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拓展课文1
1,摘自《世说新语》
(一)中朝①有小儿,父病,行乞药②。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③明德④君子,何以病疟⑤?”答曰:“来病⑥君子,所以为疟耳!”
(二)①孔文举年十岁,②随父到③洛。拜见李元礼,李元礼及宾客赞其聪慧。中大夫陈韪(wěi)不屑,曰:“小时了了(liǎo),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④踧(cù)踖(jí)。
(三)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5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1]
译文
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受到大家的夸奖,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的时候,正当父亲昼午睡。于是一起偷喝药酒。其父当时觉察了,仍假装睡着来观察他们。钟毓先行了礼而后饮,钟会喝了酒却不行礼。因而问钟毓为什么行礼,毓说:“酒是用来成就礼教的,不敢不拜。”又问会为什么不拜,会说:“偷喝本来就不合礼法,所以不拜。”[1]
6鸟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 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7景公掏雀
齐景公有一次兴起,去掏麻雀窝,可是掏出来后,却发现麻雀太小了,于是又将它放回窝里。晏子恰好听到此事,便未按通常朝会的时间,先行入见景公。
景公因为掏出麻雀又放回去,穿着长袍来回折腾后,不禁汗流浃背,衣冠也因此不整,突然一回头,看到晏子来,不免吓了一跳。
晏子向景公作礼问道:“不知君上在做什么,以至如此呢?”
景公看看晏子,说:“寡人刚才在掏麻雀,因雀儿太小,故又将它放回原处。”
晏子听后,略退了几步,向北面拜了两拜,向景公致贺道:“我君有圣王之道啊!”
景公听了,不禁一惊,奇怪地问:“寡人掏麻雀,因为看到雀儿太小,所以将它放回原处,这与先生您说的圣王之道有什么关系呢?”
晏子于是回答说:“君王掏雀,但因雀儿太小,便将它放回原处,这是慈爱幼小的表现。君王这仁爱的存心,都能施于禽兽,那更何况是人呢?这仁爱就是圣王之道啊!”
8一次精彩科普的演讲
朱永安
美国著名的演讲人阿诺德博士,进行了一次被誉为当今美国最精彩的科普演讲。阿诺德一向重视科普宣传。他认为一次成功的科普演讲的意义,不亚于一项有价值的发明。
阿诺德认为自己既是科学家,又是演讲爱好者,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义不容辞。于是他“粉墨登场”了。
阿诺德面带微笑,从从容容走上讲台。他先在大幕布上打出了一幅逼真的幻灯片,展示了一张奇特有趣的照片。
一个人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怪物赫然出现在布幕上:它圆溜溜的大脑袋上长满了尖硬、粗壮的“头发”,脸颊、下巴、脖子、甚至鼻子上都布满了稀奇古怪的胡须,像棍子一样的眉毛则高高地倒竖着。它虽然“怒目圆睁”“龇牙咧嘴”,却显得滑稽可笑。正当人们十分好奇,惊讶不已时,阿诺德开口了:“这个家伙到底是什么,有谁知道?”
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所有在场人员的浓厚兴趣。有听众喊道:“我知道,这是一种新发现的巨型蜥蜴!”然而,马上有人反对:“不像!我敢说,它是至今仍活着的一种奇特的恐龙!”
“都不对!它是美国传说多年而一直没有找到的‘大脚怪兽’!”又有人自信地大声说。“不,不,都错了,它是最新发现的‘外星人’!”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谁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谁也说服不了谁。会场顿时热闹非凡。“请注意,它就在你们的脚底下!”演讲人趁热打铁,提高嗓门。此话一出,会场上立刻“炸开了锅”!有的妇女吓得当场尖叫起来。还有一些胆小的人索性从椅子上跳起来,转身就逃。有的人虽然比较镇静,可是一时也听不明白,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更多的人则低头俯身,查看地面。然而,他们都面面相觑,大惑不解:脚下什么也没有呀。“告诉大家吧,这就是加利福尼亚小黑蚁。谁都知道,它们在我们这里无处不在,随时可见,甚至这间屋子里可能就有成百上千!”阿诺德说。原来如此,大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但是,人们的兴趣马上又来了:为什么这样“微乎其微”的不蹲下来就无法看见的小虫,在照片上竟然会变成一个“庞然大物”呢? “这是我们用最新的超高倍摄影机拍摄的!”演讲人不失时机地作了解释。然而,还没等人们的情绪完全松弛,他又语惊四座:“可是,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拍这种小玩意。请看它‘脸蛋’旁边的小东西,这是什么?大家有兴趣不妨再猜猜看。”
人们又兴致勃勃,各抒己见。
“其实,它是一只齿轮!”阿诺德博士的声音更大了。人们大吃一惊,迷惑不解:“难道真有这么小的齿轮?”
“它的直径只有30微米!也就是说,诸位的一根头发丝比它还要粗好多倍!”演讲人的语调也升高了。
台下有人问道:“这么小的玩意,有什么用处呢?”
“这是不是一种如同中国微雕──例如在一根头发上刻一首唐诗一样,只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
“对不起,在座各位中是不是有人血管里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有些偏高?”演讲人的话锋一转,语气也平和多了。
这还用问吗?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在欧美它们早已经成为“第一杀手”。而它们的病因大多是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偏高有直接关系。
“我们准备将这种齿轮配成一种小小的机器人。它们进入病人的血管后,就能连续不断地识别并破坏血脂和胆固醇,让它们成为一种能被血管排除的垃圾。也就是说,这些小机器人将成为您血管里最勤奋、最有效的清道夫!”
会场里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9,苏格拉底谈“善、恶”
苏格拉底(以下简称苏):请问你知道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吗? 尤苏戴莫斯(以下简称尤):当然知道。
苏:那么我问你,虚伪、欺骗、偷盗、奴役他人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这些行为自然都是恶行了。
苏:可是,如果一位将军战胜并奴役了危害自己祖国的敌人,这是恶行吗? 尤:不是。
苏:如果这个将军在作战时欺骗了敌人,并偷走了敌人的作战物资,这是恶行吗? 尤:不是。
苏:你刚才讲欺骗、奴役和偷盗都是恶行,怎么现在又认为不是呢? 尤:我的意思是对朋友、亲人实施上述行为的话是恶行,而你列举的情况都是针对敌人的。
苏:好吧,那么我们就专门讨论一下对自己人的问题。如果一个将军率军作战时被敌人包围,士兵们因伤亡、困乏而丧失了作战的勇气。将军欺骗他们说:“援军即将到来,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将敌人一举歼灭吧”从而鼓起士兵的勇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请问这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我想这是善行。
苏:如果一个孩子生病需要吃药而又嫌药太苦不肯吃,他父亲欺骗他说药很好吃,哄他吃了,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父亲这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是善行。
苏:如果有人发现他的朋友绝望得想自杀,就偷走了朋友藏在忱头下的刀,这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是善行。
苏:你刚才说对敌人的行为,即便是欺骗、奴役、偷盗也不是恶行,这种行为也只能对敌人,对自己人的话是恶行。那现在这几种情况都是对自己人,你怎么认为它们都是善行呢?
尤:哎呀,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了。
苏格拉底于是告诉他,善行、恶行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含义,任何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10信
[苏联]尤里里希特
时值12月31日,彼得弗拉基米罗维奇帕潘科夫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着即将结束的这一年的最后几件紧要公事。他一本正经地板着一副面孔,俨然一派首长的风度。每当电话铃响,帕潘科夫总是一边抓着话筒,简要而认真地回答着,一边继续签阅着文件。
一会儿,女秘书柳多奇卡敲门进了办公室:“对不起,帕潘科夫,打扰您了。有您一封信。”说着,她把信放到帕潘科夫的桌上,随即转身走了。
帕潘科夫拆开信就念起来:
亲爱的妈妈:
你的儿子在给你写信。我已经好久没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出差、度假、住医院了……
“真是活见鬼!”帕潘科夫惊诧不已。他又看了看信封,上面分明写着他的机关地址和姓名,而且一点也没错。帕潘科夫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仍然把信继续念下去:
我们这里现在正是秋高气爽、春光明媚、夏日炎炎、寒冬腊月的时节。
我身体还好、很好、不太好、很不好。
前不久我去逛过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间。
我打算再过1个月、1年、5年就来看你。
我知道你没钱花了,所以寄给你30、20、10、5个卢布。
我已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厂长、总局局长。
我妻子祖莉菲娅向你问好。
你的爱子彼佳
帕潘科夫更加莫名其妙,他又把信从头至尾念了一遍,然后又往信封里看了看。信封里果然还有一张小字条:
亲爱的彼佳:
我多么盼望你能来封信呀!可你却是个大忙人,哪有时间顾得上这种小事呢?我只好替你写了这封信,你只要简单地把那些不该要的词句划掉寄给我就行了。
吻你!
你的妈妈
帕潘科夫仰身靠到自己柔软舒适的安乐椅背上。
“唉,妈妈呀,你可真是位幽默家呀!而且对时间还掐算得那么准,让信不迟不早刚好在12月31日送到,这一天我可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啊!”
帕潘科夫叹了口气,把文件推到一边,接着便动手删起信中那些不该要的词句来
11能言善辩的小孔融 小孔融十岁时,他爸爸带了到京城去见见世面。这京城里有位姓李的大官很有学问,小孔融很想拜见这位大人,可是爸爸说他跟李府非亲非故,恐怕拜见不成。孔融想了想,对爸爸说:“我有个办法让李大人接见我。”孔融进了李府大厅,不慌不忙往前排的红木椅上一坐。由于人小,他坐在椅子上两脚悬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他:“小客官,你跟李家到底是什么亲呢?”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孔家和李家可亲着哩!我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经向你们的老祖宗李耳拜过师,向他请教过学问,这说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建立起了友谊。作为孔家的后代,我今天特来登门拜见您。”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宾客,听了小孔融的一番话都十分惊奇,连声赞叹。
又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大官来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着孔融说:“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姓陈的大官说:“小时聪明,长大了不定有用。”孔融一听,马上作出反应,他对这位大官说:“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呢!”姓陈的大官一听这话,不敢小瞧他了,夸奖说:“这孩子可真不简单,长大以后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孔融长大后被曹操重用,与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称为“建安七子”。
12周恩来妙语趣答
(一)周恩来总理是我国人民敬爱的领袖。在外交领域,周恩来总理也是享誉世界的外交大师。
一天,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他介绍完中国经济和建设方面的成就后,记者们纷纷提问。
有的西方记者对中国抱有偏见,提出来的问题让人很难回答。每次周恩来总理总能随机应变,绕过暗礁。
一个记者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存款?”这是一个带有挑衅性质的提问,其实是嘲笑中国人穷。周总理不慌不忙,幽默地说:“十八元八角八分。”全场都愕然了,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总理解释道:“当前我国发行的人民币有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它们加起来是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很好,币值稳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人们听了总理的精彩解答,热烈地鼓起掌来。
(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勤政厅招待外宾,客人对中国菜肴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大为赞赏。这时候上来一道汤,汤里的冬笋、蘑菇、荸荠等雕成各种图案,简直就是精美的工艺品。冬笋是按民族图案“万”字的形状刻成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成了法西斯的标志“”。贵宾见此,不禁大吃一惊,当即向周恩来请教。
周总理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神态自若地对翻译说:“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国传统图案,叫万字,象征着‘福寿绵长’,是对客人的美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
一个意想不到的被动场面,周总理只用了三言两语,化解了尴尬,宴会的气氛更加活跃了。
13.<<林海雪原>>中杨子荣面对座山雕的 盘问的回答
匿名
座:天王盖地虎 杨:宝塔镇河妖 座:莫哈莫哈
杨:正响午说话,谁也没有家 座:脸红什么? 杨:精神焕发!座:怎么又黄了? 杨:防冷涂的腊。
14<<沙家浜>>选段
阿庆嫂:(白)那是您本人的造化。呀,你瞧我,尽顾着说话儿了,那能让您二位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下)
刁德一:(白)司令,这么熟悉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白)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阿庆嫂上)
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这终当报偿。
阿庆嫂:(白)胡司令,这么点儿小事儿,您别总挂在嘴边儿上。当时我也是急 中生智,后来您猜怎么着,我还真有点儿后怕呀。参谋长,您吃 茶。呀,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下)
刁德一:(白)司令,我是本地,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呢?
胡传魁:(白)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儿。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见过她呢?
刁德一:(白)哦,这么说,这个女人还真不简单呐。
胡传魁:(白)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白)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白)你这个人那。(阿庆嫂上)
阿庆嫂:(白)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胡司令,抽一支。
刁德一∶(唱)这个女人那,不寻常。
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白)抽烟。
胡传魁:(白)人家不会,你干什么?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得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唱)我必须查言观色把他防。
刁德一∶(白)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竞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抢。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
开茶馆,盼兴望,江湖意气是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这也是司令的洪福广,方能遇难又逞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荫凉。
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祥。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得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有什么周祥不周祥。
胡传魁:(笑)哈哈哈哈
刁德一:(笑)嘿嘿嘿嘿。
(白)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阿庆嫂:(白)胡司令,这是什么意思啊?
胡传魁:(白)他就是这么个人,阴阳怪气的。阿庆嫂,别多心呀。
阿庆嫂:(白)我倒没什么。(阿庆嫂下)
胡传魁:(白)老刁,人家阿庆嫂救过我的命。咱们大面儿上得说过得去,你这
东一榔头西一棒锤的,你叫我这面子往哪儿搁?你要干什么呀?
刁德一:(白)不是呀,司令。我看这位阿庆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 细,遇事不慌。将来咱们搞曲线救国,这可是用得着的人呐。只 是不知道她跟咱们是不是一条心。
胡传魁:(白)阿庆嫂,自己人。
刁德一:(白)那她一定知道新四军伤病员的下落,只怕她知道但不肯说。
胡传魁:(白)要问,得我去。你去,准得碰钉子。
刁得一:(白)那是,还是司令有面子嘛。
胡传魁:(大笑)哈哈哈哈。(阿庆嫂上)
阿庆嫂:(白)胡司令,参谋长,吃点儿瓜子啊。
胡传魁:(端茶杯一饮而尽)好好。阿庆嫂:(白)这茶吃到这会儿,才吃出点味儿来。
胡传魁:(白)不错,是吃出点儿味儿来了!阿庆嫂,我向您打听点儿事。
阿庆嫂:(白)凡是我知道的。
胡传魁:(白)我问你这新四军。
阿庆嫂:(白)新四军?有,有。
(唱)司令何须细打听,此地住过许多新四军。
胡传魁:(白)住过新四军?
阿庆嫂:(白)住过。
胡传魁:(白)有伤病员吗?
阿庆嫂:(白)有。
(唱)还有一些伤病员,伤势有重又有轻。
胡传魁:(白)他们住在哪儿?
阿庆嫂:(唱)我们这个镇子里,家家住过新四军。
就连我这小小的茶馆里,也时常有人前来,吃茶,灌水,刷手巾。
胡传魁:(问刁德一)怎么样?
刁德一:(白)现在呢?
阿庆嫂:(白)现在?
(唱)听得一声集合令,浩浩荡荡他们登路程。胡传魁:(问)伤病员也走了吗?
阿庆嫂:(唱)伤病员也无踪影,远走高飞难找寻。
刁德一:(白)都走啦?
阿庆嫂:(白)都走了。要不日本鬼子在这儿扫荡了三天三夜,把个沙家浜象 筚头发似地这么筚了一遍,也没搜出他们的人影来。
刁德一:(白)日本鬼子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这么大的沙家浜要藏起个 把人来,那还不容易嘛。就拿胡司令来说吧,当初不是被阿庆 嫂在日本鬼子的眼皮底下往水缸里这么一藏不就给藏起来了吗?
阿庆嫂:(白)哟,听刁参谋长的意思,这新四军的伤病员是我给藏起来了。这听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照这么看胡司令,当初我真不该 救您,倒落下话把儿了„„
胡传魁:(白)阿庆嫂,别别别„„
阿庆嫂:(白)不,不不不!胡司令,今儿就当着您的面儿,让您的弟兄们把我 这小小的茶馆儿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搜上一搜,哼!省得人家 疑心生暗鬼,让我们里外不好做人呐!
胡传魁:(冲刁)老刁,你瞧你!
刁德一:(白)说句笑话嘛,何必当真呢。
胡传魁:(对阿庆嫂)参谋长,开玩笑。
阿庆嫂:(白)胡司令,这样的玩笑我们可担当不起呀!(转身下)
15甘罗十二为使臣
宋捷文
时 间:公元前237年
地 点:赵国都城邯郸郊外迎宾亭
人 物:赵王
甘罗
庞暖
李陶
甘福
武士若干
(秋末黄昏,赵王领大夫李陶、大将庞暖在迎宾亭正襟危坐,表情严肃。亭后有一口大鼎,热水沸腾。此时,亭外传呼:秦国使臣觐见。乐声起。甘罗从容而上。老仆甘福奉节随上。)
甘 罗(施礼)秦国使臣甘罗拜谒大王。
赵 王(傲慢地)嗯。
甘 罗 大王,敝人奉我国君之命,为贵国与我国和睦交好而来。这是我国国君的国书,恭请大王认可。
(甘罗由怀中掏出国书,递与李陶,李陶转呈赵王。)
赵 王(愤然打落国书)你问问他今年几岁了?
李 陶(捡起国书,走近甘罗)请问甘先生贵庚?
甘 罗 甘罗今年十二岁。
赵 王 天下哪有派十二岁的孩子办理外交大事的?真是无礼之极。
甘 罗 大王,天下的事情,往往内外不一。纸扎的人儿虽大,经不起手指一戳;铁打的秤砣虽小,却可以压住千斤。
赵 王 哼!小小年纪,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吧?
甘 罗 大王,甘罗自幼听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甘罗一向用这句天下家喻户晓的格言鞭策自己。
赵 王(一时语塞)唔!
李 陶(拱手施礼)甘先生这次来到敝国,志在哪里?
甘 罗 志在两国交好,四海统一,让天下百姓脱离战祸,安居乐业。
赵 王 甘罗,你到我面前来!
(甘罗一怔,昂然不动。)
甘 罗(环顾四周,突然地)大王,你到我面前来!
庞 暖(扑向甘罗)你竟敢如此放肆!
众武士(吆喝)杀!
甘 罗 甘罗虽小,任使臣则代表一国;国王虽大,岂可仗势压人?再说,我这样做,正是为大王着想啊!
李 陶 你是为大王着想?
甘 罗 大王,甘罗请命前来邯郸,中原各国上下都在注视。大王如能亲自下位,接近甘罗,天下人一定会赞扬大王礼贤下士,尊重读书人,从而在各国之中赢得好名声。这不是为大王着想吗?
赵 王 我倒要问你,是国王尊贵,还是读书人尊贵?
甘 罗 读书人尊贵。
赵 王 此话有何根据?
甘 罗 当年姜太公在渭水河边,隐姓埋名,刻苦读书。周文王不但登门拜访,而且亲自为他拉车,请他进城。这才使姬昌小小百里之侯,顺应民心,会合诸侯,打败了强大的暴君纣王,一统天下。这难道不是历史事实吗?
赵 王 你枉读史书,不明周礼,身为使臣,在国君面前狂妄自大,谈古论今,乃犯上之罪。
甘 罗 据甘罗所知,列国之中,大王会见使臣,按周礼要下位三拜。唯有大王高高在上,打落国书,迫使小臣不得已而再三陈述。甘罗如有失礼之处,实在是大王之罪。
赵 王 啊!小小年纪,好大的胆!
甘 罗 家祖父有言,胆小鬼当不得使臣。
赵 王 难道你就不怕死?
甘 罗 甘罗以为,死并不难,难的是死得其所!
赵 王(怒吼)来人,把铜鼎掀开!
众武士 是!
(亭后一阵骚动。武士们掀开鼎盖,热气腾腾。)
赵 王 甘先生,你看这是什么?
甘 罗 只不过是一只烧开的汤锅罢了。
赵 王 那就请你跳下去洗个澡吧!殿前武士!
(四武士冲向甘罗。)
甘 罗(威武地)不用,甘罗自己下锅。
甘 福(扑向甘罗)公子,公子!(老泪纵横)你,你„„
甘 罗(倏地解开外衣,脱下官服,露出一身童装)老人家,别哭。拿好衣帽,捧回秦国。
甘 福(抱住甘罗)公子,可怜你才十二岁呀!
甘 罗 老人家,甘罗为了赵国不致灭亡,为了使他们的黎民百姓不受灾难,才力排众议,请命而来。既然他赵国君臣不识贤愚,不明利害,那就等着瞧吧!来,跟我一起向东一拜。(拉甘福下跪)
甘 福 公子,我们的国家在西面呢!
甘 罗 不,我是为赵国的黎民百姓对天一拜。苍天在上,请听甘罗祈祷,想不到出过廉颇、蔺相如的赵国,却出了一个不明大义、不顾大局、不管百姓死活的国君。甘罗死不足惜,只怕我死之后,秦国立刻发兵,燕国马上响应,两面夹攻,赵国的山河土地、宗庙人民,全部都要毁了!上天啊,救救他们吧!(叩首祷告)
李 陶(焦急不安)大王,甘罗虽小,来自丞相幕府,熟知大势,言之有理。请大王收回成命吧!
赵 王 不要信他鬼话吓人,我已做好决战的准备!
甘 罗(仰天大笑)哈哈哈哈!
赵 王 你笑什么?
甘 罗 我笑大王自欺欺人。长平一战,赵国已损失了四十万人马。现在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应征入伍了。田园荒芜,黎民困苦,后方空虚,国交混乱。这样的赵国,百姓是不愿为它打仗,也没有能力为它打仗的。倘若大王强行开战,他们会怨恨,会反抗,会逃亡,会背井离乡,投奔别国。堂堂赵国就将在你的手里灭亡了!大王,甘罗话已讲完,请看我下鼎!
(赵王离位起立。)
李 陶(高呼)且慢!(扑倒在赵王前面)大王,甘罗所言,动人心肺,请收回成命吧!
庞 暖 甘罗方才透露,秦燕两国合围,情势有变呀!
赵 王 这„„
甘 罗(大声地)甘福,快来助我下鼎。
甘 福 公子„„
赵 王(冲下座位)慢!你说秦燕两国合伙用兵,有何为证?
甘 罗 燕王为取得秦国信任,不惜派太子为人质,大王不知道吗?
赵 王 知道。
甘 罗 秦国将派大将张唐去统率燕国的兵将,大王不知道吗?
赵 王 知道。
甘 罗 秦燕交好,其目的就是为了攻打赵国,大王不知道吗?
赵 王(狞笑)哈哈哈哈,甘罗小子,你往鼎里跳吧!那张唐不经过赵国是去不了燕国的。
甘 罗 大王,战国七雄,虽说广阔无边,但高山可平,长城可造,张唐难道就不能开出另外一条到燕国的去路?
赵 王(震惊)什么,张唐已经到达燕国?
庞 暖(大叫)大王,我们上当了!为了对付秦国,末将已将全部人马都集中到西线去了。
李 陶 如今东西合围,如何抵挡?
赵 王 快把人马调一半回来!
李 陶 恐怕来不及了,大王,张唐到了燕国,赵国危在旦夕。
赵 王(颓然坐下)唉!
甘 罗 请大王、大夫、大将军放心,张唐现今还在秦国。是甘罗向国君请命,在张唐动身之前,赶来邯郸,两国会商,消除旧仇。使张唐不去燕国,而秦赵和睦相处,这是甘罗的夙愿,也是贵国与我国百姓日夜盼望的情势。
赵 王 这么说,张唐并没有到燕国去?
甘 罗 为此,我国国君特奉书陛下。
赵 王(急切地)国书,国书。
(甘罗取国书,拂去灰尘。赵王长揖,接国书。)
赵 王(边看国书边下令)快给甘先生看座。
(甘福捧衣冠走近甘罗,为甘罗穿戴。)
赵 王(看毕国书)啊,太好了!(拱手施礼)甘先生,孤王原以为贵国派先生来,有心侮辱赵国。不料先生年少有为,才识过人,使我眼界大开。真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佩服,佩服!
甘 罗 大王过奖了。甘罗年幼无知,言语冒犯,还望大王多多原谅。
赵 王 为了酬谢先生的好意,明日会商之时,我要备一份厚礼,奉献贵国。李大夫,传我旨意:大摆酒宴,为甘先生接风!
(乐声起。甘罗与赵王互相施礼,缓步而下。)
16一 吐 不 快 甲:别人遇到新鲜空气,总想做做深呼吸。乙: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甲:我二叔不是这样。乙:他呢? 甲:喜欢一吐为快。乙:聊点什么呀? 甲:跟聊天没关系。乙:那怎么叫一吐为快呢? 甲:把痰吐出来,他就痛快了。乙:这么个一吐为快呀!甲:早起上班儿,蹬着自行车儿,他能从家门口儿一直吐到单位的大门口儿。乙:随地吐痰哪!甲:你以为呢? 乙:这可太不道德了!甲:要怎么你看骑车人都是走直线,唯独在我二叔后边儿骑车的,都跟那蛇行似的──曲里拐弯的。乙:怎么回事儿呀? 甲:还用问吗──怕唾沫星子溅到脸上。
乙:这可太不像话了!这一路上,就没人出来管管他吗? 甲:用老北京的话说,叫臊着他;用上班人的话说,叫没那闲工夫儿搭理他;用环卫工人的话说,叫素质低下;用执法人员的话说,叫别让我碰上他。乙:没说他好的。
甲:也是无巧不成书,那天,还真就碰上了。我二叔正一吐为快呢,被大喝一声:“你给我下来!” 乙:这口气可也够难接受的。那你二叔呢? 甲:二话没说,乖乖儿地就从那车上下来了。乙:也是觉着理亏。
甲:“这一路上,你倒是痛快了,别人受得了吗?” 乙:(扮二叔)“我错了!”
甲:“刚知道啊?你是愿打还是愿罚呀?”
乙:(奇怪地)怎么还带打的呀?(扮二叔)“我认罚。” 甲:“认罚呀,把这个戴上。”说着,递过一个口罩来。乙:“非典都过去了。”
甲:“我是怕你把病传染给别人。还有,把你吐的痰都给收拾干净喽。” 乙:“我还是认打吧!”
甲:“打,也得等你收拾完了再说。” 乙:连罚带打呀!甲:“再说了,打,我也不能当着这么多人打你呀──等回了家再说吧!” 乙:还要追家打去呀?谁呀,这么厉害? 甲:你问管我二叔的这个人呀? 乙:啊。甲:我爷爷呀!乙:我说的呢!
第二篇:拓展语文课文培养创新精神论文
摘要: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语文的学生,则是摸不着学语文的方法,所以总是提不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法上下一番功夫,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将是一种突破性的进展。而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拓展式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文 创新精神
所谓拓展,顾名思义,“拓”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展”就是展开,发展,拓展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发展新的自我之意,同时拓展还体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具体一点说,就是结合教材,让学生多读一些与教材有联系的文本材料,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使他们既会做人,做思想品德高尚、情感健康丰富、审美意识较强的人,又会作文,写出思想积极,思维新颖,构思富有创意,语言别具个性的文章。那么如何拓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实践。
一、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拓展
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相当一部分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论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身边的自然生活都有所涉及。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来关注我们人类生活,自然和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视野、思维的拓展。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本人的生活体验,说一说自己童年的乐趣,那么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童年时玩水、上山摘野果、同屋场小朋友姓氏大战等有趣的事,这样,学生对这篇文章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认识。
又如《观舞记》这一课,先叫一个同学表演一段舞蹈,然后请同学说说感受,并讲讲对舞蹈的认识,且请同学做一个动作。经过这个铺垫,再学习这篇文章就象在感受平时生活一样简单了。
二、通过续写课文来拓展
续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续写,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富于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如《最后一课》这一课,在教学可设计让学生续写小弗朗士下课后所做的事情。
如《羚羊木雕》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用一段话来说说“我”从万芳家拿回了羚羊木雕后,回到家中父母对“我”的态度。
通过这样拓展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通过改写课文来拓展
对课文的改写,本人认为比续写更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它能够更加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如《木兰诗》这一课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改写:假设木兰在战场上就已经被战友们认出是一个女将,那皇帝将会如何处置?战友们又将会如何看待?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这样的改写,学生的思维应是异常活跃的,笔下所涌现的也就是一个个不同的、令人深思中发笑的结局了。
《福楼拜的星期天》这篇课文写的是欧洲当时的大文豪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在福楼拜家聚会作客的情景,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所写的,但却没有写到莫泊桑本人。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做些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模仿课文从外貌、语言、行动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一段话来刻画莫泊桑在福楼拜家作客的情形。这样的改写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却能大大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组织辩论来拓展
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激活课堂的气氛以及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如在《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中就可针对羚羊木雕既然已送给了别人,该不该再去取回这个问题进行辩论。辩论分甲乙双方,甲代表爸爸的意见,乙代表“我”的意见,分别来陈述自己的理由。
五、通过更换课题来拓展
课文的题目往往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或者是中心、主旨的体现。在教学时就可以考虑利用课文的标题来作文章,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设计其他标题来代替课文的标题呢? 如在进行《木兰诗》一课的教学时,就可向学生提问:“可以用其它题目来代替吗?如在人名前加一个修饰词,那该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好呢?”学生纷纷回答:“英勇的木兰”,“智慧的木兰”,“可亲的木兰”等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对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文章主旨的理解,很明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合字词教学来拓展
拓展不仅体现在上面的步骤中,就是在字词教学中也可以应用。传统教学中字词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掌握字词的音义的基础上,学生学的枯燥,也提不起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局面,在字词教学上努力进行一些尝试。
如在教学《邓稼先》这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生字词,并且提出要求:在弄懂音义的基础上,写一段话,这一段话要用上所有的生字词,到上课时念给同学听。这样的字词教学,既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借助艺术来拓展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在心灵上引起共鸣。在教学中如能适当引用它,将能取得很好效果。如教学《黄河颂》时,先放出录音让学生欣赏,然后再由学生说听后的感想,接下来分析课文就很容易了。
广告词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子:高钙片,一片顶五片,方便。明确指出其特征。仿照例子,我请同学分别为“理发店”和“美容店”设计一句广告词。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其中有两个同学写的,真令老师和同学击掌赞赏:“别以为你丢了头发,应该看做你赢了面子。”(理发店)“请别对从我们店里出去的姑娘挤眉弄眼,她很可能就是你的外祖母。”(美容店)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 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时刻想着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出健康的、锐意进取的下一代。
第三篇: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二十单元课文词组拓展(教学用)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二十单元课文词组拓展
Lesson 20 Snake poison 蛇毒
How it came about that snakes manufactured poison is a mystery.Over the periods their saliva, a mild, digestive juice like our own, was converted into a poison that defies analysis even today.It was not forced upon them by the survival competition;they could have caught and lived on prey without using poison just as the thousands of non-poisonous snakes still do.Poison to a snake is merely a luxury;it enables it to get its food with very little effort, no more effort than one bite.And why only snakes? Cats, for instance, would be greatly helped;no running rights with large, fierce rats or tussles with grown rabbits just a bite and no more effort needed.In fact it would be an assistance to all the carnivorae--though it would be a two-edged weapon-When they fought each other.But, of the vertebrates, unpredictable Nature selected only snakes(and one lizard).One wonders also why Nature, with some snakes concocted poison of such extreme potency.In the conversion of saliva into poison one might suppose that a fixed process took place.It did not;some snakes manufactured a poison different in every respect from that of others, as different as arsenic is from strychnine, and having different effects.One poison acts on the nerves, the other on the blood.The makers of the nerve poison include the mambas and the cobras and their venom is called neurotoxic.Vipers(adders)and rattlesnakes manufacture the blood poison, which is known as haemolytic.Both poisons are unpleasant, but by far the more unpleasant is the blood poison.It is said that the nerve poison is the more primitive of the two, that the blood poison is, so to speak, a newer product from an improved formula.Be that as it may, the nerve poison does its business with man far more quickly than the blood poison.This, however, means nothing.Snakes did not acquire their poison for use against man but for use against prey such as rats and mice, and the effects on these of viperine poison is almost immediate.(NCE Book Four)
含有come的词组
around about across
along
apart come _______ 发生,产生 come _______ 偶然遇见,碰上 come _______ 1.出现,发生;2.进步,进展 come _______ 破碎,崩溃 come _______ 1.苏醒,复原;2.顺便来访
down at
by between down to
come _______ 1.攻击,冲向;2.达到,了解 come _______ 1.分开,离间;2.妨碍(某人做某事)come by 1.得到,获得;2.访问,看望 come down 1.(物价等)下跌;2.落魄,潦倒 come down to 可归结为 off in into on
in for come_______ come _______ come _______ come _______ come _______
1.进入,进来;2.到达;3.当令,流行起来;4.(比赛时)获得……名;5.当选,就任,上台;6.(钱)到手,被收入 受到,遭到
1.进入,加入;2.开始处于;3.得到,继承 1.脱落,分开;2.结果,表现
1.(表示鼓励、催促等)快,走吧;2.进步,进展;3.发生,开始
round / out
/ through / to /
out with come _______ 1.出现,显露;2.出版,发表;3.结果是 come _______ 1.发表,公布;2.吐露,说出,提出;3.展出,供应 come_______ 1.来,前来;2.绕道而来;3.重又来到;4.改变主意,回心转意;
5.(风、船等)转向;6.苏醒,复元;7.让步,服从,照办
come _______ 经历……仍活着,安然度过 come_______ 1.苏醒;2.总数为,结果是;3.涉及,谈到
up
under
up for
up to
up with
up against
come _______ 1.编入,归入(某一项目);2.受到,遭受(影向、支配等)come _______ 1.出现,发生 2.走上前来 come _______ 突然(或意外)碰到(困难、反对等)come _______ 1.升上来,升起,出现;2.出让,卖出;3.列入 come _______ 比得上,达到(标准等)come _______ 提出,想出,提供
come / go into _______ 实施,生效 come / go into _______ 实施,实行,生效 come to _______ 失败,遭受不幸
come / get to _______ 搏斗起来,开始勉力对付 come to a _______(事情等)达到危急的关头
come to _______ 苏醒过来,开始有生气 come into one’s _______ come into _______ come to one’s _______
显示自身的特点(或价值)
开始活动,开始运转,投入使用
1.恢复理性,醒悟过来;2.(昏迷后)苏醒过来
come to _______
妥协,和解 come _______
come to _______ 显露,暴露 come into _______ come to _______
come / draw to a_______
(预言、期望等)实现,成为现实
出现,形成 动手互殴 渐近结束
第四篇:《隆中对》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隆中对》
一、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共 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2、《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史学家将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
二、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2)自董卓已来
2、词类活用
(1)箪食壶浆
3、古今异义
(1)遂用猖獗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一词多义
(1)谓 谓为信然 谓先主曰(2)用 遂用猖獗 此用武之国 贤能为之用(3)信 谓为信然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义著于四海(4)国 此用武之国 国险而民附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去国怀乡(5)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如是 信通“伸”,伸张。已通“以”,以。
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
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
古义:失败
今义:凶猛而放肆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可能,能够
古义:南方近海地方
今义:中国南海
古义:用来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说)(对„„说)(因此)(运用,使用)(出力,效劳)(可信,确实)(通“伸”,伸张)(诚信,信义)(地方)(地势)(国家)(国都)(实在,确实)(果真)(5)已 然志犹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以)
已历三世(已经)(6)以 以弱为强者(把)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用来)以向宛、洛(而)
(7)因 因屏人曰(于是,就此)
因之以成帝业(依靠,凭借)
字词翻译: 题目:对:回答、应对。
第一段:躬:亲自
陇亩:田地。
好(hào):喜欢。
为:唱。
每自:常常。
于:和、与。
时:当时。
莫:没有。许:承认。
惟:只有。
友善:友好,关系好。谓:说。
信然:确实这样。
第二段:时:当时
屯:驻扎
器:器重、重视。
谓:对……说。岂:是否
俱:一起。
就:接近
屈:委屈
致:招致
枉(wǎng):委屈
顾:拜访 第三段:由是:因此。
遂(suì):于是,就。
诣:拜访
凡:总共。
乃:才
因:于是
屏:命人退避
倾颓:崩溃、衰败。
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度(duó):估计
量:衡量
力:力量
信:通“伸”,伸张
智术:智谋方法。遂(suì):终于。
用:因此。
猖獗:失败
犹:仍,还。
已:停止,罢休。
谓:认为
计:计策。
安:疑问代词,怎么。出:产生。
第四段:
已来:已,通“以”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比:相比
众寡:人少,兵力薄弱
克:战胜。
以:从
为:胜。
非:不仅
非唯„,抑亦:不仅仅„„而且也;
非唯:不仅 抑:而且
亦:而且
谋:筹划
挟(xié):挟持
令:号令。
诚:的确
争锋:争强,争胜。
据:占据
已历:已经经历
国:地形
贤能为之用:被
.以:把
可以为援:作为
援:外援。
图:谋取。
.利:物资。
尽:全部取得
连:连接
通:到达
国:地
殆:大概。
以:拿
资:资助,给予。
以:用来
险塞(saì):险峻的要塞。
因:凭借,而。
之:而
成:成就
暗弱:昏庸怯懦。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恤:体恤、体谅。胄:后代。
信义:信用道义。
著:闻名
总:广泛
揽:招致
岩阻:险阻
西:向西
和:和好
抚:安抚
修:治理。
政理:政治。
将荆州:带领
身:亲自。
向:奔向(译为:向„„进军)
.川:平野
箪食壶浆:用箪筒盛。壶:用水壶盛。食:食物; 浆:美酒; .孰:谁
迎:欢迎
诚如是:果真像这样。
第五段:日:一天天。
第六段:犹:好像
乃:才。
三、特殊句式
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时人莫许之)欲信大义于天下 状语后置(欲于天下信大义)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判断句 此用武之国 判断句 贤能为之用 被动句
四、语句翻译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以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时先主屯新野。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可愿意见他吗?”
先主曰:“君与俱来。”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宜枉驾顾之。”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岂有意乎?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愿吗?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刘璋暗弱,张鲁在北,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羽、飞乃止。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五、课文理解
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2、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
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⑴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⑵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
4、“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 这样安排详略得当,能够突出隆中的对策
5、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谦虚、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谋臣形象 5.5、刘备问计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句子)欲信大义于天下
6、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7、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8、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
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9、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原因是什么?(2分)①曹操:此诚不可与争锋
原因:诸葛亮看出了曹操的军事优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和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因而作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
②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原因:孙权不仅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国险”),而且内部团结紧密(“民附”和“贤能为之用”),其地位也比较巩固。他跟曹操集团之间的矛盾很大,据此,诸葛亮又做出了“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③荆州、益州:夺取、占领荆州、益州
原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益州也是个险要的地方,它“沃野千里”,是个天然的粮仓,在经济上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占领这样的战略要地,并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霸业”自然就有了根基。接着又引用汉高祖凭借益州这块根据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论证了夺取益州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他又看到刘表、刘璋这两个集团的弱点,指出刘表必然“不能守”住荆州,而刘璋的内部也极不稳固(“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恰恰给刘备提供了可乘之机。刘备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号召力。
④诸戎、夷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原因: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
10、“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
11、在对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第五篇:《出师表》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二、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必得裨补阙漏。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古今异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由是感激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诚宜开张圣听
(5)晓畅军事
(6)临表涕零
4、一词多义
(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2)效 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3)益 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4)以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
悉以咨之
先帝不以臣卑鄙
遂许先帝以驱驰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阙通“缺”,缺点、疏漏 简通“检”,选拔 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指品质低劣、下流。古义:感动激奋古义:痛心遗憾古义:扩大古义:通晓,熟悉古义:眼泪。今义:指激动感谢。今义:指十分憎恨。今义:商店开始营业。今义:明白通达 今义: 鼻涕(给予)(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成效)(效果)(好处)(增加)(来)(以致)(认为)(拿)(因为)(替、为)(把)
(5)于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对)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6)之 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
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语句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如今天下分成(魏、蜀、吴)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
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振,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四、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怎样实施严明赏罚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说明蜀国当时所处不利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0)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2)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4)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5)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五、课文理解
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
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6、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
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六、开放性试题
1、你还知道哪些与《出师表》有关的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3).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4)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2、《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
4、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