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在于心态
幸福在于心态,快乐在于充实
一、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二、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三、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四、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五、别总是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六、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七、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九、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十、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十一、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十二、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十三、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十四、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十五、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十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十七、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十八、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十九、一味忍让不可取
一味忍让,意味着丧失原则;一味忍让,意味着没有人格;一味忍让,意味着软弱可欺;一味忍让,意味着面临步步进逼的危险;一味忍让,意味着将走入绝路。有时候挺身而起、奋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进尺是愚人常采用的计策,一再忍让反而助长其嚣张气焰。该出手时就出手,给点厉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对得寸进尺者该迎头痛击,忍让不一定是好事。
二十、多理性而为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第二篇:幸福在于给予
幸福在于给予
学校:博兴县锦秋街道清河学校
年级:六年级
班级:四班
姓名:魏淑凡
指导教师:王强
联系电话:***
有人问什么是幸福?可想而知,答案很多。有人说,给予是一种幸福,它给人温馨与喜悦。有人说收获是一种幸福,它让你领悟到成功后的喜悦与激动。
在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我知道了幸福的真正内涵。从《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中,残疾青年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他不计较自己的得失,知道作者爱看书,但是没有钱,就让作白看他的书,并在作者因偷看书被父亲责打时竭力阻止,为了让作者继续看书又不损伤作者的自尊心,甚至谎称家里有马,收下了作者割来的马草。这都表现了残疾青年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其实这就是一种幸福。
在《唯一的听众》一文里,作者拉小提琴的技艺,在爸爸和妹妹看来简直是一个白痴,作者为此失去了自信心,只能偷偷在偏僻的树林里拉。在这时一位谎称“耳聋”的老人愿意做他的“唯一的听众”,每天陪伴他,鼓励他,关爱他,使作者向着胜利迈出了一步又一步,最后成为了一名技术高超的提琴手,作者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在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我觉得老人和海鸥都很幸福。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用他那一点薄弱的退休金,给海鸥买食物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虽然自己过的很艰苦,但能陪着他的这些“儿女”们,自己就感到很幸福了。而海鸥们,每天得到老人的关爱和呵护就很幸福了。文中当它们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后,欧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感激和留恋之情。再次谱写人与动物感人的故事新篇。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生活中处处有幸福,人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幸福。只是幸福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品味。人人都说,幸福就是自己得到最大的满足,在我看来,给予不也是一种幸福吗?看着窗外奔波忙碌的人,希望他们也能早日找到幸福,与幸福同行。
第三篇:幸福源于心态
幸福源于心态
曾在网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猪问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告诉他说幸福就在自己的尾巴上。于是,小猪就试着咬自己的尾巴。又过了几天,小猪又问妈妈,说自己为什么抓不住幸福?妈妈笑着说:“孩子,只要你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的„„”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他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是否能感受到幸福,就在于一种心态。
说实话,自师范毕业以来,工作按部就班,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每天工作一个样,有何幸福感可言?不知不觉间,做老师已有十几年了,但还没有真正感觉老师职业有什么特别幸福之处。今年接到的这个班,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教学时,有些同学还没弄懂是怎么回事,部分学生早已产生不耐情绪。有时课堂纪律散乱时,老师都有些发怒了,可学生还不能理解老师生气的表情,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无奈之极,身心疲惫,何谈幸福?
一切就在那一瞬间而发生了改变。一天早上上课时,因为感冒,嗓子很不舒服,说话都很费力,走进教室后,还是有许多学生在吵闹。我讲不出话来,只好站着等同学们安静下来,这时,班上一位善解人意的学生向大家说了:老师生病了,大家不要吵了。全班一下子安静下来,整堂课上,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都不讲话了,不搞小动作了,有时控制不住在小声议论,只要见到我的眼神,便立刻安静了。这堂课虽然艰难地上完了,但在我内心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学生虽然调皮,总算能为老师着想。下午还有这班的课,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教室门口,听到教室里面静悄悄的,我还以为是班主任老师在里面安排事情呢,走进教室,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人讲话,在讲桌上还放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水。班长见我走上了讲台,便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好好遵守纪律的,你在不舒服的时候喝喝水,嗓子就不会那么疼了!”下面的同学也轻声说他们不会讲话的,让我讲课时可小声些。看着这杯水,再看看这些可爱的面孔,喝着这杯被学生放了糖的白开水,我心里也跟着甜起来了。原来孩子们是这么的理解老师,在用着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这一刻,我感觉,做老师,真幸福!
从此,幸福的感觉就伴随在我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正如孟子所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乐事。”是啊,当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在我指导下鼓起信心,取得进步的时候;当一个犯错的学生在我的教导下改正了,当一个同学把心底最秘密的事情告诉我,当看到孩子们在我的悉心教育下获得成功,笑脸灿烂的时候;当教师节来临时,收到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寄来的尊师贺卡的时候„„。那种快乐与幸福是无法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教书育人是光荣的,复杂的,也是辛苦的,但倾注心血后获得成功的幸福感也就越浓郁。我是教师我幸福,因为我沉浸在付出与收获的快乐中。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不断学习充电,在吸取名家教育思想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走自己的路。为了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我潜下心来,刻苦地钻研教材,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课前精心准备,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上充分注重学生知识建构,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认真总结反思、分析教学得失,针对存在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我更加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当我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家长、同事和领导的认可时,我会深深地感到我是老师,我很幸福。
人们常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十年前,我朝气蓬勃地走出师范校门,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来到小学校园,开始了我的园丁之旅。在十年里,我辗转到过几间学校,来到咱们龙泉二小后,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我亲眼目睹了我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所作所为;亲耳聆听了我校教师甘守清贫,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我校教师
潜心育人,执着追求的博大情怀。是他们让我深深地感到虽然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轰轰烈烈的壮举,我们的爱心虽然没有重塑新生的伟大,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那课堂内外谆谆的教诲,走廊上下亲切的问候,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看到同事们收获着累累果实的时候,怎能不感到老师很幸福呢?
有人说:幸福是春天,因为它拥有了新生;幸福是秋天,因为它已载满收获。而我要说:幸福是付出与收获,因为在付出后我们已满载一船星辉回家;幸福更是一种心态,只要心态调整好了,在许许多多的细微处,我们更会感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兴。老师们,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风雨兼程,以更加坚实的脚步,迈向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幸福之计在于简美文
我曾养过两只狗。
一只是朋友送的,德牧,名门血统,姿态高贵,仪表堂堂。我不敢慢待,每天都用上好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渐渐的,它除了精肉细骨一概不食,包括龙骨和猪皮。到后来甚至连超市买来的高价狗粮,它都懒得瞄一眼,像娇生惯养的小姐,或是满腹怨气的贵妇,而我分明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了它深切的不满和厚重的怨气。
另外一只,是我在部队时养的狼狗。那时,我任务繁重,只能粗生陋养,想起了给它丢点剩饭菜,想不起就任它自生自灭。日子长了,我发现,我慢待的不是皱纹、芦苇,或其他,我慢待的是真诚,真诚的“朋友”。这位朋友只需一碗粗粝的米饭,加上一点点肉末或油腥,就能忘怀地快乐,为我们的友情雀跃,神采奕奕,奔跑如风。
我讲它们的事不是为了纪念,为了纪念不是这种写法;当然也不是为了板起脸做批判,那很无趣,甚至是傻。我只是想陈述一个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道理司马光早讲过。
外人看,我名利双收,风光无限。其实,我时时感到沮丧。因为这时代与我的愿望是有距离的,物质的过分泛滥、强势以及情感的过于复杂、虚假和歪曲、掩盖,抽离了太多东西,包括公理和常识。我时常想,我们至深的需要不过如冬日的阳光一般和煦、简单,但总有人,太多人,喜欢顶着烈日,化身飞蛾,投向华丽的火焰。我的沮丧不是因为灭亡,相反,人们学会了极端地展览生存,却同样极端地遗忘了幸福之根本——何止是人,我的德牧就是这样,在高标准的物质生活中学会了痛苦,而狼狗却在无声处给了我莫大的温暖和幽远的感悟——什么是幸福。
幽远的名字是幸福。
幸福必须是单纯的,单纯一点,欲望就可以少一点。有句成语,叫做欲壑难填,是无上智慧:欲望就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如同多米诺骨牌,打开一扇门,紧接着其他的门跟着就打开了。而绝大部分欲望是无用的,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一复杂就会茫然。太多现代人少了思考,很多问题他们是不问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去问。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往前冲,以为前面有很多东西在等待我们,其实,很多东西是在我们身后。我们是应该停下来等一等被我们落在身后的灵魂。
我一直认为,满足欲望的最好方式就是关闭欲望之门,正如那句话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五篇:阳光心态 幸福人生
坚持的脚步
《叫我第一名》电影心得体会
因为相信,让一个患有妥瑞症的孩子健康自信。因为信任,让一个患有妥瑞症的孩子成为一名老师。
因为宽容,让一个患有妥瑞症的孩子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自己的权利。
这个孩子便是“叫我第一名”的布莱恩。他患有妥瑞症众人所知的症状—一声语型抽经,他无法控制自己发出怪声音。面对周围的一样眼光,甚至连自己父亲都和他人一样的不理解,更不知道自己的不理解会让自己的儿子受到伤害。面对招聘中的刁难,他没有放弃,一直坚信自己可以成功的面试到教师职位,最后,他成功签到一所小学,同事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认可。获得最佳优秀教师。他的成功少不了母亲的相信,校长的宽容,周围朋友们的信任。
在这部电影中,我明白了许多,明白了什么是爱。爱是信任,是理解,是宽容。如果在我们生活中失去了爱,那么我们的生命就失去了光泽。
布莱恩的成功离不开周围的人对他的爱,而坚持更是他成功的动力。
他在影片中说过“我和这里的人不同,我不会被疾病打败,我会成功的。”面对那些妥瑞症的患者消极时,12岁的他对自己母亲说出自信。12岁的年级,面对周围的异样眼光,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依然坚持学习,努力的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
大学毕业后的他一直持着每个学生都值得被教导而很想当老师的想法。每当他跟人说他想当老师,他们都会露出异样的眼光。他说他经常看到这种表情,是啊,每个人都对他露出这种表情,他还是坚持这自己的理想,还坚信自己会成功。一次次的面试,一次次的失败,他依然没有放弃。坚持是有用的,付出是有回报的。终于有间学校要他了。让他担任有一年合同的二年级老师。而他也证明了他非常适合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他同时也获得了爱情。
假如他当初面对失败放弃了,向命运屈服了。听从了老爸的安排,去工地里工作。那么教育界将失去一个优秀的教师,学生们也失去了有一个好老师。
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可以迷茫,可以伤心,但这之后,要坚强。坚强的向目标前进。不怕跌倒,不怕放弃,相信自己的坚持是可以成功的。
学会去爱,学会坚强,学会理解他们,学会给予他们宽容,这就是影片中传达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