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文学课程作业参考答案(中编)
《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参考答案(中编)
第13-14讲 1978-1989年间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填空题
1、四;
2、为社会主义服务;
3、反思文学;4、1985、现代派;
5、刘索拉、《无主题变奏》;
6、《剪辑错了的故事》、《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7、张弦、路遥;
8、梁晓声;
9、张承志;
10、《荒芜英雄路》;
11、《我与地坛》;
12、史铁生;
13、《乔厂长上任记》;
14、高晓声、张一弓;
15、贾平凹、“葛川江系列”;
16、徐星、《潘金莲》;
17、孙甘露;
18、莫言;
19、残雪;20、格非;
21、余华;
22、钟山;
23、池莉、《一地鸡毛》。
二、名词解释
1、“三只报春的燕子”
“三只报春的燕子”指的是最早展露新时期文艺复苏迹象的三篇作品:白桦的剧本《曙光》、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这些作品提示了文学“解冻”的一些重要特征,预示了新时期文学“转变”的发生。
2、第四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这次大会,全面总结了建国30年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文艺要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工作任务;重新确立了“发扬文艺民主”“创作方法多样化”等文艺政策;在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3、“两为”方向
第四次文代会闭幕不久,1980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今后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发展方向,不再使用“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并且确定 “两为”方向是“文艺工作的总任务和根本目的”,“不仅能更完整地反映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而且更符合文艺规律”。
4、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5、改革文学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在此背景下,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国家发展的思考。这就是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按照作品取材的区别,人们一般将“改革文学”划分为“农村题材”和“城市题材”两部分。
6、寻根文学
进入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等;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7、“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又称“新写实主义”,80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池莉《烦恼人生》、方方《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刘震云《一地鸡毛》等;他们热衷于对现实生活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崇尚对现实的“原生态”表现,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其创作呈现出新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
8、“新历史主义”小说
80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莫言的《红高粱》被认为是新历史主义的“开山之作”;其他主要作家作品有黎汝清的《皖南事变》、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等;新历史主义在真实观、历史观和艺术观上都带有明显的反传统色彩,追求对题材的抽象和超越,把题材、人物、事件仅仅当作一种背景,主要表现主观体验和人物心灵,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容量。
三、简答题
1、寻根文学的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是由于作家们感到了“文化”对人类的深刻制约,并力图把握它。
虽然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对“人”的自觉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在作品中力图解放“人”的生命与价值,但一些作家却进而发现,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过程,形成了不同民族、国家不同的“文化心理”,它积淀在社会每个人的心灵中,决定着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因此,许多作家希望能够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
第二,一些作家认为中国自“五四”新文化革命以来出现了长时间的“传统文化断裂”时期,他们希望以文学来弥补“文化断裂带”。
第三,当时中国文坛受到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世界“寻根”潮流的影响,许多年轻作家从马尔克斯充满拉美地域色彩的作品中看到了第三世界国家文学走向世界的希望,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寻根”意识。他们相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的“寻根”,是为了与世界对话。
2、寻根文学的“文化寻根”意识。
所谓“文化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如阿城的《棋王》等);
二、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如张承志的《北方的河》);
三、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这虽然还是启蒙主义的话题,但也渗透了现代意识的某些特征。(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但这三个方面也不是绝对分开的,许多作品是综合地表达了寻根的意义。
四、论述题 1、1985年前后文学发展的重要特征
1985年前后,新时期文学创作在新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促动下,出现了新的跃动,实现了文学观念的重大更新,文学创作不再沉湎于现实的政治问题和道德批判,而是深入到民族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是一个真正多元的、全方位的文学阶段。
特征之一是寻根文学的出现。韩少功、阿城等一批青年作家正式提出“文化寻根”的口号,创作了《爸爸爸》、《棋王》、《小鲍庄》等著名小说;文化小说旨在通过追寻和审视民族文化之“根”,重铸我们民族的精神;寻根文学开拓了中国当代小说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特征之二是“先锋实验”小说的出现。代表作家前期有刘索拉、莫言、残雪等,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反抗对自我的压抑,偏重于情绪性和感受性的表达;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一批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锋小说思潮;代表人物有马原、洪峰、余华等;其创作主要集中于小说形式和语言的变革,致力于颠覆故事、解构意义。
特征之三是现实主义及其他形式特征的创作亦能大行其道,不仅有现代主义意味的先锋实验文学,同时也有以武侠、侦探、言情小说为代表的大众通俗小说。大众通俗文学从80年代初经由港台转入,同流行音乐、流行歌曲一样,由南到北在全国蔓延,至80年代中期,基本上占领了广大城乡的基层文化市场。通俗小说、纪实小说等都能在探索与尝试中占据多元文学的一席之地。
2、“新写实小说”的演变
“新写实小说”从创作题材和出现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的如: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官人》《官场》,方方的《风景》《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黑洞》等。
后期“新写实”主要作家和作品有池莉的《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凝眸》,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方方的《何处是我家园》等,这些作品形式上仍旧采取近乎“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方式和不作主观评价的平行叙述角度,主题上力求在虚拟的背景中建立一种新的历史眼光。因此,这类作品具有明显的“新历史主义”的特色。同时,这个时期新写实小说还加强了对小说“故事”完整性和“可读性”的重视,如方方的《一波三折》《桃花灿烂》《埋伏》等。新写实小说家强调的重点在于对生活“原生态”的逼真再现,虽然许多作品表面看来只是生活的简单再现,但其中涉及的事件、情境都是经过作家的精心选择和艺术加工的,是一种不露痕迹的典型化,它吸取了传统“现实主义”对真实的强调,但又有其不同的呈现方式。
3、先锋小说家及其艺术创新
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锋小说的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
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并因之被某些批评家称为“形式主义者”,例如他的《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小说中,元叙事手法的使用在打破小说的“似真幻觉”之后又进一步混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
莫言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小说形成了个人化的神话世界与语象世界,并由于其感觉方式的独特性而对现代汉语进行了引人注目的扭曲与违反,形成一种独特的个人文体。这种文体富于主观性与感觉性,在一定意义上是把诗语引入小说的一种尝试。这在他的中篇小说如《筑路》、《白狗秋千架》、《爆炸》、《球状闪电》等小说中表现尤为明显。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小说则以一种丑恶意象的堆积凸现外在世界对人的压迫,以及人自身的丑陋与无望,把一种个人化的感觉上升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寓言的层次。
稍晚于他们的先锋小说家有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人,他们代表了先锋小说在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索的发展。格非的小说也致力于叙事迷宫的构建,但他的方式与马原不同。主要以人物内在意识的无序性构筑出一团线圈式的迷宫──其中有缠绕、有冲撞、也有意识的弥散与短路,如《褐色鸟群》《青黄》《迷舟》等。先锋小说家都很重视小说的语言,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作品。孙甘露的这些小说彻底斩断了小说与现实的关系,而专注于幻象与幻境的虚构。余华则发展了残雪的对人的存在的探索,他的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代表作有《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等。
第15-16讲 1978—1989年间的诗歌
一、填空题
1、今天;
2、归来诗人、崛起的一代;
3、归来的歌;
4、白洋淀诗群;
5、令人气闷的“朦胧”;
6、谢冕;
7、回答、致橡树;
8、青春诗会;
9、公刘;
10、在新的崛起面前;
11、北岛;
12、北岛;
13、走向冬天;
14、致橡树;
15、舒婷;
1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7、顾城;
18、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顾城;20、远和近;
21、海子;
22、麦地;
23、艾青;
24、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25、太阳;
26、我爱这土地。
二、名词解释
1、归来的诗人
指“文革”结束后复出诗坛的老诗人群体,主要有这样几部分:
①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的右派诗人,其中既有在三四十年代成名的艾青、穆旦、唐祈、唐湜等,也有在50年代初露头角的公刘、邵燕祥、白桦、流沙河等;
②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罹难者,如牛汉、绿原、曾卓等;
③因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50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诗人,如辛笛、陈敬容、郑敏、杜运燮等。
上述诗人在时隔二十年后的70年代末“归来”时,在一段时间里,纷纷把生活道路的挫折、磨难所获得的体验,投射在他们的诗作中。相近的追求,使他们这期间的诗,呈现一些共同特征。
2、“崛起的一代”
所谓“崛起的一代”主要指70年代末期以后涌现的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的青年诗人。具体包括:
① 延续五六十年代诗歌主流“传统”的诗人,如雷抒雁、张学梦、叶延滨、杨牧等; ② 在“文革”中成长的具有反叛和变革意味的朦胧诗人,如食指、北岛、舒婷、顾城等;
③ 80年代以后出现的更年轻的诗人,如海子、骆一禾、西川等。
3、“白洋淀诗群”
“白洋淀诗群”是一群在“文革”期间秘密写作,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群体性的青年诗人。他们是1969年后先后到河北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或毗邻地区)插队的北京知青,代表人物有根子(岳重)、多多(栗士征)、芒克(姜世伟)、北岛。这些知青原来大多就读北京有名的中学,出身于知识分子或高干家庭,有比较广阔的阅读范围。他们这一时期的诗作,有对于现实社会秩序,对专制、暴力的批判的主题,也写他们生命的受挫,表达足下的土地发生断裂、错动时的迷惑、孤独和痛苦的体验。在艺术方法上,虽然也从中国当代主流诗歌接受影响,但在较广泛的阅读中,也多方面地从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中寻找材料和方法。
4、朦胧诗
朦胧诗是新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潮流,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得名;代表性诗人和作品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等;曾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侧重表达对“文革”政治神话的抗争和反思,对自身价值的追问与探求,对自由理想的追寻;从整体上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和基本风貌。
5、《一代人》
《一代人》是顾城创作于1979年的著名诗篇;全诗只有短短两句话,18个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诗在成为顾城诗歌标签之作的同时,成了刚从劫难中苏醒过来的“一代人”的精神箴言,被视为一代人“心灵史”的缩影。
三、简答题
1、新时期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1978年到1980年,为历经劫难的诗人“归来”和延续“传统”的青年诗人“歌唱”的阶段;
②第二阶段1980年到1986年,这是具有叛逆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诗人,即朦胧诗人崛起并得到认可的阶段;
③第三阶段1986年到1989年,一批更年轻的诗人以民间群落形式突破朦胧诗,寻求更加自我的诗歌精神的阶段,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90年代诗歌的主力。
2、新时期诗歌发展的总体特色
①对诗的真实性的普遍关注,这是对前一时期诗歌,尤其是十年**中所出现的虚伪和矫情的反拨和矫正;
②对诗的个性化的自觉追求,不管是对国家社会的历史现实,还是对个人自我的心灵世界,都坚持一种独立的思考立场;
③对诗的本体建设的高度重视,从诗体形式、意象结构到语言句式,都被不断地变革和翻新。
3、朦胧诗的内容特征:
①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反思与批判;
②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情感的宣泄,并表现完成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信念,体现有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③重建了一整套不同于十七年诗歌中的那种价值与信念。
4、北岛诗歌的思想意蕴
北岛是《今天》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在“朦胧诗运动”中,常被看作是这一诗派的主要代表者,但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位。北岛七八十年代之交的诗,最突出的是表达一种怀疑和否定精神,在诗歌中表现出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正与那个时代同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对虚幻的期许,选择的犹豫和缺乏人性内容的苟且生活的坚决拒绝:“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回答》)等,展现了当代中国历史“转折”期“觉醒者”的内心冲突和理想精神。这种在批判、否定中寻找个体和民族再生之路的英雄式悲壮情感,在“文革”结束之后的许多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5、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①独特思考,主要是对当代中国现实政治作出思考,如《在浪尖上》和《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等。
②视野开阔,有着浓郁哲理倾向的诗篇,流露出诗人试图把握人类历史乃至大千世界运行规律的努力,如《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向海洋》等。
③即兴短章,通过眼前的物象阐发哲理,在看似随意的发挥中找到意象的哲理归属,如《盼望》、《盆景》、《镜子》、《山核桃》等。
④“域外题材”,大多是记游式的随感短章,如《慕尼黑》、《维也纳的鸽子》、《芝加哥》等。
四、论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朦胧诗的审美艺术特征 ①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②打破过去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方式,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流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散点辐射状态,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③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转递切换、瞬间感伤的捕捉等等,是其典型特征。
2、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①表现自我:舒婷的诗“复活”了中国新诗中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那一线索,自我情感和心理过程的揭示和呈现,是舒婷诗歌的主要成分。她的诗总是以真实的自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的自我既是创作的主体,往往又是描写的客体,这一特殊的自我形象的心灵活动,中国当代读者久违了的温情的人选情感在她的诗中回归。
舒婷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诗,著名的《致橡树》表现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闪耀着时代的光彩,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
舒婷的自我抒情形象并不仅限于柔弱女性,有时也蕴含了时代特有的理想主义的精神特质。
② 细腻柔婉的抒情风格:舒婷的诗细腻柔婉,含蓄蕴藉,具有独特的细腻柔婉抒情浪漫的女性风格,尤其是低声慢语的抒情方式,更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她的诗,忧伤而不绝望,沉郁而不悲观,特别善于用深情的语言营造浓郁的感情氛围,在整个“朦胧诗”中最富于浪漫气息。
③现代主义手法: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她的诗多用感觉、意象 暗示来表达,较少直率的表露。舒婷也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象征符号系统,她的“船”“帆”“树”“花朵”“黄昏”“大海”“星星”等意象具有温和柔美的色调。
3、顾城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
①致力于营造自己的童话世界:他总是以一个“任性的孩子”的固执去憧憬美,去建造一座诗的、童话的花园,一个与世俗世界对立的彼岸世界,并以此来表现他对人类精神困境的“终极关怀”。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②所创造的理想世界总是十分遥远和渺茫:顾城以他特有的方式思考着人生、时代、社会,表现了困惑之中的现代人对生命价值探询的努力,透露出一个信念坚定的追求者的些许悲凉。如《一代人》。
③顾城的诗善于捕捉瞬间印象:奇特的想象,浓烈的主观色彩,迷离的意象,幻化出丰富的诗意与诗情。如《远和近》。
4、海子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①乡村情思:海子将自己童年与少年时代15年在乡村的生活经验,凝结成一个质朴、单纯的世界:麦地、村庄、月亮、天空,对大自然元素怀有不可质疑的感恩之情,对苦难而辽阔的“麦地”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歌咏,从他的诗中,可以嗅到四季的轮换、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泥土的光明与黑暗、温情与严酷化作了他生命的本质。
②执着追求生命、追求存在的意义:对大自然的皈依以及对生命的沉思冥想,使海子的诗具有一种神秘的美感,他视诗歌为神话,执着于用诗探求生命的终极意义。
在歌唱生命的同时,他看到了生命在黑暗中所注定要遭受到的阻力,不得不去表现生命的痛苦,因此,从他的诗中可以感受到他敏感而紧张的心灵,环境对他的压力以及卑琐的现实对于孤高精神境界的逼迫。
他的诗浪漫纤细,对死亡特有的敏感、对意义的执着追求,使他的诗带着一层神秘、抑郁的色彩。而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又使他的诗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
③流动的诗: 海子的诗中经常出现自由而离奇的语象组合。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是海子诗歌的三种基本表现方式。理想的境界与现实的“废墟”冲撞而又交错的意境,赋予海子的诗以强烈的个性化的特征。
第17-18讲 1978-1989年间的散文及报告文学
一、填空题
1、老人散文;
2、杨绛;
3、陈白尘;
4、冰心
5、哀悼散文或悲悼散文;
6、随想录;
7、随想录;
8、巴金;
9、怀念萧珊;
10、哥德巴赫猜想;
11、刘宾雁;
12、钱钢、中国农民大趋势;
13、大雁情;
14、陈祖芬;
15、徐迟。
二、名词解释
1、哀悼散文
哀悼散文是伤痕文学的一个支流,是对于在混乱年代牺牲的亡灵的沉痛悼念,更是一个民族积郁多年的愤懑之情的总喷发。1978年12月,《人民日报》发起的《丙辰清明纪事》是哀悼散文兴起的前奏。在愤怒批判“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一大批哀悼散文应时而生。在题材上看,哀悼散文主要有两大类:
①悼念领袖人物类:毛岸青和邵华的《我爱韶山的红杜鹃》、巴金的《望着总理的遗像》、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等;
②悼念在“文革”中受冤屈死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类:楼适夷《痛悼傅雷》、柯岩《哭李季》、丁宁《幽燕诗魂》、黄宗英《星》、陈荒煤《忆何其芳》等。
2、反思散文
反思散文是继哀悼散文之后,一大批经历“文革”磨难的作家正视很和反思历史的散文创作,其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个人性”的强调。代表作品如,巴金《随想录》、杨绛《干校六记》、丁玲《“牛棚”小品》、冰心《怀念老舍先生》《悼丁玲》、陈白尘《云断梦忆》《牛棚日记》、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北京城杂忆》等,从多个方面反映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切身感受,对历史的反思。
3、《随想录》
“文革”结束后,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151篇《怀念胡风》,其间历时8年,陆续出成5集,按时间先后分别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5个集子又总称《随想录》。1987年9月,由三联书店结集出版合订本,全书共42万字。《随想录》将回忆、随笔、杂文熔于一炉,这套散文集在80年代引起很大的震动,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
4、《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徐迟1978年初发表于《人民文学》第一期的报告文学;作品发表后,轰动一时,社会各界争相传阅,主人公陈景润和作者徐迟几乎是家喻户晓;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思想解放的先声,文学新生的启动盘。
三、简答题
1、《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①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巴金带着个人深刻的认识和痛苦的经历,对“文革”进行反思,揭示了“文革”产生的原由和危害,这是《随想录》的基本思想。
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在总结清算“文革”的基础上,巴金反思自身,对自己在“文革”中所做的一切违背真心的选择,作了严肃的自我解剖、自我反省、自我谴责和自我批判,并把对自我的谴责与对民族心理和性格弱点的反思连在一起,力图体现出一种立足自我又超越自我的勇气,因而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③“写真话,吐真情,求真理”的创作态度:巴金以赤子之心勇敢地探求真理,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精神,无论对社会问题还是对文艺问题,都能直言不讳,表现出一种无畏的批判精神,而且不乏深刻的见解,体现出一定的思想价值。
2、《随想录》的艺术特色
①说真话,抒真情:真诚是巴金高尚的人格,也是他散文的灵魂,以《随想录》创作实践,开一代说真话之风,把喜怒哀乐毫不保留地袒露给读者,使作品产生一种特有的神韵,震动读者心弦。
②师法自然,崇尚素朴 :《随想录》是自然天成的典范之作,达到了反璞归真的境界。没有传统的散文创作技巧,而是将生活本来面目自然而然地呈现给读者。看似无技巧,实质为最大的技巧。
③严格的自剖精神:表现了“我挖别人的疮,也挖自己的疮”,从解剖自己入手去解剖社会,从审判自己入手去审判时代。《随想录》与民族共忏悔,与时代共忧患的自行精神,体现了作家的人格力量。
3、简述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演变
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大致以80年代中期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段。
①80年代中期以前,以写人物尤其是当代新人形象为主。它最先关注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代表作品有: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等。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报告文学的题材渐见泛化,各式人等、各种社会问题陆续进入了作家的视野。特别是在社会批判方面,得到了普遍的强化和重视。刘宾雁的《人妖之间》、程树榛的《励精图治》、袁厚春的《省委第一书记》等,就突出地体现了报告文学参与现实、干预生活的功能,因而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②从80年代中期起,报告文学创作由一人一事的“小景观”的描绘转向宏观整体的“全景式”的把握,由对人物命运的关注转向对重大的社会问题的关心,由艺术审美转向写实纪实,作品的信息密集度和思辨抽象化大大加强。像钱钢的《唐山大地震》,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张胜友、胡平的《世界大串连》,贾鲁生的《亚细亚怪圈》,涵逸的《中国的“小皇帝”》,大鹰的《志愿军战俘纪事》等,都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作品。
第19-20讲
1978-1989年的小说(上)
一、填空题
1、班主任、1977;
2、伤痕;
3、高晓声;
4、高晓声;
5、蒋子龙;
6、王蒙;
7、乡场上;
8、沉重的翅膀、柯云路;
9、贾平凹;
10、路遥;
11、高加林;
12、阿城、韩少功;
13、棋王;
14、阿城;
15、王一生;
16、爸爸爸;
17、丙崽;
18、刘索拉;
19、拉萨河的女神。
二、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
新时期小说以“伤痕文学”为开端。伤痕文学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文学思潮,其主旨是对十年**种种灾难和痛苦的文学记忆,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是发端之作。接着,卢新华于1978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这部作品的篇名,与后来“伤痕文学”名字的出现,存在某种联系。随后,一大批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真实反映当时社会心理和时代需求的的小说涌现出来,掀起了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第一个浪潮。
2、“陈奂生系列”
高晓声于197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后,又以陈奂生为主人公连续写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小说,人称“陈奂生系列”,后被结集出版为《陈奂生上城出国记》。因塑造了陈奂生这一继阿Q之后的典型农民形象而获得高度评价。
3、小说《棋王》
中篇小说《棋王》发表于1984年,是阿城的小说处女作;这部小说和阿城随后发表的《孩子王》、《树王》皆取材于他本人亲历的知青生活;小说的主要魅力来自于主人公王一生,这是一个投射着久远的、富有无限生机的文化精神的人物形象;小说被誉为“寻根文学”扛鼎之作。
三、简答题
1、简述“反思文学”的思想内涵。反思文学触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可以概括为: ①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左”的思潮对人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如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张贤亮《灵与肉》、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②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和人们精神上的烙印,如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叶蔚林《蓝蓝的木兰溪》、韩少功《西望茅草地》等; ③对党和人民的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如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王蒙《蝴蝶》、《悠悠寸草心》等; ④对扭曲人格或心理以及“国民性”的剖析与针砭,如高晓声《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陆文夫《美食家》《井》等; ⑤对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如张炜《古船》、王蒙的《活动变人形》等。
反思小说把情绪浓重的伤痕展露推向了理性反思,力求把对政治路线的简单否定推向社会深层心理结构的搜寻,去寻找民族灾难和个人悲剧形成的多重成因。
2、“改革文学”的主要特点
其一,热忱呼唤改革,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改革进程作及时、迅捷和持续的反映与描写。
其二,力图整体地反映变革中的时代、社会与人,真切描绘改革的复杂过程,如贾平凹、路遥、张炜等侧重于表现变革中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等,从人们的心理和情绪或道德观念、价值尺度等方面表现作家对改革的关注和思考。
其三,塑造了一批以改革家、开拓者形象为中心的“当代形象”,乔光朴、郑子云、李向南等,同时,还通过陈奂生、高加林等各色人物的创造,表现了改革背景下的诸种心态世相。
3、寻根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寻根文学思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是由于文化意识的形成,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就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野,而生成了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二是寻根小说中的浪漫主义倾向及其对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的探索,打破了小说创作真正单一的现实主义的格局,并在语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表现出了文学的自觉。
第21-22讲 1978-1989年的小说(下)
一、填空题
1、刘心武;
2、我爱每一片绿叶;
3、如意;
4、钟鼓楼;
5、刘心武;
6、乔光朴;
7、谌容;
8、人到中年;
9、陆文婷;
10、你别无选择;
11、王蒙;
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13、王蒙、意识流;
14、活动变人形;
15、恋爱的季节;
16、林震;
17、刘世吾;
18、东方化意识流;
19、受戒;20、明海、小英子;
21、汪曾祺;
22、大淖记事;
23、莫言;
24、红高粱;
25、红高粱家族;
26、丰乳肥臀;
27、山东高密;
28、马原;
29、西藏生活;30、冈底斯的诱惑、元叙事。
二、名词解释
1、小说《班主任》
短篇小说《班主任》是刘心武的成名作,1977年11月发表于《人民文学》。小说通过两个不同类型的中学生谢惠敏、宋宝琪形象的塑造,最早揭露了文化大革命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在文坛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小说打破了文坛的僵滞局面,给沉寂、封闭的文坛冲开了一个突破口,预示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回归,被视为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2、“马列主义老太太”
“马列主义老太太”是谌容小说《人到中年》中塑造的一个名叫秦波的领导干部夫人形象;她言辞上冠冕堂皇,满口马列词句,实际上却据权势以营私利;强烈的优越感、夫贵妻荣的特权思想是秦波思想的核心;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神情毕肖,是谌容对新时期文学的一个独特贡献。
3、小说《受戒》
短篇小说《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10月号《北京文学》;小说以清新质朴的语言叙写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单纯无邪的青春恋情,以及一种奇妙和谐的民间生活状态,被誉为“充满艺术个性和天人合一意境的快乐文本”;小说开创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
4、小说《红高粱》
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是莫言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通过“红高粱”这一象征意象,来表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北方农民充满野性、生机勃勃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意识;小说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被视为寻根文学的“最后辉煌”与新历史主义的“开山之作”;1987年,这部小说由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荣获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响广泛。
5、“元叙事”手法
所谓“元叙事”手法就是自觉地暴露小说的虚构性的技法,以打破传统小说关于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把叙事本身看作是审美对象,小说中占支配地位的是故事的叙述方式而不是故事本身;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马原第一个把小说的叙事因素置于比情节因素更重要的地位,他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
三、简答题
1、《乔厂长上任记》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于1979年7月,是新时期以反映改革开放过程中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民族心理、人物命运的变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文学”的先声,在新时期文学史上与《班主任》有着相当的地位。
2、蒋子龙小说的艺术特色 蒋子龙是新时期“改革文学”的先行者和代表作家。
①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现实关注。他的小说追踪时代变革的步伐,敏锐地把握社会发展脉络,多方位反映改革发放的社会风貌。
②改革者形象的着力塑造。其改革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塑造了乔光朴、车蓬宽、解净、刘思佳等一批改革者形象,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开拓者家族”的改革者形象系列。
③粗犷刚健的艺术风格:蒋子龙的小说文笔粗犷,呈现出鲜明的政论色彩。在谋篇布局上,善于高屋建瓴,体现了阳刚之美;在叙述方法上,少作细描和心理活动刻画,而是营设波澜壮阔的剧烈矛盾冲突,将人物置身于旋涡中,从人物行为和语言上表现人物;在语言上,他崇尚气势的雄浑和雄辩力。
3、小说《人到中年》的主题意蕴
《人到中年》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首先在于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小说通过主人公陆文婷形象的成功塑造,形象而尖锐地提出了中国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断裂”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隐患,包括人才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以及知识分子政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小说进一步把中年问题加以升华,提到人生价值这一更具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高度,使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现实性和深刻性。
4、小说《你别无选择》的思想特色
小说以某音乐学院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描述李鸣、森森、孟野等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或曰愤怒的青年),不满以贾教授、金教授为代表的陈旧僵化的教育体制,以激烈的姿态对音乐学院的生活秩序进行反抗,表现出种种乖张的精神心态,以标示对个体生命“绝对自由”状态的追求。表现了特定时空下一代青年人骚动不安的内心世界和寻找自我过程中的生存荒诞感。
5、小说《你别无选择》的现代主义特征
小说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描写了音乐学院青年学生的群像,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人物躁动的心态、反常的言行、杂乱无章的情节,反讽、隐喻、调侃等表现手法无处不在,使小说充满了荒诞感。
小说没有情节性的因果联系,也没有铺垫起伏的冲突高潮;从细节和段落上看,小说是零碎和跳跃的,但从整体上看,人们得到的印象是完整清晰的。
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了高度抽象的精神素质,呈现出夸张、变形、扭曲的精神状态,借狂乱奇特的音响表现人物躁动的情绪,渲染气氛,契合作品的精神基调和总体情绪。
6、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刘世吾形象
小说主题意蕴首先与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刘世吾的形象密切相关。刘世吾不同于一般的昏庸无能的官僚主义者。他精明、能干,目光“聪明、锐利”,只要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看人看事更是入木三分,明察秋毫。但他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就那么回事”成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使林震十分困惑。
林震对刘世吾的审视和批判,包含了作者的严肃思考;而对刘世吾的超越也是他走向成熟的开始。所以,刘世吾的形象并不是“官僚主义者”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的。
7、马原小说叙事实验的文学史意义
①在当代文学史上,马原第一次把小说的叙事因素置于首要地位。他广泛地采用“元小说”的手法,有意暴露叙述行为或者虚构性,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三位一体,小说之内的世界和小说之外的世界、真实和虚构的区分被取消,就连作者在小说中呈现给读者的“马原”亦无所谓真实拟或虚构,唯一真实的就是叙述。
②在当代文学史上,马原第一次放弃了叙述一个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情节的中心故事,而是将一些似乎是缺乏关联的、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的情节片断随意拼合起来,常常是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甚至无因也无果,讲述就是讲述,其他没有什么。
③在当代文学史上,马原还极度注重语言本身。在马原的小说里,语言不只是表意,语言本身是一种行为,一种姿态;语言并不只是为了讲述故事,而是为了表达意念或情境。这样语言有了自身的价值。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风格,也改变了人们心目中文学与生活的传统关系,成为后起的“先锋小说”家竞相仿效的对象。
四、论述题
1、小说《人到中年》中陆文婷形象分析及其思想意蕴
《人到中年》在凄婉细腻的心态描写中,展示了陆文婷这一普通、平凡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当了18年眼科医生的陆文婷既非主治医生,也不是党员,无职无权,无名无位;一间陋室,两袖清风,家徒四壁,饱经忧患,但一直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作品还通过陆文婷的爱情和家庭生活的描写,充分展示她作为妻子、母亲等角色的女性美。在事业、家庭两副重担下,最终心力交瘁,濒临绝境。陆文婷这个人物形象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在于一个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物身上那高尚的品格和极其艰难的处境的强烈对照,在于她以温柔文静、谦抑克己的外观呈现出来的献身精神所具有的某种悲壮美。小说通过主人公陆文婷形象的成功塑造,形象而尖锐地提出了中国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断裂”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隐患。
2、小说《人到中年》的艺术手法
小说打破了以时间为序的传统小说结构,采用多视角的手法,以陆文婷的现实病情为经,以其20多年的人生经历为纬,通过幻觉、回忆、联想,运用倒叙、补叙、追叙和插叙等手法,编织成一个纵横交错、穿插铺排的双重结构网络。
以人物的心理意识活动为中心来布局情节,在陆文婷的意识流程之外,又交错了多种意识流程。主人公病中的幻觉和意念,以及丈夫、好友、同事、领导、病人等人的回想,将其工作、身世、学业、爱情、家庭生活等并不连贯的生活图景展示给读者,表现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传统现实主义善于通过真实细节描绘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长处,另一方面又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经常采用的表现梦幻、潜意识的手法和类似电影剪辑的蒙太奇等手法。
3、王蒙“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色
①从《布礼》开始,王蒙大胆吸收“意识流”的表现形式,用人物的心理活动来结构作品,表现主人公心灵变化的历程,突破了“小说者,故事也”的传统小说技法,量运用了拼贴的手法,文本中充满了情绪的跳跃,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联想、象征、内心独白)成为结构小说情节的主线。
②王蒙意识流小说不像西方意识流小说那样晦涩,在借鉴意识流让大量的感官印象和意识流动进入作品,从心理角度来处理时空等手法的同时,还糅入中国传统艺术手法,如白描、比兴、象征、主观感受,与杂文式的嬉笑怒骂、幽默讽刺,以及戏剧性冲突、巧合、悬念的运用,使他的“意识流”小说具有开放的品格,被评论家表述为“单一的杂多”。
③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意象明丽,文风飘逸清新,善于营造情绪、画面、旋律节奏,从艺术构思、文章气派到表现手法,都带有庄周式的浪漫主义色彩,行文间常出现辞赋、骈文、诗词句式,形成了自己杂取百家之长,感情充沛、幽默生动,富有色彩和旋律的语言风格。可以说,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是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改造,因而被称为“东方化意识流”。
4、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①浓郁的乡土风俗画描写:汪曾祺的小说是一幅幅清新隽永、淡泊静雅的风俗画,由于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苏北水乡风土人情的谙熟,使得他描述起来潇洒自如,而且大量的风土人情描摹有着深刻的人生内涵。在汪曾祺笔下,地方风俗多靠人物来体现。风俗即人,这是他和很多作家最显著的区别。
②鲜明的传统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汪曾祺的小说融会了儒道互补、儒内道外的哲学意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存意识。其小说从古朴敦厚的纯真社会寻觅儒家个体与社会和谐的人生理想,又从天人合一的意境中表现庄禅自由放达的人生。无论是《大淖记事》还是《受戒》,汪曾祺所塑造的主人公都具有善的本性,浸染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③小说散文化:汪曾祺小说兼具散文和诗的特征。其特征首先在于a、重氛围描写:其小说重在用气氛酿造人物,构成一种情调,以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感知方式捕捉和建构一种意绪和情思。b、轻情节结构:汪曾祺小说的结构大都散漫随便,貌似随笔,无拘无束,随物赋形,姿态横生。C、散文化的语言:他的叙述语言简洁干净,文白相间,雅俗互现。在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让人感到清新自然的同时,又讲究文学语言的妙、绝、雅,令人觉得韵味悠长。
汪曾祺8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开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进入新时期之后,汪曾祺以他的小说实绩与废名、沈从文有了呼应,从而使一个中缀和断裂了若干年的风格流派又延续下来—汪曾祺之后就有了钟阿城、贾平凹等。汪曾祺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可谓深矣”。
5、莫言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①乡土立场与生命意识:类似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小镇”,莫言的小说致力于营造他的“高密东北乡”,这片饱藏独特文化意蕴的“高粱地”成为他小说创作的精神之源。在他的笔下,这片土地是苦难与快乐的奇特的混合物,艰难的生存条件混合着充满野性的顽强生存,表现出人性中永恒不灭的生命渴求,蕴含着强悍有力的生命意志。
②超验的感觉主义:莫言是一位敏于感觉而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对感官经验大肆铺张,几乎成了莫言小说叙述风格的标志,常以富有张力的感觉描写代替叙事,甚至以感觉的变异夸张等来组织故事的文本形态。这使他笔下的生活具有湿漉漉、毛茸茸的原生状,又富有超越常情的浪漫感。
③不修边幅的叙述语言:莫言小说的独特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叙述语言上,一是语词的任意性搭配,大量的方言俚语、当代城市的流行熟语,诗词断句,以及生理学、心理学术语,混杂在一起,纷繁而又芜杂;二是色彩语词概念的大量出现,既有写实状物的红萝卜、红高粱,也有带有强烈主观随意性的绿的太阳,金黄的、蓝色的血等,这些超自然的色彩感觉形式,使莫言的小说世界色彩缤纷且带有奇幻效果,有人将其比作西方晚期印象派的绘画。
6、马原小说《冈底斯的诱惑》对小说叙事方法的实验
《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代表作之一。小说在叙事方法上的实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三个若断若续的故事的非逻辑性套层组合。一个是穷布狩猎的故事,一个是陆高、姚亮的故事(以“天葬”为中心事件),一个是顿月、顿珠的故事。这三个故事几乎毫无关联,而在人物上则又有某些重合。这种结构方式实际上是对结构的颠覆,是对小说作为一种整体化、有序化虚构本质的颠覆;
第二,它的叙事视角随意转换。小说有时用限制性的第一人称叙事,而有时又是全知性的第三人称,甚至还有第二人称叙事;即使是同样的第一人称,但所代表的发言主体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叙事者和统一的叙事视角,因而也没有统一的小说世界。
第三,叙事规则的自我破坏。小说叙事必须提供某种隐藏的假定性,使读者信以为真。但马原则故意暴露这种假定性,破坏读者进入叙事流程。例如,小说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名叫“姚亮”,但马原又随时提醒你“姚亮不一定确有其人”。小说似乎故意调戏读者,在破坏小说规则的同时也破坏我们对小说的阅读习惯。
第四,叙事方式的任意选择。叙事方式是受因果关系制约的,但是在马原的这部小说中,顺叙、插叙、倒叙多重交替使用,却并无固定的规则,也没有时间的连续。这事实上是对小说的固定时间观的有意破坏。
第五,体裁、样式的杂合。这部小说有时像情节小说,有时像民间传说,有时又像纪实小说,最后还加进了两首长诗。这种混合也是对小说规则的破坏,对某种定型的东西的有意嘲笑。
第23-24讲
1978-1989年间的戏剧
一、填空题
1、曙光;
2、于无声处;
3、沙叶新;
4、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
5、屋外有热流;
6、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
7、魔方;
8、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
9、狗儿爷涅槃;
10、桑树坪纪事;
11、沙叶新;
12、陈毅市长;
13、冰糖葫芦式;
14、沙叶新;
15、高行健;
16、诺贝尔文学;
17、绝对信号;
18、车站;
19、野人;20、高行健。
二、名词解释
1、《绝对信号》
首演于1982年的无场次话剧《绝对信号》是高行健的第一部重要的戏剧作品;该剧在形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的回忆、现实与想象有机交织与穿插,现实时空和心理时空交错叠加,在现代化的声光设施的帮助下,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像化于舞台上。
三、简答题
1、新时期“探索剧”的主要艺术探索
第一,第四堵墙的突破,造成了台上台下更直接的思想与情感交流,舞台与观众席的界限被突破。
第二,“三一律”的否定,引起了叙事时空和艺术感受上的大幅度跳跃。有些剧作在结构上形成了多层次、开放性的流动体,情节变幻空灵。
第三,深层次心理的探讨,导致了舞台人物内心流动的形象化。第四,摆脱传统结构模式,形成了新的多样化结构模式。
2、沙叶新剧作的主要特点
①坚执的社会责任感:沙叶新的创作,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总是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为时为事而作,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联系中,表现我们时代生活中的重要课题。
②平民意识和“世俗性”倾向:不管是伟大领袖还是神人圣人,沙叶新总是能给读者和观众留下平易可感的印象。在他创作的戏剧世界里,读者或观众可用平视的眼光来洞察其中人物形象的言行、情感和思维方式,作者尽量以平等的态度和观众进行交流和沟通。
③喜剧化戏剧风格:沙叶新的剧作往往寓庄于谐,他似乎习惯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表现严肃而深刻的主题,挖掘事物内在的矛盾,揭示包含着的荒诞性。
④重视戏剧的结构形式,在创作《寻找男子汉》时,他试图将传统和现代、现实和荒诞相结合。他的代表作《陈毅市长》中的“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更是别具特色。
3、《绝对信号》在戏剧形式上的探索
①结构上以人物心理串连时空场景:剧作在舞台上就出现了现实、想象和回忆三个时空层次的叠化和交错,呈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还多次以夸张的形式出现了人物之间的“内心的话”,以人物的内心交流或心理交锋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②创新舞台语言:剧中大量运用了超现实的光影和音响,不仅有效对场景加以调整,而且更加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情绪。
③传统戏曲写意因素和现代派戏剧手法的兼收并蓄:布景简单灵活,人物行为存在明显假定性,强调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把观众引向人物的心灵深处等。
四、论述题
1、高行健戏剧在戏剧形式上的探索
高行健是新时期争议最大的剧作家之一。他既是戏剧探索的实践者,同时也是新的戏剧理论的倡导者,从1982到1986年,他先后创作了9部探索戏剧。《绝对信号》是第一部,该剧率先打破了戏剧舞台的时空界限,《车站》则借鉴了《等待戈多》的叙事模式和荒诞剧的表现手法,《野人》中大量传统戏曲的原始形态的表现方式在剧作中复苏,融化为一部多主题剧。几乎每推出一部剧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并因其新的戏剧观和思想内涵而发生争议。
他大量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戏剧手法,突破了话剧传统的时间结构,拓宽了戏剧表现空间,探索新的戏剧观念包括舞台观念。他的剧作将歌舞、说唱、傀儡、影视、魔术、杂技、相声等多种形式融入戏剧演出之中,构成多主题、多层次、多声部的全新形式。
第二篇:电大中国文学作业
一、填空题
“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提出的诗歌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很深。2.在80年代后,杨绛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写作姿态。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 绣谷之恋》。
5.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两首最著名的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6.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丈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7.铁凝的成名作《哦,香雪》写了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8.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理论”,主要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9.北宋词人苏轼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10.苏轼的词代表了北宋诗坛的最高成就,他开拓了诗的题材和意境,打破了传统的婉约尚,开创了豪放词风。
11.在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的先锋小说中,格非是马原之后叙事革命的代表,孙甘露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而余华则发展了残雪对人的生存探索。12.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其书名即上古之书的意思,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13.“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中,在唐代的两家是韩愈柳宗元。
14.清代诗人黄仲则对盛世的虚幻有清醒的认识,《癸巳除夕偶成》其一预见了社会危机的即将来临。
15.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6.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17.在《家》中,觉慧把鸣凤送给冯老太爷做小老婆,鸣凤自尽后,又换了一个丫环,婉儿。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的咏梅绝唱中的名句。
19.国统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的茅盾《腐蚀》,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20.解放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棋王》儒道合璧的特点。
作品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王一生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式,即他关于“吃”和“下棋”两件事。吃为身体之须,棋为精神之须。对于“吃”,他的要求很低,“顿顿饱就是福”,对于“下棋”,则是自我完善的追求。安贫乐道、宁静淡泊的道家思想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在王一生身上得到了辩证统一和集中体现。
2.莎菲形象的“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她的性格是现代的、崭新的。与传统女性温顺、娴淑的性格不同,她不把自己作为被动的等待男性来选择的对象,而认为自己与男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可以主动去选择男性;第二,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是现代的、进步的。她一方面对两性关系持开放态度,一方面也努力保持着女性的自尊、自重,追求“灵与肉”和谐的爱。3.《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 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三、论述题
1.怎样理解艾青诗歌中的忧郁色彩?
通过以上各个不同角度、侧面的综合分析论述,对于艾青的诗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艾青的忧郁中饱含了深沉的爱,爱是其诗歌的内核和“诗魂”。他的忧郁是一种爱,“忧郁的爱”,爱是艾青诗歌忧郁的深沉因子。艾青诗里忧郁的色彩只是我们很易看到的表层显现,它有着悲怆的深度和震撼人心的力度。他的爱来自于对这土地、对这土地上人民、对民族和国家,以及对自由、光明与和平永恒的愿望。只不过这种深沉广博的爱浸染上了诗人忧郁的情感色彩。他的忧郁是在“爱”的追求过程中坚强的执著的信念的表现,是一种“力”的凸现,其反过来又促进了他对这爱的更加强烈的坚定不移的追求。因此,艾青式的忧郁表现出的是一种悲壮、崇高之美。其忧郁中迸发的是热情,其痛苦中蕴涵的是希望,其哀婉中燃起的是火焰。只要是人类还有悲苦,生命还受着扭曲,艾青的诗就拂不去的忧郁与悲哀的情结。2.结合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说明《长恨歌》的叙事特点。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主要在于偏离宏大叙事的视角,从个人的立场上开掘都市民间的世界。《长恨歌》对上海这一商业化大都市的艺术表现,正是摒弃了对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展示,将人物和故事融化在平淡的叙事之中的结果。作品的第一章,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只写上海的弄堂。对于主人公王琦瑶的描写,也有意回避了她的社会关系,隐去了时代对她命运的直接冲击,发平常的生活情境取代了戏剧冲突,弄堂与小姐就是上海精魂的具体体现者。第二次
一、填空题
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盛唐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一个是以王维和孟浩然等人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一个是以高适、芩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4.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5.建安时期惟一的女诗人是蔡瑛,她的带有自传性的五言诗代表作是《悲愤诗》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前者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后者的代表作则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解放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9.巴金的小说《寒夜》主要通过汪文宣、曾树生等小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国统区 的时代面貌。
10.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1.1986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12.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 和《锦绣谷之恋》。
13.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14.“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提出的诗歌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 很深。
15.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其书名即上古之书的意思,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 编。
16.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17.1921年出版的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的咏梅绝唱《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19.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解放区文学传统”,这两个传统又称启蒙文化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20.80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系列,冯 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二、简答题
1.《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2.小说《风景》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1作品主要是想表现社会底层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表现这个家庭成员全都疲于应付生存现状的种种沉重压力及“生存”本身的意义。
2从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可以产生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以一种极端化的方式还原出赤裸裸的生存本相,充满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
3.莎菲形象的“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她的性格是现代的、崭新的。与传统女性温顺、娴淑的性格不同,她不把自己作为被动的等待男性来选择的对象,而认为自己与男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的,可以主动去选择男性;第二,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是现代的、进步的。她一方面对两性关系持开放态度,一方面也努力保持着女性的自尊、自重,追求“灵与肉”和谐的爱。
三、论述题
1.结合作品分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2.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各种体裁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话剧从开端到成熟几乎花费了半个世纪;新诗对于传统旧诗的胜利虽然只用了短短四年,然而,它不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涅 槃过程,而且距离艺术上真正的成熟还有待时日;散文的成就最大,但是,它一开始使用的却是文学革命所反对的文言文,而且,它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名家名作,却很难找出一篇足以体现其整体成就和水平的代表之作。只有小说,虽然起步较晚,大多比较幼稚,但是,却由于产生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小说的开端,也就是它成熟的标志。虽然《狂人日记》不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但它却是第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以足够的思想分量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形态,最早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第三次
一、填空题
1.北宋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解放区文学传统”,这两个传统又称启蒙文化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4.汪敬之的诗集《蕙的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爱情诗集。5.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提出的诗歌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 很深。
7.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
8.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9.杨绛在80年代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 写作姿态。
10.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11.明代作家康海的杂剧《中山狼》谴责了忘恩负义的行为,为其赢得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声 名。
12.阿城的《棋王》描写了一个外号叫“棋呆子”的知青王一生的故事。1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1976年“四五”运动中北岛创作的《光的赞歌》一诗。
14.80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系列,冯 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按其时间的先后分别是《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和《诗品》。
16.元代作家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写出了女性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现实中女性的压抑。
17.1986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18.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他晚年的怀古名作。19.解放区最著名的叙事长诗是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20.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棋王》儒道合璧的特点。作品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王一生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式,即他关于“吃”和“下棋”两件事。吃为身体之须,棋为精神之须。对于“吃”,他的要求很低,“顿顿饱就是福”,对于“下棋”,则是自我完善的追求。安贫乐道、宁静淡泊的道家思想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在王一生身上得到了辩证统一和集中体现。2.简述汉代《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辞”,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出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没落的时代风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古诗十九首》的另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例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行行重行行》)
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情绪?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和作者的情况简要加以说明。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
1、3 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
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三、论述题
1.《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1)《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2)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3)“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2.举例说明《史记》文章的抒情性。
一、描写历史人物,融入了作者深挚的爱憎感情:歌颂明主贤臣、忠臣良将、仁人志士;批判鞭挞暴君昏主、奸臣贼子、贪官酷吏、势利小人,例如„„。这就使《史记》的文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充满激情。
二、史记》中有不少作品通篇像是一首抒情诗,像《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有的文章虽然未能全篇如此,但其中有的段落也有较强的抒情性,像《刺客列传》中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项羽本纪》中“垓下之围”里项羽作《垓下之歌》一段等。
三、《史记》的文章常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作者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不少人物传记的结尾,作者也用“论赞”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一番感慨,也使文章带有较强的抒情性。第四次、填空题
1.小说《海滨故人》是庐稳的代表作。
2.国统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茅盾的《腐蚀》,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3.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4.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赵振开的《波动》是“文革”地下文学中最成功的小说。6.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在《围城》中,与方鸿渐在三闾大学因同病相怜而结婚的是孙柔嘉。8.建安文学中的“三曹”是指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他们都是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9.1957年1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曰白的短诗《吻-》和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0.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11.80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系列,冯 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12.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解放区文学传统”,这两个传统又称启蒙文化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13.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4.解放区最著名的叙事长诗是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15.清代长篇英雄传奇《说岳全传》是岳飞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在民间影响很大
16.说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评论家是茅盾。17.茅盾的第一部小说《蚀》一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8.建安时期惟一的女诗人是蔡瑛,她的带有自传性的五言诗代表作是《悲愤诗》 19.1921年出版的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20.《青春之歌》之后,杨沫还创作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等,其艺术成就都没能超过《青春之歌》。
二、简答题
1.《白鹿原》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在叙事结构上,一方面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还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主线突出、明暗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的家族历史,而且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在叙事视角上,主要采用一种“全知视角”既不宥于已有的社会历史观点,也不完全依从自己的个人见解,而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叙述历史和故事。2.《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3.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 有哪两部最重要的且具有文学性的代表作?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类散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记载国家大事和君主言行的,为统治者提供借鉴的散文称历史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且具有文学性的两部历史散文著作是《左传》和《战国策》。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各种体裁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话剧从开端到成熟几乎花费了半个世纪;新诗对于传统旧诗的胜利虽然只用了短短四年,然而,它不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涅 槃过程,而且距离艺术上真正的成熟还有待时日;散文的成就最大,但是,它一开始使用的却是文学革命所反对的文言文,而且,它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名家名作,却很难找出一篇足以体现其整体成就和水平的代表之作。只有小说,虽然起步较晚,大多比较幼稚,但是,却由于产生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小说的开端,也就是它成熟的标志。虽然《狂人日记》不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但它却是第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以足够的思想分量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形态,最早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2.结合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说明《长恨歌》的叙事特点。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主要在于偏离宏大叙事的视角,从个人的立场上开掘都市民间的世界。《长恨歌》对上海这一商业化大都市的艺术表现,正是摒弃了对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展示,将人物和故事融化在平淡的叙事之中的结果。作品的第一章,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只写上海的弄堂。对于主人公王琦瑶的描写,也有意回避了她的社会关系,隐去了时代对她命运的直接冲击,发平常的生活情境取代了戏剧冲突,弄堂与小姐就是上海精魂的具体体现者。《中国文学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 1.《诗经》共收入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 篇,分为《风》、《雅》、《颂 》三类。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3.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世与孔子并称“孔孟”。
4.汉乐府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创作精神上的特点。班固将其归结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八个字。5.《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作者是班固,其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传记是《 苏武传》。
6.宋元话本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一是以讼狱事件 为题材的作品,一是以神仙鬼怪故事为题材的作品。7.崔盈盈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发端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在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8.“二拍”是凌蒙初编著的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9.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0.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11.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在小说、诗歌和散文三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
12.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是《晨报副镌》、《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和《民国日报·觉悟》。
13.湖畔诗社1924年由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冯雪峰成立于杭州。14.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15.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的徐志摩,邀请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诗镌”专栏,宣告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16.茅盾说:“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也是‘末代’的诗人。” 17.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由《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迁》三篇小说组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18.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是出版有《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三部诗集的戴望舒。
二、名词解释
1、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第四次文代会: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在北京召开。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关汉卿创作的思想内容。答: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如著名的《窦娥冤》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
2、简要说明吴荪甫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直接原因:杜竹斋的倒戈。
性格原因:刚愎自用、倔强不屈、性情暴躁。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华民族工业十分弱小,抵抗不住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 阶级的联合进攻。
3、简述《骆驼祥子》的思想意义。
答:主要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
四、论述题
1论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答:《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2、结合《春之声》试析王蒙小说艺术风格的新变化。答:《春之声》是王蒙在经历30年坎坷生涯以后,在创作中大胆借鉴“意识流”手法用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的代表性作品。《春之声》在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创新,表现在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主人公岳之峰为中心点,以大量感官印象引发自由联想,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结构线索,形成“放射性”布局结构,多线条、多层面、多视角地在过去、今天、未来之间来回转换,从而大大拓展了现实空间,加快了心理流程的速度,扩展了小说的容量,同时与五光十色、变化频仍的现实生活保持和谐。作品借鉴了意识流的手法,而不是纯粹意识流小说;注重心理探索,但不排斥描写客观环境和人物行为;大量的印象、感觉、联想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经过了理性的筛选和梳理;内心独白、暗示、象征与客观叙事、描写结合,总体上呈现出乐观向上的基调,体现出一种开放的现实主义特征。
第三篇:2012电大考试(浙江)中国文学作业一答案
1-5 CCCCD 6-10 ABDAA 11-15 BCBBA 16-20 BABBB 21-25 BBDCC
1-5 BBBBB 6-10 BABBA 11-15 ABAAA 16-20BABBB 21-25 BAABB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得分:50 1.()的文章恣肆汪洋,文采雄伟瑰丽,想象丰富奇特,结构纵横变化,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满分:2 分
2.下列诗人中以擅写悼亡诗而著称的是()。A.陆机
B.陆云 C.潘岳 D.潘尼
满分:2 分
3.唐代诗人中,提出“风骨”和“兴寄”理论主张的是()。A.杜审言
B.王昌龄 C.陈子昂 D.高适
满分:2 分
4.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是()。
A.孔子 B.许穆夫人 C.屈原 D.宋玉
满分:2 分
5.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诗”,其中三家先后亡佚,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满分:2 分
6.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历史散文是()。A.《尚书》 B.《国语》 C.《春秋》 D.《战国策》
满分:2 分
7.先秦诸子中,提出“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和“仁政”的政治思想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满分:2 分
8.夸父逐日,最终失败,他的事业最终在()的手中得以完成。A.女娲 B.祝融
C.黄帝 D.后羿
满分:2 分
9.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史记》 B.《战国策》 C.《左传》 D.《汉书》
满分:2 分
10.汉初辞赋作家贾谊最有名的作品是()。A.《鵩鸟赋》 B.《鹦鹉赋》 C.《美人赋》 D.《洛神赋》
满分:2 分
11.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中最著名的是()。A.《搜神记》 B.《世说新语》 C.《笑林》 D.《西京杂记》
满分:2 分
12.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A.《吊屈原赋》 B.《哀二世赋》 C.《七发》 D.《大人赋》
满分:2 分
13.下列作品中表现爱国主题的是()。
A.《十亩之间》 B.《载驰》 C.《将仲子》 D.《伐檀》
满分:2 分
14.“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其歌谣名是()。
A.《蜡辞》 B.《弹歌》 C.《归妹》 D.《大过》
满分:2 分
15.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境的诗人是()。A.王维 B.孟浩然 C.李白 D.杜甫
满分:2 分
16.下列作品中属于《九歌》的是()。
A.《橘颂》 B.《山鬼》 C.《思美人》 D.《抽思》
满分:2 分
17.现存的全部《诗经》作品一共有()篇。A.305
B.300 C.160 D.330 满分:2 分
1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采用的表现技巧是()。
A.赋 B.比 C.兴 D.颂
满分:2 分
19.下列汉乐府民歌中表现对爱情的坚定态度的是(A.《陌上桑》 B.《上邪》 C.《上山采蘼芜》 D.《江南》
满分:2 分
20.“初唐四杰”中以五律见长的是()。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满分:2 分
21.下列诗人中以游仙诗而著称的是()。A.左思 B.郭璞 C.张协)。D.刘琨
满分:2 分
22.后世招隐的诗赋之祖是()。
A.《秋风辞》 B.《招隐士》 C.《瓠子歌》 D.《悲秋歌》
满分:2 分
23.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论是(A.《诗赋》 B.《诗品》 C.《文心雕龙》 D.《典论•论文》
满分:2 分
24.先秦诸子中,提出“兼爱”、“非攻”主张的是(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许行
满分:2 分
25.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是()。
A.《敕勒歌》 B.《陇头歌辞》 C.《木兰诗》 D.《折杨柳歌辞》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判断正误,并选择对应的选项)得分:40 1.《鄘风•硕鼠》揭露统治者没有礼仪,没有行止,骂他们连老鼠都不如。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骚体作品之所以称为“楚辞”,是因为他们是产生于楚国的作品。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现存汉代乐府诗多数保存在宋代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里。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贾谊《过秦论》中的著名论点。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沈佺期和宋之问是武后时期代表性的台阁诗人,他们最终完成了五言律的定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关于《诗经》中作品的来源,一般有两种说法,即所谓的“采诗说”和“献诗说”。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谷梁传》是“春秋三传”中根据《春秋》的系年而自主创作的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南朝乐府民歌喜用双关隐语,如“丝”隐“思”、“莲”隐“怜”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命令门客集体撰写的,被称为“法家”著作中的经典。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被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的是汉乐府民歌。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韦应物是大历时期能自成一家的著名诗人,因五言诗写得好,曾自许为“五言长城”。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陶渊明的诗歌不乏“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咏荆轲》和《归园田居》就是其中的代表。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寄托了自己“视死忽如归”的理想。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远古神话是人类在其幼年时代想象和幻想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故事性和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出自江淹的《恨赋》。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被称为“汉赋四大家”的是司马相如、东方朔、贾谊和扬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阮籍的诗歌隐晦曲折,以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论贵粟疏》内容针对当世的政治、政策而发,是贾谊的政论散文代表作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诗经》中的“大雅”是祭祀宗庙时的乐曲。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1.战国时期的散文根据其内容,文史学家多将其分为历史散文和论说散文两大类。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2.《邵公谏弭谤》是《战国策》中代表性的故事之一。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3.“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是谢灵运写景的名句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4.《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长诗,全诗以诗人问天的形式,一连串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俱未作答。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5.从现存的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来看,歌谣的产生与劳动有一定关系。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第四篇:电大中国文学基础作业及答案(全)资料
中国文学基础
第一次
一、填空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提出的诗歌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很深。2.在80年代后,杨绛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写作姿态。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5.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两首最著名的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6.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7.铁凝的成名作《哦,香雪》》写了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8.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理论”,主要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9.北宋词人苏轼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10.苏轼的词代表了北宋诗坛的最高成就,他开拓了诗的题材和意境,打破了传统的婉约风尚,开创了豪放词风。
11.在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的先锋小说中,格非是马原之后叙事革命的代表,孙甘露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而余华则发展了残雪对人的生存探索。12.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其书名即上古之书的意思,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13.“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中,在唐代的两家是韩愈、柳宗元。
14.清代诗人黄仲则对盛世的虚幻有清醒的认识,《癸巳除夕偶成》其一预见了社会危机的即将来临。
15.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6.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17.在《家》中,觉慧把鸣凤送给冯老太爷做小老婆,鸣凤自尽后,又换了一个丫环,她是婉儿。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的咏梅绝唱中的名句。19.国统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的茅盾《腐蚀》,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20.解放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棋王》儒道合璧的特点。
作品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王一生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式,即他关于“吃”和“下棋”两件事。吃为身体之须,棋为精神之须。对于“吃”,他的要求很低,“顿顿饱就是福”,对于“下棋”,则是自我完善的追求。安贫乐道、宁静淡泊的道家思想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在王一生身上得到了辩证统一和集中体现。
2.莎菲形象的“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她的性格是现代的、崭新的。与传统女性温顺、娴淑的性格不同,她不把自己作为被动的等待男性来选择的对象,而认为自己与男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可以主动
的时代面貌。
10.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1.1986年,莫言 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12.王安忆 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13.话本小说 《碾玉观音》 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14.“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黄庭坚 的提出的诗歌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很深。
15.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其书名即 上古之书 的意思,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16.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17.1921年出版的 郁达夫 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的咏梅绝唱《山园小梅》 中的名句。
19.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解放区文学传统”,这两个传统又称 启蒙文化传统 和战争文化传统。20.80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 系列,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二、简答题
1.《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2.小说《风景》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1.作品主要是想表现社会底层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表现这个家庭成员全都疲于应付生存现状的种种沉重压力及“生存”本身的意义。
2.从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可以产生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以一种极端化的方式还原出赤裸裸的生存本相,充满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
3.莎菲形象的“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她的性格是现代的、崭新的。与传统女性温顺、娴淑的性格不同,她不把自己作为被动的等待男性来选择的对象,而认为自己与男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可以主动去选择男性;第二,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是现代的、进步的。她一方面对两性关系持开放态度,一方面也努力保持着女性的自尊、自重,追求“灵与肉”和谐的爱。
三、论述题
1.结合作品分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
17.1986年,莫言 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18.宋代词人 辛弃疾 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他晚年的怀古名作。19.解放区最著名的叙事长诗是李季的 《王贵与李香香》 和阮章竞的《漳河水》。20.王安忆 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简要说明《棋王》儒道合璧的特点。
作品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王一生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式,即他关于“吃”和“下棋”两件事。吃为身体之须,棋为精神之须。对于“吃”,他的要求很低,“顿顿饱就是福”,对于“下棋”,则是自我完善的追求。安贫乐道、宁静淡泊的道家思想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在王一生身上得到了辩证统一和集中体现。
2.简 述 汉 代《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辞”,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出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没落的时代风貌。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的另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例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行行重行行》)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情绪?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和作者的情况简要加以说明。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
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三、论述题
1.《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1)《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2)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人 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龙套闲人
1.《白鹿原》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在叙事结构上,一方面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还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主线突出、明暗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的家族历史,而且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
在叙事视角上,主要采用一种“全知视角”既不宥于已有的社会历史观点,也不完全依从自己的个人见解,而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叙述历史和故事。2.《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3.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有哪两部最重要的且具有文学性的代表作?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类散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记载国家大事和君主言行的,为统治者提供借鉴的散文称历史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且具有文学性的两部历史散文著作是《左传》和《战国策》。
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1.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各种体裁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话剧从开端到成熟几乎花费了半个世纪;新诗对于传统旧诗的胜利虽然只用了短短四年,然而,它不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涅槃过程,而且距离艺术上真正的成熟还有待时日;散文的成就最大,但是,它一开始使用的却是文学革命所反对的文言文,而且,它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名家名作,却很难找出一篇足以体现其整体成就和水平的代表之作。只有小说,虽然起步较晚,大多比较幼稚,但是,却由于产生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小说的开端,也就是它成熟的标志。虽然《狂人日记》不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但它却是第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以足够的思想分量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形态,最早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2.结合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说明《长恨歌》的叙事特点。
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主要在于偏离宏大叙事的视角,从个人的立场上开掘都市民间的世界。《长恨歌》对上海这一商业化大都市的艺术表现,正是摒弃了对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展示,将人物和故事融化在平淡的叙事之中的结果。作品的第一章,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只写上海的弄堂。对于主人公王琦瑶的描写,也有意回避了她的社会关系,隐去了时代对她命运的直接冲击,发平常的生活情境取代了戏剧冲突,弄堂与小姐就是上海精魂的具体体现者。
《中国文学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诗经》共收入从 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11 篇,分为《 风 》、《 雅 》、《
颂 》三类。
2.屈原,名
平,字原,战国后期 楚 国人。
的作品。如著名的《窦娥冤》
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
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
2、简要说明吴荪甫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直接原因:杜竹斋的倒戈。
性格原因:刚愎自用、倔强不屈、性情暴躁。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华民族工业十分弱小,抵抗不住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联合进攻。
3、简述《骆驼祥子》的思想意义。
答:主要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答:《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2、结合《春之声》试析王蒙小说艺术风格的新变化。
答:《春之声》是王蒙在经历30年坎坷生涯以后,在创作中大胆借鉴“意识流”手法用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的代表性作品。
《春之声》在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创新,表现在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主人公岳之峰为中心点,以大量感官印象引发自由联想,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结构线索,形成“放射性”布局结构,多线条、多层面、多视角地在过去、今天、未来之间来回转换,从而大大拓展了现实空间,加快了心理流程的速度,扩展了小说的容量,同时与五光十色、变化频仍的现实生活保持和谐。
作品借鉴了意识流的手法,而不是纯粹意识流小说;注重心理探索,但不排斥描写客观环境和人物行为;大量的印象、感觉、联想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经过了理性的筛选和梳理;内心独白、暗示、象征与客观叙事、描写结合,总体上呈现出乐观向上的基调,体现出一种开放的现实主义特征。
第五篇:中国文学基础作业补修作业
中国文学基础 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
一、填空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 黄庭坚的提出的诗歌理论之 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 影响很深。
2.在 80 年代后,杨绛创作了 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 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 写作姿态。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
4.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 “三恋” 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5.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两首最 著名的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 恨歌》和《琵琶行》。
6.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 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 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 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 如故。
7.铁凝的成名作 哦,香雪》 》 《 香雪》 写了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 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 故事。
8.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 提出的 “三美理论” 主要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9.北宋词人苏轼擅长在咏物 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 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10.苏轼的词代表了北宋诗 坛的最高成就,他开拓了诗的 题材和意境,打破了传统的婉 约风尚,开创了豪放词风。
11.在 80 年代中期开始崛起 的先锋小说中,格非是马原之 后叙事革命的代表,孙甘露在 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而余 华 则发展了残雪对人的生存 探索。
12.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是 《尚书》 其书名即上古之书,的意思,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 汇编。
13.“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 和宋代的八位散文大家。唐宋 八大家中,在唐代的两家是韩 愈、柳宗元。
14.清代诗人 黄仲则 对盛世 的虚幻有清醒的认识,癸巳除 《 夕偶成》其一预见了社会危机 的即将来临。
15.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 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6.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 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 “诚斋体”。
17.在《家》中,觉慧把鸣凤 送给冯老太爷做小老婆,鸣凤 自尽后,又换了一个丫环,她 是婉儿。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 林逋《山园小梅》的咏梅绝唱 中的名句。
19.国统区有影响的长篇小 说主要有的茅盾 《腐蚀》 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
20.解放区最著名的长篇小 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简要说明《棋王》儒道 合璧的特点式,即他关于“吃”和“下棋” 两件事。吃为身体之须,棋为精神之须。对于“吃”,他的要求很低,“顿顿饱就 是福”,对于“下棋”,则是 自我完善的追求。安贫乐 道、宁静淡泊的道家思想 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 儒家思想在王一生身上得 到了辩证统一和集中体 现。
2.莎菲形象的 “现代特征”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她的性格是现代的、崭新的。与传统女性温顺、娴淑的性格 不同,她不把自己作为被动的 等待男性来选择的对象,而认 为自己与男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可以主动去选择男性;
第二,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是现 代的、进步的。她一方面对两 性关系持开放态度,一方面也 努力保持着女性的自尊、自重,追求“灵与肉”和谐的爱。
3.《三国演义》中曹操的 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 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 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 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 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 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 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 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 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 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作品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王 一生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 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1.怎样理解艾青诗歌中的 忧郁色彩?
通过以上各个不同角度、侧面 的综合分析论述,对于艾青的 诗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艾 青的忧郁中饱含了深沉的爱,爱是其诗歌的内核和“诗魂”。他的忧郁是一种爱,“忧郁的 爱”,爱是艾青诗歌忧郁的深沉 因子。艾青诗里忧郁的色彩只 是我们很易看到的表层显现,它有着悲怆的深度和震撼人心 的力度。他的爱来自于对这土 地、对这土地上人民、对民族 和国家,以及对自由、光明与 和平永恒的愿望。只不过这种 深沉广博的爱浸染上了诗人忧 郁的情感色彩。他的忧郁是在 “爱”的追求过程中坚强的执著 的信念的表现,是一种“力”的 凸现,其反过来又促进了他对 这爱的更加强烈的坚定不移的 追求。因此,艾青式的忧郁表 现出的是一种悲壮、崇高之美。其忧郁中迸发的是热情,其痛 苦中蕴涵的是希望,其哀婉中 燃起的是火焰。只要是人类还 有悲苦,生命还受着扭曲,艾 青的诗就拂不去的忧郁与悲哀 的情结。
2.结合张爱玲对王安忆的 影响,说明《长恨歌》的叙事 特点。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主要在于 偏离宏大叙事的视角,从个人的立 场上开掘都市民间的世界。《长恨 歌》对上海这一商业化大都市的艺术表现,正是摒弃了对重大社会政 治事件的展示,将人物和故事融化 在平淡的叙事之中的结果。作品的 第一章,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只 写上海的弄堂。对于主人公王琦瑶 的描写,也有意回避了她的社会关 系,隐去了时代对她命运的直接冲 击,发平常的生活情境取代了戏剧 冲突,弄堂与小姐就是上海精魂的 具体体现者。
第二次
一、填空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宋代诗人 杨万里 以 “活 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 “诚斋体”。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飞鸟相与 山气日夕佳, 还。
3.盛唐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 流派,一个是以王维和孟浩然 等人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一个 是以高适、芩参为代表的 边 塞诗。
4.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 冕的 《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的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5.建安时期惟一的女诗人是 蔡瑛,她的带有自传性的五言 诗代表作是 《悲 愤诗》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 以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 志 人小说。前者以干宝 的 《搜 神记》成就最高,后者的代表 作则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
8.解放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丁玲 的《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9.巴 金 的 小 说 《 寒 夜 》 主要通过汪文宣、曾树生等小 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 国统区的时代面貌。
10.汉代民歌《上山采靡芜》 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 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 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 不如故。
11.1986 年,莫言 的 《红 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 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 诞生。
12.王安忆 为有意突现 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 “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13.话本小说 《碾玉观音》 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 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 望。
14.“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 黄庭坚 的提出的诗歌理 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 诗人影响很深。
15.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是 《尚书》 其书名即 上古之,书 的意思,是一部古代历 史文献汇编。
16.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 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
17.1921 年出版的 郁达夫 的小说集 《沉沦》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 集。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 林逋的咏梅绝唱《山园小梅》 中的名句。
19.中国文学自 1937 年抗日 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 是“ ‘五四’新文学传统”,二 是 “解放区文学传统” 这两个,启蒙文化传统 传统又称和战争文化传统。
20.80 年代 “市井小说” 的主 要作品有邓友梅的 《那五》 烟、《 壶》等“市井文化” 系 列,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三国演义》中曹操的 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 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 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 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 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 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 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 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 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 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 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 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2.小说《风景》的创作目 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一个 “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1. 作品主要是想表现社会底层 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 遇,表现这个家庭成员全都疲 于应付生存现状的种种沉重压 力及“生存”本身的意义。
2. 从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 故事,可以产生某种 “陌生化” 的叙述效果,使作品中的生存 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以一种极端化的方式还原出赤 裸裸的生存本相,充满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
3.莎菲形象的 “现代特征”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她的性格是现代的、崭新的。与传统女性温顺、娴淑的性格 不同,她不把自己作为被动的 等待男性来选择的对象,而认 为自己与男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可以主动去选择男性;
第二,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是现 代的、进步的。她一方面对两 性关系持开放态度,一方面也 努力保持着女性的自尊、自重,追求“灵与肉”和谐的爱。
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1.结合作品分析 《牡丹亭》 的艺术成就。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 “ 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 令《西厢》减价。《牡丹亭》 ” 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 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 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 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 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 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 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 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 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 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 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 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 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 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 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 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 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 水准。
2.为什么说《狂人 日记》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作品? 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 各种体裁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话剧从开端到成熟几乎花费了 半个世纪;新诗对于传统旧诗 的胜利虽然只用了短短四年,然而,它不但经历了一个痛苦 的涅槃过程,而且距离艺术上 真正的成熟还有待时日;散文 的成就最大,但是,它一开始 使用的却是文学革命所反对的 文言文,而且,它虽然有数量 众多的名家名作,却很难找出 一篇足以体现其整体成就和水平的代表之作。只有小说,虽 然起步较晚,大多比较幼稚,但是,却由于产生了鲁迅 的 《狂 人日记》,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小说的开端,也就是它成熟的 标志。虽然《狂人日记》不是 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 说,但它却是第一篇猛烈抨击 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以足够 的思想分量体现了新文学运动 的实质,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 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在现 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 小说形态,最早显示出了文学 革命的实绩。
第三次
一、填空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北宋词人 周邦彦 擅长 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 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 等。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
3.中国文学自 1937 年抗日战 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是 “ ‘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 “解放区文学传统” 这两个传,统又称 启蒙文化传统 和战争文化传统。
4.汪敬之 的诗集《蕙 的风》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爱情诗集。众里寻她千百
5.,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6.“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 黄庭坚 的提出的诗歌 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 派诗人影响很深。宗璞 在“文革”
7.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 《我是谁》。
8.宋代诗人 杨万里 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 活脱的“诚斋体”。
9.杨绛 在 80 年代后,创作了长篇小说 《洗澡》 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 缘人的写作姿态。
10.江西诗派所谓的 “一祖三 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 人 杜甫。11.明代作家 康海 的杂 剧《中山狼》谴责了忘恩负义 的行为,为其赢得了文学史上 不朽的声名。
12.阿城 的《棋王》描写了 一个外号叫“棋呆子”的知青 王一生的故事。1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 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出自 1976 年 “四五” 运动中北 岛创作的 《光的赞歌》 一 诗。
14.80 年代 “市井小说” 的主 要作品有邓友梅的 《那五》 烟、《 系 壶》等“市井文化”度列,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最 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 著按其时间的先后分别是《典 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 和《诗品》。
16.元代作家郑光祖的杂剧 《倩女离魂》 借肉体和灵 魂的分离写出了女性对爱情的 热烈追求和现实中女性的压 抑。
17.1986 年,莫言 的 《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 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 说的诞生。
18.宋代词人 辛弃疾 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是他晚年的怀古名作。
19.解放区最著名的叙事长 诗是李季的 《王贵与李香。香》 和阮章竞的《漳河水》
20.王安忆 为有意 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 作的“三恋”是《小城之恋》、《荒山之恋》 《锦绣谷之恋》 和。
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简要说明《棋王》儒道 合璧的特点。
2.简 述 汉 代《古诗十九 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是 “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辞”,从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出了东 汉后期政治混乱、没落的时代 风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 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其抒情方 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 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 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 的境界。《古诗十九首》的另一显 著的艺术特点是善于通过某种 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 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 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 出。《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 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例如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行行重行行》)(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 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情 绪?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 和作者的情况简要加以说明。
《再别康桥》 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 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 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 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 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 人的想象之中。全诗以“轻轻的” “走” “来” “招 手” “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 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 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作品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王 一生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 式,即他关于“吃”和“下棋” 两件事。吃为身体之须,棋为精神之须。对于“吃”,他的要求很低,“顿顿饱就 是福”,对于“下棋”,则是 自我完善的追求。安贫乐 道、宁静淡泊的道家思想 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 儒家思想在王一生身上得 到了辩证统一和集中体 现。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 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 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 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 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 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 有致。全诗 7 节,每节 4 行,组成 两个平行台阶;
1、3 行稍短,2、4 行稍长,每行 6 至 8 字不等,诗人 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 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 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 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 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 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 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 弦。
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1.《茶馆》在艺术结构上 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 构有什么意义?(1)《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人像 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2)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不以故 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 为结构要素,主要人 物从中年到老 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 下事事相连、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 要来去自由。
(3)“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 是主次分明,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 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 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 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 题。
贤臣、忠臣良将、仁人志士; 批判鞭挞暴君昏主、奸臣贼子、贪官酷吏、势利小人,例 如……。这就使《史记》的文 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充满 激情。
二、史记》中有不少作品通篇 像是一首抒情诗,像《伯夷列 传》、《屈原贾生列传》等; 有的文章虽然未能全篇如此,但其中有的段落也有较强的抒 情性,像《刺客列传》中太子 丹易水送别荆轲、《项羽本纪》 中“垓下之围”里项羽作《垓下 之歌》一段等。
三、《史记》的文章常采 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这些议论 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例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作者 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作 者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 慨。不少人物传记的结尾,作 者也用“论赞”的方式抒发自己 的一番感慨,也使文章带有较 强的抒情性。
第四次、填空题(共 20 道试题,40 共 分。)
1.小说 《海滨故人》 是 庐 稳 的代表作。
2.国统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 主要有 茅盾 的《腐蚀》,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
3.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 冕的 《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的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4.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 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 《离骚》 ”。5.赵振开的《波动》 是 “文革”地下文学中最成功的
2.举例说明《史记》文章的 抒情性。
一、描写历史人物,融入了作 者深挚的爱憎感情:歌颂明主小说。
6.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在《围城》中,与方鸿渐 在三闾大学因同病相怜而结婚 的是 孙柔嘉。
8.建安文学中的“三曹”是 曹丕 指曹操和他的儿子 和曹植,他们都是建安时期的 著名诗人。
9.1957 年 1 月,诗刊 《星星》 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 表了曰白的短诗《吻-》和流沙 河的散文诗《草木篇》 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0.宗璞 在“文革” 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 《我是谁》。
11.80 年代 “市井小说” 的主 要作品有邓友梅的 《那五》 烟、《 “市井文化” 系列,壶》 等 冯骥才的 《神鞭》、《三寸金莲》 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12.中国文学自 1937 年抗日 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 是“ ‘五四’新文学传统”,二 是 “解放区文学传统” 这两个,传统又称 启蒙文化传统 和战争文化传统。
13.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 海色本澄清。
14.解放区最著名的叙事长 诗是李季的 《王贵与李香 香》 和阮章竞的 《漳河水》。
15.清代长篇英雄传奇 《说 岳全传》 是岳飞故事的集 大成之作,在民间影响很大
16.说 徐志摩 是“中 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 又是‘末代’的诗人”的评论 家是茅盾。
17.茅盾的第一部小说 《蚀》 一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8.建安时期惟一的女诗人是蔡瑛,她的带有自传性的五 言诗代表作是 《悲愤诗》
19.1921 年出版的 郁达夫 的小说集 《沉沦》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 集。
20.《青春之歌》之后,杨 还创作有长篇小说《东 沫 方欲晓》《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等,其艺术成就都没 能超过《青春之歌》。
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白鹿原》在叙事结构 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在叙事结构上,一方面采用多 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 复杂的故事中,还采用故事套 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表 现出主线突出、明暗清晰的特 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明争暗 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的家族 历史,而且也展示了中
国社会 历史的变迁过程。在叙事视角上,主要采用一 种“全知视角”既不宥于已有 的社会历史观点,也不完全依 从自己的个人见解,而是站在 民间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人 的眼光来叙述历史和故事。
2.《三国演义》中曹操的 形象有哪些特点?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 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 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 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 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 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 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 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 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 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 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 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3.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历史散文?有哪两部最重要的 且具有文学性的代表作?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类散 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记载 国家大事和君主言行的,为统 治者提供借鉴的散文称历史散 文。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且 具有文学性的两部历史散文著 作是《左传》和《战国策》。
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1.为什么说《狂人日记》 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 品?
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 各种体裁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话剧从开端到成熟几乎花费了 半个世纪;新诗对于传统旧诗 的胜利虽然只用了短短四年,然而,它不但经历了一个痛苦 的涅槃过程,而且距离艺术上 真正的成熟还有待时
日;散文 的成就最大,但是,它一开始 使用的却是文学革命所反对的 文言文,而且,它虽然有数量 众多的名家名作,却很难找出 一篇足以体现其整体成就和水平的代表之作。只有小说,虽 然起步较晚,大多比较幼稚,但是,却由于产生了鲁迅的 《狂 人日记》,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小说的开端,也就是它成熟的 标志。虽然《狂人日记》不是 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 说,但它却是第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以足够 的思想分量体现了新文学运动 的实质,在艺术上成功地借鉴 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在现 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 小说形态,最早显示出了文学 革命的实绩。
2.结合张爱玲对王安忆的 影响,说明《长恨歌》的叙事 特点。
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主要在于 偏离宏大叙事的视角,从个人的立 场上开掘都市民间的世界。《长恨 歌》对上海这一商业化大都市的艺 术表现,正是摒弃了对重大社会政 治事件的展示,将人物和故事融化 在平淡的叙事之中的结果。作品的 第一章,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只 写上海的弄堂。对于主人公王琦瑶 的描写,也有意回避了她的社会关 系,隐去了时代对她命运的直接冲 击,发平常的生活情境取代了戏剧 冲突,弄堂与小姐就是上海精魂的 具体体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