液检测集中归由市血液中心实施。
在连接海岛的隧道或大桥启用后,将崇明县血站一并纳入全市集中化检测。
3、机构运行一体化
(1)全市设置市血液中心一家,现有的8个郊区县血站在规划期内逐步调整为市血液中心的8个分中心,由市血液中心统一实行集中化检测、统一实行业务质量控制,各区县分中心的投入渠道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
(2)市血液中心承担全市范围内的献血招募与服务、血液 5 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承担对区县分中心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承担全市血液的集中化检测任务,血液相关的科研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3)区县分中心在实施血液集中化检测前,承担辖区内无偿献血招募、血液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在实施血液集中化检测后,承担除血液检测外的其他相关工作。
(二)特殊血站
本市设置一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根据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脐血。
(三)单采血浆站
根据卫生部《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本市不设置单采血浆站。
(四)临床输血科
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规划期内临床用血三级医院设立独立的临床输血科。
(五)流动采血点
根据采血量等因素动态调整优化流动采血点的布局。在现有固定采血点布局的基础上,在世博区规划设置一座以方便外国人献血为主要功能的献血屋,在新建成的铁路上海南站设置一座献血屋。
五、实施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血液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 6 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实施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对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血液质量和血液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各有关区县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贯彻《献血法》、《上海市献血条例》和《血站管理办法》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抓好贯彻落实。
(二)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在实施采供血机构规划的过程中,各有关区县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积极、稳妥、有序地落实“信息网络化”、“检测集中化”、“机构运行一体化”等各项工作。发改、财政、编制、人事等部门要加大对采供血机构的支持力度,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确保采供血机构人员思想、工作的稳定和各项血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确保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三)依法行政,严格监管。各采供血机构要按照《血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无偿献血招募、血液采集、成份制备、血液安全等有关工作,严格遵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各项工作标准,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确保采供血需要和安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血液管理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血液管理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辖区内采供血机构的监督管理,保证调整期间及调整后采供血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第二篇: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制订的《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
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沪府办发〔2017〕82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制订的《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
训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教委、市工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制订的《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2月29日
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本市民办培训机构的设置条件及办学要求,规范民办培训机构设立及办学行为,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一、适用范围
(一)本标准所称民办培训机构,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由教育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许可,在民政部门或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由国家机构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专门从事文化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的非学历教育机构。
(二)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仅通过互联网等非线下方式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其设置标准另行制定。
(三)国家及本市对中外合作培训机构的设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举办涉及消防、保安、安全生产等特定行业培训项目的民办培训机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特定准入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基本条件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民办培训机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的举办者。
(二)有合法的名称、规范的章程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三)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
(四)有符合规定任职条件的法定代表人、校长(行政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
(五)有与培训类别、层次及规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六)有与所开办培训项目相匹配的办学资金。
(七)有与所开办培训项目及规模相适应的办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八)有与所开办培训项目相对应的课程(培训)计划及教材。
(九)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举办者
民办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可以是国家机构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属性,并具备相应条件。
(一)法人
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资格。
2.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有关经营(运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单位名单,无不良记录。
3.法定代表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自然人
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
2.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
3.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联合办学者
1.两个以上国家机构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联合举办民办培训机构,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以及各自权利义务和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
2.联合办学者出资计入民办培训机构注册资本或开办资金的,应当明确各自计入注册资本或开办资金的出资数额、方式以及相应比例。
四、名称
(一)民办培训机构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其外文名称应当与中文名称语义一致。同时,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
(二)申请设立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其名称应当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规章的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名称,依次由行政区划名称、字号(两个以上汉字组成)、业务领域、组织形式四部分组成。
(三)申请设立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其名称应当符合《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上海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和国家工商总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营利性民办学校名称登记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
(四)本标准实施前设立的民办培训机构,其名称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继续沿用。
五、章程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制定章程,举办者根据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参与办学和管理活动。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住所。
(二)办学宗旨、类型。
(三)办学的业务范围。
(四)资产来源及管理使用原则。
(五)组织管理制度。
(六)决策机构及监督机构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及议事规则。
(七)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及罢免程序。
(八)机构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资产的处理办法。
(九)章程修改程序。
(十)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六、组织机构
(一)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确保民办培训机构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决策机构。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成员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行政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等组成。决策机构负责人应当品行良好,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执行机构。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建立以校长(行政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的执行机构,校长(行政负责人)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
(四)监督机构。民办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七、管理制度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制定并完善以下各项规章制度:
(一)行政管理制度。
(二)教学管理制度。
(三)安全管理制度。
(四)员工管理制度。
(五)学生管理制度。
(六)档案管理制度。
(七)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学杂费存取专用账户管理制度。
(八)收费和退费管理制度。
(九)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十)教师培训及考核制度。
八、法定代表人、校长(行政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
(一)法定代表人
民办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依法应当由决策机构负责人或者校长(行政负责人)担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
2.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校长(行政负责人)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聘任专职校长(行政负责人),校长(行政负责人)除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教学规律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
2.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信用状况良好,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
3.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5年以上相关教育管理经验和良好业绩。其中,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的校长(行政负责人)还应当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
(三)教学管理人员
1.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其中,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还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
2.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同时配备一定数量与培训项目相适应的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四)财务管理人员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的会计人员,会计和出纳不得兼任。
(五)安全管理人员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九、师资队伍
(一)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所开设培训项目及规模,配备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且专职教师数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1/4,单个教学场所(含教学点)的专职教师不得少于3人。其中,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所开设的每个培训项目,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业理论课教师和1名以上专业实训课教师。
(二)民办培训机构所聘任的专兼职教师,应当具有教师资格或相关专业技能资格。其中,从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培训的授课教师,应当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三)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应当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关职业(工种)五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或相关专业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实训课教师,应当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相关职业(工种)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专业实训课教师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应当高于其所执教的职业(工种)等级。
(五)民办培训机构聘任外籍教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十、办学投入
(一)举办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相应的出资义务。其中,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根据相关非营利性法人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及时足额缴存开办资金;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按照相关营利性法人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在出资者承诺的期限内分期缴纳注册资金。涉及联合办学的,举办者之间对办学投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举办者的办学投入应当履行法定出资验资程序。其中,举办者以货币资产出资的,应当提供具有资质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举办者以自有土地使用权以及房屋产权、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财物、知识产权和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作为办学出资的,应由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且符合注册登记部门规定的出资比例要求。
(三)举办者应当将货币、土地使用权、房屋及知识产权等所有办学投入,及时过户到民办培训机构名下,依法落实法人财产权。法律法规对民办培训机构出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一、办学场所和设施设备
申请设立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避开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可能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场所。居民住宅不得作为民办培训机构的注册及办学场所。举办者以自有场所办学的,应当提供办学场所的房屋产权证明材料;以租用场所办学的,应当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赁合同,租赁期限自申请办学之日起不得少于2年。此外,用于办学的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一)场地面积要求
1.民办培训机构法人注册地实际使用的办学场所总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其依法设立的教学点实际使用的办学场所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办学场所总建筑面积的2/3,且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2.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应当能容纳至少开设2个培训项目规模的培训量,并配备能满足实训需要的相应场地。开设社会通用性技能培训项目的,其办学场所还应达到相应的职业(工种)设置标准要求。
3.招收寄宿学员的民办培训机构,其生均宿舍建筑面积不得少于6.5平方米。其中,文化教育类民办培训机构还应当配备与寄宿学员规模相匹配的阅览、生活与运动场所。
(二)消防安全要求
1.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要求,并取得相应的消防安全证明材料。
2.凡是招收寄宿学员的民办培训机构,其向学员所提供的宿舍,应当符合相关消防要求。
(三)食品安全要求
1.向学员提供餐饮服务的民办培训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食品经营许可等相关证照。
2.招收寄宿学员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规定配备管理人员,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四)设施设备要求
申办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配备与培训项目及培训规模相适应的教学及实训设施设备,实训工位设置应当充足。需要租赁大型贵重设施设备的,应签订租赁协议,且租赁期自申请办学之日起不少于2年。开设社会通用性技能培训项目的,其设施设备应当达到相应职业(工种)的设置标准要求。
十二、培训项目、课程及教材
(一)民办培训机构开展项目培训,应当符合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具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及培养目标,不得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二)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制定与其培训项目相对应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设的学科及其延伸类培训内容,应基于相应的课程标准制定科学的教学(培训)评价办法。
(三)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选用与其培训项目及培训计划相匹配的教材,所有教材均需报审批部门备案,且举办者需对所使用教材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自愿接受主管部门检查等作出书面承诺。涉及引进教材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出版物进口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违反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迷信。
(四)从事职业资格培训的民办培训机构,其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及培训大纲,应当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要求。
(五)民办培训机构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方式提供教学服务的,除应当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及本市有关信息网络方面的相关规定。
十三、教学点
民办培训机构在法人办学许可证所记载地址之外的场所,开展培训活动的,应当依法依规设立教学点。经审批部门批准,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可以在法人所在行政区内设立教学点,但不得跨区设立教学点;营利性培训机构设立教学点,应当按工商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分公司登记。申请设立教学点的民办培训机构,除应当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达到相应信用等级外,其拟设立的教学点应当具有以下条件:
(一)具有符合要求的办学场所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
(二)配备专职负责人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其任职条件参照民办培训机构校长(行政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执行。
(三)配备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四)申请设立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教学点,其所开设的培训项目,应达到国家相应职业(工种)设置标准要求。
十四、附则
本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标准〉的通知》(沪教委民〔2015〕20号)同时废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民政局
2017年12月18日
第三篇:上海市养老机构设置细则
上海市养老机构设置细则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本市养老机构的设置,根据《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养老机构的设置、执业审批和验审等,适用本细则。第三条(设置主体)本市养老机构设置主体包括:(一)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二)境内个人、法人和其它组织;(三)境外组织或者个人与境内组织。第四条(设置规划条件)《管理办法》所称的“设置规划条件”,是指市政府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人口密度、老年人数量和入住养老机构需要等因素,制定的上海市养老机构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区、县政府根据上海市养老机构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的养老机构发展的区域性规划。
养老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规划中的下列条件:(一)床位数量;
(二)类型、类别、档次;(三)设置布点。
第五条(设置安全区域条件)《管理办法》所称的“安全区域”,是指《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和市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污染区、危险区以外的区域。禁止利用危房、简易房设置养老机构。危房、简易房的鉴定,按照市建设行政部门的规定。第六条(申请条件)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申请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以单位名义提出申请,申请书上应当 加盖公章 和法定代表人签字。
个人申请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以申请者本人提出申请。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与境内组织在本市以合 资、合作形式申请设置养老机构的,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应和境内组织同时提出申请。境内组织应当在申请书上加盖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签字。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申请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以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名义提出申请,申请书上应当有加盖的公章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第七条(设置申请材料)申请设置养老机构时,申请者应当递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法人登记件的副本或者个人身份证;(二)设置申请书。内容应当包括: 设置机构理由、机构名称;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布点选址、床位数量、设置规模、机构章程、机构性质、机构
类型及类别、档次、资金来源、房屋场地使用证明以及规划设计的总体建筑设计 方案图纸。租用房屋场地、设施,设置养老机构的还需提供5年以上的合法租赁证明;(四)申请表。如实填写由市民政局统一印制的《上海市养老机构设置申请表》,并附上申请表要求的 附件;
(五)核定表。如实填写由市民政局统一印制的《养老机构冠名申请核定表》;(六)设置资金证明。新建或扩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不少于1万元设置资金的合法证明;
(七)境外组织或者个人与境内组织在本市以合资、合作形式申请设置养老机构的,本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以合资、合作形式申请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提交双方签约的协议书。第八条(申请受理部门)养老机构设置申请分级受理:
(一)区县民政局申请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向市民政局提出申请。(二)境外组织或者个人与境内组织在本市以合资、合作形式申请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先向市外国投资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市外国投资管理部门批准后,报市民政局审批。
(三)其他申请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向规划设置地的区县民政局或养老机构所在地的区县民政局提出申请。其中,设置床位数超过150张或者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的,区县民政局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市民政局审批;对跨区县设置养老机构的,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还应当告知并得到设置养老机构所在地的民政部门认 可。
第九条(《设置批准书》的有效期)养老机构的设置床位数不超过100张(含100张)的,设置批准书的有效期为1年;床位数超过100张的,设置批准书的有效期为2年。养老机构在设置批准书的有效期内未筹建完工的,应当按照设置审批程序,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养老机构在设置批准书的有效期内筹建已经完工,但还未完全具备执业条件的,应当申请延长设置批准书的有效期。申请延长设置批准书的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第十条(名称使用)养老机构申请名称应当说明理由;养老机构只能使用设置批准书核准的名称。养老机构的名称由地域(行政建制)名称、识别名称、通用名称依次组成。市、区县政府设置养老机构的名称由: 地域(行政建制)名称(上海市××区或者××县)、识别名称、通用名称(社会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依次组成。其它设置的床位数超过150张的养老机构的名称由: 地域名称(上海)、识别名称、通用名称(敬老院、安养院、养老院、托老所、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依次组成。其它设置的床位数不超过150张养老机构的名称由: 识别名称、通用名称(敬老院、安养院、养老院、托老所)依次组成。例如: 识别名称(长白新村)、通用名称(敬老院)。
第十一条(执业条件)养老机构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设施建筑标准》的规定;(二)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设备配置标准》的规定;(三)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工作标准》的规定;
(四)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资质标准》的规定;
(五)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内部管理标准》的规定;(六)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人员配备标准》的规定;
(七)流动资金证明。150张床位以下的养老机构应当具有不少于5万元,150张床位以上应当不少于10万元的合法流动资金证明。第十二条(执业申请材料)养老机构在开业前,应当向批准设置的市或者区县民政局提出执业申请,并递交下列材料:
(一)如实填写由市民政局统一印制的《上海市养老机构执业申请表》,并附上申请表要求的附件;
(二)工程的竣工验收合格证书;
(三)与养老机构所在地的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签订的提供医疗服务协议书,或者内设医疗机构的批准书;(四)养老机构负责人、主要管理人员的资质证书、护理人员的上岗执业证书复印件;
(五)流动资金有效证明的复印件; 第十三条(执业审批)市、区县民政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实地察看,符合执业申请条件的,发给申请人《执业批准书》。未完全符合执业条件的,发给申请人《整改告知书》。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并重新 提出执业申请。不符合执业条件或三次整改还不具备执业条件的,发给申请人《不批准执业告知书》。养老机构取得执业证书后,应当办理法人登记。第十四条(法人申请)养老机构可以向批准执业的民政部门所在地的编制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事业法人登记,也可以向批准执业所在地的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第十五条(验审)养老机构应当在每年的3月31日前向市、区县民政部门申请执业证书验审。市民政局对区县民政局设置的养老机构和境外组织或者个人与境内组织在本市以合资、合作设置的养老机构,实施验审。区县民政局对本行政区域内设置的养老机构,实施验审。市民政局对区县民政局的验审结果进 行抽样复核。
第十六条(验审提交材料)养老机构申请验审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上海市养老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副本;(二)验审报告书;(三)验审自查小结;(四)财务报表;(五)审计报告。第十七条(验审条件)验审按照下列条件实施:
(一)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设施建筑标准》的规定;(二)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设备配置标准》的规定;(三)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工作标准》的规定;
(四)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资质标准》的规定;(五)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内部管理标准》的规定;(六)符合《上海市养老机构人员配备标准》的规定;(七)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第十八条(验审结果)对符合验审条件的养老机构,准予继续执业。对不符合验审条件的养老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为验审不合格。
第十九条(名称、地址、性质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变更)养老机构改变名称、地址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应当按照设置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合并)养老机构合并,应当进行财产清算和财务结算,由合并后的养老机构妥善安置原机构收住的老年人,并
按照设置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第二十一条(解散)养老机构解散,应当在解散的3个月前,向养老机构的设置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并妥善安置收住的老年人。
经设置审批部门批准解散的养老机构,应当依法进行财产清算,并交回执业证书。第二十二条(补办登记)《管理办法》实施前执业的养老机构(含50张床位以下),应当按照本细则的规定,在1999年 6月30日前,到市、区县民政局补办执业申请手续,领取执业证书。
第二十三条(罚则)对违反《管理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或者区县民政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未经批准设置养老机构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 以下罚款。
二、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执业的,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
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三、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养老机构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四、未经批准,擅自合并、解散养老机构的,处以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五、验审不合格或者逾期不申请办理执业证书验审手续,继续开展服务的,处以20000 元以上 30000元以下罚款。第二十四条(施行日期)本细则自批准之日起施行。本细则实施前市民政局制定的文件,内容与本细则相抵触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四篇: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
《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办法》的通知(草案)
各分局:
《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办法》已经2010年 月 日市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一0年 月
日
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办法
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经纪执业证书的审验工作,加强对执业经纪人的监督管理,保障经纪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上海市经纪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经纪执业证书审验是执业经纪人依法定期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执业情况,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其经纪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
第三条(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依照《条例》规定取得经纪执业证书的各类执业经纪人和经纪组织。
第四条(审验机关)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工商局)主管本市经纪执业证书的审验工作,并负责其登记注册的执业经纪人经纪执业证书的审验工作。
各工商分局根据市工商局的委托负责其登记注册的执业经纪人经纪执业证书的审验工作。
第五条(审验期限)
经纪执业证书每两年审验一次。
执业经纪人自经纪执业证书核发之日或审验之日开始计算,在审验期限届满后3个月内,由其所在经纪组织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经纪执业证书审验。
第六条(申请审验应当提交的材料)
经纪组织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经纪执业证书审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表》;
(二)所在经纪组织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三)经纪执业证书原件。
《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表》可从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下载或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
第七条(审核材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对经纪组织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收件审核,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提交的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收件并进行审验;
(二)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应当允许有权更正人当场予以更正,并由更正人在更正处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更正日期;经确认提交的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收件并进行审验;
(三)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八条(审验内容)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件后应当审验以下内容:
(一)执业经纪人是否出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不予注册情形;
(二)执业经纪人就业的经纪组织的名称和地址是否与经纪执业证书上的记载相一致;
(三)执业经纪人是否按照核准的经纪业务范围从事经纪活动;
(四)执业经纪人是否有涂改、出租、转借、转让经纪执业证书的行为;
(五)执业经纪人是否有违反《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审验时限与结果)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收件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审验完毕,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通过审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经纪执业证书上加盖审验印记。
(二)执业经纪人有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三)、(四)、(五)项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三)执业经纪人执业期间出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不予注册的情形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通过审验。
不予通过审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收缴经纪执业证书并书面通知所在经纪组织、执业经纪人或者其代理人。
第十条(如实提交材料)
执业经纪人申请审验应当如实提交材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审验过程中发现执业经纪人提交虚假材料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在审验通过后发现的,可作出撤销审验通过的决定,并书面通报上海市执业经纪人协会,建议协会按照章程予以惩戒。
经纪组织在审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将其纳入监控范围,加强日常监管。
第十一条(经纪执业证书破损或灭失的处理)
经纪执业证书破损或者灭失的,由该执业经纪人所在的经纪组织向原发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换领或补发。
经纪执业证书损坏申请换领的,申请人应交回原经纪执业证书;经纪执业证书灭失申请补发的,申请人应在本市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刊登灭失声明。
第十二条(逾期审验的处罚)
执业经纪人逾期未办理审验手续或因经纪组织的过错逾期未办理审验手续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经纪执业证书审验暂行办法>的通知》(沪工商市[2004]286号)同时予以废止。
第五篇: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解决防病、治病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加速医学科技人才的培养,促进本市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制定《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管理办法》。
第二条上海市卫生局(以下简称“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包括市卫生局局级科研项目(含软科学研究项目)和市卫生局青年科研项目。
第三条市卫生局科研课题资助范围是:
(一)解决本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中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
(二)有助于保持和发展上海已有的医学科技优势及促进和推动新的学科优势形成的研究项目。
(三)消化、吸收和开发国内外最新技术、最新方法,提高医技水平的研究项目。
(四)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研究周期和经费合理,为开发应用提供技术储备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五)有利于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为领导管理和决策服务的软课题研究项目。
第四条市卫生局科研课题申请面向上海市卫生系统单位,采取个人自愿申报,所在单位择优推荐,同行专家评审,市卫生局审定公布的方式进行遴选。
第五条市卫生局科研课题经费来源于市科委下拨的局管科技基金及市卫生局专项科研经费。
第二章申请条件
第六条市卫生局局级科研项目主要资助临床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申请者必须是本市卫生系统单位、具备中级以上专业资格(含中级职称),年龄在55周岁(含55周岁)以下的实际主持和从事该课题研究工作的医学科技人员。已承担局级课题的申请者,在未办理结题手续前不得再次申报。已获得局级以上机构经费支持的课题,不得重复向市卫生局申请经费。
第七条市卫生局青年科研项目申请者必须是本市卫生系统单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青年医学科技人员。已承担局级以上课题者、在读研究生不得申报。
第八条市卫生局科研课题要求学术思想新颖,立题依据充分,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先进,科学性强,且经过预初试验研究,切实可行。
第九条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分为A类和B类,A类为市卫生局立项并给予经费资助,B类为市卫生局立项,经费由项目所在单位自筹。
第十条市卫生局科研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2-3年;申请者应确保时间和精力从事资助的研究项目;申请者所在单位应具备从事该研究项目所必需的实验条件,并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
第三章申报与评审
第十一条市卫生局科研课题每年申报受理一次,申请者需填写《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计划任务书》或《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项目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及其上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市卫生局委托的科研事务管理机构。
第十二条受市卫生局委托的科研事务管理机构负责申请书的受理、形式初审,对通过形式初审的申请项目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对专家推荐的入选项目,经市卫生局审定后公布,并通知批准的项目单位办理立项手续。
第十四条市卫生局科研课题由市卫生局(甲方)与项目承担单位(乙方)签订合同。两个以上单位协作的项目,应由主要负责单位与市卫生局签订合同,主要负责单位再与协作单位签订有关协议或分合同,并作为主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实施与管理
第十五条市卫生局科研课题资助经费实行一次审定,分期拨付的办法。经费须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经费的开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上海市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应负责检查、监督、支持和保证受资助者的经费开支和研究工作,及时帮助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第十七条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规定日期向市卫生局委托的科研事务管理机构提交项目进展情况执行表。对由于客观原因导致课题无法按时完成或无法完成时,应及时提交修改或中止报告,经市卫生局审核同意后办理有关合同变更或中止手续。
第十八条项目完成后,要作出技术总结和经费决算报告,市科技发展基金局管项目、市卫生局面上项目须接受甲方验收或成果鉴定。
第十九条凡得到市卫生局科研经费资助的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或发表的文章,均应注明“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计划资助”。
第二十条如发现受资助者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经市卫生局核实后,撤消其受资助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