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马淑玲

时间:2019-05-14 15: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马淑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马淑玲》。

第一篇: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马淑玲

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邓州市城区六小 马淑玲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语文课文后面的探究练习题其实很有价值,每一道课后习题都是根据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精心设计的,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课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基点。《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课后习题应当成为教学课文和检测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由此可见,课后习题在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十分注重导语和文本内容的钻研,而忽略了课后习题的分析与研究;重视了课外教辅资料的搜集,却忽略了课后习题的开发和利用。有的教师在处理课后习题时,只是在上完课后让学生做一做,或者干脆直接公布答案,致使课后练习形同虚设,真是一大遗憾。如果教师能认真分析课后练习,解读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按照习题中提炼出来的文本的重点和难点,来设置教学思路,拟定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好课后作业,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教学中是怎样运用课后练习的。

一、利用课后练习,把握文章主旨。

很多课后作业一般会设计这篇课文的‚切入点‛,若语文教师能够寻找这一精当的‚切入点‛,抓住‚动全身‛的‚一发‛,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就能引领教师在教学中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能容,把握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有趣的生命时钟》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以课后作业第一题‚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有趣的生命时钟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交流讨论,让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的作用,从而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二、利用课后习题,理清文章层次。

课后作业中有很多习题设置,有助于学生摸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脉络。若教师能利用好,课文分层次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例如《海滨仲夏夜》的课后作业3‚注意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在读课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句子,既明白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又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再如《围魏救赵》这篇课文的课后作业第二题:‚根据本文的叙述,概括有关内容填写在括号里。‘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设伏,齐军大胜。’‛通过这个练习,学生知道了课文的按事情发展的写作顺序,不仅能正确地划分层次,还学会了概括段意,加小标题。

三、利用课后练习,明确课文训练重点。

课后作业中的很多习题体现了课文中需要训练的重点、要点。要么是关于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要么是关联词的妙处,要么是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作用,要么是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要么是对修辞手法、写作顺序、表达手法的领悟。教学目标中的训练重点都在课后作业上有所体现,把握了课后作业,便解决了教学目标中的训练重点。

四、利用课后练习中的小练笔,提高写作水平。

课后作业中设置的小练笔,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尝试性写作还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素材的积累。例如在教学《最佳的路径》一课时,说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为什么被评为最佳设计?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以评委的身份给格洛培斯写颁奖词的环节,学生们乐在其中,纷纷拿笔去写,颁奖词写得妙趣横生。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课后小练笔,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封信,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种种感想流泻于笔端……《胡杨赞》的课后习题中这样设置:用自己的语言写几句赞美胡杨的话。这样的小练笔可以设置在留白处,可以设置在情感表达处,也可以设置在精彩语言处,既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基于课后练习,设计有效作业,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有些课文的课后练习中的选做题,留下了学生感兴趣的实践题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索和运用。例如:《有趣的生命时钟》课后选做题,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的生物节律?把学生所学知识由课内拓展到了课外,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总之,课后习题,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思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突破点。让我们认真对待课后习题,重视每道题的有效落实,努力发挥课后练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加快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第二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带头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带头引领作用 文昌中学 云霞

经过学校和科组长的层层推荐,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次的骨干教师培训。十年来,我始终努力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并为了这个目标在不断的努力着。在教育教学中,勤恳钻研,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调整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知道,在这条路上,我现在只是刚刚起步,该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我深深知道骨干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对于广大教师除了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外,更重要的是榜样的激励。骨干教师是动力源,把他们重德、重识、重绩,求新、求实、求深,爱校、爱岗、爱生的思想情操辐射到所在地区的每一位教师身边;把他们过硬的教学、教研功力无私撒向广大教师心田。让骨干教师不只是一花独放,而是引来百花满园。其实骨干教师这个称号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如果我有幸评上市骨干教师,那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1、潜心钻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

学习是发展的动力,学无止境,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他人学习,不断充实和超越自我,自觉进行终身学习。作为骨干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要先一步,搞课题研究责无旁贷,在质的研究上要有突破。

2、示范带头引领,树立榜样

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学水平在一个学校起着示范作用,骨干教师的高尚师德,精良的业务,优秀的教学能力,都是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的榜样。具体做法是:师德示范,主要是宣传骨干教师的优秀师德师风,学习骨干教师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爱育人的先进事迹,让全体教师看有标杆,学有榜样;业务示范:是在教研组内广泛开展教研活动,骨干教师担任主角,采取辅导、讲座、教学经验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师业务提高上发挥骨干教师帮助、指导、领头、榜样的作用;课堂教学示范:一是在校内广泛开展

骨干教师观摩课(由省级以上骨干教师作课)、骨干教师开放课(全体骨干教师面向社会开放)、骨干教师示范课(全体骨干教师分别在本教研组内进行,每周至少作课一节);二是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县、市开展的教学研究课、观摩课、课堂教学技能等活动,3、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为促进教师尽快成才,使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学校应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和教育科研中心。骨干教师在这个中心中应挑重担,想办法、出点子,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研究教师对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和应对策略,建立培养对象的个人档案和信息资料库,强调培养对象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角意识,强化骨干教师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劳动者,是学校教育劳动的主体。教师劳动特点的把握,职业道德的状况;专业素质的高低,职业成熟的水平以及教师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学校管理的效能。校长要通过个人魅力,独有的才智、风度、态度所形成的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来聚集名师群体,产生名师效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4、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吸纳,做先进教学理念的承接者和传播者。

新课程的改革,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挑战,是对过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一次根本性革命。在此过程中,每一位骨干教师应带头学好《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的教育理论,认真研究准确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大胆地摒弃不适应新课改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在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上实现一次真正的升级。以踏实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投身于这次新课程改革。

5、善于合作,注重研究,做实践新教育理论的探索者

新的教育理念反对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来机械地实施教学。新课程给予了教师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教学目标与评价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等。这为教师的发展、专业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同时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已的研究、反思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常探常新,常教常新。实践中,作为骨干教师还应做合作的楷模,主动与同行合作,共同分担问题,沟通信息,分享成果。

在校内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实践经验和不断丰富的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推进我校教育实践研究贡献一份力量。在这几年中,我勇于承担校内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开展工作,让自己的一些课堂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示,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带动他们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帮助他们在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成绩、加强学科的整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不断地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带领全体教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就让我们在文昌教育的蓝色之海中遨游!在文昌教育的天空中翱翔吧!尽洒智慧和激情,书写自己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第三篇: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富强初中教师:王开科

邮政编码:725018 摘要: 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重要的训练。中学生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情感的激发熏陶;掌握语言的规律;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也靠读。进行朗读教学,主要从朗读的方法上进行合理的指导,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在语文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朗读 质量 技巧 多样化 艺术感染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只有调动一切行之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课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受到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呢?我认为,朗读必须放在重要位置上。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就必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什么是朗读?朗读就是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起共鸣,并受到思想道德及美的教育。一篇课文的教学效果,与朗读的质量关系极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质量的朗读就意味着教学已成功了一半。在这里,教师对朗读重视的程度及自身朗读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课本有如剧本,那么教师就是演员。课文内在质量固然是决定因素,但是,朗读作为艺术的再创造不仅可以使课文本身的内涵表现得更为丰富和完美,而且可以弥补课文本身的某些缺陷,从而增强课堂效果。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教师都能象优秀朗诵家那样做到声情并茂,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并使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却是可以做到的。这里,决定的因素在于教师本人是否真正把朗读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原苏联著名政治家、文艺评论家卢纳察尔斯基说:“许多隐秘的美,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一切心理上的奥秘都在那种文学作品诵读的高度修养中弄明白了。”许多中外的文学家不仅认识到这一点,而且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明,朗读实际上是他们文学创作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白居易不是曾经多次将自己的诗诵读给老妇、老叟听么?这其中固然有追求通俗易懂的因素,但通过诵读来增强艺术效果却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中国古代文人学习时不是特别注重吟诵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譂,”是人人知道的名言,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俄国诗人普希金则是反复诵读自己所有新作品。他边诵读,边核对内容与形式的准确性。既然如此,语文教师作为一个再现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艺术家,就不能不把朗读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在语文教改的今天,朗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琅琅读书声常常被教师的过分讲解所代替。课上“讲”得多,课后“练”得多,唯独“读”得太少,学生不知道应该按课后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更不知道怎样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多次听课,偶尔听到一两次老师让学生起来读文章,结果那位学生将句子读的支离破碎,随意加减字词,掌握不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音也过小,更谈不上感情。象这样,连基本的课堂教学都难以正常进行,又何以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以上情况,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朗读教学。

一、提高教师范读质量是关键。

要想感动学生,教师自己先受到感动。这里,深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进入角色是首要一步。在讲授新课之前,我通常先查阅有关资料,再认真阅读几遍课文。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逐步进入角色,通过朗读检查自己是否把握住了分寸。这样,在课堂上,我就能很快进入课文的规定情景,以富有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在讲授《最后一课》、《听潮》、《安塞腰鼓》等课时,我的感情随课文内容而波澜起伏,忽而低沉悲愤、恬静柔美、忽而震撼有力,而学生也听得如痴如醉。每当读完课文,学生们呼出常常一口气时,我就明白,我的范读已经受到了预期效果。

二、根据课文内容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文体的朗读技巧。

中学语文课本里,汇集了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手法各异,特点不同,如果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就要因文而异,选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才能充分展现其不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个性。为此,我注意收听电视台的各类播音,对小说、散文、诗歌、政论等文体的播音尤为注意,向优秀播音员学习。平时,注意研究和把握各类文章特点,阅读有关朗读、朗诵的书籍,掌握科学、合理的发声方法,提高普通话的朗读水平切实的为自己教育教学服务。

三、在平日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多样化,归纳有以下几种:教师范读、师生共同朗读、学生集体朗读、个体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如果让学生学有榜样,除了模仿教师外,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的朗读录音,还可以让学生平时多听广播或欣赏电影、电视中精彩片段的对白,进行朗读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尽快提高。

四、创造各种条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面对农村学生口语能力低的现状,我向学生提出以下具体要求: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朗读课文,课堂上要积极大胆发言、锻炼胆量,坚持使用普通话。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朗读机会,并将主动朗读和指名朗读相结合,同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局限个别尖子学生。有时,我还有意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评析,通过朗读,他们发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深了,即使有些地方有难点,但只要稍加点拨,即可以心领神会。

朗读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又有新的内容。这种“新”就是要将教师的示范性的读与学生的高质量的读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上。由于习惯的影响,有些教师常怕耽搁时间而越俎代庖,这势必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真正在朗读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文学素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省素质教育》 《安康教育》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王开科、男、现任中学二级教师、教务主任,多年来致

联系电话:*** 邮箱:ankangfuqiang@qq.com

第四篇: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站推荐)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韦庄中心学校 党茹

内容提要: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任务化的学习环境中,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误区

原则

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放眼现在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几乎没有不使用多媒体的。如果有谁不循此道,则大奖、好评可能就会与之失之交臂,而一提到传统教学,很多人不屑一顾。可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在这股潮流中我们丢掉了很多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笔者并不是说因此而不使用多媒体,甚至否定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而是希望我们能正确地看待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本文拟就多媒体技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教学也只有真正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和手段,把当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否则,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不能实现“三个面向”,就不能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不能实现。

笔者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其无法达到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众所周知,单位时间内多媒体给我们展示的知识容量是传统教育教学无法相比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体现。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二、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的误区

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越多,则其教育思想和观念则愈先进。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多媒体无知或者至少对多媒体的本质和作用不甚了解的表现。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时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种:

1、简单的把多媒体作为黑板的替代品。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没有亲自板书。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2、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于是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

3、重视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对话。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语文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

4、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由于教师事前已经把答案输入计算机,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其结果把应该是活泼丰富、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

5、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红楼梦》、《水浒》经那么知名的编剧、导演之手出来也招来许多非议,不是很好的例子吗?

总之,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我们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应用的原则

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发挥其功效,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合性原则。所谓整合性,简而言之是学科之间课程教学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其它学科的,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必须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语文学科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有利于学生更大限度地获取新的知识,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让二者有机、融洽地整合。

2.服务性原则。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势在必行,但并不是说语文教学就完全可以由多媒体代替。在当前条件下,多媒体技术有其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文性、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明显不如传统教学„„。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完全服务于语文教学,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绝不能因为多媒体使用而改变语文的教学常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无法实现语文学科功能。3.工具性原则。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对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删改和编辑等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多媒体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知识、信息传递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就能更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使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4.合作性原则。前面已经说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形成了新的课堂模式——人机对话。这种人机对话直接明了,但缺乏情感交流,因此,在语文课件制作时,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在制作课件之前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谈对课文学习的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件制作之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在多媒体教学中,他们不仅是接受者,还是制作者,参与者。

5.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把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存入资源库,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资源库进行查阅,并在教师设置的留言板上留下自己相关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意见。这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

四、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1)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演示。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教学七十三课《学上网》,“网”字时,屏幕上出现一张大大的网,慢慢地缩小,成了一个“网”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2.游戏法。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2)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3)贴苹果游戏。A: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B:苹果树上有很多带有字的苹果,让学生摘下苹果,组成词语放在下方的篮子中。(4)找朋友。画面上左方有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右边有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各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连在一起。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贴一贴,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2)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

清(清水)

晴(晴天)

青(青草)

蜻(蜻蜓)

睛(眼睛)

情(心情)

请(请坐)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校园网是一个识字的“海洋”,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识字信息。学生通过网络这一信息仓库,及时而主动地去认识各类字,在无意中扩大了识字空间。阅览课上,我们充分利用电脑的优势,开展网上识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低年级阅读素材库中的生字,短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图文结合,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巩固生字。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实施了个别化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往学生对新字的组词范围较为狭小,而网络大大拓展了他们识字、辨义的空间,学生可以一下子学习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生字。另外,网上信息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的识字环境。学生在平时上网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大量丰富的生活词汇。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联系实际,培养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提高识记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教师可以打破以往先集中识字,再学课文巩固识字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由此,学生对课外阅读也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些学生已开始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了。通过网络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更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语文课。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正是基于这种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2.运用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有教师在上《军神》一课时,先请同学看教师事先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图片,看看学生能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深入学习课文,品词品句,中间插播电影片段——特殊的手术,使学生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最后是拓展延伸,教师布置了两项作业:

1、刘伯承还有很多尊称,你能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说说每个尊称的含义吗?

2、从网上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在十分钟队会上交流。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黄山怪石》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详尽地描写了黄山的奇石、怪松、云海与温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黄山,没有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先通过观赏《黄山怪石》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黄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专题网页,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已有倦意,教师却要对本课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此时,发挥校园网的优势,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拔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教师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让学生从中表达锻炼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语文教学还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把学生带向知识的海洋。校园网中有大量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故事和科普知识等,它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思维训练拓展了时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有教师在上《琥珀》一文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琥珀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课中让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琥珀的形成,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图片和文章,进行排版和粘贴,制作成电脑小报和知识卡片。对于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进行网上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尝试说明,阅读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语文阅读的“认读—理解—鉴赏—评价”的能力养成过程,必然会与信息处理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过程相整合,为学生提供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双重智力支持。我们必须给予网上阅读模式更多的关注,并使其与传统的语文阅读形式结合起来。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1.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毫无顾忌、放胆作文的和谐氛围,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表现个性。让他们真切地体验,自由地抒发。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在电脑房里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2.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1).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

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4).巧用多媒体批改、评阅作文

以往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据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评判。在作文课教学中以网络信息技术设备为工具,会使作文的批改、审评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进行作文批改时,教师可将范文录入Word文档中,再通过投影大屏幕进行点评、修改,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也可以同时看到。在运作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Word 的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工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师生协作意识。学生的作文训练也可通过视频投影仪、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师生一同阅读、分析、修改,达到作文批改、评阅的较高境界。传统的讲评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进行评议,由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所以效果很差。重视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实施作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批改作文,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充分的感知。教师每次批改作文时,都将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美文章选出1—2篇,将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典型病句、错别字汇集在一起,经过精心设汁,制成课件,通过教师点拨、交互式练习,让学生修改,其他同学直接观看,这就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要节省时间,速度要快得多。然后学生再对照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改,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检查、评论,在改正别人不足之处的同时,学到别人的长处。在自改过程中,我还组织学生开展“文章病院”、“小医生会诊”等活动。这样修改,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作文修改的全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网络的互动性使语文学习更为快捷、方便。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域”。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划一被动的“不得不学习”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它将改变学生的交流方式,使他们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把校园网作为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资源、教学的环境,把握好网络学习运用的时机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优化。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写能力和自改能力上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优化作文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会用、善用多媒体,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各取所长。诚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3 [2] 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3] 马迎春: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整合[J],网络科技时代 2002.(8)[4] 许静: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

菊苑

2002.(9)[5] 周立夏《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探讨》《现代教育技术》

[6]《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陈至立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8]《学习的革命》

美国 珍妮特•沃斯 新西兰 戈登•德莱顿 著 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2月

2、[9]《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中国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充分发挥直观感悟在教学中的作用

2009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封面

论文题目: 充分发挥直观感悟在教学中的作用

姓名: 梁 福 木

作者单位: 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华侨中学

学科: 物 理

学段: 初 中

联系电话: 6577372

充分发挥直观感悟在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受到了社会、家庭及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目前中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较少,个人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感觉到物理极为难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应通过直观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氛围直观感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直观感悟教学方法的作用,结合各种有利的因素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兴趣。

直观感悟教学方法指的是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主体,通过直观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氛围,从而在其中悟出物理知识和规律的一种教学策略。也即通过教师运用多种直观的方式传递信息,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领悟知识,使学生较全面、较深入的投入学堂,掌握相应的知识,并能以此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容易感染,对周围的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同时,中学生的认识逐渐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此阶段也有些初浅的理解力,但意识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现行的教材顺应了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及结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的知识难度明显降低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从“致同学们”“引言”到各章中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等都以活动的形式出现,教材总是企图更换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教师只是起了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同时新编教材文字精炼,语言准确,层次分明,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尤其是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完全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和理解。特别是新大纲对教材的难度几次进行了调整,应该能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发现现在初中学生仍然普遍感到物理难学。特别是进入初二下期以后,两极分化就开始明显,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并直接影响了今后物理的学习。

虽说现在的初中学生是生活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代,电视、电脑经常接触,还有其它科技产品也满街都是。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和对

科学的兴趣并没有随着生活中高科技产品的增多而有所提高,有的甚至是下降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感情色彩较浓厚。但理解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由于电视、网络和漫画及社会各种新鲜娱乐的影响,近年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和习惯出现了很大变化,不少学生已经不习惯通过阅读报刊、教材来获取知识,或大家聊天讨论。而是选择卡通书籍,电视,上网,而上网更多的是为了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他们只会按照游戏的设计,安排操作,感受一些较为肤浅的乐趣,不会暗下思索“为什么?”长期如此他们只会受到直观感情现象的影响形成定性生活经验型思想,再也不喜欢思考问题,所以理解能力,思维发展也大大受阻。

2、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

尽管近年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开始被老师们接受,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从小学入学开始,我们的老师们就是围绕着考试而教,学生们也是为应付考试而学,几乎每科每天都有作业,不完成的第二天“以鞭相见”,学校的时间安排也很紧,就我们学校吧,学生早上七点前回校到晚上五点十分,有时为了成绩,学校提倡上第九节,那可就是六点了。试问又有多少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大自然?没有了这些机会,学生怎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在大自然中观察和接触到那些最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自然常识?又怎能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学习物理的兴趣呢?例如:在讲到惯性里,我举了“锥头套紧在锥柄上的方法”,还有在杠杆中提到“用锥子拔钉子”的事例,这些都是最常见的事例。班上知道的居然不超过5位同学。更可恶的是我在解释音调时,我先在讲台上将1、2、3、4、5、6、7、1唱出,然后问哪个声音的音调高些,有大部分同学是答不上来的,更不用说叫他们理解声音的越尖越细音调越高了。我想这完全是因为学生没有机会接触造成的。可以想象这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相应物理知识时会有多大的困难。

从以上情况看来,要想让初中生的学好物理科,却不可操之过急,必须从学生的直观感悟入手进行教学,因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面对这样底子薄、能力差的学生。在教学中过于的追求学生的理解能力、物理思维能力,不注重学生的直观感悟性,而越升为培养客观抽象理解力,想搞一步登天,只能是

徒劳无功。所以,面对物理学习的起步者,要把学生的直观感觉放在重要地位,因为:

1、注重直观感悟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

2、直观感悟是认知能力的起点,也是培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直观是一种发展学生观察力、思维力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同时看到、听到、感到和思考,留下深刻印象进而联想有关事物,使审美对象在感知中显现更鲜明更生动,使感知的内容更丰富深刻。观察是人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门户。观察是形象思维的直接来源。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活动,通过敏锐、细致、准确、深入地观察,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形象思维的功能。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的培养固然比学生的情感色彩重要。但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直观感受,在初中阶段,为引起物极必反的效果。因为没有学习的感觉、乐趣,那么能力的培养就无从下手。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揽住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心,至于对较深问题的解决及对较深的科学道理的理解,今后会随年龄增长和知识积累,自然会“水到渠成”。

3、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好奇是中学生的天性。所以,我每次上课之前都会做些小实验或者讲述些生活当中奇妙的物理现象来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到升力时,首先提问:“飞机为什么像小鸟那样在空中飞翔?”学生想了想:“不知道”。“那么老师来做个小实验给大家看看”。接着做“用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实验。学生一下子被眼前这不可思议的物理现象给吸引住了,此时课堂上呼声一片,围绕在浓浓的物理气氛之中。

实物直观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也不容易忘记。实物直观的缺点是,事物的本质特征难以突出、内部不易细察、动静难以控制,不易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那么在物理教学中

如何体现直观感觉的作用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完善学习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现行教材虽然降低了难度,但我认为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有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显然不行了。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情感观。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现行教材的特点。应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法,把注入式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教学方式改变为注重学生直观感受及兴趣的探究式教学。通过直观感悟方式引导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我们的教材同样也突出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教学方法也应该体现出这个意图。所以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议一议”来扩大教学效果;教材中的漫画或插图也有着丰富的内涵,相关的物理知识和含义尽在其中,切不可走马观花,一晃而过。

2、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和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探究性活动的基础上。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是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几十个分组实验和探究性活动,几十个演示实验和若干个探究性活动。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后;可以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用自备自制的教具,更多的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水瓶做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用纸、橡皮筋做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用小遥控玩具车来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用二胡、吉他来探究声音的特性等,这些器材学生最熟悉。这样的直观现象更有利于使学生理解。而且,通过这些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使学生积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探究、敢于探究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3、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是现行教材的主要指导思想,在这套教材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每一节课上我都要与学生们说说课本上和生活有关的插图,解释一下科学世界与对应物理知识联系的内容。在课后也适当地安排了网络互动这个内容,提供了有关知识的Interne网的网址,让学生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业余学习生活。不仅利用了教材上这些内容,我还经常和学生们探究一些生活小问题,例如:“如到野外活动时,登上一座高山发现饭煮不熟怎么办”,“自行车下波时,假如先刹前轮会怎样”,“用吸管喝饮料时,不吸气,反而向里面追气会怎样”,“自行车有多少个地方使用了杠杆”等等。使学生能在有趣的讨论中学会相应的物理知识。

4、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小制作和小发明等探究活动。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物理第二课堂就是给以学生自我展示机会的一个平台。学生们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出来,让大家都来观赏,让老师来帮助评价。不足的学会不断改进,追求进步;优秀的能够感受到探究科学的成功美。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学会了团结,感受到了物理知识的奇妙,悟出了物理规律。在这样直观而又有感觉的环境下学习物理,就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比如:在组织学生表演皮影戏时,使得全班同学都明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学生在制作望远镜时就会掌握凸透镜的作用;在制作简单温度计时他们就应深知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学生在制作自动报警器时就会知道电磁续电器的原理与作用。这就是让学生直观感悟的奥秘。

5、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个人魅力。有人说:“初中的教师不必要多高学历、多高素质的人才,随便到大街上找几个,只要有点文化知识,能凶则行”。我听到这样的话感到很可笑。所谓“名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言行举止、文化素养是可以互相影响的。记得我在学习C级心理学时,一位讲师说过:“我把孩子送到某某学校,主要不是因为该校的环境如何,而看中的是该校里的一位教师——这位教师有极高的教学水准及有很大的个人魅力,对班里每位学生的成长都很大的影响。”

6、呼吁教育界同事从小学应当重视自然科学的培养。

现行的小学科技活动课和自然课选题丰富,内容也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另外配套使用的套装器材也非常适合小学生动手制作。但是在课堂提问中发现,很多涉及到科技和自然课中学过的知识及做过的小试验,小活动,学生却没有印象或者根本没做。这说明小学对科技和自然课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或者受课程安排和师资力量的影响,没有落到实处。也有的个别老师上课照本宣科,自己就缺乏对自然常识的理解和兴趣,又怎能使学生对生动活泼的科技和自然充满好奇呢?

教无定法,首先要做到分析所要面对的学习者,分析教材,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人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形象思维却是创造思维的一个决定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学,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培养新世纪的科技人才而努力奋斗。

下载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马淑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马淑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充分发挥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些......

    充分发挥造句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充分發揮造句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王 凱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文也是如此。孔子雲"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可見語言表達對於作文的重要性。然而許多初中生在寫作時,常常敍述不清楚......

    课后小结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后小结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般来讲,教师对于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课后小结"这一环节。课后小结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

    充分发挥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充分发挥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

    充分发挥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皮亚杰告诫我们:儿童的数概念不是成人能直接教会的。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幼儿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必须通过对材料的接触,施加动作反复摆弄和探索,积累经验建构......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日趋发展,目前已有很多学校配备了音乐教具,但教具仍不齐全、不完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想办法,动脑筋,亲手制作、自己创新。......

    巧用插图,充分发挥它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巧用插图,充分发挥它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石丽红平定县马山中学 巧用插图,充分发挥它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历史插图教学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能改变当前......

    浅谈语文课后有效作业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语文课后有效作业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功,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些老师认为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