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图形与几何》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学校:西大街小学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时间:2015年3月6日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中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一、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操作,导致学生思维联想受限制不能建立生活事例与图形表象的有机联系,使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会变通,对复杂的问题畏缩不前。第二、学生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不能在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容易养成死记公式的习惯,致使解题方法单
一、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价值,体会不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来说,几何概念学习中许多数学思想,如旋转、平移等思想方法较为复杂和枯燥,因而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能动性不强,被动的学习产生了对概念理解不透彻,概念的表象不清晰的后果,对学生的认识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儿童时代是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对于引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对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反思,我们以“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内容为依托,在学习中根据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核心概念,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眼看、手做、脑想、耳听、口说,丰富感性认识,有效地获取知识。探究学习此部分内容的学习策略。通过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活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获得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同时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要达到有效的学习,要在“图形与几何”中提供大量现实的有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观察比较,发现几何特征;动手操作,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提供“玩”和“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二)马斯洛夫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和被重视的需要,都有重视个人尊严与价值的愿望,都有充分挖掘和发展自身潜能的倾向和“独树一臶”的渴求,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去完善自身、实现自我。要达到需要的高层次的关键:在教学中重视“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的探究,为满足学生心理的需求,在观察、实际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变换和简单推理中,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研究目标
1、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对“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的全面认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探究“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3、按“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四块内容,分类研究各类知识的学习策略。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臵关系,初步认识一些特殊图形的特征及性质,学会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代数化以及推理等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基本的空间与图形问题,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辨认方向,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分析和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图形与几何”中四大知识块为素材,实验、探究其相应的学习策略。
2、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感受体验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且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抽象和概括,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在实践、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操作、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探索方式,不断提高思维水平。
4、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逐步形成 “图形与几何”各知识块的有效学习策略,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文献查阅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学习、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学习“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的一些学习策略的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3月7日—3月12日):选定课题,制定计划
有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一起有侧重的研讨并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研究计划。然后在月末进行小结,对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商讨,完成每月的各项活动记录单。学期末时进行交流、总结,并及时整理好一学期的资料。
(二)第二阶段(3月17日—4月12日):加强学习,丰富理论;把准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寻找策略。
课题组教师对课题的理解及新课程标准有关“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准确把握是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前提。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我们积极、广泛学习有关课题的文章及各种资料料,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课题实施之初,我们三人分别收集了《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文章进行学习、交流,对小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特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注重对课标中有关 “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解读,从此领域内容的结构、呈现内容的结构形式、呈现内容的处理方式等方面找到与以往此部分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课题组充分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或教学研讨活动时间进行交流,在交流、研讨中逐步明确了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明确了课题的基本内涵,明确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第三阶段(4月14日—5月4日):研讨争鸣,抓实过程。
做此课题的研究方法是: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收集资料、总结反思。“课题进课堂”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基本模式。以课题组成员为纽带,结合自己所在年级各班的教学实际,经历课题实验过程必要的准备——整理、分析数据——实验——收集材料——总结等各项活动,并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实验过程中选择的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完成达标情况,把自己对处理教材所选用的学习策略实施顺利、不畅和课后的思考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后,共同分析解决实验中的疑难和问题,总结实验成果。我们扎实开展好每一次研讨活动,在研究课之前有集体备课研讨,在研究课之后有评课研讨和案例研讨等。
(三)第四阶段(5月4日—6月24日):及时总结,完成研究报告。在课题实施中,课题组成员依据 “图形与几何”内容在教材中出现的情况轮流上好每月的研讨课,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外派赛课设计、研讨活动。根据参赛人员所选的 “图形与几何”内容,把理论学习和实验的学习策略拿出来进行数学组内的研讨。用课题研讨活动推动校本教研,在大家的实践中来总结、反思课题实验中的得失。
七、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块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所属年级: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有哪些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
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列举课题名称
成立课题组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和评审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七、总结提高
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意见与建议(在研究性学习结束时,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进行填写)。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与技能:
(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4)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2、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4、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5、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好奇心也强,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
6、大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7、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特长。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得、制作相应宣传小册子和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研究小学生早上的饮食
所属年级:
小学各年级
课题组成员:陈厚富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 :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
了解现在中学生早餐情况,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查找资料。2.实地考察。
四、实施的步骤
五、活动所需的条件
六、成果形式:
论文、调研报告、文字、图片资料等
结题报告
• • •
题目 摘要 前言
正文(研究对象、方法、手段、步骤、参考文献 研究结果、不足及进一步研究之处等)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高二 研究学科 语文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课题组参与成员 指导老师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3、成果:
(1)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
(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