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编制”等教育问题,2016年将如何解决
“教师编制”等教育问题,2016年将如何解决?
2016-06-06内蒙古考试信息网
“教师编制”等教育问题,2016年将如何解决?
【编者按】
2016年,教育的劲儿将要往哪里使?
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就是头一把“劲儿”。
1月15日至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各省(市、区)教育部门“当家人”,以及教育部机关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分别围绕“教师编制、民办教育、教育扶贫”等教育发展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对于这些难点问题,他们究竟想要怎样解决呢?
01教师编制
二胎时代教师短缺怎么办?教师缺编如何解?
“放开二孩”之后,教育怎么接招?这个问题,对地方教育部门来说,最直接的挑战,是即刻出现的教师短缺问题。
“对学校来说,入学问题可能会晚几年出现,但是教师的问题,现在就需要重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
新建了学校,却没有教师
新建了学校却没有教师,这样的尴尬在外来人口居多的广东更加突出。
“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每次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去协调教师编制,省编制部门都拿中央来说事。
可是,罗伟其也有一肚子委屈:“教师编制的计算并不是按照学生实际的人数,而是按照2012年的编制基数,而且我们一些欠发达地区本来就没有配足,当时请了很多代课老师,清退了这些教师之后,空出了一些编制,按照标准补齐这部分,编制部门也不同意。”
同样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
“‘十二五’期间,天津人口以每年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速度增长,面临的问题是教育资源永远是短缺的,怎么建怎么不够。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空间很大,农村小科教师结构性缺编。”天津市教委主任王璟说。
求索▼招聘的权力归教育部门
教育部正在牵头研究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相关政策,大家关心的与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的协作,也有一定的突破。尽管将来教师编制的总额还是人社部门说了算,但是招聘的权力归教育部门,在岗位协调上,以县为主进行统筹。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
02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是金矿,但里面含着沙砾
“现在既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但是对它所存在的问题也要深入探讨。民办教育的复杂程度远比我们想象得高。民办教育是金矿,但是这里面含着沙砾,需要我们慢慢淘,淘出真金。”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中,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如此表示。
民办教育数量不少,但是质量和水平却亟待提高。如何让民办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增质提速?
“民办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障碍,特别是政策环境尚不完善,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如资金、师资等始终难以突破。”全国政协委员秦和曾经这样写道。
民办教育出新招,制度层面做规范
从2016年起鼓励支持在编公办学校教师、医院医护人员解除或终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流动到民办学校、医疗机构工作。上述人员可选择继续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或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所在单位不得限制人员流动。
怎么样,上述做法是不是很新鲜?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近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公办与民办学校、医疗机构之间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有这样的规定。
促进人才向民营机构合理流动,居然打体制内的主意,浙江此次可谓出新招了。其实,浙江早在2013年就开始打主意了,当时出台了两个文件,主要用意也是鼓励公办与民办学校、医疗机构之间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但当时国家层面还未开始实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公办机构人员的“铁饭碗”意识依然很浓,尽管不少民办教育、医疗机构的薪酬待遇比公办机构有优势,但鲜有人迈得开步伐。如今,实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养老金“双轨制”不再,意味着曾经被许多人羡慕的公务员、教师、医生的“铁饭碗”被真正打破,原来让大家留恋的体制内的身份优势也将逐步失去,这个时候出招,自然是时机正好。
求索▼将民办教育工作纳入施政视野
对民办教育要给予重视,但支持并不是无原则。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现在到了“立范”的时候了。要注意到民营企业趋利性是必然的,和发达国家用民间资金、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不一样,目前我们不乏民办学校来回转卖学校赚钱的例子,更别说抽逃资金问题。
——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徐梅
发展民办教育,现在不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如果定位还停留在补公办教育不足的定位上,那就是无休止的抢生源。不鼓励一般的民办教育,还要严防地方政府打着发展民办教育的旗号甩政府办教育的包袱,特别是在现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
03乡弱城挤
“乡弱城挤”咋解?
有条件的孩子都去城市读书,进城市公办幼儿园都要摇号了。
一方面,是城里面的“一位难求”;另一方面,农村学校萎缩等问题,也同样突出。
乡弱城挤,这可怎么办?空壳学校、麻雀学校该向何处去?城镇学校还可以接纳多少学生?
城市里面班额大,农村学校开不齐
“省长和每个市的市长都签了责任书!”在山东,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被列为基础教育重点工作。
省财政拟安排奖补资金20亿元以上,希望在2017年底前解决,目前已下达各地“大班额”补助资金3亿元。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左敏介绍,山东将抓住“人、地、钱”等关键环节,推进解决“大班额”项目融资工作,并实行月调度和通报制度。
城镇学校还可以接纳多少学生?空壳学校、麻雀学校该向何处去?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秦斌也算了一笔账:广西现有9000多个教学点,因为村小人口缩小后开不齐班萎缩成教学点,教学点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实现教育结构优化要补齐短板,转变城乡差别和校际差别。”秦斌介绍说,广西将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资源总量。
求索▼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相关政策
“新型城镇化的浪潮凶猛而来,义务教育首当其冲。教育部正在牵头研究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相关政策,主要内容是做大城镇教育,做强乡村教育,经费统筹,钱随人走,精准发力,精准扶贫。”
——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
04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因学致贫?这怎么成
贵州,仍有600多万贫困人口;广西,边远地区教学点仍有9000多个;云南,2015年只有9个县市完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每一位来自中西部省份的教育厅厅长心中都有一笔账。
教育扶贫,一向都是中西部省份教育“掌门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如何让教育扶贫直抵大山深处?
先摸底再投放,教育扶贫要精准
学费加上生活费,一个大学生一年需要2万至2.2万元。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为粮介绍,重庆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摸底。
除了将助学贷款提高到8000元外,重庆还给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了一个月600元、一年10个月的生活费补助,再加上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努力让大学生不要成为家庭负担”。
“锁定贫困的大学生群体,实现精准扶贫”。成为了重庆市的经验。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尽管各省份一直在“勒紧裤带办教育”,在硬件和软件上投入力度很大,但是一直是“小马拉大车”,并不轻松。
求索▼向西部倾斜,向大山深处倾斜
“我建议加快改造薄弱学校,资源向中西部倾斜均衡,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贵州初中生寄宿率达到70%,小学寄宿率也达到了30%,教室数量不够,城镇大班额突出,不少地方两三个孩子住一个床位的现象仍然存在。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向西部倾斜,向大山深处倾斜。”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
第二篇:三生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三生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开发区永安小学
王云
问题一:如何结合当前的热点开展“三生教育”的教学工作?试举例说明?
问题二: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开展“三生教育”的教学工作?
问题三:青少年“早恋”成因及其解决策略?
问题三及其解决策略:
学生早恋成因及其解决策略
近年来,小学生“早恋”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一件令教师、家长深感困惑和棘手的事情。同时“早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过去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身体好,学习好就行,却不知心理的健康也同样重要,同样与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想,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研究它,了解它,以便更好地教育和帮助学生。为此,我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调研,取得一些心得。在此,我愿意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早恋的成因
第一、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经过调查大致有这几种情况: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双亲经常争吵,缺乏家庭的温馨,得不到个人情感上的满足,便把这种需求向外转移,通过早恋来弥补。二是父母离异,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心理发展失衡,缺乏完整的亲情的滋润,可能通过与异性交往中去体验异性的关爱。三是农村家庭“早婚早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十五、六岁已经是“大人”了,去尝试追求异性的情感体验。
第二、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极少数男女生的过密交往既不加以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又不加以管制,听之任之,极有可能发展成早恋。二是学校在性教育方面没有认真抓好,不进行或者没有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等科学的性知识教育,青春躁动期的少男少女由于好奇而亲密接触与交往,也会产生早恋。
第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这里,我需要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想说的仅是改革开放嘛,免不了会飞进一些“蚊子”和“苍蝇”,在社会上时隐时现。例如,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进步,但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东西应运而生。电影、电视、VCD已走进千家万户,但一些激情(性爱)镜头、裸体画面或图片时有出现。还有,一些地摊小说、黄色书刊等等。试想,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不良的文化氛围,身在其中,青少年难免受到不良影响,再加上周围环境谈论诸如“追靓仔”、“泡靓女”、“生孩子”之类的事情,这就更加激发了少男少女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对异性的接触和交往明显增多,以致发展为早恋,过早体验对异性爱恋的滋味。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第四、我们从中学生内在的心理来看,主要有思想情绪、性格类型、内心冲突等内容。从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来看,性格正处于可塑期,情绪不稳定,易躁动,行为往往捉摸不定。他们对人生、社会等有关问题的认识幼稚,却又自以为是,与人顶撞,甚至与人格格不入,以致产生逆反心理。也可以说是叛逆性格所致吧,你越反对的事情,他(她)越要去做。比如,学校不允许男生女生交往过密,他(她)偏要对着干。可见,由于性格上的不成熟,情绪上不稳定,行为上带有冲动性,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早恋也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还有一些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怕苦畏难,虽精力充沛但内心空虚,无处发泄,于是不断向外界寻找新奇和刺激,也有可能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谈恋爱上,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当然我们不排除个别中学生的思想出了问题,没有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爱慕虚荣,追求时髦,看见别人(同龄人)谈恋爱,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下,自己也跟上去,加入中学生的早恋队伍,似乎有点“游戏人生”的味道了。
总的看来,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成因远不止上面所说的这几点,我仅就这一问题所涉及的一些因素进行初步的分析。现在我没有继续深究,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那就是我们如何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怎样去教育和引导学生呢?接下来,这正是我所要说的。
二、解决的策略
1、开展好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要知识、消除“神秘感”,并认识“早恋”的危害。
2、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同时,应根据青少年学生头脑兴奋性强,记忆力好,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精力充沛等特点,进行青春理想前途教育,“五自”教育(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法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最要紧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学生应利用青春期这一有利时机,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为参加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3、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
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导到正当高尚志趣和对各种知识的探求上。要形成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使学生各种朦胧的感情得到约束和自制,对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如不健康小报、书画、录像等,也有很好的作用。扫除一切阻碍青少年成长的障碍,除了进行一般的人生观、青春期性教育外,有两点必须予以重视:一是开展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正常交往的教育;二是开展高尚情操教育,让青少年学生进行专心,勤奋地学习和经常参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转移他们自然产生的性兴奋,增强他们的理智水平和自制能力。
4、努力建设一个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校风和班集体。
正如人的健康一样,要想加强抵抗力,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基础,其次还需“接种”,提高免疫力。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机体莫过于有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友爱的优良校风和班集体。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面。他(她)感受到充实,感到有意义,使他们处处感到温暖。全校应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局面,提倡男女同学间发展一种兄弟姐妹般的纯真友谊,学生们在生活上互帮互助,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和个性的形成。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心贴心。这一点很重要,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试想一下:一个教师,学生有困难不找你,有问题不找你,有心事不告诉,班级工作能搞得好是很难想象的。充当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在事情的萌芽状态就得到及时处理;能够使班干部,同学们以你为核心,师生间有较强的凝聚力,班里的同学能团结协作。这样的集体,又有什么事不好解决呢?在本学期中,就有好几位同学主动地以周记的形式把自己的内心秘密(“单恋”引致的情绪波动)和盘托出。在日常的交往中,了解到其他同学也有“早恋”的迹象,所以,班主任取得学生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取得学生的信任,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快速反应,开展有针对性教育,使不良苗头得到抑止,有“早恋”苗头的学生得到教育、挽救。
6、得当地运用“异性效应”。
教师经常地,有意识地组织异性学生间互相互补,编排座位时注意男女生的搭配,安排班干部时考虑男女生的比例和配合。在开展学校、班级集体活动时注意男女生配合等,增加男女同学接近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产生的烦恼和对异性的神秘感,使男女同学间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同学友谊。经常地开展异性同学间的互帮互相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风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得当地运用“异性效应”,不仅能成为预防和克服学生“早恋”的有效手段,还会给班级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总之,在今天商品经济社会里,中学生“早恋”问题已不容忽视,其危害及衍生的副作用已为人所共知,小则关乎学生个人的前途,幸福,大则关系到社会的安宁,祖国的未来,只要我们深入学生,以诚相对,为学生设身处地,用爱心去感化,发挥群体力量,相信一定能妥善处理好中学生“早恋”问题的,以使学生健康成长安全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三篇: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推荐)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尽量改善学生的寄居软环境。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学生寄居在祖辈家里,由于两代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育难度很大。所以,我们首先从改善学生的寄居环境出发,建议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帮助代理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定期对代理监护人进行专题讲座,召开培训班,使他们了解留守学生的特点,懂得留守学生的心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2)加强家校联系。①通过家访,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寄居家庭更需要教师上门家访,通过家访,老师帮助代理监护人正确分析寄居学生的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教育措施。在平时,学校还应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要求老师向学生公布电话号码,当学生求助而代理监护人又无法提供帮助时,可以通过联系卡或电话跟老师取得联系。②老师应时时与远方父母保持联系。老师是代理监护人、学生、及学生父母之间的桥梁,当寄居生活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时,老师应该及时联系孩子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重新选择寄居家庭,尽一切可能减少寄居学生的心理障碍,以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3)远方父母要和代理监护人、孩子经常保持联系。其实,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因此,学校在每学期要发出“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告诉他们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要经常来信来电。每次来电来信,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威胁,而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地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对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与代理监护人之间应加强联系,了解各种信息,交流施教方法。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形成农村社区,多方面关心留守学生。农村有着大量的人力资源优势,每一个农村小组都可以建立一个学习型社区,让村委会和学校建立联系,让村干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学生的教育。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
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5)学校把“留守学生”当作一项课题研究。首先,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特别是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是目前学校必须加强的一项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是使“留守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使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其次,作为学校生源重要组成部分的“留守学生”,他们的表现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对他们之中在心理、性格、行为、学业上有问题或有困难的学生的教育矫治,有利于整体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式的持续发展,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要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形成对留守学生的系统管理。首先建立家长联系卡,责任明确到班主任。班主任把本班的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的住址、家长的联系电话、监护人、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内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长联系卡。班主任经常与父母联系,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定期通电话家访,跟踪思想教育。一方面向这些隔代抚养者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其次建立心理有偏差学生的档案。此类学生的档案主要包括班级的《心理偏差学生名单》和《偏差学生转化谈话记录》两份表格。班主任把学生分配到任课老师,实行导师制,让任课老师一起做此类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而言,任课老师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心理老师,他们对学生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正如彼得斯所说:“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教师。”
第四篇:将解决公务员工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将解决公务员工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014年03月06日 20:29 来源:新华网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6日表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还处在研究阶段。改革应当重点研究解决工资结构、地区差距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原标题: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将解决公务员工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刘敏)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6日表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还处在研究阶段。改革应当重点研究解决工资结构、地区差距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何宪是在参加完小组讨论会后作上述表述的。
何宪指出,一是要解决工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得基本工资占主体,优化工资结构。二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形成合理的地区之间工资关系,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三是工资分配上要注意向基层倾斜,稳定基层工作的干部队伍。四是处理好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保险的关系,做好这方面的衔接。
针对大家对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不同看法,何宪指出,还将尽快研究、建立公务员与企业同类人员工资的调查比较制度。
第五篇: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日渐趋快,这在带给中国新的发展契机的但同时也带了更多新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只有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使广大农民工安心工作,同时也能培养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检视。。面临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只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首先,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而这由于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存在显著的矛盾,再加上户籍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利益都有联系,流动人员子女的数学问题存在着极大的障碍。其次,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方面的体制仍旧不健全。城市人口密集,教育方面的投入致使教育资源有限,各地方首先会保障本地区人员的受教育需求,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设置入学考试,借读费等门槛。再次,由大多数本地老师以及学生对农民工子女存在严重的歧视倾向,即使能够偶条件进入公办学校读书,孩子心中也大都不是很高兴,教育发生了严重的不公平。最后,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在各方面都存在着缺陷,对孩子的学习及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制约。这些方面的问题决定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出在两难的尴尬局面,国家的相关政策也无法的到真正实施。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实现中国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石宣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针对此问题的解决,有如下方面的建议。
1.树立教育平等的意识,正确认识教育问题。中国是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大家都享受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农民农子女的歧视态度,把他们和本地学生同等对待,让他们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强的意识,消除他们心中的抵制情绪。让他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教育。
2.切实加强政府的管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合理安排教育布局。
由于农民工具有流动性大,各级政府积极开展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调研活动,时刻跟踪农民工子女的发展状况,了解他们目前所存在的困难,即使制定科学、合理制订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其次,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尽可能挖掘潜力,适当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并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对公办学校进行补贴,增加其师资容量,时期有能力接纳更多的学生。
3.树立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农民工子弟小学予以补充的相对结构,提高公办学校的接纳容量。在每年的入学及到来之前,进行相对的调查和预计,按照就进原则和个学校的接纳程度,对个公办学校制定相应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名额,规定各学校在自身有接纳水平的条件下不得拒收和歧视弄明公子女。让农民工子女和本地学生一起报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保障教育过程的平等。尽可能多的是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学习。4.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整改,规范其办学行为,保证义务教育高质量的进行。由于农民工的工作忙碌和工作地点限制,以及聚集程度高等特征,在不方便进入公办学校学习的地区应该适当的保留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政府将其便如管制范围内,定期进行视察和监管,在规范办学、社会治安、安全卫生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样要求。乡镇政府在加强学校,安全卫生管理方面能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适当的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相应的财政补贴,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总之,各地政府及群众都应树立教育公平意识,把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工作,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