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电影《白毛女》人物原型的误说和胡说
关于电影《白毛女》人物原型的误说和胡说
关于电影《白毛女》人物原型的误说和胡说
杨润身
(一)去年《中年人》杂志第5期有一篇文章,述说四川“白毛女”罗昌秀80岁谢幕人生,并说,电影《白毛女》中喜儿的艺术形象的原型就是罗昌秀。这种说法严重失实。1951年初上映的电影《白毛女》,是根据贺敬之等同志创作的在1945年党的七大以前就公演的歌剧《白毛女》改编的,而歌剧《白毛女》则取材于李满天搜集的“白毛仙姑”的故事,进行艺术创作而成。“白毛女”的故事流传于我的故乡河北省平山县。毛泽东同志都晓得“白毛女”的故事流传于平山。他老人家在陕北即将东渡黄河,朝平山县西柏坡转移的时候,与身边工作人员动情地说,我们要往“白毛女”的故乡去了。四川“白毛女”罗昌秀是1956年才被民兵从深山野林里救出来,她怎么可能是电影《白毛女》喜儿的人物原型呢?这显然是误说。
新中国诞生前夕,电影编导水华和王宾邀请我参与将歌剧《白毛女》改编为电影。我的家庭贫寒,欠地主360吊钱的债。我心里装着父亲及众多贫困农民遭受地主老财剥削的苦难,还有本家一个姑姑和邻居家里一个姐姐不得有爱的悲酸,特别是心里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光芒照射,很乐意将阶级之亲。阶级之爱,倾注于如本家姑姑和邻居家姐姐一样可爱的喜儿,倾注于如勤劳的父亲一样可爱的杨白劳。
在电影《白毛女》的创作中,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在情节上提了一些再创作建议。如,歌剧中的杨白劳到腊月外出躲账,我的父亲当年却是豁命挣够欠地主的利息,主动向地主还息。按着统治阶级的规矩,穷人还清债息就可以安度春节。杨白劳、喜儿、大春,3个劳力,完全可以还清黄世仁的债息,躲账有欠真实。我就与两位编导商讨,杨白劳由躲账改为主动还息。黄世仁为霸占喜儿,强词夺理,要求本利全收,逼杨白劳走上绝路,这样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
又如,应使大春与喜儿的爱情更加丰满,更加鲜明,这样才能更加动人地更加真实。我与两位编导反复探讨,统一认识,将本家姑姑出嫁前将辫子挽成了发髻的情节给了喜儿,又多了大春为喜儿摘柿子,在悬崖中砍柴相亲相爱的情节。他们的爱情更加丰满,也使黄世仁的罪恶更加显而易见。
我为一村剧团排演歌剧《白毛女》的时候,两个受过恶霸地主欺辱的大嫂说:“喜儿太傻了,不该将小白毛女留在身边,小白毛女是黄世仁的种嘛!”但有人主张从母爱出发,主张保留小白毛女。最后经周扬同志表态,小白毛女未再留在喜儿身边。
歌剧《白毛女》的结尾未交代大春与喜儿相爱的结果。我与两位编导又反复讨论,喜儿对大春的爱是那样执著,大春成为革命干部,不与喜儿成婚终身相爱,革命的情理不容。电影演出时,观众看到在田里收割谷子的喜儿白发变成黑发,辫子挽成发髻,与婆母王大婶愉快地收割谷子,知道喜儿有了田地与大春已洞房花烛,都给以热烈的掌声。
杨白劳决定喝卤水自尽,他看着喜儿睡着了,心如刀绞,接下去,歌剧中的杨白劳有一大段唱。我为村剧团排演歌剧《白毛女》的时候,感到杨白劳的大段唱对剧情有所冲淡,就向两位编导提出,把杨白劳的大段唱删去。“那么杨白劳是否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于是水华扮演喜儿,我扮演杨白劳,看一看按情理是否有什么话说。我很快泪水不止,没有任何语言能表达内心之悲苦。水华是颇有成就的电影艺术家,很快进人角色,也同样只是落泪罢了。于是,我们就定下让杨白劳只以眼泪来表达与喜儿的诀别。
文学脚本脱稿,我伴摄制组到平山县拍摄外景。总摄影师吴蔚云感奋地说,白毛女故乡的山水如桂林的山水一样秀丽!扮演喜儿的田华说,白毛女故乡的姐妹们像她的亲姐姐一样可亲!乡亲们积极地协助拍摄。扮演大春的李百万和扮演喜儿的田华进山砍柴,李百万下不得百丈悬崖,年逾花甲的刘道士便自荐,代替李百万扮做大春在悬崖里豁命飞来飞去地砍柴,不要分文报酬;柴庄村的10多位贫苦农民参与收割、交租的拍摄,近一个月不能回家去收秋种麦。摄制组对他们付予报酬,人人拒绝,表示拍摄《白毛女》电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电影上演之后,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同志说,电影《白毛女》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文化部部长茅盾同志激奋地说,电影《白毛女》是又一个“白毛女”。
(二)从歌剧《白毛女》到电影《白毛女》,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历史真实,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也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并念念不忘。而在我们国内,却有人对《白毛女》随意戏说、胡说,有人甚至把喜儿改写成穆仁智的小老婆。2002年12月31日《杂文报》上载文《喜儿致大春的信》,其中喜儿变成“黄太太”,大春变成“窝囊废”,黄世仁变成大款,穆仁智变帮凶为帮办。并且还有“情三角”游荡于中,将纯朴而坚强的喜儿“游荡”为见钱眼开、忍辱偷生、不知羞耻的阔太太。一家报纸上还发表喜儿应该嫁给黄世仁的短文。文中说,一位母亲买了一张《白毛女》的影碟,给自己正在读小学的女儿看。谁知女儿看后竟认为,喜儿应该嫁给黄世仁,并说,喜儿也真是的人家黄世仁有权有钱,标准一个大款,这样的主儿贴都贴不上,她却逃到山洞里受苦,傻冒儿一个。这个小学生可怕的“重钱”之念,自然令人担心、令人痛心,然而她毕竟是个不懂得历史、初涉人世的孩子。随意改写《白毛女》,任意糟践充满血泪的喜儿,任意为佩带了“八路”臂章的大春抹黑,用心地美化欺压农民又当上汉奸的黄世仁及其帮凶穆仁智,不是出自无知的孩子,而是出自文化不浅、名气不小的“家”,这就不能不让人格外地担心、格外地痛心、十分不满了。
戏说者在《杂文报》上戏说不久,天津的路石同志在《天津老年报》上发表文章,气愤地说:“‘信’既伤害了几代中国人的感情,又亵读了原著,并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之嫌,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戏说不仅使我痛心地想起我的杨白劳式的父亲的悲苦,还让我想起我亲眼目睹的众多受剥削压迫的农民的凄苦。我的远房五爷爷,勤劳仗义,为多户贫苦叔叔揽账,20多亩沃土落入地主手里。他59岁时的农历小年,五奶奶埋怨他,大年也吃不到白面饺子,他愤然落井淹死,大人孩子为他掉泪。我的本家庆和哥欠着地主重债,日子难过,常常拿庆和嫂出气。一天,庆和嫂在我家的石碾上推碾,庆和嫂不留心,让一只公鸡吃去几个玉米粒,碰巧庆和哥看到,庆和哥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三拳两脚。庆和嫂不哭不闹,回家抱起不满一岁的女儿一块投井自尽。庆和哥也要跳井,被邻里们拉住。在那十家灯火九不明的旧社会,年年农历腊月都可看到被逼无奈的贫苦农民的眼泪,村村都可听到送葬的伤心的哭声。
戏说的人随意对喜儿、大春无情,随意对黄世仁、穆仁智多爱,不知其用意何在?歌剧《白毛女》上演之后,一位穿长袍的先生找到我,与我辩论《白毛女》的真实性。他说《白毛女》不能成立;黄世仁对喜儿不是强奸,强奸有不了小白毛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合理合法。后来知道,这位先生是地主的帮办,拿地主丰厚的薪水,有数十亩良田出租。其用意很明确,也很可笑不值一说。时下戏说者的用意,与40年代穿长袍先生的用意当然不同。究竟为何?天知道。我们权且将戏说当胡说吧!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谈钱变色,不敢言富。时下,人们理直气壮地致富发财。这可以说是历史的进步。但“陈旧的东西总是企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作为对人民对祖国负有崇高责任的文艺工作者,绝不能不防备金钱拜物教的侵袭,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让其威力无穷,“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自己高尚的职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着眼于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陶冶高尚美好的心灵,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环球视野
第二篇:电影《白毛女》观后感
电影《白毛女》观后感——愿爱满人间
Part1:写在前面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风卷那个雪花,在门那个外,风打着门来门自开,我盼爹爹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欢欢喜喜过个年…”
这是出自歌剧《白毛女》里的歌词,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吧,其实很早之前就听到一些关于“白毛女”的故事,也看过相关的歌剧、舞剧,但却从未观赏过《白毛女》这部电影,而之前的记忆也早已被时间冲淡,这次终于借这个机会完整地看完了这部电影,真的是感触颇多,有同情,有愤慨,有感动…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啊,她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我只能说,我被撼动了…
Part2:情节简介
故事发生在解放前华北的一个村里,贫苦佃户杨白劳与其女喜儿相依为命,靠租种恶霸地主黄世仁的土地度日。邻居王大婶和其子王大春对杨家父女多方照顾,而喜儿与大春情投意合而准备择日完婚,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与管家穆仁智设计逼迫杨白劳以女抵债,致使杨白劳除夕夜含恨而终,喜儿在黄家受尽折磨还被黄世仁奸污,而大春被黄家逼迫在救喜儿未成后投奔红军,喜儿在人帮助下逃离虎口独自入居深山,产下的婴儿也随即夭折,自己更因为长年过着非人的生活而青丝变白发,甚至被当地人视为“白毛仙姑”。最终大春随红军返乡,黄世仁、穆仁智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喜儿也
终于在“山重水复”之后迎来了她的“柳暗花明”,与大春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电影通过对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辈人的悲惨遭遇的刻画,深刻揭示了那个年代的地主和贫苦之间的尖锐矛盾,也将地主阶段的丑恶嘴脸展现了当代人的眼前,同时也热烈赞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给人民带来的光明与幸福,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后。
Part3:观影有感
看完《白毛女》,我真的感慨万分,也愤慨不已,一方面是同情喜儿父女从其他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也愤怒于黄世仁和其走狗穆仁智的禽兽行为。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不然又是何等的悲催,虽然我无法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劳苦大众们的愤怒与悲惨,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对地主的愤恨和无奈,但是就仅仅是电影里的一些场景就让我对那个社会唯恐避之不及了。劳苦大众们辛苦一生却依旧贫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要遭受地主的压迫且无处伸冤,地主阶级不单坐享其成还不断压榨贫苦百姓,这个社会简直黑暗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而喜儿,一个单纯漂亮,勤劳善良的女孩,一个柔弱的可怜女孩,本是如花的岁月,本该是张扬青春享受人生的年龄,却因为不幸生在了那样一个混乱黑暗的社会,先是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又不能与爱人长相厮守,只能被迫为奴受尽苦楚,最终还承受丧子之痛,甚至因为常年过着非人的山林生活而青丝变白发,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对一个女子而言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啊,她与爱人也有着“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的柔情,也有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也本该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生活,就因为一笔无力偿还的帐,就因为地主阶级的欺压,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这对她而言是多么的不公平…设想一下,如果喜儿有幸生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她又会是什么样子,也许早就诉诸法庭将黄世仁绳之以法了吧,可是,毕竟这只是设想,在那个年代,贫苦大众的利益是得不到保障的。值得庆幸的是,喜儿最终还是与大春收获了他们美满的爱情,不然又该是何等的令人惋惜。
我也在网上看到了很多人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大多数人都是同情白毛女的,但是也不乏一部分人觉得黄世仁很无辜。在他们眼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以女抵债在那个年代也不是不可以,所以即使喜儿的命运很值得同情,也不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怪罪在黄世仁的头上。我不知道现在的人们价值观到底怎么了,也无力评价别人的看法,我只是替喜儿感到不公,替这个社会感到悲哀。是的,我们只是法制社会,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杨白劳欠债不还是不对,可是,难道以人抵债就合法了吗?难道强奸不算犯罪吗?难道地主一手遮天、官商勾结不该受到制裁吗?而且,杨家不是不还,是尽力了还不起了。我承认自己很俗,只能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去同情喜儿咒骂黄世仁,可是,这难道不是人间在有真情在么?
同样为女子,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也很幸运没有受过任何的委屈和压迫,相比喜儿,我是真的幸福了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的社会虽然没有喜儿生长的那个年代那么黑暗,但是人与人之间却也多了几分冷漠少了几分真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在纸醉金迷中丢掉了自己,很多人还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然“药家鑫事件”、“小悦悦事件”就不会发生了,这和黄世仁又有什么区别?是的,现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地主与贫农的界定,但是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还是有,虽然彼此之间可能不存在压迫,但是矛盾仍然不可避免,“我爸是李刚”还是发生了,甚至在孩子们之间都掀起了一阵“拼爹热”,这不值得反思么?还有,想当初黄世仁一手遮天与官府勾结,现在是法制社会,但是很多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像杨白劳这样有冤无处伸的现象还是有,“温州动车事件”不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吗?
我不是想申诉什么,也不是想抱怨什么,只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比喜儿生长的年代幸福许多,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公平现象,很多不幸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现实就是这样,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都只能选择默然接受。只是我还是愿意相信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我还是愿意期待随着社会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像喜儿这样的悲剧能少发生一点;我还是真心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多一点爱少一分冷漠,我们的社会会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Part4:结束语
真心期待人间能少一些悲剧,多一些喜剧,少一分冷漠,多一份温暖,大爱无疆,爱满人间。
第三篇:电影《白毛女》观后感
电影《白毛女》观后感
第一次看这种黑白电影看的这么入神,情节跌宕起伏,看完之后心中有对当时社会的感慨,有对喜儿的同情,也有对黄世仁的愤慨!
我很庆幸我没有生活在哪个地主和雇农矛盾尖锐的时代,我也无法对喜儿这样的命运感同身受,我也无法理解他们对地主的愤恨和无奈,但当我看到杨白劳被生生的按上了卖女儿的手印,当我看到杨白劳因无奈而服毒自杀,当我看到红军来时,群众们手拿棍棒向着黄世仁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们对地主已经恨之入骨。
喜儿,这样一个单纯,漂亮,勤劳,善良的好姑娘,命运却如此曲折。在家时,苦命干活儿,没有好日子,还好父亲很疼爱她,记得杨白劳在掏出送给喜儿的红头绳时的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下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被黄世仁糟蹋后,怀孕了却被赶了出去,还差点被卖了,经历丧父之痛之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在山里一夜青丝变白发,过上了野人的生活,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柔弱的姑娘,是如何承受的这么多苦难!还好,八路军来了,打到了地主,报了仇,和大春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还让人有点欣慰。
庆幸如今世界太平!深感我很幸福!
第四篇:白毛女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分析
喜儿
美丽天真,热爱生活,勤劳简朴,向往自由爱情旧社会深受阶级压迫的典型妇女形象。父亲惨死后,饱受黄家的残酷虐待,又被黄世仁奸污,激起心中的仇恨之火,变得坚毅勇敢,不屈不饶。在解放后,又从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杨白劳
杨白劳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勤劳、忠厚、善良。因还不起高利贷,外出逃债。在除夕夜,买了白面肉红绳返家过年,却被债主盯上,被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签字,后绝望自杀。买了白面肉红绳返家过年这一举动反应了他对人基本生活需要的追求。外出逃债却不带女儿,过年回家,反映出他割舍不下故乡,逃得不彻底,不果断,婆婆妈妈。被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签字,后绝望自杀,反映出他懦弱,不敢反抗斗争。黄世仁
旧社会贪婪,好色,残酷无情的地主老财。逼死杨白劳,强奸喜儿,后又想将喜儿卖出赚钱刻画出了他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无视法纪的形象。后走投无路,拜神求庇护,又反映出他性格懦弱的一面,害怕遭到报复,害怕失去一切,且盲目迷信。
王大春
生在旧社会,长在新社会的优秀青年,大胆追求爱情,勇敢机智,果断坚毅,富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当爱人遭抢,大胆地和地主争抢,救人不成功,果断逃跑。在认识到自己的弱小后,为救爱人,锻炼自己,参加八路。
第五篇:3d电影《白毛女》观后感
电影《白毛女》观后感
《白毛女》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由贺敬之、丁毅共同执笔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版本的《白毛女》:有芭蕾舞剧版的,有话剧版的,有歌剧版的,有京剧版的。如今又有了3D电影版的,《白毛女》的故事真的是家喻户晓了。现在,我就来略谈一下对这部影片的看法吧。
《白毛女》的题材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这部影片以主人公喜儿的命运概括了中国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生活,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喜儿不仅是旧社会苦难压迫的承受者,也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喜儿一个好端端的人儿,被旧社会的地主黄世仁摧残成了流落深山的白毛女,然而,新社会的共产党却让喜儿变成了一个有着一头青丝,有着美满幸福生活的人,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啊。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喜儿的形象。她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和苦难的承受者,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杨白劳、大春、张二婶以及反派人物黄世仁、穆仁智等,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北风吹》唱段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许多人都是非常喜欢的。其中歌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我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呀嘛扎起来”,这几句简短的歌词展现出了一位贫困的老父亲对自己女儿的简朴、真实、的爱,体现了爱的纯真,爱的伟大,更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那种对亲人的爱、无私以及那种要把最好的给自己的亲人的思想。就我个人而言,影片中的人物通过唱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更具感染力,更能够使故事本身充满色彩。
看完了《白毛女》之后,我更能够深深地理解,当时旧社会的地主对劳苦人民大众的欺凌。邪恶的地主根本不会把佃户们当人看,他们想怎么剥削就怎么剥削,他们行为真的是天地不容,让人愤慨。影片中的杨白劳和喜儿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是旧社会亿万受苦受难人民中的一员。他们的悲惨遭遇催人泪下,是人民同情的对象。同时,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的悲惨遭遇更深刻地揭露出地主和农民之间不可化解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封建地主的罪恶,热烈的讴歌了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指出了农民要想获得自由、土地,得到全身心的解放只能够靠中国共产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才能够走向自由、民主的社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给中国农民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农民利益实现的一天,更没有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机会。
我们应该坚决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社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更应该这样做,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国亿万人民的利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