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第2单元 第7课

时间:2019-05-14 14:4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第2单元 第7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第2单元 第7课》。

第一篇:2013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第2单元 第7课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第二单元 第7课 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nǎo(),已经pí()倦不堪了。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启示

B.驾驶

C.探测

D.走廊 缝制 缓慢 赠送 芬芳

模仿 脾气 涨红 浸满

浑为一谈 花团锦簇 由然而生 悔恨寞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道题在老师指导后,我忽然恍然大悟。....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C.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不要惊醒他。....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4.文学常识填空。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

, 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

《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1)【励志故事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

答:

(2)【修改读后感】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再塑生命的人》的读后感,但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a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b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活充满着的爱。c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①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 ②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___句,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3)【拟写结束语】请你帮主持人设计一段活动结束语。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0~13段,回答下列问题。

6.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 7.课文第10段中说“突然间,我恍然大悟”,作者悟到了什么? 答:

8.课文第11段写道:“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答:

9.第12段中说道:“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里的“浸”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学 会 说 话 海伦·凯勒

最初,我夜以继日地苦练,才使我最亲近的朋友能听懂我的意思。随后,在莎莉文小姐的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帮助下,我反反复复练习发准每一个字音,练习各种音的自由结合。一直到现在,她还是每天不断地纠正我不正确的发音。

只有那些曾经教导过聋哑孩童说话的人才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到我所必须克服的是什么样的困难。我完全是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习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小时,直到我感觉到发出的音准了为止。

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

“妹妹就要能听懂我的话了。”这成了鼓舞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我常常欣喜若狂地反复念叨:“我现在不是哑巴了。”一想到我将能够自由自在地同母亲谈话,能够理解她用嘴唇做出的反应,我就充满了信心。当我发现,用嘴说话要比用手指说话容易得多时,真是惊讶不已。为此,我不再用手语字母同人谈话了。但莎莉文小姐和一些朋友依然用这种方式同我交谈,因为同唇读法相比,手语字母更方便些,我理解得更快些。

在这里,也许我应该说明一下盲聋人所使用的手语字母。那些不了解我们的人似乎对手语有些困惑不解。人们给我读书或同我谈话时,采用聋人所使用的一般方法,用一只手在我手上拼写出单词和句子。我把手轻轻地放在说话者的手上,一方面不妨碍其手指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能很容易地感觉到他手指的运动。我的感觉和人们看书一样,感觉到的是一个个字,而不是单个的字母。同我谈话的人由于手指经常运动,因而手指运用得灵活自如,有些人字母拼写得非常快,就像熟练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打字一样。当然,熟练的拼写同写字一样,也成了我一种不知不觉的动作。

能用嘴说话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家。这一重要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踏上了归途。一路上,我和莎莉文小姐不停地用嘴说话,我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而是为了抓紧一切时机尽量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不知不觉火车已经进站了,只见家里人都站在站台上迎接我们。一下火车,母亲一下把我搂在怀里,全身颤抖着,兴奋得说不出一句话,默默无声地倾听我发出的每一字音。小妹妹米珠丽抓住我的手,又亲又吻,高兴得一个劲儿地蹦跳。父亲站在旁边一言不发,但慈祥的脸上却露出极其愉悦的神色。直到现在,我一想到此情此景,就不禁热泪盈眶,真好像是以赛亚的预言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山岭齐声歌唱,树木拍手欢呼!”

(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删减)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10.是什么激励着海伦“学会说话”的? 答: 11.海伦学会说话必须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答: 1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 13.首尾两段由“直到现在”领起的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四、写作练笔

14.【写法借鉴】文中有很多细腻的心理描写,其中有精彩的内心独白,反映了作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如“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这段内心独白表现了作者学习的艰辛,真实地再现了其当时急躁、乖戾的性格弱点。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写一段话表现自己的某种心理(高兴、恐惧、紧张等)。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答案解析

1.答案:cuō fǔ zhàn 恼 疲

2.【解析】选B。A项“浑”应为“混”;C项“由”应为“油”;D项“寞”应为“莫”。3.【解析】选A。“恍然大悟”指忽然间明白过来。与“忽然”有重复。4.答案:海伦〃凯勒 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1)答案(示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2)①答案:a 在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②答案:c ?。

(3)答案(示例):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在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6.【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段,概括出主要人物做了何事即可。答案:主要记叙了“我”在井房认识“水”的经历。

7.【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海伦通过“水”领悟到语言文字的奥秘。

答案:领悟到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明白了宇宙万物都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人们的新思想。

8.【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结合内容理解“水”激发了海伦的求知欲,使她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答案:“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9.【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结合海伦此时的心理即可解答此题。

答案:“浸”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满眼都是泪水的样子,深刻真实地写出了“我”内心的自责和愧疚。

10.【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海伦“学会说话”的愿望是和亲人交流,回报亲人,这种信念激励她走向成功。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答案:是海伦回报亲人、和亲人交流的渴望,这使她对成功充满了信心,从而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最终学会了说话。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从文章第2段中选取相关语句作答。答案: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常用描写方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方法,结合语句内容体会表达作用。

答案: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一家人对“我”的归来高兴、激动、兴奋的心情。13.【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境,联系语句内容体会两句话的情感。答案:首段一句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持之以恒、不厌其烦的教育和帮助,以及海伦的感激之情;末段一句突出了海伦当时的兴奋程度,表现了学会说话对海伦的重大意义。

14.答案(示例):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同步阅读讲述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下课十分钟

谭小乔

丁零零,丁零零,是谁拉响了下课铃?静悄悄的校园里,立刻有了欢腾的身影。踢毽子的,滚铁环的,跳绳的,把一串串欢声笑语,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你看,老校长也来了,她笑吟吟地握住长绳的一头,给孩子们摇了起来。还有那些和蔼的老师,也把舒心的微笑,融进了孩子们欢笑的海洋里……

羽毛球像一只白鸽儿在翻飞;乒乓球在台子上跳来跳去;足球场上的男孩横冲直撞,总想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射一个绝妙的好球,打开对方的球门。

滴溜溜,滴溜溜!飞盘在空中旋转,带着孩子们的幻想,旋过来,旋过去,玩哪玩哪,尽兴地玩。用十分钟的一身轻松,为下一个四十分钟的学习做好准备!

跳礅演奏曲

张继楼

在我们上学的路上,有一条浅浅的小溪,在山脚下悄悄流淌。青青的条 石,排成一个个跳礅,像一排黑色的琴键,等待我们去演奏。

晴天,朝阳照着小溪和跳礅,我们踏着琴键,跨过小溪,走向学校。溪水淙淙,那是在演奏进行曲。

雨天,溪水涨了,跳礅躲在浑浊的水下,和我们藏猫猫。大哥哥、大姐姐们,手拉着手,站在看不见的跳礅上,筑成一条长长的栏杆,让我们扶着,跨过小溪,走回家去。笑声、水声融在一起,那是在演奏友爱曲。

水更深的时候,老师变成一艘艘船,一次次背着我们,踏着水下的跳礅,一步一个旋涡。溪水哗哗,那是在演奏赞美曲。

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阴晴雨雪,我们踏着跳礅,弹着琴键,走向学校,在不同的乐曲声中,一天天成大。

难忘的八个字

[加拿大]玛丽·安·伯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住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位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天生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一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选自华夏出版社《迁移阅读》二年级

秋代又打架了

【日】古田足日

秋代和正也正走在下坡道上,后面传来了声音:

“三年级的大王来了,闪开,闪开!”

接着,两个手里拿着细竹条的三年级学生,从坡上飞奔下来。正也一慌,闪到了土崖边上,但秋代却使劲地拉住了正也的手,说:

“用不着逃呀!”

两个人的手就那么拉着,分开站到了路的两边。拉着的手,自然地就挡住了两个三年级的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在两个人的后面停住了,叫道:

“喂,把路让开!不是说了三年级的大王要过路了嘛!” 正也哆嗦起来,秋代还嘴说: “说‘请让我们过一下’,不好吗?”

“说什么啦,你个小矮子!”一个孩子惊讶地说。“小矮子?我最讨厌说我小矮子!”

秋代瞪着那个孩子。这时,另外一个孩子举起细竹条,啪地就抽到了秋代的肩膀上。

“啊,痛!”

秋代连忙朝后退去,伸出巴掌去打那个男孩。不过,因为个子太矮了,只能够到对方的胸和脖子。

“你这家伙!”

另外一个三年级学生,咚地撞到了秋代的肩上。秋代被撞飞了,后背撞到了土崖上,摔了一个屁股蹲儿!

而在这段时间,正也握着手,脸都青了,只是那么站着一个劲地

哆嗦。

——得去救秋代呀。

想是这样想,可光是心脏扑通扑通地跳,脚却不往前走,接下来,当秋代被撞飞了的时候,正也觉得就像自己被撞飞了一样,竟哇哇地哭出了声。

“这小子怎么了!怪家伙!”

三年级的学生朝正也这边看过来。说完,就走下了坡道。“正也,你别哭呀!”

被秋代一说,正也好不容易才不哭了。

一看,满脸是泥的秋代正在笑呢。虽然裙子上、书包上全是红色的黏土,秋代却还在笑。

“好了,走吧,正也。”

正也又和秋代拉起了手,他有了一个发现: 秋代一次也没有哭过。

本文选自《经典阅读》小学二年级卷

大器之材

[美国]卡菲瑞

1965年,我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天,有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

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我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

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的图书放回原处。

小男孩问:“像是当侦探吗?”我回答:“那当然。”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小休时,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更不遗余力。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我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又过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我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我他们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转校却担心:“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

我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我的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我,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妈妈把他转回我们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如果爸爸不带我,我就走路来。”

其实,我当时心里便应该有数,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我可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美国首富——比尔·盖茨。

——选自华夏出版社《迁移阅读》二年级

第三篇: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

一、双基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nǎo(),已经pí()倦不堪了。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启示

B.驾驶

C.探测

D.走廊 缝制 缓慢 赠送 芬芳

模仿 脾气 涨红 浸满

浑为一谈 花团锦簇 由然而生 悔恨寞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道题在老师指导后,我忽然恍然大悟。....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C.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不要惊醒他。....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4.文学常识填空。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

, 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

《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1)【励志故事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

答:

(2)【修改读后感】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再塑生命的人》的读后感,但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a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b我看不到海伦丝 1 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c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①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 ②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___句,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3)【拟写结束语】请你帮主持人设计一段活动结束语。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0~13段,回答下列问题。

6.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 7.课文第10段中说“突然间,我恍然大悟”,作者悟到了什么? 答:

8.课文第11段写道:“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答:

9.第12段中说道:“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里的“浸”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学 会 说 话 海伦·凯勒 最初,我夜以继日地苦练,才使我最亲近的朋友能听懂我的意思。随后,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我反反复复练习发准每一个字音,练习各种音的自由结合。一直到现在,她还是每天不断地纠正我不正确的发音。

只有那些曾经教导过聋哑孩童说话的人才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到我所必须克服的是什么样的困难。我完全是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习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小时,直到我感觉到发出的音准了为止。

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

“妹妹就要能听懂我的话了。”这成了鼓舞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我常常欣喜若狂地反复念叨:“我现在不是哑巴了。”一想到我将能够自由自在地同母亲谈话,能够理解她用嘴唇做出的反应,我就充满了信心。当我发现,用嘴说话要比用手指说话容易得多时,真是惊讶不已。为此,我不再用手语字母同人谈话了。但莎莉文小姐和一些朋友依然用这种方式同我交谈,因为同唇读法相比,手语字母更方便些,我理解得更快些。

在这里,也许我应该说明一下盲聋人所使用的手语字母。那些不了解我们的人似乎对手语有些困惑不解。人们给我读书或同我谈话时,采用聋人所使用的一般方法,用一只手在我手上拼写出单词和句子。我把手轻轻地放在说话者的手上,一方面不妨碍其手指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能很容易地感觉到他手指的运动。我的感觉和人们看书一样,感觉到的是一个个字,而不是单个的字母。同我谈话的人由于手指经常运动,因而手指运用得灵活自如,有些人字母拼写得非常快,就像熟练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打字一样。当然,熟练的拼写同写字一样,也成了我一种不知不觉的动作。

能用嘴说话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家。这一重要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踏上了归途。一路上,我和莎莉文小姐不停地用嘴说话,我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而是为了抓紧一切时机尽量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不知不觉火车已经进站了,只见家里人都站在站台上迎接我们。一下火车,母亲一下把我搂在怀里,全身颤抖着,兴奋得说不出一句话,默默无声地倾听我发出的每一字音。小妹妹米珠丽抓住我的手,又亲又吻,高兴得一个劲儿地蹦跳。父亲站在旁边一言不发,但慈祥的脸上却露出极其愉悦的神色。直到现在,我一想到此情此景,就不禁热泪盈眶,真好像是以赛亚的预言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山岭齐声歌唱,树木拍手欢呼!”

(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删减)10.是什么激励着海伦“学会说话”的? 答: 11.海伦学会说话必须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答:

1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

13.首尾两段由“直到现在”领起的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四、写作练笔

14.【写法借鉴】文中有很多细腻的心理描写,其中有精彩的内心独白,反映了作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如“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这段内心独白表现了作者学习的艰辛,真实地再现了其当时急躁、乖戾的性格弱点。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写一段话表现自己的某种心理(高兴、恐惧、紧张等)。

答案解析

1.答案:cuō fǔ zhàn 恼 疲

2.【解析】选B。A项“浑”应为“混”;C项“由”应为“油”;D项“寞”应为“莫”。3.【解析】选A。“恍然大悟”指忽然间明白过来。与“忽然”有重复。4.答案:海伦·凯勒 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1)答案(示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2)①答案:a 在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②答案:c ?。

(3)答案(示例):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在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6.【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段,概括出主要人物做了何事即可。答案:主要记叙了“我”在井房认识“水”的经历。

7.【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海伦通过“水”领悟到语言文字的奥秘。

答案:领悟到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明白了宇宙万物都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人们的新思想。

8.【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结合内容理解“水”激发了海伦的求知欲,使她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答案:“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9.【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结合海伦此时的心理即可解答此题。

答案:“浸”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满眼都是泪水的样子,深刻真实地写出了“我”内心的自责和愧疚。

10.【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海伦“学会说话”的愿望是和亲人交流,回报亲人,这种信念激励她走向成功。答案:是海伦回报亲人、和亲人交流的渴望,这使她对成功充满了信心,从而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最终学会了说话。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从文章第2段中选取相关语句作答。

答案: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常用描写方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方法,结合语句内容体会表达作用。

答案: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一家人对“我”的归来高兴、激动、兴奋的心情。13.【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境,联系语句内容体会两句话的情感。

答案:首段一句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持之以恒、不厌其烦的教育和帮助,以及海伦的感激之情;末段一句突出了海伦当时的兴奋程度,表现了学会说话对海伦的重大意义。

14.答案(示例):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

3、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 【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2、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处理的方法公车上书这一内容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公车上书的书影由学生观察思索来解决。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四个方面来理解记忆并为后面突破难点做下铺垫。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变法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能客观地理解变法历史意义并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 创设情境 教师: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学生回答的可能有多种有的认为必须进行改革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必须进行革命等等。

教师总结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2、教师出示第7课 戊戌变法 师生对白演绎历史 教师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事件史称“公车上书”。

教师出示幻灯片──公车上书记书影和第一页 学生观察、思索。教师出示幻灯片──康有为、梁启超。了解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后来又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教师:康、梁的这次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对清政府触动也不大但却轰动了全国。从此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33页第一段大字归纳要点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维新派团体形成。

教师:这部分知识要点大家找得非常准确。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谁还能补充一些其他的资料 学生补充还创办了《时务报》各地组织了学会、学堂等等。

教师:总结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报刊、学会等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教师: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

学生:阅读教材33页中间部分小字。

师生分析总结论战的是议题要不要变法还有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

教师出示幻灯片──康有为驳荣禄荣禄生气中途退场

教师:通过维新派与顽固派针锋相对的论战及荣禄的拂袖而去可以说明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内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虽有反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力量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

教师出示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师生分析总结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为为中国所处的国际险境非常担心也为清政府的内政担忧。言辞恳切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所以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教师出示幻灯片──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讨论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学生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学生2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学生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教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出了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下面我们看看变法的具体措施 出示幻灯片──光绪帝照片和百日维新内容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等。根据变法的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

教师出示幻灯片──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主要有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

教师:变法的结果如何呢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了。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又因这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教师出示幻灯片──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谭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永远的谭嗣出示幻灯片──谭嗣同和他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互动探究

教师: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 学生:贼指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

教师: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学生1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

学生2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

教师: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回我们会永远铭记。

教师: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后师生总结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师: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如下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小结

教师: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了解康有为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完成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处理的方法:公车上书这一内容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公车上书的书影,由学生观察思索来解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出示幻灯片,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四个方面来理解记忆并为后面突破难点做下铺垫。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变法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能客观地理解变法历史意义,并在互动探究中通过学生讨论得到解决。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教学渗透点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网站资料。板书设计 见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学生:回答的可能有多种,有的认为必须进行改革;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必须进行革命等等。

教师:总结: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教师出示:第7课 戊戌变法 2.师生对白,演绎历史

教师: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事件史称“公车上书”。

教师出示幻灯片──公车上书记(书影和第一页)学生:观察、思索。

教师出示幻灯片──康有为、梁启超。(了解: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后来又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教师:康、梁的这次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对清政府触动也不大,但却轰动了全国。从此,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33页第一段大字归纳要点: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维新派团体形成。教师:这部分知识要点大家找得非常准确。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谁还能补充一些其他的资料? 学生补充:还创办了《时务报》,各地组织了学会、学堂等等。

教师总结: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报刊、学会等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教师: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

学生:阅读教材33页中间部分小字。

师生分析总结论战的是议题:要不要变法(还有: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教师出示幻灯片──康有为驳荣禄,荣禄生气中途退场

教师:通过维新派与顽固派针锋相对的论战及荣禄的拂袖而去,可以说明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内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虽有反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力量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

教师:出示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师生分析总结: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为为中国所处的国际险境非常担心,也为清政府的内政担忧。言辞恳切,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所以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教师出示幻灯片──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讨论: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学生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学生2: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学生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教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出了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下面我们看看变法的具体措施: 出示幻灯片──光绪帝照片和百日维新内容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根据变法的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

教师出示幻灯片──变法的进步性和变法的局限性(主要有: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

教师:变法的结果如何呢?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了。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又因这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教师出示幻灯片──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日本)。谭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

永远的谭嗣:出示幻灯片──谭嗣同和他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互动探究

教师: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学生:贼指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

教师: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学生1: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学生2: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

教师: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回,我们会永远铭记。

教师: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后,师生总结: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师: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如下: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小结

教师: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下载2013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第2单元 第7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 第2单元 第7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根据句意或汉语提示填写所缺单词(5分) 1. ____________(欢迎)to China. 2. Hello !Kangkang. Good morning.......

    2013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模版)

    东方公益发展教育培训http://growsky.joinbbs.net/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根据句意或汉语提示填写所缺单词(5分) 1. 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试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共30分)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生字(80空8分)炫( )耀 称( )职 滑稽( ) 赏赐( ) 爵( )士 御( )聘( ) 骇( )人听闻 随声附和( ) 勋( )章 钦( )差( ) 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同步精讲精练2(含答案)

    《第7课散文诗两首》 一、填空题 1. 填空。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______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______”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这两部作品大致包......

    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作文

    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作文 8月10日星期二晴 盛夏的中午,我正昏昏欲睡呢,忽然听到了由远而近的一片蝈蝈叫声。我不由精神大振,循声追出去一看,见一位头戴草帽的老伯伯正在巷口卖蝈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第18课《秋颂》精品教案

    十八 秋 颂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酡红、摄住、萧疏、澹”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

    第三单元 第7课 第3课时

    第3课时 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依法________宗教事务,坚持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积极引导......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秋颂教案2 河大版

    第15课 秋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酡红、摄住、萧疏、澹”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 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