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时间:2019-05-14 15:3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篇: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优化情景朗读阅读能力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新课标增加了这么一段话:“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样的改动,进一步凸显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使朗读教学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呢?

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重视单元起始课的情境导入

师: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都会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请同学们说出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名句。生:„„

师:老师还想问问大家,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几个春、夏、秋、冬了,能否用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在每个季节里的深刻感受? 生1:当我看鲜花遍地盛开的时候,心中就会涌起一种喜悦,快乐的情怀。

生2:到了夏季,我会感觉它的热情,到了秋季我会品尝收获的滋味,到了冬季我会学腊梅笑傲风霜雪雨。师:这说明美好的大自然往往会触发我们心中美好的情感。下面我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对于我们七年级学生来说,学好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师:老师以为,学好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做到美文美读。生:您能不能和我们说说什么是“美文美读”? 师:好,大家看了本单元的《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及《古代诗歌四首》这几篇课文,都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 生:这些古今诗文写得都很美。

师:说得不错,像这样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遐思,美的启发的文章,我们就把它们称之为“美文”。

生:噢,我明白了,那为什么要美文要美读呢?

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就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我想用这句话来解释再恰当不过了。接下来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之后,你觉得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想想,我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一种热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的那种兴奋、喜悦之情。

师:那你是怎样获得这种兴奋、喜悦之情的? 生:读的过程中感受出来的呀!师:对呀,这就是所谓的“美读”呀,也就是说对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和背诵。简称为诵读。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蕴等是可以通过读书而领悟出来的。生:那为什么通过诵读就能体味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呢?

师:这是因为再好的内容都要通过声音来表达。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了。萧乾曾说:“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无论多么明显地写出,后面总还跟着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种口气,也许是一片情感,即就字面说,它们也只是一根根的线,后面牵着无穷的经验。”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诵读能否过关,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从文章中所受到美的熏陶。并以此来达到提高听、说、写的能力。

2、巧妙设疑,激发情趣

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老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语文知识。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曾满怀激情地提出问题:“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而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当我们进入《春》的艺术境界中,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被文中所洋溢的诗情所感染。

下面就让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描写春天的?”这样的巧妙提问,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3、进行仿写训练

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尤为重要,它可以避免写作的盲目性。如何仿写呢?对学生来讲,要经过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而最基本的就是从教材中模仿。叶老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有模仿价值的文章,进行仿写。如笔者在教授了朱自清的《春》后让学生仿写《春》;学了梁衡的《夏感》后让学生仿写《夏》;学了何其芳的《秋天》后让学生仿写《秋》;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后让学生仿写《冬》等。这样的习作模仿,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思维表达能力。

二、重视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实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中学生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就阅读教学来说,适合采用朗读、诵读以及背诵等方式,这一学段要求学生“会”朗读外,还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教学中采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如师生范读、领读、轮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等。利用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针对中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用模仿、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引导提问,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关键的作用。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和常用的教学手段。朗读教学在新课改中的运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用好朗读这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在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天上的街市》一诗时,尤为重视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生朗读——生动学习的重要保证 朗读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视、听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能够高度集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可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一般来说,学生常用的朗读形式有单独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散读,齐读等等。

1、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是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的一种朗读形式。自由朗读并不是让学生随意朗读,应该是教师能明确让学生朗读目的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学生对朗读材料的领悟通过朗读表现,从而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它可以跟其他形式的朗读交叉使用,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来全面检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在执教《天上的街市》“赏读诗歌”环节时,我这样设计:(1)自读。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44页,先把诗歌自己读两遍,可以出声地读。”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接触文本之初,充分发挥自主性,对文本内容有所感知,逐步熟悉。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诗歌做感情和思维的铺垫。(2)紧接着我提问:“同学们说说刚才读着这首诗歌的时候,你的心里涌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一问题的设计顺应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以后生发的情感。在课堂上学生非常快速准确的表达出“浪漫,轻快,愉快”等自身感受。这正是基于先前对文本投入的、专注的自由朗读。(3)接下来,我又建议学生:“其他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自己再试着把这首诗读一遍,尽量地读出这种浪漫的感觉”,以此来强化全体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知。再次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

2、学生个别朗读

学生个别读的作用在课堂中是检验和展示学生个人朗读能力的基本途径,还是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具体学生不同的朗读特点给予个性化点拨和指导的良机。而更重要的是个别朗读为学生认知文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在《天上的街市》“赏读诗歌”环节中当全体学生第二次自由朗读全诗以后,我问道:“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把那种浪漫的美好的感觉通过朗读展现出来。”以及“还有谁想为大家读读,读一段也可以。”两次要求个别学生来朗读文本。在我范读后,我说:“刚才同学们给了我很多鼓励,我倒是觉得我读得还不够好,同学们用童稚的声音更能把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充沛,童心是诗,童声也是诗!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又一次要求学生在同桌范围内进行个别朗读。这样,除了给一些对诗歌朗读比较感兴趣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外,更重要的是我要充分挖掘朗读这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借此帮助学生逐渐理解诗意、诗情,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当然,学生精彩的朗读也增强了课堂唯美意境的营造。

3、学生齐声朗读

在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当然还有齐读的形式。齐读的主要作用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它还是加深全体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的重要途径。执教《天上的街市》时,我在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朗读之后这样设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好不好?”这使得学生在自由朗读、个别朗读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至少参与一次正式的朗读展示机会。从而,从整体上培养全体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多种朗读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各种形式不仅可以分别使用,也可在课堂上交替或交叉使用,教师应针对课文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且实效突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当然,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绝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机会举办班级,和校级的相关活动,在丰富学生语文课外生活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增强信心,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担任七年级九班和四班语文教学之初,就非常重视利用早读课来指导学生的朗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感。从我执教《天上的街市》一诗的情况来看,这些努力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二)教师范读——永远的优质教学方式

范读,是教师把自身对教材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示范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范读,是朗读教学中最原始、最朴实、最有效的手段。但是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师的范读,板书等基本功有“退化”趋势。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教师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倘若执教优美抒情的课文时,教师更应用情用心地读,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之中。在执教《天上的街市》过程中,我在选择了两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之后,说:“同学们读得都不错,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歌,在这里我也试着给大家读读。欢不欢迎?”随即,我进行了配乐朗读。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三:

一是更加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由于有一定的朗诵功底和精心的准备,我的精彩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文本中那淡淡的情思,浪漫的气氛,美好的向往,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作为一门艺术的个性化色彩。我的音色较为浑厚,朗读这样充满童趣的诗歌不是易事。经过我授课前的反复练习,我终于读出了神似童趣的语音。我的一番范读,赢得了学生的一片掌声。我用自身的实践展示给学生一个道理:朗读、朗诵虽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但同时,只要我们努力,这门艺术是能够被我们这些普通人根据自身的特点出色演绎的。正如徐世英先生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三是将范读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着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对文本进行学习、解读的直观展示。当我范读《天上的街市》诗中:“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个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之后学生再读起来更加有声有色,充满想象,那语气、那神情美极了!就这样,师生都把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如临其境,从而使范读也成为一种优质的教学方法。范读作为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在我执教《天上的街市》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于此。它更能和前面学生的个别朗读形成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对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进行总结。因此,范读之后,我立即提问:“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两位同学和老师的朗读,说说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果然,在学生中掀起一次关于朗读方法的热烈讨论,学生对我和前面两位个别朗读的同学各有褒贬。最后,我汇总大家的意见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读诗,首先感情要特别投入。拿诗中的第二节来说,这是对天上街市的描述:‘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要读出街市的漂亮,街市的美;后边两句‘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要怀着新奇和喜爱的心情来读,因为有“珍奇”啊!除了感情投入,还要注意诗句的停顿,读好重音,还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像今天的这首诗歌节奏要舒缓一些,充满着想象。这些方法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非常熟练了,我就不多说了。教师声情并茂、富有个性魅力的范读,把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在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时把课文的思想意义形象化地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灵,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尤其是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素养积淀不深,语感不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教师精彩到位的范读可以牵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启发学生对文章词句乃至整篇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即便是在教学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仍不能忽视,更不能摒弃这种原始、质朴,同时又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总之,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基本的、不会过时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牵涉到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了朗读这种教学手段,不仅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会使语文课上得轻松愉快,营造出良好的课堂艺术氛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值得我们用心追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在课改大潮中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大胆创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阅读贵在坚持。只要学生有合理明确的目标,科学灵活的方法,再加上教师的民主教学理念、适时指导和有效调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第二篇: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优化 情景 朗读 阅读能力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新课标增加了这么一段话:“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样的改动,进一步凸显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使朗读教学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呢?

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重视单元起始课的情境导入

师: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都会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请同学们说出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名句。

生:„„

师:老师还想问问大家,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几个春、夏、秋、冬了,能否用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在每个季节里的深刻感受? 生1:当我看鲜花遍地盛开的时候,心中就会涌起一种喜悦,快乐的情怀。

生2:到了夏季,我会感觉它的热情,到了秋季我会品尝收获的滋味,到了冬季我会学腊梅笑傲风霜雪雨。

师:这说明美好的大自然往往会触发我们心中美好的情感。下面我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对于我们七年级学生来说,学好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师:老师以为,学好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做到美文美读。

生:您能不能和我们说说什么是“美文美读”?

师:好,大家看了本单元的《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及《古代诗歌四首》这几篇课文,都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生:这些古今诗文写得都很美。

师:说得不错,像这样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遐思,美的启发的文章,我们就把它们称之为“美文”。

生:噢,我明白了,那为什么要美文要美读呢?

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就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我想用这句话来解释再恰当不过了。接下来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之后,你觉得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想想,我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一种热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的那种兴奋、喜悦之情。

师:那你是怎样获得这种兴奋、喜悦之情的?

生:读的过程中感受出来的呀!

师:对呀,这就是所谓的“美读”呀,也就是说对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和背诵。简称为诵读。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蕴等是可以通过读书而领悟出来的。

生:那为什么通过诵读就能体味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呢?

师:这是因为再好的内容都要通过声音来表达。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了。萧乾曾说:“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无论多么明显地写出,后面总还跟着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种口气,也许是一片情感,即就字面说,它们也只是一根根的线,后面牵着无穷的经验。”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诵读能否过关,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从文章中所受到美的熏陶。并以此来达到提高听、说、写的能力。

2、巧妙设疑,激发情趣

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老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语文知识。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曾满怀激情地提出问题:“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而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 2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当我们进入《春》的艺术境界中,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被文中所洋溢的诗情所感染。

下面就让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描写春天的?”这样的巧妙提问,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3、进行仿写训练

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尤为重要,它可以避免写作的盲目性。如何仿写呢?对学生来讲,要经过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而最基本的就是从教材中模仿。叶老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有模仿价值的文章,进行仿写。如笔者在教授了朱自清的《春》后让学生仿写《春》;学了梁衡的《夏感》后让学生仿写《夏》;学了何其芳的《秋天》后让学生仿写《秋》;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后让学生仿写《冬》等。这样的习作模仿,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思维表达能力。

二、重视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实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中学生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就阅读教学来说,适合采用朗读、诵读以及背诵等方式,这一学段要求学生“会”朗读外,还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教学中采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如师生范读、领读、轮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等。利用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针对中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用模仿、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引导提问,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关键的作用。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和常用的教学手段。朗读教学在新课改中的运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用好朗读这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在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天上的街市》一诗时,尤为重视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生朗读——生动学习的重要保证

朗读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视、听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能够高度集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可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一般来说,学生常用的朗读形式有单独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散读,齐读等等。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1、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是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的一种朗读形式。自由朗读并不是让学生随意朗读,应该是教师能明确让学生朗读目的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学生对朗读材料的领悟通过朗读表现,从而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它可以跟其他形式的朗读交叉使用,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来全面检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在执教《天上的街市》“赏读诗歌”环节时,我这样设计:(1)自读。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44页,先把诗歌自己读两遍,可以出声地读。”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接触文本之初,充分发挥自主性,对文本内容有所感知,逐步熟悉。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诗歌做感情和思维的铺垫。(2)紧接着我提问:“同学们说说刚才读着这首诗歌的时候,你的心里涌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一问题的设计顺应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以后生发的情感。在课堂上学生非常快速准确的表达出“浪漫,轻快,愉快”等自身感受。这正是基于先前对文本投入的、专注的自由朗读。(3)接下来,我又建议学生:“其他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自己再试着把这首诗读一遍,尽量地读出这种浪漫的感觉”,以此来强化全体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知。再次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

2、学生个别朗读

学生个别读的作用在课堂中是检验和展示学生个人朗读能力的基本途径,还是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具体学生不同的朗读特点给予个性化点拨和指导的良机。而更重要的是个别朗读为学生认知文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在《天上的街市》 “赏读诗歌” 环节中当全体学生第二次自由朗读全诗以后,我问道:“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把那种浪漫的美好的感觉通过朗读展现出来。”以及“还有谁想为大家读读,读一段也可以。”两次要求个别学生来朗读文本。在我范读后,我说:“刚才同学们给了我很多鼓励,我倒是觉得我读得还不够好,同学们用童稚的声音更能把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充沛,童心是诗,童声也是诗!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又一次要求学生在同桌范围内进行个别朗读。这样,除了给一些对诗歌朗读比较感兴趣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外,更重要的是我要充分挖掘朗读这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借此帮助学生逐渐理解诗意、诗情,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当然,学生精彩的朗读也增强了课堂唯美意境的营造。

3、学生齐声朗读

在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当然还有齐读的形式。齐读的主要作用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它还是加深全体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的重要途径。执教《天上的街市》时,我在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朗读之后这样设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好不好?”这使得学生在自由朗读、个别朗读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至少参与一次正式的朗读展示机会。从而,从整体上培养全体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多种朗读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各种形式不仅可以分别使用,也可在课堂上交替或交叉使用,教师应针对课文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且实效突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当然,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绝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机会举办班级,和校级的相关活动,4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在丰富学生语文课外生活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增强信心,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担任七年级九班和四班语文教学之初,就非常重视利用早读课来指导学生的朗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感。从我执教《天上的街市》一诗的情况来看,这些努力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二)教师范读——永远的优质教学方式

范读,是教师把自身对教材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示范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范读,是朗读教学中最原始、最朴实、最有效的手段。但是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师的范读,板书等基本功有“退化”趋势。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教师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倘若执教优美抒情的课文时,教师更应用情用心地读,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之中。在执教《天上的街市》过程中,我在选择了两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之后,说:“同学们读得都不错,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歌,在这里我也试着给大家读读。欢不欢迎?”随即,我进行了配乐朗读。

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三:

一是更加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由于有一定的朗诵功底和精心的准备,我的精彩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文本中那淡淡的情思,浪漫的气氛,美好的向往,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作为一门艺术的个性化色彩。我的音色较为浑厚,朗读这样充满童趣的诗歌不是易事。经过我授课前的反复练习,我终于读出了神似童趣的语音。我的一番范读,赢得了学生的一片掌声。我用自身的实践展示给学生一个道理:朗读、朗诵虽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但同时,只要我们努力,这门艺术是能够被我们这些普通人根据自身的特点出色演绎的。正如徐世英先生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三是将范读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着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对文本进行学习、解读的直观展示。当我范读《天上的街市》诗中:“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个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之后学生再读起来更加有声有色,充满想象,那语气、那神情美极了!就这样,师生都把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如临其境,从而使范读也成为一种优质的教学方法。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范读作为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在我执教《天上的街市》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于此。它更能和前面学生的个别朗读形成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对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进行总结。因此,范读之后,我立即提问:“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两位同学和老师的朗读,说说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果然,在学生中掀起一次关于朗读方法的热烈讨论,学生对我和前面两位个别朗读的同学各有褒贬。最后,我汇总大家的意见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读诗,首先感情要特别投入。拿诗中的第二节来说,这是对天上街市的描述:‘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要读出街市的漂亮,街市的美;后边两句‘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要怀着新奇和喜爱的心情来读,因为有“珍奇”啊!除了感情投入,还要注意诗句的停顿,读好重音,还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像今天的这首诗歌节奏要舒缓一些,充满着想象。这些方法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非常熟练了,我就不多说了。教师声情并茂、富有个性魅力的范读,把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在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时把课文的思想意义形象化地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灵,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尤其是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素养积淀不深,语感不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教师精彩到位的范读可以牵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启发学生对文章词句乃至整篇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即便是在教学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仍不能忽视,更不能摒弃这种原始、质朴,同时又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总之,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基本的、不会过时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牵涉到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了朗读这种教学手段,不仅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会使语文课上得轻松愉快,营造出良好的课堂艺术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值得我们用心追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在课改大潮中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大胆创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阅读贵在坚持。只要学生有合理明确的目标,科学灵活的方法,再加上教师的民主教学理念、适时指导和有效调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第三篇: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语文训练的“得法”与“到位”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语文训练的“得法”与“到位”

内容提要:语文有效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想训练“得法”、“到位”,就要做到:加强听说训练,重视阅读活动、写作活动的开展,在此基础上,训练要有梯度、有力度。通过“得法”与“到位”的训练使学生感到学语文“乐无穷”而“获颇丰”。

关键词: 训练 得法 到位

有效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语文有效教学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训练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贪大求全”的现象,结果收效甚微。因此我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与训练不“得法”、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要想训练“得法”、“到位”,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听说训练

听说是人们最基本、最通用的语言活动。听是接收,说是表述。一个人在掌握书面语言之前,听说活动也很频繁,也正因为这一点,许多人忽视了对听说的训练,因而,利用活动课开展听说训练,以口语课为阵地,开展生动活泼的听说活动。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而且也是当今社会高交际化对口语修养的要求。

口语课是以学生听说活动为主的课程,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语文教学听读、听写、问答、复述等过程,而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将听、思、评、说有步骤地连为一体,是一个使多种智能整体发展的过程。例如:我利用早读课的前十分钟让学生进行美文朗读,其他学生听完后进行评说、赏析等,同时还开展了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具有感染力的有效活动,人人参与,个个评述。帮助学生锻炼和提高听说能力。

二、重视阅读活动

阅读是凭借语言文字,通过视觉系统的传递,准确把握读物内容及其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同样的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从内容的角度说,语文活动和语文学科并无多大的差别。问题在于活动课阵地大,渠道更畅,因而在实施上也更具优势。有计划地组织课外阅读,扩展阅读阵地,多方开辟阅读渠道,利用作文课,给学生留时间阅读,同时也鼓励学生每天给自己留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去阅读,在这里,阅读活动课它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可以广辟渠道,从报刊杂志、中外名著、科技读物到优秀作文等等,广泛涉猎,扩大知识面。

三、写作活动的开展

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写作是口语表达的延伸,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因为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办法,采取课内训练,课外推广,不限定格式,写法可以多样性,可以按照书中故事情节、段落层次进行提炼,选择最恰当的词句编写提纲,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书中的重要内容归纳出来;可以写下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有教育意义的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设计手抄小报编辑板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报纸,让学生自己投稿、充当编辑、小记者,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学习语文,巩固读的效果,提高能力。

四、训练要有梯度

语文训练是由高到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不能简单的认为,语文训练是平面移动,而应有台阶,有梯度。

首先进行分步训练。将训练目标分步或是为突破难点而分步,目的是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层层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清”地训练,犹如上楼梯一样。如: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训练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把图上画的内容一一说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连贯地说出图画内容,最后根据画面内容联系社会实际来谈画面所影射的社会现象。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巧设了梯度。

然后是分层训练。学生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语文训练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训练,不能搞“一刀切”。既要做到“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两头”(尖子生和困难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吃饱”、“吃好”。由此,训练形式一定要活,变单一为多样,变呆板为灵活,变平面为立体,保证让不同层次,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五、训练有力度

一定的训练力度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力保证。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点,适当加力,适时敲打。

在训练中先找准训练点。就一篇课文而言,其涉及的内容很广。如果训练点不明确,结果往往面面俱到,没有主次,学生获得的知识点比较模糊。因此要根据内容特点以及学生情况,进行反复优化、提炼训练点,然后突出训练重点。有时候为了达到最佳训练效果,可以取此舍彼。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课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我都设计一个训练点,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主要训练人物描写中的语言描写,让学生找出小说中的每个人的语言,反复读,去体味语言所体现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在《心声》中,我又将训练点设计为人物描写中的心里描写,让学生找出描写李京京的心理的句子,反复体味。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才有力度,效果才会显著,尤其小说涉及的内容太多,如果各个点都抓的话,难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次是训练要务实。训练切忌搞“花架子”要以“务实”为本。因为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即:培养能力是训练的归宿,因此,训练过程一定要实,切忌“蜻蜓点水”这就要求训练具有巩固性,要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学生才能牢牢掌握,因而,要使巩固性训练始终贯穿到语文的教学中。

另外,训练后要及时测评,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总之,在语文训练中,教师要多思多想,尽情发挥自身优势,善于了解学生,通过“得法”与“到位”的训练使学生感到学语文“乐无穷”而“获颇丰”。

第四篇: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

【摘要】

目前针对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越来越被凸显出来,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以理论与实验结合的基本教育模式,本人认为非常适合思维导图的引入,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既是对于学生是教育主体的指导思想的体现,并且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自主动手的环节,也是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要求的实践,对化学教学是极为有益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 化学 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在短暂的教学实践过程以及对自我受教育过程的反思回忆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老师的敬业能极大地感染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及工作态度也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会爱屋及乌蔓延至对学科的喜爱。学生受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的问题,对知识点的掌握处于反反复复,痛苦不堪,无法放弃,却无从下口,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老师的太过溺爱,包办了学生自己动手的部分,帮学生总结详尽的知识点,设计习题,表面看似为学生省下时间,其实学生疲于应付差事,没有精力和时间对知识点认真的掌握,大量印刷的复习纲要知识点,总是在背在记,却收效甚微。我总感觉学生复习效率不高,常规的考前复习往往总是把书或者笔记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把以前做过的题再看一遍。然而能够做完这些工作的学生其实是少之又少的,能够把这些工作做完的同学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但到考试后却发现很多题目考前都在课堂上辅导过很多遍了,学生考试的时候却任然不会,这就说明学生在考试前的复习效率非常的低下,很多都是无效劳动,反反复复的,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结果会的一直会,不会的下次考试还不会。初三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但是内容上已经基本有了化学上的大致骨架和雏形,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后的学习就是为化学的框架填上血肉和羽翼使其不断丰满完善。

根据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和内容理论与实验兼顾的特点,引入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让学生来统筹掌握的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及及时的课后反思,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散思维,学会看书,学会学习是极为有必要和有效的,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学习效果的改进和知识结构的梳理有很大帮助。

二、思维导图介绍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除了提供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外,运用在创意的联想与收敛、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往往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它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至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它与传统笔记法和学习法有量子跳跃式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它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开展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

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心智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近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在世界和中国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大量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以及物质资源,对于每个人或公司绩效的大幅提升,必然产生令人无法忽视的巨大功效。

三、实际操作

网络生成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但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是这种思维的方式,如果一味的利用软件就又违背了我们的初衷。准备笔,纸一张。

思维导图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以某个起点为中心,然后分类发散发展扩展开来,在制作的过程中边思索,边发散,最后进行反思,看其是否完善,在进行修剪。

本人在晚自习过程中分别在两个班做了实验和对比,以一氧化碳学习之友的课后练习为检验标准,一个班采用先做后讲解,另一个班采取先画思维导图然后再进行练习。

这节练习的主要内容是CO与CO2的性质: 下面是我利用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

图1

图2

四、测试结果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出思维导图后,因为练习答案都能从黑板上找出,学生练习完成速度极快。

另一个直接开始辅导做练习的班则进度缓慢,学生学习出现分层,学习好的同学很快就做完,学习比较吃力的不是很快胡编乱造,就是做的很慢。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物质的颜色,化学现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比较多也比较琐碎,像一堆乱麻,初三化学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学生能较快从入门到熟练掌握,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有些学生听课时不善做笔记,往往就导致落后。

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就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去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使学生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中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获得成就感。

五、反思

1、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手段,不能代替所有教学方法教法,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做复习专题的时候可以使用此方法来提高效率,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清思路,总结归纳更愉悦更有效地学习。

2、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是逐渐培养成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学生接受并熟练掌握还需要一段时间。

3、除了学习,其他的事物也可以使用和推广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将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

思维导图从理论上讲对任何应用它的人都有好处,其应用的领域从学习到复习再到规划,会议记录几乎是无所不在。希望能将这个方法推广,发散式的思维要比传统的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需求,再印复习内容不如放手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完全可以反映出自己的掌握情况,再由老师引导完善思维导图。

若学生熟练掌握,应用这种思维来记录学习笔记,老师便可通过查看学生的思维导图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及内容。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大多数教师是“满堂灌”,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老师教给学生的仅仅是死板的书面知识。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实质相悖。现代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生直观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观察能力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语文教材中设计了很多配合教材的图画,这些图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先阐明观察的目的,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篇看图学文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俄国著名的画家列宾的油画中十一位纤夫的外貌、神态、动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对沙俄统治的强烈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学生写好作文。学生只有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才能掌握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这就充分揭示了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平时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思想上要有足够的认识:“怎么读都不过分”。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十年后学生很少记住教师精彩的讲解,而对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会记忆犹新。”的确,这充分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把阅读付诸于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来读,也就是说,教师要精讲,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齐读、重点读、带着问题读、有感情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会读,才能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比如学习《荷花》一文,教师要根据这篇课文写得非常优美的特点,设计大量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教学切忌让学生无目的地读。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好教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阅读的效果。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现行语文教材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着明确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阅读课例、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当中。教师在进行这三项内容的教学中,要做到大胆地“放”,“放”中有“扶”,主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来阅读、自己来练习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进行思维的能力。通过自学,让学生找出重点句子,重点词语,并加深理解,然后从理解中谈出体会,最后再通过读来加深认识。如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就逐步提高了。

另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突出训练的重要地位。过去的语文课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语文训练,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功能和性质。叶圣陶先生指出:“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课应该突出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发展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完成语文课的任务。教师要彻底更新观念,不要对学生“不放心”,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下载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