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美学美育复习

时间:2019-05-14 14:1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美学美育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美学美育复习》。

第一篇:2011美学美育复习

2011美学提纲:一、二、三、四、整个课程的基本结构

每一部分中的基本框架和个人理解的关键点 具体知识点:

具有个人理解的表述方式(分析比较中西方的悲剧、喜剧)第一部分: 美育美学

1.学科精神的三个关键词:情感、自由、理性。

2.人的自我意识是知、情、意、欲的统一体,其中美所集中对应的部分是?

情 3.美学学科创立者、著作、创立初衷。

鲍姆嘉通 《美学》(1750)一是要弥补专门研究“感性事物”或具体形象的学科缺失;二是要弥补专门研究“情感”的学科缺失。

4.美育是情感教育。

美学即感性学,它研究感性问题,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它要把感性问题纳入一个理性的框架。感性和理性的张力冲突同时促成人全面发展的动力。它在人的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西方文明的源头是两“希”文化,两“希”指的是?

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

6.西方最早的美育思想是“凭借音乐实现灵魂净化”。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美育思想。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派从美是数的比率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宗教理念出发,认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育的人”。“净化”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既是心灵性的,又是道德性的,净化的目的也包含着建构一种道德的心灵——“美德”。尽管毕达哥拉斯由于把道德还原为数,以不正确的方式来讲道德,不能建立起真正的道德理论,但毕竟是“第一个试图讲道德并与美结合起来。他提出了“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内蕴美育的雅典教育实践美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堪称中世纪代表性艺术形式的是()。

·经院哲学(神学是一种科学,信仰下的理性)

托马斯阿奎那

《神学大全》(三分结构)每一条目都是以是否的问题开头。正论、反论、回答

·文学代表:《神曲》(象征形式的普遍应用)

分为地狱、净界、天堂三部分,象征三位一体,每一篇33章节,象征基督的世间生命

·建筑代表:哥特式教堂部分构成整体

8.东方美学共同的文化背景是?

原始氏族血缘关系对各国早期社会的影响 人际上:以血缘为纽带的等级制

中国——亲亲尊尊体系

印度——种姓制度

日本--氏族制度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由于“原始”因素影响):

万物有灵的生命一体化心理

中国:天人合一,五行对应

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

(2)在社会生活中强调群体性(氏族血缘等级)

个体与群体间靠情感推及

9.中国礼乐文化的源头要追溯到什么时期。

西周 10.中国古典美学三大主流的主要观点异同。

异:A、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仁.美是同积极进取的精神相联系的,是个体与社会统一的表现。

美育是人格教育.B、道家美学思想的核心“道”

美是对人世阴暗面的摆脱,是与自然的融一,是对“道”的自由体验。

美育强调个人的审美修养。

C、禅宗美学的核心是:悟、心。直觉、顿悟体验中包含的审美 同:

·伦理道德被认为是人的根本

·在审美上具有“同情观”的共性(诗性智慧:直觉、情感、意象)·宗教伦理观念下的美育超越自身,主体心理本体与宇宙本体合一

A.儒家

a.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

b.儒家对情感的强调是一种美善融合的状态。C.儒家风格主要体现在对崇高形态的表现

d.自然带有强烈的比德色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e.美育主要是人格教育。

B.道家 a.美学思想的核心“道”(道是一种自然无为的状态)

道家对情感的强调是“法天贵真”。

b.道家的美是美真不分。这个真是原初的自然状态、是与自然的融一,是一种自由体验。道家思想在中国艺术中开拓了一种所谓天然之美、洒脱的境界。

c.美育强调个人审美修养的培养:心斋、坐忘、逍遥游

C.禅宗:中唐以后日益渗透到文艺领域。

a.禅宗美学的核心是:悟

清净自然觉悟

虚、静、远等境界 b.直觉、顿悟体验中包含的审美 c.没有美育说法,强调瞬间永恒的顿悟

第二部分: 审美形态

11.中国古代美学中哪派风格以崇高见长?

儒家 12.悲剧意识的最大来源是?悲剧的三个核心因素是?

死生和爱欲 冲突、抗争与毁灭

13.比较悲剧“由泪而笑”与喜剧“含泪的笑”的异同。

.异:①所引发人的情感表现顺序不同

悲剧由于要表现的是人类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与历史现实发生冲突,并以人的失败为结果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无法战胜预定的历史现实,最终都倒在了抗争之路上是悲剧所要表现的事实,并且这一事实引发人类对抗争者的同情和内心深处强烈的痛感,从而流泪。

而人们在流泪之余会感受到强烈的痛感中的快感,即抗争者明知不可匹敌但仍奋起抗争,这是抗争者存在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伟大与崇高,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快,使人能“以悲为美”、“化悲为美”

喜剧是通过使人发笑的心理放松途径,采用形式与内容相悖的手段,达到享受生命、肯定生存价值的效果。夸张、变形等是喜剧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段,使人的直觉感官上发笑。但是喜剧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重大事件的真相,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价值),让人在笑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尴尬和辛酸,从而流泪

同:都是人的情感表现方式

14.喜剧形式和内容相悖的含义是什么?

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重大事件的真相,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价值),但是 夸张、变形等轻松的表现手段又同时会削弱或掩盖内容中蕴含的价值肯定

15.荒诞形态有积极性吗?如果没有,它是否不应该被包含入审美领域,说出理由;如果有,是什么?

有,地球上的每一种事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即便是污垢藏匿的角落。荒诞这种审美形态之所以能成为“审美”,归根到底是因为它能给人以存在意义上的价值肯定或者是对价值的探寻。荒诞给人以厌恶感和复杂的情感刺激,这种厌恶的反感必然激发人们抑丑扬美的意愿和理想,人类审美活动的大量事实说明,审美创造并不只是由美引发的,也有很多是由荒诞引发出来的,荒诞可以令人深省。荒诞的事物、现象引起嫌恶与不满,人们便要求改变它们。而荒诞的艺术表现,则让人们充分认识社会生活中反审美、非审美的现象,从而发奋图强,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

16.丑与荒诞在审美视角上有着什么样的时代转变?这种转变的原因你认为是什么?

由非主流转为非常态

作为现在审美形态的荒诞,不像悲剧那样通过理性达到超越,荒诞本身就是非理性的,不可理解的。它包含的是人生存在意义的虚无感和无助感。荒诞审美情感的产生,与现代工业社会中理性的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扭曲联系在一起。在现代西方社会,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加剧,在理性化的存在感之中,人被彻底的工具化、物品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自身的分裂进一步加剧。现代社会的而理性主义发展的显示粉碎了各种理想主义的说教,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以“物的统治”的形式加速了人在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全面异化。使人们时刻感受到存在不再是人的存在,而是物的存在。从哲学意义上看,现代的西方哲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已经从本体论转向对人类的生存意义的探究,而荒诞正是起源于人对生命与生存意义的怀疑与追问。

第三部分: 美的本质

17.关于美本质思考的三大思路是什么?各自的优劣势在哪里?

美在于主观心理(美感派)* 美感是评价美不美的唯一途径 * 造成审美趣味无标准的说法

美在于事物自身(客观派)

美在于主客统一

* 表现说:主体心理通过客体形式表现出来 * 移情说:人将主观情感投射到特定对象上

* 实践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8.结合个人体验谈谈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①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特点:

1、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人在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的特殊体验。

* 把它情景化的描绘是;突然遇到生活的转角,在没有预料的时候,与生命本身撞个满怀。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②陶醉:主体沉浸在对客体的体验中

③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 审美体验要求人直接投入生命的历程中通过生活而让生活自行显现出自身的意义。因此,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真正的澄明之境。* 指一种最高的存在状态。一种摆脱束缚的自由状态。自身外化,外物都有了自身的影子。这就是庄子的“逍遥游”状态

19.审美关系的核心是什么?谈谈个人理解。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第四部分 由建筑文化看中西审美差异 20.建筑的三要素是?

功能 结构 美

21.为什么说空间观是一个民族世界观、价值观的折射? 22.中西空间观各自的集中表现。

①生活空间

日常生活化的建筑观:建筑代表了对现实生命的期望 生活空间的现世感:

·形式总特征: 建材--木材象征生气,以青龙为标志 造型--曲线文化 ·风水讲法

根本目的:环境上要感受到生气

生活空间的礼制: 日常生活中的等级制 均衡、对称 凡建筑皆称组 ②宗教空间

西方建筑史中几乎等于宗教建筑史

人的生活是围绕着崇拜神、学习神来运转的 超世的悲壮之力在建筑上体现出来

23.结合建筑外观谈谈你最有感触的中西文化异同。

五、具有个人理解的表述方式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和我国新武侠大家金庸所创作的《天龙八部》分别讲述了两个悲剧故事。俄狄浦斯是与自身命运相抗衡的英雄,乔峰是与社会环境相抗争的英雄。从表面上看来,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和乔峰的悲剧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行动中的英雄。但是透过这两个表面相似的人物,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这两种悲剧的分别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是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两个悲剧故事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取材于传说和史诗,俄狄浦斯尚未出世时,阿波罗的神谕便昭示他命中注定将会“弑父娶母”。他被父亲抛在喀泰戎山上,想让他死去,可是被邻国国王收养。俄狄浦斯长大后得知了这个神谕,为了反抗他的命运,他离开了科任托斯外出流浪和历险。在流浪途中,他在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后解决了斯芬克斯的谜语,拯救了忒拜城,“弑父娶母”。他与命运所进行的一切抗争都落了空,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极大而且恶劣的玩笑。为了消除城邦的灾难和赎罪,他自毁双目,自我流放。

乔峰是金庸塑造的一个近乎完美的侠义英雄。他本是中原武林第一大帮派丐帮的帮主。但他的真实身世却突然被揭秘,原来他不是汉人,而是与汉族有着深刻的民族仇恨的异族后代── 契丹人。这个令他无法接受的现实使他踏上了追索身世之谜的艰难历程

分析这两个悲剧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乔峰与俄狄浦斯一样,都是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命运遭受了转变,不得不面对人生的苦难与不幸。俄狄浦斯的身世之谜一被揭开后,他就成为了忒拜城的罪人。乔峰也是如此,他在一日之内由丐帮帮主变成了丐帮和中原武林乃至全体汉人的死仇。在痛苦与茫然中,俄狄浦斯放弃了王位进行自我放逐,乔峰放弃了丐帮帮主之位,他们二人都成了众叛亲离的流浪英雄。但他们都是行动中的英雄,在面对命运的摆布时,并没有屈服,而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挑战命运。他们都是在一环一环破解自己命运的同时,也一步步地将自己推向毁灭的边缘。这正是真正的悲剧精神── 人应该直面人生的痛苦和不幸,以喷薄的生命之力去战胜苦难,征服痛苦,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才能使行动中的人抗击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无情,最大限度地发现人的价值。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尽管这两个悲剧故事讲述的都是抗击命运的行动中的英雄,但蕴涵于其中的文化背景却截然不同,这正是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差别。

二、西方的命运观与中国的民族观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是“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的命运是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被神安排好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体现了不可抗拒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这是与西方社会的命运观紧密联系的。古希腊时期,由于生产力落后,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地遭受着痛苦、折磨和死亡,也无法解释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于是便认为有着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一切,想象力丰富的希腊人民创造了俄林波斯神统,认为是由他们统治着大地上的一切,掌控着人类的命运。这样便形成了希腊神话和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就是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 命运是一种无法逃脱的神秘而可怕的力量,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人是渺小无力的,人是无法战胜命运的。俄狄浦斯是一个英雄,是一个不甘于命运捉弄和摆布的反抗者。最初,他似乎摆脱了注定的命运,甚至嘲笑着那“弑父娶母”的神谕。但最后,当一切真相大白之时,他才发现,原来一直被命运嘲笑的正是他自己。类似这种具有“命定色彩”的故事在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中比比皆是,而几乎在古希腊的每部悲剧中都存在着一种在劫难逃的气氛。那些“命中注定”的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想逃避命定的不幸。但是他们越是逃避,却越是更深地陷入悲剧命运的罗网,他们的逃避与抗争最终只能成为一次次悲剧性的努力,将他们进一步推向他们的命运。古希腊人敬神,但是也崇尚英雄,通过展示英雄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可以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展示人的价值。但是最终英雄仍然无法战胜命运,神仍然主宰着人类。

而乔峰的悲剧则可以看成是“社会悲剧”。金庸将《天龙八部》的时代背景设在北宋哲宗年间,当时中国的版图内并存宋、辽、西夏、吐蕃和大理五个政权。其中,以宋辽两国的民族矛盾最为尖锐。乔峰的悲剧就是在宋辽之间的民族矛盾中上演的。他自幼得到少林高僧的教诲,深受汉人儒家文化的感染,形成了浓厚的民族意识和理想的儒家人格范式── 忠效仁义。在他的身世真相被揭开之前,他是人人爱戴的大英雄;但是,一旦当他的身世被揭开之后,整个中原武林视他为欲除之而后快的死敌,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实际上恨的是契丹人,是乔峰的异族身份。其实,中原武林已经将这个仇恨上升到了民族仇恨与国家仇恨的高度,他们是以汉人的身份在排斥其他的民族。而这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乔峰是一位侠之大者,儒之大者,但是他的身上流动的是契丹民族的血,这样的身世使他无法继续生存在汉人世界里;而他从小所受的教育又使他无法完全认同契丹人的世界。这对矛盾使他生存于一个两难选择的夹缝之中── 一个生我,一个养我。虽然他最终逼得辽国皇帝立下了终身永不侵宋的誓言,但是却陷入了对契丹民族不忠不义的境地,最后只能自杀收场。

如前所述,在乔峰的悲剧根源中,他面对是社会力,他的压力来自整个社会和民族,来自民族的偏见和仇恨。如此一来,天地之大,竟无他的容身之地。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他的契丹人血统而已。

综上所述,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分别讲述了两个行动中的英雄如何与命运、与社会相抗争的故事。透过这两个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导致这两种悲剧的深层次的文化根源以及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是源于古希腊的命运观,是命运悲剧;而《天龙八部》乔峰的悲剧则是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观,是社会悲剧。

第二篇:美学与美育作业1

美学与美育作业1

一填空

1、席靳

2、无功利性、3、力量、4、孔子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C

6、B

7、A

8、C

三、名词解释

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从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2、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阳刚之美偏重于动态和力感;阴柔之美偏重于静态和柔感。在中国古典审美意境中,常常是动中含静,静中寓动,刚柔相济,阴阳互补。

3、审美通感——又称审美统觉或审美联觉,它是指在主体的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的协同运动,是审美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

4、净化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著名美育理论。他认为悲剧具有净化心灵的情感功能,像宗教一样使人在狂迷之后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治疗和净化”,他认为这种“无害的快感”有益于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四、判断正误,并间述理由

1、(×)提示:自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对象,自然美归根到底取决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的价值。人类通过符号实践使得自然逐渐成为体现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正由于如此,自然才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

2、(×)提示:理由为两者的差异。P158

五、简答题。

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2、美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美的感染性是指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感、人与物之间的动感和主体的精神性快感。交感是指主客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双向感动过程。动感是人与世界、心灵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作用过程。精神性快感不同于生物本能的满足,它指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升华,属于精神的解放和自由

3、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个方面。

4、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做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认知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美感。

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

答:直觉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审美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直觉。第一,审美直觉是美感心理的门户。这是因为感受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人是开放的存在物,感官就是主体向世界敞开的门户。通过感觉,人与世界展开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且作为特殊感受方式的审美直觉也是美感心理的起点,例如对自然的直接感受是自然美感产生的感性基础。第二,审美直觉是审美意象诞生的前提和基础。审美直觉是对事物感性形式的观照,这种过程就是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同构。情感赋予形式以生命,形式使情感得以对象化,情感与形式的契合就是审美意象产生的前提。第三,审美直觉指向意义。有直接的感受,才有强烈的情感,审美感觉、知觉、通感都在对事物形式的观照中贯注了情感,也强化了情感。情感驱动着想象,想象所建构的符号宇宙象征着人类的价值与意义。

6、审美体验有哪些特征?

答: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的特征。原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这种原构性赋予美感以强度。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性质。体验的历史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生活经验对精神的建构,二是社会经验对精神的建构。审美体验的历构性使美感获得了深度。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审美体验的超构性使美感获得了高度。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性质。审美体验的预构性使美感通往了人的远景。

六、论述题

1、论述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互动关系。

答: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自由感受,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消极地等待来自对象的感动,对象也不是机械的存在物被动地等待主体的反映,在美感活动中,主体具有强烈意向,对象具有丰富生命,二者互相呼唤和应答,同时又互相建构和塑造,由此形成了动态的审美体验过程。这种互动关系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主体与对象互相呼唤和应答。主体期待对象,对象诱惑主体,二者之间展开呼唤与应答的交流活动,在这种积极的、能动的交流中生成了美感。例如中国古典美学家运用“物感”来描述对象对主体的积极影响,运用“感物”来描述主体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自然之气变化无穷,这生动变化的事物摇撼感动人的性情,而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渗透着主体精神的感觉,则积极回应并浸染事物。

第二,主体与对象互相建构和塑造。对象改变了主体,主体也改变了对象。对象对主体的改变,是指对象刺激主体,引发主体感觉的运动,激活主体情感。对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和呈现形态建构并塑造了主体的不同美感心理。主体对对象的改变,是指主体通过感觉赋予对象以情感生命,使对象成为活的形象。“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诗句就生动地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象的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积极交流和塑造。

第三,主体和对象的互动推进了审美体验过程。随着审美体验过程的推进,对象展示出它的丰富形态,主体表现出他的复杂情感。这种情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2、何谓审美能力?举例说明美育是如何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

答:审美能力,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个体对活的形象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造力等。简言之,审美能力就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个体的审美能力是有差异的,但美育可以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美育对个体审美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即能提高人敏锐地发现、感受美的事物的能力和能增强人对美的事物的理解力。美育用美的形象去感染人,激发人的情感活动,强烈的情感活动形成巨大的动力,推动人积极想象和思考,进而以情感的方式去把握和认识世界,形成对美的敏锐的感知能力。例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蜡烛是平凡的事物,而诗人丰富的感情作用于它,使它们成为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活的形象,当我们欣赏诗句,吟哦诵读,情感的波涛激荡,想象的闸门开启,也在这平凡的事物上面感知到动人的美,这就是美育的作用。同时,美育以美启真、以美入善,通过美育还可以提高受教育者从美的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美育培养的理解力不是简单的认识,而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李商隐诗中的春蚕、蜡烛,凝聚着诗人深厚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思考,表达的是一种生命情感的执着和奉献。这是艺术的形象,有意味的形象,是诗人审美地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创造性的结晶。读者在这个鲜活而意味深长的形象里感悟到诗人对世界的审美理解和表达,感悟到诗人的创造力。这个感悟的过程也正是提高审美理解力、创造力的过程。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 1分,共4分)

1、形式感 2.自然符号 3.人工符号 4.强烈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 1分,共8分)

1、B

2、B

3、C

4、A

5、D

6、B

7、B

8、C

三、名词解释

1、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既相区别,又有联系。形式美具有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的特征。

2、表演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人工符号(乐音)和表情姿态符号(人体动作)通过表演来创造富于情感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3、审美文化形态——从历史演变的情况来看,审美文化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古典性审美文化,二是现代性审美文化,三是外来性审美文化。在本教材中,我们简化地使用古典性文化、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性文化等概念。还可以从社会分层角度划分审美文化形态,就有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和高雅文化。

4、健康人格——是人类个体的各种心理物征与性格物征的健全而完美的发展状态。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是一回事,它们都与形式有关。

答:是错误的,形式美和美的形式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普通与特殊的关系。

2、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答:错。因为从审美的角度看,并非仅有人格情操和思想修养才对学生起到形象示范作用。美的形象是可感的,优秀教师的语言、表情、体态、行为、着装、仪表等诸多方面都体现着丰富生动的审美因素,对学生来说每时每刻都是一种直观的示范,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产生直接的审美效果,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发展,吸引他们仿效和借鉴。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

答: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是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自由特性。一是形式美得以构成的自然物质材料及其结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二是形式美是人类的长期的符号实践中从各个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自由美。

2、试举例论述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答: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之一,其两种基本形态是调和与对比。调和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统一,对比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二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差异因素的趋向性的不同上。

3、艺术符号的共同特性是什么?

答:艺术符号的特性在于四各方面:表意性、表情性、蕴藉性和交流性。表意性指艺术符号以具体艺术形象来表达意义。表情性指艺术符号是情感性符号,它承载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蕴藉性指艺术符号的意义与情感往往是丰富的、不确定的,是多义的。交流性指艺术符号是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交流的媒介,可以传达思想情感。

4、简答表演艺术有哪些共同审美特征。

表演艺术中的音乐和舞蹈,都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门类。尽管其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媒介不同,但二者之间却有着内在联系,因而有一些共同的审美特征:

(一)抒情性和表演性;

(二)过程性和流动性;

(三)节奏感和韵律美。

5、古典性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古典性文化指的是建立在古代社会生活方式基础上并保留至今的审美文化遗产。它的审美特征空灵、流转有韵、蕴藉。

6、简述青少年美育的意义。

答:青少年美育的意义在于:它是促进青少年审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六、论述题

1、色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为什么说色彩是构成和获取形式美的重要因素?请举例论述之。

答;色彩的基本特性有三点:表情性,即色彩具有表达一定情感的特性;象征性,指色彩具有的观念蕴涵特性;审美意味的复杂性,指色彩所具有的审美意味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色彩正是构成形式美和获取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人类在长期的符号实践中,凭借公私合营色彩经验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并赋予色彩以一定的观念意义和情感意味,逐渐将其规范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成为能够引起人的审美体验的情感符号。色彩美因其丰富性和直观性而成为人们最易感受又无需其它条件限制的一种美。如三原色红、黄蓝对人的情绪的影响一般表现为,红色热烈,黄色明朗欢乐,蓝色郁而悲哀。红色使人联想到太阳,因而成为光明、温暖、生命的象征。

2、联系实际谈谈青少年美育目标的理解。

在青少年阶段,美育目标具体落实在青春形象的塑造,想象力的激发,理性能力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生成几个方面。青少年美育途径。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审美实践活动来进行,主要包括:第一,体验自然;第二,欣赏艺术;第三,品味传统;第四,师法英雄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调查题目: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

调查结果:有一次我到在阅览室帮忙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环画书架前气氛活跃,文学、科普书架前无人问津,而且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90%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

针对这种现象,我所教的四年级5班进行了调查,70%的同学漫画书、连环画是他们最爱看的,但95%爱看电视,两名外地生家没有电视。95%的同学知道“奥特迈”、“小燕子”,只有10%的同学知道毛泽东是谁„„由此,我深深意识到对课外阅读进行合理引导。

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感受兴趣的事,学生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因此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去认真地阅读课外书籍,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营造读书氛围。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如在班级黑板报上可辟出一些栏目,设计一些“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科技新消息”“我的读书心得”等内容,也可在每周的晨会课中安排一次“每周新闻”“好书梗概介绍”等。学生经常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树立读书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高尔基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介绍他们的杰出成就。同时,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课外阅读的收获,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加强读书引导。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可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由课内带动课外阅读,如学完《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狱中联欢》可以向学生介绍《红岩》,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一定非常希望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本书……。

开展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都有一种表现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以课外阅读为内容的活动,如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智力竞赛、猜谜语等,也可预先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选择课外读物,然后组织交流,如奇事怪物、民情风俗、名胜古迹等。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书面交流活动,如读后感、优美词句片断的摘录等。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注重读书评价。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开展故事竞赛、智力竞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设立竞赛奖;也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还可根据学生家里的课外读物,评出不同星级的小书屋……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只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有做大量的工作。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讨论题目: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初中,讨论你对青少年美育原则的理解。讨论方式:小组讨论 发言提纲:

青少年阶段是情感剧烈动荡的时期,养育青少年的美好情感是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情感是活生生的心灵感觉和生命体验,情感的滋养不可能靠道德说教和生硬灌输甚至强迫接受,而只能以情激情,以爱发现爱,以心理解心。教师是青少年除父母以外相处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成年人,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情感关系。这种密切关系既表现于良好的情绪互感互动,也表现在青少年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时时出现的排斥、反抗的行为中。这种矛盾只能靠爱心的呼唤和真诚的力量来引导、化解,同时培育起健康的、稳定的良性情绪,以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段“危险期”。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工作者,教师在这方面责无旁贷。在长期的共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爱心全面渗透在教学和生活之中,教书育人,师爱荡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怀和体贴,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各种渠道传送到学生心里,使他感到温暖和理解,像点点滴滴的甘泉雨露,无声无形地浇灌着年轻的心灵,消解他们的不良情绪,融化内心的情绪死结,减轻他们内心的情感冲突,培养美好的情感。而教师本人的爱心真情,也是最好的榜样,使学生从中获得力量,成长为富有爱心的人。

第三篇:设计美学复习

判断题

1.设计审美的中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和谐。(对)

2.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美的本质和根源。(对)3.黑格尔是美学之父,他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错误)

4.西方美学家的观点中,毕达哥拉斯学派是重视美与实用关系的学派。(错误)5.美的存在与人类没有联系,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然现象。(错误)

6.设计审美情感既充满科学技术的理性与睿智,又体现人们审美情趣的主观情感选择。(对)7.鲍姆加通1750出版《美学》一书,主张美学应为一门独立学科。(对)

8.设计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孕育与准备过程、构思与创作过程、验证过程、设计提交过程、组织生产过程、市场化过程。(对)

9.文艺复兴的科学理性思想与市民意识的觉醒为西方古典设计构建完整的工艺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

10.形象思维以直觉为核心,通过直觉判别、直接想象和直觉启发三种思维形式产生意象、直觉理解和综合判断。(错误)多项选择

1、李泽厚认为“美”有多种含义,包括(对象、性质、本质和根源)

2、设计美感的本质特征(功利性、直观性、创造性、愉悦性)

3、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材料、结构、形式、功能)

4、设计美感的心理因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5、设计评价的特征(综合性、地域性、时代性)

6、设计美的本质(从动态过程到静态成果、历史的尺度、受技术工艺影响)

7、设计评价的标准体现了综合性,包括(物质功能、精神功能、技术性能、人机工程、艺术风格)

8、设计的形式美(独特的审美含义、具有符号功能、相对自由度)

9、设计的技术美(功利性、真实的物质、情感性)

10、设计美的本质特征(功能性、社会性、形象性、变易性)问答论述

1、美是什么? 朱光潜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既不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于心物的关系上。

2、结合实例论证设计美的本质特征

功能性 设计产品的审美价值必须体现在产品的功能之中,设计美不仅在于功能性本身,更在于功能性最终的合目的性。现代家庭的室内设计首要考虑室内布局、采光等的适用、方便,更多的注重人文因素,做到产品为人服务社会性 任何产品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过程和产品都凝结着丰富社会意义,例如磁悬浮列车不仅具有功能美和形式美,同时也承载着社会巨大进步和劳动成果的重要内容。形象性 设计美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和特殊的形象性,设计美的形象性不仅包含了一般形式美感的形象特征,更是体现了表层下的社会形象。PH灯具外形类似松果,体现了产品感性的视觉形象,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既强调以人为本,又强调实用功能。由于其材料的运用有利于进行批量性生产。变易性 设计美的审美价值观与审美标准也表现出时代审美的变易性特征,服饰装扮已成为彰显时尚的重要元素,去年的撞色搭配到如今流行的荧光色系和星空图案反映了消费者审美观念和趣味的变化,促进新的设计思想、风格的形成,体现了设计审美的变易性。

3、结合实例简述西方古代设计文化的美学意蕴

a强调和谐和比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b重视美与实用的苏格拉底c对美的定义进行探索的先哲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观点e维特鲁威的建筑美学f普罗丁的新柏拉图主义g中世纪美学的神性思想h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和达芬奇美学观i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博克及其观点j鲍姆嘉通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k德国古典美学的理论贡献

3、结合实例简述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

A推崇宗法礼仪与“拨尔而怒”的审美追求,突出“崇高”和“中和”的审美特性,崇高指博大雄伟的审美对象,例如大规模的祭天祭祖活动,体现了风骨和气势之美和敬畏而崇高的心理反应;中和指和谐、平和,体现中庸之道,例如北京故宫建筑群,中轴线对称的设计体现了和谐和中庸之美。B把握自然规律与“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主张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使设计能利用自然为生活服务。C倡导兼养形神与“体舒神怡”的审美效能,儒家主张美善相兼,长信宫灯体现了肉体和精神的兼养。道家主张人与自然共生,人类造物不应违背自然规律,阴阳五行的运转体现了道家的美学思想。D强调实用功能与“文质相一”的审美价值,明代家具注重功能,各个局部基本符合人体比例尺度,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产品设计观,强调对产品功能的创造。

4、结合实简述例未来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

A高科技化: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高科技产品已步入日常生活,省时省力的特点使得高科技产品好评如潮,例如智能机器人吸尘器等可利用声控等高科技手段快速高质量的完成清扫任务,迎合人们对高科技化设计的需求。B高清感化:当今社会中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产品的物质性上,更加注重产品的精神内涵,例如特百惠公司的威尼斯调味壶组合,不是单纯的商品,也体现了一种简单、健康的生活理念,这种高清感化的附加价值迎合了未来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

C高人性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个性需求加大,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对生理层面的要求,也要满足消费者心理层面的需求,我国和谐号动车组就具备很多人性化设计,座椅可180度旋转;椅背后附带折叠桌子,可用于放置杂物;列车组厕所分男女残幼等,体现了未来设计美学高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5、结合实例简述“功能决定形式”的审美设计观的认识 赫尔曼穆特修提倡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他组织的同盟肯定机器生产,认为产品的粗制滥造源于缺少合理的工业设计,强调产品设计与艺术创作不同,必须遵循科技原理,按自然规律办事,强调产品功能,在此基础上考虑风格,反对一切单纯外加上去的装饰。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是功能决定形式的典范,朗香教堂的墙体和屋顶留有间隙,用于引入自然光;“光墙”留有不规则的空洞,内外开口大小不一,产生奇特光线效果;坡度很大的屋顶用于收集雨水,这些功能决定了朗香教堂独特的形式和表意性。体现了“功能决定形式”的审美设计观。

6、结合实例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美学原则

A人情化、个性化为第一要义,尼迈耶尔博物馆造型夸张,个性张扬,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人情化、个性化的原则 B借用符号学理论,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创造贴近大众生活习俗的审美形式,提倡兼收并蓄、丰富多彩、矛盾与含糊。悉尼歌剧院运用诗一般的象征和隐喻手法,造型独特,结构矛盾而含糊,产生强烈的象征意义和特殊的美学意蕴。(美国费城母亲住宅—文丘里)

C注重历史传统文脉的意义,喜欢将民族地区性的艺术特色融入设计,美国纽约电话电报大厦的屋顶设计以希腊神庙山花为原型,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文脉主义”的原则。

7、结合设计史的实例分析论证“less is more”和“less is bore”体现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

密斯凡德罗提出less is more的现代主义审美设计观和现代主义建筑美学原则,强调建筑材料的质地美,提倡简单,反对多余的装饰。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是密斯凡德罗的代表作之一,整个建筑轻灵通透,里外空间连续流通,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体现了现代主义注重表现材料和功能的特点。但其也有局限性,容易忽视产品与人情感的和谐和交融,引起了后现代主义的强烈指责。

文丘里提出的Less is bore是后现代主义审美设计观,提倡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主张以人为本,高清感化的设计,而不仅仅是以单调的功能主义为中心,他提出建筑应该推崇“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主张,美国费城的母亲之家采用平衡而不对称的室内分割,房子外表运用了古典山墙对称的构图,体现了其矛盾性和后现代主义的“文脉主义”。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相比更注重个性化和自由化,对待各个设计风格和流派我们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

论述题(图片)

1、形——形态、造型

2、意——审美心理(带给我什么感受)

3、神——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和文化特征、设计师的思想和理念、做出评价(是否符合未来设计美学发展趋势)

Eg:PH灯形 松果形式灯,采用了构成主义的方式,形式复杂,层次性强。白铜片色彩明快,意 让人看后产生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情感愉悦,有一种轻松雅致的舒适感。神“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性。它是来自于照明的科学原理,而不是由于附加的装饰,因而使用效果非常

第四篇:影视美学复习重点范文

复习重点

开卷考试。不用死记硬背,注意多把各种理论结合自己的观影经验(包括课堂观摩的)来理解,有些题目会要求举实例。

影视美学

美学研究什么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形象性、感染性、客观性)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移情性,如诗句的美)

什么是影视美学

一般认为,电影美学应是整个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部门或分科。它既与电影所反映的哲学观、社会思潮有关,为此要研究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与人的关系(外部的和内部的),也同电影艺术的特点及其规律性密不可分。

美学视域中的影视美学

(1)美学原理(基础)研究。如美的本质、审美关系的一般理论、美的分类、美的形态等等。

(2)中国古典美学。其中又可分为中国美学史和各种学术流派的美学观点的研究,如儒、道、佛的美学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等等。(3)西方美学。包括西方经典(传统)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抑或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反美学”)。也可从史和学派、思潮的角度去作研究。

(4)中外美学比较研究,重点是中西美学比较。(5)门类美学,如小说美学、诗歌美学、书法美学、音乐美学、绘画美学、雕塑美学、影视美学、舞蹈美学、建筑美学等等。

(6)实用美学(技术美学),如音响美学、摄影美学、工艺美学、旅游美学、包装装潢美学、广告美学、服饰美学、设计美学等等。其中,有的也可包括在门类美学研究中,有的则多半应归属于审美范畴。

影视美学的多元化阐释

有的将电影与心理学联系起来,把心理学作为电影美学的基础,如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鲁道夫·爱因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雨果·明斯特贝格发表的《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让·马扎莱的《电影与心理学》、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等。

有的是从“电影本性论”来表述自己的美学观的,如法国的巴赞和德国的克拉考尔、苏联的谢尔盖·爱森斯坦和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照相本性论、形象本性论。)

电影本性论主要有两种观点:

1.照相本性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是一种通过机械把现实记录下来的艺术,电影的本性应该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在物象及其复制品之间不存在人的创造性的干预。

2.形象本性论。代表人物有苏联的谢尔盖•爱森斯坦、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法国的让•米特里等人。反对照相本性论,认为电影有必要也有可能对现实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因而也应当融进艺术家的主观思考和情感。

还有从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影的美学特性的,往往将经验总结、技巧(如特写、剪辑、镜头)等与风格、形式结合在一起,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

更有从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分析电影美学的,这就出现了社会学电影理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号学美学(如麦茨、艾柯等等)。

影视艺术涉及很多方面,这就好比广播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想要做的好,必须要整合许多的元素 有其自身的核心元素 影视美学可从多种角度来审视 不要以纯文学角度去分析影视艺术 编剧固然重要(巧妇难为„„)但不是全部

什么是好电影

好电影=好故事+合适的视听表现手法(或有特点的表现手法)好故事代表文本层面,表现手法代表各种影视核心概念。其中,剪辑最为特殊,它是连接文本与视听的桥梁,如何强调重要性都不为过。当然剪辑是个大概念,包括画面和声音的,控制叙事方式和节奏,控制视听给人感情的冲击。故事和表达的关系:心理恐怖片,不能采用快节奏的剪辑风格。另如《第25小时》,故意使用错误的无缝剪辑手法,主动表达观点,不是被动符合美学规律。

规律是用来被打破的,在影视艺术中更是这样,除了景别感情影响以及轴线定律(某些情况也可打破)外,几乎都可被打破。

OSCAR NOMINATIONS 一览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Animated Feature Film Art Direction Cinematography Costume Design Directing Documentary Feature Documentary Short Film Editing Foreign Language Film Makeup Music(Score)Music(Song)Best Picture Short Film(Animated)Short Film(Live Action)Sound Editing Sound Mixing Visual Effects Writing(Adapted Screenplay)Writing(Original Screenplay)

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

这个问题相当于问你最喜欢的男孩或女孩是什么样的。

我的回答是套用那句歌词:每个女孩都不简单。

电影也是一样,首先它就分类型,另外很难完美,首先故事也不一样,当然文本不是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二次创作如何。

类型片

文艺片(艺术片)、商业片

黑色电影、匪盗影片、惊险电影、伙伴电影、恐怖电影、战争电影、追逐电影、西部电影、喜剧电影、音乐电影、侦探电影、科幻电影

典型的分类,每个种类都包含观众熟悉的角色、任务或情况

一般商业片,如动作片,基本上没有所谓的 “Character Development ” 每个体裁,都可以发掘一个在熟悉的规则和限制下运行的世界

典型:“三分钟营救”——形容动作片在最后阶段使用交叉剪辑的手法来展示一位主人公想方设法去拯救另一位或多位角色的套路,因为被过度模式化使用,被影评界想了一个“三分钟营救”的词语以示讽刺。

电影阐释与冲突

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敏感性的培养

Edward Norton :“我很怕去评论和解释自己的作品,因为那样等于是剥夺了他人或观众审美的权利”

姜文:误读是永远的,它不是一个贬义词,真正的了解是偶然的,不了解是必然的,在这过程中有一些误读存在,误读有时候会带来灾难,有时候会带来美丽,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都是这样„„

余华:为什么书名不是《七日》,而是《第七天》?张清华(北师大教授)说:“我一开始的疑惑就是为什么叫‘第七天’?明明应该是‘七日书’,因为他讲了七天的故事,到了第七天也没有发生更大的突变,而为什么他不叫‘第七日书’?我想明白了,因为这是‘安息日的悲歌’,其实整个七天都是第七日。

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敏感性的培养

上帝用了六日创造了万物和人,到了第七天安息了。他安息之后,也就是‘上帝缺席’之后,我们这个世界出现混乱的景象。”虽然我自己没有这样想,但是我觉得他的解释很棒。文学作品是开放的,不同的人可以在同一部作品里读出不同的感受,对题目的理解也是同样如此。

现在我来说说我的解释,两个原因,很简单,《第七天》比《七日》好,作为书名的话,你会选择《第七天》还是选择《七日》?肯定选择《第七天》。第二个原因,我写到第七天才是故事的开始,我这次是反过来写,我的小说开始是传统小说的结尾,第一天开篇杨飞死了去殡仪馆,那是传统小说的结尾,写到第七天是死无葬身之地的故事开始了,但是我在这里结束了。我这个小说是反过来的,从结束的地方开始写,写到开始的地方结束。

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对于影视作品的审美会不会有“误读”的情况?答案是肯定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优秀的电影总是能给人以无尽的思考空间与审美空间,这其实也是艺术最高的追求和目的 大家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艺术敏感性

不管是将一部新电影与我们对电影的标准概念联系起来,还是将新电影与我们认为统治所有电影的规则联系起来,阐释是一个对知识的价值与体验的价值进行维护的过程,二者同样重要。

所以批评的终极目标不是客观真理,而是对这种价值进行充分地表达。

不要低估这种充分表达的价值。

现代理论家之中最苛刻的教条主义者也会同意以下观点:

这些电影集结了一批新的观众(或是多数的观众新的感知能力),希望通过打破系统和扭曲系统而带来新的快乐。通过给他们带来意义的新密码,与其说这些电影废弃这个系统,不如说它们与这个系统紧密相联;否则的话,这些电影将无人能懂。阐释会向系统和新影片之间的张力妥协。

电影系统是批评和阐释的沉淀——这种阐释是由人们多少年以来的习惯所构建。关于电影的意义没有客观的的真理,只有以某种方式阅读它们的传统——很多电影都毫不犹豫地依靠或利用的传统。

最初,符号学家们觉得他们能建立电影语法的近似物,以便使各种符号都有归属于自己的本意。但内涵这个复杂的问题继续蚕食着语法,直到电影里的所有意义都很显然源自于对内涵和修辞的阐释。如果这些陈规获得了稳定的本意(淡出暗示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只应该感谢早期电影历史中对此反复进行象征性的使用。

在电影理论事业的中心,阐释本身比其解读的电影更重要,因为艺术的生命取决于观者和被观看的人工制品,取决于系统和新作品带来的文化现象。

“阐释的冲突”(conflict of interpretations)

——通过作品和观者之间的互相让步,构成了意义的传统和希望。

影视剧作

从瞬间到永恒,从方寸到寰宇,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丰富的可能性。大师的标志就是能够从中只挑选出几个瞬间,却借此给我们展示其一生

结构: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事件

故事价值——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此一时到彼一时,由正面转化为负面,或由负面转化为正面 如:生/死(正面/负面)、爱/恨、自由/奴役、真理/谎言、勇敢/懦弱、忠诚/背叛、智慧/愚昧、力量/软弱、兴奋/厌倦

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某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 场景

场景是指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根据至少一个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感知的重要性的价值改变了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境 理想的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件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包括40~60个场景 一系列活动能否构成一个场景,在于它能否被写成“一个整体”。举例来说,一场吵架是否吵出了一个结果?

序列

序列是指一系列场景——一般为2到5个,其中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达到顶峰 例:我们下面构思一个三场序列 背景设置、场景

一、场景

二、场景三 理解序列 背景设置:一位女同学将要去一家公司面试,她非常希望得到这份工作,但尚未成功(负面),并且她有5位竞争对手。面试官想了一个独特的考察办法,安排一场看似无关的聚餐,并计划通过观察6个人在这种场合自然表露出的具体行为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场景一:某宾馆。女主人公是外地人,提前一天找了个饭店住下,现在她正在为晚上的聚会做精心准备——这个场景的价值是自信/自疑。她想给人好印象,她知道这一定是面试的一部分,她很忧虑(负面)。她一遍又一遍地试穿自己带来的那几身衣服,却总也拿不定主意。她越来越感到自己希望渺茫,一筹莫展,甚至出现了放弃的念头。这时,男友的形象浮现了出来,她的男友生活在这个城市,她很想得到这份工作有很大原因是为了毕业后能和男友生活在一起,想到这些,她又重新振作精神,穿衣化妆一鼓作气,自信重回(正面)

场景二:很不幸,当她走出宾馆,才发现风雨大作,从眼前飞驰而过的出租车都有客人,等了半天一辆空车也没有,眼看聚会就要迟到,索性拔腿就跑,可是,她所不知道的是,在她的必经之路上,有一片很大的烂尾楼工地,在夜色已晚并伴有电闪雷鸣的时刻,一个女孩将要徒步经过这里——这个场景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危险/安全。女孩冲进了工地,为了要赶时间(负面),结果不出意料地被一帮流落街头的混混所包围,但更加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女孩业余爱好是习武,三下五除二,混混只配在地上找自己的牙,但女孩也已精疲力竭,跌跌撞撞穿过了工地,全身而退(正面)

场景三:聚餐饭店。此时的价值转换为面试成功/面试失败。女孩成功化险为夷,但她现在的样貌是:衣服上沾满雨水、泥巴、甚至混混的血,头发散落,十分狼狈,她的自信骤然下降,认为自己已经没 有希望了(负面)面试几乎无望(负面),她几乎同时看到了另外5位竞争者衣着光鲜,风采照人的样子。为了不让事情过于荒唐,她在饭店一层的商店里买了一身最廉价的服装,急匆匆在卫生间里换好衣服,整理了头发。她走进了大厅,她知道自己已经失败,抱着这样的心态,她心无旁骛,十分轻松地展示着她自己,参加面试的那种紧张者的心态消失的无影无踪,甚至拿她刚刚经历的在工地与歹徒搏斗的事开玩笑,大家先替他担心,然后又为她高兴„„当晚会结束时,面试官们已经得出结论:一个在经历这样的恐怖事件后又能如此处之泰然的人显然是他们所需要的人选——女孩得到了工作,聚会以她的个人胜利和面试胜利而告终(双重正面)

理解序列

每一个场景都在自己的价值方面进行转化。

场景一:从自疑到自信。场景二:从危险到安全;从自信到失败。场景三:从面试失败到面试胜利。只是,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一个承载着更大价值的序列,这一价值居高临下,统领其它价值,这就是女孩所申请的那份工作

在序列开始,她没有工作,第三个场景成为序列高潮,因为她面试成功为她赢得了工作

序列的意义

在构思故事写作时,给每个序列都定个题目,明确为什么将它设置在影片内,如前面这个“得到工作”序列,故事目的是让她从没有工作到找到工作,按说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单一场景就能实现

但是,为了更加戏剧化地表现人物性格及其身边的人物或事物,我们经常需要创造一个序列来实现这些目的

上例中用一个场景就可表达女孩“有资格”得到工作,但用序列不但可以让她得到工作,还可以戏剧化地表现她的内在性格、背景城市的社会风貌、以及招聘公司的特点等重要元素

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场景为其定点,导致价值的重大转折,其冲击力要比所有前置的序列或场景更为强劲

一个基本场景、一个构成序列高潮的场景、一个构成幕高潮的场景之间的区别在于其变化的程度 “细微、适中、重大”

场景是细微但意义重大的转化;序列以适中、更具冲击力的方式转化;幕就是承载着人物生活发生重大逆转的动态单位

故事、故事高潮 一系列幕构成了故事 故事高潮:故事是一系列幕的组合,渐次发展为一个最后的幕高潮,又称故事高潮,从而引发出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

场景、序列、乃至幕都是可以逆转的 理解故事高潮

我们把之前找工作序列进行延展:

第一幕由找到工作序列发展为女孩成为公司总裁作为幕高潮,第二幕可以讲述公司之间的内部斗争、勾心斗角,幕高潮以女孩被解雇重新流落街头为止,第三幕表现女孩加入原公司的敌对公司,历经坎坷、玩弄手段,重新爬到公司顶层,并对原公司展开无情、疯狂的反击。

女孩从影片开始的单纯、乐观、勤劳发展到影片结束时的无情、神经质、腐败、愤世嫉俗的公司大战老手——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

故事的三种情节: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

经典设计、最小主义、反结构

经典设计:围绕一个主动主人公而建构的故事,这个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经过一段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贯而具有因果关系的虚构现实中,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直到以一个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而结束的闭合式结局

情节内的形式问题

闭合式结局:如果一个表达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的故事高潮回答了故事讲述过程中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并满足了观众的所有情感,就称其为闭合式结局

开放式结局:一个故事高潮如果留下一两个未解答的问题和一些没满足的情感,则称其为开放式结局

一般来讲,大情节结局多为前者,小情节反之,但现在由于考虑制作续集的需要,大情节往往在影片最后处理成开放式结局,而不论其最终能否接拍续集,为开放而开放。

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

外在冲突多见于大情节,人物同样具有内心冲突,但冲突重点在于自身与外在事物及环境上面。小情节则落于人物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斗争上,这种斗争角色也许意识到也许没意识到。

单一主人公与多重主人公

《巴别塔》、《撞车》、《低俗小说》、《大象》、《咒怨》„„

主动主人公与被动主人公

主动主人公:在为追求欲望而采取行动时,与他周围的人和世界发生直接冲突

被动主人公:表面消极被动,但在内心追求欲望时,与其自身性格的方方面面发生冲突

大情节(经典设计):闭合式结局、线性时间、外在冲突、单一主人公、连贯现实、主动主人公 小情节(最小主义):开放式结局、内在冲突、多重主人公、被动主人公 反情节(反结构):巧合、非线性时间、非连贯现实

创作局限原理

世界(作者构思故事中虚构的世界)越大,作者的知识便越肤浅,因此他创造时的选择也就越少,其故事也就越发充满陈词滥调。世界越小,作者的知识便越完善,因此其创造时的选择也就越多。

一切优秀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有限的、可知的世界内的(《罪与罚》是个微观世界,《战争与和平》背景宏大,但故事也只是集中于少数几个人物密切关联的家庭)

故事的世界必须小到使单个艺术家的头脑可以包容它所有创造出来的宇宙并对它了如指掌

作家必须对自己创造的世界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以至于没有人能对你的世界提出质疑,从你的人物的饮食习惯到公厕里卫生纸的品牌,每个要素你都了如指掌 必须把自己界定于一个可知的范围内,过广的“世界”会把人的大脑拉伸成薄薄一片,知识便相对流于肤浅;一个有限的世界和有机界定的人物设置才能加强作家的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这里的食物供应的确充足,战火并未触及丰饶繁华的高庭。在歌手和杂耍艺人的表演中,人们首先享用了烈葡萄酒煮的梨子,接着是滚盐炸脆的美味小鱼和填满洋葱、蘑菇的公鸡。随后是大块烤得棕黄的面包,堆积如山的芜箐、甜玉米和豌豆,上等火腿和烤鹅,一盘盘啤酒和大麦墩的野鹿肉装得满溢。至于甜点,卡斯威男爵的仆人们端出一碟蝶由城堡厨房精制的糕饼,有奶油天鹅,糖丝独角兽,玫瑰状的柠檬蛋糕,加香料的蜂蜜饼干,黑莓馅饼,苹果酥,黄油乳酪等等丰盛的晚宴并未提振凯特琳的食欲,但眼下,她的使命成功与否全赖于她的坚强,丝毫不能展现脆弱。于是一点一点,她吃了下去,一边留心观察这个称王的人。„„

创作限制与类型常规

既要恪守常规又要杜绝陈词滥调,激发创造力

如:爱情故事(常规:男女邂逅。陈词滥调 :相遇方式。)

动作/探险故事(常规:最后的营救;英雄处在被动局面下。陈词滥调:处理方式。)冲突的三个层面

鸿沟(矛盾)

“魔术般的如果”

如何写出一个富有见地的情感场景?

“一个人应该如何采取这一行动?”“如果我的人物处于这种情况,他将会怎么做?”“如果我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这个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做?”

——“魔术般的如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激励事件

激励事件必须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举例:飞越疯人院:女院长在内部会议上要求留下男主人公。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一开始法官对男主人公的判决。少数派报告:当男主人公发现杀手是自己。

故事的要义

一个事件打破一个人物生活的平衡,使之或变好或变坏,在他内心激发起一个自觉和/或不自觉的欲望,意欲恢复平衡,于是这一事件就把他送上了一条追寻欲望对象的求索之路,一路上他必须与各种(内心的、个人的、外界的)对抗力量相抗衡。他也许能也许不能实现欲望。

故事的要义

电影剧本的格式

文学剧本 拍摄剧本 分镜头剧本 故事板 一些概念

任何一部电影最初都产生在纸面上。最开始都起始于一张白纸和一只笔,或者是一个键盘和一台显示器。首先是要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一个故事。你可以自己编一个故事,也可以改编别人的故事。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原创剧本和改编剧本。

王家卫导演拍摄电影时不用剧本,而是靠临场的感觉来自由发挥,以期在创作中达到一些意外惊喜 而这里所说的不用剧本,这个剧本指的是分镜头剧本,有时还会采用故事板,但它至少还是要有一个故事框架的

剧本的标准格式 场景标题:每个场景以左对齐大写的场景标题开始,列出:场景号(当所有修改完成后确定)、内景或外景、地点、出场人物、白天还是夜晚

主体:(动作描述、心情设定、舞台指导)离场景标题和对话两行间距,和页面同宽。人名在对话外需要大写。

对话部分:居中对齐、前后分别空两行、对话者的名字放在对话前一行,大写,居中、在有必要使用舞台指导的地方使用括弧 一些有必要的短过渡,如切换、淡入淡出,左对齐或右对齐。再次强调尽量避免使用镜头和剪辑注释,将那些问题留到分镜头剧本写作时考虑。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剧本又称摄制工作台本,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

主要任务:是根据文学或拍摄剧本来设计相应的画面,配置音乐音响,把握片子的节奏和风格等。

分镜头剧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前期拍摄的脚本;二是后期制作的依据;三是长度和经费预算的参考

要素

镜号:即镜头顺序号,按镜头先后顺序,用数字标出。它可作为某一镜头的代号。机号:现场拍摄时往往是用2—3台摄影机同时进行工作,机号则是代表这一镜头是由哪一台摄影机拍摄。技巧:拍摄时镜头的运动技巧,如推、拉、摇、移、跟等,以及镜头画面之间的组接技巧,如切换、淡人淡出、叠化、圈入、圈出等,一般在分镜头稿本中,在技巧栏只是标明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时间:指镜头画面的时间,表示该镜头的长短,一般时间是以秒标明。

画面内容:用文字阐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为了阐述方便,推、拉、摇、移、跟筹拍摄技巧也在这一栏中与具体画面结合在一起加以说明。有时也包括画面的组合技巧,如标明淡入或淡出(fade in、fade out)音响效果:在相应的镜头标明这一场景内使用的效果声。音乐:注明音乐的内容及起止位置。

THE MESSENGER

By

Alessandro Camon Oren Moverman EXT.CAFETERIA – DAY

TONY

Hey, Sergeant.One more thing.Will stops.Turns.TONY

We make it our business to Deliver the news within 24 Hours from positive ID.Ideal is within four.We’re racing CNN, FOX, Drudge Report, what-have-you.Not To mention any soldier with a cell phone or a webcam.分镜剧本 故事板 故事板 故事板 故事板

剪辑的地位 亚历山大·佩恩(关于施密特,后人):我想好一个故事把它写下来,然后开始找资金选演员选导演选„„

等这些结束我走进剪辑室,就好像被冲到了海岸上,那时特别高兴,因为现在可以真正开始制作电影了。

“三次创作”,毁掉或拯救一部作品

前期工作简单讲,相当于积累素材。然后,进行剪辑和打磨直到作品以最后完美的形式出现。如果前期积累素材时没有考虑到下一个过程,没有考虑到后期剪辑,那么尽管剪辑师很有创造力,他也只能孤军奋战,去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为剪辑提供素材

剪辑是对时间的操纵剪辑师通过和谐安排影像来操纵时间,表现特定的含义。剪辑的过程是在阐述主题,是总体制作的一个主要创作阶段。

剪辑的形式就如同音乐的风格一样难以尽数

连续性剪辑是再现现实,蒙太奇剪辑体现一种抽象、意念的主题。两种方式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获取剪辑所需的影像

连续性剪辑(剪辑要素的核心)

拍摄分离的镜头,把它们剪辑成段落,为观众创造无须解释的时间幻觉,这些都不是偶然为之的。时间不断流逝,摄影机只是捕捉了一些时间的片断。真实世界不断变化的性质和拍摄时片断化的性质就使我们不可能漫不经心地对待每一个独立的镜头,它们要剪辑在一起,传达出现实中连贯的感觉。

在几个不同的地方随意录下些素材就希望组成连续的歌曲,这是不可能的,同样,随意拍摄的镜头也很少能被剪接在一起

跳切(连续性剪辑的对立面)什么是跳切

主动跳切与被动跳切

跳切镜头在场景中能够在不打断故事流畅性的情况下存在。审慎的和人为的跳切镜头是技术控制使用的结果。无缘无故的跳切镜头只会显示出欠缺技巧功底。

如何避免跳切,创造可以使镜头连续的场景需要特定技巧的熟练运用,镜头能被连续剪辑在一起,避免跳切,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

画内表演(on—screeen action)和画外表演(off—screen action)·

切出(cut aways)或者交叉剪辑(cross—cutting)·

插入镜头(cut—ins)或者插入场景(inserts)·

剪辑匹配(match—cuts)

画内和画外表演(最原始的连续性剪辑策略)

我们拍摄时要克服跟随表演动作的冲动。我们允许被摄对象在镜头的结尾时出画。或者我们从空镜头开始,让被摄对象在镜头的开始入画。剪辑师可以从一个空镜头剪接到其他任何镜头或者从其他任何镜头剪接到空镜头,保持视觉和时间的连续。

画外和画内表演在段落中的运用能有效地使角色从一个环境或者表演区域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在场景之间进行过渡。

谨慎利用转场特效(淡入淡出、划、定格„„)

切出和交叉剪辑

切出和交叉剪辑是用途最广泛的连续性剪辑处理方式

切出画面是指镜头从主要动作中切出来。交叉剪辑是对平行的动作进行交互式的剪辑,如画内和画外动作,这种处理也能操控时间和空间。

拍摄切出镜头,引导动作以供交叉剪辑是任何拍摄工作所必需的

切出和交叉剪辑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情感,发展角色。这种剪辑处理引导动作剧情升级,并提供剪辑的速度和节奏。

目光的活动经常促成切出镜头的剪辑

对话场景的目光交流:如果我们用一系列外反打镜头拍摄两人之间的谈话,镜头画面足够紧凑,每个镜头中只能有一个人,那么每个人相对于对方都是切入画面。

对话场景中的表演通常是由不同的双人镜头和各自独立的单人反打镜头组成

对话场景基本剪辑技巧是当一个角色停止说话而另一个角色开始说话时,千万不要剪切。如果我们进行一个双方你来我往的对话的交替点上进行来回的剪切,很快整个对话场面就会像打乒乓球一样来回摆动,这使对话听起来是在摄影机前念独白而不是彼此在进行谈话(正确的做法:重叠剪辑)

切出和交叉剪辑是剪辑师用来压缩时间、掩盖场景变化的最主要手段。

切出不仅能使我们把原本会跳接的两个镜头组合在一起,而且能够压缩屏幕上情节的时间。

平行剧情是讲述故事的有效途径,能够系统地进行交叉剪辑和时间压缩。平行剧情展示两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情节,然后在两个场景中来回剪切

在平行情节中,每一个场景相对于另一个场景都是切出镜头

当从一个场景切出,然后又切回去,情节已经有所发展,我们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戏剧时间的压缩,增强戏剧张力的可能,以及两个场景中相似情节的比较

无法使用交叉剪辑的情况该怎么办

如:角色要单独进行表演

这种情况难以进行交叉剪辑,因为没有其他角色与之相伴,建立切出镜头或者平行情节。接空镜头

一般指没有生命的物体或场景,有时也可以包括人

思考一个提供连续性并同时提供情节结构的例子

如:一对儿情侣分别的场景

女孩送男孩上车,帮忙拿些行李(插入车轮转动或女孩挥手的镜头)2 车正在开动,男孩望向窗外女孩,深情凝视

插入镜头或插入场面

插入镜头与切出镜头的区别:

除了强调戏剧性效果之外,在使用插入镜头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转换时空,去除多余的素材,保持镜头的连续性。在这些情况中,插入镜头的作用与切出镜头相似。重要的区别在于,插入镜头展现了一个较大场景的较小部分。因此,虽然插入镜头隐藏了较大场景中的变化,插入镜头所展示的场景中的较小部分仍必须与我们在较大场景中的同一区域所观看到的东西相吻合,否则就跳切了。

同切出镜头一样,插入镜头使我们能够压缩银幕时间,缩短我们所要花费的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过程的时间。但与切出镜头不同的是,插入镜头不仅聚焦在主要行动上,而且要强调它的特写特征。对于增强戏剧性和提供一个连续性切换手法而言,它们都是重要的。

匹配镜头

匹配镜头是一种最明显的保持连续性的剪辑

没有时间的消逝,即使机位可能已经改变了,任何事物都可匹配。难度最大因而也较少使用的技术,容易出现穿帮情况 一般而言,需要注意:

动作匹配(即通常所说的无缝剪辑)

场景匹配 改变景别 光线、声音匹配 重复表演和停顿表演

以同一方式精确地重复动作是一项最重要的本领

为了匹配镜头的使用,重叠的动作是必须重复的。仅仅在中途停止动作,通过重新组织一个新的镜头,接着完成这一动作是不可行的。

拍摄一个场景,前后表演都要留有余地

构图因素的相似性以及过度的变化

前者造成跳切感觉,后者营造强烈情感冲击(必须剧情有此需要)

主动跳切、综合连续

主动跳切

观众是十分聪明的,他们知道一个跳切镜头意味着时间的跳跃——剪辑师从作品中去掉了某些东西。因此为了传递不连续时空的信息,我们可以精确地运用跳切镜头。

综合连续

之前所讲的连续性剪辑的各种概念,不是反复地、连续不断地运用同一种技术。重复运用同一种技术保持镜头的连续性会变得明显和做作。在一个场景或片段中,当我们从一个镜头过渡到另一个镜头时,要按需要精心选择和运用每一种剪切方法

针对性地为剪辑拍摄

主场景(单机多次)

全景镜头结合不同角度和景别的分镜头(先拍再选)

三联拍摄法(边拍边选)

剪辑师对于时间、节奏、韵律的控制较小。在剧本的编写和拍摄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决定应提前做出。如果在一部作品的氛围中作出了错误的决定,那么剪辑师很难去处理后期问题,很难去转移重点或改变节奏。

多机拍摄(多机单次或多次)各类优点集于一身

蒙太奇理论

蒙太奇剪辑指将两组或若干组非相关事件的图像经过精心编排后并置,当这些事件的图像组接到一起时,就形成一个更大、更强烈的整体及意义

蒙太奇剪辑是组合镜头的一项技术,它为主题或题材传达情感和思想。

蒙太奇剪辑与整合镜头以创造具有时间顺序的连续性的影像不同,蒙太奇剪辑依靠镜头的内在联系来排列镜头从而创建主题。

如果说连续性剪辑试图表达出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一种感觉,那么蒙太奇剪辑则试图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组合来表达其含义和思想。

某些时候,虽然动作是平行的,但它们不同于先前提到的平行动作剪辑,精心策划的蒙太奇剪辑段落用来支持主题和性格描写

在戏剧性作品和纪录片作品中,经常在有利于运用蒙太奇片段的情况下而放弃连续性剪辑,从而能够有效地设置一个场景,定义一个主题,营造一种情绪

蒙太奇剪辑不仅要考虑动作的相关性,更多时候还要考虑构图和色彩,以及音乐和音响的影响

剪辑美学的发展

经常会有一些有意使人无法理解的作品,或创作出“有待于解释”的作品,神秘的或似是而非的作品,以其自负的或自我沉溺的无病呻吟的作品经常让人感到厌烦

其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它们太愚蠢了,以至于不能表达出作品的意义

虽然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和表演生活模糊状态的才能是认真的艺术进取心的实质,但是在不考虑观众经验的情况下进行尝试,则是天真幼稚的,这可能会使作品的意义、价值和丰富的多义性丧失

第五篇:美学教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

第一节、关于美学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诞生,其时间是在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鲍姆嘉通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2.奥地利“维林多夫的维纳斯”:人类雕塑艺术的开端;“史前西斯廷教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

3.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美学思想的第一次黄金时期出现在先秦(春秋战国),而西方美学思想首先的辉煌归属于古希腊(轴心时代)

4.原始艺术的特点:实用性(实用性和功利性)和巫术性(审美性和精神性)5.人的心理三个部分:知、意、情 6.德国美学家费希纳开创实验美学 第二节、西方美学的进程 1.西方美学经过了四个阶段:①本体论阶段——世界是什么?→②认识论阶段——人如何认识世界?→③语言论阶段——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④文化论阶段:新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等。

2.柏拉图: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 3.影响艺术的三因素说:时代、种族、环境 第三节、中国美学的发展

1.中国思想的基本线索:子学(先秦)—经学(汉代)—玄学(魏晋)—佛学(隋唐)—程朱理学(宋代)—陆王心学(明代)—朴学(清代)第四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1.“审美活动”是人类一切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行为的总和,是人类的高级的后发性的精神性活动

2.以审美活动或审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

①从学科性质上看。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以人类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门类,而审美活动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是精神活动高级而复杂的形式,人文关怀向度是审美活动的应有之义,所以,美学应当以审美活动或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②从研究基础和研究材料上看。把美学研究对象定位于审美活动以及这种活动的物化或物态化形式(如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

③从逻辑上看。审美活动内含真与善的因素,既符合客观规律,又最契合人的精神需要;不仅使人获得自由,也使对象自由地存在。

④从研究广度和研究的科学性上看。审美活动涵括一切审美现象,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能避免其他研究方法的片面性。3.为什么要以艺术为研究重点?

①从美学研究的逻辑根据(前提、出发点)看: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故美学必然且当然要去研究。②从美学研究的理论目的(发现美、总结美)看:艺术美比其他一切美都更典范更有感染力,故艺术美比其他一切美更利于我们了解美的真相,发现美的规律。

③从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和任务(提高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看:美学要探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精神内涵,进而提高人们审美能力,而艺术活动作为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让我们在其中领略到更充分的精神力量。

④从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研究方法)看:通过艺术来把握审美观念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也是行之有效且事半功倍的。4.美学学科性质:

1、是一门尚在发展的学科。

2、是一门理论学科和哲学的分支学科。

3、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或跨学科性)的学科。

4、是一门人文学科。5.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1、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全面的人的养成。

2、美学从事“精神”的事业,传播、培育人文关怀的种子。第四章、审美存在(上)第一节、自然美

1.自然美的概念:狭义的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原生态(未经人直接改造)的具有审美潜质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有自然山水的美、自然事物的美、质朴的人体美,等等。广义的自然美除此之外,还包括人类改造过的自然事物的美,如花圃、园林、行道树的美。与人类实践水平、主观需要和社会文化语境相一致的,同时其本身又具有某种奇特形式的自然事物,一般就被称为自然美。简单地说,自然美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融合)或“异质同构”。

2.在西方,人对自然美的审美自觉最早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是彼特拉克。17世纪荷兰风景画派已经表示自然审美的成熟。中国自觉的自然审美最先开始于魏晋时期,标志是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出现

3.自然美的种类:

1、天体气象之美;

2、无机物之美;

3、水域之美;

4、植物之美;

5、动物之美。

4.自然美的特点:

1、自然美重在形式(形、色、声等)

2、自然美丰富多彩,富有变化

3、自然美富有寓意和象征性

5.自然美的主要审美风格:雄、秀、险、奇、幽、奥、旷 第二节、人的美

1.社会美的概念:社会美就是人所直接创造、符合社会规范和发展规律并对人类有益的文化现象。如得体的行为、生动的语言、美观的产品等。广义的社会美包括艺术美。2.社会美的特征:①社会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产物,是自然的人化 ②社会美与“善”有直接的联系,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③社会美重在内容

3.科学美的特点①:真理性;②深奥性;③抽象性;④简洁性。因何而美:第一,因真而美。第二,因理性而美。第三,因形式而美。第四,因智慧而美。

4.人的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包括形体美(体型、骨骼、线条)、容貌美、体态美、行为美、风度美、语言美。内在美包括:思想美,情操美,性格美,学识美。5.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

外在美与内在美都是人的美的必要组成部分

2、二者之间有时存在矛盾

3、内在美对于大多数外在美具有决定作用,能够增强、弥补外在美

4、总体而言,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第三节、形式美

1.形式美的概念:形式美是指事物的色彩、形状、声音等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可能性。

2.形式美分为两种类型:单体形式美和组合形式美。3.形式美的特征:

1、抽象性

2、装饰性

3、表意性 4.形式美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色彩、声音等 5.形式美的组合原则:①整一与参差②对称均衡③比例尺度④节奏韵律⑤主次关系⑥对比关系

第七章、艺术(下)

1.从艺术的时空存在状态而言可分为:时间艺术,如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如雕塑、绘画;时空综合艺术,如电影、电视、戏剧。其次,从对艺术的审美感觉而言可分为: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舞蹈;听觉艺术,如音乐;视听艺术,如戏剧、电视散文、MTV等。再次,从艺术的对象而言则分为:表现艺术,如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再现艺术,如绘画、雕塑、戏剧、小说、叙事诗等。再其次,从艺术形象本身的展现而言可分为:动态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静态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等。按照艺术的功能、存在方式、表现形式及其内容特性将艺术分为5类:第一是实用艺术: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有建筑、园林、书法、实用工艺等;第二是造型艺术,有绘画、雕塑、摄影等;第三是表情艺术或表演艺术,指通过一定物质媒介(音响、人体)和表演、演奏、演唱等直接表现情感而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有音乐舞蹈;第四是语言艺术,指文学;第五是综合艺术,有戏剧、戏曲、影视、互联网艺术等。第一节、实用艺术

1.园林艺术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场所。2.世界园林存在三体系,即东方式园林(以中国式园林为代表)、欧洲式园林(法国式园林为代表)、阿拉伯式园林。

3.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巧、宜、精、雅

4.中国古代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另说扬州个园)5.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表情的艺术。造型的艺术。形式的艺术。

6.唐四家: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蔡襄、米芾 7.实用工艺是指在造型和外观方面具有审美价值,又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实用工艺是工艺美术的一种,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实用性空间造型艺术。

8.蜀绣、苏绣、粤绣、湘绣四大名绣

9.四大名砚——端砚、歙(夕音)砚、洮(照音)砚、澄(邓音)泥砚 10.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11.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建筑讲究实用至上,兼顾审美。其次,建筑属于巨型立体造型艺术。再次,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又次,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最后,建筑也具有抽象性与象征性。

12.古罗马的维特卢威提出了经典的建筑三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13.中西的建筑的区别:首先,从建筑材质上说,有木与石的区别,即中国建筑多用木材,而西方多用石材。其次,从建筑布局上看,有群体式与单体式之别。再次,从建筑所传达的观念看,有祖宗崇拜与神灵(宗教)崇拜的区别。最后,从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看,有和谐与对立的不同。第二节、造型艺术

1.雕塑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的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是三维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甚至可以视为一种触觉艺术。雕塑类型从制作方法来分,主要有雕刻(减法)和塑造(加法)两种,故合称为雕塑。从雕的具体手法又分为圆雕(浑雕)、浮雕(半立体,又名凸雕)和透雕(介乎圆雕与浮雕之间,是在浮雕基础上将其背景部分镂空)。2.雕塑的审美特征: 其一,雕塑是小型的立体造型艺术,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具有实际的高度、宽度、深度(长度),反映现实或表现某种思想感情。

其二,雕塑是材质美、形式美与技巧美的结合。其三,雕塑是凝固的舞蹈。

其四,雕塑强调装饰性与环境依托性的统一。

3.绘画是一种平面艺术,指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符号,通过构图、造型、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中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4.中国画主要分壁画和卷轴画两种

5.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的一幅最早的山水画,堪称国宝。6.东晋顾恺之、南朝梁人张僧繇和宋人陆探微,这三人号称“六朝三杰” 7.绘画的审美特征:

首先,绘画有一种平面直观的造型美,同时具有比雕塑更灵活的反映生活的能力。其次,绘画是瞬间的艺术,强调画面的精炼性和表现力。

最后,绘画是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艺术,在有限的空间里蕴藏着深远的意味。8.国画在创作和风格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第一,用特制的毛笔、墨和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第二,构图不是焦点透视而是散点透视。

第三,国画与诗文题款、书法篆刻结合在一起。第四,重视空白的运用,主张“留白”、“计白当黑”,追求含蓄空灵、虚实相生的效果。第五,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而不是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内在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情趣、意境、神韵。

9.中西绘画之间具有很明显的差别:

第一,国画尚意、尚神,西画尚形,有写意与写实之别。第二,国画重线条,西画重光、色与团块造型,在艺术符号的侧重与造型手段上体现出区别。第三,国画重散点透视,西画重焦点透视,严格遵守时空界限。第四,国画从临摹开始,西画从写生开始。第五,中画较概括,多浓缩,多省略,是减法的;西画较具体,多铺陈,多展开,是加法的。第三节、表演艺术

1.音乐是指通过乐音在时间中的流动来创造音乐形象表达内在感情的一种表演性时间艺术。2.音乐的类型:从发音体来说,可分为声乐与器乐两种。

器乐方面:①弦乐,中国有二胡、板胡、高胡、低胡等,西方有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提琴等;②管乐,中国有笛子、箫、笙、管、唢呐等,西方管乐又分为两类,即木管乐器,包括长笛、短笛、单双簧管、英国管、大管,以及铜管乐器,包括圆号、小号、大号、长号;③弹拨乐,中国有琵琶、柳琴、月琴、三弦、扬琴、阮、筝,西方有竖琴、吉他、曼陀林;④打击乐,中国有锣、鼓、钹、板,西方有定音鼓、大鼓、小军鼓、三角铁;⑤键盘乐,有钢琴、手风琴、管风琴,这是西方独有的乐器。西方乐器中,钢琴和小提琴是最重要的两种器乐,前者号称“乐器之王”,后者则被叫做“乐器皇后”。中国乐器中,古筝分三派: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是河南筝派。一般认为浙江筝派曲调最为优美。古人认为琴所奏出的音乐乃天上瑶池之乐,所以又把琴称作“瑶琴”。

3.音乐的审美特征:其一,音乐是抒情的艺术,或者说是情感的艺术。其二,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和再创作的艺术。其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准确说,音乐是悦耳的声音艺术。其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即音乐的音响所塑造的形象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流动才能被完成,音乐本身的美也必须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来得以体现。4.五音:宫、商、角、徵、羽

5.琴、铮起源古远,故称古琴、古筝。琴铮在古代号称国乐双壁。6.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7.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贝多芬 8.最伟大的乐曲当属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9.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奠基人 10.门德尔松《结婚进行曲》是给天下有情人最好的礼物

11.法国的柏辽兹是浪漫派中的怪才,常被列为世界10大音乐家之中,但据说不会演奏钢琴 12.舒曼,浪漫主义音乐顶峰时期的代表,“小品大王”,擅长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还被称为“诗人音乐家”。

13.从李斯特开始,钢琴可以独自统帅舞台

14.浪漫派的后期代表是瓦格纳、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

15.威尔第是歌剧中最伟大的古典大师,据说世界上没有不演出威尔第歌剧的歌剧院,也没有不演奏不歌唱威尔第歌剧曲调的地方,代表作是《弄臣》、《游吟诗人》和《茶花女》这“三大浪漫主义歌剧”

16.歌剧三杰: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 17.音乐的当代新变:

第一是噪音元素堂而皇之地进入音乐家族。

第二是室内个人演出变为歌手与大众之间的广场狂欢式互动。第三是模式和模仿的流行。第四是欲望式演出。

18.舞蹈是指以精炼的人体动作为媒介,利用节奏、身段、舞步、表情、造型、力度等基本元素,塑造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连贯形体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19.舞蹈的审美特征:首先,以人体为物质基础。其次,以抒情为主要目的。再次,是动态的形式化的形体美,同时又有表演的规范化与程序化。最后,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第四节、综合艺术

1.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动作、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2.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3.莎士比亚,代表作是历史剧《亨利四世》、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以及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4.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牡丹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5.湖北的汉调又与徽调继续融合,形成了皮黄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京剧 6.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京剧、越剧、豫剧、评剧、粤剧

7.戏曲的审美特征:第一,戏曲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第二,戏曲是程序化的艺术。第三,戏曲具有虚拟性。第四,戏曲具有写意性,强调形式美。

8.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拍摄并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工厂的大门》

9.影视的审美特征:首先,它们是博采众艺的综合艺术。其次,它们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是蒙太奇。再次,影视形象是动态的直观形象。最后,影视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相结合的艺术。第五章、审美存在(下)

1.审美风格(也可叫审美类型、审美形态或审美风貌)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交往”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层次或境界。第一节崇高与优美 1.崇高是人与对象之间一种由对立冲突而最终趋于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其中人经由恐惧感、挫折感或敬畏感而获得精神快感,人的本质力量经过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得以显现或提高。崇高既指对象的“巨大”存在,又是审美主体之精神的胜利。崇高的事物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的

2.崇高的特征:1)崇高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气势。2)崇高在形式表现上多具有怪诞性或震撼性,所以历史上“崇高”有时被划归为“丑”。3)崇高在精神领域常具有宗教的圣洁性、历史的进步性和道德的高尚性;其内核在于抗争、正义和大我。4)崇高是冲突后的和谐,痛感后的快感,是自我精神的胜利。

3.优美的概念:优美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易于适应、和谐共存的审美关系,其中客体具有怡人的形式,能直接适应和肯定主体,主体则获得持续而稳定的精神快感。第二节、悲剧

1.悲剧是正面主人公在对强大敌对力量进行抗争之后却遭到失败或毁灭的审美形态。

2.西方悲剧意识的演变:1)古希腊:命运悲剧2)文艺复兴:性格悲剧3)19世纪:社会悲剧4)20世纪:日常悲剧 3.悲剧的审美特征:

①从情境言,悲剧冲突是正面质量与反面力量的对立,是敌对势力与主体抗争之间的矛盾。②从人物言,悲剧主人公常常是正面人物,要么是英雄,要么是有正当合理要求的小人物。③从结局言,悲剧是抗争而未能取胜,通俗地说,悲剧是丑“暂时地”、“表面地”打败美。④从价值言,悲剧虽有肉体的毁灭、抗争的失效,但抗争和控诉本身见证精神的崇高,具有启迪和引人深思、激人变革的社会效应。

⑤从接受心理言,接受者心理轨迹总是从“痛感”转入审美快感。第三节、喜剧

1.喜剧是以反常、轻松或机智等形式出现并能令人发笑的审美现象。2.喜剧观点:

1、德国康德:“乖讹说”或“预期失望说”。

2、德国柏格森:生命的机械化说。

3、奥地利弗洛伊德“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4.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 4.喜剧手法

①倒错(倒置、颠倒、错位)。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②夸张变形。1)一女同学黑了些,她男友又太白了些,有天宿舍里的毒舌天后突然对她冒出一句:“你们这样不行,你们会生出斑马来的”。

③机械。如面具和小丑表演;又如:一位姓朱的科长管理着机房,某一天,他接到这样一个电话:鸡(机)科长,你在猪(朱)房吗? ④误会巧合。⑤巧借、化用。

巧借(有意模仿、借用或化用等):爱因斯坦钦佩卓别林,在一封信中他说:你有电影《摩登时代》(1936年),世上每一个人都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卓别林回信说:我更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人懂,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了。

化用:1)这个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有路也没用了。2)天涯若比邻,海内无知己。(互联网时代的人与人)3)鸳鸳相抱何时了,鸯在一边看热闹。4)纯,属虚构,乱,是佳人。5)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6)春色满园关不住,我拉红杏出墙来。⑥雷同(如一模一样的双胞胎)。⑦对比(如巨人和侏儒的并立)。1)没钱,恨女人俗气;有钱,恨不得女人俗气。⑧谐音

⑨故作正经、自我解嘲。⑩化大为小(“大材小用”,如“大爷,美国怎么走啊?”“我身在江湖,江湖里却没有我的传说。”)或小题大做(“无事生非”或“雷声大雨点小”的艺术化:形式庞大而内容空无)。5.喜剧的审美特征:

1、从情境言,喜剧是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本质与现象等等方面的倒置、错位或对立。

2、从效果言,喜剧是笑,是轻松愉快而非严肃凝重。

3、从人物言,喜剧人物一般是小人物,分为两类:主要的一类是被嘲笑或讽刺的否定性人物,如阿巴贡、夏洛克;另一类是巧妙、乐观地对待生活(尤其是其中的反面力量)的正面人物,如中国喜剧中的丑角徐九经(朱世慧饰演)之类。

4、从结局言,如果说悲剧是丑在表面上打败美,喜剧则是美轻易地战胜丑或人类美的一面的机智表现。第四节、荒诞与丑

1.丑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否定性关系,从客体来说是偏离常规或对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否定性的感性形式(如社会丑和艺术丑),从主体来说是一种对客体的否定性判断。2.“丑”可分为三类:自然丑、社会丑与艺术丑。

3.丑的主要审美内涵:1)丑是恶的形式。2)丑是假的形式。3)丑是怪的形式。

4.丑的美学意义: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其价值之一体现为可以衬托美。同时,丑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动力性因素。另外,生活丑是艺术的表现对象,构成艺术王国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第二章、美的本质

第一节、西方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从客观方面:①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②美是完整:亚拉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③美是一种神圣的比例:达·芬奇④何加兹:蛇形线最美⑤美在客观的理式:柏拉图、黑格尔;从主观方面:①美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休谟②美事快乐或舒适:马歇尔③美是性本能的升华:弗洛伊德④自卑与超越:阿德勒⑤内模仿说:谷鲁斯⑥心理距离说:布洛⑦闵斯特堡

第二节、中国当代对美的定义

1.李泽厚的美学观点:

1、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2、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自由的形式。

3、美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三节、美的本质追问

1.为什么说美的历史起点在于实践? ①实践创造了审美的主体条件。②实践创造了审美的客体对象,为审美活动的进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③实践提炼创造了各种艺术语言(艺术符号),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创造和欣赏的媒介。④实践总结和提供了审美标准和审美规范,为后来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尺度和依据 2.自由是美的价值的最高体现 第四节、美的基本特征

1.审美客体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感染性、多样性(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个性化)第六章、艺术(上)

1.六大传统艺术品类: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

2.从艺术起源角度来定义:

1、模仿说。主要代表是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模仿自然和现实的活动,模仿是人的本能,在人类的模仿行为中出现了再现自然和现实的艺术。摹仿说从基本的经验事实出发,正确地指出了艺术内容的源泉就是自然和现实,艺术就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但是这一定义忽视了艺术同时也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高,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和主动性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2、游戏说。这是一种由康德提出,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加以完善的学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游戏与艺术具有本质上的共同性:自由;艺术是自由的,游戏也是自由的,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游戏活动。游戏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即指出了艺术的自由本质,但也是片面的,把艺术和审美活动完全归因于游戏,是有局限性的,忽视了艺术起源的社会原因,3、巫术说。重要代表是英国两个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故又称泰勒-弗雷泽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巫术是原始社会的主要活动形式,人类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带有巫术的痕迹,巫术活动中具有明显的审美因素和艺术意味,最早的艺术比如音乐、舞蹈、绘画、诗歌等都具有巫术的性质,是萌发于巫术活动之中的,因此艺术起源于巫术。总体而言,巫术是艺术的重要起源因素。但是,巫术不是艺术起源的唯一因素。

4、劳动说。代表是普列汉诺夫。这种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劳动是艺术和审美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劳动是艺术起源最主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艺术是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一切人类活动,除了劳动之外,其他活动像巫术、战争、爱情、生殖等,都在艺术的起源过程中发挥过不同的作用。

5、集体无意识说。集体无意识这个概念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他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是人心中的集体无意识,文学艺术是集体无意识的产物。

从艺术本质角度来定义:表现说、符号说、形式说 第二节、艺术的存在

1.“接受”对艺术的重要意义是:

其一,作品只有在“接受”中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被称作“现实的作品”。其二,“接受”不仅理解意义,也创造意义;读者即作者,阅读即写作。其三,“接受”也影响创作,可能对创作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也可能发挥消极的束缚作用。2.艺术品的概念:艺术品是指反映外在世界(自然与社会)和内在世界(精神)的一种特殊的符号性存在。艺术符号的特殊主要体现在生动性、情感性、想象性等方面。

3.艺术品的涵义与特点:①艺术品首先是可直接感知的物化产品。②艺术品是人工产品而非自然现成之物。③艺术品都是精神性的产品。④艺术品主要是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的成果。4.艺术品一般具有物质性、人工性、精神性和形象性四个方面的特点。

5.艺术品尤其是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言(符号)——象(意象)——意(意蕴)。艺术品的美体现在它的四个层次结构上:

1、物质材料层,即艺术品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与媒介

2、符号形式层。如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语言等。它们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

3、意象世界层。意象是符号构造出来的,可指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等

4、内在意蕴层。内在意蕴是意象世界所包含的丰富的审美内涵与人生意味,甚至包括我们从意象世界中阐发出来的新的意义

6.艺术的功能:艺术活动是提高人们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艺术不仅可以认识客观生活,也可以体察主观生活即人的内心世界。艺术也为人们提供一个清醒认识、反思现实生活的舞台。艺术也是搭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培育和提供一种人类发展的未来意识和美好蓝图。第三节、艺术的创造

1.艺术思维的基本方式:形象思维。特点: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 2.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

①在创作态度上,现实主义强调直面现实,取材于现实,而不是回避现实。②在创作理想上,现实主义强调逼真性和典型性。③在创作手法上,现实主义坚持写实。

3.浪漫主义主要特点:①主观性和抒情性。②理想性。③虚幻性。④想象性、偏离性。4.现代主义的基本精神:

第一,从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走向主观真实,从“镜”走向“非镜”。

第二,从浪漫主义的理想化抒情走向虚无化的情绪发泄,从“灯”走向“非灯”。第三,从传统的理性主义走向全面的非理性主义,从人走向“非人”。

第四,从过去的艺术成规走向多样奇特的形式实验,从艺术走向“非艺术”,从美走向“非美”。

5.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①批量复制②迎合受众③追求流行、重蹈模式④感性世俗 6.后现代主义的特征:①意义平面化②主体零散化③文本拼贴式 7.灵感是指创作中思维突然活跃、思路豁然开朗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8.灵感的特点:突然性、短暂性、偶然性、一次性 第三章、审美活动

第一节、审美活动发生的主体条件

1.审美活动是指人与对象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过程,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而特殊的人生实践活动,是人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也是人类在满足生存需要之后产生的一种高级的“奢侈的”精神性活动。

2.说审美活动是“特殊的”人生实践,原因在于: ①审美活动是后发性的人类实践活动。②审美活动不是物质功利性的活动,即它的动机不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生存问题,不是出于现实的利害关系的考虑,也很难解决我们在物质生存方面的实际难题。

③审美活动是“奢侈性”的精神活动,能使人获得情感愉悦与精神净化,拥有一种自由和超越。

3.审美活动的基本内涵:现实生成性、动态性、体验性

4.审美态度是一种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必需而又具有特殊性的主观立场和心理倾向,即对于对象不作现实的利害关系和逻辑的因果关系的考虑,而只拟超脱地静观对象。第二节、审美活动的心理因素

1.审美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在对象的形式和个别属性的审美把握。

2.审美直觉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经明显的理性思维过程,而仅靠感知来直接获得情感愉悦、把握对象意蕴内涵的一种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

3.审美直觉的特征:从思维发生时间来看具有直接性和即时性。从思维对象和思维结果看具有形象性。从思维的准确度看具有待证性和模糊性。从思维的方式来说直觉具有非理性和感悟性。

4.审美表象就是通过知觉活动的综合、概括而存在于大脑中的完整的形象。

5.审美想象是指人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与心理能力。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6.想象的特征:

其一,就想象的范围而言,审美的想象是自由的、超时空的。

其二,就想象的主体而言,审美的想象体现了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个性。

第三,就想象的过程和成果而言,审美的想象是充满形象性的想象,最终是构造具有新颖性的形象。

其四,就想象的内涵而言,审美想象是包含着情感的想象。其五,就审美想象与其他想象的区别而言,审美的想象是非功利性的想象。

7.情感是人们在感受世界的过程中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第三节、审美活动与人的生存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1、过程:人与世界的交融

2、意义:富有精神效应因而是富有意义的价值性活动。

3、客观效果:(精神)功利性与非(物质)功利性的统一。怎样理解审美活动的功利性?

1)审美活动的功利性最主要地是指它具有精神的功利性:情感愉悦+精神净化

2)由此而来,审美活动也具有社会的功利性,即它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以上这两点是审美功利性的基本内涵。

3)审美活动的前提是不能有物质功利的考虑,否则审美就不纯粹;同时,审美一般没有物质功利性效果;但是,不能将问题绝对化,审美活动的效果,譬如审美设计,或者是人在审美中养成的素质和能力,也可以具有一定的物质功利性,带给人一定的实际利益。饮食美:用火,再加上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构成中国原始烹调的四块丰碑 三大饮食文明:一是西方式,以法国为代表;二是阿拉伯式,以土耳其为代表;三是东方式,以中国为代表。中国饮食美学的特点 1)历史悠久。

2)饮食以“味”为主,并辅以色、香、形、器等。3)重视食疗。

4)方法独特。蒸、炒、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蒸法已有6000年,爆法已有2000多年,至今仍为华人所独有。

5)风味众多。最为人知晓的是川、鲁、苏、粤、浙、湘、闽、徽8大菜系。

6)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比如,明清时期,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国家一直受中国的影响。豆腐、馒头的制作等在元代就传到日本。中西饮食美学的比较

①食物来源:中国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西方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②烹饪方法:中国:熟食(热食)为主,讲究调味——西方:注重生食(冷食),讲究原味。③饮食方式:中国:聚餐制——西方:分餐制。

④饮食重点:中国:经验、味道——西方:科学、营养。⑤饮食内容:中国:饮、食结合——西方:饮、食分开。饮食美之表现

①色②香③味④形⑤器⑥名⑦趣 饮食美之创造

原料;2)刀工;3)火候;4)配菜;5)调味。

外国名酒:①白兰地酒②威士忌酒③伏特加④朗姆酒⑤杜松子酒⑥龙舌兰酒 服装之审美意义体现在:①可以掩盖人的缺陷。②可以增加和突出人的美③张显人的个性和内在美

下载2011美学美育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美学美育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护理美学复习重点(精选)

    护理美学复习重点 名解 1、 审美感受(p29):是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是欣赏者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情感体验。(狭义的美感) 2、 审美意识(p37):是周围客......

    美学概论复习指导

    (一)单选 1、 原始审美意识的特点:宗教性、装饰性、生活化。 2、 美学学科的诞生:标志---1750年“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美学》第一卷的出版。 3、 美学学科的界定:属于人文科学。......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1-5(5篇)

    美学与美育模拟试题1 一、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0分,每空2分) 1、在词源学意义上,“美”包含肉体、______________、口味等多方面含义。2、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

    美学与美育课程自查报告(共5篇)

    国家开放大学 开放教育课程形考册 课程名称: 构成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 学生类别: 专科 学校: 姓名: 完成日期: 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管理部门 1 《构成》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美学与美育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美学与美育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 3分,共18分) 1.《谈美》、......

    美学与美育第二阶段在线作业答案(最终定稿)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20道题) 1.(2.5分) 《清明上河图》为( )画家张择端的杰作。  A、北宋  B、南宋  C、南唐  D、唐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 “八大山......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范文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1)答案 一、填空 1.(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

    16秋福建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在线作业二

    谋学网www.xiexiebang.com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 ) . 美丑互补 . 化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