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作文教学提纲
小学生作文教学提纲
——“观察·分析·表达”系列能力训练
讲座提纲(高年级自信36讲)
入门课
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作文其实并不难 第一讲
山水村落皆画本,耳目及处有诗材——要学会观察
第二讲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写出自己的作文 第三讲
炼句炉捶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把话说准确、连贯 第四讲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把话说生动、形象 第五讲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用眼睛观察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十一讲
十二讲
十三讲
十四讲
十五讲
十六讲
十七讲
十八讲
十九讲
二十讲
二十一讲二十二讲二十三讲二十四讲二十五讲二十六讲二十七讲二十八讲二十九讲三十讲 三十一讲三十二讲三十三讲三十四讲三十五讲三十六讲
耳闻鼻嗅人难代,甘苦炎凉自身知——用其它器官体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按顺序观察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观察事物的联系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作文要发挥联想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作文要发挥想象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观察描写景物的固定特点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观察描写景物的动静变化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在写景中表达心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种一棵“写景知识树” 万态千姿真世界,千人一面笑煞人——观察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观察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兴趣爱好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观察描写人物的情绪心态委之财而观其仁,告之危而观其节——观察描写人物的性格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观察描写人物的关系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在写人中举点事例 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种一棵“写人知识树”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把事情写完整、清楚 岁寒老树虽荒寂,会有腊残春到时——按一定顺序写事 盖棺方可定贤愚,临事始能见操守——写好事中的人
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种一棵“写事知识树” 发挥道德乃成文,枝叶何曾离本根——说理要有正确的观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理要有充分的理由 合抱之木生毫末,千里之行始足下——说理要有合理的顺序 立言明道是真理,空谈虚论误时光——种一棵“说理知识树” 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抓住特征写事物 ——解释·分类·打比方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比较·列数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写物中表达感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种一棵“写物知识树” 1
入门课 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
——作文其实并不难
有的同学说话没完没了、有条不紊,聊天滔滔不绝、水泼不进,打电话更是没人叫停就不停,但就怕作文,其实把他们说的记下来,整理一下,那该是多长的作文——新闻播音的标准速度才每分钟平均148字!原来这些同学在吓唬自己呢:不得了,我要写作文了!老师说作文要讲究怎么开头、结尾、过渡,怎么选材、立意、提炼中心„„负担这么重,当然难写。要是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作文,是要对我的朋友说话。”那就轻松了:
我要告诉他某一件事(写事),说清这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前因后果。
我要告诉他我交了一个新朋友(写人),说清楚这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兴趣爱好、性格。
我要告诉他我到了什么地方旅游(写景),说清那地方的位置、季节特点、动静变化。
我要告诉他我新买了什么学习用品,刚学会了做什么工艺品,说服了某人„„
但他耳背,只好写给他看:把想说的话写下来,让他知道你想告诉他什么,就是作文。作文就是“写话”,但写的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罗嗦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词省了,凭手势、眼神等辅助表达的意思也要用文字明确表达。比如说“请喝水”这句话写下来就三个字,但笑咪咪地说、懒洋洋地说、冷冰冰地说、恶狠狠地说,能一样吗?有人说会用许多词语才是好作文,其实,要是多数人都没吃过的山珍海味,随便烹调出来,又有几个人知道做得不好了?把白菜豆腐做得人吃人夸才是高手。请看《春天的故事》的前几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没什么特殊的词语,但含义的深刻,含量的博大,回味的幽远,不是罗列一些成语和形容词就能表达出来的。
这就是这题目的意思:好文章本来就是大家都看得明白的,能把这些平常的语言用好就稀奇了。
试试:选上面一个话题,假想在打电话,把这些内容整理成文,几百字的作文很松就写出来了。
第一讲 山水村落皆画本,耳目及处有诗材
——作文没写的,就先学会观察
这题目的意思是,到处都有作画的样本和作诗的材料。也就是说只要注意观察,身边到处是作文的材料。
我们曾经让高年级的许多同学写过《秋天真凉》(或《春天真暖》、《夏天真热》、《秋天真凉》)这个题,要求必须写真实感受,只有少数人能在一课时内写出400字以上,多数人写三五行就写不下去了,原因就是不会观察。
观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让我们以《秋天真凉》为例,说说怎么观察就能有写的。
用眼睛看。我们没法看见“凉”这种无形无色的东西,但可以看到因为凉而 表现出的各种现象。看天空、地面、植物、动物,看人的衣、食、住、行、玩,把看到的与刚过去的夏天比,各写成一段,就九段了,每段写五六行,不是什么难事。
如植物,没受过观察训练的人一说秋天就说“树叶落了”,就没的写了,但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树与树不同,大部分树的叶子开始掉了,有的树叶枯黄了才掉,有的还是绿色的也掉下来了,还有的发黄了仍然留在树枝上;松树、柏树等远看还绿油油的,但近看就会发现它们的叶尖泛黄了,新叶子长得少、长得慢了„„这不仅解决了“没写的”的问题,更解决了“要真实具体”的问题。
用耳朵听。我们能听到许多与“凉”有关的声音,如风雪声、人们的议论声等。单是人们的议论就很有内容:“好凉快啊!”“真舒服啊!”“我们家晚上都不开空调了!”„„选自己觉得精彩的、有特色的记下来,不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吗?
用皮肤感触。用手试试自来水、地面、铁栏,与前一阵子比较,都可以有明显的感觉上的变化,把这些感觉记下来,又是别致的一段。
应该提醒注意的是:“用多种感觉器官”不是说所有的感觉器官都硬派上用途,像写天凉,味觉就不必非写不可,嗅觉不好写也可以不要。
试试:写现在的季节特点,你会发现有很多可写的,还会发现你很能写。
第二讲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想把作文写好,就得学会分析
把观察结果具体记下来是作文的第一步,再学会分析,文章才有思想,才“活”起来。
同一片草坪上的草为什么长得不一样?我们将会发现草的长势与阳光、土壤、水分等因素有关,长得不匀称是很正常的,也才是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再写“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草都黄了”之类的句子时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像有人在发号施令、并且这些花草都挺听话似的。
教室里一张桌子倒了,一个同学把它扶进来,这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用这同学过去的表现和现在比,拿其他同学的表现与这个同学比,就能有所发现。
狐狸是童话、寓言世界的主角之一,它和人一样有可爱的一面,也有问题和缺点错误,甚至有讨嫌的一面,拿《狐狸和乌鸦》、《狐狸和小鸡》、《狐假虎威》这些故事中的狐狸的表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超出表象的东西,就不会一说到狐狸就只想到“狡猾”。
许多人不爱看广告,但许多广告很有意思:有两个本来意思没什么关联的电视广告,前一个是一个小孩蹲在马桶上方便,然后很得意地按一个开关喷洒那种消除异味的产品;另一个是说方便面的:“XXX香辣牛肉面,就是这个味!”这两则广告中间只有两三秒钟的间隔,这就令人喷饭了。
学生口渴了找老师要水喝,老师给了是好事还是坏事?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好事,但只给很小的一滴、给刚刚够喝和赌气灌上三五杯,是不是都是好事?“好”和“坏”还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呢。
我亲历过一件事:一辆中巴车架着大喇叭、贴着“反偷税漏税宣传车”几个字满街做宣传,那车一二十分钟从我们办公室外过一次,几位同事叫烦,我到阳台上透透气,结果我发现稀奇事了:车上的“反”字掉了上半,翻下来把整个字盖住了,这车就成了“偷税漏税宣传车”,有意思不? 这一个题目强调的是:对周边的事物感兴趣,喜欢观察和分析,会有许多乐趣和收获,不要人云亦云。
第三讲 炼句炉捶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
——把话说准确、连贯
我们说作文是用笔说话,并不是随口说出来的都可以成文,而是要加工,使句子准确、连贯。
作文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句意不准确,文意也不准确。
句子准确首先是词语要正确使用。词语有直指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有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但使用范围不同等现象,这些用得不好,句子的意思就不准确,听(读)的人就不明白或误解。如:
1、这小女孩将近十多岁。(是不到十岁还是过了十岁,不清楚)
2、这种洗衣粉容易把领袖洗干净,是领袖专用洗衣粉。(“领袖”的本意是衣领衣袖,又引申为领导人,这句子的后半句就不知说什么了)
3、摩托车快,剃头刀快,火箭比它们都快。(“快”指锋利,也指短时间内跑的路程长,没法比)
4、歹徒抱着警察滚下山崖,都死了。(表示“死”的词很多,不同的对象应该用不同的词)
5、老李请四位客人来吃饭,三人先来了,第四人迟迟不到,老李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三人中有一个人多心,走了。老李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个客人听着不舒服,也走了。剩下一个客人是老李最好的朋友,他说老李:“你怎么不会说话呢?”老李说:“我没说他俩啊!”气得最后一个客人也走了。(老李说的话都有问题,他说的是好意,别人听起来却误解了,为什么?)
准确还表现在近义词的使用上。如“人们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和当年在御厨时候一样光洁(光亮),朴素(朴实),美观(美丽)。”――拿括号中的词换掉加点的词,意思就不准确。
单句话说准确了,还要考虑句子之间的连贯,就是句子之间内容上要有联系,前后要互相衔接。几个句子必须有紧密的联系,该连的不连,不该连的连了,都达不到表达的目的。
试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可以删或加词语,注意标点:
天下着蒙蒙细雨。他们提着一篮鸡蛋。放学了。他们到医院看李光同学。他们背着书包。他们打着伞。
第四讲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把话说生动、形象
写得准确、连贯是让人能看明白,要想写的作文让别人爱看,还要力求写得生动、形象。怎么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呢?
首先,必须细致了解所要说的事物的特点,写具体。了解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注意细致观察。比如看见一只兔子,只看见它毛长、耳朵长,虽然也是观察了,但这还不够。还要再看看毛是怎样长,比小狗的怎样。那耳朵也不是仅仅看出长,还看出它会转动呢。这样,到你写兔子时,才会写得具体生动。另一条途径是从书上学习、认识事物。好多事物,我们都不能亲身去经历,去观察,只有从书上学习,增长我们的见识。
其次,要生动形象,要靠用词来表现。词汇不丰富,碰到一件事,想把它说 出来,又找不到词来形容,就只有干巴巴的几句了。有一段写齐白石年轻时学雕刻的话:“(他)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磨起了泡,仍然专心致志地刻个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头越来越少,地上淤积的泥浆越来越厚,最后统统‘化石为泥’了。”读了这段话,我们好像看到了齐白石在那里孜孜不倦地刻石头的样子,好像看到那坚硬的石头正变成石浆,一滴一滴地滴到地上,这样的句子就是生动形象。
第三,要写得生动、形象,得学点修辞。比一比,看哪句说得生动?
1、这自行车太破了。――这自行车除了铃儿什么都响了。(夸张)
2、这条公路在山上弯来弯去。――这条公路像一条长长的蛇,在山上弯来弯去。(比喻)
3、这孩子太饿了。――这孩子饿得肚皮贴着背梁了。(夸张)
4、他非常高兴——他高兴死了。(夸张)
5、这小孩的脸又圆又红——这小孩的脸像个大苹果。(比喻)
6、高粱红了,稻子熟了——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拟人)成文训练:丰盛的晚餐
要求:围绕某一次晚餐如何丰盛写准确、连贯,力求生动、形象。提示:先理解“丰盛”的全面含义,再围绕着“丰盛”分为点心、主食、素菜、荤菜、饮料几个部分来写。
第五讲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用眼睛观察
眼睛是最常用的、最重要的观察器官,物体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关系主要是靠眼睛观察到的。
一、观察形状。物体是有形状的,形状包括线条轮廓、大小、长短、粗细等。如某物总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线条轮廓,是方的、圆的、还是多面的,棱角是尖的还是钝的,各部分是一致的还是有些什么区别等等。不容易说清楚,就说它像些什么,如说三角形,单举吃的就有冰激淋、糖三角、妙脆角、西瓜瓣等。
二、观察颜色。观察颜色要看出主色调、衬色条纹、颜色偏向、颜色过渡和颜色搭配。
三、说清方位和布局。要尽量用固定方位而少用相对方位。相对方位(上下、前后左右)容易混淆,比如学校的值班室在大门的左边还是右边,这对于进门的人和出门的人来说是相反的,如果用固定方向(东西南北)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现在试试用眼睛观察西瓜除位置关系外的几方面。观察形状。一说西瓜的形状就说“西瓜是圆的”,这既不真实具体,又没写下去的路子。从远处看它和皮球差不多,放在面前一比,差别大着呢,说清了,就是真实具体的一段。要写大小、长短、粗细等,要对比,如“这西瓜大小和一个足球差不多”。西瓜籽的形状也很值得观察,用它们和葵花子、南瓜子一比,你又会发现一大些特点。
观察颜色。西瓜的颜色非常丰富。看表面,不均匀的绿底就有许多观赏价值,还有墨绿的分割线、褐色黑色或灰色的斑痕及斑痕的形状、贴地一块的土黄色等等,如果简简单单的一句“西瓜皮是绿色的”岂不可惜?另外还有那一层灰白的粉末(西瓜霜)刮下来就挺有意思,刮的轻重留下的痕迹也值得评点一番。把瓜切开,观察瓜皮、瓜肉、瓜瓤的主体颜色及其过渡状况,观察成熟程度不同 的瓜子的形状和颜色等还有很多可以“淘”的“金”。
这样,轮廓、大小各写一段,各部分的颜色各写一段,单用眼睛观察,就可以写出五六段文字来,每段写两三行,不难吧?
第六讲 耳闻鼻嗅人难代,甘苦炎凉自身知
——用其它器官体验
眼睛只能看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关系,我们还要学会用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来观察事物,才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用好耳朵。耳朵能帮助我们认识丰富的声音世界:悦人的乐音、烦人的噪声等,有自然界固有的声音,也有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用耳朵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从声音的角度认识事物。有经验的人选购西瓜,总是用手轻轻拍打,听声音来辨生熟;买椰子先摇一摇,听声音来辨椰汁的多少。
二、用好鼻子。我们用鼻子闻(嗅),就能发现事物气味方面的特点:香的、臭的、呛的、还有一些说不清楚的。一个桔子,剥皮前后气味不一样,它的皮、筋、膜、汁、核各部分闻起来也不一样。大家都知道葱的气味是呛的,但葱根、葱杆和葱叶呛的程度也不一样。
三、用好舌头。用舌头能尝出观察对象的味道: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酸辣的、酸甜的„„一棵树上的桃,成熟程度不同,味道也不同;同一个苹果,向阳面和背阴面的味道也有区别。
四、用好我们的皮肤。用皮肤触及事物,会发现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冷暖(热)、软硬、滑糙、干湿等特征。用皮肤来观察,用得最多的是用手触摸(捏),试试用手触摸一个柚子,先触摸整体,再触摸它的皮、筋、膜、汁、核各部分,你会有不同的感觉,把这些的感觉记下来,也就是一段内容丰富的观察笔记。
五、观察要有重点。“用多种器官观察”并非每观察一样东西都要各种感觉器官一起用上,而是有所侧重,有的多用,有的少用,有的甚至可以不用。比如观察一个苹果,“看”和“尝”是重点,“听”则大可不必;观察一朵蘑菇,”是主体,可以“闻”出一点内容,但 “尝”则可能丢性命。
试试,用这两次学的方法观察一种水果,从整体到局部,各部分都用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观察,再把观察的结果写下来(各部分分成一段),你就该相信,随便拿出一样东西,都可以通过观察写成一篇观察作文。
第七讲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按顺序观察
四季变化、昼夜更替、草木荣枯、事情的先后等有时间上的顺序,事物的布局、设置、组合等有空间位置的顺序,所以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时间顺序不难观察,因为不同的时间阶段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这次我们主要讲空间顺序的观察。
前后、左右、上下、远近是空间位置的不同,观察时得有先后。观察的顺序与入眼的顺序不同,观察是有意识的,入眼是自然的,我们观察的目的是认识观察对象,当然得有意识,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由表及里是大家习惯的认识顺序,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喝过杏仁露,后来才见到白白净净的杏仁,再后来才见到这杏仁原来还有一层黄色的膜,它的外面还有一层硬壳,而硬壳外面还有果肉和果皮包着。一般情况下观察多部分组合起来的事物都由整体到部分,但有时也由部分到整体,如先拣到几根漂亮的羽毛,后来才发现是什么鸟身上的,这些羽毛分别是鸟身上哪部分的。
如果观察的物体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可以从主要到次要,这是先突出重点;或者从次要到主要,这是把高潮留到最后。
观察有顺序,但不能拘于某种顺序,看怎样方便,怎样能更容易观察清楚,怎样更容易认识全面,就怎样观察。
练习:
1、观察一盆花,先总的观察,再有重点地观察一两枝,写一段话。
2、俗话说:“眼见为实”,但如果站在一栋楼的背面观察,然后就下结论说:“这是一栋没有门的楼房。”显然是很荒唐的,你还能举出哪些“眼见未必实”的例子?写下来。
3、观察现在这个教室,看看里面有些什么,外面又有些什么,注意它与别的的教室有哪些不同,从近到远,写一段话。
4、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有几个盲人同摸一头大象。摸了后,一个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一个说像一根柱子,一个说像一根管子。他们为什么说的不同?想想,要是有一个盲人从大象的鼻子摸起,一部分一部分地摸,边摸边问旁人自己在摸大象的哪部分,他会怎样下结论?先说说,再编一个《新盲人摸象故事》。
第八讲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观察事物的联系
这题目的意思是,繁茂的树木下长不出丰美的草,没弄碎的大土疙瘩地里长不出好庄稼。此外,“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不长草”、“水涨船高”、“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谚语、成语都说明了事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农家,院子里有一只鸡、一口猪、一头牛,还有一只老鼠。有一天,老鼠发现农民在院子里装了捕鼠器,就去告诉鸡、猪和牛,它们都不以为然,还嘲笑老鼠。但后来有一条毒蛇被捕鼠器夹住了,毒蛇又把来察看的农民的妻子咬伤,为了给妻子补身体,农民就把鸡杀了;听说农民的妻子受伤了,许多亲戚都来探望,为了招待客人,农民把猪杀了;农民的妻子没治好,死了,为了办葬礼,农民又杀了牛„„这些看来没多少联系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很自然地联系起来了。
联系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海湾战争——油价上涨”、“油价上涨——物价提高”是直接联系,“海湾战争——中国物价提高”是间接联系。
在观察中我们要注意寻找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事物之间最常见的联系形式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生活中常有错把酱油当成醋用、把盐当白糖用(或反过来)等现象,因为它们之间形状、颜色等很相 似。剪刀、石头和布,这三样东西看起来没有多少联系,但因为剪刀锋利,可以剪布,布柔软,可以包石头,石头坚硬,可以砸剪刀,所以人们把它们用在一种猜手式的游戏里,这就把它们各自的特点联系起来了,并且还表现了“一物克一物”的哲理。
事物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单线的,也可能是多头绪的,如果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某一阶段的特点,就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我遇到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学生在教室里扔了一张纸,老师发现后批评了他,他把纸捡起来了。照理这事算完了,但这同学趁老师回身到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又把纸扔了,结果惹得老师很生气。像这类波折在其它地方、其它情况下也常有,把它弄清楚了,写出来的作文才客观、全面。
第九讲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
——作文要发挥联想
一个人躺在偏僻荒凉的地方,还想到天下的穷苦百姓过得怎样,这种由一种事物或现象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思维就叫做联想。常见的联想形式是:
一、类似联想。一些事物由于某些特点相似,很容易引起我们的联想。有的是形状相似,如“?”跟鱼钩相似,看到它,会想到钓鱼的钩,或者想到秤钩;有的是颜色相似,如见到棉花想到云朵,想到棉花糖;见到红墨水想到红花、想到奖品、想到西瓜汁;还有的是声音、动态、气味、触感相似,也会引起联想。
二、接近联想。有些事物不相似,只是在时间或地点上接近,也可以产生联想。如你的生日是八月五日,到七月五日,你就会想到要过生日了,又如过八月十五,你会想到远处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到了长城或者看到长城的照片,你会想到秦始皇、孟姜女,看到卢沟桥(或图片)就想到抗日战争等。
三、因果联想。见到花就想到春天,见到病人就想到药,这是由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互相联想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靠在墙角擦火柴取暖。她觉得自己好像坐在暖烘烘的大火炉前,好像看到了插着刀叉向她走来的烤鹅。为什么想到这些?因为天正下着大雪,而小女孩穿得很薄,加上好久没吃东西了,她想有火烤,想有东西吃。这就是因果联想。
四、对比联想。见到红花就想到绿叶,见到蓝天就想到白云,这又是互相对比引起的联想。有时我们还会由一个事物想到与它对立的事物,如在阴雨连绵的时候想到风和日丽的晴天,一个没有条件读书的小孩会想到宽大明亮的教室等。
联想练习:
1、从几种常用的标点符号形状上,你会想到些什么?
2、在黑夜中看到打火机窜起的火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如果在一大张白纸上只写有一个大大的“烟”字,你会想到些什么?
第十讲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文要发挥想象
诗人看到冷冷清清的月亮,想到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嫦娥,想到她会不会后悔自己偷吃了飞天的灵药,以致于在这里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这种比联想更丰富,更全面的思维就是想象。
我们从这个事物想到那个事物,想的过程就是联想,在写作文时常用“像”来表达。想象则多指想到了些什么,不一定只是“像”什么,想象可以是一个画面,一个场景,甚至还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像《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像闹海的哪吒。读书上的句子,在头脑里把它还原成原来的事物就是一种想象。如读《草》,可以想象出原野上草木繁茂的样子,还想象出冬天草枯后,一阵猛烈的野火烧过的情形,最后想象到了春天,一棵棵草从土里冒出来,不久,又是一片碧绿。
上面说的是把句子变成具体意思的想象,其实,想象还可以展开一点,即使文字上没有也可以根据你的经验和认识去想。如你没有见过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但你可能见过别的果树结果,见过春节时挂灯笼,你把灯笼想象成大柿子,把它想象成是挂在大树上,就想象出树上挂着大柿子的样子了。
想象练习:
一、读诗,展开想象,各写一段文字描写诗中所写的景象 例: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下雪了,下雪了!”一群孩子正在河边芦花丛中玩,其中一个先喊起来。大家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了飘下来的雪花。“一片,两片„„”一个孩子仰着头用手指着数起来,“三片,四片,五片„„”有人跟着数起来。一个孩子没和大家一起数,而是低头寻找落下来的雪花,边找边嘟哝着:“噫,都掉哪儿去了?”„„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成文训练。狐狸白天不敢活动活动,总是晚上才能出来偷鸡。他想,要是太阳永远不出来该多好啊,哪怕晚出来一会儿或者早落山一会儿也好„„于是他想了好多办法想达到这个目的。编一个故事,说说狐狸想了哪些办法,他怎么做,结果怎样。十一讲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观察描写景物的固定特点
学写景,先得弄清什么是景物和景物的特点。
景物,按词典解释,就是“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天上的日月星辰、云霞虹霓、风雨(雪)雷电,地上的名山大川、大漠滩涂、沼泽草原、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鱼虫鸟兽,这些属于自然景物;还有建筑、装饰、工艺、文化遗迹以及人的活动等人文景物。
景物的特点则是这景物与那景物不同的地方,包括固定特点、季节特点和动静变化。
景物的固定特点指景物特点中相对稳定的、变化较慢、不易被察觉的部分,如方位布局是稳定的,形状和色彩是变化较慢的。注意,“固定”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发展和变化中。如树叶从淡绿变成深绿到变黄,守着看很难看出来,但几天看一次就会发现明显的变化;建筑物褪色老化、山川地质变化等就须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现。
一、观察描写景物的方位和布局
要写景,得说清它在哪儿。大到所处的地域,小到具体的位置、行车路线、周围的标志处所或建筑都应该尽量说清。还应该说清楚里面有些什么,各在哪个位置。
说明方位和布局的标准有两种,一种用的是相对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一种用的是固定方位词(东、西、南、北)。要尽量使用固定方位词,因为相对方位词不太可靠。如说“大门的左边有一座假山”,进门时和出门时是相反的。如果说“公园大门的东边有一座假山”那无论如何都不会弄错。
二、观察描写景物的形状和色彩
大到高山大川、楼宇桥梁,小到亭台轩榭、假山走廊、池塘喷泉都有它自己的形状,能直接描述或能“比”得确切都行,一个同学写他在中央电视塔上看到“大片大片的楼房都像积木玩具”就很形象。
景物的色彩需要观察的是各种颜色的主次、层次、映衬和搭配。
写景不难,不信试试:先说它在什么地方、怎么走,周围都有些什么;接着说里面有些什么,它们如何分布;选取里面几个有特色的部分介绍它们的形状、颜色搭配——各写一段,单写固定特点就是不小的一篇写景作文。
十二讲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
景物的季节特点包括三个层面。
一、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这是比较简单的现象:一处景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怎样。这是同学们在写景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最为“得心应手”的写够篇幅的套路。可是就因为是“套路”,所以很少有写出新意的,更多的是在这个框架下把自己知道的那些词语成语搬来换去,很难有进步。观察景物的季节特点,应该着力于下面两个层面。
二、同一季节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
我们中国很大,农历三月,大兴安岭还在飞雪时,海南的早水稻已经要抽穗了。如果有人说:“春节过后,趁着没开学,天一晴,我们就下河捉鱼。”北方的同学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南方的同学却觉得非常自然。不要说从南到北和从东到西都是几千里,单说同在北京,香山、八大处和城区比,同一种植物的花开花落相差都是好几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就是这个理。
三、同一季节同一地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特点 这里说的范围更小,小到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内。比如在一幢大楼的阴面和阳面的同一种树木有区别;同一棵树上不同的枝甚至同一枝上的不同位置,冒芽、长叶、开花也会有先后;同一片草地,因为阳光、水分和土壤不均衡,长的也不一样。明白这些,再看看有些写景作文中常见的句子:“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树都长出绿叶了。”——好像谁吹一声哨子,所有的植物就都像受过军训似的“一!二!开花!”搞笑吧?
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多数情况下是把植物当作观察描写的对象,其实其它景物也有季节特点。动物——城里也有些猫、狗、鸟、虫,它们在不同季节里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衣、食、住、行、玩等,无一不和季节有关。没生命的景物如建筑物等也有季节特点:树丛中红墙青瓦的房子,因为季节不同衬色不同也会不同;一座桥,河水汹涌澎湃时、清澈缓流时、河床干涸时就不一样。试试:写自己所在的学校现在这个季节的特点,写植物、动物、人的活动,一写就可以写一大篇。
十三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观察描写景物的动静变化
景物有动静、有变化,能观察到这些,景物才容易被写“活”。
一、不同时间里的动静和变化 拿夏天的早晨和中午对比,你就会发现,早晨树木花草带着露珠、精神饱满,中午,它们被太阳暴晒后叶子蔫乎乎的,嫩枝耷拉着头;早晨,公园、健身园里有很多人在锻炼,中午,大家都怕热,这些地方人影稀少了许多;早晨的声音世界是鸟唱主角,中午是蝉领风骚。只要认真对比,哪个季节都会有发现。
二、不同外界条件下的动静和变化
下雨时、起雾时,建筑物在人的视觉中有了变化,甚至雨(雾)的大小不同,景致也不同。起风时,树木会摇晃,这在作文中常有反映,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摇晃的先后与程度相关的因素:树枝位置的高低,枝干的粗细、长短、疏密、叶子的多少、与风向的迎背等,一句“起风了,树木摇摆起来”就打发了,实在可惜。
温柔平和的春风,痛快淋漓的夏雨,灼热渐去的秋日,漂漂洒洒的冬雪,这些外界条件都会带来景物的变化,只要你在意,不愁没有发现。
三、不同视角表现出来的动静和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移步换景,步步见新。观察一幢楼,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门窗设置肯定不一样;从更高的楼上往下看(俯视)、从远处平视、到近处平视、站在楼脚仰视——每个角度写上一段就是一篇作文。
我们从不同的视觉观察景物,不仅试图发现它的新特点,还是更全面地认识所观察的景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盲人摸象的结论之所以可笑,就因为他们没有“移步摸景”,观察的角度太单一。
懂得怎样观察景物的动静和变化,写景就更容易了。试试:观察一棵树,结合前两讲的知识,重点写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外界条件下(阳光照射、风吹雨打等)的变化,写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不同发现——写上七八百字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十四讲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在写景中表达心情
美的景物,大家都喜爱,而不好的景物,如火山、地震、洪水等,大家都会厌恶,甚至害怕,一个人在一间空房子里、在开满鲜花的花园里、在空空荡荡的沙滩上、在莽莽的森林中、在周围都是浊浪的孤岛上„„心情肯定不一样。面对景物才产生的喜、怒、哀、惧、忧、思、惊,就是对景物的心情。在作文中,要把这些心情写出来。
景物会影响人的心情,人的心情也会影响到对景物的看法。比如鸟叫,心情好的时候会觉得它是动听的歌,心情烦闷时又觉得它吵得厉害。我们可以回忆或想象:放学回家的路上,同样看到一阵风吹来,路边的小树在摇摆,揣着刚发的奖状的人和揣着一份成绩不好的还必须要家长签名的试卷的人得的结论会不同;同样面对满园的白菊花,有的人想到的是纯洁、美丽,有的人想到的却是花圈。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到玫瑰花园去玩耍,一个孩子说,咱们回家吧,这地方不好,除了花都是刺;另一个孩子说,咱们多玩一会儿,这地方真好,除了刺都是花。为什么同一个地方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呢?就是因为心情不同。
作文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写景的作文也是这样,要把感情注入到景物中,就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要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一是要带着感情去观察,才能看出景中可寄托情的地方;二是带着感情去写,才能把它写得有情了。
心情靠词句来表现。对比下面几组句子,说说它们所表达的心情怎么不同。
1、前面有酒味,我闻到了。
一股酒香扑面而来,我都快陶醉了。一股酒气扑面而来,我都快晕倒了。
2、我的影子跟着我。
我的影子像邻居家的大黑狗,冷冷地跟着我。我的影子像邻居家的小黑狗,乖乖地跟着我。
成文训练:窗外
要求:自己选择一处窗口,写窗外的景物,要有顺序地写出固定特点、季节特点和动静变化,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十五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种一棵“写景知识树” 十六讲 万态千姿真世界,千人一面笑煞人
——观察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
我们认识一个人,首先是认识他的外貌,这个人跟那个人不同,最先注意到的就是他们的外貌不同,例如一个高,一个矮,一个胖,一个瘦,一个圆脸,一个长条脸,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一个头发长,一个头发短等。这样,写人的作文就要先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然后抓住这个人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来写。
人物外貌特征指一个人在身材体形、五官四肢、发式衣着服饰等方面与别人的不同。
人的身材体形指一个人的高、矮、胖、瘦,要通过对比和举例来表现。比如一高一矮两个同学在擦黑板、够东西时就有不同表现,一胖一瘦两个同学从相同的课桌空隙中走过、分别坐同一宽度的椅子结果就不同,写下来就会很具体。
五官指的是人的脸、眼、耳、口、鼻,各部分的观察重点是:
脸。看脸型的大小、正面侧面的轮廓形状,看脸色的颜色偏向和润泽程度。眼。看眼型的大小、形状,看眼珠的大小、位置的深浅和灵活程度,看眉毛的形状、浓淡、粗细和两眉的间距,看眼睫毛的长短和弯直。
耳。看耳扇的大小、厚薄、张贴和耳垂的特点。
口。看口型的大小,看嘴唇的长短、厚薄、平翘和上下唇的差异,看牙齿的颜色、大小和整齐程度。
鼻。看鼻梁的长短、高低、弯直,看鼻头的大小和形状,看鼻孔的大小和显隐。
四肢,指人的上两肢和下两肢。要观察的是四肢的长短粗细。
发型指人的头发的长短、粗细、弯直、色泽和喜欢经常梳理的形式。
衣着服饰就是人的穿戴,包括衣物的款式、品牌、质料、颜色搭配和经常佩戴的装饰品。注意,衣着服饰是随时变化的,所以要少用甚至不用太肯定的语气,如“他穿红衣服”就太肯定,如果说“他喜欢(经常)穿红衣服”就准确、实际得多。此外,发型衣饰能一定程度地反映人物的志趣、生活背景和条件,要学分析,比如穿得豪华的人和穿得寒酸的人,都有可能是真的或装的,要学习辨别现象和本质。
十七讲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观察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兴趣爱好
人的外貌特点还不能充分表现这个人,还要从多方面去写,其中两个方面就是他的言行和兴趣爱好。人都要说话做事,说话做事才能表现出人的品德能力;人都有兴趣爱好,从兴趣爱好中,可以看出人的志趣、境界。所以,要写好人,还要注意观察人物的言行和兴趣爱好。
一、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特点
人物的语言动作特点就是一个人在说话和动作方面与别人的不同。
一个人说话的音调、语速、口头禅等有他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能听出是谁在说话。还有一个人惊喜的时候、高兴的时候、心烦的时候、生气的时候等,都会有常说的、独特的话。有一个同学注意观察到他姥爷说话喜欢带“那个那个”,一顿饭间说了113次“那个那个”,说要到老年人活动室找她姥爷,“听听说两三句话就有一次‘那个那个’的就是”,说“瞎子都能找到”,这就抓住了特点。
一个人自己站着(看什么事物、和人说话)的时候、坐着(在沙发上看电视、在教室里听课、在外面与同学聊天等)的时候、走路(赶路、随便走)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习惯动作,有些还是被人经常提到的。
二、写出人物的兴趣爱好
人物的兴趣爱好就是一个人喜欢些什么和怎么喜欢。“怎么喜欢”是喜欢的具体表现,比如说一个同学喜欢打篮球,他会见篮球赛就想看,自己有机会就想跟着玩,还会在走路时跳起来做灌篮的动作,还会在玩耍时跑“篮球步”等。人的兴趣爱好会表现在学习、工作、饮食、衣着服饰、娱乐等方面。
三、写人的兴趣爱好还要学会评价。人的兴趣爱好有好有不好,如喜欢看书和喜欢睡懒觉;有雅有俗,如喜欢欣赏音乐和喜欢看人吵架。有些爱好无所谓好坏雅俗,比如喜欢听用锅铲刮锅底的声音,如果躲在家里面自己“欣赏”,那只是怪;如果他要拿到公共场合去“欣赏”,就会让别人不舒服。评价兴趣爱好好坏的基本标准是这爱好是否损害了人,包括自己和别人。还有,任何良好的兴趣爱好都要有“度”才是真正良好的,比如喜欢数学是好事,但如果在别的课上做数学题就偏了;喜欢电脑是好事,但要是“废寝忘食”就要不得。
十八讲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观察描写人物的情绪心态
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惧、忧、思、惊,一个人在高兴、生气、伤心、害怕、担心顾虑、思考思念、受惊吓等情况下,他(她)的语言、举动会有自己的表现特点,发现这些特点,人物就写活了。
观察描写人的情绪心态特点要具体,如果太笼统就写不下去了。比如说,“我爸爸一高兴就喝酒”就太笼统,要是说清他高兴到哪个程度才喝,喝什么酒,喝多少,是一个人喝还是要招亲戚朋友来一起喝,是空喝、随便来点小菜就喝还是要做好多菜才开始喝„„这才又具体又真实,还能写出好一段来。
人的情绪是有程度的。比如生气,有点生气的时候、比较生气的时候和特别生气的时候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爸爸一生气就砸东西,我问他是砸自己的还是砸别人的,他说砸自己的;我问汽车砸过几次,说没砸过;电脑、电视、冰箱、洗衣机、手机„„都没砸过。我问今年以来都砸过些什么,他说砸过一个茶杯、一把塑料凳子;我再问是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他说一次是他说去上课外班却和同学去玩了,另一次„„得了,说清楚了才有价值。不然照他所写,别人还以为他爸爸是个暴躁蛮横的人呢。
人表现情绪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同一个人,同一种情绪,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一个同学说他去年得了“春蕾杯”作文二等奖,他爸爸非常高兴,带全家去野炊;今年他得了数学“迎春杯”二等奖,爸爸也非常高兴,说周末要给他惊喜,结果是教他做弹弓,带他到郊外打靶,还和他比赛。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试试,写自己的一位老师生气时的情形,不说是哪一科、姓什么的老师,只说这老师生气时的表现,看别人能不能猜到你写的是哪位老师。十九讲 委之财而观其仁,告之危而观其节
——观察描写人物的性格
“委之财而观其仁,告之危而观其节”,人物的性格就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性格不同是人与人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人睚眦必报,有的人唾面自干;有的人慷慨豪爽,有的人吝啬小气;有的人诚实善良,有的人奸诈凶狠„„这些都是人的不同性格。
人物的性格可能表现在语言上。语言是思想的外壳,《狼和小羊》中的对话就充分表现了狼的凶狠、蛮不讲理和小羊的软弱怯懦。
人物的性格也可能表现在动作神态上。不同性格叫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用指关节有节奏地轻轻地敲、用掌乱拍、用脚踢就反映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晕车呕吐了,有人给她递上一个塑料袋,一截餐巾纸,然后焦急地看着她;有人笑嘻嘻地随手从旁边空座上拿了两张报纸报地上的污物盖住,用脚踩住两边,然后继续和旁边的人说笑;有人厌恶地皱着眉,捂着鼻子往远处挤„„不同的性格就都明显表现出来了。
一个人的性格常常是多方面的。如有的人很勤奋、很诚实,也很小气;有的人很善良、很大方,但也很胆小。有的人的性格甚至是矛盾的。中国教育报报道过这么一位老师,他一生“抠门儿”到不请客不做客、连学校发的一张电影票都要拿到电影院门口等人换成钱攒起来的程度,但他最后却把苦苦积攒一生的十多万元钱捐给学校做贫困优秀学生的助学金。
此外,人的性格会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经历的事情增多和年龄的变化而改变。
描写人物的性格可以直说,也可以通过事例让读者自己评价。读下面这段话,不用挑明,你也知道所说的人如何了:
他有四恨:一恨天――恨老天为什么只下雨下雪不下大米白面?哪怕下些小米高粱也好啊!二恨地――恨大地为什么会自己长草长树不会自己长庄稼?弄得要许多人栽种,要吃好多饭;三恨父母――恨父母让他有那么多亲戚,这些亲戚来来往往都得吃粮花钱;四恨自己――恨自己肚子不争气,早上吃饱了晚上又饿,头一天吃饱了第二天又饿,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二十讲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观察描写人物的关系
人都要与别人交往,这交往双方就有一定的关系。人不能独自在世界上生活,都要和别人组成一定的关系,如父母儿女、祖孙、亲戚、师生、朋友、上下级、邻居等,在交往中,人的一些思想、性格,会在处理这些关系中表现出来。所以,写好人物,还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关系,并在作文中表现出来。
课文中有许多表现人物关系的典型例子。小蝌蚪一定要找到鼓眼睛大肚皮的青蛙;丑小鸭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谁都欺负他,只有鸭妈妈疼爱他;狐狸见乌鸦站在树上,就说:“亲爱的乌鸦„„”狐狸把乌鸦称做 “亲爱的”,这样称呼可以表现出与原来不同的关系;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红军答应了,这时,红军战士看着他们笑,好像在说,欢迎你们,红军就是你们的家,两个孩子到了这个“家”,就跟红军战士的关系就变了。想清了,也就明白观察描写人物关系的重要了。
人物之间的关系常常在语言中表现。如人物之间的互相称呼,对话的内容,说话的语气语调,都能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妈妈,您就是我们的亲妈 妈!”一听这话,你就会明白听话人和说话人之间本来不是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是经历了一些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像母亲与子女一样深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人物之间的关系还可能在行为动作中表现。有两个妇女争抢一个孩子,都说孩子是自己的,法官让她们当场抢,谁抢到归谁。两个妇女一个从一边拉,孩子被拉疼了、哭了,一个妇女赶紧放手,说自己不愿意抢了,法官把孩子判给了她。为什么?只有真正的母亲才会心疼自己的孩子!
观察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是人物间关系的表面现象,这些现象与实际情况之间有的是一致的,有的并不一致。“人面兽心”这个成语表现了现象和本质的不一致,其实还有“人面人心”、“兽面兽心”、“兽面人心”等多种情况。
二十一讲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在写人中举点事例
人都要做事,从做事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领、品质、性格。但是,作文要明确主要是写人还是写事。写事的作文,是要把事有头有尾地写出来,其中提到人,也是为了说清这件事。写人的作文讲到事,是为了用事来表现人物。
有这样一则寓言:猴子约山羊到地里去偷玉米棒。他要山羊驮了它去,转来时把玉米棒运回。偷的东西各得一半。当它们把玉米棒弄回去以后,猴子很公平地把玉米棒分成两堆,说道:“我首先取了自己分得的一半。这剩下的一半,我再把它分成两堆,主意是我出的,应该再得一堆。另外,你看到的,掰玉米棒,几乎全是我在出力,所以,这最后的一堆,理应是对我的报酬。还有,玉米地是我提供的,本来还应得一份,这一份该你拿出来。看在你运玉米棒也出了力,我们又是老交情的份上,干脆两清吧,就不要你再补给我了。”
这里写的是猴子这个“人”,举事例是说明它喜欢带头干坏事,它很狡诈。写人的作文中的事不需要完整。比如说“东施效颦”这故事,说古代有个美女叫西施,患心痛病,她双手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过。同村的一个丑陋不堪的女人叫东施,她看见西施,觉得西施那样挺漂亮,也学着西施的模样,双手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子里走来走去。村里的富人见了这怪模怪样,紧紧地关着门,不愿再出来;穷人见这丑样子,带着老婆孩子远远地跑开了。说了富人和穷人的反应,东施的丑也就足以表现了,就不必再说清富人关门来干什么或者说清穷人跑到哪里去。
只用一件事来说明某一个人如何,那会有不少偶然性,但举出两三个例子就不一样了。所以在写人的作文中写事,可以用几件事、几个片断来表现同一个人物。如写一个有爱心的人,如果只写他关心照顾一只被人遗弃的残废猫就不一定能表现,还得看他对家人、对其他人、其它动物的态度:如果他都关心,那是真有爱心;如果对人冷漠甚至凶狠,那是他的心理健康有问题。
二十二讲 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种一棵“写人知识树” 二十三讲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观察描写事情要完整、清楚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假使当时便身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首诗说了两个人的故事:周文王去世时他的儿子周武王年纪还小,政权由文王的弟弟周公代管,周公按自己的想法治理国家,做了一些我行我素的事,当时人们议论纷纷,说他会篡位,但到武王成年时他却很爽快地把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国家交给了武王;王莽是西汉末年的宰相,长期以来他留给人一种恭谦待人、礼贤下士的印象,但后来却杀了皇帝篡了位。诗的后两句说:如果在我行我素的时候、王莽在恭谦待人的时候就死了,他们一生的真伪有谁知道?
这首说明了一个道理,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事情的发展变化是复杂的,要把它的全过程反映出来,才称得上完整、清楚。
一件事情,总有它的开始、经过和结果,即它是怎样发生的,发生以后有些什么过程,最后怎样了,我们把这些称为写事的要素。了解一件事,要了解它的这些,写的时候要写出这些,写出的事就完整了。事情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基本完整了。但如果讲给人听,还要有它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哪些人,这样听的人才会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也是写事情的要素,了解事,还要了解这些,如果需要,也要把它们写出来。
那么,要素齐全了,是不是就算完整清楚了?不一定。比如,“今天早上,他在家门口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破了。”这段文字什么要素都有了,但不能说它已经完整叙事了,也许它只是一个过程:如起因、经过或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因果不是孤立的,像“塞翁失马”的故事,这结果会成新的原因,这原因又会生成新的结果。
明白这道理,写事就不难了。
练习:发挥想象,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冻饿中死去后第二天早上发生的事写下来,事件要完整具体
二十四讲 岁寒老树虽荒寂,会有腊残春到时
——按一定顺序写事
天寒地冻,老树荒寂,似乎一切都停了下来,但腊残春到是必然的。事情发展变化的速度有快慢,涉及的地点有远近,要想写清楚,就得考虑顺序。
写事要有顺序。初学写事,需要把握三种顺序:时间的先后、事物的特点和地点的转移。至于什么事用什么顺序叙述,得根据需要,没有个定规,所以叫“按一定的顺序”。
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都是有先后的,最先是起因,然后是经过,最后才是结果,初学写事,最好先按时间先后把事的情况写出来(顺叙)。有的故事先说结果再说起因和经过(倒叙),但也只是把结果先显示出来引人注意而已,不是全部“倒”过来叙述,你想想,如果真把一部电影全部“倒”过来放,谁能看懂?“插叙”也一样,插入的和被插入的故事分别都是按时间先后叙述再交叉起来的,如果乱“插”一气,就没人看得懂了。
小马过河,他先遇到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后遇到松鼠,松鼠说水很深。想想看,不按这个顺序,把松鼠放在老牛前行不行?肯定不行,因为如果这样,他早就回去了,就不会下河了,这就是事理。
地点变化,又叫空间位置变化。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点(或空间),在时间或事情变化不明显时,就可按地点变化和事物特点写事。有这样一首诗: “渤氵解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山有路教人到,也应年年税兰芝。”海鸥以海为家,但海边新长小堤,它们竟然比官府晚知道,这些官府也够绝了,于是诗人设想:要是仙人居住的蓬莱山有路可到,那些仙女仙男也会被官府逼着用仙品来交税的!从海边到官府,从人间到仙山,地点的变化清楚了,事情也就清楚了。
练习:从
到
写自己从一个喜欢的地方到一个不喜欢的地方的对比(反过来也行),如“从某班到某班”、“从某校到某校”、搬家等。通过事例对比来表现自己怎么喜欢或不喜欢。
二十五讲 盖棺方可定贤愚,临事始能见操守
——写好事中的人
人也是写事的一个要素,写事当然要写到人。但写事中人与主要写人不一个样,写人的作文,主要是想写出那个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事是用来表现这些的,所以才有前边讲写人的那些。而写事的作文,主要是想让人知道这件事,虽然提到人,但人怎样,就不一定写了。
比一比下面两段文字:
1、《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葡萄沟》:“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前一段话中写了周总理的衣着、表情、动作,写这些,才能表达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感情,这是写人的。后一段话中的维吾尔族老乡,没有写出他们的外貌言行,只写他们热情好客,因为课文主要想说的是葡萄沟如何,而不是说维吾尔族老乡怎样,这是写事的。
在叙事中写人,有可能通过一件事表现出一个或几个人不同的性格、修养、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更多的是反映了这件事的意义。炎热的夏天。一枚伍分钱硬币躺在马路上,一个找工作的青年、一位比较成功的中年人、一位上学的小朋友分别看见了它,他们肯定有不同的反映,但这篇文章要反映的是这事让我们看出了这些人怎么不同,而不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些人如何。河边,一个小孩落水了,许多人在围观,小孩的家长在哭着呼救,有人在叹气,有人在问给多少钱,有人冷言冷语嚷嚷:“雷锋呢?”这些人的表现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通过这件事反映出来社会道德。
练习:写自己班里新发生的一件事,要完整、清楚,要有顺序,还要写清在这件事中不同的人的各种表现,题目自拟。
二十六讲 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
——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
作文要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事也是这样。要在叙事中表达情感,首先就要对所叙的事有感情。作文中的事,有的是自己参与的,有的是别人讲的,自己参与的当然有感情,就是听来的,也会对那件事有自己的意见、情感,写出来,18 就有感情了。表达感情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直接就是直接写出自己的意见,间接是在叙事中流露,两种都要求自然。
一、在叙事中表达感情,可以直接写出来。比如:
“夏季中午,十分炎热,几个行人疲倦极了,看见一棵梧桐树,便走到树底下,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们仰望着阔大的树叶大发议论:‘这树不能结果,对人没有什么好处。’树回答说:‘不知好歹的人们!你们现在正享受着我的恩惠,还说我是不结果的无用之树。’”
“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二、在叙事中表达感情,还可以通过一些词语来寄托。读下面的文段,指出你认为寄托了感情的词语。比如: “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嚷:“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三、在叙事中表达感情,还可以不用直接表达感情的词句,而是通过事情本身的内容来表达。如:“狗叼着肉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练习:“关心”是人们常谈论的话题。关心有多个层面的,饿了给吃的,渴了给喝的,冷了给穿的,病了送去医,这些都是关心,但都是浅层的;父母送儿女读书、学本领,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教孩子做事、做人,这是深一点的关心,“打是心疼骂是想”也是不得已的关心;还有更深一层的关心,就是苦心经营、设计,让孩子增长知识和能力,甚至让孩子吃点苦头。请你以“我得到的关心”为题,列举事例写自己得到过的来自祖辈、父母辈、老师、同学、邻居或其他人的关心。
二十七讲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种一棵“写事知识树”
练习:按知识树的提示写一只或几只小蚂蚁坐着树叶船去旅行的故事。
二十八讲 发挥道德乃成文,枝叶何曾离本根
——说理要有明确的观点
一个人一懂事就接触说理了。小孩和爸爸妈妈一起进商店,见到自己爱吃的东西就可能想要爸爸妈妈买,但总得有个理由啊?有的会说:“这东西好吃,我想吃。”有的会说:“我饿了。”(其实刚吃过饭)还有的会说:“我就是想吃嘛!”第一种是讲理,第二种是找借口,第三种是不讲理,希望大家都做讲理的人。
一、明确要说什么理
在写人叙事的作文中,有时需要说点理,有时,作文还可以专门说理。不管是专门说理还是在写人记事中说理,都要明确自己要说什么理,不要一会讲这一会讲那的。说理,观点必须明确,你的理讲得对不对,别人信不信那是一回事,但主张意见一定要明确。如果别人连你说什么都不知道,还真会相信你吗?看下面的例子:
达·芬奇不耐烦了,就问老师:“老师,您天天要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 19 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达·芬奇不想画鸡蛋,是因为他觉得这太简单了。老师要说的理是认为画鸡蛋能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观点都很明确。
二、道理要正确
“明确”是让人明白你的观点,“正确”则是让多数人能同意你的观点。看法错了,再找多少理由也不能服人,都是强词夺理,像狼想吃小羊那样。
正确就是要尊重事实。公鸡和猫头鹰争论天上那发亮的圆圆的东西是发冷的还是发热的,公鸡说是发热的,猫头鹰说是发冷的,他们说的都像有道理,但不可能都正确;事实是公鸡的正确。有的问题正确答案不是惟一的,比如兔子和猫争论什么东西最好吃,猫说是鱼,兔子说是萝卜白菜,他们争不出结果,就去找猴子裁判,猴子说,他们都错了,桃子才是最好吃的――其实他们说的都对,倒是猴子不尊重事实。还有有的问题要具体分析,比如给一个口渴的人水喝,只给一滴、让他喝够和赌气灌他几瓶,性质是不一样的。
二十九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说理要有充分的理由
说理,就是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并且找理由来支持它,证明它。这观点才能使人相信。所以,说理要有充分理由。这理由,有的就是道理;有的是事实,如狼和小羊的故事,狼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可小羊说他在下游,不会把水弄脏,这就是用事实。
读下面的文段: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烧的煤、柴,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了太阳,所有的生物都没法生长。
前段话的观点是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就用了事实作理由;后一段话就是用大家公认的道理作为理由。
要说明一个道理,只有一条理由一般是不够的,就像一条腿撑不起一张桌子一样。必须有多条理由,这些理由还应该是不同角度的。比如要说明“大家都要重视锻炼身体”这道理,如果找的理由是“不锻炼身体容易生病”和“不锻炼身体容易感冒”,这就只是相同的理由。要说明“要爱护少年儿童”,找的理由是“少年儿童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少年儿童还没长成熟,还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关心爱护”,这才是不同角度的。
理由还要有代表性。“我妈说了”、“校长说了”和“国家主席说了”说服力就不一样。
有的文章说理,不是直截了当地说,而是借写某种物、某件事来体现理就是托物言理。托物言理的作文,也要有观点,但这观点不是一来就说,而是在说了物(或事)后得出的;也有理,但这理是物(或事)与理的相似处,就是写出那物或事可以让人想起理的地方,物与理越贴近,理就越充分了。
试试:
一、为下面的观点各找三条不同角度的理由:要爱护公共设施;要尊敬师长;要讲团结;要以大局为重。
二、以“请选我当班长”为题写一篇说理的文章,说出你为什么要当班长,为什么要大家选你当班长,要有三条以上的不同角度的理由。
三十讲
合抱之木生毫末,千里之行始足下
——说理要有合理的顺序
说道理还要讲究“说”的顺序。一般是先说出看法,然后说这个看法的理由,最后总结一下,要怎么做。这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
请读下面这篇寓言,按提示各写一段话,就成一篇顺序合理的说理文章了。
蝴蝶忙着游玩,撞到蜘蛛网上了;蜻蜓忙着追小虫,撞到蜘蛛网上了,而且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气道:“都怪讨厌的风,使我看不清蜘蛛网。”
蜻蜓叹气道:“都怪那阳光,使我看不清蜘蛛网。”
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动送上门来的。你们也一样,要怪只能怪自己。”
我认为这个故事说的道理是: 我这样说的原因是: 我认为我们应该: 我们不应该:
这几个阶段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一、提出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
道理是一个人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这看法要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才算成立,所以在说理的时候要先多方面考虑,就是说既要看到正面的,也要看到反面的。如人是要吃饭的,有饭吃是好事,但吃多了又会伤身体;一个学生为掩盖同学的过错而说谎,这是不应该的,但有可能不合理而合情;“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话说对也有理说错也有理。所以,提出的看法应该是正确的,更应该是自己的。
二、分析问题要联系实际。
找足理由后要举出大家认可的例子,这些例子应该有我们身边的和近期发生的事例。比如上面这则寓言批评的是出了事后找理由推责任的不良现象,这类现象我们身边多的是,应该举上一些。
三、解决问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
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说理的作文,他列举了几个媒体报道过的典型事例:西北某地一交警队长酒后驾车撞死了人却扬长而去,东北一派出所长与卖水果的小贩口角后掏枪把小贩打死,广东一警察组织黑社会自己当老大,他根据这些现象提出应该取消警察制度,这不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更没有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
三十一讲 立言明道是真理,空谈虚论误时光
——种一棵“说理知识树”
三十二讲 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
――抓住特征写事物
在作文中,需要写某些具体的事物,如写小白兔、自己的书包、一道桥、自己的学校等,或者是介绍制作什么,如做飞机模型。写这些都要抓住他们的特征,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和其它事物的不同之处。如小兔耳朵长,眼睛红,尾巴短,嘴分瓣;自己的书包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比如层数多,颜色搭配得特别特别好„„抓住了特征,写出来才是那个事物。
一、抓住主要特征,兼顾一般特征。“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这两句诗写的是菊花,诗人抓住了它的主要特征:它不和大多数花在春风中争芳斗艳,而是在秋天与秋霜比一比。
单抓住主要特征还难以成文,还要兼顾其它特征。“大白鹅,水上飘,头戴一顶小红帽。生怕别人没发现,伸着脖子高声叫。”这首儿歌就写出了大白鹅的多方面特征:大部分时间在水上活动,头上有红冠子,叫的时候伸长脖子。
比如说要写菊花,写它的开放季节与众花不同,通过这个季节的特殊性表现菊花的坚强,可以作一部分;菊花的花朵(含花瓣)、叶子、茎、枝各作一部分;它的生长环境、使用价值各作一部分,至少就有六七段,每段三五行,一篇作文也就轻松出来了。
二、抓住特征的有效训练方法――编谜面
“一座彩桥架天空,太阳在西桥在东。数数颜色真不少,紫蓝青绿黄橙红。”读了这首诗,你一定知道它说的是彩虹。为什么呢?因为它写了彩虹的特点。“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读了这首诗,你一定知道它说的是石灰,为什么呢?也因为它写出了这种事物的特点。
制作谜面,要领就是要找出它与其它事物的不同之处,让别人能根据你的表述,猜出是什么;如果能编得顺口,就既能练习抓住事物的特征,又能训练表达语言的优美,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三、片断练习
1、写出你知道的下列事物的特征
大象
老虎
枫叶
荷叶
2、用教室里的一种事物作谜底,编一条谜语让大家猜。
三十三讲 解释·分类·比较
要把事物写好,除了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时还要有一定的方法。
一、解释
《看月食》中,姐姐说:“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姐姐的话,就是对月食的解释。
解释的最高标准是经得住反过来问,如说A就是B,可以反过来说成B就是A,不会再与其它事物混淆。如说“饭是人吃的、用粮食加工成熟的主食”就可以说成“人吃的、用粮食加工成熟的主食就是饭”,不会和别的东西混淆。
二、分类
把事物分成类来写,像我们在基础训练中做过的词语分类。分了类,从一个就可以知道同类其它的,或者提到类,就会了解同类中事物的特点。
分类有多个标准,但一次分类只能用一个标准,不然就会混乱。如“先队员起立,男同学坐下!”——想想,男少先队员是该起立还是该坐下?不论怎么做都有问题,这就是因为说话人在一句话中用了两个标准,一个是根据是不是少先队员来分,一个是按男女生来分。再如给衣服分类,可以按季节、按职业、按性别、按质料等等,单分类就可以写一大段。
三、比较
拿两种事物比较起来说,好看出其中的某种事物。如说某块场子“比五个篮球场大”,篮球场是大家都知道的,一比就知道那场子有多大了。拿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如一高一矮,一大一小,这样一比,更能把特点显现出来。“猴子尾巴 22 长,兔子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模仿这句子,要分别说明兔子、小狗、小鸡的耳朵总不难吧?
下面这段话是一个五年级同学写的《百花山的蚂蚁》选段: 北京城里看见的蚂蚁窝都是小小的,没有这么大,而且是在平地里忽然凹进一个小洞,挖开才可以看见一些蚂蚁。这里不用挖开就可以看见蚂蚁们忙忙碌碌地工作着。这就可以看出城市中的蚂蚁和丛林中的蚂蚁有什么不同。在城市里找蚂蚁,不知多久才可以看见几只。这里地处深山,谁也不会伤害它们,所以它们放心大胆、无忧无虑,看见它们那么快乐。
就因为会比较,所以在《大众科技报》上发表了,还在许多网站上转载。
三十四讲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学会打比方和列数字
说清事物的方法,出了解释、分类、比较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等方法。下面说打比方和列数字两种。
一、打比方
打比方也叫比喻,是用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的相同特征相比,说出他们之间的“相像”。如“洗干净的莲藕像胖孩子的手臂”,就说清了它的颜色、形状。注意,用来打比方的必须是两种事物中的某些特征,如湖面和镜子,苹果和脸,如果说“自行车的轮子像三轮车的轮子”就不是打比方。
另外还要注意用大家熟悉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让人从熟悉的那个去想,就懂得了陌生的。如“‘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样一比,连没到过黄山的人都想象得出仙桃石的样子了。我的一个学生是在美国长大的,在课上大家讨论某种水果的形状像什么时,她说“像牛油果”,在场的师生家长二三十人,就没一个人知道“牛油果”是什么,这比方也就白打了。
二、列数字
列数字就是用具体数字或大约数字来写出事物,让人更明白。
数字要真实。有些时候要用具体的数字才真实。如一只螃蟹有八条腿,一套普通的电脑有一台主机、一台显示器、一个键盘、一个鼠标。“播音员播音的标准速度是每分钟一百四十八字”不能说成“一百多字”。
有些时候需要模糊才真实。比如一根葱有多长,哪怕你精确地量过你手里面的那根葱也不能用量出来的数字代表所有的葱,只能说是大约的。
注意,有特点、有发现的数字才有价值,如果写自己的小狗“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就等于白说,只有说它有什么样的眼睛(耳朵)或者说它的两只眼睛(耳朵)怎么不一样才有价值。
掌握了几种简单的写清事物的方法,只要它是个玩意儿,就可以写出一篇作文。如果能灵活一点,换一下人称,如“我是笔家族中的一员„„”、“我认识你,你叫电风扇„„”,那就会更吸引人了。
三十五讲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在写物中表达感情
我们提倡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这要在各类作文中体现。在写物时,你对所写的东西有什么看法,比如喜欢还是不喜欢等,表达出来,就是抒情。如下面两组句子就表达了不同的感情:
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井冈山的竹子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强。
下雪了,孩子们像野狗一样高兴――下雪了,孩子们像小狗一样高兴。在写物中抒情,可以直接写。如用“可爱”、“好玩”、“有趣”、“美丽”等词语表现自己的欣赏之情,用“难看”、“讨厌”、“丑陋”之类的词语表示厌恶。但直接表情很容易“空”,所以在写物中抒情,更多的、也是更好的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是在称呼上表现。写一只小狗,说“这小家伙”如何如何和说“这小畜牲”如何如何就表达了不同的感情,称某件玩具为“破玩意儿”和“这宝贝”当然就是不同的感情。
二是在对形状、颜色的描述中表现。几件毛绒玩具让你凭着语言描述(看不见实物)选,“毛茸茸的”、“毛耸耸的”,你要哪件?两只分别是“黑不溜秋的”和“黑油油”的小猫大家喜欢哪一只?看词语就知道了。
三是在声音动作的描写方面表现。同样是风吹树叶响,人们不会喜欢听“像狼一样嚎叫”的声音;没有哪个人会说自己家的门“张着血红的大嘴,把我们一家人一个个地吞进去”(除非发生重大变故),谁也不愿意养一只“张牙舞爪”“呲牙咧嘴”的宠物。
四是在用什么东西来给它打比方时表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是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的诗句,意思是说躺在县衙里听外面风吹竹子的声音,似乎是老百姓的病饿叫苦的声音。这就表达了郑板桥关心群众的感情,这也就上升到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境界了。
三十六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种一棵“写物知识树”
第二篇:教学提纲
教学计划
教学提纲
教学目的:
1.应对考试,学会答题,提高分数。
2.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拓宽知识面。
教学重点:古文和写作。
两者都需要大量阅读积累。
教学方法:查漏补缺 古文:
以教材所学课文为中心拓展阅读,每节课选讲两篇,兼顾历史性和趣味性。一篇精讲,包括字句、语法的分析,思想内容探讨。一篇略讲,介绍大概背景与内容,启发阅读为主。
要求:了解文章内容,记诵名句名段,抒写读后感想。
写作: 1.观察积累
(1)观察:主要是对人和客观事物特点的把握,包括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指对生活现象、自然景观、芸芸众生的观察;间接观察指在阅读中拓展视野,扩充见闻,积累对人生的体验,等等。
(2)积累:在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揣摩典范文章的表达方式;思考生活现象中蕴含的事理及积累个人对人、事、物的爱憎、好恶等情绪记忆。
要求: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①自己平时的见闻、感想、体会,可以是听到的别人说的觉得有意思的话,或者有意思的事,也可以是新闻、电视、网络中感兴趣的事物;②摘抄课内、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字、句、段。
2.审题立意
3.谋篇布局
4.表达方式
5.表达创新
6.文章修改
7.写作思维
有1的积累,2-7可通过教学快速提高。
教学计划
每周课程内容:
以湘宁的具体问题为先,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如课内试卷、习题讲解等。
1.五分钟回顾上一课程。
2.五题病句练习题(包括标点题目练习),现做现讲,分析错误类型——通过不断强化,做到考试中病句类型题目不失分!视情况补充考试题型练习和讲解。
3.两篇古文,一篇精讲,一篇略讲(有时配以诗词)——熟悉古文阅读方法,做到遇到古文阅读不害怕、不排斥。
4.拓展阅读,古今中外名篇美文赏析,兼讲写作方法——为写作积累素材,拓宽知识面,发掘兴趣点,提高文学素养。5.每一个月讲一个专题。
10月25日:
1.五句病句练习,检查上节课课程接受情况。2.古文:
结合课内《桃花源记》,精讲《五柳先生传》。
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小序,正文作一般赏析。
3.两组比较阅读赏鉴,同样的分析方法,一详一略,强化熟练运用的程度。(1)杜牧《题乌江亭》与王安石《乌江亭》与李清照《夏日绝句》(2)《越人歌》与席慕蓉《越人歌》 4.讲解文章与诗应用到作文里的方法。
5.根据上课情况以及期中考试内容布置作业。
11月1日:
1.作业检查与讲解。
2.五句病句练习,结合其他考试题型的练习。3.期中考试相关题目解答思路,包括作文。
4.王羲之《兰亭集序》与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5.陆游《沈园二首》与两首《钗头凤》。
6.根据上课情况以及期中考试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篇:《人与自然》教学提纲
《人与自然》教学提纲
第一章 人是从自然界中产生出来的 第一节 自然界从大爆炸说起 第二节 生命的起源 第三节 敬畏生命
第四节 达尔文的生态学 第二章 伊甸园的歌声 第一节 辉煌的人类文明 第二节 田园诗般的生活 第三节 绿色生活方式 第四节 基因与觅母 第三章 理性的狂欢
第一节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喜悦 第二节 对自然疯狂的掠夺 第三节 苦涩的现代化
第四节 技术革命有头吗?
第四章 科学与地球的命运 第一节 寂静的春天 第二节 只有一个地球 第三节 令人不安的自然 第四节 回到原点与天人合一论
第五章 对卡辛斯基与新卢德主义的反思 第一节 对反科学思潮的甄别 第二节 增长的极限
第三节 2012与低碳生活
第四节 卡辛斯基并不代表进步与正义 第六章 西方绿色和平运动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幽灵
第二节 世界绿色和平运动回眸 第三节 生态社会主义
第四节 绿色文化的价值观 第七章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第一节 对所谓“征服自然”的反思 第二节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第三节 多维视野的生态哲学 第四节 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 第八章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节 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第三节 坚持协调健康的发展观
第四节 坚持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观 第九章 走向未来的和谐世界 第一节 立志建设中国的和谐社会 第二节 人类有终极目标吗? 第三节 拯救人类自己的理想 第四节 通往大同的康庄大道
第四篇:车轮跳教学提纲
车轮跳教学提纲
1.1 个人单绳集体动作
车轮跳
车轮跳是花样跳绳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配合轮流进行跳绳的新型跳绳方法。由于是轮流的进行跳绳,从侧面看就像车轮在转动,故得其名。
车轮跳花样繁多但难度系数较低,难学易练,打破了传统跳绳的单一性,跳起来活泼有趣,极具观赏性,是健身、减肥、塑身人士首选的有氧运动之一。
练好车轮跳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节奏,车轮跳跳起来形似车轮在转动,要求绳子依次打地,且时间间隔要相同;二是要注意配合,车轮跳要求绳子运行轨迹清晰,饱满且弧度漂亮,这就势必要求跳绳者动作规范标准且配合默契。
1.1.1.1 车轮跳辅助练习动作
1.1.1.1.1 同步直飞
1.1.1.1.1.1同步单飞
动作方法:两人并排站立,相近把柄交叉相握,将绳置于身后;两人同时向前摇动绳子,同时跳跃过绳,跳跃一次,绳子过脚一次,重复进行。动作要领:两人必须节奏一致,交叉的绳子不可打结。
1.1.1.1.1.2同步双飞 动作方法:两人并排站立,相近把柄交叉相握,将绳置于身后;两人同时向前摇动绳子,同时跳跃过绳,跳跃一次,绳子过脚两次,重复进行。
动作要领:两人必须节奏一致,跳绳高度一致,摇绳速度加快一倍;交叉的绳子不可打结;两人始终保持适当距离,原地起跳落地,身体保持平衡。1.1.1.1.2 同步挽花
动作方法:两人并排站立,相近把柄交叉相握,将绳置于身后;两人同时向前交叉摇动绳子,同时跳跃过绳,跳跃一次,绳子过脚一次,可直飞一次,挽花一次练习,也可连续挽花练习。动作要领:右侧绳子在下,则挽花时右手在上;左侧绳子在下,则挽花时左手在上。1.1.1.1.3 车轮抡绳练习
动作方法:两手各握一绳,在立圆方向依次向前轮动,两绳始终像个180度,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反复练习。
动作要领:车轮跳伦绳为车轮跳辅助练习动作,改变初学者两手同时摇绳的习惯,体会两绳依次打地的感觉,领会“车轮”的内涵。1.1.1.1.4 车轮跳基本动作
1.1.1.2 两人车轮
1.1.1.2.1 转身动作
在车轮跳运动中,跳绳者一方或两方同时转动身体的动作,称为车轮跳转身动作。车轮跳转身动作增加了跳绳者方向的变化,可以锻炼和增强跳绳者方位意识以及朝不同方向迅速转动身体的能力。
1.1.1.2.1.1原地转身(单人,双人)
动作方法:在原地车轮的基础上,身体向内转体,同时外侧绳空打地,继续转体一周,另一绳也空打地,回复原地车轮动作。
动作要领:转体与绳子打地要协调一致;转体时两手臂张开尽量贴紧耳朵,使绳子在立圆方向转动。
1.1.1.2.1.2半转身
动作方法:半转身动作为一侧跳绳者转半周后,在转回原方向的动作。在原地挽花的动作基础上,当给对方挽花跳的同时,向内侧转身,接着变为后摇跳,接着回转身跳,恢复原来动作;整个动作中,另一侧跳绳者动作不变,一直做挽花动作。动作要领:转身后摇要又一定的提前量,转身绳子节奏不变。
1.1.1.2.1.3全转身 动作方法:在原地挽花的动作基础上,当给对方挽花跳的同时,向内侧转身,变为后摇跳,接着继续转身,恢复原来动作,身体转动360度;整个动作中,另一侧跳绳者动作不变,挽花配合。
动作要领:后摇跳后,顺势转身空打地两次,恢复原动作。
1.1.1.2.1.4三转身
动作方法:在绳子三次打地的过程中,一人连续跳转越绳三次,另一人原地转身空打地三次,完成360度转身动作,称为三转身。
动作要领:空打地者要配合连续三次跳转过绳者,两手臂伸直贴耳,以利于跳者过绳。
1.1.1.2.1.5风火轮1 动作方法:一人向外侧跳转身,每次都过绳,自身转身的同时,还要绕另一人旋转;另一人则做原地转身动作,两人同时相互绕圈。
动作要领:要同手同脚跳跃;两手臂伸直贴耳;把握旋转角度,两人既有自转又又公转。
1.1.1.2.1.6风火轮2 动作方法: 动作要领: 1.1.1.2.2 换位动作
在车轮跳运动中,跳绳者之间相互调换位置的动作,称为车轮跳换位动作。车轮跳换位动作增加了跳绳者之间的位置变换,可以锻炼和增强跳绳者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1.1.1.2.2.1半换位
动作方法:右侧摇绳者跳右侧绳的同时向左前方移动,左侧绳空打地一次,两人相互交换位置,随后换到右侧的人跳右侧绳,完成半换位动作。
动作要领:右侧人跳右侧绳的同时要向左前方跳,有预动时间和适当的提前量。
1.1.1.2.2.2完全换位
动作方法:左右两个跳绳者相互转换位置,最终回到自己原先的位置,称为完全换位。动作要领:右侧跳绳者逆时针方向由前向后换位,左侧跳绳者逆时针方向由后向前换位。
1.1.1.2.2.3圆心转
动作方法:右侧跳绳者越过右手的绳子后,移动到左侧,180度转身后两人同时越过右手的绳子,然后迅速向右侧移动,回到原位,叫做圆心转。
动作要领:右侧人换到左侧,两人成前后站位同时过一根绳时,要注意两人距离的把握。
1.1.1.2.2.4挽花换位
动作方法:右侧跳绳者右手挽花向左后方移动,同时左侧跳绳者右手挽花向右侧移动,左侧绳空打地,两人调换位置,称为挽花换位。动作要领:右侧人左手空打地,动作要大,移动距离稍大。
1.1.1.2.2.5转身换位
动作方法:右侧跳绳者先越过右手绳子,然后移动到左侧同时绳子空打一次;左侧跳绳者越过左手绳子,然后右侧绳转身空打地一次,形成转身换位。
动作要领:两人距离不要拉的太大,右侧人移动距离较大,移动速度稍快。1.1.1.2.3 挽花动作
在车轮跳运动中,跳绳者两手做交叉挽花,跳对方绳子的动作,称为车轮跳挽花动作。车轮跳挽花动作使绳子在空中“相互穿插而不打结,相互跳对方绳而不停顿”,可以锻炼跳绳者手腕灵活性,增强动作互动性和配合性。
1.1.1.2.3.1原地挽花
动作方法:在挽花动作中,右侧绳首先改变路线,向左方打地给左侧人跳;左侧绳向右方打地给右方人跳,此时两手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挽花姿势;紧接着右手向右方摇动给右侧人跳,左手向左方摇动给左侧人跳动,打开挽花,整个动作称为原地挽花。
动作要领:挽花时手尽量向对侧髋关节处伸;第三排打开挽花时右手要借助上一拍绳子摇动的趋势,顺势完成;速度过慢容易缠到左侧人头部。
1.1.1.2.3.2胯下挽花(单、双)
动作方法:在挽花动作中,右侧绳首先改变路线,抬起左腿,让右侧绳从左侧膝关节下通过,右侧人单右脚跳过,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胯下姿势;紧接着右手向右方摇动给右侧人跳,左手向左方摇动给左侧人跳动,打开挽花,整个动作称为胯下挽花。
动作要领:胯下挽花是在原地挽花的基础上,抬起左脚使右侧绳在左脚下通过的跳绳方法,位于胯下的手要尽量向对侧伸,以增加绳子张开的幅度,较容易成功。
1.1.1.2.3.3挽花双飞
动作方法:在原地挽花动作基础上,跳起一次,绳子打地两次,称为挽花双飞。
动作要领:分别把原地挽花的第二拍、第三拍和第四拍、第一拍连贯起来,即为挽花双飞。1.1.1.2.4 复合动作
在车轮跳运动中,跳绳者把转身、换位、挽花等动作按照合理的顺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元素多样的复杂动作,称为车轮跳复合动作。车轮跳复合动作花式繁多,所有想到的符合绳子运行轨迹的动作,加以努力都可以完成,关键在于跳绳者的创新性意识。
1.1.1.2.4.1闪身(闪闪闪)
动作方法:右侧跳绳者向左前方跳过自己的绳子,落在左侧跳绳者前方,左侧跳绳者向右后方撤步,两人成前后站立;接着,两人左右对错跳动,前方人向左侧跳,同时侧伦左侧绳,后方人向右侧跳,同时侧伦左侧绳;以此类推,两人向相反方向对错跳动,可重复多次,然后回到基本姿势。动作要领:
1、前方人跟绳子运行方向一致,后方人跟绳子运行方向相反;
2、左右错位位置适度,不可太小,错开时以看到两人头部为宜。
1.1.1.2.4.2胯下挽花换位
动作方法:胯下挽花换位动作为胯下挽花动作与半换位动作的叠加,在做胯下挽花的第三拍时,右侧跳绳者抬起的左腿往左侧跨出一大步,左侧跳绳者从右侧跳绳者身后跳出,两人交换位置完成动作。
动作要领:第三拍动作要特别注意,绳子从胯下过绳的同时交换位置。
1.1.1.2.4.3前摇转后摇
动作方法:前摇转后摇动作是前摇车轮后通过两次空打地转变为后摇车轮的复合动作。右侧绳空打地,两人同时向内转身,紧接着左侧绳空打地,两人交换位置,变为后摇车轮动作。动作要领:此动作的关键是两次空打地的同时要完成转身换位动作。
1.1.1.3 三人车轮 1.1.1.4 四人车轮
第五篇:沁园春长沙教学提纲
宁晋中学“五为教学”高一语文教学提纲
编号:YWTG--必修一--002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
编制人:精英高一语文组
使用时间:2017-09-0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2、把握本首词的景象(意象)。
3、掌握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手法。【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诗歌,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一、自学互学
1、回顾有关词的基本内容。
2、诵读诗歌给下列字注音。
舸
怅
携
稠
峥嵘
遒
遏
3、再次诵读诗歌,掌握诗歌的节奏。
二、深入学习
1、上片的开头三句交代了什么?
2、“看”领起下面哪几句?诗中有哪些意象?
3、从哪些不同视角选取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手法?组成了一幅什么特点的图画?
4、层峦叠嶂,枫林似火,江水澄澈,江面上千帆竞发,长空中雄鹰翱翔,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泳:一派壮美的秋色。试问,如此绚烂而充满生机的秋景中,流露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呢?
三、迁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搜集有关写秋的诗句,体味诗人的情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宁晋中学“五为教学”高一语文教学提纲
编号:YWTG--必修一--002
【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由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导入。
二、导学设计:
1、ppt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2、ppt展示“自学互学”,掌握本课有关字词。
3、ppt展示“深入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代表发言,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ppt展示“迁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讨论,代表展示答案。
三、精讲设计: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远眺:万山红 遍
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看: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近相间
动静结合 对照鲜明
四、小结设计: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读诗要结合意象,揣摩诗人情感。
五、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时间)
(地点)(特定环境)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景)(静景)万类霜天 怅寥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景)(静—动)
竞 问苍茫大地 鹰击长空(上)
(动景)
自由
谁主沉浮 鱼翔浅底(下)
(动景)
(分)————————————————————(总)
(景)——————————————(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宁晋中学“五为教学”高一语文教学提纲
编号:YWTG--必修一--002
【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抽查学生背诵《沁园春长沙》。
二、导学设计:
1、ppt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2、ppt展示“自学互学”,回顾上片内容。
3、ppt展示“深入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代表发言,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ppt展示“迁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讨论,代表展示答案。
三、精讲设计: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革命形象
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革命斗志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革命行动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革命精神
四、小结设计:
诗人在下阙塑造了一批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形象。实际上也巧妙地回答了上阙的问题——“谁主沉浮?”就是这样的革命青年。
五、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革命形象
革命斗志
革命行动
革命精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宁晋中学“五为教学”高一语文教学提纲
编号:YWTG--必修一--002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
编制人:精英高一语文组
使用时间:2017-09-06 【学习目标】
1、掌握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手法。
2、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诗歌,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一、自学互学
1、回顾词的上阙基本内容。
2、诵读下阙内容。
二、深入学习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义及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下阙统领全片的是哪一个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5、下阕回忆往事和上阕有什么联系?
三、迁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5页《采桑子重阳》一词,体味诗人的情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