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心理效应(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13:0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心理效应(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心理效应(本站推荐)》。

第一篇: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心理效应(本站推荐)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心理效应

东昌府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庞其坤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它是指人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等内心活动在社会上及人们心理中所引起的客观反映和效果,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体现的是一种心理学的效应和规律。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来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并在理解、模仿和反复实践中不断创新,将会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包括“情境相似性效应”、“半途效应”、“登门槛效应”、“南风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角色效应”、“鲶鱼效应”、“霍桑效应”、“蝴蝶效应”、“增减效应”和“晕轮效应”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的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长与发展。如何才能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想我们只要把握好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并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让我们在活动开展中充满智慧,就会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虎添翼,更好地彰显它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并推动课程向良态发展。

一、在情境创设中,应用心理效应。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境创设中,我们应用“情境相似性”心理效应,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所谓的“情境相似性”是利用相似的情

境来更容易启动与新情境相联系的相关经验。

利用“情境相似性”创设情境,来激兴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把“情境相似性”应用在主题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针对情境的引导去思考和实践,调动起与情境相联系的已有的相关经验,并进行研究性学习,会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情境的创设要来源于生活和社会,与学生息息相关。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饮食与健康》一课,在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在超市买了水果,不洗就吃;小华到有许多苍蝇围绕的地摊买烤羊肉串吃;小强踢完球,满头大汗,接着吃冷饮;小丽在冰箱里取出已过期的火腿吃;小美吃海鲜时把内脏和排泄物也吃了等;结果,他们都肚子疼的厉害,有的甚至呕吐恶心,最后入住医院。创设这样的情境是因为这些是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有可能是学生曾有过的生活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入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二、在主题研究中,应用心理效应

在主题的研究中,我们要好好把握“半途效应” 和“登门槛效应”。这样会让我们学生的主题研究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所谓的“半途效应”,就是当人们追求一个目标做到一半时,常常会对自己能否达到这目标产生怀疑,甚至对这个目标的意义产生怀疑,这时候的心理会变得极为敏感和脆弱,这样就容易导致半途而废,心理学上称之为半途效应。分析产生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制订的目标不够合理。目标制订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二是执行这个目标的人意志薄弱。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依据“半途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研究中,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多注意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磨练。另一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实行“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从易到难,不断深入。例如初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中期要达到什么目标,终期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通过不同的“小步子”来实现最终的大目标。同时要注意激励学生,让学生收获情感的满足,乐趣的体验,意志的锻炼,对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防止学生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所谓的“登门槛效应”,就是一种得寸进尺的积极运用。先提一个小的可以接受的要求,在慢慢渐渐提出有些可以接受的,直到最后提出先前不能接受的要求,都可以被接受了。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所以在主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对学生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使每个人都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学生的教育引导,使用目标分解法,运用循序渐进原则,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在教师指导中,应用心理效应

在研究活动中,指导老师要好好把握“标签效应”、“罗森塔尔效

应”、“南风效应”和“蝴蝶效应”。这样会让老师的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帖上某种标签 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标签”,贴到不同类型的学生身上,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不同的鼓励与提升,继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实这种标签反而是其他学科课堂所不能给的,原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大,可以给孩子们的标签是很多的。这个心理效应要好好利用。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研究中,大多数学生都曾遇到过失败和挫折,这些经历对学生的自信心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几次失败后,有的同学就给自己贴上了消极的标签,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以后再遇到挫折,他们就会认为失败是理所当然的;即使遇到了成功,他们也很难借此机会来提高自信心。我们指导老师该如何利用“标签效应”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对学生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训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可分解的学习目标和可操作的学习计划。

所谓的“罗森塔尔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罗森塔尔教授对两群老鼠随机地分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个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

训练,也就把老鼠训练成了不聪明的老鼠。

“罗森塔尔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所以在主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理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为给予每位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我们要告诉学生,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态度方法对待你所有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这样,你的学生就会越来越聪明的。同时还要注意:凡是学生能自己办到的事,坚决不替代;课堂上能少讲的就少讲,能不讲的就不讲;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权交还给学生。那么,你还给学生的将是更美好的未来。

南风效应来源于一则寓言故事: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活动中,指导老师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活动的组织管理措施要人性化。指导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是权力和威信的有机结合,它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不可替代的。教师作为教育的灵魂人物,其教育水平的高低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为此我们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而往往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彰显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或一个人变化的先兆。因此老师对孩子细小事情的观察、关注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根本。因为细小的因素与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巨大的复杂变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因为教育无小事。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四、在学生分组合作中,应用心理效应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分组合作中,我们要注意应用好“角色效应”和“鲶鱼效应”。

所谓的“角色效应”,来源于一位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同卵双生的女孩,生长在同一个家庭中,但是她俩在性格上却大不一样。主要是他们充当的“角色”不一样。在生下来后,她们的父母在对待她俩的态度上大不一样。尽管她们是孪生姐妹,但她们的父母就责成先出生的为“姐姐”,后出生的为“妹妹”。姐姐必须照顾妹妹,要对妹妹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要求妹妹听姐姐的话,遇事必须同姐姐商量。这

样,姐姐不但要培养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扮演了妹妹的“保护人”的角色;妹妹则当然充当了被保护的角色。可见,充当何种角色对孪生姐妹的性格异样是关键的因素。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分组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在组中所充当的角色会影响他们的性格。例如在经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分组合作的一段时间后,诸如学生的自尊心、明朗性、活动能力、协调性、责任心等特征都有所变化。从全班的统计来看,原来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孤独、孤僻儿童的比例也大大下降了,整个班级的活动气氛、团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都有所改变。

既然学生的性格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角色”影响的。那么,怎样在分组合作过程中来发挥角色的良好效应呢?第一,教师可以运用伙伴选择法(即社会测量法),描成人际关系图和人际矩形图,从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地位。如哪些是“人缘儿”,哪些是“嫌弃儿”,哪些是中间型的。然后采取措施,用充当角色的方式促使“嫌弃儿”发生变化,例如发挥“嫌弃儿”的优势,充当其他一些必定要与同学们发生交往的角色。第二,组长、纪律委员等组内角色最好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充当。

所谓的“鲶鱼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不少渔民都以捕捞沙丁鱼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渔民误将一条鲶鱼掉进了装沙丁鱼的鱼舱里。当他回到岸边打开船舱时,惊奇的发现以前都会死的沙丁鱼竟然都活蹦乱跳地活着。渔夫马上发现,这是先前掉进去的鲶鱼的功劳。原来鲶鱼进入鱼舱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

会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把整舱鱼扰得上下浮动,也使水面不断波动,从而氧气充分,如此这般,就保证了沙丁鱼被活蹦乱跳地运进了渔港。后来,渔夫受到启发,每次都会在沙丁鱼的鱼舱中放几条鲶鱼,这样每次都能把鱼鲜活地运回海岸。“鲶鱼效应”指的是一种适度竞争效应。

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在每一研究小组中都可以放一条善于创新的“鲶鱼”引起头脑风暴,引起良性竞争,促进主题研究活动高效、圆满、创新地完成。

五、在汇报交流中,应用心理效应

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我们可以应用“霍桑效应”和“成败效应”。所谓的“霍桑效应”来源于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仍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学生在研究活动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这时,在汇报交流的环节,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出来。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尽情地说,说出自己活动、研究中的困惑和不满。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自己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果他们的困惑得到解除,所有的问题老师和家长能帮助解决,提出的建议老师和家长都

能得到采纳,他们在研究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自信,这就是“霍桑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应用。

“成败效应”是指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和失败效应,是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的。他的研究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解决了一类中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再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而挑较为复杂的艰难的问题,藉以探索新的解决方法,而感到兴趣更浓。这就是显示学生的兴趣,不仅是来自容易的工作获得成功,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成功的境地,才会感到内心的愉快与愿望的满足。这就是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在另一方面,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经过极大的努力而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因此,在阶段性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应帮助能力强的学生将目标逐渐提高,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将目标适当放低,以便适合其能力和经验的不同,最后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六、在展示评价中,应用心理效应

在展示评价环节中,我们要合理应用“增减效应”和“晕轮效应”。“增减效应”来源于心理学家们做的一系列的实验。其中有这么一个实验:被试的八十名大学生,将他们分成四组,每组被试都有七次机会听到某一同学(心理学家预先安排的)谈有关对他们的评价。其方式是:第一组为贬抑组,即七次评价只说被试缺点不说优点,第二组为褒扬组,即七次评价只说被试优点不说缺点;第三组为先贬后褒组,即前四次评价专门说被试缺点,后三次评价则专门说被试优点;第四

组为先褒后贬组,即前四次评价专门说被试优点,后三次评价则专门说被试缺点。当这四组被试都听完该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后,心理学家要求被试们各自说出对该同学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最喜欢该同学的竟是先贬后褒组而不是褒扬组,因为这组的被试普遍觉得该同学如果只是褒扬或先褒后贬均显得虚伪,只是贬抑显得不客观,而先贬后褒则显得客观与有诚心。实验的结果,使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即我们最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我们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一个对我们的喜欢逐渐增加的人,比一贯喜欢我们的人更令我们喜欢他。

为此在展示评价的环节,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这或许会增强评价的效果:当你评价学生时可以先说学生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当然在评价时,所涉及的具体因素很多,仅靠褒与贬的顺序变化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具体对象、内容、时机和环境采取“增减效应”,以便更好地实施评价。

所谓“晕轮效应”指的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如果我们已经获得关于这个人的某些方面的好的信息,就更容易认为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都不错,从而对这个人形成良好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一样,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因此又称晕轮效应,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因此在展示评价环节,我们不要受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要能够实事求是的评价学生,争取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再综合进行评价,有效防止“晕轮效应”的发生。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过早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同学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

第二、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他人,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同学。

第三、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第四、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如观察、记录等等,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可能会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事情。第五、要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尽可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缺点。

第六、要建立全面、科学的活动评价体系,特别是对涉及到学生活动的“评价指标”要慎重考虑。在评价学生时,按照指标进行就可减低误差程度。

七、在创新拓展中,应用心理效应

在创新拓展环节,我们要积极应用“头脑风暴效应”,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拓展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头脑风暴效应” 的表现:在我国也叫“诸葛亮会”、“头脑激荡法”、“开窍反应”,它将不同专业与背景的人集中到一起,让他们互相设想,互相撞击,以求得到新创造、新的构思方法。

在创新拓展环节中,我们要为学生的“头脑风暴效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头脑风暴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的,必须是能引发学生 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发散思维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要注意

一、异想天开,说出想到的任何主意;

二、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

三、是见解无专利,鼓励综合数种见解或在他人见解上进行发现。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好地应用心理效应,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带来很多好处,它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管理与开展活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教育时效,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发展,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总之,一句话,积极、合理地应用心理效应,将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并推动该课程更快、更好、更高地向前发展!

【参考资料】《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作者::刘儒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心理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

浅探“心理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心理效应合理及时的应用对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有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明确心理效应的内涵,反思教学生活中心理效应与教育教学结合的成功案例,提出心理效应在教学中如何应用的建议与方法,定能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给予启示和引导。

关键词:心理效应教育教学应用

前言: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备课上课占用了我们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对教育理论的研究缺失很多。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作为老师:要想真正地对教育有所研究的话,就应该多读些理论上的书籍,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底蕴,运用所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心理效应是什么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共64条规律和效应,比如,首因效应、暗示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蝴蝶效应、南风效应、超限效应、名片效应、手表效应、近因效应、罗森塔尔效应、.鲶鱼效应等等,分别从教学、教育、管理三个领域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个教育心理学规律,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给予了启示和引导。

2.心理效应与教学生活的巧妙结合2.1做亮细节

1963年12月,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华盛顿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要特别注意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动,要对这方面的微小变动保持高度的敏感。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为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这正是一点点积累的结果。

看到这儿,我不由得把这种效应和我们的教育教学联系起来,这不正是在提醒我们要从细节上来关注我们的学生吗?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事做起,做亮细节。

读后,我深深反思了自己的日常教学。扪心自问,我做的很不好。翻开一本本作业,上面的评语简单而又重复着。回想之前发作业时,学生那渴望的眼神,而如今黯淡的目光,我感到深深的自责。评语写的千篇一律,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地思考就写下。长此以往,试想这样的评语,学生见到之后还会受到触动吗?老师写给学生的评语,犹如一面镜子,学生会深信不疑,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一份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行为表现的书面鉴定,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鼓励和期待。它犹如心灵的“超链接”,能让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灵相互沟通;它犹如春风春雨,能使学生希望的种子生根、开花、结果。

宋云天同学这次考试很不理想,翻开他的作业本,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次考试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你的潜力很大,老师相信只要肯努力,每天都会进步一点点,相信自己,你会做的更好!加油!”他受到鼓励以后,积极投入到了学习中,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了很大进步。

这正是教育中的细节,我们只有把这些细节做好,做亮,慢慢累积,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我知道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成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健全,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家长的话有时不听,却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老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句真诚的表扬,会使学生获得巨大的动力,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但错误、专断地教育学生,也可能贻误学生一辈子。如果老师多关注学生成长的细节,因势利导,给一点启示,给一些赏识,给一声喝彩,就有可能在学生的心里产生“蝴蝶效应”,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人生轨道,成为学生生命中新的起点。

伟大正是存在于这样的细节之中!希望我们都能够拥有一双慧眼,找到教育事件中的支点善加利用,把细节做亮!

当我们把这些细节做亮的同时,有没有想过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会做的更好呢?读了下面这个故事,我受到了很大启发。

2.2“以柔克刚”

这是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威风,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

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它轻轻地吹,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想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这就是南风效应的神奇力量。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情感效应。它告诉我们:教学、教育、管理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让学生感到温暖。

泰戈尔说过:“神的巨大权威是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在狂风暴雨之中。”的确如此,感人心者莫乎情啊!

还记得陶行知先生的 “四颗糖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深切体会到南风效应的神奇力量。联想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严厉地说:“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往往扣好“全部钮扣”,整个地封闭起来,进行紧张的心理防范,这样,谈话就很难深入其心灵。

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当我们对着学生拍桌、甚至体罚时,学生的大衣就会裹得更紧;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你就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当发现学生心情不好的时候,主动跟学生谈心,帮他解决遇到的难题。学生就会特别的信任我们,把我们当做朋友,以后再遇到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我们交流。当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合作的候,多深入到小组中间,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展情况;当课外活动的时候,参与到学生活动中,跟他们一起跳绳、一起踢毽子,边活动边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真正的用心去关心他们,用真情与他们交流,这样我们会有许多地沉甸甸的收获。

就让我们多实行温情教育吧,多些真诚的表扬,多去关心学生,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让他们脱去紧护心灵的外衣,敞开心扉,与我们进行沟通,能够与我们“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年少无知,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样的学生,让我们对他们多一份宽容和尊重,多一份关心和帮助,让其自发自醒,感受到浓浓温情,相信会比我们简单粗暴的训斥要好很多。

2.3暗示的神奇力量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罗森塔尔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棒在发挥着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如果老师对学生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学生的心田,就会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我们的期望有多高,学生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用暗示做自我调节也讲究一定的艺术,要使用积极的话语调节自己,而避免使用消极的词汇。

比如当我们在参加面试时,不要暗示:“我不要紧张”,要暗示“我要镇定从容”。尽管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使用积极的词汇来暗示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环境暗示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营造我们生物实验室的温馨氛围。如果在窗台上摆放几盆绿色植物,一进实验室就会满眼绿意,感受到勃勃生机。或者在生物角学生自己养几条小金鱼,既是一种环境暗示,也陶冶了情操。

再比如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在我们八年级一班的教室中,一幅照片墙特别引人注目。它由全班所有同学的一寸照组成,班主任的一寸照在最上面,然后依次摆开,组成了一个“家”字,预示着我们八年级一班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努力拼搏,创造辉煌。这极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另外,在教室中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对联、或学生作品,也能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只要我们有心,就能从多方面为学生制造积极暗示的条件。

3.“心理效应”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的建议

3,1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效应的运用。

3.2多读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依学生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效应

3.3多反思,多写作,及时记录下运用不同心理效应指导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效果,为以后工作服务。

总之,“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能够使我充分运用以前的知识经验,去解释、建构、应用它们,加深对这些心理学效应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努力地将它们附诸于行动,促使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参考文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刘儒德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暗示效应)

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以暗示效应为例

一、选题来源

心理效应,是指某种客观现实在人的大脑得以反映后,对人的言行思维产生的一定影响和效果。这是一种以心理活动为主要表现过程的效应。以暗示效应为例,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暗示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积极的暗示效应能给我们传达正面的力量,使我们心情愉悦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消极的暗示效应则会给我们带来负面情绪,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尽力避免消极暗示给学生带来额负面影响,多用积极的暗示去影响学生。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是以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且素质教育也要突出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这就是必须要求学生要以建全的个性为基础,而中学生又处在人生发展的重大变化时期,个性心理正在定型,个性心理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生的发展。男生又有着一系列与女生迥然不同的个性化的心理。这些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初中生理客观条件的转化对他们的思维言行产生影响形成的。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就要善于分析客观存在的学生的个性心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教育过程中。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学校教学管理过程 ,实质上是教师和管理者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认知水平、情绪和情感状态、意志水平、个性心理成份以及自我意识等)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的方法、技术 ,选择适当的途径、时间和场所 ,按照教学管理目的的要求 ,向学生传授知识 ,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广博的学识、非凡的创新素质。成功的教育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和谐的教学氛

围,它是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这种心理场让学生感到轻松、积极、无压力,让学生充分地释放能量、舒展灵性、展示风采、张扬个性。这种心理的创设不仅要靠教师的新观念、高素质,还要靠教师发挥教学中的心理效应,达到师生心灵的互动。

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所注意。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教师,应掌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三、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理论上的研究已日渐成熟,但是总体来说应用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怎样把心理效应很好的应用到学校教育中,这还需要我们更多的研究。本课题将在以往的研究之上,通过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重点关注暗示效应的应用效果,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四、课题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1课题的目标: 2课题的原则: 3课题的方法: 4课题步骤: 5预期的成果 6经费预算:

五、选题的研究方法;

5.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心理学效应的资料,总结出可以运用到学校教育中的效应。搜集现阶段已有的关于心理效应应用于课堂的文献,在此之上联系本课题其他方法,得出具体的应用方法。

5.2实验研究法: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进行实验。首先,确实实验班级,根据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结合学生成绩与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情况档案,档案包括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上课注意力情况、体育及能力发展情况等等。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学习

以及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随机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针对实验组的学生应用暗示学效应,并采用变动比率程序的予以强化。研究结束阶段,再由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比分析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生的差异,得出暗示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优劣。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暗示效应应用的具体实施方法。

5.3个案研究法:随机对学生进行深入访谈,选择2-3个典型个案(如学习主动性稍微落后的学生),利用暗示效应,对该学生进行积极关注,研究结束阶段以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六、课题步骤;

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准备阶段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实施研究阶段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提炼研究成果

七、参考文献;

[1] 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大出版社

[2] 赵晓亮.登门槛效应带来的启示———浅谈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3] 章立早.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校长阅刊[J].2005.(Z1)[4] 李梦月.试析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效应[J].青海师专学报, 2002,(03).[5] 冯秋萍.利用心理效应 展现教育魅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03)

[6] 马丽荣 “语言暗示”在教育教学中的效应[J].教育探索1994,(01)[7] 曾德嵘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探析[J].才智(intelligence)2011(02)

第四篇: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的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李永忠740500

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到的心理学主要是高深的理论,而教学中需要的是可操作的有效案例和成功经验,以下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以供同仁借鉴。

一、U型记忆——系列位置效应

例如“肥皂、氧、枫叶、蜘蛛、菊花、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开头和最后的容易记住。系列位置效应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每个人的记忆能力都相差不大,不一样的是记忆的方法不同。

启示:

1.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课堂中会发生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但要记住,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占据最重要的时间。

2.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上课前准备好相关学习用具,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情景导入(问题生成)、归纳提升(解决问题)的两个环节非常重要。

3.背诵文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背诵单词或文章,在正背之后适当的从中间开始背,克服正背时有系列位置效应引起的中间部分记忆率低的问题。

4.合理安排学习资料的顺序。同一学习资料的学习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时间学习的材料要不一样,这样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二、联想记忆的神奇效应

我们常常被“神童”或记忆专家的神奇记忆术所感动。其实,他们神奇的记忆术主要没来源于联想记忆的合理运用。例如,“肥皂、氧、枫叶、蜘蛛、菊花、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转换为“用肥皂吹氧气泡泡的儿子和一边喝啤酒、一边抽着冒火星的雪茄烟的父亲在落下枫叶的树下跳舞,一不小心他们踩着了蜘蛛和菊花”。例如英语banana(香蕉),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是爸(ba)拿(na)了又拿(na)(爱吃的)香蕉(本意)。

启示: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是考验每个教师的智慧高低的。将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的内容所产生的神奇记忆令人惊叹!

三、遗忘曲线—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初次记忆学习的内容,2个小时后遗忘60%左右,尤其1小时后遗忘最快,遗忘达50%.9小时以后遗忘速度减慢,但是记忆的内容只有20%左右。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

启示:及时复习。例如“学案导学强调预习、听讲、自学、合作,展示、总结”,始终贯彻及时复习的这一概念。遗忘曲线规律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多次复习。第一天后进行第一次复习,三天以后再复习一次,下次的复习复习则可安排在一周之后,以此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总之要在发生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克服遗忘。复习也有技巧:发现新问题、拓展延伸、归类总结、温故知新。

四、短时记忆72法则与过目不忘的专家记忆优势。

将一串识字摆放,看一遍一般能记住5到9个数字;或者将一把

+

钉子撒在地上,一下子能看得到的钉子大约是5到9个,这就是瞬间短时记忆。启发:优秀教师讲课妙趣横生,新的知识内容一般不超过7个,大多时候是5左右,学生易学易记、学习效率高。既然短时记忆量很小,可是专家过目能记住几十个数字。为什么?

启示: 知识组块与经验结合是专家的记忆优势。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找到将大量可用的信息组成少量的组块,自己的记忆的广度将会大大地增加:通过训练,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可以扩大。例如,我们记忆手机号码是采用3个或4个一组来记忆。或者,把记忆任务赋予一定的意义,例如,“7-4-7”可以记成波音747,1-1-4可以记成114查询台。

五、连锁塑造效应——小步子,大目标。

恩爱夫妻,妻子引导丈夫做家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需要学生上台讲解、展示。这就需要学生有胆量,利用连锁塑造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胆量。

启示:后进学生由小步子走,到达大目标。

六、阳光效应——阳光与风的比赛。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寓言:寒冷的北风与太阳打赌,谁能把穿大衣的人衣服脱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待“摘花的学生”。

启示:感人心者莫乎情,用惩罚和大声责备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错误,或者暂时改变,说必定学生那天又犯同样的错误。如果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改正错误,“阳光温暖”是有效地方法。

七、罗森达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谎言成真)。

罗森塔尔实验:一个36人的班级,随机确定了18 个人,指出这18人聪明伶俐、前途无量。结果,一年之后,这些给予厚望的学生性

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与别人打交道,成绩进步大。

启示: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的内心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心理和由此产生的力量在激发着不断努力,取得成功。自信心的树立需要别人的激励和赏识。

八、沉锚效应——美味“陷阱”

两个小吃店,其一对顾客说:“煎鸡蛋外黄里嫩,味道很好,您要一个还是要两个”,其二对顾客说:“煎鸡蛋外黄里嫩,味道很好,您要不要尝尝”。结果前者的顾客不是要一个就是两个,而后者要与不要各占一半。生意收入高低显然不同。

启示:作文范文,有利有弊。面对试题,要多角度分析,避免“先入为主”,防止沉锚陷阱。对于疑难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给个“锚”,也就是与这道难题相关或先类似的,但是又稍微容易一些的题,这样学生就容易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九、学生教别人记住知识的95%——教师讲学生记住5%

教育心理研究:教师讲授时学生记住率5%,学生阅读的记住率10%,教师演示的记住率为30%,学生讨论的记住率为50%,学生实践的记住率为70%,学生教别人的记住率为95%,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教师讲授为95%,学生阅读为80%,教师演示为65%,学生讨论为45%,学生实践为20%,学生教别人5%。

启示:教学中要减少教师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兵教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第五篇:几种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几种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张佩文

关键词:心理效应 遗忘 记忆痕迹

摘要:本文从心理的角度,呈现几个著名的心理效应,分析其中的心理规律,为教育教学服务。心理效应是在社会生活中因一种(或多种)心理动机引发的规律化现象,也可以说,心理效应是有因果关系、社会效应的心理现象。既然心理效应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心理规律,认识它、剖析它,利用它的积极面,避免它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不失为我们研究的一个内容。

一、遗忘效应

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的规律,并且绘制出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人们这种有规律的遗忘现象,我们称为遗忘效应。

为了对抗遗忘,学生在学习后必须马上复习,教师可以刻意要求学生将重要的概念、知识点反复诵读,条件允许可以采取堂上背诵、默写、小测等方式即堂过关;尽管学生即时已经掌握了知识,并不代表他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完整地将记忆再提取,这并不是表明学生对知识完全遗忘,只是记忆的痕迹不够深刻,所以老师可以反复要求学生背诵、小测等来加深记忆的痕迹。在此后的课堂上再抽同学背诵等方式去减少遗忘效应的影响,这样反复两三次,记忆就深刻了,知识就不容易遗忘了,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记忆学习材料的时候采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方法,例如,背诵的时候可以眼睛看者、嘴巴念着、手在写着等多种感官同时运作,它们通过不同的通道同时到达大脑,加深印象。

同时我们也要非常注意消除这一效应的跗面影响:例如,老师为了避免学生犯错误,在堂上过分强调一些常见错误,因为老师的反复强调,而在学生大脑里留下了记忆痕迹,到真正测验考试时缺将错误的写上去了。所以,错误的东西不要反复讲。

二、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当人们接受一项工作时,内心便产生一种完成这项工作的准需求,完成工作便意味着解除心理紧张,或使准需求得到满足;如果未完成工作,紧张状态继续存在,准需求有待实现。这就是心理学史上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完成任务的动机会促使人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并且还会产生要完成它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是符合以上的效应的,例如:我们看一本小说,尽管并不是特别吸引,但是我们也会坚持把它阅读完毕。一天没有看完,我们也不安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这一个效应,将一些重要的环节、篇章留下一点尾巴,当然还要用我们的嘴巴足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人为地给学生的心理制造紧张感。那么,也许会给学生留下一个特别什么的印象,操作起来一个要注意不仅仅留下尾巴,还得让学生足够的牵挂这一个尾巴,而且要注意这个方法不可经常用,多用了就不灵光了。如果一个老师天天上课都未能完成教学任务,不但不能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反而让学生觉得这位老师工作没有条理,讲课没有计划。

三、潘多拉效应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该不是稀世珍宝吧?”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揭开真相。憋了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把盒子打开了。谁知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全部罪恶,结果让它们都跑到人间了。不加说明的禁止必然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疑虑、揣度、猜测,并为探究为什么不许做而跨越禁区。结果人们偏偏要犯禁。心理学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潘多拉效应的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潘多拉效应告诉我们: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有相对充分的理由。

我们的学生正处在逆反和好奇心理非常强烈的人生阶段,如果老师不加以说明地禁止学生的行为,反而会人为的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结果是越禁止学生越做。例如:老师反对学生上网认识朋友,尤其是会见网友,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说明,而一味采取禁止态度,反而会造成“禁果效应”。学生从来就不清楚存在这种行为,更加不打算去做,结果是老师促成的学生的这一行为。如果某些不良行为、做法在集体中并没有流行起来,只是极其个别的现象,那么,学校、老师就没有必要大规模的禁止、打击,只是暗里教育批评个别有该行为学生即可。再如;学生早恋。其实学生对爱情还是非常模糊,有时候,同学之间一些异性交往,虽然是较密切了些,但是当事人并没有往那处想,但是如果老师粗暴的禁止,反而回促成了他们。

四、阿伦森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兰迪,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对被试始终持否定态度,被试者不满意;对被试始终持肯定态度,被试者满意;对被试先否定后肯定,被试者最满意;对被试先肯定后否定,被试者最不满意。

有些老师比较慈祥善良,对待学生原则性不强,学生就得寸进尺,觉得这位老师好欺负,行为表现就越来越不象话。当这位老师忍无可忍狠狠的批评学生的时候,学生不仅不听老师的教育,反而很反感这位老师,比起从一开始就经常批评学生的老师,这一位老师就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往往使我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些老师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反而接受,有些老师极少批评学生,但学生缺非常反感呢?其实原因就是由于以上的这个效应。决定学生对该老师的评价是老师后面对待学生的态度。所以,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不要老当老好人不妨来个先批评后表扬,先威后德。万万不可先松后严,学生接受不了,就肯定产生抵触情绪,不接纳老师,更加不接纳老师的教育。

五、马太效应

《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裕的主任把钱按三个等级分给仆人,结果分得最多的做了生意,赚了钱,主人有再奖励他更多的钱;分得最少的仆人一分钱都赚到,主人将原来给他的也夺回来了。马太效应也就是说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特别容易引起老师的关注,选班干部肯定选择他们,有比赛、露面的机会、组织活动优先考虑他们,评比先进、优秀学生、三好学生非他们莫属,他们一般身兼数职,万千宠爱在一身。这其实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一类优生,即使不给他们这么多机会和关注,他们也许依然优秀。但如果老师能将关注优生的精力和时间用来关注一些边缘学生,中等层次的学生和默默无闻的学生,这些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鼓舞,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下载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心理效应(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心理效应(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中如何应用心理效应

    管理学中如何应用心理效应 在心理学研究历史中,发现大量有趣而又实用的心理效应,这些效应对教育学有用处,这些心理效应也可以用在企业管理中,为有效的做好企业管理服务。 灵活运......

    几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几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许多时候是因为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而造成的。为了把握学生......

    几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5篇)

    几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忻城县高级中学 樊春利 心理效应是人们看问题时片面、狭隘、不客观的或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感到力不从心、事倍......

    人际交往心理效应知识在提升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人际交往心理效应知识在提升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与原始社会相比,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交流沟通与人际关系。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想要成功的人都必须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与别......

    心理效应在学生激励管理机制中的应用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激励管理机制可以极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热情,激励他们向教育目标靠近。在激励机制中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合理规避心理效应的消......

    心理效应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之 心理效应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它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效应的实践案例

    心理效应的实践案例 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典型的心理效应有首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