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16:0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内容提要:当前本园幼儿的行为习惯状况如何?我们应采取哪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的针对性措施?幼儿家庭应怎样配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这一课题。

关键词:交往能力

解决问题

目标与措施

进度安排 绪论:一个人要生活在世上,时时处处都要与人交往,离开了交往的人群,一个人就很难生存下去。要交往,就必须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和技能。然而,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表现出不愿与人交往,怕生,不懂得礼貌,会撒谎,没有与人合作的意识,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会嫉妒别人,过分地显示自己等行为,这些都说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不完善。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然而今天我们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倍受亲人的宠爱和呵护,他们是家庭王国的“小皇帝”,他们什么都不缺,惟独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园又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础教育机构,研究发现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发展在幼儿阶段是一个重要阶段,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及控制自身行为,能否是自己的行为更好的被周围人接受,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都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因此,我们认为幼儿阶段的社会性交往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更为重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我们旨在通过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为幼儿入学,步入社会,做一个合格公民打好基础。

本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

1、通过研究,寻求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的策略、途径和方法。2、通过研究,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发展。3、通过研究,增强教师的培养意识,转变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提高组织幼儿社会性实践活动的能力。

4、通过研究,提高家长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视,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共同为祖国的未来作出努力。

二、研究措施:

1、经费保障,制度推进。根据我园教科研条例规定,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本课题的研究,为教师学习培训、幼儿外出实践活动提供方便,使该课题高质量的推进。另外,以教科研为保障,每月一次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等,促使教师更好地开展研究。

2、健全组织,分工明确。成立由园长任组长,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组,并根据教师的个人研究专长明确分工、有分有合,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型沙龙和专题讲座,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引导,进行参与式培训和教学现场观摩,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4、注重过程,结合实践。鼓励课题组成员结合本园特点、幼儿发展状况、家长特点等,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幼儿追踪档案,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把课题做强做活。

三、研究的进度安排

(一)、讨论分析,寻找切入口。

我们通过分析当前本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而提出“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

(二)、学习理论,组织实施。

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大量理论资料,通过调查研究所获事实依据,进一步证实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分析幼儿发展情况,反思总结经验。

研究中,我们会对幼儿在活动和的表现及时记录和分析,边实验边总结,做到有记录,有分析,有对策。

四、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习惯的目标和策略。

(一)、培养目标:

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与个性发育的基本需要,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所必须的,通过交往,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克服任性、自我中心等不利交往的行为。主要包括:

1、学习用礼貌用语会向他人问早、问好。2、激发幼儿主动和同伴交往的良好愿望,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合作并能妥善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养成接纳、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在与成人交往中,能积极主动问候,尊敬长辈,尊重成人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培养幼儿良好社会交往习惯的基本途径:

1、进行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明确研究方向。

(1)、针对幼儿在园与同伴的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教 师们进行交流和探讨,明确研究内容和方向。

(2)、建立“幼儿追踪档案”,呈现幼儿成长轨迹,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家园协作,积极发展。

要做好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工作,单靠幼儿园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1)、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家长有机会来园观摩活动,参与活动,参与决策。例如,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家长接待日等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成人交往。

(2)、借助各种方式方法和家长互通信息,了解幼儿发展状况。如:向家长发放有关资料,让家长掌握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知识和方法。定制家园联系册,使家长即使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做到与幼儿园同步教育,积极配合教师对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的培养。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邀请不同职业人员来园对幼儿进行辅助教育,还有让幼儿走出去,参观,参与社会活动,调动幼儿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交往能力。

(三)、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具体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要完成一件事,靠个人的力量已很难胜任,必须要与他人合作,要合作就要与人交往,要交往就要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和技能,要有正确的方法就要养成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就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要鼓励幼儿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会交往。1、利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的运用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在什么情景下要使用什么礼貌用语,成人应明确向幼儿提出要求。如早晨幼儿入园时,教师应主动与幼儿及其家长打招呼,问早问好,并指导幼儿与家长告别,说“再见”;进餐时,为幼儿盛饭菜,教师应鼓励幼儿说“谢谢”,幼儿之间出现碰撞妨碍别人活动时,要说“对不起”,另一方要“没关系”;下午离园时,要向老师说“再见”等等。

2、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交往习惯。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劣,他把“与同事真诚合作”列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合作对儿童的发展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合作学习是鼓励幼儿积极交换意见,和其他幼儿一起进行的主动学习。幼儿最喜欢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乐于接受一些建议和批评。通过游戏这一幼儿喜爱的活动,提供机会让幼儿去了解其他孩子的观点、协商新的观点和增进彼此的感情,激发学习中的共同兴趣,建立友谊。在游戏中,不同能力的孩子相互商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用自己的行动达到目标。如表演游戏中,不同角色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整地将游戏表演下去,缺少一个角色都不能进行,这就需要幼儿彼此照顾,共同表演,共同提高。

还要大胆地把孩子放出去,或者热心地把小伙伴请进来,鼓励幼儿 集体这去交往、游戏,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处理同伴关系。

3、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幼儿生活的范围比较狭窄,且大部分的活动是在成人的监护下,孩子一旦遇到什么困难成人会不由分说地去排除,着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其实,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成人”这个保护伞,而要自己立足于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如果从小没有交往的经验,会让孩子产生畏惧情绪,社会适应性相对较差。因此,作为幼儿的教师要多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条件与机会,使幼儿习得社会性交往的经验,为将来顺利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幼儿园,开展“大带小”活动,打破大、中、小年龄班的界限。在家中,家长也可以让幼儿替自己去取东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教师和家长都要不失时机的带孩子走人社会、走进社区,在社会的大熔炉中锻炼幼儿,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4、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社会性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主题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是全面的、启蒙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对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培养也有具体的目标。我们把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去,在生动、有趣的教学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教师认真贯彻教育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认识,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树立自信心,乐于助人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总之,幼儿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是幼儿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幼儿适应将来社会的重要环节,幼儿良好上性交往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成人要善于为幼儿创造条件、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杨冰主编《成就一生好习惯》 2]《早期教育》 《幼儿教育》杂志

3]山东临沂张同梅在〈山东教育〉的〈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4]山东临沂杜嫦娥在〈现代教育导报〉的〈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的养成方法〉。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凤鸣镇茅山小学校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经过调查发现:现在因为诸多因素,许多学生学习存在如下问题:

1、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

2、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3、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

4、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5、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6、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

7、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8、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

9、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

10、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学习心理疲惫不堪。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的车轮转不起来,教学效果也不佳。

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对教师﹑对农村家庭﹑对我校的发展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十二五”期间将工作重点移至教育科研,向教科研要成绩,逐步形成我校鲜明的特色。

本课题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新时期的农村小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用行动来践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此外,从选题上来看,是从我校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研究经验出发,通过研究彰显学校特色,从而使学校特色实现新的提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针对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习惯培养的学科性和层次性。

鉴于以上,我们决定展开课题为“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一)“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一般指长期逐渐养成的、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不良学习习惯与良好学习习惯,前者如作业拖拉、缺交、抄袭、考试作弊等,后者如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等;就层次而言,可以分为基本学习习惯与高级学习习惯两大类。基本学习习惯有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习惯、独立作业习惯等,高级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观察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自学与研讨的习惯、学用结合的习惯等。

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从基本习惯入手,循序渐进,发展到高级习惯。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我们所说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就是指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与所处的环境,(农村小学生最大的特点:纯朴,但各方面习惯较差。所处环境的重要特点是:家长或望子成龙,但教育无策;或做工较忙,又宠爱过度,对子女学习疏于关心,等等。)课题组从各门学科,各个年级入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的学习水平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

三、研究的理论支持

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风格论》(谭顶良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小学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主动性,引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

总体目标:

(1)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建立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体系,形成师生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课堂模式,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

(3)形成一套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体系,完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反馈机制。

五、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1)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的调查研究,包括各个年级段,各门功课。

(2)各个年级段,各门学科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系列(包括培养目标、方法策略、预期效果,习惯培养的反馈情况)。

(3)分年级、分学科对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培养,并分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条件、背景、过程和主要因素。实践并完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具体内容:课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中能时刻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勤于动笔,做好笔记;课后能独立作业,主动纠错,善于归纳和整理,不懂就问,加强阅读,读写结合。

(4)重视学习习惯培养的课堂研究。(5)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的研究。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基本遵循这样一条思路:从现象到本质,从事实到成因,从探究到实践的思路,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首先是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用教学研讨的形式对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进行归因分析。其次是制定各年级各学科重点学习习惯的培养实施计划,那就是通过二年的努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中能时刻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勤于动笔,做好笔记;课后能独立作业,主动纠错,善于归纳和整理,不懂就问,加强阅读,读写结合等等。从基本学习习惯入手,循序渐进,发展到高级学习习惯。同时,组织教师进行围绕课题的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再次,立足课堂进行培养习惯的实践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完成习惯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将习惯目标转化成课堂行为,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通过教育实验获得个案。最后,实践后再进行数据对比、理论分析,针对研究目标进行反思、归纳。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六、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由于本校规模小,所以研究对象定为所有学生。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小、从早抓起,因此重点对象拟放在低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调查法等。

(1)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研究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2)文献研究法:以“学习习惯”为核心词,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搜集资料。

(3)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学生学习习惯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学生当前的学习习惯的状况,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

七、组织保障

1、人员保障

组长:蔡勇贵(负责课题统筹、组织、经费保障)

副组长:曾羽(负责起草本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监督督促、检查及落实情况。)

主研人员:蔡勇贵、曾羽、王小平、罗太莲、岳砚(其中罗太莲、岳砚根据课题制定课程计划、内容、组织实施、收集资料等,为形成德育教育园本课程提供素材。)

2、制度保障

(1)制订管理条例,管理者和课题承担者明确自己的职责。(2)完善课题考核、评估制度。

(3)制订激励机制,对在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名誉和物质奖励等,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经费保障制度,学校要在不同阶段,根据学校课题研究需要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8月):主要工作是学习理论,统一思想,设计方案,确定研究对象,培训研究教师,课题立项、开题及有关物质准备等。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主要工作是撰写课题方案,展开研究活动,搞好阶段总结。

3、深入阶段(2015年2月-2016年1月):主要工作是进行中期评估,调整方案等。

4、推广与总结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主要工作是在中期成果的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撰写报告,请专家鉴定,进行结题。

九、效果预测

1、学生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提高学生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家长发展目标: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态度和水平

家长通过家校联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成长观,明白教育子女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再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卸给学校。在理念上开始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家长们开始重视“家校同育”的教育价值,密切关注家校教育动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

3、教师发展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师风师德学习,树立职业理想,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教师之间开展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的共育指导与研究能力、活动实施与反思能力、与家长协作交往能力等。逐步能独立承担科研任务,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等。

茅山小学校 2014年2月

第三篇: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目前,不少的家长对知识信息的渴求和掌握,越发显得迫切与重要,一味地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知识积累,然而却忽略了品德行为及好习惯的培养,许多孩子卫生习惯差、自理能力差、待人接物不礼貌、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交往合作的能力,自己的生活都靠别人安排。因此,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好习惯的养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帮助、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良好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平时我会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和家长做交流,告诉家长们在家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不要“5+2=0”,即幼儿在幼儿园有良好的习惯,回到家里似乎就“忘”了,完全形成了“两面派”。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使之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

另外,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耳濡目染的作用,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家长

不能因卫生脏了中止他们去干,而是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等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再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吃饭时如果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二、教师积极的指导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幼儿在活动中,会常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幼儿喜爱的故事《我最爱的小朋友》、《孔融让梨》、《三只小鸡》、《小花狗真能干》等,让故事里爱护桌椅的小朋友,关心爱护别人的孔融,团结友爱的三只小鸡,活泼可爱的小花狗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上,并在大脑中留下我也要象小朋友、小鸡、小花狗、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从中受到教育。并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在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儿歌《漱口歌》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以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玩具凌乱的场面,然后让幼儿将玩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

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玩具的重要性。还可以用值日生的形式,指导幼儿每天坚持收拾整理玩具。

三、在环境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环境污染”“浪费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我园地处城区内,在我们的周围:马路边、农贸市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环境被污染的现象到处可见,人们在马路上乱扔果皮、乱吐口香糖、随地吐痰,居民随意往街道扔垃圾,电线杆、墙壁、路旁都有广告纸,街上餐饮店的垃圾筐丢满了一次性筷子,家长经常用长流水洗菜、洗衣服等等,幼儿可塑性模仿性强,大人的随意行为引发到了孩子的身上,意识与行为的不统一,孩子们一方面似乎很关注环保的问题,另一方面乱扔废纸、随地吐痰现象也较为严重,时常将餐巾纸、纸团、手工纸扔在地上,浪费水、大喊大叫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我们把这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拍成生活片段,让幼儿观看,老师也带领幼儿参观小区的垃圾场,同时,带领幼儿来到绿化小区周围参观、游戏、玩耍,享受绿树、青草带来的清新空气。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让孩子交流与讨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会给我们人类带来那些危害?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在环境教育中让孩子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参加环保实践,从而促使环境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同伴的相互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与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让孩子在老师的表扬声中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激发他们乐意向同伴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我行”、“我能做到”、“我是最棒的”,如“当当饭前小手洗得真干净,真讲卫生”、“小鹏主动为小妹妹让路,真会关心人”„„让幼儿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同时,为孩子们开展“找好朋友”等互帮互助的小组游戏活动,让他们能逐步地找朋友一起玩,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由此可见,具有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极为重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更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让良好的习惯融化到幼儿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入每个幼儿的内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

开题报告

2011年2月,我校承担了胶州市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

“学习习惯”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

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措施:

该课题申报成为胶州市立项课题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主课题来抓,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澄清认识、提高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精选组员,优化人力资源

要使本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关键是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课题组开始成立时,学校与课题组成员签定了《课题申请报告》《课题研究任务书》,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他们认真参与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吸收了一批优秀教师来参于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课余充电,提高科研能力

1、强化理论学习

(1)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订阅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

(2)邀请专家、领导进行讲座,把新课程、教改的信息及时传达给老师;

(3)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4)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2、参与各类培训

(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到外事市以及周边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向课题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

(3)学校教育宽带网使用后,进行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

四、研究策略及过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小学部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18道试题。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

课题组要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拟订了三份调查报告。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针对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要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一方面拟订了三份低、中、高年级实验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措

施,另一方面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三、借助“各方”力量,内外因素结合,促使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

其次,我们要借用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毕竟是相辅相成的,家庭的氛围和情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改进活动课程,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孩子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等讨论会,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再加上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研究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六、研究阶段及预期研究成果

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7年2月)`

1、申报课题。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3、做好动员发动工作。课题实验方案、实施计划

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0月)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2、全校教师选定自己实验课题。

3、全面深入开展研究。定期做好汇报、总结工作

结题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1、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所有研究人员撰写论文。

3、总结上报,做好结题工作。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论文

七、课题人员分工

--小学生数学、综合科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英语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需要教师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此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

第五篇: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课题指导教师: 填 表 日 期: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地处银川市南部,是一所农村移民小学,在校学生160多人,全为回族。由于学生地处农村,家庭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学习条件、学习环境比较差,导致他们学习比较被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大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布臵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根本不交,学习不主动,全靠老师的逼迫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让这些不良习惯漫延下去的话,不但影响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使学生延误终身,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不负责任。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的办法就是从孩子入学时抓起。为此,我们决定开展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因为农村孩子没有进行学前教育,所以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学习习惯。譬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

2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为农村移民小学一线教师提供一点参考。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上的新:本课题研究的不仅是对低年级学生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还注重促进教师、家长对待学生学习习惯观念的转变,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研究角度上的新:当前研究者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农村学生,范围比较大,缺少对移民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别关注,而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移民学校低年级学生,范围小,目标明确,对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用性、可操作性比较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首先,个体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互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则。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

(二)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教育家洛克)“人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英国其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一)习惯:所谓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

(二)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学习效果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自动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习得,使之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包括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三)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良好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就、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将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结合我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研究出适合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6作,并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5年1月)主要工作包括: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启动研究;2.运用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渐进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3.通过课堂教学考察、家访、教师观察等活动,探索提炼小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计划。4.不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在行动研究中归纳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主要工作包括:1.全面收集、整理和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成果;2.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总结,申请课题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一)教师课题课例集

(二)学生作品集

(三)课题组成员论文集

(四)结题报告 1.工作报告 2.结题报告

八、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张梅玲北京出版社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

《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 史德志主编 新时代出版社

关鸿羽.《习惯决定命运》论坛.载《少年儿童研究》,2002年第1期

孙云晓.《培养良好的习惯》,载《素质教育》小学版,2002年第3期

下载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帮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一直听亲朋好友说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她情商的发展,故事书也买了几本,但我们一直没有付出行动,不是给自己找借口说我们太忙,就是说曦曦不......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小一班一、家长应走出家教误区。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期正......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_课题开题报告(合集5篇)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

    小班幼儿良好喝水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喝水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保育工作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现代保育观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13年11月,我校承担了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