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影视资料在历史课的有效应用(定稿)
浅谈影视资料在历史课的有效应用 枣庄市第二十六中学 黄西刚
《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个性化学习。要贯彻这一思想,就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热爱历史学习的激情,影视资料的运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历史影视资料的运用是实现历史课改理念的重要载体之一,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影是现代传媒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形象直观的创设特定情境和表现历史事件、人物特征。特别是历史题材的电影,透过电影镜头的巧妙剪辑和衔接,不但可以使我们感受到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重温那令人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适当的穿插一些电影素材,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气氛,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演绎出历史课堂的精彩之处。对于习惯于用课本来学习历史的初中生而言,采用电影的方式讲述一段历史显然是具有诱惑力的。如我在讲中国近现代史时用了以下影片片段《鸦片战争》《虎门销烟》《甲午风云》等。其中有一节课让我记忆犹新,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我放了一段《甲午风云》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全部落水,邓世昌落水后一心求死,他的爱犬奋力救助他也无动于衷,有人递给他救生圈,他拒不接受,其爱犬咬住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他决心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这段影片的放映使许多学生热泪盈眶,不仅起了学习知识的目标还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第一,在课前导入时.用它,可以渲染气氛,第二,讲课时可以用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比如讲《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内容枯燥、知识性强,此时用大型史诗《复兴之路》(附上),不但化难为简,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个人刚开始看完后很受震动,上课时我就用它的一、二、三章,正好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影响描绘的淋漓尽致,那气氛、那背景太震撼了,我觉得教学效果很好,比我以前干巴巴的讲效果要好得多得多。此时、此地、此景用影视资料太恰到好处了。
当然,我认为影视资料在历史课上应用很好,但用的要恰到好处,我认为历史课上影视资料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原则:
1、要注意影像资料的目的性和对象性。用在这可用可不用,那样就不用,对学生有无效果,用前要自问。
2、必须与教授的内容联系密切。
3、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期更能达到效果。
4、播完影视资料后,师一定要说明历史作品与历史现实的联系与区别,指导学生辩证看待影视剧。
以上就是我本人对历史课上如何利用影视资料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贯穿古往今来,横跨世界各国各个地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各个领域,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历史影视的丰富性。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丰富的历史题材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极为丰富、取之不尽的资源。
历史影视资源就是一种以电影或电视为手段,借用历史人物、事件、背景,使消逝了的时空与人物通过文字、图像、屏幕得以“复现”的“拟真”拍摄,它是一种对历史的具体化、形象化的叙述。这种历史叙述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学家的历史叙述,而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叙述,它包含着艺术想象。
历史学科的特征之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历史远离现实,它无法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人们再次去经历、去体验。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而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状。世界信息化是今天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历史资源、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是历史学科自身提出的要求和必然方向,且势在必行。通过以“展示历史情景、整合历史教学”的方法来进行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
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学校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历史学科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显性学科。但如果用教条式的说教在历史课堂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不符合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特点也不符合改革开放的精神。如何让历史课堂生动活泼或严谨客观,在课堂上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锻炼一定的方法和能力,又培育民族精神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插播影视剪辑是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的良好途径之一。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始终是我们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的教学活动得以胜利展开的关键。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影视作品恰恰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材料。
学生产生兴趣,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历史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作用。优秀的影视作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它以其包含的各种各样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
历史学科具有一度性和过去性的特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能再现,这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它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实现突出教学重
点、突破教学难点。影视片段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历史的真实现象,绘声绘色地展现了历史画面。中学历史语言表达以史学术语为主,强调理性思维,如果加以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作为课堂的导入则可以令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就能得以实现。
与正史结合得比较紧密的优秀影视作品马上引发起学生强烈好奇和求知欲,而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和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民族精神的观念,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陈述观点及其依据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影视剪辑上述问题,学生又立足教材,借鉴相关资料和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开展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大胆探究、深入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逐一理解上述问题。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中,作为历史教师,尤其要注重掌握整合的方法及原则,使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实现最佳的整合,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当然,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最佳整合,这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共同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为历史教学的改革开创了新的局面,我相信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结合将更加深入推广。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历史课中的应用(范文模版)
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 内丘县第二中学 孙永杰
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根据历史课学科特点及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工具性能和互联网丰富强大的共享资源,使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增大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自主性和趣味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为迎接信息时代,培养大批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一、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1、优化历史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传统历史教学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局限于课本和教参,上课就凭着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满堂灌,但学生掌握的却很少,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种教学模式由于程式化、统一化,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的自由性,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忽略了学生自身主动性和丰富多彩的知识技能需求,不利于因材施教,也不利于个性化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果利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主体,把各种多媒体设备及资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探索问题、协作讨论、交流认知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老师仅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授课内容。把信息技术引进历史课堂,不但能减少教师讲、写的环节,可节省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动手练习,扩大了课堂容量,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能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去补充新知识。例如我在讲授《宁为站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时,教材仅给出“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两目内容,表面看内容极为简单,但学生在理解“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兴起的?”这个问题时却显得很茫然。如何让学生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呢?我运用《会声会影》、《PowerPoint》制作了这一过程相关的课件:(1)、“卢沟桥事变”(电影剪辑);(2)、中共1937年7月8日发表的抗日通电(演示文稿);(3)、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表示抗战的庐山谈话(演示文稿);(4)、1937年8月中共将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诚意(演示文稿);(5)、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由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等带相关图片的演示文稿。使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多媒体课件,逐步理清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经过,思路清晰,内容直观,加大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授课内容。
3、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语言再抑扬顿挫,板书再美观,给学生的视听愉悦也是有限的,利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可以将文本、图象、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编制成交互性、实效性强的课件,同时将教材内容与网上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人物和事件,为此,在学习时,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的图片、电影和视频、声音等素材,在课堂教学中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如《血肉筑长城》一课,我使用《Premiere》软件制作了合成课件,在向学生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的同时,根据歌曲内容再配以中国军民英勇杀敌的视频画面、有关抗战的人物图片及日本法西斯屠杀中国军民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4、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我在讲授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课时,由于本章内容事件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大,学生较难掌握。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制成课件,用“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四次最具代表性的列强侵华战争联成一线,并插入大量的地图、火烧圆明园等图片、电影剪辑等,再现了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并一步步加深的历史过程。由于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电影片断等有机地排列起来,使他们身临其境,缩短了时空距离,且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仿佛进入那个屈辱的年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更进一步激发了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要避免的几个误区
1、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其主体是历史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千万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施为代价。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时,首先应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信息技术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避免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要。
2、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不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简单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呈现一些教学资源,仅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整合能构建一种自主的探究学习环境,一种多元的、多向互动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识工具,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3、教师要把传统教学中的长处同信息技术的长处相结合。不能一味地追求整合,而摒弃传统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从课程实际、学生实际出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能花拳绣腿,顾此失彼。
第四篇:论文:浅谈历史课的有效教学
浅谈历史课的有效教学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学科要研究的课题。根据多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活用教材,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的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要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广阔背景,在课堂教学导入中有意识增加故事情节,以本人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文为例,先以朗诵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和项羽兵败被围时唱的哀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引入到战火纷飞的古战场。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巧设问题情境。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要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必须营造良好、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较为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意境,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尽可能把学生的自身创造潜质和创造欲望,通过教师的妥善引导、点拨焕发出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能力,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创造条件,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有效教学的一种方法。
二、尽可能创设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上课时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一堂课中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提供恰当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做教师的就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为了使学习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自主学习的任务,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制定自主学习的任务。教师可以列举书目或网址,也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宣读介绍,并且让其他同学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四、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智慧型课堂始于问,有效的提问与学生自我谈论探究相结合能极大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挖掘学生潜能,促进思维的延伸,提高课堂的效率。如“开元盛世”一课中的动脑筋,阿拉伯商人透过衣服看到官员胸前有颗黑痣,一问竟然穿了五件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通过提问抛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开阔了思维的同时也自主获得了答案。期间有些学生会回答:“丝织技术高超”,但也有学生说:“唐朝人真开放穿着太暴露”。教师不必批驳,只需给予引导即可。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学生相应评价。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锻炼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举两得。
五、建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教学中,评价的权威是教师,评价的内容是成绩,评价的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在“权威”与“统一”中,学生的个性被扼杀了。有个性的见解遭到否定,学生的价值判断变得模糊。因此,我们要建构兼顾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即教学评价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人格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条件。历史教学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更体现在他们是否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是否在历史的塑像前悟到了历史认识,获得了主体化的历史;体现在学生面对感性的历史能否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缘此,历史教学的评价,不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可以采用做文摘卡、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考察报告、撰写小论文等,这样可以加快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速度,甚至使其在瞬间升华,受益终生。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学科学生活动,并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内外的历史学科活动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的过去都是历史,过去的历史不可捉摸,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感知历史,感知过去,需要通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将课内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因此条件许可的话,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大到课外,从课堂扩大到社会,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丰富知识面,例如开展:(1)讲故事,编写、表演课本剧;(2)收集、整理、观看历史文字、图片、电影纪录片;(3)参观、调查历史文化古迹,采访历史见证人;(4)举办历史故事会和历史辩论会。最后,在活动完成之后,不忘对一些不足之处,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给学生改进、进步的机会与信心。
综上所述,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去用心经营历史课堂,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也让我们的教师在自主、创新的课堂里与学生一起共同发展,这也许是新课堂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金碧中学
黄大庆
第五篇:影视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影视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历史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不仅符合新课改要求,也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历史有全新的认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的去学习历史。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新课程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词:影视资料 历史教学 应用
21世纪,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影视文化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增长点,社会正在由“读书”时代进入读“电子”时代。影视因为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综合的强劲优势,而受到青少年的青睐。据调查显示,青少年获取中国历史知识的途径,除课堂教学外,一半以上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游戏”、“互联网”等得到的。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影视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历史课的生动性、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活跃历史课堂教学,强化历史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所以,让学生借助影视资料辅助历史学习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影视资源概述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贯穿古往今来,横跨世界各国各个地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各个领域,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历史影视的丰富性。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丰富的历史题材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极为丰富、取之不尽的资源。
历史影视资源就是一种以电影或电视为手段,借用历史人物、事件、背景,使消逝了的时空与人物通过文字、图像、屏幕得以“复现”的“拟真”拍摄,它是一种对历史的具体化、形象化的叙述。这种历史叙述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学家的历史叙述,而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叙述,它包含着艺术想象。
影视集艺术、科技知识为一体,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著名学者爱因海姆曾说:“电视是对我们的智力所提出的一种新的严峻考验。如果我们成功地掌握了这一新兴媒介,它将为我们造福。”对很多人来说,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电视和电影。
历史学科的特征之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历史远离现实,它无法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人们再次去经历、去体验。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而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状。
二、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1.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历史教育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教师仍为课堂主体,满堂灌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原本理论性较强的历史学科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为了更好的满足新时期历史教育的需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并转变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借助于现代化影视媒体的力量,开展创新型教育,将影视资料巧妙的融入到教学中来,用新的视觉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并在兴趣的指引下,更好的投入到历史教学中,使自己的历史水平有所提高。2.传统的历史教育以说教为主,使得整个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不能达到历史课堂原有“再造真实与生趣得兼”的目的。历史是一个有血有肉、能给人们带来启迪和回忆的学科,针对现代化教育下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空间。通过多媒体播出与教学有关的影视资料,为学生创造历史情境,并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料创设情境教育,不仅生动形象的展现历史原型,而且易于学生置身于历史情景中去思考和理解,可以提高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3.一堂优秀的历史课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加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历史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影视资料是历史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影视资料巧妙的运用到历史教学上可以有效的提高国民素质,教师对此必须高度的重视。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向大众化社会迈进,使历史与社会保持着天然的联系,并借助于影视资料促进历史教育的有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历史教学的宗旨,才能使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三、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教学设计 1.学校开设影视欣赏课程,建立影视资源库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影视资源进入历史课堂,改变了以教科书为唯一信息源的状况,显示出很强的教学优势,而丰富的历史影视片源,又为影视信息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历史内容的丰富性和历史题材影视的广泛性是一致的,几乎所有的重要的历史知识点都可以在影视片中找到它的位置。各个学校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影视资源库,挑选汇编适合各年级学生观看的中外优秀历史题材影视片,为历史教师的教学提供大量丰富翔实的影视资料。
现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些学校都设置了影视欣赏课程,影视活动课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良好的品德行为在他们感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影视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在深化教育中巩固和发展,从而增进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2.在课堂上运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
影视资源决不是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使用的调味品,它是实现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前,我们一定要充分做好利用影视资源的教学设计。
具体来说,首先要结合我们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还有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来决定在某一堂课的哪些环节使用影视资源:是在导入,讲授新课,还是在小结时使用,是在讲解某个重点知识时加深学生印象使用,还是帮助学生突破某个抽象,枯燥的难点使用,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比如岳麓版必修二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该课时间跨度大,内容枯燥,理论性强,使用影视教学很有必要。同时,本课可选择影视资源较多,如有关洋务运动,太平天国,曾国藩,李鸿章,陈启沅缫丝厂,甲午海战,张謇实业救国等各种影视片。这么多资源,我们在教学时,不可能一一使用,应该精心取舍。
以新课标要求为指导,我只剪辑两段资源。一段导入时播放,是有关洋务运动的片断,耗时三分钟,内容是“洋务运动在近代工业上的贡献” ;一段在授课中间播放,耗时五分钟,介绍“张謇的一生以及兴办实业的业绩”。这两段前后呼应,展现大量实物影像和再现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场景,张謇纪录片还介绍了他在关心教育,爱国忧民等方面的史实。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价值观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影视资源教学设计要做好解说词的构思。这一环节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重要。解说词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影视资源与所学知识结合的印象,升华主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3.以影视资源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辨中成长,在体验中提高与成熟。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影视欣赏、组织辩论赛、评论、手抄报活动,表演剧等丰富多彩的观后活动,充分发掘影视资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影视活动,寓教于乐,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
四、运用影视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有的放矢性原则: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影视资源,切不可只为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忽略客观效果。
2.可行性原则:
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差异去选择不 同的影视信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同时还要根据学校 的教学条件、教师掌握影视资源的程度,量力而行。
3.适度性原则:
不能矫枉过正,不分时间、内容,过多引用影视资源,喧宾夺主,反而弄巧成拙。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尽量选择最形象、最快捷、最能体现动态、最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媒体,来运用影视资源,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发挥影视资源的积极影响,获得最佳效果。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再把影视作品引进历史课堂就变得容易了许多。具体来说,首先要结合我们本节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来决定在这一堂课的哪些环节使用影视资源:是在导入、讲授新课,还是在小结时使用,是在讲解某个重点知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使用,还是帮助学生突破某个抽象,枯燥的难点使用,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总之,只要我们大力发掘影视资源,服务于历史教学;只要我们不把影视资源作为作秀噱头,而是紧扣教学目标,任务,精心剪辑,设计,使其真正融入课堂;只要我们不断大胆创新探索,让影视资源在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上发挥独特的作用,它必将在实现高中历史高效教学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