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社会矛盾加剧,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由于我国高校安全教育起步晚,缺少成熟的经验,存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内容不完善、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只有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认真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优化教育内容,注重教育效果,才能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效,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论文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注重校园安全环境建设,营造高校安全文化。高校的安全教育,应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使大学生对安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安全教育中,要把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与直接活跃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师生员工共同参与,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物质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精神建设是关键。要加强舆论引导,形成一个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维护安全的文化氛围;搭建一个平台,组织、发动全校师生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创造一个重视安全、宣传安全、保障安全的浓厚氛围;高校还要有意识地引导舆论的方向,不失时机地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忧患”意识,逐渐形成高校安全文化。
第二篇:大众传媒视域下当代公民道德教育问题
大众传媒视域下当代公民道德教育问题.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 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大众传媒视域下当代公民道德教育问题.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大众传媒视域下当代公民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英文题名】 Contemporary Citizens Moral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Domain of Mass Media
【作者中文名】 周金玲;
【导师】 丁永刚;
【学位授予单位】 长安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 2009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长安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9-10-07
【关键词】 大众传媒;公民道德教育;评价机制;
【英文关键词】 Mass media;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Evaluation mechanisms;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大众传媒发展迅速。大众传媒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大众传媒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大众传媒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给公民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道德观念的同时,也给公民的道德观念和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进而给公民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大众传媒。本文以传播学、道德教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系统论为理论依据,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逻辑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从阐述大众传媒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定义等相关问题入手,明确了大众传媒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关系;理清了大众传媒视域下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着环境复杂、内容多元、目的迷失、效果弱化等问题;并从社会、媒体自身、受众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众传媒视域下我国当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对策,即:党和政府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管理、提高大众传媒的素质、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吸收借鉴国外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些有益成果;同时,提出要构建大众传媒视域下公民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为我国...
第三篇:关于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学生恋爱观的建构
关于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学生恋爱观的建构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的恋爱行为日益普遍。错误的恋爱观会给高职学生带来多种危害。高职院校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恋爱观的途径有:帮助高职学生确立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爱情的本质;以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为指导,引导高职学生文明恋爱;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加强社会、高校、家庭间的合作,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论文关键词]和谐校园 高职学生 恋爱观 教育类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是青年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朝夕相处,相互之间容易产生好感。但是,恋爱是难以驾驭的人生艺术,投入恋爱的大学生们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无论对其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以及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中的恋爱现象
笔者对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09及2010级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国际商务、旅游管理、电脑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机械装配与维修等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96%。问卷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6.5%,同时14.1%“已经谈成”,21.6%“正在谈”,26.8%“原来谈过”,只有33.5%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期间不想谈”。此外,笔者根据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交流,发现他们对爱情、恋爱的认识相当肤浅,仅停留在好感的层面上。因此,对高职学生开展恋爱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高职院校亟待重视并加强的问题。
二、错误的恋爱观及其危害
作为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基础和前提,恋爱是男女双方爱情的过程中或在爱情基础上形成的相互交往活动。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恋爱中的男女收获爱情。而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在现实生活中,高职学生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科学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否则,恋爱就可能成为其人生不幸的诱因。高职学生存在的几种错误的恋爱观。(1)错把友谊当爱情。有些学生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区分友谊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情感,错把正常的异性友谊当爱情,给双方增添了许多烦恼。(2)为寂寞解闷而恋爱。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大而频繁,加之成人意识增强,一般不愿意与老师、家长坦诚交流。于是“满腔烦恼无处诉,找个恋人来倾吐”成为不少高职学生恋爱的动机。(3)偏重外表美,忽视内在美。表现在择偶标准上,男的要求女方漂亮、温顺、有魅力;女的要求男的标致、个高、有男子汉风度。一部分学生并不真正懂得美的内涵,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味追求容貌。这种简单的恋爱观,既可能会伤害对方,也可能会伤及自己。(4)爱情至上。爱情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有些高职学生只为爱情而活着,将爱情置于学业之上。(5)功利化地看待爱情。不少高职学生,尤其是女生将对方看做“钱包”,以对方的门第、家产、地位、处所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6)性行为的随意性。在高职校园里,部分学生受资产阶级“性解放、性自由”的影响,在行动中,并不是为着真正的爱情去爱对方,而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加之部分学生缺乏避孕知识,极易导致怀孕现象发生,给女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严重创伤。错误的恋爱观给高职学生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妨碍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爱情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与成才相比,它毕竟处于从属地位。部分低年级的大学生恋爱很大程度上与周围环境的影响、远离家乡父老而感到孤独寂寞、高年级男生对低年级女生的主动追求等因素有关。同时一些学生分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加之对爱情抱有神秘感、浪漫感,当他们自认为的“爱情”到来时,就盲目、忘我地投入对爱情的追求。尤其是部分陷入单相思、师生恋和同性恋泥沼的学生,容易失眠、焦虑。甚至导致心理疾病。(2)影响和谐校园的建构。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同时,在高职院校这种青年人相对集中的地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朝夕相处,容易产生感情。在校园中、草场上、图书馆、食堂等场所,部分谈恋爱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搭肩搂腰,甚至公然拥抱、接吻等,这不仅有损大学生的形象,与良好的学习氛围极不相称,也是对校园环境的污染,影响和谐校园的建构。(3)处理不当,恋爱会导致高职学生断送学业。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学知识、长身体、锻炼思想、训练技能、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大学生能否正确处理好恋爱、爱情问题,集中精力搞好学习,提高身体与思想素质,力求全面发展,这不仅关系到个人今后的幸福、发展和前途,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养。现实生活中,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当,使一些原本天赋极高、富有才华、渴望成为栋梁之才的高职学生被埋没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三、高职学生正确的恋爱观的建构途径 教学法论文教育理论 英语教学论文 帮助高职学生确立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与历史的使命。大学阶段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当代高职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经受着多重价值观念碰撞,面对着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对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清大学生的内涵,从而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更好地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奋进。同时,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理性地看待自身成长、科学地认识与把握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从而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实现自身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教育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爱情的本质。鉴于当代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婚姻爱情观教育,他们对爱情、恋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教师上的讲解,还仅仅停留在感情的层面上。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西方一些腐朽没落的性文化、性思想的铺天盖地侵入与传播,给大学生在理解爱情的问题上设置了障碍,甚至使部分学生陷入追求性自由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真正的爱情是性爱、理想和责任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1)性爱使得爱情打上了情爱的烙印,并把异性间的友谊根本区别开来。因此,青年大学生应该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好感属于友谊的范畴,在正常的异性交往当中,好感有可能发展为爱情。但是,将一时的好感或某一方面的倾慕当做爱情是错误的,会给自己和对方增添许多烦恼。(2)理想的契合,使恋人们在爱情路上勇往直前。个人的爱情一旦实现了与理想、事业的融合,就能更充分地焕发出恋人们内心潜在的力量和创造才能。只有实现了这种融合,才能使恋人们英勇地投身于探索真理、献身祖国、造福人民,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3)责任的担当,体现了爱情的特殊性。虽然爱情包含性欲的因素,但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性欲。性欲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爱情已经远远不能等同于性欲。人类不是禽兽,肉体的满足已经无法与精神的满足、精神的吸引分开。那种只把异性当做性欲对象的行为,只能是一种兽性。爱情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容,但社会属性净化了自然属性。爱情蕴涵着对对方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具体体现为恋人们在追求、收获爱情的路上,彼此之间为对方“忘我”的付出。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他)缔造幸福。”恋人间责任的担当不仅为爱情提供了坚实的情感保障,也丰富了爱情的内涵,升华了爱情的境界,而且从根本上将爱情与性欲、纯粹的性爱、自私地占有对方、视对方为玩物区别开来,充分展示了爱情这一人间真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为指导,引导高职学生文明恋爱。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受到道德的约束。其实,爱情本身就蕴涵着道德性,蕴涵着对对方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它要求爱情的双方在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础上平等相处、自觉承担责任、在恋爱中文明相亲相爱。虽然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考虑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个性的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和志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因素,是维护恋爱关系的自主性和持久性的条件。在建立和发展爱情关系的过程中,恋爱双方应该以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方式进行交往,平等、真诚相待,不能有任何欺骗行为。一旦建立起爱情关系,就要共同承担起这一关系所包括的所有各种义务。这样的恋爱双方,在长时间的恋爱过程中,不会逾越性行为的界限。在爱情发展的过程中,这样的人,幸福才是久远的。在恋爱的问题上,那种三心二意、朝秦暮楚、玩弄异性的“爱情”是虚伪的、卑劣的。“恋外情”“婚外情”,甚至“多角恋爱”,不是真正的爱情,也是对对方感情的不尊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力避高职学生因业余文化活动匮乏而去寻求异性感情寄托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合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走出二人情感世界圈子,在参加活动中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从而为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塑造和谐、轻松的氛围。同时,也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组建家庭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社会、高校、家庭加强合作,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服务。调查显示,社会上两性关系中丑恶的现象,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对爱情的认识,关系到他们正确恋爱观的确立。近年来,婚外恋有蔓延的趋势,仅2002年,在我国普通公民中,有婚外情的占8.2%。尤其是社会上出现的高级官员道德败坏问题,一些家庭中父母之间感情上遭遇危机,这些情况对高职学生造成的认知冲击是深远而严重的。为此,全社会都应增强对高职学生爱情观、恋爱观的关注。社会、高校与家庭应积极采取措施,发挥三位一体的作用,在发挥学校教育与引导作用的同时,增强社会、家庭在这方面的作用。从而为他们健康成长成才,为高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和谐校园的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及对策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及对策
摘 要:针对社会大环境对我国高校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防范高等学校潜在的安全问题,从而建立相应的校园安全管理预警机制。
关键字:高校安全;管理;对策
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着重于技防和物防硬实力的完善,同时需要人防的软意识做支撑。要不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安保工作理念上的更新,加强队伍建设,为高校”平安校园”创建打好基础。当前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目前高校校园安全,主要可以归纳为几类:
1.1 安全领域意识的滞后性
首先,学院领导在安保问题上不是不重视,而是没有办法将安保放到重要的意识日程中来考虑,另外大多都存在侥幸心理。日常工作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基本不研究校园安全问题,研究校园安全问题则是要迎接上级的检查。
其次,现在高校和社会互动的越来越多,但是全员安保的理念越来越弱,师生间未能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安全主体意识薄弱。
还有,现在大学在读的多为“90”后本科生、“85”后研究生,独生子女很多,他们主体意识强,但自理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弱,社会阅历少,想法单纯,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并且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遇到困难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2 安全防控体系的挑战性
首先,由于校园建设、校园活动日益增多,安全隐患随之增多,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没有及时增加与更换。
其次,校园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校园及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私人车辆急剧膨胀、出入校园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治安形势、交通安全随之严峻。
此外,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而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了学校与教师的利益发生冲突的局面,学生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
1.3 校园安保队伍职能及发展的约束性
首先,安保对象的改变和流动与学校户籍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由于生源的日益复杂和广泛,还有日益增加的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加之目前学校安保部门和学校户籍管理属地派出所系统不联网的状态,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双方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具体信息,无法及时的针对性强的做出应急预案,这样就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办法做到消失在萌芽状态。
其次,高校注重教学科研,对安保部门的工作不足以重视,加之高校安保部门的体制有很强的延续性,导致人员素质始终偏低,经费不足,很少投入安保设备,所以新时期高校的安保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还有,安保工作职能的改变,由原来主管校园内到校园内外小社会的转变,校内包括科研单位还有民营企业商业网点等等,情况复杂很多,尤其对校园外周边没有相应的执法权,所以,要确保整个校园的安全,形势是非常的严峻的。
最后,校园安保队伍日渐萎缩,高校管辖的派出所在校内设立的警务室形同虚设,并未发挥相应的作用。另外,目前校园内的安保人员许多是校园周边农民,因为其土地被学校征用而失业,当地政府、学校优先录用这些人来解决农民失地问题。但是他们都年龄偏大,素质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高校的安保执行力下降,故校园安保队伍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
首先,要提高高校领导安全管理的责任,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领导要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放到日常议程上,要经常研究,始终坚持把高校的安全工作作为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切实抓好高校校园的安全工作。高校安保部门要不断的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覆盖校园安全的管理制度、公共设施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和危险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学生公寓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大型活动管理的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的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而规范校园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使得行政管理程序化。另外,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后勤保障等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各尽其责,辅导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应该直接面对学生做好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联动相关部门各处,不留安全管理的死角。使其不管发生任何安全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而且做到及时管,及时解决,从而形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加强校园的安全宣传,提高师生自身的安全意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宣传提高高校师生安全意识的活动,比如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并且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知识及日常生活安全急救措施,可以以开展法律讲座、上安全教育课以及入学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传输安全知识,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自我防范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进而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大家更加关注校园治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来,主动成为改善校园治安环境、治安秩序的主人翁。此外,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还要定期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及火场逃生自救演练等方面的应急疏散演练和教育培训。总之要通过多层面和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且配合相应的实战演练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其主人翁的姿态,这是确保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还有,学院管理者加大校园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切实的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人防方面:高校安全管理人要多进行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考察工作、座谈会交流工作,同时多听取专家的讲座以及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而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专职校园安全保卫队伍。高校安保管理人,还要根据现时期校园安全管理的新特点,对学校的安全情况做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校园安全情况,明确校园安全的重点部位,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安全保障措施。定期要对校园内发生的案件进行分析统计,归纳出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段的发案特点,然后及时调试安保方案,加强重点区域的巡逻力度。建立健全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处理的制度,从而及时调解校园矛盾,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物防方面与技防方面: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一定要有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比如高校围墙、学生公寓低层的防护窗以及道路交通标识、减速装置等等,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大技防的投入,校园内重点部位以及偏僻角落都要安装红外线监控系统,学生公寓的智能限电系统,图书信息楼、实验中心等重要楼宇的门禁系统,学生公寓的防盗网等等,这些都是保障高校安全必备的物质基础。
最后,是要加强关注高校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问题以及大学生心理的健康问题。近些年来,从高校的实际情况看来,多数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甚至一些恶性案件,很大的一部分都和教职工学生的心理疾病有关。所以高校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并给予特别的关注,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特殊人群分析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便其能走出心理误区,达到减轻心理负担的效果。要帮助他们“减压”、消除心理挫折,使其重获自信,真正达到心态的平和。在日常的教学中,辅导员老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问题,并且定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解,然后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注重培养与学生的亲和力,使校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荣辱与共的精神和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所以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人这一主体在高校安全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职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每一名教职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个都不能少的”全员参与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于此同时,我们更要加强对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及周边安全形势的预判,及时把握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而把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波,谢卫正.关于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9(19):164―165.[2]韩红根.加强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学校安全管理.2011(6):27―3O.[3]王俊拴.高校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J].高教探索,2006(5):5
作者简介
芦佳(1984-),唐山师范大学换语言文学。
王秀炜,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史文艳,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第五篇:多媒体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优劣探讨
多媒体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优劣探讨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作为高校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教学自然也不例外,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辅助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质量等。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所以本文主要就多媒体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优劣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该现代技术的认识与了解,更好地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效率。
就目前而言,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量、提升学习效率等等,是近些年来备受英语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有少数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实际有所忽视,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有效地辅助教学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多媒体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优势提高信息量
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采用计算机,能够在储存器中安置很多背景知识,如图片、声音与视频等,且借助互联网,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搜索,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相比于高校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了信息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记忆所学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地位,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习惯使用黑板板书与口头讲述的模式进行授课,此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将考试成绩视作主要学习目的,加之英语学习相对较难,教师讲授方式单一枯燥,所以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甚至不愿意接触英语。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实施辅助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认识与了解,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英语实践能力。
减轻教师工作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实施辅助教学,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即同一个时间段教师可以为多个班级学生授课,在现有教师人数不变的基础上合理拓展了授课范围,且减轻了工作量,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拓展教学形式。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拓展教学形式,使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还可以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情景表演、视频欣赏与网上作业等等,这既拓展了教学形式,又提高了信息量,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开展个性化教学。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黑板板书与口头讲述的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可以使用电脑,通过电脑师生可以一对一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从而依据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距离。传统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基本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且实施大班级授课,很多学生挤在一个大教室里,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合理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接受,并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多媒体视域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弊端
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课堂讲授,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量大,而课时相对较少,长期以往,学生学习热情日益降低,在教师的遏制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无疑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减轻了教师工作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松警惕,任由学生发展,有少数教师责任心缺乏,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有所忽视,甚至偷工减料,影响了课件质量。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但若不严格制作课件,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另外,还有少数教师难以把握教学进度,完全依靠课件进行授课,没有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对学生而言,思维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主动思考,开发思维,才能体现学习的重要性,高校英语学习自然也不例外,所以英语教师应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虽然多媒体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过程,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有些教师直接生搬硬套,没有依据学生实际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为此,我们在认识到多媒体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索与创新,不断提升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另外,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还对学生个性有所约束,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个性发展,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应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教学速度的提高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负担。
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
所谓“重教轻学”,指的是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效率、教学进度,对学生学习有所忽视,即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有所忽视。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扮演教育者角色,?要扮演引导者、督促者的角色,对学生学习进行督促。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能直接生搬硬套,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充分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如何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校英语辅助教学
依据教学实际合理设计课件,充分发挥课件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用,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则要合理设计课件,保障课件质量,在追求课件观赏性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教学实际,依据教学实际进行课件制定,最大限度地提升课件实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大对英语重难点的重视程度,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以标示,便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所学知识。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利用互联网拓展教学资源,在正式上课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查找资料,依据学生实际重新编辑课件,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所以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需求,将学生视作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则要合理设计课件,即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选择既符合教学要求又满足学生需求的内容,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学习水平,合理把握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考、讨论时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举一反三,在课堂学习中体会成功,从而增强英语学习信心,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推进教师和多媒体有效结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就目前而言,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教师的计算机知识,让他们对多媒体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要将他们和多媒体进行有效结合,实行优势互补,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高效英语教学体系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作用,提升学生英语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创建愉悦的课堂氛围,强化情感教育。课堂氛围对教学质量、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这就对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导者角色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建立良好的师生相处模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由此实施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展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他们的后续学习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转变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英语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加深自己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认清多媒体教学在具?w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劣势,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高校英语多媒体教学高效应用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