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思故我在》读后感
提升人生境界
实现自我超越
——《我思故我在》读后感
厚街镇中心小学 周丽璋
《我思故我在》是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双宁同志关于为人之道、成功之道、为官之道的哲理文章,十六条人生感悟,凝聚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人生哲学思想,读后内心被深深触动:团结是管理者最重要的成功之道,而团结之根本在于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清心修身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文中那些睿智的语句和思想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我超越,我根据自己的感悟理解,认真将其“十六条”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其与大家共享:
一、待人要“宽容大度、心胸豁达”
团结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团结的关键在于“人和”,要“人和”,就要提高每一个教师的自身修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心底无私,才能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人,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如果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凡事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就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就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怀,容得下事、容得下人、容得下言。所以唐双宁同志告诉我们应该“心底无私、心胸豁达”,无论对同事还是对家人、对朋友,甚至对一个陌生人,都要亲切和蔼,遇事不要急躁,要宽容大度,让他感到你很平易近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天地不利己,专利他物,故而得以长生。心底无私,才能无愧自我,才能笑对他人。
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经常会有一些烦心事,所以要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因为性格原因,自己比较爱表现,有话不吐不快,有时还没听清楚听完整别人的看法、意见,就急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几年,随着工作阅历的加深,在“心胸豁达”上还修炼得不错,比较随和,即使和别人有点小过节,但也能找个机会迅速化解,或许我会因直言不讳得罪过人,但从没因个人恩怨记恨过谁。当我偶尔听到别人在背后对我工作上的议论,特别是比较过激的言行时,我总是尽量找机会和他们多接触,了解真正的内心想法,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考虑不周导致老师们心存怨言,我会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工作决定,当然并不是人云亦云,也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并和领导交流之后再做决策。
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句古训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一个人,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 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样,就自然不会招致怨恨了。
这句话本来是我信奉的人生格言,因为父母亲虽然是普通的农民,但他们为人厚道的高尚品格对我的影响根深蒂固,它时时鞭策自己,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从踏上中层领导干部的岗位以来,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不争功,不委过,别人就会信任你,敬重你,而且会不遗余力地对你鼎力相助。所以,我将这句话变为自己的工作信条,牢记在心。
二、做事要“顾全大局、司职补台”
治理好企业,首先要靠班子之间、班子与员工之间,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同样,团结也是一所学校的战斗力,在纷繁的学校工作中,在和同事合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有差错,有意见相左、磕磕碰碰的时候,“顾全大局、司职补台”应成为我们谋事的信念。司职补台就是班子成员要各自定好自己的位,既各司其职,又相互补台。作为“一把手”,特别要做到“六事”,即“谋事、任事、担事、容事、处事、息事”。我们将“一把手”的范围扩大,从学校的角度,“一把手”是“校长”,但是从我们分管的工作来看,每一个负责人,即使一个班主任,对这个班级来说,他也是“一把手”,所以,那“六事”也值得我们好好斟酌,我们也需要“抓方向,谋大事;敢断事,会用人;敢担当,勇于负责;有度量;”也要“在复杂环境下,能够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能够化解各种矛盾”,如果我们能做好这“六件事”,那我们的工作会呈现一番新气象。
三、处世要“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做事的大“道”取法于自然,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为法?法就是学习、效法。何谓道?道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人类要效法大地、大地要效法苍天、苍天要效法规律、规律来自于自然。它启迪我们: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我思故我在》一文第九条是顺其自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也就是唐先生所说的“知易行难”。
“顺其自然”往往被人理解为消极、被动的代名词。唐先生对此有了很好的释义,它也有主动的一面,“主动”有四个层次,一为“胜人”;二为“胜己”;三为“无己”;四为“善人”,“顺其自然”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看见别人高升不羡慕,看见别人发财不嫉妒,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按自己的原则为人,你就会很开心、很快乐、很幸福。
只要顺其自然,那自然对一切都看轻看淡,掌握“零平衡定律”,自然会“知足常乐”。
四、领众要“和而不同、德法并重”
唐双宁同志谈到,“治理金融企业关键是五个字,‘叶、枝、干、根、土’。业务是叶,管理是枝,体制是干,文化是根,宏观环境是土壤。„„治国治企都要德法并重,在依法治企的同时,还要以德治企。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具有融合的雅量。只有融合,才能宽大和众;只有融合,才能彼此交流。
团结的基础是共识,共识的前提是沟通,沟通的关键是相互理解。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彼此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平等相见,相互倾听,学会尊重,换位思考,求大同存小异。“和而不同”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它准确地表述了世界的“多样统一”,认为事物总是在千差万别中协调发展,所以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上,始终把“和谐”作为尺度,一切“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是一种智慧,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重要法则,对于推动和谐世界、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第二篇:我思故我在———《沉思录》读后感
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在于,好书让你读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它更让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对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这是温总理的枕边书,这是克林顿在《圣经》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国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不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沉思录》不仅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钥匙。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到这样的话,“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在马可的时代,还是由神权所统治。如果说,神和道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都是人类欲望的救赎之路,那么,神不过是基于道德而产生的一个具象的实体。林达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写到:“人们常常把基督徒看作是一群愚民,实在是小看他们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气挑战自己内心的人。这是悟性的开启,是人认识自己和神灵的最关键一步。他们被神灵擦亮眼睛,最终想改变的只是自己。他们和赛内加一样,试着借助自己的创造力,用那些哲学、伦理和逻辑来摆脱内心困境。终究如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那样,无法成功。于是,他们走向神。”走向神,平凡如我们,无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而在伟大的神明背后,其实便是宏伟的道德,在几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赎角色的其实便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道德。如此说来,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内心欲望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终极目标,不过是道德。如果我们能战胜自我,由一个高尚的道德所引导,那么这个社会的丑陋面也会随之淡去。(张弛)
第三篇:我思故我在-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财务部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思故我在。世界好奇,故世界在。”
当第一条泥盆纪鳍鱼过腻了泥水中的生活,为绚丽多彩的陆上世界所诱惑时,它便挣扎着从泥水中爬上岸。这就是好奇。当第一只森林古猿过腻了在树上爬上爬下的生活而对陆上平坦的生存环境感兴趣时,他爬下树木,试探着走向林边的空地。这就是好奇。
是的,是好奇心让地球有了更高等的生物。
当第一个北京人从地上拿起被“天火”烧焦的野味,颤颤地把它放入口中时,他感到的不再是“茹毛饮血”的感觉,便有了再吃一口的念头,从而使他的部落走出了生食的境地。这也是因为好奇。
当古人看到石块砸在一起冒出奇妙的火花时,猛然有了“钻燧取火”的念头,便产生了“人火”,从此他们告别了靠“天火”生活的束缚。这还是因为有了好奇心。
是的,是好奇心让人类走向文明,让生命看到多彩。
当有两个人看到天空的鸟儿能自由自在的飞翔,便也想如鸟儿一样飞在空中,他们开始致力于飞翔的研究。终于,有了飞上天的工具。这仍是因为好奇。
牛顿生活在地球上,然后他想飞到天上去找上帝,可是他慢慢发现这个想法不现实,因为很多东西都是很难飞起来的,鸟类有羽毛,而且身体轻巧是不争的事实。有一天,他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树叶落了他一书,他很生气,但忍住了,然后看了看远方,想起了当时已经确认的事实——地球是圆的,然后苹果就掉下来,砸了他的头,他一向不聪明,可是这一下把他砸聪明了,他觉得有种力量不是来自虚无的上帝,而是地狱,这种力量让他无法躲过苹果的袭击!他很生气,就大骂了一句:“你这来自地狱的魔鬼,让苹果砸到我的头了!”于是他把这种来自地狱的力量,成为——地心引力。
是的,正是因为好奇心,才使人类进步得更快,有了更高的文明。
当人们仰望高远的太空,看着那满天的星斗、圆圆的月亮时,产生了玄妙的幻想:天上到底有什么?星星是不是也和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样?月亮上是不是真有广寒宫?嫦娥和玉兔生活得怎么样?„„于是,便有人以毕生的精力和百倍的努力去研究。终于人类可以在月球上迈开步子,在太空中建立“家乡”了。这些都是因为好奇心。当人们面对0-9十个数字组成了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这一现实时,便有人去幻想它们的妙处,也有人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这个猜想,终于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些也是因为好奇。
善于发现,你也是那群星中的璀璨。爱因斯坦说:“百万人看见苹果掉落,只有牛顿问了为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注重联想、分析和应用,观察到别人“视而不见”的景象。
牛顿从不自高自大。他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不仅是科学家的谦逊之辞,更提醒我们,首先要充实自己的基础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与业界巨人多多交流。这样才能看得远、看得准,才能有所成就。
在通往成功的阶梯上,他们之所以爬得高、走得远,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努力。
21世纪是我们青春执笔,郑重描写的时代。“天空没有痕迹,我们用青春划过”。
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旅途中一道美丽的风景;青春是奋发,青春是创造,青春是迈步进取,永往之前,青春是美丽的,它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盼,充满着求知的渴望和竞争的豪情。青春是迈步进取,勇往直前的时期。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
好奇心来去无踪,好奇心没抓没挠。它刁钻古怪,逗你紧跟猛跑。每当你抓住它时,你心中就会出现不少谜团。好奇心一本正经,好奇心滑稽可笑。它有时很没劲,但有时又很火爆。好奇心很刺激,好奇心很深奥。好奇心很古老,好奇心很新潮。好奇心千变万化,让你捉摸不定。但有一点不变,好奇心永远很好奇,使你的心永不变老,让世界向着未来猛跑。
青春岁月,春暖花开。我们踏上人生的旅程还不久,前方还会有无数的挫折需要我们去克服,有无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风雨也好,艳阳也好,挫折也罢,让我们充分珍惜和利用青春年华,见证生命天空中一道道亮丽的彩虹。
青春不朽,青春万岁,让我们的青春一起闪光吧!
第四篇:我思故我在(哲学论文)
我思故我在
(刘倩 公共事业管理 20120253023)
【摘要】“我思故我在”出自法国哲学家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tes)。“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他正是以此作为根基而构建起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我思故我在”这句话说出了“我思”与“我在”之间的关系。而这句话至今仍然在沿用,并且延伸出更多的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且存在于各个角落。
笛卡尔生平
笛卡尔(1596—1650),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被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理性主义和二元论的奠基人,与培根并称为近代哲学之父,在西方影响深远。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命题就是“我思故我在”,也是近代哲学开启的标志,所以对这个命题含义的把握不仅对于笛卡尔思想的理解而且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方法谈》、《几何学》、《屈光学》、《哲学原理》、《论光》等。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方法是以“怀疑”开路的。他的第一步是主张在一开始时我们应该对每一件事都加以怀疑。笛卡尔声明自己从来不怀疑当前的自明,只是对过去自明的回忆,有所怀疑。我们可以对一切存在物进行怀疑,有一样东西却是不可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因为即使对“我在怀疑”进行怀疑,仍然证明了“我在怀疑”。怀疑就是思想。“我思”就是自明,即思想的主体,对其自身存在的意识。“我思”是第一存在真理,有了它,才允许我们演绎其它的存在。笛卡尔说:“当我怀疑一切的时候,有一件事却是不可怀疑的,就是:我在怀疑,这也就是说,我在思想。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我思’是真实的。”这里所说的“我”是一个主体,一个思想的主体。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我”,而“我”是极有可能怀疑即“思”的。我的思考与年龄是无关的,只是思想的简单与复杂区别而已。即使一个人疑惑,说明他在思想;一个人不管他是在梦中还是清醒的,是婴儿还是成年人,他们只要在思考,不管真实还是虚假的,都是“思”。
“我在”,这里的“我”依然是指思想的主体。“我在”不是指身体的存在,因为在“我思”时,没有考虑到身体是否存在的问题。由此“我在”应当是“思想”的存在。即怀疑的存在。指精神体、智能、或理智的存在。圣奥斯定证明思想之主体存在时说:“我们存在,我们亦知道我们存在。如果我错了,我存在。我存在才能错。”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我知道一件事,就是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
灵魂与肉体。“我思”的主体,应当是“自我”存在的意识或自明,即“实体”,但只是思想的实在性,说明的确有思想这一回事。人的灵魂,不管在何处,即使在海底,也时常在思想;就如光常常照耀,热常常温暖,即使没有人注意。笛卡尔认为,当我们还不知道身体是否存在时,我们已确定我的精神存在。且还拥有灵魂的观念,说明了灵魂与肉体是相互独立的,而且还是彼此对立的。他认为“我”的存在不需要有什么地域,也不需要有什么物质为凭借。如此,这个我,即灵魂,是我之所以为我的理由。他和肉体完全不同,也比肉体更容易认识,而且,假使肉体不存在了,仍然不停止他本来的存在。
笛卡尔认为既然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思想着的我必然应当是某种东西,这就意味着肯定我存在,因为如果肯定一个思想的东西在思想着的,可是却否定它的存在,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是荒谬的。由此断定——“我思故我在”。“我思”说明“我在”是一思想的存在;比如说:“我”所看见的这座山可能不存在,但是看见这座山的“我”,是不能不存在的。所以,我们只能说“我思故我在”,不能说“我在故我思”。
“我思故我在”的影响,黑格尔曾经说过“笛卡尔事实上是近代哲学真正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彻底从头做起,带头重建哲学基础的英雄人物,哲学在奔波了一千年之后,现在才回到这个基础上,也就是每一个能够产生真理的人心”。
“我思故我在”对后世的影响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笛卡尔对西方哲学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是他主张将追求真理作为哲学的根本任务,肇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二是他系统提出了心身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观点,成为近代以来西方关于心身问题的一切讨论的缘起。笛卡尔的上述贡献是西方哲学中不争的事实。不过,当我们理解和阐明笛卡尔的有关观点时,却不应忽视他为提出这些观点所诉诸的直觉和演绎方法。在他那里,直觉和演绎是根本的方法论选择,是哲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和进路。根据这种方法,他为近代理性主义认识论奠定了方法和原则的基础,并为一切知识提供了一个形而上学的框架。可是,恰恰在这一方法的选择中,蕴涵着使笛卡尔哲学瓦解的因素。尤其当他试图进一步说明心身结合和相互作用的形而上学问题时,他陷入了与其方法论原则相背离的困境。
“我思故我在”,作为笛卡尔哲学体系的第一原理,且不论它的对或错,它对反对当时禁锢人们思想的经院哲学,“我思故我在”,这里是人的世界,神的启示让位于人的思考了。人自己要思考,要说话,要以自己的理性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坚实的证明,要以清楚明白的思维去判断事物,去发现物质世界的真理,为自己谋得幸福,它使人们从各种偏见中解放出来,促进理性的解放,具有重大的意义。笛卡尔杰出地完成了历史所赋予他的扫除经院哲学,为近代,为新科学提供总原则的伟大使命。由此,笛卡尔开辟了近代主体论哲学的先河,他提出的主体性原则对后来的休谟、康德以及胡塞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也奠定了笛卡尔在哲学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吾之“我思故我在”
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一个能够思考并且有思想的人,才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存在”,是指灵魂和精神的存在,而不只是作为一个肉体存在,那样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柏拉图曾说过:“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有了思维才算是有了灵魂,有了灵魂才能够证明我的存在。我思故我在,思考使我们变得更睿智,更理性,变得更开阔的学习或生活,更能领悟生命存在的真谛。
“不要以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是还活着”。这是梵高为他的作品《盛开的桃花》题写的诗句。梵高相信,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总会存在于世间,哪怕当人们真正意识到的时候,这个人已然不在,但他的灵魂依旧。他用他的生命和思考,创造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真正艺术作品,虽然没有人欣赏,没有人鼓励,但他始终如一。
追溯历史,总有那么一些人,用他们睿智的思考,为我们留下了文化,辉煌的历史。黄帝的思考让我们拥有了文字,得以传承。孔子用一生的思考,创造了儒家学说,他的儒学沿用至今,并且传到世界各地;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着和教育家,政治家;他周游列国,传学说道,他的学生建功立业。老子——生命的大智者,道家学派创始人,写出了《道德经》。庄子的“老庄哲学”。还有孟子、荀子、朱熹、王夫之等华夏民族的伟大哲学家。他们都是思考者,他们无一不向我们证明了“我思故我在”,哪怕千年万年,他们的名字和思想灵魂依然在我们的脑海里和心里。
我思故我在,修身养性,洗涤思想。因为思想,才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因为思想,才有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因为思想,才有了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因为思想,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思想就犹如大树的年轮,经过一代代的积淀,才融合成浩瀚的华夏文明,才凝聚成东方文明的璀璨,镌刻了中华文明的前进的足迹。
我思故我在。浩浩荡荡的历史中,我们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是先哲的思想,坚定的信念,让我们踏歌行,人未停。人生就像一场旅途,短暂且有终点,转眼间,便已多年,若我们不趁年轻,有活力的时候,去积累、思考,那我们的存在会有多少人记得。
“我思”,让我们用灵魂来书写人生,用心去行走,用智慧去创造;“我在”,让我们用文字和画面记录,用记忆来证明,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的存在。“我思”故“我在”。
----------------
[参考文献] 【1】[法]笛卡尔著、尚新建等译:《笛卡尔思辨哲学》第一卷 第4节和第四卷,九州出版社,2008年版。
【2】尹星凡著:《西方哲学经典命题》,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27页。【3】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42页。
第五篇:主题班会--我思故我在
一班会主题:我思故我在。
二班会目的: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
三班会流程
主持人(男女):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
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那大学生究竟凭什么区别于技校毕业生并进而区别于一切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一位江西财经大学毕业生徐小姐写的关于自己毕业求职经历的文章。
徐小姐:在大学毕业后一次求职面试时所有面试的人都集中
在一个大房间里,考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试卷,上面只给了一道看起来简单的题目:英国每年买几个高尔夫球。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一看到这个无厘头似的题目,我几乎傻眼了。后来仔细一想,发现这道题不是要我答出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的题目对我这个经济系的高才生来说并不算难,中间涉及的很多管理知识对我来说也轻而易举。所谓的“英国买”其实就是英国进口。进口的数量与市场需求有关,市场需求与人口有关。英国有多少人口,这个我脑子里要有数。最后经过计算我写下一组数字,并满意地交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