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19-05-12 23:2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

第一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对其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印象深刻。文中说“北大一位著名的教授曾举过一个例子:他所接触的大学中文系学生,拿到小说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老师,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那位教授说:这种人已经与文学无缘了。”

王荣生教授认为这种“无缘之人”,得益于中小学长期错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培养一种“阅读能力”——我们不想要的、学生不必要的、社会不认可的错误的阅读能力。这样说的理由,王荣生教授认为只要看看我们浩如烟海的中小学语文试卷,就足够证明当代语文教学创造的奇迹:学生能凭借意志和记忆,精确无误地回答那些连课文作者都莫名其妙的问题。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培养学生围绕着“思考与练习”去“分析课文”的能力,这样当然就培养出了无数“与文学无缘”的人了。

掩卷沉思,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在应试教育的狭路上走得太久太久,早就背离语文阅读的本来面目了。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有《名著导读》,向学生推荐、介绍三本名著。如果初中毕业时学生真的能读完这十八本名著,想想那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啊!

然而事实如何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完成作业之外,学生的业余时间已经完全被丰富多彩的视听媒体占有了。他们可以汲汲营营于“大话西游”、“魔兽争霸”等电脑游戏,也可以如醉如痴于日剧、韩剧,真正能静下心来沉迷于文学名著的人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面对这种现实,笔者觉得我们应切记孔夫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初中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都不是很广,我们可以采取“犹抱琵琶半遮面”方法吸引学生对文学名著一探究竟。例如向学生介绍一个精彩的章节,故意留下许多悬念,迫使学生不得不去看故事的前后。像《鲁宾逊漂流记》,笔者就是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自觉去看完的。还可以开展朗读和仿写比赛,像冰心的《繁星》、《春水》,笔者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让学生表演自己最喜欢的小诗,并且采用电脑小报的形式发表他们的仿诗,效果也极好。

总之,可以采用举行故事会、有奖竞猜、知识竞赛、读后感写作等方法,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使阅读变苦为乐,变少为多;让学生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

二、积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阅读方法不只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力求发现他的特性。”如何使学生发现语文阅读的特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改革阅读教学的重大课题,它促使我们必须自觉地深入地进行语文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觉得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进行拓展型阅读教学,笔者在教《绿色蝈蝈》一文时,针对学生喜欢昆虫的天性,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对介绍蝉、蝴蝶、蜘蛛等章节要求学生熟读,这样,由课内到课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进行写作型阅读教学,像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风筝》、《羚羊木雕》、《纸船》等都能激起学生对游戏、童伴的回忆,在教授此单元时,笔者就以“我会的游戏”、“难忘的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友情”、“我也会做玩具”等为题,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进行比较型阅读教学,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生命 生命》与《紫藤萝瀑布》是同一主题的文章,《出师表》与《隆中对》是写同一个人的文章,高尔基的《海燕》与郑振铎的《海燕》是同一题目的文章,笔者在处理这些教材时,都有意识地进行比较,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畅所欲言,既拓宽知识面,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三、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语文的阅读教学一方面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维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字、生词等拦路虎,不劳而获往往使人易惰,教师不要随意帮助学生,要让他们养成查各种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上网查阅资料的习惯。

培养学生诵记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和古诗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的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人们学习语言大多是先记而后逐步理解的,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到达一定的程度,自然产生一种“顿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背诵。例如对文言文,笔者就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熟练翻译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对于古诗,笔者引导学生根据韵文的特点读出节奏,读出诗人的情感,这样学生可以轻松完成背诵任务。

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习惯。学生在课内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多读广读,摘抄好词好句,学写批注。比如,对于《语文报》之类的报刊杂志,笔者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剪报、贴报,定期进行比赛,学生的兴趣很高,有些学生的 剪贴本图文并茂,精美绝伦。又如,每篇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连词成句,作为预习作业在每节课之前轮流上台展示。

总之,教师只有悉心钻研,科学探索,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才能避免培养出许许多多“与文学无缘”的人。

第二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作文返璞归真

让学生的作文返璞归真

关键词:作文 虚假 对策 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一.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已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近年来,在高考作文的影响下,“话题作文”满天飞。于是乎,经众多备考专家的探究和倡导,“大散文”的写作形式成了中考考场上的流行色,议时政、论文化、侃人生、谈生存等,成了文章内容的“座上宾”,其余的似乎都难登大雅之堂,“假”、“大”、“空”作为初中学生作文的典型现象,成了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顽症”。

在对待作文教学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作文的训练更多地着眼在形式上,却忽视了内容上的真情实感。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却无视内容上的真实充实。作文中便时髦地出现了与文章毫无关联的题记、与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小标题,内容却虚假成篇,空洞无物„„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为了考试成绩,猜题压题,让学生背范文„„而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时,看到作文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立意、选材,如何去布局谋篇,而是先去找手头的作文书中是否有类似的作文,然后就借而鉴之,甚至全盘抄之。全然不曾有自已个人的丝毫真实的情感融入文中。于是,学生作文充斥假话套话,充溢虚情假意也就不足为怪了。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千篇一律、万人一面,走入了模式化、套路化的死胡同。

二.寻根究源

究其根本: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仅是在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师,在于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理念。

试问,现今还有多少老师在真诚倡导并实践着“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理念?有多少学生真正关注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点滴?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很多同学一提写作,就感到头疼。于是在思考写作时,首先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进而出现依赖心理,总是依赖于各式各样的作文书,总认为作文选上的文章总比自已写得好,不管是否切不切合实际、不管是否合不合情理,先借来用之再说,渐而渐之又从模仿走向全盘地抄袭。另外,在很多学生看来,小人物、小事情、小感受很难表达心中的大道理、深思考;于是,学生作文日渐走入宿构的漩涡与假大空的黑洞。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内容真实度的关注,一味地强调了对形式的训练:从拟题的技巧到体式的创新,从加题记到小标题,从日记体到书信体,从广告体到剧本体„„我们是看到了作文形式千奇百怪地创新,却看不到内容立意的真实创新。内容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形式只是外在的包装。岂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决定着学生作文的走向。这正是导致学生作文内容走向枯萎的主要原因。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标中的新理念,让学生的作文返璞归真呢?

三.策略措施

(一)改变理念,关注情感。

首先要改变对作文学习的理念。作文如做人,更应关注生活的真实。最真的自然是最美的。其实,写文章是一项很自然的活动,写文章无须造作,你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就是文章。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写出丰富多彩形象感人的作文呢?就是因为他们在说自己想说的真话。每个人对生活都有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关心的东西写下来,写出心中感受最深的东西,用那曾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去使别人的心灵颤动,用自己的情感去唤起别人的情感,这样,笔下的文字就会摇曳多姿、情真意切,就能感动人,从而获得成功。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文章贵在以情动人。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笔者曾进行了一次“促真情,写实感”的情境作文训练。先让学生选出对自已来说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写在纸上,然后从五样中逐个舍去一样,教师强调舍去就意味着永远彻底失去,必须用心思考,认真对待。这样直至只剩最后一样。之后让学生回忆刚才的过程并思考,自由发言:你选出的五样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取舍时是怎样的心理斗争?面临着一次次近似残酷的抉择,又是怎样权衡分出先后的?结合交流发言,讨论归纳怎样写作成文:(1)可以写全过程,也可以写自已感受最深的片断来写,应特别注意心理描写和细节的刻画;(2)必须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尽量做到身临其境,抒写真情实感;(3)能写出自已从中所得到的感悟。由于刚刚都有真实的切身感受,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感情流露地分外真切。写出的文章便多了许多真实感人的成分。其实,只要教师能积极的引导,学生心中情感的流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三)关注生活,积累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只是一堆文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意趣,缺乏真情实感。美学家罗丹曾说过:“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作文同样如此,要让学生能够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渐渐地,学生就能留心生活中的事,并积极思考融于写作了。

(四)减少束缚,抒发真情

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作文的目的在于表达见闻、感受和愿望,或与他人进行交流。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观点、性情也各有差异,写作文时自然还会尽写相同的内容,抒发同样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我的心里话》习作时,我创设情境,把作文上成谈心课聊天课。这种新颖的交谈方式吸引了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之后,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结果,学生发言积极,有对亲人说的,有对老师说的,有对同学说的„„学生自发地打开了心的大门,这就是学生真实的心啊,作文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真情实感。!

(五)善待习作,引发真情。

平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开放性写作练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坚持写观察笔记。观察笔记的内容一般不作要求,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立意,“天高任鸟飞”,让学生真正在宽松的心境下展示自我。经过多次的尝试练习,学生在写观察笔记时,能坦诚地打开心中的大门,张开想象的翅膀。作文有了灵气,有了活力。每次改观察笔记时,都让我感到一颗颗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心灵在跳动。二是随时在阅读教学中穿插阅读笔记的撰写。片段有时是预设好的,有时是现时生成的。如学了《孔乙已》后,学生兴趣浓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满足他们的情感宣泄,我布置了10分钟左右的片段练习。他们或用诗歌,或用故事等形式,站在不同的位置来写人物的所思所想,无不令人赞叹!如学了《变色龙》后,让学生谈谈他们眼中的奥楚蔑洛夫„„从中可以看到学生自由写作的快乐,看到他们成长的真实的心迹。对学生的作文,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以激励性的语言来评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初期的习作难免稚嫩,难以尽如人意,只要是真实的,确实是出于自已的情感流露,就要加以鼓励,让学生能培养起写作的自信心,这样才不会一味地去翻看作文书,才会自信地“我手写我心”。能感动自已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而要能感动人,就必须融入真情实感。

“美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东西一定是美的。”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抓住“真情实感”来进行作文教学,一定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一定能激发学生高昂的写作热情,一定能看到学生流畅的语言文学,一定能看到孩子们心中最美最纯真的世界。

给学生一个舞台,还世界一份最真的精彩!

第三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应体现人性化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作文教学应体现人性化

21世纪应该是关注生命发展质量的时代,也是闪烁生命光辉的人性时代。社会提倡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执法„„而我们的教育,面对一群思维活跃,朝气蓬勃,对未来怀着美好憧憬的活生生的生命,更需人性化,尊重他们,关爱他们,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细细观察,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非人性化现象,如布置题目一言堂,不顾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选择自由;作文指导空对空,大讲谋篇布局,技法技巧;批改作文一支笔,生搬硬套,陈词滥调。导致学生作文立意陈旧老套、内容空洞平乏、语句刻板呆滞。学生们怕写作文,也写不出好文章。我们的作文教学少了灵性,少了自我,少了真知灼见,多了循规蹈矩,多了陈腐教条,多了千人一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作文教学也应体现人性化,用人性化作文教学唤回学生的本我与个性,在放飞思想与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个性品质,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在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我觉得人性化作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张扬个性,自由拟题

作文是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自由的生命表达和自由的生命交流是作文的“魂”与“本”。为了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的表达。”为了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孩子的天性,呼唤孩子的灵性,激发孩子的悟性,张扬孩子的个性,我总是把出题的权利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

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学生们自由拟题,所见所闻、独特感悟、奇思妙想,信手沾来或叙或议写成随性而至的小品文。二是请部分同学上黑板,每人拟两题,全班同学从中挑二至三题,再根据个人兴趣,择题写成大作文。若你的标题被选用,给予加分奖励。三是老师沿用历年的中考题,或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半命题,学生当堂作文。这类作文偶然为之,只为备考或今后的升学做准备。

出题形式多样,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更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当学生们用他们的自由之笔,写他们的自得之见,抒他们的自然之情,叙他们的自立之志,显他们的自在之趣时,感受到成长的愉悦,尽兴表达的快慰和自我尊严的获得,尽显生命的风采和个性的魅力。这样的作文是写作主体生命活力的尽情释放,是燃烧着的激情,是张扬着的个性,是最具有个性特征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的行为。

二、评语激励,真情感人

人性化作文教学还体现在教师的作文批阅上。学生们毕竟涉世不深,阅历较浅,经验有限,逻辑思维不严密。所以,他们的文章常常笔法稚嫩,有的中心不明,有的立意欠深,有的思维混乱,有的语句不通,有的错别字连篇,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千万不能因为某方面的缺点,抹杀文章中的优点,写评语时应大张旗鼓地表扬,委婉含蓄地指出不足。自己的文章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激励。

曾经有位学生,每次作文只能写几十个字,还一半是错字。有一次居然写了两三百字,虽然语句不通,错别字连天,但我仍在评语中真诚地写道:“本次作文进步很大,字数上有了质的飞跃,老师很高兴你的变化,相信你会越写越好,如果错别字能少些就更好了。”从此以后,他的文章越写越长,虽然还是错误百出,但对他而言,已是很大的进步了。如果那次我不及时鼓励他而是把他的文章一棍子打死,恐怕他连写的欲望都没有了。所以,教师写评语时,不要吝啬你赞美的语言,不用担心会把你的学生宠坏了,为了得到更多溢美之词,他们会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中去。

写评语时注意多赞美,少批评外,还应注意用语亲切,态度诚恳,感情真挚,是师生间一次平等地交流与沟通。教师要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批改的陋习,就文章论文章,只从谋篇、详略、语言、写作方法等入手,评定文章好坏,写出概念化的条条框框式的评语如:中心突出、详略得当、文从字顺、语言优美等。千人一面,枯燥乏味,缺少生机与灵性。我总是从文章带给我的第一感受出发,把自己最真切的感悟流于笔端,或惊喜,或忧愁,与小作者一起分享。

一位学生在《难忘的住宿生活》中这样写到:刚开始,大家都很兴奋,说说笑笑、东张西望,满是新奇。天渐渐黑了,大家开始想家,一位同学说她长这么大,从没离开过父母,说着就开始低声哭泣。寝室里的另一位女生就好言相劝,结果,她没能让那哭声止住,自己却哭得更凶了,后来,全寝室的人都抱在一起哭„„对于这些第一次远离父母的初一孩子来说,那是个刻骨铭心的夜晚。我说:可怜的人啊,老师深深地同情你,但人总要有离开家,独立的那一天,你们比同龄的孩子早跨出一步,接受生活的磨练,相信你和你的伙伴们都是坚强的。第二 2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次作文上交时,在我的评语之后有这样一段话:谢谢老师的关心,我和我的伙伴们已经适应住宿生活,我们生活得很快乐。在我真诚的话语中,孩子们以真情相报。后来,她经常会在文章中告诉我寝室发生的一些趣事,住宿生活成了她写作的源泉,一篇篇情真意切,诙谐幽默的文章读来总让人忍俊不禁。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用真情来聆听那咚咚的心跳,聆听他们的快乐与忧愁。用我们的经历与智慧弹奏一首心曲与学生共享,这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是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这种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真心真情,真意真切地为孩子们的文章唱响一曲曲赞歌吧。

三、课堂开放,学生为主

作文应当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也是最具有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对于自己的精神产品,孩子们是神秘而神圣的,他们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容不得亵渎和歪曲。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评议、切磋。老师就当是旁观者,“冷眼相看”。学生们的思想会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升华,在升华中进步。每星期一次的作文讲评课,学生们比我更希望走上讲台。有质疑老师的评语和分数的,有希望别人指点迷津的,有读佳作赢得掌声的,此时的课堂更像一个“舞台”,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成为主角,只要你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言论,是学生们内心所向往的。

每次只要学生读完他的大作,下面的人便会急不可耐地举起手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对别人的文章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表扬的;有质疑文章内容,探究写作思路的;也有意见不一致时,争得面红耳赤的。在期中试卷评讲时,我读了篇佳作《长大的感觉真好》。小作者觉得长大了,可以与书相伴,可以与历代圣贤对话,这种感觉真好。“坐看那晏殊的小园香径悲凉了独自徘徊,温庭筠的脉脉斜晖落寞了帆影孤寂,龚自珍的朵朵落红化作了点点春泥„„那清风明月,书册香茗,还叹一句――长大的感觉真好!”我刚读完,“老师,我不觉得它是篇好文章,简直是离题之作,他写的是„„”一男生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它没有离题,是某同学不会欣赏,他是这样扣题的„„”一男生针锋相对。“她卖弄文笔,毫无内容„„”一女生话音未落,就引来全班同学的嘘声。“我觉得你们这样评论别人的文章不道德,明明是篇好文章,自己写不 3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出来,却还要贬低人家,这是什么心里?”他一本正经,声色俱厉,还不由自主敲了两下桌子。学生们被逗乐了,教室成了笑的海洋,笑声中,道理也辩得一清二楚了。

每星期一次的作文评讲课,总是在学生们的期待中闪亮登场,在欢声笑语里落下帷幕。开放、自由、灵动的课堂,温馨、愉悦、和谐的氛围,不拘一格的内容,激烈紧张的思想碰撞,无不显示出学生个性的张扬,思维的活跃,生命的活力。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四、关注内容,引领成长

俗话说“文如其人”,对这些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虽文笔稚嫩,见解有失偏颇,但文章中流露的常常是真我,真思想,真感情。这些文字对他们而言是珍贵而神圣的,就是朝夕相处的父母,也不一定让他们欣赏、评判,父母们也就无从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通过文章重新认识这些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触摸他们的灵魂。所以,我们不仅要评判文章的好坏,也应关注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如果孩子们文章中涉及的内容比较隐私,比较独特,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自己碰到的烦心事等,通过评语或单独谈话,进行沟通交流。如果孩子们反映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我总是以此为契机,和孩子们当堂讨论,在潜移默化中以人生的启迪,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亲和力感染力,孩子们会更有认同感。

前不久,写了篇课堂作文,题目是《我―――因为我——-》,有些学生在文章中展现的是一个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形象,《我追寻因为我有梦》、《我快乐因为我年轻》、《我坚强因为我不怕失败》。而有些学生却为自己的好吃懒做找借口, 《我笨因为我懒》《我发福因为我贪吃》、、《我成绩不好因为我记性差》,看了很不是滋味。

那天的评讲课上,我说简单地读两段,大家来听一听,评一评。

“早上醒了,妈一直在催我起床,我却装作没听见,理也不理她,她急了,拉我起床,给我洗脸,我便无精打采干着这些事。我妈经常对别人说:他呀,不知要到几岁才能改掉这个毛病。我在旁边暗暗发笑:要我改,休想„„”(学生们边听边笑,写得真像,我也是这样的,4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哈哈。)

“每天清晨在我飞奔去学校的路上,总会看到去中兴和职高的一些学生在等车,还有的是像我一样骑车前往学校的龙赛学生。看到他们,我总会想到自己,不知道不久的将来,我会去哪里?我要努力,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失望„„”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被这段朴实的文字震撼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所有的话语都是多余的。

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熏陶感染,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作文教学中,除了带给学生审美享受和写作技巧外,教师通过对习作的解读,走进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应利用好这个平台,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教师引领下,让大写的“人”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人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用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统帅自己的作文教学行为和过程,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才能使作文教学呈现出蓬勃的生气,才能培养出感情丰富饱满、思维敏锐活跃、个性积极乐观、人生境界崇高和谐的一代世纪新人。让人性化思想在作文教学中遍地开花吧。

第四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从模仿开始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作文从模仿开始

摘 要: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原因是不知该写什么,不知该怎么写。因为他们的生活积累还很少,阅读量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闭门造车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不易。如果教师能多提供范文让他们模仿,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消除恐惧心理,使学生有法可循,从而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 模仿 开始

在这个一切要求创新的年代里,再提倡“模仿”似乎有“倒行逆施”的嫌疑。然而关于艺术的起源,本就有“模仿”一说。人们的很多技能都是从模仿中得来,如走路、游泳、唱歌、打球等。再则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就谈创新,那无异于叫刚出生的婴儿跑步,是不切实际的。即使有主题的创新,也会由于叙述、描写等能力的欠缺,而使文章言不及意,空洞无物,七零八落,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因此,笔者认为作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必须有较扎实的作文基础知识,如良好的驾驭文字能力,多样的谋篇布局方法,合理的文章结构构想,巧妙的写作手法运用等等。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创新与突破。而要较快较好地掌握这些技能,笔者认为模仿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张志公先生曾经讲过:“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工作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作为语文教师就更没必要禁止学生模仿作文,相反,还应想方设法为其提供模仿的范文,指导模仿的方法,为他最终的“脱胎换骨”架桥铺路。当然,模仿的前提是自己陈情言事有困难或者为了使表达更加流畅自然。模仿只是手段与过程,而不是目的与结果。

一、内容上的模仿

(一)、模仿传神的表述,让文笔亮起来

文字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文字的合理选择、创新运用最现一个人的写作功底。亮丽的文笔的基本特征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富有情韵,绝妙传神。作家秦牧说过:“文学作品的文字除了要求清晰流畅之外,还要求优美。文字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大大降低。”要使自己文笔流畅,贵在多读多背多写,要使自己文笔传神,贵在多思多仿。为了让文笔亮起来,“借”一点,“抄”一点,未尝不可。

首先要多背。背名家名篇。体裁要广泛,诗歌、散文、小说、名段、杂文、演讲词都要涉及。因为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不同,多背几种,便于熟悉并运用多种文体的表述方式。等练就流畅的文笔后,为了形成自己喜欢的表述风格,可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家的名篇,大声朗读,背诵默写,直到滚瓜烂熟。这样往往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语言的节奏感,在潜意识里学会对文字的取舍。一个对钱钟书作品倒背如流的人,说起话来往往有钱钟书喜笑怒骂的腔调,一个对鲁迅杂文烂熟于心的人,写起议论文来肯定出语犀利,出针见血,夹枪带棒。

其次,模仿诗歌的语言。诗是语言的明珠,但诗往往又像是汉字的肢解组合,有些又往往像病句似的难以理解。我们不妨大胆地把汉字切割开来,再组合成别人没见过的,但一见又忘不掉的样子。如“典庚”(人名,很具乡土气息)、“宁波阿宝”(人名,很具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小市民气息)、“酷派”(口语,很具“青春气息”)等等。把常规的表达打乱,尝试用全新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哪怕是病句也在所不惜。譬如“永远的朋友”,刚看到这个同时,谁不认为它的表述不正确呢?“永远”是副词,不能修饰,“朋友”这个名词,但随着《永远的朋友》这首歌的走红,谁又不是默认了它,把它当成约定俗成的用法呢?再如林清玄的散文《少年游》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从那条幽幽的长巷走回来,围墙里的建筑工人喜爱快乐地吹口哨,不成曲不成调舒泰的吹着,在雨中竟吹成一路的凄迷,把夏的雨日也吹得像是深秋的那种样子„„”这里的“吹成”与“凄迷”组合,极富诗味,感染力强,这是一种情绪上的跳跃,是一种反常规的违反“字典意义”的组合,这种诗化的语言有无穷的艺术张力,值得我们模仿。

再次,仿写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的语句,借得佳句成华章。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语言也要靠各种修辞去装饰。最近几年的中考中,把仿句作为“积累与运用”中经常考到的内容,这也传递出语文教学工作者对仿句的重视。大凡仿句练习中所仿的句子,都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有的运用了一种,有的用了多种,表达比较新颖,可见,修辞对语言表达的作用。笔者专门安排了几节作文课,专题进行仿句练习,把学生所仿的佳句张贴在教室里或作为黑板报的材料在班级黑板报中刊出,在班内形成推敲好词、仿写好句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现摘录几句:(1)春天的田野,是春姑娘丢下的花手帕。

——任婧妮

(2)幸福是蚕宝宝咀嚼着清脆的桑叶奏出的“沙沙沙”的乐曲。幸福是花蝴蝶展翅穿过芬芳的郁金香丛留下的欢快的身影。幸福是青松“已是悬崖百丈冰”,依然期待美好,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阔。

——张婧倩

(3)我要歌唱,哪怕没有清脆的歌嗓;

我要飞翔,哪怕没有坚硬的翅膀。——张杭

这些词句有些是模仿韩寒的,有些是模仿汪国真的。模仿让他们在无从入手中找到了入手点,在无法中求有法。历史上也有因模仿而后脱胎的大诗人,如秦观的“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香”,其实是模仿温庭筠的“雨后欲斜阳,杏花零落香”,可见,模仿也出大家。

但模仿也要注意恰如其分,不然就变成东施效颦了,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譬如我们可以说:“冬天来了,丽江玉龙雪山又翘起了大拇指”中的“翘”字用得好。因为玉龙雪山海拔5000多米,再加上积雪覆盖,景色优美壮阔,一个“翘”字既点明了山高,又表明了对山色的赞美,再是将玉龙雪山拟人化,增加了亲和力。但如果说:“冬天到了,黄土高原又翘起了大拇指”就不大合适了,因为高原虽然海拔高,但地形平坦,不像雪山那样高耸,说“冬天到了,黄土高原又盖了一条雪绒被”那还差不多。

(二)、模仿题材及主题,让文章言之有物

中学生作文时,怕的因素比较多,在所有的作业中,作文总是放到最后,咬着笔杆,冥思苦想,最后无奈时间所逼只能草草凑成五、六百字便上交。所写文章往往空洞无物,谈不上谋篇布局,更谈不上引经据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这么两个:一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二是受其知识基础,阅读量的限制,文章内容干瘪,2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但是生活积累、知识基础不是短时间可以丰富、充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模仿范文的题材及主题,学生就会有东西可写。

譬如有一次让学生写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文章,50个同学中有近一半写了母亲雨天给“我”送伞,半夜帮“我”叠被,冒雨背“我”看病,成绩差了安慰“我”之类的老掉牙的事,虽说这些事是真实的,但“面孔”实在太老。笔者发下一篇中考满分作文——《藏在枕头里的爱》,写的是母亲在一年四季中给“我”换不同的枕头,母亲的爱心全系在枕头里,以小见大,赞颂母爱,让学生模仿,学生一读,豁然开朗,再写上来的作文就细腻深刻多了。有学生仿写了一篇《编入手套中的爱》,写母亲每年为她纺织两副手套,一副是无指的,在写字时套;一副是有指的,骑车时套。为了使手套保暖性能好一点,也因为孩子每年都在长大,或许又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喜欢,母亲每年都织相同类型不同花样的两副手套,平凡琐事中体现母亲深沉的爱,写得较为感人。还有同学写了《藏在鞋子里的爱》、《躲在帽子中的爱》等等,文章切入点小,抒情真挚细腻,比没有范文时大而化之地写一下要好得多。

(三)、模仿多样的写作手法,圆满实现作文意图

有了主题,有了材料未必就能写好一篇好文章,还需要多样的写作技巧来合理运用材料,准确表现主题,圆满实现作文意图。对一个作文刚刚起步的中学生来说,要提高写作技巧,首先只能是多阅读、多借鉴、多模仿。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善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重看它的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段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就某个专题,多向学生提供范文。譬如要让学生学会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就要多找系列运用了以小见大手法的范文让学生阅读领会。名家大篇,同龄人作品都可以,学生读了以后就要仿写,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诗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譬如让学生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笔者就出示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揣摩模仿,这样,学生对象征的手法就比较容易意会。为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等手法的运用,笔者出示《故乡的榕树》,播放歌曲《故乡的云》,拓展他们的思路,指导他们模仿。这样,学生写上来的文章切入点小,抒情细腻,言之有物,而且学生也觉得容易写。

二、结构上的模仿

(一)、模仿多样的结构,使文面新颖别致 作文研究专家单立夫说过:“作文结构是作文的核心特征,是思维表现的过程,是作文中不可变革或都说变革最小的部分„„就像一个万花筒,万花筒中只有几块彩色玻璃,但是这几块玻璃只要一转就会变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作文结构研究的就是那几块玻璃,看看文章中有没有那几块玻璃,要把最基本的样式找出来„„”,可见作文的结构是有样 3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式可寻、可仿的,中学生比较容易仿写的有逐层深入的纵式结构,有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有纵横交错的综合式结构。对于老是咬笔杆子,写了一半没词的同学来说,并列式的文章比较好写,因为它相对来说每个部分较为独立,起承转合不需花大力气思考,而对于功底较深,擅长构思的同学来说,逐层深入的形式比较容易发挥自己的水平。如人教版的《小院》、《小镇》就可以作为层进式和并列式的范文。

最近几年,由于新概念作文的兴起,创新的作文结构层出不穷,有小标题式、日记书信式、童话寓言式、病历式、剧本式、实验报告式,论坛发贴式、光盘承载式(用光盘播放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如《初中的光盘》,按“A面”和“B面”将文章分为格调迥异的两部分)、广告式、电影式、访谈式、庭审记录式等等。教师可以把这些结构新颖的范文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样式模仿,旧瓶装新酒写出的文章比老套的三段式要好得多。当然,不管是哪种作文结构,其目的都要明确,就是要为作文的内容服务。作文的形式再好看,如果内容干巴巴甚至错误不断,那就像“绣花枕头烂稻草”一样,令读者从耳目一新到索然无味。所以最好是“表里如一,表里都新”。

(二)、模仿玲珑的标题,让文章先声夺人

如果说文章结构像人的身材的话,那文章的标题就像是人的脸蛋了,身材重要,脸蛋也重要,好的标题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标题要简洁,要贴切,要概括,要新颖,还要有趣,可谓小标题中有大文章。我们从历年的中高考满分作文中可以看出,好的标题大都巧用辞格,如比喻(《人文素养——发展的灯塔》),反复(《哈罗!哈罗!》),对偶(《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引用(《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等修辞手法运用合理。其次就是用词幽默,奇崛,如《没有翅膀的飞翔》、《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等等。再次就是特别抒情,能一下打动人心,如《我爱你!我的疯娘》,这些技巧都是值得学生好好模仿的。学生如果了解了拟标题的方法并乐意模仿,那么,像“《烤蕃薯》、《钓龙虾》、《骑自行车》、《放风筝》”之类毫无创意的标题就不大会出现了。但是也要警惕标新立异的倾向,有些学生过分追求标题的醒目,往往取个标新立异的题目,题目不能概括全文,甚至不合文意,反而让读者觉得文不对题,不知所云,这样就弄巧成拙了。譬如笔者让学生写以“宁波的符号”为话题的文章,有学生写宁波的篮球迷是 宁波的符号,他取题《最佳第六人》,这“第六人”就是篮球迷,本来构思挺好,但学生出于对“八一”队以及对篮球的热爱,全文都在写“八一”队的表现,文章就偏离题目了,再好的题目都不起作用,不如把题目改成《“八一”风采,宁波符号》,把“八一”队当成是宁波的符号,这样标题才能统帅全文。

(三)、模仿精彩的凤头及有力的豹尾,让文章“善”始“善”终。凤头豹尾法就是说,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要有力,有如豹尾,“大家之文,于文之去路,不唯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大凡好的作文开头,或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或单刀直入,切入正题,或运用修辞格、环境描写,营造一种氛围,或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或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但是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避矫情、堆砌、言之无物。好的结尾,一般可以借鉴以下四种:一是诗情画意的结尾。在结尾处展开想像,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二是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三是照应开头的结 4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尾。这种结尾,结构圆合,因为前后呼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四是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在结尾处,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要力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个段落不宜太长,适宜由几个小段落构成一个开头,再以几个小段落构成一个结尾。这样的开头结尾比较玲珑,便于学生发挥。笔者搜集了历年的高考、中考满分作文,让学生背诵它们的开头和结尾,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写作时,雕琢凤头,打造豹尾的意识明显增强。

总之,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模仿是学习规矩的扶手,模仿是拓展思路的钥匙,模仿是“脱胎换骨”的途径。我们进行模仿教学,其目的是要学生认识进而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因为有了认识,才能演变为领悟,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事实早已证明,深刻的领悟,乃至脱胎都必须在不断地写作,发现问题,模仿体会,再修改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于初中生来说,我们应积极提供模仿和借鉴范文,降低写作难度,消除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心理,培养写作的习惯能力和兴趣,科学地引导学生把模仿当作严肃的写作技巧来探索,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模仿成为驾轻就熟的技能时,“脱胎”也已为期不远了。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所谓“熟能生巧”,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自觉扔掉“模仿”这根拐杖,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创新的写作之路。

Composition based on imitation

He Xiang-jun(Yinzhou Gulin Middle School, Ningbo,315177,China)Abstract:Most students are afraid to write compositions, for the know little aobut how to write and what to write about, what’s more,they do less reading after class.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teacher may offer the students model essays for them to imitate so that the will be more confident, and step by step ,the can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Key words: composition, imitation, start 5

第五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说说作文教学与文本再利用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说说作文教学与文本再利用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在教导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需要从积累材料入手,而且要勤于积累、善于积累。学生也很听话,买来大量的优秀作文选、报刊杂志,摘抄引录、粘贴整理,可是到了写作文时,依旧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勉强成文的,佳作更是凤毛麟角。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的要求中,第二条就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第三条指出:“要多角度观察生活„„”《高中课标》在“表达与交流”中第四条指出“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多方面的积累材料„„”

学生的写作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中都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怎样将积累的材料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怎样落实多角度观察生活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就此,我谈点自己的做法:阅读写作一体化,即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发掘教材资源,充分利用文本指导学生写作。具体来说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用文本做资源,积累写作材料,建立写作材料库。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积累材料。材料从何而来?更多的师生把眼光放在了课外,如阅读名著,订阅优秀书刊等等。其实,我们手头拥有的、与我们朝夕相伴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足以让我们再利用。

如何指导学生利用文本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一)、题材角度。指导学生把学过的主题相同的文章归纳到一起,把作者生平、人物事迹、优秀品行等进行整理组合,形成不同的作文材料篇章。如:

爱国气节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花木兰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爱国情怀,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国奉献精神,闻一多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大无畏斗争精神等等事例。

亲情感悟篇。严厉的父爱,如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父亲的鸡毛掸子打在女儿身、痛在父亲心。伟大的父爱,如《傅雷家书》中,在儿子处于人生失意低谷时,是父亲那饱含深情的话语鼓励着他;在儿子取得成绩进步时,又是父亲那谆谆教导勉励着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他。还有更多的讴歌母爱的诗文,如冰心的《纸船》,泰戈尔的《金色花》,胡适的《我的母亲》等等,像莫怀戚的《散步》更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节操德行篇。如愚公坚忍不拔的移山精神,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风傲骨。

以上只是浅举几例,教师还可以根据单元提示(如理想、信念、探索自然等)进行不同题材的整理,要注意的是,材料需要再加工,同一个材料可以多角度利用。

(二)、哲理警句角度。指导学生熟记诗文中精炼优美、意蕴丰富的句子,为自己的作文画龙点睛、增光添彩。

我指导学生熟记那些精练优美、意蕴丰富的句子,为自己的作文画龙点睛、增光添彩。一次期末考试,作文是要求以“我”为话题的,我的一名学生就借鉴课本《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汪国真的诗歌中的一句“从别人那里,我认识了自己”,构思了三个板块:从父母那里,我认识了自己;从朋友那里,我认识了自己;从老师那里,我认识了自己。其文章条理清晰,构思新颖,博得了阅卷老师的欣赏而获得满分。学生作文中时常会出现诸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诚信(亲情、友情、语文、环保„„)爱的深沉”等佳句,如果没有用心的积累是写不出的。而这样的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文章中比比皆是,像鲁迅《故乡》中的“地上其实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冯骥才《珍珠鸟》中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奇迹。”等等。

语文文本是教育专家们精心选编的,内容涉及历史、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本中的文章都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因此,语文文本本身就是现成的写作素材库,应该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重视并得到充分利用。

二、用文本作例文,指导学生写作的技巧。

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语文要有用语文的意识。我在利用文本指导学生写作时,针对某篇课文中最具有特色的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当堂指导,也可针对某种写作方法,以多篇课文为例子进行指导。常用的有:

1、对比法。对比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所要描述的对象的特征。如写人,可以把个性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以《邓稼先》为例,作者为突出邓稼先的默默无闻、忠厚平实、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就将其与个性张扬的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还可以把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对比,以《故乡》为例,作者为了更好的刻画闰土和杨二嫂的

形象,就分别将二人二十年前后的形象加以对比,成功塑造出一个农村悲苦的农民代表形象和一个尖酸刻薄的小市民的形象,从而揭露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2、详略得当。内容的详略取决于中心。与中心无关的坚决不写,与中心联系不紧密但需要稍作交代的应该略写,为突出中心的应当详写。以《木兰诗》为例,作品为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详写从军缘由、出征前的准备、辞官还乡及亲人团聚,而略写了战场生涯。此类文章课本中很多,学生稍加回顾就会找出,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次真好》等等。

3、叙述角度的切换

《最后一课》中,都德以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塑造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形象;《孔乙己》中,鲁迅以一个小伙计的视角来塑造孔乙己的迂腐、懒惰的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莫泊桑以“我(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出世态的炎凉„„教师可以把有类似的写法的课文罗列在一起,对学生的写法技巧作针对性的专题指导。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指导学生写人时,可先通过旁人介绍、通过其他物件、通过旁人反应、通过环境烘托等手法进行侧面描写。然后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等进行正面描写,这样,学生笔下的人物就容易“活”起来。可结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物传记类课文进行指导。我个人认为,《口技》就是一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典范文章,教学此文时,我针对此写作技巧当堂训练学生的写作。

再如,指导学生练习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可以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文;进行标题式作文训练,可以《邓稼先》为例;进行书信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傅雷家书两则》、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等为例文;指导学生以小见大的写法,可以《最后一课》、《散步》等课文为例。

三、用文本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新课程标准在对“写作”的要求中指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够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我具体的做法是: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改写;或者选取片段,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化无声为有声。

1、改写。利用教材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于勒是百万富翁,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试为课文改写一个结局。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改写,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

2、仿写。选取教材中精彩的、有亮点的片段,引导学生对片段进行仿写。如朱自清的《春》的结尾部分,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段落分别从“新”“美”“力”三个角度赞美春天,这里就可以指导学生用比喻句构成的排比段形式进行写作。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时,可以指导学生以“你好,山泉姐姐„„”一段为蓝本描绘校园一角;以“捧起一块石头„„拾起一片落叶„„采撷一朵小花„„”一段为蓝本抒写心灵。仿照《土地的誓言》中对春天的东北田野的描写去写江南春天的田野。

真正的创作首先来自模仿,所以平时多选取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很有必要。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自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意识,这正符合课标对写作教学的一项要求:“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3、补写。以课本内容为依据,抓住人物的内心活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化无声的内容为有形的语言。如补写《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的“我的朋友们啊,我——我——”这句话中没有说出的部分。也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发展的规律,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引导学生猜想皇帝回宫后会怎样,给课文加个结尾。

改写、仿写、补写等这些方式,是用文本创设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好地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四、用文本作向导,引领学生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由“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过程。由“物”到“意”的转化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是个内化过程,即客观外物内化为主观情意。这要求学生要关注生活,对社会、自然、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也就是要有生活体验。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广大教师费了不少心思,有的在作文课上开展活动,如开一间“作文聊天室”、“一个土豆引发的思想火花”;有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上社会,如上海市特级教师皋玉蒂利用假期,带领学生在南京、西安、山东等地行走游学。我个人认为,此二类做法,前者只解决了一堂作文课的内容,难以形成有效的能力迁移;而后者要求太高,形式过于理想,不能推广。

当前,我们的学生不是缺乏生活内容,而是缺少生活感悟。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尽可能利用手头的现成资源——文本,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借助作者的人生体验去体验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生。

以莫怀戚的《散步》为例,先引领学生细读文本,走近作者,感受作者的人生体验:散步事小,亲情味浓,尊老爱幼,责任重大。然后,指引学生品味细节,联系生活,品味生活。此环节重在教师的指导,以文中细节为着手点。如“奶奶摸着孙儿的头”,就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的经历体验:自己的长辈有摸过自己的头吗?他们为什么摸?当时的情形如何?现在回想起来的感觉又如何?也可以从该文的事件入手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和谁散过步?是怎样的情形?如此一来,就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抒发自己的心灵发现,一段段感人的经历重现在课堂,一番番激情的话语怦然而出,学生都走进了真实的自我生活的世界。就在这种氛围下,让学生写“亲情”话题作文,他们还会叫难吗?

语文文本是教育专家们精心研究、科学汇编的成果,其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既是阅读教学的工具,也是作文教学的工具。它就好比一座矿藏,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深掘文本价值,多角度利用文本。

„„„„参考资料:

①《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8期《用好文本这个作文素材库》 ②《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二期《语文教材的二次利用策略》 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下载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