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对县治限权机制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5:2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三个维度对县治限权机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三个维度对县治限权机制的思考》。

第一篇:从三个维度对县治限权机制的思考

从三个维度对县治限权机制的思考

当前进行的县政改革,是以“扩权”为导向的,忽视了“限权”在发挥县政组织优势、防范县级权力滥用、保证县域发展理念与中央保持一致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探索“扩权强县”时,还应从政治分权和权力制衡的视角,设计针对县政的限权机制,以改善县政的组织优势和社会治理结构、防范县域发展偏离科学发展观轨道。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县制改革,主要措施是进行由“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和“省管县”的改革。为此,学界反复强调权力下放,甚至呼吁“能下放的权力都下放”,以此来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扩权强县”的改革思路,最初针对的是长期束缚县域经济发展的“市管县”体制,它无疑对解放县域生产力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各种矛盾有可能集中爆发的时期,如果只是强调“扩权”强县,而忽视对县政应有的“限权”,则可能有失偏颇,反而不利于真正达到“强县”的目标。对此,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讨论县政限权的出发点、主要途径及最终归宿,以使县政“扩”中有“限”、“限”中有“扩”,完善县制改革和提高县治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县域发展。

限权的出发点是优化县政的组织优势 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能出现“郡县治则天下安”的社会治理效果,关键在于县级政府的组织优势是一头连接着“朝廷”,一头连接着百姓,这较其他社会治理结构有着更为明显的信息畅通优势。一方面,一县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可直接上书皇帝反映本县的民情;另一方面,朝廷的政策可通过一县长官传达给百姓,减少了政策贯彻的层级渠道。这种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君民联手”,对于防治中层官僚系统官官相护、欺下瞒上式的官场恶习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古代社会的县政也有非常明显的弊端。一是“县政”作为衔接皇权统治与基层民众的“桥头堡”,具有自我繁殖和持续膨胀的扩张力,导致“天下之官冗,而吏胥日以夥,每县殆不止千人矣”的现象;二是县政始终处于上下夹击的“两难境地”,成为孳生腐败的温床;三是县政实质是一种“以民养官”的地方基层行政管理体制,“事权”与“财权”极为不对称。

古代社会县政的组织优势在当下的中国并不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是党内任命,中央下管两级,即中央组织部管到省级和地市级。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干部任免制度改革,改为下管一级,也就是说,基层官员只需对上一级领导负责,不需要对中央政府负责。而且,由于县政主官并非本县民众选举产生。在这种组织架构中,形成实际上的对中央和对民众双重不负责任的现象,容易产生很多恶果。近几年各地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及一系列恶性侵权事件,就暴露出中国基层社会的治理危机。

由此可知,当前的县政与县治在组织架构上存在严重不足,不仅古代县政的优势流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其缺点,并添了更多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应该从顶层设计一套权力制衡机制(限权机制),以革除县政滥权之弊、发扬县政沟通中央与基层社会的桥梁功能,这是当前“扩权强县还需限权”的基本出发点。

限权的主要途径是县政自治

如前所述,县政是联系中央和基层的桥梁。县域经济社会要得到切实发展,必须有一个有充分管理权限的地方主官,这需要“扩权”。但在扩权的同时,要求这个地方主官既能贯彻中央的发展理念,又能对地方民众负责,这就需要限权。限权的着力点:一是要监督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符合中央的宏观发展理念与政策,二要监督县域各级公权力是否侵犯民众的私权利。实际上,这两种限权机制具有内在的目标一致性,因为中央政府的效用函数是追求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这就需要发展经济、限制官权、保障民权。而站在民众的立场来看,这种逻辑也是成立的。

从理论上说,要达到上述监督、限权的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央直接任命和管理一县主官,古代的县官任用制度即是如此。但是,现在全国有2800多个县,每个县的人口已经远远超出了古代的规模,加上治理信息的先天不对称,由中央直接管县肯定力有不逮。但是,由省直管县的改革是否会导致县级主官只对省级领导负责,而与中央发展理念相违?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因为就目前的干部任用体制来说,基层官员只需要对他上一级的领导负责,“我上级的上级不是我的上级”成为当前中国官场的普遍行为法则,当省级政府的发展理念与中央不一致时,县级主官只能对省负责,推出与中央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政事来。

那么,究竟有什么途径能够达到上述限权效果呢?“县政自治”恐怕是其中的突破口。如果“县政自治”能够突破以下两点,则上述两种监督(限权)机制自然会发生作用。第一,改革干部选拔制度。目标是实现县级主官由本县百姓选举产生。作为过渡,可以先“上下结合”,比如由百姓推选若干候选人,然后由上级部门任命做法等条件成熟,推行县级主官由本县民众直接选举产生。由此,县政领导自然会承担起刚性的政治责任,直接向人民负责,民众对县政的限权机制自然就有了。表面看起来,这种授权机制只对本县民众负责,但由于中央的目标就是要求各级官吏“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因而实质上也就达到了对中央负责的政治目标。第二,建立垂直的司法体系。垂直的司法体系要求审判、检察权力的中央化和垂直管理化,以对县级人大的地方立法和县级行政主官的行政行为进行立法和司法制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监督县政,使其与中央的发展理念保持一致。

限权的最终归宿是实现县域科学发展

限权是监督、制衡权力而非包办代替具体事务。一个县,只有获得了充分、自主的财政和经济发展权,其经济社会才能获得切实的发展。但是,县域发展的大方向不能走偏,需要服从中央的发展理念。那么,中央的发展理念是什么呢?就是科学发展观。何为科学发展?肯定不是单纯的GDP增长,而是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对此,有人认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县际之间的竞争对中国的增长奇迹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县把经济发展简单等同于GDP增长。具体做法无外乎两种形式及其综合:一是不惜代价招商引资。如邻县有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我县就出台更优惠的,哪怕赔本也要干。现实中有一些欠发达的县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甚至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盲目引进不适合本地的产业,甚至高污染企业,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与中央的经济发展理念严重背离,更谈不上“强县”富民。二是“做GDP”。怎么做呢?一个见效快的办法就是大拆大建。毫无疑问,这种“做”出来的GDP,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如考虑到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及对当地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其害处与代价还需要我们的子孙后代来买单。因此,我们在不断强调“扩权强县”的同时,还需要跟进“限权”措施。

国家于2011年6月初正式制定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包含中央对县域发展限权的意蕴。其目的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为此,各县应根据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对本县发展的基本定位,结合自身的地域与资源禀赋特点,对所辖行政区域空间做进一步的具体功能分区和定位,明确划定各类具体功能区。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县域层面上,通过划分合理的主体功能分区,明确县域的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空间“红线”;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以及生态保护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为区域发展、政策落实和区域管治提供依据,为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以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进行的“扩权强县”和“省直管县”改革,是以扩大县级财政经济权力为导向,但未能抓住县政是沟通中央和基层社会的桥头堡的组织特性,因而现行的县域改革和发展成效需要辩证地评价。因此,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将中央的科学发展观思想贯彻到基层实践,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改革干部选拔与考核制度外,关键在于打通中央与县政、直至与基层社会的联系,保持政令与民情的交互式畅通。为此,我们在大谈特谈如何“扩权强县”、“省直管县”等改革方案时,还需要从政治分权和权力制衡的视角,即限权机制入手,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县政的组织架构、完善县政的社会治理结构、防范县域经济发展偏离科学发展观,以达到“郡县治则天下安”的国家大局。

第二篇:从三个维度看评课

从三个维度看《游园不值》的教学

作者:窦桂梅 文章来源:《小学教学参考》2006(6)点击数:

319 更新时间:2007-2-11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面对《游园不值》那寥寥的几句,怎能做到别有洞天、独辟蹊径?以自己的功底,面对传承千年的古诗,我心生敬畏。十多年前,我曾上过一次古诗的公开教学课,之后一直不敢再碰它。这次,要领着教师研究“古文、古诗、古代故事”的教学,必须“身先士卒”。

下面,我结合清华附小制定的“语文课课堂评价标准”(见后面附页)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连同备课时的意图和想法,具体谈一谈。

“温度”

1.教师的准备

教材是沉睡着的。教师的教学,就是把教材中沉睡着的情感唤醒,融入自己的性格、性情,使之成为综合体送到学生面前,进行“碰撞”,从而使教材的一花一沙“生成”孩子的世界和天堂。可见,教师从《游园不值》中提取一份精神营养,带着渴望共鸣的饱满情绪,这当属上好这堂课的最好前奏。

古诗应该怎么讲?虽然没有什么规定,但也决不能墨守成规。以前教古诗,常用“四部曲”:解诗题——理解诗意——创设情景——体会感情。这没有错,但我要通过推敲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解意”的形式外壳上,更要实现和诗人“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这就要求教师以自己的“入境”状态为学生“造境”。

“境”怎么造?首先,教师外在的教态要尽量亲切自然。我是东北人,性格比较直爽,说话也带有北方人豪放的特点,但我尽量追求诗意的婉转,语速一定放慢,遣词造句力争充满美感。从效果上看,达到了。有人说我的语言有吸引力、感染力——这是语文本身的魅力,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对文本的“气韵”有所把握。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始终充满激情,这激情有时候是慷慨激昂的,有时候又应当是润物无声的。这节课试图在浅吟低唱的几番涵咏中,散发出文学的、理性的光彩,同时又有启发的、激励的情感气息。

2.学生参与 这堂课是否实现了学生的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在这方面,我在努力。

公开课的问题就是不了解学情,不知道哪个问题应该叫什么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上课的学生,我课前没有见面。为实现教学的“生成”,师生之间应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教有热情,谆谆善诱;学生学有兴趣,求知欲强。这就需要我和学生在某些地方进行积极的调整。教学中,应尽量不叫那些总发言的学生。不过,我发现自己说得多了一些,感觉学生的发言不解渴,就想补充几句。如果知道这个班的学情,就会叫“这个”学生示范,然后叫“那个”学生强化。比如,让学生扮演叶绍翁和我扮演园主人的对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上这个环节在说“诗意”),要让一个好学生说,再让一个中等的学生说,最后让一个“弱”点的学生说,这样,就把“对话”落实了。可惜。因无法了解学生而落实不一定到位,但还是能看出学习的过程很真实,学生在感觉。在感受,在一点一点地往上“走”。

另外,在争取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的同时,我注重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比如课堂上,在学生动笔的时候,要求学生眼离书本一尺远啊、说话要站直啊、表达要完整啊等。这里有隐性的习惯,也有看得见的行为习惯,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

广度

1.教材拓展

教师应可能地找到教材的空白点、延伸点、能力点、发掘点,体现出语言与文化上的积累意识,这是语文课应想尽办法达成的目标。教学古诗。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内的一首古诗上,延伸出的内容往往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课上,我出示贾岛的两首诗,一首是《寻隐者不遇》,同时引出那些与“不遇”相关的古诗和古文,进行同步组合;另一首是《题李凝幽居》,引出“推敲”的典故,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游园不值》的独特内涵。还有,移花接木,把陆游写杏花的两首诗以及《世说新语》中的《雪夜访戴不遇》的文章放进去,帮助学生提升对《游园不值》的内涵的深刻理解。海纳百川。凡有利于学生者皆为我所用,我在想尽办法延伸拓展,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深化课文。

2.课堂整合

怎样有效地运用课件和音乐?课件要唯美和古典一些,应能幻化出一种纯美的意境。我选择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渔舟唱晚》这两首音乐。前者让人感受春天的旋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游园不值》填进这个旋律中唱出来,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旋律。后者让人体会到诗的古韵,让孩子找到古诗平仄的语感,然后,在进一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音乐的节奏诵读。另外,我努力用手势“指挥”与肢体语言配合教学,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当第二次配乐学生再读的时候,我以无声的肢体“语言”作引导,孩子们朗朗地美读起来。也许。你会发现,这次是孩子们唱出来的!插句题外话。关于“背诵”,我们只要求学生背,忘了引导学生诵。背完了就等于学完了。这首诗和别的古诗有什么关联也不琢磨。今天一首,明天一首,背了一大堆,生吞活剥,大多消化不良。当古诗无法和学生的生活和心灵链接起来的时候,他们便都忘了。诵里有节奏,有美感,有思考。诵读时,一定要读出语势的高低。语气的强弱,语速的快慢。我们教师光让孩子大声读。没有诗感,那肯定效果不大。所以。平时这方面我们要加强训练。

深度

1.教材解读

这节课究竟要走向哪里?这就涉及到古诗本身的问题了。研究古诗文,不仅要研究古诗文本身的特点.还要体会其内在的思想性和特殊性。以往的古诗教学停留在意境上,我们是否应努力提升到“意象或意向”这一层面呢?就是说,原来我们的教学讲究诗的感情。是否忽略了和诗人实现精神的同构?宋诗和唐诗的区别究竟在哪?通过阅读,我发现了宋诗与唐诗的不同。那么,我就要在宋诗和唐诗的这个区别点上,思考如何突破.定位在追求意象上。在这堂课中。我就是从意境、情境创设中走向意象,揣摩诗人的意图,寻求在精神上的同构共生。

于是,教学本首诗,我不仅仅停留在春天或园林上。“一切景语皆睛语。”感受、体会诗人心情,更要体悟诗人的心境。主题就在“不值”上做起了文奄。围绕“不值”来讲一诗人在“不遇”中遇到了什么?诗人是怎样对待遇到的这些景物的?诗人有没有必要进园子?有没有必要非见园主人不可?课,就这样展开了。在“不值”这个主题中,获得“不遇中有遇”——就是这节课的眼睛,就是走进诗人的内心。要让学生知道,读这首诗不仅仅能感觉到春景的盎然生机;而且体会到作者没有进园,反而却获得一种快慰,获得永远的、留在心中的、定格的永恒,这才是更大的收获。从效果来看,学生是接到了诗人的“地气”的,自己也有了“灵气”——水到渠成,获得了精神陶冶和人文启迪。这“不遇和有遇”,不就是人生的哲学和智慧吗?给孩子种下这颗种子,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相信他们会逐渐感晤到。但愿,他(她)能开出美丽的花儿来。2.学生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完整、丰富、灵活且有感染力?思维是否独特深厚?这是教师每一堂课都应考虑的。我觉得在独特见解上孩子还是有的。例如,孩子说:诗人对红杏的感情— —就是一个“关”与“出”;一个“一”与“满”。有个小孩说:用“印”而不是“踩”,体现了诗人对苍苔的爱怜。这多好啊。这个“印”是留在苍苔身上的,这就可以把“屐齿”讲出来。于是,我顺势讲到了关于“木屐”的文化;孩子们呢,也能“顺竿爬”,把自己很有深度的感受说出来。有个学生说:“一”就是“满”。这里就涉及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的哲学问题。当然,通过“三枝红杏出墙来”,“十枝„„”这样的对比,孩子们获得了关于“一枝红杏”的独特审美感受,以及由这“一枝红杏”想象到的“春色满园”。关于为什么“不值”,我用《雪夜访戴不遇》来搭桥,孩子们马上领悟到“何必入园”和“何必见园主人”这样的思想深度。

这里,我还想说点儿题外话。有老师说,为什么那些“差”的学生换个老师上课就爱发言?我看,除了学生感到新鲜之外,我们在平时要经常换“眼镜”看他们,要求他们,还要告诉他们,还要想办法发挥他们的作用。语文学习过程是长时间和学生在一起,不断的浸泡语言以及感情的过程。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教师的心要敏感起来。比如,有个学生说红杏的“欲望”,我马上反应过来,告诉他不是“欲望”,而是“渴望”。有的同学说话为什么没有感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关键是对语言不敏感、不敬畏、没有审美感。孩子没有温情的话陪伴终生,你可以想象她(他)多么凄凉。一句话,我的意思是通过语言文字,让我们的孩子温柔起来、温情起来。如诗人对园的“怜”,对普通的柴扉都要“小扣”——这是怎样的怜爱与怜惜?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自己会说话,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对翅膀,他会更全面,他能够凭借此飞翔起来。

3.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是否由浅入深?是否还能深入浅出? 第一步,与文字相遇。就是游园所见,即通过画面、朗读使眼前有“像”。对于诗中的“字”要有重点的推敲,不能面面俱到。如“小扣”、“久”,为了教学的需要,课中没有进行再推敲,而重点对“怜”字进行了推敲。“怜”里不仅仅是爱之情,还有惜之意。学古诗不点化,不品一品、嚼一嚼,就如水上浮萍,难以深入。围绕“怜”来推敲诗意,体会“怜”里深深的爱恋。再有,通过朗诵,读出七言诗的韵味。读着“苍苔、柴扉、红杏”,细听,你会感觉春天就在脚下,春天就在眼前——正是风景这边独好。第二步,与文学相遇。古诗中的每一个字浓缩的都是精华。诗歌要去涵咏、推敲、比较,而不是训练。要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就要再造人物形象,这便走向了文学。让“红杏说话”这一环节,通过口语交际,学生体会了杏的形象。红杏呢,也许是诗人心中美丽的女子。现在把“一枝红杏出墙来”演变成婚外恋了。也有这种可能:叶绍翁是去见心爱的人,来的时候都那么小心翼翼;红杏出墙,那是你的心,是向着我敞开,足矣。当然,园主人不一定是女子;园,也可能是园主人或诗人精神的家园,那枝红杏代表的就是自己的心。因此,对“红杏出墙”要理解成为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对美好的向往。当园内、园外红杏和花草,园主人和诗人对话之后,我们还要在热闹中走向宁静—— 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让学生想象春色满园,热闹完了后,要收到心里,美美地沉淀在心里,在音乐的陪伴中,成为美好的回味。

第三步,与精神相遇。这就是研究“不值”中的“值”,即“不遇中的有遇”。前面画龙,在结尾处“点睛”。先抓春景,再抓情感,最后落脚“不遇中有遇”,给孩子们种下一棵种子—— 人生遇到挫折时,会想到:缺憾就是幸福的滋味,人生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事啊。叶绍翁如果进入园中,那份永远的美好就破了。只有永远的渴望才会幸福一辈子。这些都是人生的平衡。人要太完美,想要千什么都要实现,这人生就没味道了。

适度与高度

最后,总体上看温度、广度和深度三者的关系,是否做到了比较巧妙的结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习得轻松愉快并有所得。整体教学效果明显不明显,在某项或某点中有没有创新,教师有没有个人的突出特色。尽管不一定完美,但在整体上应达到一定的高度。

感言

这是评价表中最后的一个部分。可以谈亮点,也可以说疑点或缺点。比方说,这堂课哪一点对你启发最大,对你今后的教学最有提高和触动;哪一点存在问题,需要改进等等。边听边记、信手拈来,是第一时间的真实感悟。对教者和听者都是一个提升。

‚命运给我关了一扉门,我要努力打开另一扇窗。就像红杏一样。有了生活、情感,教学才有它的意义。‛——这是我们学校一位教师的感言。

‚光‘感’不悟。不成。古人学得少,推敲一个词语可以好几天。现在的孩子学的太多,我们要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所以。该讲的还要讲。‛——这是一位教师的感言。

‚关于老子‘道生一’的哲理是不是太难了,要思考如何让课堂达到一定高度,但尽量要适度。‛——这是又一位教师的感言。‚没有最好,只有越来越好——只要上路,就不怕远。‛——这是我看了老师们感言后的感言。附“清华附小语文课堂评价标准表”

评课是基础教育实践中的一项常规活动。它是参与听课的人员(包括教师、领导或专家)在听完教师的课后,对该节课的教学状况、教学效果以及师生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

评课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是诊断作用,通过评课可以帮助执教者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其更快地进步;其二是互惠作用,评课是听课者与被听课者之间互相切磋、互相研讨的交流过程,对被听者来说是一个促进,对听课者也是一次学习,大家可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有助于共同提高;其三是导向作用,评课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在学习优点和发现不足的基础上形成集体的共识,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那么,到底如何进行评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维度进行。

一、学生维度

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时,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状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我们评课最主要的视点。学生的状态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考察

1、评学生的注意状态。可以观察学生的目光,看学生是紧紧追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是目光呆滞,左盼右顾;可以观察学生的倾听,看学生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还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可以观察学生的回答,看学生是紧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是东拉西扯,不着边际。

2、评学生的参与状态。可以观察学生参与的广度,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和全过程参与,每个学生是否都处于积极的学习情境之中;可以观察学生参与的力度,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在教师点拨时是否认真倾听,师生互动时是否积极思考,问题讨论时能否踊跃发言;可以观察学生参与的效度,看学生是否有效参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评学生的合作状态。可以观察学生课堂上的合作交往是否处于一种和谐、民主、有序的氛围状态;可以观察学生课堂上是否有诚恳、积极的合作态度和良好、有效的合作技能;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多维、多边、多样的合作交往和信息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效果。

4、评学生的思维状态。可以观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看学生课堂上是否语言连贯,表达流畅;可以观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看学生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积极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观察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看学生是否能旁征博引,纵横联系,实现知识的变通和联系;可以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看学生是否积极探究,主动发现,敢于呈现自己独到的见解。

5、评学生的情绪状态。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精神饱满、情绪激昂;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可以观察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变化去判断他们的情绪是否保持持久;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有自我调控学习情绪的能力,是否能从激烈的讨论转入专注的倾听,是否能从激昂的情绪转入冷静的思考。

6、评价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有生动的情感体验,有积极的智慧交流,有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达成状态。所以评价一堂课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主动地跟进、投入和共鸣,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否随着教学的展开,提出深层次的、有意义的问题;观察学生是否人人“吃得好”、“吃得饱”,感到一种丰实感和满足感;观察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劲头,更有信心。

二、教师维度 教师是我们评课的第二个视点。学生维度考察的是学生“学”的如何,教师维度侧重考察教师“教”的如何。考察教师的“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评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先进。教师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往往折射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体现出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所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首先要看他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看他的课堂教学是否凸显学生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思想,是否走出灌输教学的误区,是否使课堂教学由格式化的知识王国变为人性化的生命世界。

2、评教师的教材把握是否科学、准确。教材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很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果教师自己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准,研究不透,在课堂上必然疲于应付,漏洞百出。所以,考察教师的教材把握就是要看教师是否真正吃透教材,是否精心组织教材,是否科学处理教材,是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3、评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有效。有效的教学策略是保证师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目标设计的策略、情境创设的策略、问题设计的策略、资源利用的策略、信息整合的策略、化解疑难的策略、激发动机的策略。

4、评教师的课堂组织是否得当、有序。课堂组织反映出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只顾自己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也无法应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组织分为“教”与“学”的组织,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学”的组织,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今天,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果“学”的组织松散、无序,学生自主学习就无法进行,合作学习就难以落实,探究活动就不可能顺利展开,教学目标也就很难达成。

5、评教师的课堂智慧是否机智、灵活。教学机智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应变智慧和变通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看教师是否能因材施教不拘泥,是否能因势利导不逾轨,是否能巧妙化解不死板,是否能灵活变通不尴尬。

6、评教师的专业基础是否扎实、丰厚。教师的专业基础无疑是教师执教的关键,它体现出教师的“底气”和“功力”。教师的专业基础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应答上,对教学相关内容的纵横联系上,对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上。专业基础丰厚的老师往往能应对自如,左右逢源,课堂教学生动而丰满;而专业基础不扎实的老师辄常常捉襟见肘,难圆其说,课堂教学贫乏而干瘪。

7、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精当、生动。语言表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教师的课堂语言包括讲授语言、交流语言和评价语言三个方面。考察教师的课堂语言就是要看教师的讲授语是否规范、明白,富有条理性;交流语言是否真诚、亲和,富有启发性;评价语言是否精当、丰富,富有变化性。

8、评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规范、美观。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板书的消亡,它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板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看板书是否正确、工整,二是看布局是否合理、美观,三是看板书是否起到配合教师教学的作用。

9、评教师的媒体使用是否熟练、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感和形象感。但是如果操作不熟,使用不当,反而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课堂教学的媒体使用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一是看教师的操作是否娴熟、自如;二是看媒体的定位是否恰当,是否将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三是看其使用的效果如何,是否走出追求形式的误区,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10、评教师的教学仪表是否自然、得体。教师的教态仪表也是一种教学因素,教师的精神状态、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言:“教学工作是以教师的整个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的课堂教态应该自然亲切,仪表朴实端庄。

三、课堂维度

教师的“教”的状况和学生的“学”的情况,往往通过课堂这一师生活动的“舞台”呈现,所以,评课还要观察课堂上的整体面貌和效果。课堂考察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1、看课堂是否鼓满着张力。理想的课堂,不应该是一个单薄的、平面的狭小空间,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着张力的思维场,在这个思维场里,师生的思维得到无限的扩展,师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尽情的释放。他们互相引动,彼此撞击,课堂里不断闪现着创造的火花。在教学时空上,课堂有着开放的空间,敢于超越课堂,善于向生活延伸,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在知识系统上,能有效地把本学科的知识内容串联照应起来,同时,又能超越学科,打通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围墙,实现跨学科的整合;在资源利用上,能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人力资源、生活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重组和科学利用;在学生发展上,能跳出灌输教学的误区,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思考、发问、查询和怀疑,在充满张力的探究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生成新的问题。

2、看课堂是否充溢着磁力。理想的课堂,不是令学生生厌的单一乏味的生产车间,而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充满向往之心和留恋之情的幸福磁场,处处洋溢着让学生着迷的风景。在这个风景区里,应该没有专制,有的是充满人性的关怀;没有讥讽,有的是充满期待的激励;没有责备,有的是循循善诱的引导;没有“填鸭”,有的是指示迷津的点化;没有压抑,有的是互相研讨的愉快;没有死板,有的是充满生机的互动。教师给学生以探索的信心和登攀的鼓舞,学生给教师以聪颖的感染和醉心的激情。在问题的牵引下,师生情感相互沟通,思维相互碰撞,问题相互突破,资源相互享用,目标相互达成,大家在相吸、相协、相谐中,互相滋润、互相激励,互相照耀,动态地连接着无数条磁力线,共同构建着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3、看课堂是否激荡着活力。理想的课堂应该充满着激情的诗韵,激荡着生命的活力。课堂上,学生“小眼发亮,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教师“眼中有爱,口中有物,脑中有路,心中有情”;学生在课堂里或“怦然心动”,或“豁然开朗”,或“浮想联翩”,或“百感交集”;教师在课堂里或“妙语连珠”,或“精要点拨”,或“激昂慷慨”,或“静心期待”。课堂充满着真诚的对话,热烈的讨论,琅琅的书声,愉快的笑声,学生的精神和脉搏和教师一起欢跳,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中生活着,思考着,幸福着;课堂在充满爱意、饱含情意、富有诗意、体现创意的氛围中推进着,展开着,生动着。课堂教学不时碰撞出新颖的“火花”,生成出独特的思想。

第三篇:从三个维度写教学目标

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掌握利用Excel建立表格的方法。

2、会在EXCEL软件上进行插入表格、表格数据的拷贝,会在EXCEL软件上使用常用函数对数据进行数值计算,计算表格的总分和平均分。

3、了解几种图表: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并知道它们的具体用途和使用特点。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图形化表示方法,正确的表达意图。

4、掌握处理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过程: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

5、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反映表格核心信息,表达观点。能够通过分析图表信息,得出相应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实例EXCEL表格向图标的转换的操作,加深对表格用法的掌握,同时能会分析表格反映的信息。

2、通过利用常用函数对数值进行计算与分析,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在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思路,从而激发了创造性。

3、通过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能够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4、通过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信息,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通过数据的分析去寻找出一般规律甚至去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领会利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方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培养利用信息技术为生活和学习服务的意识,以及培养自身良好的信息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3、通过探究、检测,促使我们养成自我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二、教学要点:

本节为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主要是利用工具软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学习。通过学习,其目的就是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在图表处理的操作使用,能够掌握根据具体需要合理的表达意图的方法,这里注重的是对学生利用工具表达意图的培养。通过表哥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信息,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第四篇: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

——气质、行为、形象

文 / 李源 朱荣延

医院文化是什么?它是迈进一所医院的大门,看到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感受到的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所有这些看似分散的环节,都以其直观的细节呈现了医院的文化。

深夜急诊,母亲抱着高烧的小孩坐在医生面前,医生是用手将听诊器暖热,轻轻放在孩子的胸口,还是冰冷待之?上班高峰,医生与患者共进电梯,他是侧身相让,还是大步跨进?暴雨肆虐,医务人员是第一时间将ICU患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还是置之不理?清晨和黄昏,医院是有绿树成荫的花园和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供患者散步小憩,还是人车混杂、拥挤不堪?偌大的门诊大厅,标识导引是清晰合理,为患者便捷地指引方向,还是杂乱无章?所有的原则和行为,在熟人面前是怎么样,在陌生人面前,又是怎么样?

如果说这些细节是一颗颗散落的珠子,那文化就是一根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形成既有个性风华又有普世人文的品牌标签。医院文化体现在医者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使命。在一个文化厚实的医院,从医者懂得尊重自己的天职,懂得尊重患者托付的生命,懂得协作和奉献,也因此而不苟且,不霸道,不势利,永不停下探索的脚步。

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医德的双重启示

医院品牌文化,是贯穿在整个医院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和内在灵魂。医院管理者们应该从更深入的角度思考,如何把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与中国自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品牌,在服务好本土大众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享誉世界,传承百年的医院品牌。

毋庸置疑,西方的人文医学对现代医学的贡献具有奠基石的意义。

在美国,梅奥诊所已创建百年有余,作为一家非营利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以患者利益为核心价值,其三个盾牌的标志凸显了医院的核心价值,即从临床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三个方面为每个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为了贯彻整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梅奥成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队伍,对梅奥品牌商标、品牌延伸和分支机构品牌名称策略进行管理,监管对象包括所有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项目。

在其核心价值的引领下,梅奥注重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需求,医学专家们讲究“协作医疗”

。2500名医学专家,42000

多名医护人员,不论何时,只要患者需要,都会立刻组织起来,综合其医疗技术和经验,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梅奥的组织模式和管理艺术是西方医院品牌建构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所演绎的成功故事给现代医院管理者呈现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自身的传统医德伦理体系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深厚,更具有一致性。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历经代代医家言传身教,不断传承演进,历久弥珍。

中国的传统医德还深受贯穿了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影响:诚心正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邦济世的抱负。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立德,这不但需要内心有强大的信仰,还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

中国传统医学更加注重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大医,都有拒绝权贵、服务普罗大众的事迹流芳百世。孙思邈更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至今仍是很多现代医院的医德标准。这一整套的道德价值体系,为中国医院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其中,注重道德和人格的修养,永远是医院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医院的气质与形象在绿树成荫的花园和恬静幽深的小径中放大。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

扎根本土,放眼世界。在中国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中,既要从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传承以人为本、仁善立业、大医精诚的思想,提高个人修养、获取智慧,也须从西方医学中学习其人文精神,由此构成医院的文化理念体系。并随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规范,促使文化理念渗入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去。同时借鉴现代品牌管理体系,树立清晰明朗的品牌形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感受。

气质

任何组织文化的存在,都是对组织成员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的引导和约束。通过传承、倡导、强化这种文化,培育医院的精神气质,塑造具有高度理性的专业精神。当价值观被内化为组织成员信念DNA的一部分时,一所医院的精神气质也就形成了。

文化理念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支柱和灵魂。一个组织的文化理念体系首先是由两个主要元素——“使命”和“价值观”交织而成。“使命”是对医院存在的根本理由的定义和描述,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想主义精神色彩,如同航船上的指南针,对医院起到思想约束和精神牵引的力量。“价值观”是对医院在达成使命时所秉持的价值信仰的定义和描述,价值观的一致性、相容性是管理活动中人们相互理解的基础,是组织成立、管理成功的必要前提。“使命”和“价值观”两个元素明确后,就能勾勒出一套驱策医院不断发展的完整的医院理念体系。

在西方,每一个医学生步入医师行列都要庄重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The oath of

Hippocrates),被视为医生对患者、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的承诺,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对塑造专业主义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而在中国,“大医精诚”的理念,“医者仁心”的美德贯穿中国医学理念数千年。一个有着优秀的文化理念的医院,通过传承、倡导、强化这种东西方结合的文化,培育医院的价值观,塑造具有高度理性的专业精神。上述价值观与医院管理行为间的联系是相当直观的,他们也是医院进行品牌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医院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构建医院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行为

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医务人员的举手投足,是否以患者利益至上、是否对工作孜孜不倦,至关重要。因为,这一切的行为既是传达医院气质的最佳载体,也是医院品牌文化战略得以成功的基础保障。行为准则应以责任伦理为基础,确保医院的道德规范被医护人员身体力行,并实现其在医院中从理念到最终行为的贯彻执行。因为它对内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例如哪些行为是基准行为,哪些是禁止行为;对外则是通过医疗服务行为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来体现医院的核心价值观。

规范的病案书写与总结就是“协和文化”最好的践行例证。著名的协和三宝“教授、图书馆、病案”中,协和的病案蕴藏着医院极为丰富和宝贵的临床资料,是协和人医疗技术、经验、临床思维过程的记录和结晶,也是医院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基石。医生不仅要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还在“初步诊断”前描述“本病特点”,要搞清楚相应的鉴别诊断。这就要求医生对诊断结果负责,以严谨务实的逻辑关系来书写病案。这样的病案总结,既需要医生自身不断进修的深厚医德修养,又需要严谨科学的职业素质。

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一所医院的精神气质通过视觉形象的语言传达,更能清晰直观的传播给目标受众,加强认知记忆。优秀的品牌形象不仅仅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工具,它还将以最佳的美学表达方式来呈现医院独特而动人的一面。这些年来,品牌形象战略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们所认知与接纳。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医院来讲,品牌形象的确立无疑都是万里长征最关键的第一步。

在实际工作中,品牌形象策划主要围绕两个主要的步骤来指导每个项目的创作,即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内容设计”应考虑到医院的历史、文化、价值、战略、使命、愿景和品牌定位,要知道“表达什么”,方能体现一所医院的灵魂。在“形式设计”阶段,设计师会运用色彩、形式、字体、图像等所有美学表达工具来赋予品牌灵魂以身体,开始进行“如何表达”的工作。建立一个一致的品牌形象是设计过程的最终目标,而“形象”即意指以一种清晰的、适当的、真实可信的方法表达出医院的特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品牌形象,就通过有力的视觉传达表现了医院的内在气质。“厚德尚道(医德求厚、医术有道)”是医院全体职工共同奉行的核心精神,标志(见图)采用以文字为主体、瓦当为载体的表达方式,以古朴的视觉语言阐述了医院的悠久历史与文化脉络。在院徽的传播过程中,医院文化理念也不断发扬光大,整体形象展示了社会精神和人文光辉,在有效延续北大医院九十多年品牌资产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形象也脱颖而出。结束语

最近,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北京协和医院建院90周年的活动中,以“常识,理解和幸福”为关键词,结合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述了他对医生职业的理解。他说“治疗有尽头,而抚慰永无尽头”,这不就是一个医院应该带给患者的最好感受吗?

当下处在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医疗改革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促发了人们对信仰、财富、职业归属等的认知转变。这个时刻,更需要结合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以及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建立与时俱进的医院文化价值体系。

第五篇: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的思考——气质,行为,形象

医院文化是什么?它是迈进一所医院的大门,看到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感受到的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所有这些看似分散的环节,都以其直观的细节呈现了医院的文化。

深夜急诊,母亲抱着高烧的小孩坐在大夫面前,大夫是用手将听诊器暖热,轻轻放在孩子的胸口,还是冰冷待之?上班高峰,医生与病人共进电梯,他是侧身相让,还是大步跨进?暴雨肆虐,医务人员是第一时间将ICU病人转移至安全地带,还是置之不理?清晨和黄昏,医院是有绿树成荫的花园和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供病人散步小憩,还是人车混杂、拥挤不堪?偌大的门诊大厅,标识导引是清晰合理,为患者便捷地指引方向,还是杂乱无章?所有的原则和行为,在熟人面前是怎么样,在陌生人面前,又是怎么样?

如果说这些细节是一颗颗散落的珠子,那文化就是那根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形成既有个性风华又有普世人文的品牌标签。医院文化体现在医者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使命。在一个文化厚实的医院,从医者懂得尊重自己的天职,懂得尊重患者托付的生命,懂得协作和奉献,他也因此而不苟且,不霸道,不势力,永不停下探索的脚步。

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医德的启示

医院品牌文化,是贯穿在整个医院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和内在灵魂。医院管理者们从更深入的角度思考着,如何把西方先进的人文医学与中国自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品牌,在服务好本土大众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享誉世界,传承百年的医院品牌。

毋庸置疑,西方的人文医学对现代医学的贡献具有奠基石的意义。在美国,梅奥诊所已创建百年有余,作为一家非营利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以患者利益为核心价值,其三个盾牌的标志代表了医院的核心价值,即从临床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三个方面,为每个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为了贯彻整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梅奥成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队伍,对梅奥品牌商标、品牌延伸和分支机构品牌名称策略进行管理,监管对象包括所有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项目。

在其核心价值的引领下,梅奥注重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需求,医学专家们讲究“协作医疗”。2500名医生和科学家,42000多名医护人员,不论何时只要患者需要,都会立刻组织起来,综合其医疗技术和经验,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梅奥的组织模式和管理艺术是西方医院品牌建统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它所演绎的成功故事给现代医院管理者呈现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自身的传统医德伦理体系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深厚,更具有一致性。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历经代代医家“言传身教”,不断传承演进,历久弥珍。

中国的传统医德还深受贯穿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影响:诚意正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信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邦济世的抱负。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立德,这不但需要内心有强大的信念,还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国传统医学更加注重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大医,都有拒绝权势,服务普罗大众的事迹流芳百世,孙思邈更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至今仍是很多现代医院的医德标准。这一整套的道德价值体系,为中国医院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其中注重道德和人格的修养,永远是医院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

扎根本土,放眼世界。在中国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中,既要从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传承以人为本、仁善立业、大医精诚的思想,提高个人修养、获取智慧,也须从西方医学中学习其人文精神,由此构成医院的文化理念体系。并随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地行为准则规范,促使文化理念渗入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去。同时借鉴现代品牌管理体系,树立清晰明确的品牌形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感受。

l 气质

任何组织文化的存在,都是对组织成员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的引导和约束。通过传承、倡导、强化这种文化,培育医院的精神气质,塑造具有高度理性的专业精神。当价值观被内化为组织成员DNA的一部分时,一所医院的精神气质由此形成。

文化理念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支柱和灵魂。一个组织的文化理念体系首先是由两个主要元素——“使命”和“价值观”交织而成。“使命”是对医院存在的根本理由的定义和描述,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想主义精神色彩,如同航船上的指南针,对医院起到思想约束和精神牵引的力量;而“价值观”是对医院在达成使命时所依附的价值信仰的定义和描述,价值观的一致性、相容性是管理活动中人们相互理解的基础,是组织成立、管理成功的必要前提。当把“使命”和“价值观”两个元素得以明确后,就能勾勒出一套驱策医院不断发展的完整的医院理念体系。

在西方,每一个医学生步入医师所庄重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The oath of Hippocrates),被视为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的誓言,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对塑造专业主义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而在中国,“大医精诚”的理念,“医者仁心”的美德贯穿中国医学理念几千年。一个有着优秀的文化理念的医院,通过传承、倡导、强化这种东西方结合的文化,培育医院的价值观,塑造具有高度理性的专业精神。这些价值观与医院管理行为间的联系是相当直观的,这就是医院进行品牌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医院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构建医院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器。

l 行为

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医务人员的举手投足、是否以患者利益至上、是否对工作孜孜不倦,这一切的行为既是传达医院气质的最佳载体,也是医院品牌文化战略得以成功的基础保障。

行为准则以责任伦理为基础,确保医院的道德规范被医护人员身体力行,并实现医院从理念到最终行为的贯彻执行。它对内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例如哪些行为是基准行为,哪些是禁止行为。对外则是通过医疗服务行为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来体现医院的核心价值观。

规范的病案书写与总结就是协和文化最好的践行例证,着名的协和三宝:“教授、图书馆、病案”中,协和的病案蕴藏着医院极为丰富和宝贵的临床资料,是协和人医疗技术、经验、临床思维过程的记录和结晶,也是医院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基石。医生不仅要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还在“初步诊断”前描述“本病特点”,要搞清楚相应的鉴别诊断。这就要求医生对诊断结果负责,以严谨务实的逻辑关系来书写病案。这样的病案总结,既需要医生自身不断进修的深厚医德修养,又需要严谨科学的职业素质。

l 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表现。一所医院的精神气质通过视觉形象的语言传达,更能清晰直观的传播给目标受众,加强认知记忆。优秀的品牌形象不仅仅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工具,它还将以最佳的美学表达方式来呈现医院独特而动人的一面。这些年来,品牌形象战略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们所认知与接纳,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医院来讲,品牌形象的确立无疑都是万里长征最关键的第一步。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围绕两个主要的步骤来指导每个项目的创作,即: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内容设计”应考虑到医院的历史、文化、价值、战略、使命、愿景和品牌定位,要知道“表达什么”,方能体现一所医院的灵魂。在“形式设计”阶段,设计师会运用色彩、形式、字体、图像等所有美学表达工具来赋予品牌灵魂以身体,开始进行“如何表达”的工作。建立一个一致的品牌形象是设计过程的最终目标,而“形象”即意指以一种清晰的、适当的、真实可信的方法表达出医院的特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品牌形象,既通过有力的视觉传达表现了医院的内在气质。厚德尚道(医德求厚、医术有道)是医院全体职工共同奉行的核心精神,标志(图示)采用以文字为主体、瓦当为载体的表达方式,以古朴的视觉语言阐述了医院的悠久历史及文化脉络。在院徽的传播过程中,医院文化理念也不断发扬光大,整体形象充满了社会精神和高贵的人文光辉,在有效延续北大医院九十多年品牌资产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形象也脱颖而出。结束语

最近,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北京协和医院建院90周年的活动中,以“常识,理解和幸福”为关键词,结合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述了他对医生职业的理解,他说“治疗有尽头,而抚慰永无尽头”,这不就是一个医院应该带给患者的最好感受吗?

当下处在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医疗改革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信仰、财富、职业归属等价值观的转变。这个时刻,更需要结合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而来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建立与时俱进的医院文化价值体系。

下载从三个维度对县治限权机制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三个维度对县治限权机制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三个维度看《游园不值》的教学

    从三个维度看《游园不值》的教学 窦桂梅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寥寥几句的古诗怎能做到别有洞天、独辟蹊径?以自己的功底,面对传承千年的古诗,我常心生敬畏。十多年前,曾上过一......

    托福写作从三个维度提炼主题句

    TOEFL考试的受众颇广,黄发垂髫均可参加考试,一篇托福独立写作可以被撰得阳春白雪,也可以被写得下里巴人。幸运的是,虽然这是一项考察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试,但它并不要求考......

    制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须从三个维度下功夫

    制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须从三个维度下功夫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各大学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依此制定各自发展战略规划。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直接关系着一......

    从三个维度理解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对审判权、执行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

    对审判权、执行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库伦旗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魏东鑫 公正廉洁执法,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也是各级法院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重点。中共中央在关于《......

    恪守检察职业道德需从三个方面强化他律机制

    恪守检察职业道德需从三个方面强化他律机制 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良好的职......

    马原论文: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维度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维度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原课读后感 目录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1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 3 从实践的角度看............

    从语文能力的三个维度看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五篇模版]

    从语文能力的三个维度看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概述】: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听话说话”改为了“口语交际”, 从这一现象来看,这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