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考察与比较
第二章
各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考察与比较
第一节
各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考察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趋短缺,迫使人类加速向海洋进军,向海洋索取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与空间。尤其是二战以来,海洋产业在各沿海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海洋产值亦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伴随着开发利用海洋活动的密度和强度的增加,海洋利用的秩序出现了混乱,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及其资源,促进海洋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权益,沿海各国相继加强了对海域使用与管理的立法。纵观世界各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以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最为典型,本节拟主要对这四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状况予以宏观考察,以窥世界各国海域使用立法之概貌。
一、英国的海域使用制度立法概况
在历史上,英国曾一度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海洋大国,其海域使用与资源开发历史悠久,海洋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海洋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关于海域使用的立法,也向来为英国政府和立法机关所重视,其海域使用制度颇为发达并为各沿海国家所效仿。
英国在海域使用制度方面的基本法律,是1961年制定的《皇室地产法》。该法以潮间带和12海里领海属英国皇室地产这一历史传统(该传统来源于古罗马法的“公共托管原则”)为立法依据,规定使用这些皇室地产修建港口、码头、栈桥、管道,围海、填海,进行水产养殖以及海底矿砂开采等,必须获得皇室地产委员会的许可,由其颁发海岸或海域使用证,并须缴纳租用费(地租)。该法是目前英国调整海域使用活动的主要法律。在此之前英国还颁布有《海岸保护法》,该法要求成立海岸保护委员会,以行使海域使用过程中海岸保护的权力;涉及海岸保护费用的条款在该法中占据了相当比重,该法规定为加强海岸的保护,任何通过开展与海岸有关的工程而受益的人员,均须向当局缴纳费用。以这两部法律为依据,英国建立了完备的海岸与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由于英国近海海域油气资源相当丰富,在其海洋资源中占据首要地位,为有效地管理和促进近海油气开发,英国于1964年专门颁布了《大陆架石油规则》。该规则规定,英国及其殖民地公民、在英国居住的个人和在英国设立的法人均可依据该规则申请在其领海下的底土或任何特定区域的底土中进行石油勘探和生产的许可证,但持证人应在许可期间内按规定的方式缴纳矿区使用费及其他规费。该规则还有3个附件,即勘探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格式、勘探许可证标准条款和生产许可证标准条款。
此外,由于英国的海岸带管理是当作土地利用规划系统的一个方面来对待的,所以,其于1971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也涉及到海域使用问题。依据该法,任何开发均须事先得到地方规划局的同意,海域的开发使用也不例外。另外,其1974年颁布的《海上倾废法》也与海域使用有关。依据该法,除非得到许可,禁止从车辆、船舶、飞机、气垫船、海洋或陆地构筑物上向海中或有潮水域永久性地投弃任何物质,以保护海洋环境。[20]
二、美国的海域使用制度立法概况
美国海岸线全长22680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其75%以上的人口均居住在邻接海洋和五大湖的各州。[21]历史上,美国对海洋的使用主要是在商业、海事运输、食物生产和安全防御等方面,其对海域使用的管理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之前的久远年代。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涉海经济的发展,海洋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美国亦逐步加强了有关海域使用的立法。至70年代,其海域使用管理的立法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一套有关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律体系。进入80年代,立法重心则转到对这些法律的修订上。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海域使用管理的立法体系,在若干制度上也较为先进。应该说,美国的海域使用立法基本上是立足于管理的角度,但透过这些立法,我们也不难捕捉到其海域使用权制度的大体轮廓。
1945年,杜鲁门总统发布了关于大陆架资源和渔业保护的大陆架(2667号)和渔业(2668号)两个公告,单方面提出了对大陆架资源的要求和在水下土地的上覆水域建立渔业养护区的权利,这两个公告基本确定了以后美国海域使用的立法走向。之后,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进行了一场关于领海底土及其资源所有权归属的长期论争,沿海各州及众议院力主联邦政府应放弃沿岸海域底土及其资源所有权的要求,而联邦政府和最高法院则主张联邦政府应对此拥有至高无上的所有权。争论的结果是1953年5月23日《水下土地法》的出台;同年,为履行杜鲁门公告而制定的《外大陆架土地法》也告颁行。根据这两项法律,沿海各州拥有领海海域底土及资源的所有权,而领海以外的大陆架土地和资源的所有权则归联邦政府拥有,由此决定了美国海域使用管理中联邦和州政府分权的原则,且在近十几年里,还出现了州政府对沿岸海域之管理权力不断扩大的趋势。
1972年,调整美国海域使用的重要法律《海岸带管理法》出台。该法强调其目的在于“达到海岸带水土资源的广泛利用,并充分考虑生态、文化、历史、美学价值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该法,美国确立了海域使用活动的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22]并初步确立了海域使用的许可证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该法还对联邦和州政府海域管理的权限划分作了较详细的规定。
为了控制海水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美国国会于1972年还通过了《海洋保护、研究和自然保护区法》,它要求商务部制定一项长期规划,以解决海域污染、过度捕捞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人为变化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为调整深水港的海域使用问题,美国于1974年颁布了《深水港法》,规定深水港的建造和使用应进行广泛的协调,须与国家的海洋政策和利益相对应。为了加大对海洋渔业的调整力度,美国又于1976年颁布了《渔业养护和管理法》,该法明确必须制定和实行国家渔业管理标准,建立渔业管理委员会,健全渔业保护和管理原则,它标志着美国由传统的渔业管理制度开始转向综合的渔业管理。
三、日本的海域使用制度立法概况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海洋国家,陆地资源匮乏,其国内资源主要来源于海洋。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本经济的重心也由重工业、化学工业逐步向海洋转移,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越来越依赖于海洋,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成为日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23]因此,较之世界其他国家,日本更为重视海域使用立法,并较早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海域使用与管理法律体系,而且,这些法律多得到了良好的实施。可以说,日本较为完备的海洋立法,对规范其海域的所有及使用,推动其经济起飞和整个国力的增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日本对海域的利用较为充分,除航运、渔业、矿产资源及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外,还大规模地进行围海造地,建造人工岛、海上机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开辟人造海滨、海水浴场、旅游基地、海滨娱乐综合设施等。因此,其海域使用立法涉及的范围颇为广泛,仅有关沿岸海域使用的法规就达24项,[24]其中不少法律为其他一些国家所仿效。
日本在海域使用方面制定较早的法律是1921年颁布的《公有水面填埋法》,该法主要规范将国家所有的水面(其中主要是海域)填埋为陆地的行为。依据该法,任何填埋行为都必须事先获得都道府县知事的许可,该法中对准予许可的条件也作了列举性规定,如符合国土的合理利用及环保和防灾的要求、申请者要有足够的资力和信用、填埋所获收益明显超过可能造成的损害和损失等;同时,该法还对填埋权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填埋权的转让和继承、填埋许可费用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公有水面填埋法》在日本海域使用立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围海造地成为日本拓展国家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该法制定之后,为韩国等沿海小国所仿效。
为了规范海岸使用及其管理,防止海岸因海啸、高潮、波浪或地基变化而遭受损害,日本在1956年颁布了《海岸法》及内容详细的实施令。规定非海岸管理者在海岸保护区内进行某些海域使用活动,必须要获得海岸管理者许可,且须缴纳占用费或开采费;[25]该法中还对海岸设施建筑的标准作了严格的限制规定。日本海域使用法律体系中另一重要的法律是《渔港法》,这是因为渔业生产在日本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该法自1950年颁布以来,至1989年已修改了29次。但该法主要侧重渔港管理方面的规定,对私人渔业行为调整的规范很少。为弥补其不足,适应渔业发展的需要,日本于1977年颁行了《关于渔业水域的临时措施法》及其施行令,对渔业的许可及其标准作了相应的调整,对渔业费的征收、许可的撤销、附加条件等也作了细化规定。
在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日本对海域资源保护及环境保护也非常重视。在此方面,日本颁布有《水产资源保护法》、《水质污染防止法》、《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防止法》以及《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等。此外,日本还颁布有合理利用港湾、建设和维护港湾环境及秩序的《港规法》和《港湾法》。
四、韩国的海域使用制度立法概况
韩国虽不属世界海洋大国,但就韩国本国情况来看,其三面环海,属典型的半岛国家,加之韩国海域的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因而该国高度重视海域使用立法,其发达程度也位于世界前列。
在韩国的海域使用立法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是1961年颁布的《公有水面管理法》,该法以公有水面即海域、河流、湖泊、沼泽及其他公用目的的国有水流或水面以及滩涂为调整对象,使用公有水面的权利称为公有水面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当然包括于其中。该法就公有水面使用权的许可、费用征收、权利义务以及权利的转让、停止和取消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该法中的不少条款、制度为我国的《海域使用管理法》所借鉴。
为调整海域及其他水域的填埋问题,韩国仿照日本制定了《公有水面埋立法》(1962年颁布)并颁布了详细的施行令和施行规则。其所确立的基本制度,如埋立的许可制度、费用征收制度、埋立后的所有权归属制度等,多与日本的《公有水面填埋法》相似,但其适用范围却被大大地扩张。除调整埋立活动外,该法还适用于水产品养殖场的建造、造船设施的设置、潮汐能利用设施的建造以及利用公有水面的一部分进行永久性设施的建造等。
为明确海洋及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发展方向,韩国于1987年颁布了《海洋开发基本法》,该法在韩国海域使用立法中占据基础地位。该法要求政府制定海洋开发综合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每年的实施计划。《海洋开发基本法》集中体现了立法机关在海域使用上的基本立法思想,为以后的海域使用立法确立了基调。
韩国调整海洋渔业方面的法律称为《水产法》而非《渔业法》,其原因是该法包括的内容较为繁杂,甚至有渔获物运输业和水产制造业的相关条款,但其主要内容还是海洋渔业方面的规范,尤其是1990年修订后的《水产法》,对渔民的权利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韩国海域使用立法的另一特点是,与多数国家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适用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不同,其于1970年颁行了专门的《海底矿物资源开发法》,对海底矿产资源开采所涉及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均作了明确的规定。
第二节
各国海域使用制度的比较与分析
通过重点考察上述四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状况,可以得出结论:海域所有制度是海域使用制度的基础;海域的使用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乃海域使用的基本制度,为各国所通采,惟在具体设计上略有不同;同时,各国又依据其本国国情和海域的自然状况,对海域的不同使用方式在立法规范上各有侧重。由于海域使用制度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以下仅就其中较为重要的几项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关于海域所有制度
海域所有权是海域使用权的“母权”,构建海域使用制度,必须首先明确海域的所有权归属。从海域本身的地位来看,其不仅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国防上也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绝大多数沿海国家在立法上都将海域所有权明定为由国家享有,这与国际法上的国家领土主权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也符合《海洋法公约》所建立的国际海洋新秩序。海域所有权由国家享有,意味着海域使用管理的权力也主要由国家行使,地方政府仅可根据中央的授权行使部分管理权力。但由于社会制度、国家体制和历史传统方面的原因,在海域的所有权归属和管理体制上,各国亦有一定的差异。
从目前各国海域立法规定的情况来看,尚未见有完全否认国家海域所有权的立法。即使美国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曾发生过领海底土及其资源所有权归属的争论,其《水下土地法》和《外大陆架土地法》也明确了沿海各州享有领海底土及其资源的所有权,但却并没有否认联邦政府享有领海以外的大陆架土地和资源的所有权。况且,这种所有权分属联邦和各州享有的规定,是与美国联邦和各州之间分权的联邦制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而归各州所有的海域在性质上也为公有。英国虽然有潮间带和12海里的海域属皇室地产的传统,但从其有关的法律规定来看,实际上也是按照海域国家所有的原则来立法的。惟瑞典海域立法中明定有海域私人所有权的条款,根据瑞典法律规定,从海岸线外推300米是私人沿岸陆地拥有者的私有海域。但由于非濒临私人海岸的全部主权海域和濒临私人海岸的300米以外的主权海域,皆由国家享有所有权,故由国家享有所有权的海域仍占绝对优势的比例。
二、关于海域使用管理制度
从目前世界各国海域使用立法情况来看,多数法律在名称上均冠有“管理”二字,纵使一些法律法规未冠以“管理法”的名称,其内容也仍是以管理为主。可见,各国海域使用立法的重点,普遍系在于管理方面,整体上属于行政法范畴。而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海域使用管理制度主要涉及管理权限的划分和管理机构的建立这两个方面。
在海域使用管理权限上,各国均确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海域既属国家所有,则自然应由国家享有海域使用的管理权,但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力有不逮,在实际执行上也颇有不便,故国家常常授权地方享有部分管理海域的权力。地方海域管理体制又可进行层级划分,如美国的地方海岸带管理体制划分为州、地区和地方三级,日本则分为专区和市两级。海域使用管理权限如何划分,与各国政治体制紧密相关。在实行单一制的国家,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范围有限,所受限制也较多,很多事项还须经中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而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地方政府则享有较大的权力,典型的当推美国。如根据美国《海岸带管理法》的规定,海岸带的管理职责主要由沿海各州承担,联邦政府的海岸带管理规划仅为各州提供一种政策上的框架。根据该法确立的“一致性原则”,即使联邦政府的开发项目,也须与沿海各州的海岸带管理计划相一致,联邦政府不得基于行政权力而在违反各州海岸带管理计划的情况下强制进行海域开发。虽然联邦可以通过发放各种补助金将州的管理规划纳入联邦的轨道,但有些州是不接受这些补助金的。此外,这种中央与地方管理权限上的划分,与海域的所有权归属的确定也有着密切联系。除前述美国联邦和各州之间分享海洋底土的所有权之外,澳大利亚的《近海问题的宪法解决办法》也将从3海里界限向陆地一侧的海域底土所有权划归各州和北方地区享有,这样,对3海里以内的海域底土进行开发使用的,其管辖权便归于地方。[26]
就目前各国海域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而言,由于海洋事务纷繁复杂,多数国家并未建立统一的海洋管理机构,而是由各涉海部门按各自职能进行相关事项的管理。但也有少数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不过,即使是成立了统一机构,也并不意味着其有权管理所有的海洋事务。在美国,目前国家一级的海洋管理职能分散在国家海洋资源和工程委员会、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海洋与大气局、隶属于交通部的海事管理局等多个机构或行政部门中,还没有一个总的部门负责协调和管理全国的海洋事务;其海岸带管理,包括规划和实施都是由各州进行的,在一些情况下是由当地政府进行的。[27]日本也未建立起统一的海洋管理机构,其海域使用管理机构主要由8个涉海中央政府机构组成,地方政府如县级长官和一些大城市的市长也被授予协商或特殊的权力。[28]法国曾于1981年设立了专门负责海洋事务管理的海洋部,该部虽曾在海域使用管理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其仅存在两年即被撤销。目前,仅韩国于1996年成立了一个总揽所有涉海部门职能的“超级机构”,即海洋事务与渔业部。[29]该部成立后,原先由各涉海部门分别行使的有关海洋管理方面的职能统归该部行使,大大加强了韩国对海域使用的综合管理。除此以外,不少国家在海域管理的某一方面建立了统一的机构,如英国建立了皇室地产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潮间带和12海里领海海域的使用;日本实现了海上执法机构的一元化,由海上保安厅统一行使海上执法职能。我们认为,海域使用的统一管理的模式与分散管理模式各有其利弊,但随着海洋地位的加强和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相比之下,统一管理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平衡和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各方利益,满足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各种社会需求,更有利于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代表着海域管理制度发展的方向。
三、关于海域使用许可制度
海域使用许可制度是各国海域使用立法中均已建立的的基本制度,它要求海域使用者在使用海域时必须获得海域所有者(包括国家、地方政府和私人)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目前,世界各国的海域使用许可制度,相似性多于差异性,仅在若干细节上稍有不同。对此,可从如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纵向上来看,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大致分为单级许可制和多级许可制两种。单级许可制,是指某一具体的海域使用行为仅须一级行政机关许可即可,而不论该级行政机关涉及多少行政部门;多级许可制,是指某一具体的海域使用行为必须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行政机关的许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具体的海域使用上实行的是单级许可制。较为特殊的是瑞典,其在若干海域使用上实行多级许可制,如依瑞典《渔业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者在申请进行海水养殖时,必须先将申请及养殖发展计划一并提交省政府,若省政府予以许可,则申请者所在市政府在接到省政府的通知后,还须根据《规划建设法》和本市海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对申请进行审查,签发地方许可。我们认为,相比较而言,单级许可制更利于对海域的集中管理,应予肯定。
从横向上来看,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又有单项许可制与多项许可制之分。单项许可制,是指海域使用的申请仅须某一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指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即可;多项许可制,是指海域使用的申请须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根据这一划分标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多项许可制。如美国的海岸带开发项目,不仅须取得海岸带使用许可证,还须取得各主管部门(如环境保护部门等)颁发的各种许可证。再如瑞典,各种海上活动的性质不同,许可证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可能是一项,有的可能要两项或数项,许可证有场址许可、地方规划许可、建设许可、环境许可和水法许可五种,若需要两项以上许可的用海项目,使用人便需到多个部门去办理许可证,才能开展海域的开发利用活动。[30]惟日本和韩国在若干海域使用上实行单项许可制,如依据日本《公有水面填埋法》第2条第1款的规定,任何海域填埋行为只须得到都道府县知事的许可即可;依韩国《公有水面管理法》第4条第1款的规定,其所列举的八种使用海域的行为只须获得“总统令指定的管理厅的许可”。应当说,单项许可制与多项许可制各有其优缺点。单项许可制有利于海域使用管理权力的集中,但容易导致主管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损害其他部门的利益,并且由于海域使用所涉范围广泛,单项许可往往不能对用海项目进行周密的审查,因而某些用海项目可能会对海洋生态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多项许可制有利于周密地审查申请用海的项目,但无形之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并可能引发部门之间的利益争执。故两者之间应如何取舍,尚须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选择何种模式均无不可,重要的是要在保证法律规范得到严格执行的前提下兼顾效率。
四、关于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也是海域使用方面的基本制度,为目前世界各国的海域使用立法所普遍采用。惟在不同的国家,对这种有偿使用所征收的费用的称谓有所不同,如英国将使用皇室地产而征收的费用称为“租用费”;韩国因填埋海域而征收的费用称为“埋立费”;比利时对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的使用所征收的费用称为“租金”;我国则一律称为“海域使用金”。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在各国法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费用征收标准和征收方式等细微方面。一般而言,在经济较为发达和海域使用立法起步较早的国家,海域使用费用征收的标准较高。以英国为例,据资料显示,仅1988—1989年,英国皇室地产委员会征收的潮间带和12海里海域使用的租用费就达4300万英镑。[31]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或海域使用立法起步较晚的国家,海域使用费征收的标准相对较低。我们认为,海域使用费用征收标准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增加海域使用者的经济负担,损害海域使用者开发用海的积极性;过低则会减少国家作为海域所有者的应得收益,给海域使用者利用海域牟取暴利提供条件。因此,应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利用海域的自然状况、海域开发使用的方式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情况的差别,合理确定海域使用费用征收标准。
在海域使用费用征收方式上,各国多采取分期缴纳的方式,这主要是考虑到一次性征收数额较大,一般的海域使用者难以承担,且在海域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减免的情况,故不宜一次性征收。也有国家根据海域使用的不同情况,采取分期缴纳与一次性缴纳相结合的方式。如韩国《公有水面管理法施行规则》第3条第3款规定,当海域使用许可的期限未满1年时,在获得批准时全额征收海域使用费;当许可期限超过1年时,以每个财经年度为单位交付,当年度的费用在许可时征收,其后年度的费用在年度开始之后3个月内征收。相比之下,根据不同用海情况采取一次性征收和分期征收相结合的方式,较为灵活,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20] 参见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参考资料),1999年8月,第37页。
[21] 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9页。
[22]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处理海岸带各种利益冲突的主要机制,即在沿海各州的海岸带管理计划获得批准之后,所有影响土地和海域使用的活动,包括联邦政府的开发项目,都应该与该州的海岸带管理计划的目标相一致。
[23] 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66页。
[24] 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71页。
[25]该法所规定的海岸保护区,是指一定范围内的陆地和水面。据其第3条第3款的规定,应将海岸保护区控制在最小限度的区域内。陆地以满潮时的水际线为界,水面以落潮时的水际线为界,均不得超过五十米。也就是说,通常海岸保护区的宽度为潮间带加两侧各不超过五十米宽的陆地和水面。但是,根据地形、地质、潮位、潮流等状况,在认为有必要或不得已的时候,陆地和水面均可超过五十米。根据该法第8条第1款的规定,与海岸有关的海域使用活动,主要是指:开采土石和沙;新开辟或改造水面或新设地区的其他设施;挖掘土地、堆土、铺土及政令规定限制的其他行为。
[26] 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44页。
[27] 张灵杰:《美国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载《世界地理研究》第10卷第2期(2001年6月)。
[28]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68页。
[29] [韩] 李吉熏、林熏洙:《韩国的海岸带综合管理》,阿东译,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第1期。
[30] 刘仁清:《瑞典的海洋管理》,载《国际科技交流》1990年第5期。
[31] 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31页。
第二篇: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是世界沿海各国的通行做法。考虑到国家作为海域所有人应当享有海域的收益权,《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 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应 当按国务院的规定上缴财政。
就法理而言,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在保证海域国家所有的基础上,根据海域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原则,国家与海域使用单位和个人之间依法建立一种租赁关系,海域 使用者在海域使用期内,对一定范围的海域按逐年缴纳或按规定一次性缴纳使用金,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保证海域使用权作为特殊商品进入市场流动的一种新型 海域管理制度。它具有四个特点,即所有者和使用者行为的合法性,使用者获取海域使用权的有偿性,使用权使用的有期性,使用权流动的市场性。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海域分类定级与海域使用权基准价测算,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的制定,海域使用金的征缴和减免管理,海域使用金的预算管理(预算级次、预算科目、缴库管理等),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包括项目投资计划管理、支出预算管理等),中心内容是海域使用金管理。
海域使用权出让
海域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海域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海域使用者,由海域使用者向国家支付海域使用金的行为。这是我国海域使用制度改革产生的一种新的用海方式,也是海域使用权创设取得的主要方式,属于物权变动的范畴。
1,海域使用权出让的四个特点:(1)有偿性,主要指国家实行海域使用有偿使用制度,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2)平等性,海域使用权出让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3)期限性,指海域出让有年限限制。(4)出让方的特定性,在我国,海域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所以,出让方只能是国家,而不是其他主体。
2,海域使用权的出让的四种方式:(1)通过申请的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2)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3)通过拍卖的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4)通过行政划拨的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
海域使用权出租
海域使用权出租,是指海域使用权人将其自己的海域使用权租赁给他人经菅,并收取租金的行为。它是海域使用权人拥有的权利之一。海域使用权的出租,并不构成 海域使用权的变更和流转,仅是租赁方利用出租方取得的海域使用权进行一定期限的开发利用,从而获取部门收益的行为。海域使用权出租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 是出租方巳经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二是出租行为不改变海域使用权规定的海域用途和用海期限。
海域使用权出租的,承租人应当按照海域使用权证书确定的面积、年限和用途使用海域。海域使用权取得时免缴或减缴海域使用金的,补缴海域使用金后方可出租、抵押。(《海洋权益》)
第三篇:各国(地区)同性恋立法与司法概况
【摘要】同性恋由来已久,但不同的文化对同性恋的认识、态度却不同。2o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发现,它是一个不可回避、不可压制的一个问题。需要正确对待它。许多国家因此开始对同性恋有了立法。在实践中,有很多关于同性恋的司法判决。从
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判决。足见对同性恋的保护越来越多,赋予的权益也在增加。
【关键词】同性恋;
权利;立法;司法
【中图分类号】d998.
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4—0317—06
profile on legislation and jurisdiction on homosexuals in the world. liu guo-sheng.guangdong police officers college.
guangzhou 510230
【abstract】homosexual is all old issue.diferent culture has diferent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 it.since the 20th century,many countries found that it was all inevitable and uncompressed problem and should be treated correctly. therefore,many coun·
tries legalized it an d there were a lot of courts decisions in practice.from these,we can see that the protections for homosexuals
are growing,an d the rights empowered are increasing.
【key words】homosexual;right;legislation;jurisdiction
同性恋问题,一直和医学、伦理、文化、宗教、法
律、政治缠来绕去,难以剥离。在古代,不同的文化对
同性恋的认识、态度不同,据以订立的法律也就不同。
在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对同性恋者也是黑暗时
代,法律压制同性恋者。19世纪以前,英国法律禁止肛
交,即使男女之间肛交也属非法;1885年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被刑事化。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法典》对同性
恋比较宽容,成年人自愿参与的同性性活动不触犯法
律,只有采取强迫手段,或侵犯未成年人及在公共场
合有碍风化时才违反法律。①20世纪以来,各国对同
性恋在法律上做了更多规定,其中不乏有很大的进
步。本文参照最新研究及对203个国家和地区的统
【作者简介】刘1~(1975一),汉族,江西宜春人,法学硕士,讲师,从事比较法和经济法教学与研究。tel:***;e—mail:liurormy@hotmail·com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billmyers的homosexualrightsaroundtheworld一文,已获其本人同意,在此表示感谢)
① http://www.aizhi.org/book/book1/9_7.htm(2005/6/26)
· 3l8 ·
计,总结和讨论与同性恋相关的法律问题。
一、同性性行为立法
(一)涉及同性性行为(或鸡奸或反常性行为)立
法的国家或地区
阿富汗、巴林、孟加拉、贝宁、黑塞哥维那、不来
梅、缅甸、喀麦隆、佛得角、库克群岛、吉布地、斐济、格
鲁吉亚、格林纳达、几内亚、圭亚那、牙买加、前吉尔伯
特群岛、科威特、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马里、马绍
尔群岛、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蒙古、瑙鲁、尼加拉
瓜、尼日利亚联邦、纽埃、阿曼、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多
黎各、卡塔尔、圣露西亚、萨摩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
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苏
里兰卡、斯威士兰、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托
克劳、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图瓦卢、阿联
酋、乌兹别克斯坦、赞比亚,美国22个州有涉及同性
性行为的立法。
(二)各国及各地区允许性行为年龄
f1)奥地利、巴西、哥伦比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德国、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黑山、俄罗斯、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伏伊伏丁那,无
论异性还是同性,允许发生性行为年龄都是l4岁。
f2)哥斯达黎
加、捷克、丹麦、法国圭亚那、法国波
利尼西亚、希腊、瓜达卢佩、留尼旺达、斯洛伐克、瑞
典、泰国,无论异性还是同性,允许发生性行为的年
龄都是l5岁
f3)阿鲁巴、阿根廷、安道尔、阿鲁巴、比利时、波斯
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柬埔寨、荷属西印度群岛、芬兰、法国、以色列、约旦、卢森堡、新西兰、瑞士、中国
台湾、乌克兰、英国,无论异性还是同性,允许发生性行为的年龄都是l6岁。
(4)无论异性还是同性,允许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塞浦路斯、玻利维亚l7岁;韩国l3岁,西班牙l2岁。
f5)多米尼加、埃及、格陵兰岛、危地马拉、海地、伊
拉克、卢旺达、梵蒂冈新赫布里底,无论异性还是同
性,允许发生性行为的年龄都是l8岁。
f6)其他国家允许发生性行为的年龄: 安地卡及
巴布达、福克兰群岛、立陶宛男同性恋18岁,女同性
恋和异性间l6岁;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塞尔维亚男
同性恋l8岁,女同性恋和异性间l4岁;巴哈马、苏里
南、土耳其同性恋者是l8岁,异性间是l6岁;白俄罗
斯男性是l8岁,女性在l4岁至18岁间,取决于性成熟,法律没规定同性恋间可以发生性行为;保加利亚
同性恋l8岁,异性间l4岁;布吉纳法索同性恋2l岁.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4期)
异性间l3岁;智利同性恋间l8岁,异性间更低;法罗
群岛同性恋间l8岁,异性间l5岁t中国香港男同性恋
间2l岁,异性间l6岁;印度尼西亚异性间l7岁,法
律没规定同性恋:爱尔兰男同性恋间l7岁.女同性恋
间l5岁,异性间l5岁t马丁尼克、新喀里多尼亚、波
兰的同性恋间是l5岁;摩尔多瓦同性恋口交l6岁,l8
岁一切性交方式都允许;荷属安地列斯群岛、挪威、巴
布亚新几内亚同性恋间l6岁;巴拉圭,菲律宾.同性
恋间是l2岁;葡萄牙同性恋间l6岁,异性间l4岁;南
非同性恋间l9岁,异性间l6岁;美国各州规定异性间
在l6~l8岁.但南卡罗南州l4岁。
(三)禁止歧视,保护同性恋者及其权利
在中国,同性恋的地位和人们对它的态度一直是
含混不清的。其他许多国家,同性恋即使非法,警方并
不主动去拘捕同性恋者,因为同性恋是个人间的隐
私,不涉及暴力和财产,对公众亦无显著的危害。有些
国家还立法保护同性恋,如爱尔兰、以色列、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
文尼亚、南非、西班牙、保加利亚、丹麦、芬兰、法国、冰
岛,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和罗萨里奥镇,巴西8o
多个城镇,德国的柏林、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特和图
林几亚都有同性恋权利保护法,禁止某些反同性恋的歧视。
另外.洪都拉斯新国民议会1982年新宪法第6o
条保证法律面前平等,禁止因性别、种族、阶级或任
何形式的伤害人格尊严的歧视。瑞士宪法禁止因为
性取向的歧视,包括男女同性恋。加拿大权利与自由
宪章和人权法要求政府对因性取向受到歧视提供保
护,安大略省,魁北克等13个省制定有反性别歧视
法。澳大利亚将性别歧视置于法律保护中,人权和平
等就业委员会法授权人权和平等就业委员会调查关
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就业和职业歧视的投诉,包括性
别偏见,通常和解解决投诉。美国农业部、商务部、财
政部等11个政府部门制定有反性别歧视政策.有
31州、64县、246城镇制定有反性别歧视政策。卢森
堡对厌恶、歧视和人身攻击同性恋者,处1月至2年
监禁和或lo至1百万法郎罚款,如果是公务员犯
罪,处更高3个月至3年,最高罚款150万法郎。由此
可见,同性恋现象不可能总游离社会和法律视野之
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同性恋给予了或将给
予更多法律保护。
(四)关于军队同性恋
军队是特殊部门,基本全部是同种性别的军人.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4期)
而男性居多,但他们对性的要求也与常人一样。所以
巴哈马、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卢
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中国台湾、加拿大、英国允许军队
存在同性恋。另外2004年l1月,秘鲁宪法法院授权军
队中男同性恋自由性行为,以前却要监禁。澳大利亚军
队中允许存在同性恋.不但被接受.且不能仅因此被
开除,而且可获得给其他成员的福利。哥伦比亚宪法
法院命令军队和警察不要禁止同性恋。
虽然有些国家允许军队中存在同性恋.但奥地利
允许同性恋者服兵役,然而公开的男同性恋者不能服
兵役。日本军队却禁止公开的同性恋。塞浦路斯、希
腊、菲律宾、泰国、土耳其、委内瑞拉则完全禁止同性
恋。白俄罗斯军队却要严惩同性恋。而巴西同性恋军
人可以判处6个月至1年监禁。
二、同性恋刑事化
同性性行为分为两种:一是与成人发生性行为:
二是与未成年者发生性行为。中国内地虽然没有明文
法律规定同性恋属于犯罪.但同性恋现在仍然被列为
禁忌话题。我国现行1997年刑法,删除以前常用于惩
处同性性行为的“流氓罪”和“鸡奸罪”.成年同性间双
方自愿的性行为已不属于法律干预的范畴。所以.同
性性行为除对象为同性外.其他方面完全可以等同于
异性性行为。但非自愿的同性性行为或与未成年同性
发生性行为.同样应构成强奸罪等犯罪。介绍同性性
交易以牟利,也同样应构成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
绍卖淫的犯罪行为。在203个国家或地区中.有的国
家认为合法,有的却将同性性行为列为非法或处以刑
罚。
(一)最高处死刑
在禁止同性恋的国家中,有阿富汗、也门、毛里塔
尼亚、越南、苏丹等8个国家最高处罚为死刑。但处刑
方式却有所不同:阿富汗将同性恋者从高屋顶或山扔
下去或者埋葬在墙边:沙特阿拉伯同性性行为需要通
过4次口供证实.或由4个可靠的穆斯林人证实.如果
少于4个证人或其中1人不可靠。则他们都要鞭笞8o
(奴隶40);伊朗同性恋被告有4种死亡选择(吊死、石
头打死、用剑劈死、或从最高的山上扔下去死);巴基
斯坦按照伊斯兰法律,则沉石死。
(二)最高处终生监禁
在对同性恋间性行为刑事处罚时.很多国家最高
可处以终生监禁。如,孟加拉、不丹王国、圭亚那、印
度、马尔代夫、特立尼达、尼泊尔、乌干达、多巴哥等
· 319 ·
国,而新加坡只有男同性恋可以判处终生监禁.秘密的女同性恋则合法。英国成年人与13岁以下的人发生
性行为构成强奸,即使获得对方的同意.所有同性还是
异性的强奸罪都判处终生监禁。
(三)最高处10年以上监禁
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年龄.下列国家对
与同性恋相关的性行为最高处1o年以上监禁:巴哈
马、不来梅、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牙买加、科威特、马
来西亚、斯洛文尼亚、坦桑尼亚、托克劳等国:苏里兰
卡、杜拜国、纽埃、汤加、津巴布韦、马绍尔群岛、巴林
最高处1o年监禁;阿联酋、尼日利亚联邦、赞比亚、所
罗门群岛、前吉尔伯特群岛、肯尼亚、图瓦卢、斐济严
厉禁止同性恋行为,最高处罚14年监禁。但伊拉克只
在另一方小于14岁而自己是成年人时,惩罚最高才为
1o监禁.而牙买加可并劳改:马来西亚在处最高2o年
监禁同时.禁止同性恋出现在电台和电视台:坦桑尼
亚最高可处14年监禁,在桑吉巴岛,男同性恋非法.
可处最高25年监禁,女同性恋也非法,可处最高7年
监禁.男同性恋的同居等同于谋杀罪:托克劳最高可处
1o年监禁.如果与另外名男性再发生性关系,可加处
5年监禁。
(四)最高处10年以下监禁
阿尔及利亚、阿鲁巴、奥地利、黑塞哥维那、博
茨瓦纳、巴西、保加利亚、布吉纳法索、喀麦隆、库克
群岛、古巴、多米尼加、埃及、加纳、俄罗斯、希腊、几
内亚、匈牙利、约旦、科索沃、黎巴嫩、利比亚、立陶
宛、扎伊尔、毛里求斯、卡塔尔、墨西哥、摩洛哥、莫
桑比克、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尼加拉瓜、阿曼、巴布
亚新几内亚、波兰、葡萄牙、卢旺达、萨摩亚、塞内加
尔、塞尔维亚、索马里、南非、苏里南、叙利亚、多哥、突尼斯、乌兹别克斯坦、伏伊伏丁那、英国等国家对
同性恋性行为处以1o年以下3个月以上的不等刑
期的监禁。
有些国家除了判处监禁外.还要并处一定数量罚
款或单处一定数量罚款。例如.喀麦隆判处6个月至
5年监禁和最高2o万法郎罚款。阿尔及利亚可处最高
3年监禁和1千至1万第纳尔罚款。古巴处3个月至
1年监禁。或处100至300古巴比索罚款。摩洛哥同性恋
行为处6个月至3年的监禁.另外加处120至1200迪
拉姆的罚款。塞内加尔处1~5年监禁,并罚款1o万至
150万法郎。多哥可处罚款或最高3年监禁。英国同性
恋犯罪处理是罚款或有条件缓刑或最高1年监禁。斯
威士兰可处监禁或罚款。
· 320 ·
但很多国家只处罚成年人与小于一定年龄的人
发生同性性行为。例如,阿鲁巴与小于l6岁的人发生
同性接触才最高处4年监禁,与小于l6岁的人发生
异性接触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构成犯罪。菲律宾规定
与小于l8岁的人发生性关系是犯罪。约旦与小于l6
岁的人发生性关系,处3~5年强制劳动,与小于l3岁
男性或女性发生性行为处不少于5年监禁。布吉纳法
索与2l岁以下的人发生同性性行为可判处最高3年
监禁。几内亚任何与小于2l岁的人实施该行为,最高
处双倍处罚。匈牙利认为任何同性恋与年龄14-18岁
青年发生性行为才构成犯罪。
其他有些国家只对发生在一定场合的同性恋性
行为才予以刑事处罚。例如,保加利亚只有公共场合同性恋行为才处罚。古巴刑法典303a条惩罚“公开的”同性性行为。多米尼加刑法第330条惩罚“在街道
上对公共道德和良好行为的破坏”。波兰规定限制一
个人的自由或利用他人的痛苦与其发生性行为,构成犯罪。
对同性恋、同性性行为予以刑事处罚的法律依
据。各国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国家是依据本国的刑法
条款,例如,古巴刑法典303a条惩罚“公开的”同性
性行为;匈牙利2002年9月4日宪法法院增加刑法,认为任何同性恋与年龄l4~l8岁青年发生性行为构
成犯罪:蒙古刑法第113条禁止不道德性行为,可适
用同性恋:马拉维刑法第153条,禁止反常性行为犯
罪。第156条关于公共体面,可用来惩罚同性恋行为;
加纳男性同性恋行为适用刑法的性攻击和强奸条款。
而有些国家却以违反宗教、道德等规定而处罚,例如,多米尼加公共道德法特别反对男同性恋;埃及法律没
有明确提到同性恋,但法律提到违反公共道德等行为
要处监禁。违反宗教要处最高5年监禁,不道德行为
可处最高3年监禁;在安哥拉则是违背公共道德犯
罪。
其他规定有:改造罪犯的方式不同,例如,莫桑比
克在“继续教育学院”从事劳动改变变态行为;关于卖
淫合法性,例如。波兰同性恋卖淫合法、列支敦士登男
同性恋卖淫合法;女同性恋关系不是犯罪,例如,巴布
亚新几内亚、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女性间和
非同性性交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英国同性恋犯
罪有条件缓刑;佛得角初犯缴纳保释金,累犯要被监
禁。
三、同性恋者婚姻权
国内外对同性恋婚姻争议非常激烈,有人认为只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4期)
有异性间才能结婚,那是“异性恋霸权”。同性恋是弱
势群体,要争取应得的权利,对同性婚姻的承认,其目的就是确立和保护同性公民因婚姻而产生的权利和
义务。反对者认为婚姻法律制度就是一男一女的制度
(实际上否定法律制度的发展),往往担心法律承认同
性婚姻,会给既有异性婚姻制度造成损害、违背人理
常伦,法律承认同性婚姻会拖延对同性恋成因及其矫
正的研究。
(一)立法规定可结婚
f1)1988年12月丹麦国会通过“同性恋婚姻法”,丹麦成为世界第一个同性婚被法律认可的国家。(2)
1991年底,美国已有8个州和一些大城市立法承认同
性婚和同性恋家庭的权利。(3)比利时给予同性夫妇与
其他夫妇相同婚姻权,来自其他国家的同性恋夫妇可
在比利时结婚。(4)荷兰允许同性恋伴侣结婚,授权与
已婚异性夫妇相同权利,同性恋伴侣能在市政厅结婚,收养荷兰儿童。像异性夫妇一样可以通过法院离婚,禁止反同性恋的歧视。(5)瑞士苏黎世,同性恋伴侣有结
婚权利。(61加拿大有些省可在法院裁决后合法结婚,有些省要议会通过立法才行。(71美国只有马萨诸塞州
允许同性恋者结婚合法。
(二.)给予类似婚姻关系的规定
芬兰允许l8岁以上的芬兰人以相当于传统婚礼
一样的仪式登记同性组合。法国伴侣法授权登记的夫
妇,男女同性恋很多婚姻权。格陵兰岛允许同性恋登记
伙伴关系,给他们与异性已婚夫妇相同权利和责任。
匈牙利允许同性恋进入普通法关系。挪威将给登记的同性恋伴侣与已婚夫妇相同法律权利。南非2004年
11月30日。最高上诉法院裁决有利于同性恋婚姻
权利,普通法婚姻的概念应该包括同性恋伙伴。瑞典允
许同性恋登记伙伴关系。享有所有婚姻权利和义务,教
堂礼仪除外。英国2004年民事伙伴法允许同性恋伴
侣可以登记伙伴关系。2004年3月,在巴西南部法官
允许同性恋团体合法登记,基本上就像民事婚姻,没
有给同性恋伴侣与传统婚姻夫妇相同权利,但给了广
大同性恋群体越来越多自由。德国为租赁、继承(排除
继承税收
1、健康保险。给予他们与已婚夫妇相同夫妇
身份,要解除伙伴关系,需正式法律程序。
(三)禁止同性结婚
波兰宪法仅将婚姻限于男女间。拉脱维亚民法
35.2条规定禁止同性婚姻。韩国同性伙伴不能批准为
已婚夫妇。越南全国会议禁止男同性恋结婚。澳大利
亚1962年联邦婚姻法将婚姻协议限于男女之间。即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4期)
使联邦政府通过外部事务授权也不允许同性婚姻。阿
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法律没有给同性婚姻法律身
份。
四、同性恋者人工受精、收养儿童、监护、探望权
许多同性恋者也有养育儿女的愿望,况且现代科
学已经可以使同性恋者通过体外授精等方法生儿育
女,但即使在同性婚姻完全合法化的丹麦,对于同性
伴侣的生育权和领养权仍有限制。
(一)人工受精
奥地利1992年生殖医疗法明确排除女同性恋和
所有单身女性享有人工受精的权利。丹麦、德国、拉脱
维亚、立陶宛、瑞士禁止人工受精,波兰已婚夫妇才能
人工受精。2003年3月28日,南非宪法法院裁决同性
恋通过人工受精所生的儿童是合法,并且具有与婚生
子女相同的法律地位。
(二)收养儿童
(1)准许收养:丹麦登记的同性恋收养同伴的儿
童;德国2004年新法律,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他人亲
生儿童;爱尔兰可以收养儿童,如果他们合法结婚、离
异或司法判决离婚。意大利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儿
童。西班牙那若望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儿童,法律认
为夫妇享有自由公开的组合。可以与已婚夫妇同样收
养儿童的权利和义务。荷兰、瑞典允许同性恋收养儿
童。西班牙2004年2月,法院裁决双胞胎母亲的同性
恋伙伴可以收养她的孩子。在巴斯克和那若望自治区,裁决允许男同性恋自2000年就可以收养儿童。巴西
给同性恋伴侣在收养和此类事情上更多的可能性。以
色列高等法院承认女同性恋收养她同伴的四岁儿子的权利,命令民政部登记该收养。2005年1月10日,以
色列最高法院裁决女同性恋夫妇能合法地收养同伴的儿童。南非2002年9月10日,宪法法院裁决同性恋
夫妇有权收养儿童。(2)禁止收养:芬兰阻止男女同性
恋夫妇收养儿童或使用相同姓氏;法国伴侣法没有给
予亲权、收养、或医学辅助生殖领域的平等;格陵兰
岛、匈牙利、阿根廷、瑞士、葡萄牙、挪威、拉脱维亚法
律不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儿童;2001年9月28日,芬
兰法律上承认同性恋伴侣关系,但暂时不让男女同性
恋收养儿童:美国禁止的有阿拉斯加州、佛罗里达州、密西西比州、尤它州。
(三)探望权
德国允许登记同性恋伴侣医院探望权。英格兰和
威尔士的监狱规定。允许同性恋伴侣作为亲戚去探望
监狱中的伴侣。监狱间的同性恋伴侣可申请“监狱之
· 321 ·
间的探望”。瑞士日内瓦给住院和探监探望权。哥伦比
亚宪法法院2001年10月12日命令监狱机关提供必
要食宿允许男同性恋探监,不限异性夫妇。
(四)监护权
德国将其亲权延伸至男女同性恋共同父母。冰岛
允许同性恋伴侣登记为伙伴,获得对其孩子的共同监
护权。巴西2002年1月,法官命令艾勒儿子的监护权
给摇滚歌星卡西亚艾勒的女同性恋者,艾勒同性伴侣
得到了8岁儿子6个月监护权。2001年10月19日,芬兰最高法院将两个孩子监护权授予他们已逝母亲的同性恋伙伴,而不是他们的亲生父亲。
五、同性恋歧视立法
欧洲人权宪章里有关禁止歧视同性恋者就业的规定。该规定表示,雇主招雇员时,应该以求职者能力
为标准,不得以求职者性别、种族、年龄、婚姻状况、宗
教信仰、政治观点、残疾状况或者性倾向为由而加以
歧视。除此,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歧视。这些国家也有
同性恋权利法。
(一)规定有同性恋权利法,禁止某些反同性恋歧
视的国家
爱尔兰、以色列、卢森堡、马耳他、墨西哥、荷兰、新西兰、罗马尼亚、南非、西班牙。
-.)反同性恋的歧视包括领域
如爱尔兰包括就业、购物、服务(如教育)、食宿(包
括私人俱乐部的成员1予以规定,那些认为经历了不平
等对待的人可以向平等调查主任投诉;日本南部禁止
歧视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立陶宛禁止基于性取
向在就业、教育、住房、货物与服务提供方面的直接和
间接歧视;墨西哥法律禁止暴力行为、禁止就业、公共
食宿服务领域的歧视;纳米比亚劳动法107条明确禁
止在工作场所因性取向的歧视;荷兰包括就业、住房、医疗、购买货物和服务;新西兰如就业、教育、进入公
共场合、货物和服务的提供、住房和食宿、伙伴关系、就业培训、资格机构、工业和专业协会,也保护感染艾
滋病者免受歧视;西班牙包括住房、就业、公共服务和
职业活动.将反对同性恋的个人和组织的暴力列为犯
罪。处罚从6个月至4年监禁;瑞典在就业上,禁止因
性取向歧视.该法适用于劳动市场的所有领域;在英
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因性别原因在就业和职业培训
领域歧视是非法的,立法还包括直接歧视、间接歧视、代罪羔羊和骚扰。
六、经济权益
经济权益是家庭伴侣法允许同性伴侣享受以下
· 322 ·
权益:共同纳税。共同购买医疗保险,出庭作证,享受
已逝伴侣劳保,享受免税名额,财产共有,成为财产继
承人和保险受益人等。以上权利异性夫妻可通过婚姻
法自动取得。根据各国婚姻法,如遭遇不测,配偶有继
承财产权。下面是某些国家在经济权益上的规定:
(一)养老金等福利
德国2004年通过新法,给他们养老金的优先权,所有政府机构必须给同性恋的伙伴与异性夫妇的平
等福利;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允许同性伴侣获得
健康保险和给予已婚配偶的养老金权利;2003年2月
14日.巴西最高法院宣布允许同性恋伴侣相互继承养
老金和社会安全福利的权利;匈牙利允许同性恋像异
性恋一样享有逝者的养老金:以色列民事服务将属于
配偶的福利和养老金授予同性恋伙伴;以色列特拉维
夫市承认未婚夫妇,包括男女同性。给他们市政服务的折扣和使用每日照顾、游泳池、运动设施、和其他市政
资助的活动;南非男女同性恋公务员有权获得全额养
老金:瑞士苏黎世.同性恋伴侣有移民领域、税收、继
承、社会安全福利和医院看病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加拿大将普通法夫妇的福利给同性恋伴侣;澳大利亚
工业关系委员会1995年2月3日决定同性恋有限家
庭福利权,联邦警察将配偶权给同性恋伴侣。议会同
性恋成员可将他们的“爱人”带往海外旅行,政府支付
费用:英国2004年民事伙伴法授权同性恋伴侣广泛
财产权、与已婚夫妇相同继承、税收、社会安全和养老
福利、租赁权、生命保险;美国承认同性恋者的某些福
利有18个州、47个县、122个城镇。
(二)继承权等权益
德国联邦劳动法院给予一方死后接管公寓的权
利:比利时已婚同性恋者对已逝同伴的物品和财产有
继承权:巴西最高法院裁决女同性恋者继承死者财产
和版权的权利;捷克有继承权,且可以继续使用住房;
芬兰当继承财产和离婚时。给同性恋与已婚异性夫妇
同样权利;法国伴侣法授权登记的夫妇,在所得税、住
房、移民、健康福利、工作调动、休假、负债责任和社会
① http.'//www.csssm.org/66~.htm(2005/6/23)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4期)
福利领域享有与异性夫妇相同的权利;匈牙利允许同
性恋像异性恋一样继承权财产;意大利国会投票承认
他们属家庭定义范围。新定义适用于继承法和遗愿;
新西兰允许生活3年以上的同性恋与异性恋已婚夫
妇相同的财产权利,关系破裂时。财产平分;葡萄牙住
房法没有将同性恋与异性恋区分。一方死后。租赁不自
动产由另一方继承。但有优先权。同居两年以上的同性
恋与异性夫妇在普通法婚姻上有相同权利,如就业、税
收、继承、养老金、住房合约和租赁;南非2002年宪法
法院给同性恋与异性夫妇相同经济权利;以色列拿撒
勒区法院2004年11月14日裁决同性恋伴侣享有与
已婚夫妇相同继承权。
(三)出庭作证规定
出庭作证规定。如德国和瑞士的同性恋不能作对
方不利的证人。
七、移居权
同性恋权益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移居权.特别是跨
国伴侣的移居权。身在海外留学或者就业的同性恋
者。无法通过结婚途径将国内的男友或者女友到海外
团聚。很多感情就因此中断。
规定外籍同性恋有移居权:比利时、丹麦、芬兰、冰岛、以色列、荷兰、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瑞典。加
拿大新法规允许加拿大同性恋者将外籍伴侣长期带
到加拿大。英国允许外籍伴侣获得移居权.2000年12
月的新“性别指南”保证移民法官充分考虑外籍妇女
逃离控告的情况。包括男女同性恋。
司法判决上。哥伦比亚宪法法院2004年1o月授
权同性恋外籍伴侣移居权。2004年l2月。以色列特拉
维夫地区法院裁决政府不能驱除以色列男同性恋的哥伦比亚伙伴。①2003年11月。巴西法官推翻将英籍
男同性恋者驱除出境的命令。裁决基于1988年巴西
宪法禁止任何形式歧视条款。南非宪法法院拒绝政府
法律,该法律否认南非同性恋外籍伙伴的移民权。但特
立尼达和多巴哥移民法第8条规定。同性恋不允许进
入该国。
(收稿:2005--07—19;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本法所称内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
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四条国家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国家严格管理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
第五条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域使用状况实施监视、监测。
第六条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海域使用统计资料。
第七条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授权,负责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对海洋渔业实施监督管理。
海事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对海上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第六条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渔业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重要渔业水域、渔港设渔政监督管理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设渔政检查人员。渔政检查人员执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交付的任务。
第七条国家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海洋渔业,除国务院划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的海域和特定渔业资源渔场外,由毗邻海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渔业,按照行政区划由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商制定管理办法,或者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业的水域和滩涂。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核发养殖证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集体所有的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可以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养殖生产。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核发养殖证时,应当优先安排当地的渔业生产者。
第十三条当事人因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发生争议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在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破坏养殖生产。
第十四条国家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水域、滩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征地的规定办理。
其他:
1、滩涂所有权
滩涂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其在地理形态上主要指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以及向海和岸两侧自然延伸部分,在法律上,滩涂主要指潮间带,但在不动产登记实务中,被界定为滩涂的范围会广于潮间带,这样,在实务中就存在着滩涂属于土地还是海域的争议。这一争议首先决定着是否可以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在滩涂上设定土地权利,其次,如果滩涂作为一种独立的财产权利客体,其与海域、土地界限的划分决定着滩涂财产权利客体范畴的边界。
在传统的民法上,滩涂属于海域而非土地,而我国的情形却不同,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由于对滩涂的利用已十分普遍,滩涂已成为可以进行排他性使用的自然资源,依据《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和《土地管理法》第二条都把滩涂作为土地的形态加以规定,这样就确定了集体经济组织对滩涂的所有权,我国《渔业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也规定:“集体所有的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可以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养殖生产”,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水面、滩涂,按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的规定办理”,因此,滩涂的所有权主体可以是国家和集体。
对于滩涂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立法,相关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上述《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等法律中,许多省市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制定了本地区的滩涂管理使用法律规范,如《上海市滩涂管理条例》、《广东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保护管理规定》等。
2、滩涂使用权的取得与流转
滩涂的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围填滩涂形成土地;其二,利用围圈滩涂水面进行养殖。
(1)通过围圈滩涂形成土地
通过围圈滩涂形成土地,滩涂的开发利用人即取得土地使用权。其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同其他土地是一样的。我国尚无滩涂开发利用的基本法律,但一些沿海省份对此做了具体的规定。如上海市的《滩涂管理条例》规定了滩涂开发和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具体程序。
①申请:开发利用滩涂的项目在八十公顷以下(含八十公顷)的,向滩涂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开发利用滩涂在八十公顷以上的,向市滩涂管理处提出申请。申请应当说明开发利用项目的用途、范围、使用方式及其开发利用期限等。
②审批:市滩涂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市水利局审批。对批准开发利用滩涂的,由市水利局核发《滩涂开发利用许可证》。
③变更登记:单位或者个人经批准开发利用滩涂后,需要改变开发利用项目的用途、范围、使用方式及其开发利用期限的,应当按照原申报程序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单位或者个人经批准开发利用滩涂后,需要转让滩涂使用权的,应当按照原申报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④开发验收:滩涂圈围工程竣工后,市水利局应当组织市城市规划、房屋土地和滩涂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
⑤取得土地使用权:圈围滩涂形成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圈围滩涂工程竣工验收后,开发利用滩涂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验收合格证明材料和《滩涂开发利用许可证》,向市或者区、县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管理。
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该《条例》规定:“圈围滩涂形成土地后,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在使用期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法律允许的其他经营活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利用滩涂进行水面养殖
围圈不受潮汐影响的浅水区域,形成养殖池等进行藻、贝、虾、蟹的养殖,其养殖使用权的确定,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确认滩涂的养殖使用权,依照《渔业法》办理。我国《渔业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业的水域和滩涂。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核发养殖证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集体所有的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可以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养殖生产”。依据上述规定,滩涂养殖权属于全民和集体所有,滩涂养殖使用权的取得,需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养殖使用证。但是,法律并没有规定承包国有滩涂和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集体所有滩涂的方式以及承包金的支付方式,如果一些地方法规对此作出了规定,则可按照地方法规的规定执行。
对于养殖使用权的流转,国家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但一些地方法规对此作出了规定,如《广东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保护管理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在不改变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使用性质的前提下,经县以上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养殖使用权可以转让”。
(五)水面养殖权
水面养殖权主要是指权人利用水面资源进行水产养殖并获取收益及对该等权利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予以转让的权利。水面养殖权一般设定在湖泊、池塘、水库等水面资源上,是淡水鱼类生产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确认水面的养殖使用权,依照《渔业法》办理。因此,水面养殖权的确认、取得同前述《渔业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对于水面养殖权的流转方式,我国基本法律并无具体的规定,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转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另外,还要关注一些水面资源丰富的省市制定的地方性规定。
在传统民法上,滩涂属于海洋的一部分而不属于土地。在罗马法上,“海岸延伸到冬季最高潮所达到的极限”,而且“依据自然法而为众所共有的物,有空气、水流、海洋,因而也包括海岸。”[2](P48)这种传统民法对海洋与土地的划分标准,在当代亦无多少变化,例如“在日本,社会上通常的观点是,根据海水表面涨到最高潮时达到的水边线为基准划分海和陆地。并且现在一般认为海面以下的地盘不是土地。”[3](P17)因滩涂在最高潮时被海水淹没,因而应为海洋一部分。可见,凡是以海水高潮线作为海域与土地界线的国家,滩涂在其法律上应属于海域的一部分而不属于土地。
在我国的情形却有所不同。在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对滩涂的利用已经十分普遍,滩涂已经被视为可以进行排他性使用的自然资源,已经属于民法上财产权利的客体范畴。依据民法通则第74条规定,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包括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可见,在我国民法以及土地管理法,已经把滩涂作为土地的一种形态。所以在我国,海水高潮线没有划分海域与土地边界的意义。
但是,我国法律将滩涂界定为土地后,并没有明确划分土地与海域的界线,现有的一些地方法规和规章所界定的滩涂范围,经常超过低潮线而延伸到浅海中。例如《广东省浅海滩涂水产养殖保护管理规定》第3条规定:“本规定所称滩涂,是指可用于海水养殖的潮间带以及与潮间带相连的海水养殖区或其他荒滩;但港区范围除外。”明确规定滩涂延伸至与潮间带相连的海水养殖区。再如,《上海市滩涂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圈围滩涂形成的土地,属国家所有。”从这些规定的字面含义来看,滩涂与土地是有区别的,否则不存在“滩涂形成土地”的情形。但从立法本意来看,其条文中的滩涂主要指淹没在海水以下的部分。
第五篇: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2012年11月29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管辖海域内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条例。军事用海不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海域,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海岸线向海一侧的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第三条 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第四条 海域使用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开发、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原则,严格管理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
第五条 省海洋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设区的市、县(市、区)海洋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共同做好海域使用管理的相关工作。
沿海乡(镇)人民政府(包括街道办事处,下同)协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海域使用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二章 海洋功能区划
第六条 省海洋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有关部门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依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组织编制省海洋功能区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设区的市、县(市)海洋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依据省海洋功能区划组织编制本辖区海洋功能区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备案。其中,县(市)海洋功能区划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当报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核。第七条 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应当遵循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的原则,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要求,明确下列内容:
(一)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明确海域功能;
(二)确定渔业养殖海域最低保有面积;
(三)确定生态保护海域最低保有面积和填海、围海规模,划定可围填区、限围填区和禁围填区;
(四)明确红树林、滨海湿地、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
第八条 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的技术规范,并组织专家论证。
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应当采取公示、征询等方式听取社会公众和用海单位意见,并将意见采纳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海洋功能区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经国务院批准,因公共利益、国防安全或者进行重大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海洋功能区划。
在不违反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前提下,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因公共利益、国防安全或者进行重大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改变设区的市、县(市)海洋功能区划的,根据省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设区的市、县(市)海洋功能区划。
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海域功能。
第十条 批准海洋功能区划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海洋功能区划向社会公布;但是,涉及国家秘密的部分不予公布。
经修改的海洋功能区划按照前款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海洋功能区划已经明确的填海范围,应当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养殖、盐业、交通、旅游、围垦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第三章 海域使用权的取得 第十二条 海域使用权可以通过申请批准或者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
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其他经营性项目用海以及同一海域有两个以上相同海域使用方式的意向用海者的,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海域使用权期限不得超过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家规定的最高期限。
第十四条 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项目用海,报国务院审批。
下列项目用海,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一)填海不足五十公顷的项目用海;
(二)围海五十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的项目用海;
(三)五百公顷以上不足七百公顷的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项目用海;
(四)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项目用海。下列项目用海,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批:
(一)围海不足五十公顷的项目用海;
(二)二百公顷以上不足五百公顷的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项目用海。
不足二百公顷的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项目用海,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项目用海跨辖区的,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
同一项目用海包含多种海域使用方式的,由有审批权的最高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根据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批准的区域用海规划实施海域成片开发建设的,组织实施区域用海规划的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单位可以对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的用海项目整体实施填海、围海工程。
第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需要使用海域的,应当向该海域所在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提出海域使用申请,并提交申请书、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者报告表、资信证明材料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书面材料。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者报告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需要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者报告表的用海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受理海域使用申请后,应当将该海域的用途、范围、面积、相关图件在政府门户网站和毗邻该海域的乡(镇)、村公示,并告知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公示期限不得少于二十日。
单位和个人对海域使用申请有异议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予以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异议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复核和听证结果应当作为审查材料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对海域使用申请审查后,应当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条 海域使用审批决定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但是,依法进行公示、异议复核、听证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对海域使用申请不予批准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第二十一条 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需要履行审批、核准手续的项目使用海域的,投资主管部门应当在项目审批、核准前征求海洋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 海域使用权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县(市、区)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制定出让方案,并按照本条例规定的项目用海审批权限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填海项目的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应当明确填海面积、填海形成土地的界址和标高、土地用途、规划条件、使用期限、海洋环境保护要求、海洋减灾防灾措施等内容,由县(市、区)海洋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经批准后共同实施。
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的项目用海,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需要履行审批、核准手续的,县(市、区)海洋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投资主管部门将有关投资管理要求纳入海域使用权出让方案。
第二十三条 制定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案,应当对拟出让的海域使用权进行价值评估,并确定出让底价。出让底价不得低于省规定的海域使用权出让基准价格。
省海洋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海域的区位、使用类型、使用功能等确定本省海域使用权出让基准价格。海域使用权出让基准价格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同类海域同一使用类型的海域使用金标准。
第二十四条 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完成后,由县(市、区)海洋主管部门与中标人或者买受人签订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
填海项目的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完成后,由县(市、区)海洋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中标人或者买受人签订海域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本条例第二十二条和本条前两款规定的县(市、区)海洋主管部门的职责,可以由设区的市海洋主管部门行使。
第二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的,应当依法缴纳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征收、减免的具体办法和标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通过申请批准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依法缴纳海域使用金后,由海域所在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登记,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
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中标人或者买受人按照海域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缴纳合同价款后,由海域所在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登记,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
国务院批准的用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海域使用权自登记之日起取得。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予以登记,并同时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
经登记的海域使用权,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社会公告。
县(市、区)海洋主管部门承担海域使用权登记的具体工作。第二十八条 需要同时占用海域和土地的用海用地项目,相应的海域和土地尚未确定使用权人的,该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的主体和期限应当一致。
第二十九条 海域使用涉及港口岸线的,应当同时遵守港口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条 海域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抵押、出租、继承。海域使用权依法转让、抵押、继承的,由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抵押登记手续。
第四章 海域使用与保护
第三十一条 用海项目依法需要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办理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房屋产权登记等手续的,海域使用权人可以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办理;但是,实施填海项目形成的土地上的房屋产权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海域使用权人使用海域时,应当遵守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合理利用海域。
海域使用权人从事海水养殖的,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正确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第三十三条 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海域使用权人需要继续使用海域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两个月前向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申请续期。除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需要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外,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应当批准续期。准予续期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依法缴纳续期的海域使用金。
第三十四条 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海域使用权终止。
海域使用权终止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依法办理注销登记。海域使用权人不依法办理注销登记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并公告。
海域使用权终止后,原海域使用权人应当拆除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或者影响其他用海项目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
第三十五条 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的需要,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依法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应当依法给予海域使用权人相应的补偿。
前款规定的补偿标准由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与海域使用权人协商确定或者共同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收回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成员的养殖海域使用权的,应当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活,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三十六条 填海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填海项目,填海形成土地后,海域使用权人可以凭海域使用权证书、海域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海洋主管部门出具的填海面积和填海形成土地界址的确认文件等材料,向设区的市、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不再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通过申请批准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填海项目,填海形成的土地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或者属于协议出让土地范围的,海域使用权人可以凭海域使用权证书、海洋主管部门出具的填海面积和填海形成土地界址的确认文件等材料,向设区的市、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划拨土地或者协议出让土地相关手续,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其中,办理协议出让土地手续的,应当按照土地市场评估价格扣除海域使用金和实际投入的填海成本后的价格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填海项目,海域使用权证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七条 填海形成土地的使用权期限为海域使用权期限的剩余期限。剩余期限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土地使用权最高期限的,填海形成土地的使用权期限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期限确定。第三十八条 设区的市、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按照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提出的换发材料进行审查后,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由同级人民政府登记,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自土地使用权登记之日起,相应的海域使用权同时消灭。
土地使用权登记机构应当将登记事项即时告知海域使用权登记机构。海域使用权登记机构应当即时办理海域使用权的注销登记。
海域使用权未全部转换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剩余部分的海域使用权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海洋监察机构,应当加强对海域使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海域使用情况监测、统计制度,对海域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定期发布海域使用监测和统计结果。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海域使用权终止后,原海域使用权人未拆除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或者影响其他用海项目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原海域使用权人承担。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本条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海洋功能区划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项目用海、出让海域使用权的;
(三)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确定海陆分界的海岸线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河(江)海界线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在本省管辖海域内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不足三个月,可能对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和其他用海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参照本条例有关规定办理临时海域使用证。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2006年7月2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