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艺术—创新”之我见(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16:4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艺术—创新”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艺术—创新”之我见》。

第一篇:“科学—艺术—创新”之我见

科学与艺术

(课程论文)

“科学—艺术—创新”之我见

关键字:科学 艺术 创新 思维 融合 发展

1885年,一位名叫巴尔末的中学教师在研究了H原子光谱中可见光区域的四条谱线后,提出了一个计算氢原子谱线波长λ的经验公式,后来经过里德伯修改,推广为:1/λ=R(1/k2-1/n2)。当k=2,n分别为3、4、5、6时λ即为可见光的四条谱线波长。由此公式可以很明确的断定:当k、n取其他不同值时便可得到不同的λ值。然而,波长为这些λ值的光波存在吗?惊人的是,在随后的近一百年里,各种波长的光波一一被发现„„我惊羡于那位资质并不深的中学教师,能从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归纳出如此之深奥的科学理论,更为那位给出具有如此预见性公式的伟人而深深折服。我不禁要问自己: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的预见性和创造力?

也许这就是科学:在不经意中发现世间的奥妙,甚至预测数百年后的科学探究。不得不说科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审视和感受它的美感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创造。

科学的本质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的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与模式。有些人认为,科学只与概念、定律、推理、判断这些枯燥的词语相联系,一位科学家的工作无非是绞尽脑汁钻研已有的科学知识,然后苦思冥想地探究现在的科学盲区,最后在两鬓斑白之际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的科学成果。有人甚至无知的以为,选择了科学工作就意味着一生的枯燥乏味。其实不然。科学中也存在着美,甚至可以说蕴藏着多姿多彩的美。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你可以体会到思维火花碰撞的快感,体会到灵感来袭时的喜悦,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震撼„„感受到了科学之美,在攀登科学之峰时,收获的将不只是成果,或许还有一番别致的风景吧。

艺术的美感无疑是被世人所认同的。音乐给人以听觉之快感,景色给人以视觉之快感,文学作品给人以思想之快感„„然而,实际上,科学的美感与艺术的美感是从同一起点发展起来的。自人类文明萌生以来,科学和艺术就在互动中发展,而这种互动是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的。有时这种互动表现较为直接,而更多则是间接的、深层次的互动。在科学与艺术互动发展的同时,人的自身机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活力的创造源泉。

再回过头思考一下巴末尔、里德伯的杰出成就。巴末尔无非是研究了几组波长数据再加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便得出了正确的经验公式,这与众多的科学家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探究科学知识相比较,可谓是探囊取物。而里德伯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推广,给出了非常精确的计算公式,同时,预测了尚未发现的物质,以至对近百年的科学研究起到了指导意义。他们的成就并非是建立在深厚的科学知识积累以及漫长时间的试验研究之上的,而是在审视了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后,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论断。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紧紧结合,在感悟它的美感之后,发现世间的奥秘。

固然,科学与艺术存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科学强调客观理性,重实验,重推理,主要靠理智,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的奥妙。艺术则强调主观感受,重想象,重美感,主要靠激情,以形象思维为主,探索人类感情的奥妙。然而,这些不同也有互相交融渗透的一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以艺术的眼光审视科学,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发明创造。

由此想起浙大杰出校友上商战明标榜的一种人生哲学:君子不器,文理一身。是的,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应该集各种品质于一身。而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应该在艺术上有所修为。事实证明,古今中外,凡是在科学上有过重大创新的科学家,往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提出相对论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同时又是一位优秀小提琴演奏家,他热爱古典音乐和文学作品;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开普勒又是一名音乐家,其在音乐上的造诣不亚于在科学上的成就;牛顿也可以说是一位艺术家,他尤其擅长作诗;伽利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文笔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诺贝尔终身酷爱文学,曾写过许多诗作、小说和戏剧;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更是集画家、雕塑家、天文学家、武器制造家、发明家于一身的多才多艺的科学大师;我国数学大师华罗庚写得一手好诗,曾写出不少优秀科普著作;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特别热爱音乐。美籍华裔学者、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对诗词歌赋、国画、京剧都有特殊的爱好„„

艺术不仅是科学大师应具备的素质,更是科学创新中所必备的要素。从这些成就卓越的科学大师身上可发现,他们越是热爱和靠近艺术,他们从艺术宝库中获得的营养也就越丰富,他们也更容易创造出优异的科学成果。很多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断定:不论在科学还是在艺术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艺术对科学的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艺术对科学大师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大影响是艺术作用于科学的基本点。艺术可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爱因斯坦如是说到。他的这段话说明了艺术对于他思想启迪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并进一步揭示了艺术对于他在科学领域的创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科学研究本身就潜藏着奇妙的艺术因素。科学家若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并能动用自身的“艺术细胞”,充分调动直觉、想象、形象等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利用艺术特有的美感、幻想等,其科研成果将会具有更高的创造性。同时,艺术美感在科学创造中往往能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启迪。特别当一个人在科学创造过程中遇到困难,思路受阻,百思不得其解时,某些艺术美感的启示,很可能使他茅塞顿开,接通已经失掉和忽略的线索,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促使他浮想连翩,触发灵感,使难题迎刃而解,最终做到有所创新。

创新作为这个时代科学发展的主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科学创新 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作用,创新本身也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创新过程通常是“先猜测,后论证”,但在猜测中又有以前的论证作基础,而 在论证中又需要新的猜测。其对应的方法是:科学假设和逻辑演绎。“先猜测,后论证”,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猜测”通常要应用直觉思维,科学的猜测绝不是没有根据“乱猜测”,必定有以前的知识作基础;“论证”通常要应用多种逻辑方法,到底应用那一种逻辑方法,这又需要有新的猜测,新的尝试。对于这样一种创新方式,它的根本还是基于艺术之上的。一个人所猜测的结论或结果实际上是有形可依的,这源于他的艺术积累和对事物形态的基本认识。否则无据可依,猜出的东西也未必有什么科学价值。此外,创新还可以通过“先形象,后抽象”来进行,在形象中以以前的抽象作基础,而在抽象中又需要新的形象。对应的方法是建模方法和原理方法。由形象到抽象这一过程正是从艺术创作过程直接引申出来的。另一种创新方式“先直觉,后逻辑”更是直接采用艺术创作手段,把难以描述甚至难以想象的事物形象化,再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需要一个人有很强的“直觉”。“直觉”是以一个人的整个知识作背景的迅速认知,是洞察,是顿悟,是灵感。这体现了艺术对于科学创新的巨大作用。

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需要培养人的逻辑思维,操作思维,情感思维,交往思维,以及四种思维模式整合起来的“系统思维”的能力,而这些思维的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艺术,可以说是科学创新之翼。人们已愈来愈多地认识到这一点,甚至将艺术作为创新的灵魂。自1987年以来,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举办国际科学学术会议,不但由世界一流的中外科学家和中国青年学者参加,而且每次会议都邀请画家根据会议的科学主题发挥作画。这绝非仅为追求一种用绘画手段描绘科学特定领域的表面形式,而是探求在一个更深奥地意境中进行科学和艺术间的对话。这些作品闪耀着艺术家的思想火花,又给予科学家艺术欣赏。在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提高艺术的修养也是在为科技进步投资。

科学在发展,人类进步的空间依旧广阔。科技的进步已离不开创新的驱动,这就促使我们要不断汲取艺术的营养合成创新的元素,为科学的发展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科学与艺术》李政道

《艺术——科学创新之翼》杨志达 《科学与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创新之我见

创新之我见

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务。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认识音乐,获得审美的满足,并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成为一名创新型的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激发学生情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是任何国家,任何企业发展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话题,是当今社会时尚给力而又最不可缺失的关键词。在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创新.于国家而言,创新是不竭的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是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基。于企业而言,创新意味着强有力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根本之一。因此,创新的普遍存在对于企业乃至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只有不断将创新应用于各个方面,才能不断发展,处于不败之地。

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青年一代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部分,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就能更好的推陈出新,而非只是简单的继承。因此,在青年学生中,应开展更多的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创新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推动社会发展。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创新的基本含义是突破陈规、推陈出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创新也是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源泉。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丰富发展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丰富北京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内涵,增添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人文元素和科学元素。创新精神体现了北京人民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北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无不是与北京人民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紧密相连的。概括地说,北京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为从市民主体观念上看,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具有的思维、理念和态度,它本身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体现,从社会行为目标和结果看,创新是城市发展要努力达到的新成果、新境界,它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达到,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看,创新是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动力,如果离开了创新,社会与人的发展就会停滞或落后。创新精神与爱国、包容、厚德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创新要承载国家发展昌盛的使命,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蕴涵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创新,代表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创新,代表着一个城市未来的希望创新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良好精神状态。正是这样,我们才宣扬创新精神,将创新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以创造性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创新求异的例子分析,论证了中学音乐教育在现阶段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音乐知识学习的主体。关键词:兴趣创设灵感实践活动好奇心表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如果自上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求知的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在音乐教学课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当学生对某一领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如:在欣赏音乐《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先聆听各种乐器的音色,分析其各自特点,我让学生模仿、探索身边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通过聆听,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并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创造各种声音的声响,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享受创造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再引出教材,并播放《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完整音乐,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和编造出的声响用一种符号表现出来,形成声音图谱,还可以用声音编织成故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寻找、在“动”中加以体验。二.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学生要进行音乐创作,教师的启发引导非常重要,尤其灵活、新奇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性思维。所以可以从问题入手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求异。把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比较、想象、研究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讲述新课或重点难点时,我们不妨创设一些丰富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比如我们在讲欣赏课时,可以找一些影像资料,让他们欣赏这些视频,通过视觉、听觉和感觉,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出示标题后,教师先不作任何讲解、分析,要求学生敞开心扉,聆听音乐,边听边想音乐描绘的是一幅什么画面。随着音乐的旋律,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心中的音乐诗画之中。当乐曲终止后,课堂上一片热闹景象: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一片翠绿的草原,一群少男少女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在幽静夜晚,一群瑶族姑娘和小伙,在生有篝火的田野上舞蹈、嬉戏„„”;还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一位老人拍着长鼓越走越远”。此时此刻,教师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已是多余的了。于是,老师抓住时机,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画一面,兴奋之极的学生们,拿起画笔,用斑的色彩画出了他们心中的音乐——《瑶族舞曲》。可以说,如果没有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孩子们是无法用画来描绘音乐的,极富想象的聪明孩子们在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后,心情格外舒畅,兴趣非常浓厚,思维极为活跃。因此,教师要运用素材,采用策略,力求多维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具体、领会更为丰富的音乐内涵。

三、注意培养、引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创新精神。

好奇心是创造的前奏,也是创造性的原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好,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完成好的“课题”。根据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并在空气中传递的这个原理。我先放影了“人是如何发声的”录像片,在顺着这一原理,帮助学生培养出“锣鼓、笛、琴是如何发音”的好奇心;接着,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根锯“吹、拉、弹、奏”等到不同使用方法去尝试制作几种小乐趣。不久,有的学生带来了“柳叶笛、竹梆子”等乐器,也有的学生图省事不动脑筋,随意找来一些破瓶罐作为“打击乐器”充数。对此,我不但没有批评,而是很耐心的指导他们加以改造。使之能够打击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一举动,不但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还为学生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

四、让学生大胆表演,创设创新氛围。

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人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

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例如德国的音乐教学就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例如: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保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随音乐节奏做律动。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感受能力。经常练习,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能不提高吗?那可真是闻乐起舞,学生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作之人,天天是创作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创新的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创新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音乐给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让学生在感受艺术的熏陶的同时,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对国家有用的创新人才。

第三篇:艺术执法之我见

艺术执法之我见

所谓执法艺术,可以理解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为目标,灵活主导形势、掌握时机,创造性地进行执法的工作方法。这也是反映执法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执法水平的综合性标志之一。

一、提倡执法艺术的必要性

1、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励行法治和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保障百姓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以和谐理念为统领,以求和谐,促和谐为起点和归宿,思想观念、谋求布局,能力素质、执法行为等各个方面都要按照和谐的要求做出调整和改进。必须正确认识“为谁执法”、“怎样执法”的问题。具体实践中,既要实现集体内部的和谐,又要实现横向联动的和谐;既要实现执法方式的和谐,又要实现执法目的的和谐;既要实现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的和谐,又要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

2、日常工作需要。执法过程中,如不讲究执法艺术,把大量的人、财、物投资在一个案件上,不仅牵制了其他工作的开展,而且加大了经费的投入,事倍功半,这与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相悖。讲究执法艺术,往往会事半功倍,能够

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效果。

二、执法艺术的技巧。执法艺术有丰富的内容,其技巧渗透和反映在服务触角、观察判断、应变速度、处理方式、用语措词、语气态度、程序规范、节律把握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关联性、多样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执法实践中,我总结的执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缓解疏导避锋芒 企业负责人一般都是带有情绪的,遇此情形,我们不要立即打断他,而是耐心听取他的陈述,等他“发泄”完了,再跟他讲法律程序。采取克制和一定限度的容忍,给予脑筋转弯的时间,以避其锋芒,冷其情绪。在对其进行教育说理的基础上,让其冷静思考。通过缓解疏导,能够很好地缓和气氛,避免针尖对麦芒的僵持局面。

2、文明礼貌求配合。职业病方面投诉日益增多,在接待当事人的时候,应当礼貌客气,“一声问候、通过 一句请坐、一杯热茶”,拉近我们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避免使用过激性语言刺激当事人,尽可能使当事人以平和的心态主动配合办案。通过文明礼貌的招待,能够极大的缓解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使其能主动配合工作。文明礼貌,积极寻求配合,从而把握住执法的主动性,能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揣摩心理。揣摩心理,就是要察言观色,透过当事人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衣着体貌等现象,窥测他的内心世界,把握其心理状态和脾气性格。在执法过程中,应当善

于察言观色,严谨周密,善于思考,找准ta的顾虑和弱点,是注重经济利益还是社会利益,分析利弊,击溃他们的心理防线,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发挥团队作用,刚柔并济显效果。是指在执法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强调法律的严肃性、强制性与神圣性,必须理直气壮,敢于碰硬。柔则是耐心向当事人摆事实、讲法律、评道理,以理来说服当事人。刚柔并济,两者既不能顾此失彼,亦不能厚此薄彼。刚性过强,只顾依法办事,而疏忽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往往只能取得法律效果,而不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柔性过重,只顾一味迁就当事人,就无法把握执法的主动权,后期执法工作就难以开展下去。只有刚柔并济、硬软兼施、有度有节,才会产生较好的法律效果。

5、以人为本献关怀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按照“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也应当以人为本。要始终把保护广大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要价值取向,在完善和落实执法为民的各项措施上下功夫。

6、及时沟通是良药。沟通在执法工作中,对案件的处理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沟通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和处理效果,因此必须重视执法的沟通工作。在办案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应及时向领导汇报,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支持,才能顺利的解决困难。另外,也应当与当事人沟通,更应当组织当事人进行沟通,只要沟通到位,很多案件都能调解结案。沟通是一剂良药,是助推器,及时沟通,做到心中有数,才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7、换位思考缩距离。在开展工作时,应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己度人。要善于投入真诚、朴实的感情,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体会当事人的难处,对于纠纷的解决,不求快而求稳,以缩小与当事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应忧当事人之所忧,乐当事人之所乐,把法理、事理、情理巧妙揉合在一起,输入到当事人的心灵中,以法、以情、以理为他们排难解纷,这样不但能使纠纷平息,还能为当事人今后可能的互利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执法工作的正面效果得以扩大。

8、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必须提前做好文章

9、提高服务水平,及时反馈

三、艺术执法的要求 高素质的执法人员是执法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执法需要艺术,是建立在高素质的执法人员的基础上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品德低劣、业务不熟的执法人员,不可能在执法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也不可能在群众中树立起执法为民的形象,吃拿卡要是群众对一些素质低劣的执法者的生动描绘,业务不精只会换来当事人的嘲笑。这样的人,在执法中再讲求“艺术”,也不可能得到相对人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 社会形象,做到规范执法,才能将执法的艺术性完整地体现出来。讲究运用执法艺术,需要执法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修养,厚实的基本功。首先,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善于着眼政治,站在维护稳定大局的高度洞察社会现象,分析处理问题;其次,要有娴 熟的法律知识。这是讲究执法艺术的前提;再次,知识面要宽。除了掌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外,还要博览群书,有目的地学习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拓宽知识面,增添执法艺术细胞,四是要具有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掌握执法主动权;五是练就能言善辩的口才,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明规范的用语,使有些心存不轨的当事人无“把柄”可抓;六是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遇变不惊,处乱不慌,“怒不变容,喜不失节”。受辱不冲动,修身养性,“内正其心,外正其容”,热情但不失威严,灵活但不失庄重,耐心但不失果断,坚定中不失柔韧,干练中不失细腻,言谈举止得体有风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指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状态。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 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执法人员新的要求,那就

是要不断的提高执法水平,学会艺术执法。和谐社会建设中,艺术执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开展,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执法工作只有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以人为本,务实做好群众工作,那么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本才会有所降低,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就会早日变成现实。

第四篇:科学之我见

学习习惯是化学兴趣的保证持之以恒地预习、复习和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十分重要,是化学兴趣的保证。因为复习能够使已经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大概的了解,上课时能轻松愉快地、有重点地听讲、思维积极主动、作业迅速完成、学习成绩好,形成良性循环。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生博览群书,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克服学生学业不良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大量阅读,“阅读叫他思考。”学生见识越广,思考得越多,接受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预习、复习和阅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实验是化学兴趣的生命教师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大量开放实验室,开设实验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学生是非常乐意的,他们喜欢探索化学规律并从中享受乐趣。化学实验活动表面上可能获得知识慢,但它是让学生尝试感受,理解经历化学的必经阶段,对启迪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很有帮助。因为在实践中获得的创造性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求索精神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但有强烈的兴趣参加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教学活”,“活教学”,许多著名人物都很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第五篇:科学识字之我见

科学识字之我见

源城区下角小学 叶丽珍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起点。小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识字过程是一个十分枯燥的教学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从而使学生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一、创设情境学习识字

教师可以运用插图、实物、图画卡片、表演和多媒体等形象化的手段创设一种具体的识字情境,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设出生机勃勃、活泼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如教学《看菊花》时,将生字、新词的学习放在“菊花仙子和大家一起学”这样一个情境。上课开始,展示菊花的画面,美丽的菊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他们的喜爱之情。这种形象化的手段,使学生对菊花有了感性认识,既有利于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又为创设识字教学情境埋下伏笔。在生字教学中,每一个学习环节都让“菊花仙子”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如:“菊花仙子想听听你们读字读得怎么样。“菊花仙子想和识字认真的同学做朋友。”等等。通过这样的导语和环节,识字教学转化为情景教学,在教师充满感情的言语中,孩子们变被动的生字学习为积极地参与,从而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新字,增长能力。

另外在游戏中识字也是一个好的识字途径。在识字教学中,把一些汉字编成一首首儿歌、一个个小故事,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识字的学习。结合汉字的结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顺口溜的形式记忆汉字;针对汉字中合体字尤其是形声字多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偏旁部首,再联系旧字,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游戏识字方法认识新字。在游戏中识字,使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在饱满的热情中识记生字,识字效果大大增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二、针对实际合作识字

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孩子了,由于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加强了,所以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已认识很多汉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整体入手、学生参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尝试。首先将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的生字出示,对于全班学会的生字不再具体学习,将学习重点放在词语的拓展上。只有个别学生不会的字,可以通过“生生”间的互动来完成任务。对于部分或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写的生字,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而此环节正是发挥基础好的学生积极性的时候。可以请认识这个字的学生做“小老师”,在小组内先备好课,然后给全班讲一讲这个字,其余的“小老师”做必要的补充。而教师

此时作为一名学习参与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向“小老师”提问。对较难的字,教师还要在强化重点和难点上注重点拨。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小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其他学生又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了汉字,从而达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三、结合阅读自主识字

课内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将阅读训练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必然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低年级的孩子爱听故事、爱讲故事,认字后他们还愿意读一些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书。此时,一定要鼓励他们这种阅读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识字,并渗透给孩子一些常用、最简便的识字方法,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深深地意识到识字的重要性。

如何在阅读中促进学生多识字呢?可以抓住低年级喜欢童话故事、爱表现的特点,举行故事会、朗读比赛等,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喜欢的童话故事读给同学听,但要求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把故事中不认识的字要提前想办法认识。如:请教别人、查字典,还可以用结合上下文猜字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要与师生间的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达到识字成果的共享。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多认字的愿望,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识字的用处、识字快乐多,进而提高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向多元化展开,要善于动脑,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从而达到识字教学的最优化。让学生体验到识字是有趣、有用、开放、智慧的,让儿童变得更聪明,真正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地发展。我们这样做关注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体验识字的妙趣横生,让学生体验识字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体验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让学生体验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正是科学认读所追求的境界。

四、课外延伸自觉识字

解读新课标精神,学习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所谓“课外学习”,就是强调学生要具备向生活学习的能力。学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这一广袤而丰富的识字资源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到课外识字。因为学生周围的一切,只要是有汉字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其自主识字的资源。学生掌握了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途径和方法,就等于插上一对无所不能的羽翼,从而在生活的识字王国中自由飞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将识字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如在学完《识字4》(S版)后,我布置学生课外收集资料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昆虫的资料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还要通过各种方法认识所找的昆虫名。学生不仅找来了各种各样的昆虫,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认识了多出教材十几倍的昆虫名,学会了许多新字,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掌握了新知识。此外,我还组织学生交流

学习用品和玩具,发动学生积累街道两旁的广告标语、标牌和商店名等识字活动,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识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挖掘他们的识字潜力,使识字教学从单一的文本形式走向多元化。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源城区下角小学 叶丽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就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那么做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班主任应确立三种意识、树立三个观念、坚持三种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确立三种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位置意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把自己看成是管理者,还应把自己看成是被管理者。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主要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集体工作,善于听取学生的呼声,体现学生的需要,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如《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如果站在班主任的角度会感到小燕子任性、不成熟;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会感到小燕子天真无邪、勇于叛逆,而这种性格深受学生喜爱,创新意识正是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萌发的。班主任确立在班级中的位置,可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参与意识

在确立位置意识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应确立参与意识,即以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只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活动,班主任才能真正体验班级活动的成功与不足,才能全面感觉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和德育工作的盲点;而只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才能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班主任在参与过程中可科学驾驭各项活动,完善学生各种欠成熟的思路或作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3.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班主任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才能永不满足、锐意进取、推陈出新。班主任应有意识地运用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例如,每周在我们班有一个下午是竞赛时间。学生喜欢竞赛,即使是任何奖品都没有的竞赛,比起来也热火朝天。儿童、少年、青年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向上心理,这是一种心理优势,也正是教师可以调动发挥的有利因素。我先从一些小的项目开始,比如《春晓》一诗,只有四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给三分钟时间,大家比一比,看谁能背会。大多数学生三分钟内果然背会了,效率空前之高。是的,他们从中体验到了胜利、信心和喜悦。

二、树立三个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1.教育观念

班主任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如对男女生交往过度的种种危害,并把这一现象视为“早恋”。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处理此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鼓励男女生交往,强调相互交往的好处,并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为其创造交往的条件,但应巧妙地限制其单独交往,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相互交往会使对异性神秘感逐渐消失而代之以真挚的友谊,会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2.发展观念

班主任应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跨世纪学生的风貌。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默守陈规,固步自封的一代。如组织学生参加祭扫烈士墓活动,如果每次活动内容都大致相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合理把握各类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给传统的德育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便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效。

3.持久观念

班主任必须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要使每项班级活动

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创新的喜悦,感觉到创新的魅力。最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不断创新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坚持三种做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障 1.班级的各项活动以实话实说为基点

由于某些教育模式的僵化,使多数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时习惯用一种固定模式作为评价事物的尺度,即习惯了说套话、说空话、说假话,只有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坚持实话实说、畅所欲言,才能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忆。只有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使学生有所建树,有所创造。班主任在每次搞完活动后,都应让学生针对这次活动实话实说,谈自己的看法、认识、感受、建议,这样使班主任不仅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也能及时调整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一些做法。同时,也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创意提供了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2.班级的各项活动以体现时代特征为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如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以往我们通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街道等场所进行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劳动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多数学生视其为负担,是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完成的。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在市场经

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把义务劳动改变有偿劳动,并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安排,如利用课余或假日组织学生卖报纸、上门推销等有偿劳动,既可让学生感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也体验了生活,受到了锻炼,感受了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的挑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劳动报酬的再分析,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3.班级的各项活动以推陈出新为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使班级各项活动呈螺旋上升趋势,永远给学生以启迪,以智慧、以希望,使学生永不满足,勇创佳绩。

总之,同一棵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只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下载“科学—艺术—创新”之我见(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艺术—创新”之我见(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精神之我见

    科学精神之我见 居里夫人的故事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知有多少人是以居里夫人为榜样而进行着科学研究实验。这位女性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我们从......

    券商创新之我见

    券商创新之我见 上海营业部 杨高锋 证券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券商已经过了坐享其成的时期。目前,券商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种危机下,最大承压的是我们中小券商,由于盈利......

    创新作文之我见

    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改革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而当前的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现状很值得我们关注。从应试的角度看,作文在语文高考中一直占据着半壁河山,但不少高中生对写作......

    关于创新之我见5篇

    人力资源管理 作业关于创新之我见2010级 P1 闫江薇 学号:201022030173关于创新之我见1什么是管理创新? 创新(Innovation),含义为创新(Innovate)行为、发明(invent)行为或者创造(cr......

    创新意识之我见

    创新意识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学习中专家强调......

    企业创新之我见

    企业创新之我见前言:企业走在生产力创新之路的前沿,是创新生力军的主力,受最直接的利益驱使,因此具有最直接的动力。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创新是产品差异化的必由之路,增强......

    生产管理创新之我见

    生产管理创新之我见初冬的早晨,大雪纷飞,漫天飞舞,严冬在不经意间来临,身临其境,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温度的变化,市场的严冬也不期而至。国庆以来,企业生产形势呈现断崖式下滑。在市场......

    创新之我见5篇

    创新之我见 ---张坤凤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变得越来越急速而忙碌,压力也不断的加大。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某种重复性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