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裕固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甘肃省裕固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摘要: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想像的文化符号。本文从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发展前景入手,详细研究了甘肃省裕固族的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况、开发与保护。
关键词:民俗旅游资源;西北地区;裕固族;开发和保护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
1.民俗
概括地说就是民间风俗或民俗风情,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所服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民众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与之相对应的是流行文化,它代表当今风行的、大众的、时尚的文化。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居民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各自的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或约定俗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与惯例、规矩,从而有了各自多彩的民俗风情习惯。2.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1)民俗风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旅游有助于民俗的交融与发展:在旅游的过程中,既带来了游客所在地区的民俗风情,同时也认识了目的地的一些民俗内容,游客充当了民俗文化交流的使者。
(3)了解民俗是做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旅游接待者一方面要熟悉本地的民俗风情,以回答游客可能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了解主要客源地的相关民俗,以避其忌讳。
二、西北地区民俗风情概况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除人口最多的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和社会环境两大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都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俗习惯。甚至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居住的地区不同社会发展进程不一样,民俗风情也不完全相同。我国西北是中华民族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省境内,陕西省境内只有少数的回族。西北五省分布有16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除回族和汉族用同一语言外,西北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藏、柯尔克孜、等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
民俗风情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1.物质民俗:即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不断重复积累的活动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产品形式,如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等。2.社会民俗:也叫组织民俗或制度民俗,之人们在生活中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例。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等。3.精神民俗:指在物质与制度层面上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层面的民俗。如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伦理观念等。
4.语言民俗:有口语约定俗成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如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流行语,黑话,酒令等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等。
三、裕固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共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县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过各种称呼。元朝称为“撒里畏吾尔”,明朝称为“撒里维吾尔”,清朝称为“锡喇伟古尔”或“西喇古儿黄番”,建国初期称为“撒里畏吾尔”,1953年以“裕固”作为本
民族正式、统一的名称,意为富裕巩固。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传统在中华文明史上魅力无穷。
(一)民居
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帐篷里。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畜场的转移,帐篷经常移动。他们的帐篷由六根或九根杆子支撑。有些是用牛、羊毛织成褐子搭盖而成,有些是用白帆布做成,并且上面缀有传统图案。一般依照地形,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搭盖。帐篷内部正上方为佛龛,客人进入帐房后,按男左女右分坐,坐序按客人身份、辈份、年龄排列,身份高、辈份大、年长者为上。正上方客人不能坐或走过;主人给客人双手递茶碗、饭碗,也从上席开始。给客人斟茶,盛饭均由主妇操作,客人不得自己动手,不得随意拿饭勺或茶壶,主人请客人用餐时,客人不得走动。解放后,由于实行定居,老人、儿童都住在定居点的土房中,大多不跟随畜群移动。在黄泥堡等农业区,都住土房。
(二)饮食习俗
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糌粑(用酥油、奶子、青稞炒面调制而成)乳制品为主。手抓肉、肉肠、“支果干”是裕固族人最喜爱吃的民俗风味食品。裕固族饮食的最大特点有:一是既有肉、酥油等畜产品,又有米、面等农产品,融合农牧饮食于一体;二是一日三茶一饭即每天喝三次酥油炒面茶。一般不吃驴、骡、马、鸡、鱼等尖嘴圆蹄动物肉。
裕固族热情好客,每当家里来客人,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内放酥油、炒面、曲拉、奶皮,然后沏上煮好的奶茶。茶后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招待尊贵客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四)服饰
裕固族男子头戴圆顶金边扇形白毡帽,帽顶镶有金色或黑色的图案。用金丝边作料的习俗,是裕固族东迁时传下来的,表示富贵平安。同时还有戴耳环、佩短刀、悬绣花烟袋、火镰、小酒壶、佛像等生活习俗。
裕固族少女头戴用红布料作底,上缀各色珊瑚、海贝、珍珠和丝线的宽带子。带子前下边缘连有各色珍珠帘,垂在前额上的称“沙尔达戈”,头后连接两条长飘带,脖颈戴几串珊瑚、珍珠、耳垂玉石、珍珠,胸前佩戴红布料做的方块胸饰,上缀海贝、珊瑚,下垂五色珠串成的线穗,称为“舜尕尔”。后背上辫子连着的用红布料作底、五色丝线镶边、镶满珊瑚珠的饰物,称为“格吾赛”,足穿翘头高腰布鞋。
(五)裕固族的婚姻民俗
裕固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户之间不能通婚,同姓不同户可以结婚。传说这是裕固族古代时期由博格达汗和青格思汗定下来的规矩。
裕固族有明确的婚姻禁忌观念和规定,例如:有配偶的人不能重婚,近系的人不能通婚,辈份不等的人也不能通婚,如果是同姓同户的通婚甚至要被赶出部落;如果现在发生此类行为,村民就会认为是不吉利的事。
裕固族的婚姻形态是非常有特色的,而且东部地区裕固族的婚姻形态与西部裕固族的婚姻形态又有不同。在裕固族中,还存在一些古老的婚姻形态,主要有:
1、帐篷戴头婚(也可称“立帐篷杆子婚”)
这是裕固族地区普遍盛行的一种婚姻形式。一般来说,当姑娘到了15岁或17岁时,无论是贫苦人家还是富裕人家,都要在自己的大帐篷旁边另立一个小白帐篷,并择吉日给姑娘举行戴头面仪式。
姑娘戴头面后,就有了社交自由和权利。他如果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就可以同居、可以生儿育女,不受任何非议。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能够居住在一起的,所生的子女称男子为姨父;感情较差或临时性的,所生子女称男子为叔父。有时帐篷戴头婚的妇女可能与其一个男子白头偕老,有时也会因为与男子的感情不好而分手以后,又与其他男子同居。有时也存在有的男子遗弃女方的情况。但在同居期间,男子必须帮助女家劳动,否则会受到冷遇,不受女方父母欢迎,甚至不能继续维持原来的同居生活,而妇女却不受男子约束,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权利也很大。如果双方不能维持这一关系,分手时,男子不能带走任何东西,孩子跟着女方。
这一形态的婚姻方式实际上是女不嫁、男不娶,家庭中以女方为主的婚姻形式。
此外,这也是一种养女招女婿的方式,一般都是没有生育的夫妇,领养女儿后招婿。裕固族过去只领养女孩,领养男孩的极少。
2、“勒系腰婚”婚姻形态
这一婚姻形态仅存在于东部地区裕固族,它与“帐房戴头婚”婚姻形态较相似。这是多为生育几胎均为女儿、或家庭贫苦的人家的一种招婿方式。即姑娘长到15或17岁时,如果没有男子来提亲,在举行成年礼的同时,就要举行“勒系腰”婚礼形式,先由两个已婚成年妇女给姑娘戴“头面”。头面戴好后,开始勒系腰,即将戴了头面的姑娘的腰带(俗称系腰)系在姑娘的腰上。勒系腰时会有一人在旁边高喊“某某某家的姑娘的系腰勒给某某家了。”以让人们知道。勒系腰婚不管其姑姑家和舅舅家的男孩子年龄有多大,是僧人还是未出家,有的甚至是两、三岁的小孩。如果姑姑或舅舅家没有尚未婚娶的儿子,那么就可以将腰带系给已经有了家室的姑表兄弟和舅表兄弟。如果姑姑和舅舅家都没有儿子,也可以系给别人家的儿子。勒系腰婚仪式之后的第二天,姑娘从白帐篷内搬回与父母同住。从此,她就可以与其他男子自由交往。生下孩子后,必须姓被勒系腰家的姓。
3、门当户对婚(有人称其为“正式婚姻”)。
旧时,这种婚姻包括帐篷杆招婿,大多在有钱人家和有权人家举行,婚礼比较隆重,消费亦客观,但一般多属于父母包办婚姻。
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裕固族的婚姻制度有了很大变化。包办婚姻、童养媳等逐渐被裕固族人所抛弃,自由恋爱,领取合法结婚证受到重视。但是1958年的反封建运动和后来“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使裕固族的婚俗文化受到了极大影响,特别是与其有关的民族服装、传统民族民间歌曲以及在裕固族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独特风格的唱“沙特”、“尤达觉克”等被禁止。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慢慢地逐渐恢复传统的婚礼习俗。自由恋爱成为当今裕固族社会的择偶方式。裕固族同其他草原游牧民族一样,特别重视婚礼,将其看做人生最大的喜事,都尽可能操办得隆重一些,当然隆重程度如何要由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所决定。从提亲到成婚的全部过程包括如下几个程序:
(1)提亲与定亲仪式
提亲和定亲是婚礼仪式的最初阶段,也是必经阶段。当男女青年相识、恋爱之后,由男方家请合适的人作介绍人,选吉日,带着哈达、两瓶酒、一包茶、两斤冰糖(或白砂糖)以及奶粉等礼物到女方家提亲。如果不同意,就会拒绝收礼
物,这样男方再三恳求,直到答应。从提亲到订婚,快则二三个月或半年,慢者持续一年。
提亲初步成功后,男方父母名正言顺地到姑娘家说亲,正式取得对方的同意,商议彩礼的数额和举行婚礼的事宜。
(2)送彩礼
当男方提亲成功后,就要开始准备彩礼了。彩礼是指男方父母和亲戚付给对方以一定数量的礼物。裕固人十分重视婚前的订婚仪式。
订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女方家宰牛羊,摆上酒席,接待主要客人,而男方家对女方家参加订婚仪式的亲属都赠送礼物。传统的聘礼还是要按女方家提出的条件和要求送上。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给新娘及新娘家的礼物;专为新娘父母及其舅舅准备的礼物;为新娘其他亲戚准备的礼物。
当然,娘家都会给女儿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裕固人认为,嫁妆是娘家给女儿的一种财产形式,也是属于她自己应该从家中继承的财产部分。裕固族的嫁妆,以前主要是一套民族服装(包括头面)以及羊和牛、马等物。
(3)娶亲
男方父母或亲属要带着哈达、茶、烟等礼物,到女方家商定结婚日子,裕固人叫“要日子”。这期间,男方设立新帐篷,准备迎亲。在居民点,多设新房;而在牧业点,搭起新帐篷,室内一般具备组合柜、电视机、洗衣机等。
吉日选定后,男女双方家长就要选婚礼主持人、伴娘以及介绍人。同时,还要选几位能唱会说的人迎送客人、唱歌敬酒。最后,双方决定邀请参加婚礼的客人名单。双方亲属必须在结婚前一两天或三天到达各自亲戚家里,宰牛宰羊,备酒、炸油果、烤馍,并准备婚礼的有关事宜。
到送亲的头一天下午,客人们纷纷来到新娘家门口,主客之间寒暄一阵,便把客人让进大房,为客人接风洗尘。亲友们带上哈达,酒等礼物到女方家祝贺。等客人们来齐,并按地位、年龄入席坐定之后,娘家主人给客人敬酒,婚礼即将开始。主人要用酥油奶茶,油果子和牛羊背子等手抓肉招待来宾。同时,由专门聘请的歌手开始唱歌,向上座依次敬酒。代表女方唱的是劝慰新娘之歌,而男方歌手唱的是向客人敬酒、致谢的歌。
(4)送亲仪式
结婚日娶亲时都讲究娶迎亲人数是单数去,双数来。过去都是父亲去娶亲,原因是家里要新增人口,人家要给男方一个人,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必须亲自迎亲。现在受周边汉族影响多是新郎亲自去。
女方出嫁,必须在日出前出发,日落赶到婆家。其意为姑娘就像早晨的太阳,给新的家庭带来希望。送亲时,娘家要有一个领队人,多为女方舅舅。男方在迎亲时,特带一些礼物送领路人,以免迎亲路上受到挑剔。这时,新娘披上盖头,由伴娘扶上马背。新娘骑白马,据说白马代表大象,象征吉祥。然后,新娘的亲兄弟或表兄弟同骑在马背上,扶助新娘,由伴娘拉马缰,在众人的陪同下离开娘家。临行时,要唱送别歌,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5)迎亲仪式
娘家送亲那一天,男方要在中途迎亲。新郎家要派几个机灵敏捷的人及善跑的马,在迎亲路上选择一块好地方,铺上地毯,摆上羊肉(也有一整只羊的各部位或一只羊的胸叉肉和背子)以及哈达和酒迎候,裕固语叫“古孜额”,本地汉语也叫“打尖”。送亲队伍到来时,他们迎上去高声问候,并拉住领队人的马缰,请他们下马稍事休息。等他们下马坐下来之后,打开酒,先向天地鬼神及山神敬酒,而后为送亲队的领路人(一般为女方家舅舅和亲属)献哈达、敬酒敬食迎说下话,表示男方的一片诚心。然后,双方的人都要迅速上马驰骋,边歌边比试马的走手和骑手的敏捷,而且迎亲队伍要一定先于送亲队伍到达。
(6)踏帐习俗
现在已演变为娘家人骑马绕三圈时主人出来迎接的习俗。(7)让客仪式
娘家送亲队伍来到新郎家时,由男方家与新郎同辈的一个青年,跪在地上,双手捧盘向客人敬上迎亲酒。这时新郎家小伙子们奋力抓住娘家所有来客的马缰,不论年龄大小,都得一律扶来宾下马,特别是对新娘的父母亲、舅舅十分客气,即使挨他们打也得忍受着将他们接入男方家客房。在迎接新娘家客人的时候,男方家所有的客人不分职位高低,都要出门迎接。此时,新娘不入大帐篷,须在小帐篷内背朝门向里跪坐,“待格其”(伴娘)和新娘的姐妹等陪同她吃喝。送亲的人到男方家,男方的亲属边敬酒,边用酥油奶茶手抓羊肉招待客人。而送亲
领头人到男方的厨房去察看宴席的准备情况。然后,由歌手代表娘家诵说《阿斯嘎尔拉》,夸耀酒席的丰盛。(8)“交新娘”仪式
新郎用方盘端上为新娘准备的绿色绸袍、头面、耳环、手镯及彩巾等物,由“待格其”为新娘洗梳打扮,正式为新娘戴上头面。代表新娘唱歌的人要唱《戴头面歌》,姑娘和在场的人都要哭嫁。同时,出门举行给婆家交新娘仪式。新娘站在娘家队里,新郎站在男方队中,双方父母及舅舅等亲属站在人群中央。由新娘的舅舅代表娘家人给婆家交新娘,并说一些客气话,说我们的姑娘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请婆家多多指教。再把嫁妆摆放在人群中央的大桌上,然后娘家人将姑娘交到婆婆手中。(9)吃喜宴
仪式完备,众客人进入帐篷开始吃喜宴。多为一桌八个凉菜,十四个热菜,而且以牛、羊、鸡、鱼等肉菜为主。宴席一开始,首先让新郎新娘在宴席厅中站好,由男方家的歌手为宾客颂说最受人们尊崇的《沙特》(东)、《尤达觉克》(西),唱完以后,把干巴骨交给新郎,并祝愿他们生活美满幸福。新郎先将其挂到帐篷杆上,事后放到寺院或交给喇嘛。随后喜宴正式开始,席间家属和长辈为来宾敬酒;接着新郎新娘敬酒;期间穿插歌手们的欢唱,宾客们畅怀共饮,最后将汤端上桌,大家喝完后,来宾自觉散宴。娘家主要亲属留下,继续喝酒唱歌,直到大家都有些醉意为止。
三.裕固族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
(一)总体思路
1.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地方政府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和政府各部门打交道没有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因此,裕固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以及各部门的主动协调配合,为裕固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政治环境、生态环境。
2.抓好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目前,交通是制约西北旅游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裕固族自治县建成现代化通信网,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3.实施区域联合发展战略
裕固族自治县应积极发展区域间相互合作,共同培育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促使民俗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与周边各省在做好丝路精品文化游的同时,利用这一机会吸引游客走进裕固族,体验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开发时应按照市场需求合理有序的进行发掘,否则会适得其反。对裕固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一样,不能盲目随从,应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尽可能原生态、原汁原味的开发。5.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方,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
1.宣传促销的形式和作用
旅游产品的经营者将旅游产品推销出去的唯一方式就是依靠旅游试产的宣传促销。目前旅游市场上的促销方式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但可以分为人员宣传促销和非人员宣传促销。在市场需求的指导下,裕固族应通过这两类宣传方式树立形象、突出特色、促进需求和创造需求。使旅游者了解熟悉自己的产品。促进旅游市场的开拓及保持客源的稳定增长。2.宣传促销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在宣传中务必实事求是,如弄虚作假,必将会引起旅游者的反感损害旅游目的地名声。
(2)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有区别的进行宣传。如有些游客对裕固族的特色食物感兴趣,则可以加大美食方面的宣传。而有的人对裕固族独特的礼节、风俗感兴趣,则可以加大在民俗习惯方面的宣传促销,使游客有机会参与到民俗活动中来,增强时间体验。
(三)基本思路
1.树立和运用现代旅游观念
传统的旅游开发观念是对最好的旅游景点进行深度开发,往往是在缺乏需求预测的前提下,带有投机心理的开发;现代旅游的观念是把最好的景点保护起来,注重预测,对开发制定一定的限度。2.多层次,开放式发展
以往的开发模式仅限于对民俗风情资源的开发,而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要求转变单一的、闭塞的开发模式,将裕固族民俗风情资源的开发与草原风光、当地的人文历史结合起来,走对外开放,多层次,多道路的发展道路。3.扬长避短,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多样化的开发旅游纪念品
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三大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突出地方优势。将具有特色的民俗习惯经过精心包装,使之成为特色旅游项目,如使游客参与到裕固族的婚礼等各个富有民族气息的活动、礼节中去,或者为游客提供举行裕固族婚礼等参与性旅游项目,提供骑马,住帐篷等特色休闲项目。裕固族的帽子服饰等都是独特的旅游纪念品。四.裕固族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保护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本真性原则 3.可持续性原则 4.依法保护原则 5.共同保护原则 6.分级、分类保护的原则
(二)保护措施
1.建立完善的民俗文化立法保护体系,包括国际立法,国内法,专门法。
2.建立科学合理的民俗旅游资源管理机制,如政府保护,社会参与等。3.加强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民俗文化,如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村,创办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举办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物态化保存民俗文化遗产等措施。
总之,裕固族地区要依托旅游资源,走旅游扶贫的道路,充分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走特色旅游的道路,调动广大裕固族人民的积极性,绝不盲从,走出一条适合裕固族发展的道路,将旅游业发展为国民经历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引领裕固族的经济走上快速平稳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西部旅游发展研究》 唐学锋、苟世祥著,重庆出版社2001年4月 2.《甘川青交接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石培基、王录仓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3.《中国民俗风情揽胜》 张紫晨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 4.《西部民俗风情千解》 张树枫等编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5.《中外民俗》 游明谦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6.《中外民俗学论文选》王文宝编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 7.《西北少数民族民俗风情观览》张小莹编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 8.《人文地理学》 赵荣等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第二篇:中秋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公选课民俗旅游开发与欣赏》课程作业
学号:201006010427
姓名:崔雪露
课程名称:民俗旅游开发与欣赏
中秋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姓名:崔雪露 学号:201006010427 指导老师:马治鸾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种族,拥有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并且还有很多的节日,中秋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民族节日。又因为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是随着时间的前进,中国人民已经逐渐淡忘了中秋节日的有关庆祝的方法。本论文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各地关于中秋节的各种节日的庆祝方法,以及中国中秋节的保护方法。
关键词:中秋节 地方习俗 保护 方法 目录: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1
保护方法—————————————————————————3 结论:
1.各地过中秋节的方法: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鼓吹,以讨赏钱,例同端午、除夕。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携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於校内聚餐。
福建省: 浦城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建宁中秋夜俗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中秋,儿女多於拜月时请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来自於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拜天公用做成仙桃型的红叫“天公”。拜月的红则做成猪羊的形状,数目必是九猪十六羊。
山西省:潞安中秋节宴节请女婿。永宁中秋夕恭祀太阴星主。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石楼县中秋祀城隍。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猜灯谜
济南中秋节的拜月
南京: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苏州中秋节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以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当年的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样子就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自十一夜起悬挂通草灯,以鼓乐迎迎之於市街,直至十七日止。
广东省: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後,便以其头祭月,後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据《乳源县志》还记载,中秋节吃芋头,可治疥癞。广东中秋也有儿童提灯的风俗。灯的材料有红柚皮雕的柚灯,素馨茉莉花结的花灯,明亮的灯火带著阵阵的花果清香,使人爱不释手。东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霞浦有中秋曳石的风俗。曳石是戚继光发明的,以石块系上绳索,沿街拖拉,虚张声势,用来恐哧敌军。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中秋节的新习俗
福州的中秋节的特别习惯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之器具。夜间则内外皆点上灯烛,光辉可爱。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湖南省:长沙,一个带有浓厚的农业味的社会,生产的节奏总不会太快。南食坊先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对月饼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储备。诸如果料中的五仁:瓜仁、麻仁、橄仁要去壳,桃仁、花生仁去壳之后还要去皮;及至中秋要来前的一段时节,新鲜猪油要煎好,火腿、瘦肉条要切成丁,还有豆沙、莲蓉、枣泥都是要煮好或炒制好的。从农历七月起,在暑热渐退之时,月饼在长沙就上市了,且眼见着一天比一天生意红火,一直做到八月十五月圆千里共婵娟的时分。节后的月饼如同今日一样是“秋扇见捐,无人问津”。
四川省: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除了吃月饼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将桔子挖空,点上蜡烛,悬於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2、保护方法:
燃宝塔灯,抛帕招亲,乞月照月爬月,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客家习俗,走月亮、走三桥,祭月、烧香斗等庆祝方式中有很多都已经消失掉了。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护中秋节的习俗。下面是我自己想到和看到听到的关于中秋节的保护方法。
1.举办中秋节文化节: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民风习俗开展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保护活动。比如在四川,我们可以在中秋节的文化节中开展吃月饼活动,还有关于月饼的推广活动,像是一个大型的月饼可以勾起人们的好奇,以及对中秋节的兴趣,还有就像舞火龙,堆宝塔等快要消失的习俗在文化节上一定要好好展现出中国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秋节的丰富内涵.....2.放假:在中秋节放假可以让人们留出时间思念家人,有些人还可以回家与家人一起过节日。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还保留了中秋节热的习俗。而且这时,电视台可以 举行关于中秋节的文艺晚会,大家一起欣赏节目,就算是没办法回家过节的人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中秋节日氛围。大家一起和和睦睦,美美满满的思念异地的家人。
3.申请国际遗产保护:申请国际遗产保护不仅是中国人需要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发扬中秋节的方法。那时候,全世界都知道中秋节,中国人的节日氛围会更加浓烈,并且还有全世界的关注,这样会是中秋节日走出中国,走出亚洲,走向全世界。下面是香港申遗的消息:人民网9月20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大坑舞火龙表演是香港历史悠久的中秋习俗,表演已逾130年,每年都吸引大批市民和访港旅客参与,早前更正式申请成为归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民政局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趁着中秋佳节临近,昨日于最新网上爆料,称有关申请文化遗产的结果很快就会公布,并希望这次的申报经验有助于香港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建立一套全面的申报及评选机制。
香港的舞火龙
越南的中秋节
韩国的中秋节
参考文献:
1、亦喜《食品与健康》2008第10期
2、邱启华《烹调知识》1999第9期
3、《玻璃》2009第8期
4、新雨《中国保健营养》2009第10期
第三篇:浅论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浅论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
——以独山县影山镇为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景观、景物随处可见,各种各具特色的传统景观越来越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化境氛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一直新生力量。保存较较完好、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古镇吸引着大批的旅游者前来观赏。近年来,我们国家更多的具有特色的民居和古村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例如云南丽江古城、江苏周庄等地,逢节假日、旅游黄金周期间这些古镇都会吸引很多人前来,其数量可以媲美山水自然风光。
贵州的村庄没有北方的凝重厚实、也没有江南水乡的灵秀,有的是那份独特的淳朴和娴静。据粗略统计,贵州拥有300多座古镇,其中以贵阳青岩古镇和镇远古镇为佼,其传统的生活形态和建筑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满足部分旅游者寻求精神家园的愿望。
随着古镇旅游越来越火爆,不仅条件成熟的古镇在进行旅游开发,一些稍有条件的古镇也纷纷行动起来,提出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面对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更多具有条件的古镇正努力加入其中。本文将以正在建设开发中的影山古镇为例,针对其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古镇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来浅析影山古镇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
云贵地区古镇成型较早,但几经战乱兴废之后,现存古村镇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境内土著居民,如苗、水、布依族等自然法阵形成的古村镇寨。这一类存在多是集中在贵州南部地区,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代表。另外在黔东南以苗族、侗族为代表,如其建筑表现为干栏式吊脚楼等,另一方面,由于汉人的杂居,在村寨布局、建筑风格上明显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另一部分村寨的建筑风格上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等院楼建筑最为常见,这些建筑因云贵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材料资源有所改变,形式非常灵活。
影山镇位于独山县东北部,北与都匀市墨冲镇接壤,据都匀市区45公里,幅员207平方公里。镇区内的亮点是位于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奇石“翻天印”;其次是坐落在翁奇的奎文阁,奎文阁修建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其至今仍保存完好,是一个具有文化、宗教、建筑的各方面价值的景点。
一、影山镇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
古镇原本不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存在的,是为广大农村乡土建筑的聚集地,由于年代久远,房屋建筑风格独特、古朴,民风民俗淳朴,乡土人文气息浓厚、周围自然环境山清水秀、自然与人文相融合,而且历史、自然、地理、民俗等不同,各地古镇有呈现出区域化、多样性的人文特色,这些条件构成了古镇旅条件的基础。就影山镇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古镇自然资源
影山镇地处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地带,森林覆盖率高。
1、气候条件:影山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善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云遮雾障,常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有天然氧吧的美誉,人居环境极佳。此外,在大坪坡可观云海,夏季云雾缭绕,雨后能常见彩虹,所以影山镇是人们休闲养生、避暑净心的好地方。
2、地文景观:影山镇的地质地貌很有典型的喀斯特的特色,夹缝岩大峡谷、深沟这些天然的岩溶地貌,既可以用于观赏旅游,也可作为科学考察和探险。
3、水文地貌:影山镇以水为依托的旅游资源主要是胭脂河,与胭脂河两岸自然环境相结合,足使人感受到影山镇天蓝、地净、山青、水碧。由于境内多为岩溶地貌,地表水较少,大多为暗河分布在九善硚汇入胭脂河,冒水洞是胭脂河源头,常年水流不断。
4、生物类:影山镇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境内植被呈现垂直性分布,森林覆盖率超过75%,其中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352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2.57%,是旅游的“天然氧吧”。天然森林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兼有针阔混交林、青冈纯林、油桐纯林成片分布,林木苍郁古朴,四季景相分明。人工林主要为马尾松飞播纯林、柏木、绵竹人工纯林,与油桃园、康朗桃园、黄花梨园等人工水果园林互为呼应,组成林海、花海等季相不同的森林景观。植物种类有41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银杏、黄杉、秃杉等27种;影山镇的野生动物数量众多,达动物99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蟒、猕猴等41种。还有珍惜动物60多只猕猴,生动、可爱,与园中的鸟兽一起,为森林增添动感之美。
(二)古镇人文资源
影山镇古镇拥有浓郁的宗教文化,道教、佛教和儒家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影山多彩丰富的文化,水司楼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1、净心大观园
净心大观园是由翰林府、诰命府、尹珍府、后花园以及影山老街组成,规划用地面积为180亩,建筑总面积为90000平米,是本地布依族标志性建筑群。净心大观园的整体建筑风格是依山而建,为九进大院。
(1)翰林府:受尹珍启蒙教化的影响,影山镇在清朝相继出现了万民钦、莫与俦两位翰林,翰林府就是他们当时居住的地方,府内成列有万民钦、莫与俦生平介绍、作品等。万民钦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考中进士,被朝廷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称为独山县获得翰林的第一人,为影山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莫与俦嘉庆四年(1799)赴京会试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先后在独山及遵义教书育人长达46年,学术渊博,为人师表,培养出两位名震西南的文化巨儒莫友芝和郑珍。府中北苑为万民钦旧居,门帘贴字“仰万民钦”,有对联“盛结八方果,祥和古今用”,进居有门帘“民钦堂”,有对联“桃李芳菲前途无限,栋梁蔚起后继有人”。南苑是为莫与俦旧居,有联“传家尚喜贫存砚,教子尤勤老著书”
(2)诰命府:诰命府是为了纪念影山历史上三位皇帝封的诰命夫人,以独山翁奇团练领袖杨维藩的真人故事维历史背景,修建诰命府来纪念影山历史名人,从大门进去,需要连续穿过9个不同的厅堂和院落,称为九进府。其中第一进是沿街吊脚楼,第二进和第三进为纯手工雕刻的牌匾收藏牌。东栅门上贴字“诰命府”,有对联“一生功绩耀千秋,三世诰命传万代”。
(3)影山老街:追忆影山从前街市的繁华景象而打造,集中再现了影山居民衣、食、住、行、娱、乐、购、闲的生活习俗。也是当地布依族、苗族、水族最为理想的相互交往、交流与融合的场所之地,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在这里互通有无和睦相处,谱写了民族大团结的新篇章,为建设美丽和谐家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儒学文化园
儒学文化园以奎文阁为依托,围绕奎文阁做文章,将儒学文化完美的展现在奎文阁区域,规划用地面积67.16亩,建筑总面积21669.08㎡,主要建筑:杨家大院、书院接待区、文庙(大成殿)、杨家宗祠、影山书院、影山草堂、奎文阁等。项目建成将打造成西南最高品位、最大规模的儒学文化研究传习和育人基地,并作为儒学文化和影山文化展示的窗口,将奎文阁做成天下闻名之儒学圣地。
3、水司楼
水司楼总占地面积5215㎡,总建筑面积61571.03㎡,99.9米高,共计26层。由贵州净心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天下第一水司楼是主要功能包含集会展博览、酒店住宿、游览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其中酒店住宿是以洲际酒店为标准来打造。水司楼建筑融合了具有明显独山少数民族特色建筑精髓的大型仿古建筑综合体,是整个影山净心谷景区乃至整个独山县的标志性建筑。它以弧形的平面布局模式,如同张开怀抱的巨人,欢迎四方宾客都前来旅游观光,不仅象征景区“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也象征了净心谷景区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更象征了每一个独山人民敞开胸怀,迎接开放的伟大雄心和走出贵州,走进世界的强烈决心。
二、影山镇旅游区位
贵州省的古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古镇都适合开发为成熟的旅游产品,除了古镇本身的资源条件之外,还需从古镇所在的区位条件来考虑,从客源地至旅游地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考虑。
从目前贵州的古镇来看,如贵阳青岩古镇,再如黔东南镇远古镇等,开发相对较早,已经比较成熟,其别于都市现代化建筑森林和快节奏生活的独特的古镇风貌成为人们闲暇时的短距离旅游目的地之一。影山镇位于都匀市南部,距贵阳市152公里,从贵阳出发,历时不到3小时就能到达影山,且都匀市有班车直达影山,班车班次频繁。随着贵新高速独山北(影山)匝道年底将建成,都匀至独山县(都独同城快速干道)已经动工建设,两条公路通车可将贵阳至影山的时间缩短为2小时即达,旅游交通十分便利。并且,影山镇距著名景区荔波小七孔和平塘天文旅游小镇十分近,在黔南州规划的以后旅游环线的必经之路上,与旅游地有着紧密的地理关联,也具备了旅游开发的区位优势和条件。
三、影山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1、形象定位缺失,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影山古镇独特性的形象定位不鲜明,即还没有“卖点”,在参与争夺未来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且影山古镇优秀的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旅游活动较为单调,旅游产品的“含金量”和文化品位尚需提高。
2、旅游服务与管理落后
目前古镇开发还不成熟,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尚不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能力,为早期吸引游客增大了难度。且服务设施的投入所需资金量大,使投资者的风险大增。而影山经济条件差,政府所能提供的资金严重不足,极大限制了景区的开发进程、力度与质量。且目前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在游客心中树立起良好的感知形象。
3、宣传力度不够
开发资金的严重不足及缺少专业性的人才进行大手笔的策划和制作,造成了宣传推广无所适从,使影山古镇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境遇。
四、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1、首先要找准定位,塑造特色鲜明的古镇旅游形象特色鲜明的古镇旅游形象,是古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清晰的定位,能使游客形成一种直接而感性的认识。为游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作好了铺垫,是一个成功的开端。因此,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塑造特色鲜明的古镇旅游形象是关键。在影山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我们首先把影山古镇定位为“旅游静养福地”,其次在对其文化内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将其文化主题定位为:茶旅文化、三教文化、水族文化、布依族民俗文化。将古镇的旅游形象定位为民俗文化休闲胜地。
2、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资源重组,提高旅游产品的含金量。当今世界的旅游已开始跨越游山玩水以消闲为主的初始阶段,逐渐过渡到全方位的文化服务与综合开发,多层次的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新阶段。旅游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发展旅游业的灵魂。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应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项目、拓展旅游空间、提高旅游产品的“含金量”。如古镇给游客提供的旅游项目仅限于看古屋老房、逛古街、买到处可见的旅游产品,这样的古镇不具备竞争优势,长此以往,必将失去客源。此外,发展古镇旅游,不仅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内涵,还应对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重组。将其文化资源加以挖掘,赋予新的内容,才能令游客在游憩的同时找寻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家园。
3、对古镇的保护和开发进行科学规划
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必须规划先行,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有效避免古镇资源遭受新的破坏。规划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对古镇旅游资源、现存古建筑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筑保护与改造措施。
影山镇的旅游规划思路是把整个镇区作为整体打造,建设一轴(城镇建设发展轴);一带(景镇互动带);双核(镇区综合服务核心、景区旅游服务核心);四区(城镇生态建设区、台地原始风光区、深沟森林区、紫林山森林区)。本着有利于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增加本地区居民的就业和创收,有利于本地区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要规划先行,防止出现景区无序混乱的状态。旅游项目开发高、中、低搭配形成系列,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古镇应该从自身的优势点出发,本着以保护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方向制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整个影山古镇可分为三部分,其有以儒学园、九九观和报国寺等为标志的“三教”旅游资源;有以甲定、翁奇、翁台的自然生态茶园风光为代表的山地茶旅资源;有以水司楼、胭脂湾为主的大型实景演绎现代光影旅游资源。
(一)影山古街开发主题
1、在老街各空闲的地方设置一些具有古代时期的生活写照的物品,如手推磨、铁匠铺、戏台、手风车等,重现其早期时期的繁忙生活景象;
2、融入影山镇自有的民族民俗文化,如在古街开展如诗词字画的文学活动等;
3、在老街各巷口,可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古街的立式文化及民风民俗;
4、在老街依旧修旧的清代房屋建筑的窗花上做文章,例如:把关于房屋的历史描绘上,在上面画画,做谜等。
(二)自然风光的开发
主要针对九天景区和深沟景区。
1、森林体验游:紫林山丰富的自然资源,植被、动物、溪流等,森林公园内鲜有人居住,使紫林山任然保留了原始森林的状态,可以为游人提供较为天然的探险环境,零距离的接触大自然,享受世外桃源带俩的乐趣,优美的自然环境,配合天然的木质农家小屋,隐藏于山林之中,居住于这里能感受道大自然的洗礼,沐浴着柔和的阳光,享受着天然的氧吧,是度假休闲的一大方式,让人们体验这种野外的度假生活。
2、休闲养身游:目前我国大城市的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领”,大多都处于在亚健康状态,这就要求人们在生活质量已经提升到较高水平之后,必须更多考虑生活的质量和身心的健康。在这种形势下,休闲养身必将成为热点和潮流,蕴含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影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厚的自然条件,配套相关的实施和人员,将单纯的周末出游和夏日避暑提高到以养身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并可以结合翁奇的道家渊源,发扬道家的养身文化,道家养身的根本目的就是杨摒弃一切外来元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以求得身心的解脱,在养身忠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围护健康,延年益寿,这符合长者对长寿的最求,亦符合现在都市人寻求宁静的追求和向往。
3、野外活动:翁台的大坪坡为一片开阔的平坝,玉高山相连,非常适宜开展野外活动,如企业户外扩展、亲子活动等,这些活动能锻炼团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大坪坡农家乐还可以与专业的拓展服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该类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
4、高档会务中心:翁奇内经风景秀丽,友比较充裕的地域,即将建成的水司府将打造成独山县首家洲际酒店,配套非常完备的服务设施,时期具有完善的上午功能,为企业、事业单位等提供会议、休闲场所,提高园区的消费档次,扩大客源量。
5、青年夏令营:夹缝岩景区动植物种类繁多,且有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寓教于乐的亲子游戏有助于青少年的实践知识增长,并能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独立生活的能力。
4、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是古镇旅游发展的保障 只有引入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才能拓宽古镇的融资和开发渠道。古镇旅游形象的成功塑造及古镇旅游的发展是政府、企业、公众、旅客等多个主体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要求各个主体职能分工明确。(1)政府引导、基础设施投入。政府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从创意、规划、塑造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特别是在跨区域中协作和公益项目实施方面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政府是基础设施投入的主体。
(2)企业主导、项目设施投入。发挥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企业是相关项目设施投入的主体。在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中开展活动,特别是把古镇旅游形象的内涵体现在服务工作中。
(3)公众参与、突出产品特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本身就是古镇旅游形象中的“活”风景,公众旅游形象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古镇旅游形象特色的塑造与营销。
(4)游客反馈、完善产品结构。游客是旅游形象的受体和体验者、应证者、评价者,他们对旅游形象的认识反馈有助于地域旅游形象、产品结构的完善。
5、加强市场营销,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 营销是将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一步,只有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才能使古镇旅游开发真正融入市场,也才能为古镇的保护积累大量的资金。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应通过整合各级政府、旅游要素、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代理商和经销商、媒体、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最大的营销效果。将古镇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包装,策划宣传,同时坚持大市场、大营销理念,综合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手段及现代化网络方式,打造古镇旅游知名品牌,进一步塑造古镇旅游形象,全面提升古镇旅游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加强区域联动、协同营销和强化内部营销,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古镇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古镇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贵州各古镇各具特色,对于古镇的开发,可以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影山古镇在旅游资源方面十分丰富,麻江万达小镇的成功经验十分值得影山古镇借鉴学习,同时,影山古镇还应该根据其自身条件打造特色,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三教文化,在古镇旅游资源发展上继续摸索走出自己的道路。
五、结束语
在古镇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如何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古镇永远绽放迷人的魅力,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古镇旅游资源的特点,正确处理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使古镇在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历史文化得以延续。
影山镇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20日
第四篇: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讨论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讨论
19土木2班 田朝阳 学号1916103026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生活活力的增大,人们开始厌烦喧嚣的城市生活,渴望在闲暇之余呼吸一下清新的乡村空气和恬静特异的民族风情,这种对大自然和原始生态的回归动力,驱使着广大游客前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地旅游,民俗村寻求内心的渴望和满足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这体现了游客的休闲需求,也说明当前民俗旅游文化正是在这种呼之欲出情况下逐渐呈现在广大民众视线之内。
正是基于此,我国的民俗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及其发展都大有成效,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合理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民俗旅游,在旅游发展的前提下。使民俗文化发扬光大,避免庸俗化、导致畸形发展,使其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成为当前一个值的研究的热点。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内涵泡括饮食、服饰、家居等物质民俗}组织制度、人生礼俗等社会民俗;民间信仰、巫术禁忌、娱乐游艺、民间工艺等精神民俗;神话、传说、故事、民谣、谚语等语言民俗。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民俗旅游的主要类型包括与山水风光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民居及其他建筑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饮食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礼仪结合的民俗风情游、与喜庆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大型民族风情园景为产品的民俗风情游等六大种类。围绕以上不同类型,民俗旅游可以通过再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古文、传统习俗,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求新、辨、求同、求知的心里需要。因此,简单地说,民俗旅游就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开展的旅游活动。
我国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过大。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使得很多地方不顾自身环境条件的限制,盲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致使当地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无序,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长此以往,将损害整个民族旅游资源乃至文化传统传承。
(2)部分优秀的民俗文化庸俗化。于民俗旅游的经济效应较大,许多旅游景区片面注重对旅游景点的外观和形式的建造,不考虑当地的特色,只是想通过美观的造型来吸引游客的眼球。片面追求经理利益,导致民俗旅游被机械地舞台化,民俗文化被随意地庸俗化,从而失去了民俗的特色。
(3)特色不鲜明。鲜明的地区特色是民俗旅游的主要依托。黄金周刚兴起时,国内许多城市对旅游业还不是很重视,有的地方甚至连像样的景点也没几家。近几年,各地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来抓,大抓特抓民俗旅游,民俗活动逐渐趋向同化。你敲锣打鼓,我也敲锣打鼓,你舞龙舞狮,我也舞龙舞狮。项目雷同,风格雷同,缺乏新意、创意与吸引力,民俗旅游正在失去特色。由此,我们务必要保留各地民风质朴淳厚的特点,才能使民俗旅游项目持续吸弓|旅游者。
(4)内容肤浅,缺乏内涵。由于经济利益的吸引,一些景区往往仿照那些做得不错的地方,别人有的全部照搬过来,这样,形式上完全-样,再没有其附合本地民情、风俗的内容,过多地附和旅游者的心理,甚至为了猎奇心理,急功近利于-味迎合游客,刻意追求表面的形式,失去了内涵。孰不知,来参加民俗旅游的游客关注更多的是这种文化的内涵,这种深层的东西才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式上的做文章对文化的传播和本地景点的长远发展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
(5)缺乏要有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一些民俗旅游景区开发在实施过程中操之过急,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有些,如深圳民俗文化村和云南民族村投资均在1亿元左右,开业时间也十分接近,前者很快收回投资,后者则连投资的利息都难以偿还,除了经营管理原因之外,云南民族村的建设选址过于匆忙,没有统筹分析,前者处于口岸城市,经济发达,项目内容与现代化城市形成鲜明反差。昆明人口流量小,民族村项目地处少数民族实际分布区,具有原地浓缩式开发模式的弊端。对当地居民吸弓力不大,也损失了一部分追求真实感和亲身体会身临其境的外地游客。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两个同质景点的不同结局,可见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在开发民俗旅游中必不可少。
(6)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手段。如果说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根本,科学有效的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则是民俗旅游发展的保障。民俗旅游的发展不能单单从形式上考虑如何去作,去延续,还要从经济效益上去统筹,没有了收入作支撑,民俗的发展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保证。我国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到今天都流失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致使那些拥有这些技艺的民间艺人为求生存而改从其他行业。民俗文化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的运市场的手段运作,只是作为一个艺术形式也不可能长久存活。我们知道,旅游刚刚起步的时候,民俗旅游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那时的民旅风情只是旅游中的一个小小点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风情村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异地民俗发展开来,最根本的原因是旅游的带动,从而使其找到了一个生存发展的基本裁体。但今天旅游中的到处泛滥的民俗村要求它自身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市运作手段作保障。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我国影视市场成功商业化运作的典范。其“印象刘三姐”,“印象桂林” 等系列,让桂林更是驰名中外,也让人们看到了民俗文化同样可以包装,而且精美的包装会带来更大的收益,科学正确的商业化会使传统的民俗文化发展更好。
总体来说,民俗文化有其地方的独特性,这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发展以旅游业为经济依托,旅游的发展与当地可进人性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时需要注重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营销。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市场化、商品化并非一无是处,相反。纯粹的艺术形式的民俗文化的发展未必能够长久。笔者认为,民俗文化不存在所谓永远的原汁原味,只要社会在发展,民俗文化就在不断演变,也只有不断变化了的民俗文化才更具有生命力,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市场化、商品化也是-种在社会前进中的必然现象,不可能人为的去阻止改变,可以人为的引导其正确的发展。
因此,传统的民俗文化当前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其本身的独特性,市场细分,对一些特色民俗文化进行精美包装,以经济带艺术,以艺术促经济协同发展。这样,也许很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都可以如东巴文化一样发扬开来,再次张现其生命魅力。
第五篇:浅谈中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浅谈中国旅游资源 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旅游资源既包括具象的,例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主题公园、自然或人文特殊景观、节庆活动、会展、娱乐中心、会议中心、购物场所、某些特殊劳务等,也包括抽象的,例如社会风气、文明程度等;更有综合的
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极其久远。从生产水平提高到产品除了维持生存需要之外有了剩余的时候,一部分人便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便开始了旅游活动。一般将此时期的旅游称为“旅行”,以区别于现代的旅游。人们主要是对自然山水、文物古迹的游览和对社会风情的考察,也涉及歌舞、杂技、动植物等。当时较多的是从属于政治、军事、商业、文化、宗教等活动,这些可以从《庄子》、《山海经》、《论语》、《诗经》、《穆天子传》、《史记》、《战国策》等中国古代文献中得到大量有关信息。
自从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创了近代旅游业之后,由于旅游日益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人们的兴趣是多层面的;由于旅游业竞争的激烈,迫使旅游业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来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旅游项目;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金的积累与集中,使得一些新颖的创意能够得以实现。这在现代人造景观建设中尤其突出,所以旅游资源的内容日益丰富。旅游活动也从一般的游览观光到寻求亲身体验、感受刺激、增长知识、度假疗养、休闲,所以原先看来很平常的事物或原本是科研、文教和生产的单位,现在也颇受旅游者的青睐,不仅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民情,而且生产和商业场所、文教单位、科研基地、电视塔以及文化名人、长寿者等,也常有旅游者光顾,乃至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战争、监狱等社会现象,也都已被利用来发展旅游业。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这不仅因为文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自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并因此能够创建许多新奇的、高科技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游人。这种文明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旅游吸引力,特别是吸引那些希望了解其成功途径、学习科学技术的人们前往考察。旅游资源的范畴,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逐渐扩展。
总之,现代已经很难找出哪一类事物和现象绝对不可能被用作旅游资源了,而且绝大部分原来都是其他产业的资源或产品。
首先必须确定分类标准。标准不同,其分类结果必将大相径庭。人们可以从旅游资源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是否可以再生、利用方式、赋存状况等各种角度来对其进行分类。
较为普遍的是从其产生原因或称为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与各地自然条件相关。各地的自然条件与地球的形成、地壳的变化、大气环流等有直接关系,也与其地理区位有关。它们决定了山地的高度及走向、岩石的性质及风化程度,河流的水量及其季节变化,气候条件和动植物品种等,故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某些自然旅游资源还具有垂直分布特征,以动植物最为明显。各种自然因素之间会相互作用,因而某些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互为条件,例如岩石性质与泉水的出露及水质,海拔高度、气候条件与生物群落,流水切割与峡谷等。
人文旅游资源主要与人类历史有关。文物古迹多分布在人类文明发展较早、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而现代城市、游乐项目多分布于现代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至于少数民族风情则多分布于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边远地区,因为历史上少数民族多因曾受到压迫和排挤而不得不逃避到偏远、荒芜地区以求生存。如今那些地区也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干扰,独特的民族风情得以较好地保持下来。另一方面,人文旅游资源必须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自然因素的影响。即以建筑而言,气候湿热地区的建筑物较轻盈单薄,寒冷地区则较厚重,房顶的坡度与雨量有直接关系。
旅游开发是一种经济技术行为,即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以使旅游资源由资源优势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过程。其中,资源和市场是基础,经济、技术是先决条件,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同环境、同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是前提。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力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独具匠心的规划开发才可以创造出出类拔萃的旅游项目。唯此才能保证其在剧烈的竞争中具有优势。
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条件并不平衡。有的地方原本缺乏价值高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便创造旅游资源。有的地方虽有旅游资源,却“藏在深山人未识”,或虽明知其存在而因不具备某些条件无法被旅游者利用,只有经过规划开发才能产生具有足够旅游吸引力的旅游点,有些旅游资源已经在利用,为了提高其效益还应加强开发力度。
所以,旅游开发包括三重内涵:一是从无到有,创造新的旅游项目;二是使尚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变得能够为旅游者所利用,并产生效益;三是使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深入开发,增加其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其效益。
旅游业是否能够顺利、持续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环境状况。故几乎在世界上提出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同时,也就提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为了旅游持续、健康地发展,并充分发挥旅游的积极影响和抑制消极影响,专家们开始提出“旅游生存战略”的命题。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宪章》指出,旅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能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资源是有限的,故要求改善环境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宪章》呼吁国际社会各政府当局与人士,接受其提出的目标和原则。主要有:旅游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旅游要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成为一个整体,保持旅游地原有的平衡的关系;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当地传统习惯和社会活动,注意维护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胜地,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正确选择,但目前我国旅游业还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制约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依赖于健全的机制,依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赖于全体公民的共同行动,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虽任重道远,但前途无限光明,只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旅游业必将更加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陈卫东,旅游持续发展规划初探,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 马勇,李玺,.旅游景区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石凤英《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第4期
刘丽梅.旅游企业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8, 17(2): 16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