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颂德 中国企业需要 开放式创新-2006-6-30
马颂德 中国企业需要 开放式创新
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介绍了源于哈佛大学的“开放式创新”理念。马颂德说,当前,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维系下开放创新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根据MIT管理学院对500家大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建立了3000多个战略联盟,每家公司都有5到6个战略联盟。与之相比,中国企业间恶性竞争,重复投入的现象却不在少数,所以中国企业研发要提倡开放式创新。
马颂德是在介绍高技术产业化能力建设时提出这一观点的。马颂德说,目前,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是依靠直接投资,而是注重提高产业化能力,包括孵化器建设、高新区建设、技术成果转移、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以及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五方面。
在高新区和孵化器建设方面,马颂德说,我国现在已建设各类孵化器近500个,各类孵化器主要集中在53个国家高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在一起,可以有效利用基础设施,增强配套能力建设。目前,53个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指标,包括企业数目、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出口创汇都已经占了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半以上,中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在53个高新区中,研究开发投入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倍;人均研发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人均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2倍以上,高新区人均GDP已达到1万美元,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技术成果转移方面,中国启动的863计划,已经连续支持了近20年时间,推动科研单位技术转移和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如平板显示器一直被日本和韩国所垄断,863计划支持的平板显示器,得到了民营企业的参与,将形成中国自己的平板显示器产业。由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和其他资源的结合,使中国已经研制和生产大型高性能计算机、高速光通讯骨干网、先进的数字程控机床、第三代移动电话及其基站设备,掌握了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电视技术等重要软件的设计技术,在生物产业方面,掌握了部分生物制药和疾病检测技术。在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马颂德表示,长期以来,各级政府既是领导者、所有者,又是服务者,大量应由市场提供的服务,却由政府机关来做。1992年开始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2003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071家。另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提供法律、金融和创业风险投资,进出口服务的民营中介服务,还出现了新型的中介服务,如浙江省搞了网上技术交易市场。
此外,要把企业集中到高新区就需要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的政策。有人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应该取消,马颂德认为这是对WTO原则的曲解,对一些特别需要扶植的幼稚企业,各国都有优惠政策。他对主张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说法也提出批评,因为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是一个过程,而且有许多企业涉及到国家安全,目前我国还需要国有企业,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三分天下比较合适。马颂德同时指出,民营企业特别要注重与政府的科技计划对接,这对民营企业是一种机遇。
在企业的研发方面,马颂德说,据国家有关统计,中国研究开发投入经费总量在50个主要国家当中排名第7,但参加科研开发的人均经费排名第41,中国研究开发投入只占世界总量的不到2%,落后于经济发展。马颂德认为,在大量加强科学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加强投入产出研究、市场分析、风险分析等专业化咨询机构的建设的同时,中国企业研发要提倡开放式创新。
第二篇:开放式创新教学1
《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成果展
一、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形成
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而言,它是指把教学放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教学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面对的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发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方法和空间,打破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二、实施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意义
实施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固定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设计、加工、组装、调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极好锻炼。实施开放式创新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放式教学的实施
开放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解决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践的相关技术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在“内容提出——设计环节——实践操作——总结评估——再实践”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四、学习模式的创新
指导教师起到“启蒙者”和“领路人”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与书籍来完成自己的设计,不再是指导教师“牵着”学生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实习中脱离出来,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或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介入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科研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知识。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掌握科研基本的方法,完成项目的选题与立项、申报与调研,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独立查找资料,撰写论文,提交成果,等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教学内容科研化,将科研项目教学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知识、原理与理论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提高;高校教师与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团队,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的同时,将科研项目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教学中,将工程设计的理念与技巧以教学的形式教授于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科研项目、工程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不再使教学仅仅限于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前景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职业教育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对于机电专业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可以满足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第三篇: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
“自主管理工作法”是兰炼油品储运厂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这一方法的实施,不仅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开辟了一条“以人为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途径。
一、“自主管理工作法”的实施与效应
“自主管理工作法”开始实施是以开展“信得过”活动为载体的要求全厂职工人人争做信得过工作,争当信得过主人,争创信得过单位。为此油品储运厂制定了《信得过活动标准及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包括质量、设备、安全、工艺、计量、现场管理等单项信得过标准;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信得过标准;还包括信得过岗位标准,信得过班组标准;信得过车间、科室标准等等。信得过标准以车间、科室、班组、岗位和职工个人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为基本依据,以层层分解企业的方针目标、层层落实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技术和管理指标为主要内容,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操作性,能定量考核。
在企业开展“信得过”活动的基本上,“自主管理工作法”的实施将推进到高层次——免检阶段。这个阶段以全体职工极高的素质和极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为前提条件,逐步实现“免检”,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检查将进一步减少,企业管理将达到更高境界。
兰炼油品储运厂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自主管理工作法”的实施已经历了5年多的时间,其效果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工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思想政治素质来看,职工主人翁意识普遍增强,劳动热情进一步高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出现了六百人工厂六百人管理的局面。其二,从业务技术素质上看,职工都把自己的岗位看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载体,岗位练兵卡随处可见,并不断变换新的内容,自觉学习业务技术的风气已经形成,实现了人人上岗位过得硬,个个把好质量关的目标。
2、企业环境得到根本改变,实现了文明生产。昔日的油品储运厂被戏称为兰炼的“西伯利亚”。这里主要有二个原因,一个是油品储运厂在兰炼厂区的西北部,占地面积大、分散;再一个原因就是生产环境的“脏、乱、差”。如今的油品储运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和原油打交道的卸油工把卸油台打扫得干干净净,油台休息室前还搭起了一架足有几十平方米的绿色凉棚,每到夏季,上面青藤缠绕,景色宜人。储油罐区也一改过去杂草丛生,野猫、大老鼠到处乱窜的状况。罐区内种上了翠柏,如今已绿树掩映。维修工人一改过去工具乱扔,乱放的习惯,找来边角废料,制作成统一规格的工具箱、衣物柜,工具分类编号,井然有序。机油泵房内阀门上都挂有责任牌,利益与责任挂勾,职工们热爱自己的岗位,每天都把泵房打扫得一尘不染。机车库也一改昔日物品杂乱无章,检修地沟油泥盖底,窗户玻璃破损严重的状况,从地下到地上,从配件到机车的维护管理都体现出较高的管理水平。
3、增加了企业的吸引力。企业生产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安全、质量和效益。兰炼油品储运厂“自主管理工作法”实施后,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全厂29个生产班组全部被总厂命名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产品质量达到100%,经济效益逐步提高,职
工奖金逐步增多。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使只有600多人的油品储运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职工不再要求调走,他们感到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同时,要求调来的申请接连不断,他们感到在这里有用武之地。技校学生分配时,自愿到储运厂工作的竟是前六名。
二、提出“自主管理工作法”的背景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后,中国企业管理仍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1、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企业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过去企业靠政府管,从计划到销售一管到底,现在则不同,企业做为独立法人,从产供销到人财物完全得由企业自己做主,企业要自己管理自己,那么企业怎样管理好自己,就成为一切有了自主权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2、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后,一些承包人只承包经济责任,出现了以包代管的问题;承包人为在承包期内完成自己的承包计划,在承包行为上也出现了注重眼前利益、注重个人利益的情况;在承包决策上也大多注重短期计划,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承包人和职工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对立情绪逐渐增大。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物质生活的转变,消费结构的调整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就企业职工来讲,随着这些变化而来的,是职工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外,还有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归属上的需要,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研究职工这种变化了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4、我国的企业管理,至今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许多企业在企业管理上,不是从企业的现实发展和长远发展来考虑,而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因此,在企业管理方法的实施上,呈现出一阵风、一阵雨的短期行为。兰炼油品储运厂在企业管理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厂领导曾采取多种办法,如曾经靠多发资金调动职工积极性,结果是奖金越发越多,职工的:“胃口”越来越大;又曾经靠严格的监督和频繁的检查来推动工作,但职工很反感;也曾靠承包来调动积极性,收效也不大。他们感到,以往的企业管理方法有太多的行政命令色彩,“管”得多,“理”得少,忽视了人的因素的作用,结果是越“管”,问题越“多”。所有这些都表明,企业做为一个由职工组成的生产经营单位,再用传统的束缚职工手脚的办法进行管理已经不那么灵了。“自主管理工作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三、“自主管理工作法”的主要特征
“自主管理工作法”的诞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企业管理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它广泛地吸取了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有益经验,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论”思想,美国企业管理中的系统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行为科学的思想,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终身雇佣制度,年功序列工资制度及我国40多年来的管理经验等等。它体现出企业管理关键在于人,在于职工队伍的内在素质,在于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事业心、责任感的增强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而把管理的立足点放在对人的管理上,冲出传统管理重“物”不重“人”的束缚,实现了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在管理观上实现了由重“管”到重“理”的转变。企业管理,就其理论而言,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就其内容来看,则包括“管”和“理”两个方面。以往的管理不论从管理思想、管理机制还是管理方式上看,都倾向于“管”即重视管理中的“物”的诸要素,围绕目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考核等环节循环往复,而轻视“理”,即对于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的各种关系重视不够,因而形成只“管”不“理”,或既“管”不好也“理”不顺的状况。“自主管理工作法”对“管”与“理”进行了新的探索,认为“管”与“理”关键是“理”,只有在“理”的指导下去“管”,在“管”的同时不断地、深入地去“理”,才能“管”出高水平,才能最终实现管理的目的。
2、在管理对象上实现了由“物”到“人”的转变
以往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多是以“物”为中心进行管理的,其缺陷在于其管理不是偏重于这一方面,就是偏重于那一方面,不能够在把企业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捆起来,因此常常是顾此失彼,处于被动。“自主管理工作法”建立在“理”的基础上,把管理的对象由“物”转向“人”,这样就把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捆起来了,使管理始终处在“人”的能动作用之下。“人”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管理首先是管“人”,为了管理好“人”而去研究,这应是一切管理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前提。正如该厂厂长陈清方所说:“不管人没水平,管不好人是低水平,能管人有水平,能管好人是高水平”。这里说的管“人”,是指对职工的充分尊重,正确使用和内在激励,是指搞好企业的组织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这样,企业管理就会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自由运行。
3、在管理载体上,实现了由“硬件”到“软件”的转变。以往的管理重“硬”轻“软”,即重视管理中的“硬件”部分,如对设备、产品等的管理,轻管理中的“软件”部分,如对人的思想行为、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管理,因此管理缺乏活力。“自主管理工作法”以信得过活动为载体,引导职工处处坚持标准,时时注意严要求、人人出手过得硬、项项工作站排头、件件产品质量优、方方面面争一流。职工个人和所在岗位、班组、车间、科室的全部工作及其结果能够让党、让国家、让人民放心,让上级、让用户、让他人、让同事放心。职工获得信得过称号可以赢得上级和同事的尊重,实现自我价值。干部在领导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通过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培育,规范职工行为,顺利完成领导过程,从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各项具体管理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四篇:2014年中国企业管理创新
2014年中国企业管理创新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2014年企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也许大家认为这个挑战是面临行业的外部环境的问题,或者是我们在经营和管理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但问题是面对种种挑战,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突破它?
首先,我认为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用稳定的结构面对不断发生的变化。我认为企业的使命就是每天致力于巩固自己的商业领地,同时还要不断地扩大商业领地。一个企业的发展是有速度的,如果企业发展的速度低于员工期望值的话,那是很难留住内部人才,也很难吸引外部人才的。一个企业发展慢了,企业变化的可能性就小了;但是跑快了就有可能会出现方向偏差;如果一个企业太过急于求成,可能就死在奔跑的路上,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其实,很多企业成长是有规律的。
一个企业面对的大问题无非是激活内部资源和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你选择的业务是单一还是多元,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方阵,我们把他称之为“领地战略”模型(见图示)。在扩充商业领地过程中,很多企业可能没有认真的思考:企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对以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近十多年来,我们研究了两百多家企业成长史,沿着这些企业不同阶段成长轨迹,终于总结企业从草创到百年老店成长的规律。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每个创业家有不同的创业背景,也许是技术出身,也许是销售出身,当然也有老板是做管理出身的,或者是含着金钥匙出身,是家族传承过来的,也有老板是国有企业任高管,后来改制把企业变成自己的企业。不管你是以什么方式成为企业家,你之所以创业一定是在某一个领域有你的优势,你一定是从某一个细分领域的业务来入手。有做电子产品的,也有做物流的,也有做纺织的,也有做餐饮的,也有做IT的,也有做加工服务的,也有做出口贸易的,你的业务范围可能是在比较窄的领域,企业能活下来的原因是专注某一领域,充分激活了自身内部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优势。这是企业的第一阶段。比如比亚迪当年就是专做电池,在电池领域把材料研究和成本控制做足一百分。
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就是结合自己的优势,根据外部市场的变化,拓展业务外延,满足和挖掘客户的各种需求。如果你专注某一项应用,你的团队打造、公司的内部运营,要根据你公司目前是属于哪个阶段,确定业务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还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拓展新的领域。比亚迪在做电池的时候,由于买不起设备,就用“中国式”的流水线取代了生产设备,同时也积累了自制生产线的经验。后来,移动手机行业市场发展迅猛,全球知名手机厂商纷纷将ODM订单下给比亚迪,就是看到比亚迪成本控制和设备改良的优势。
我问过很多企业家,你们公司的优势是什么呢?记得一个企业家说,说有优势吧,好像也没有。我说企业发展十多年,你难道还没看出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吗?他说我们的社会关系就是我的优势。我说如果你的优势放大了,你能抓住市场机会吗?他说不见得,如果要走出去可能比较难。福建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个公司的老板说,在他那个县城里面自己是房产行业的老大,有五个项目同时在开发。我问他们有没有去其他地方发展。他说去年我们在外省跟人合作开发一个项目,是我亲自操作的,但一走出去就发现不太适应。为什么呢?因为,在本地我们可以这么操作,但是在其他地方却不能这么操作。比如说在我们县里,我们在江边盖楼,楼盘叫什么名字我跟县委书记两个人一商量就可以。我舅舅会看风水,把大门的位置开得非常好。但是到外省,土地拿到了,但是那个大门往什么方向开要经过城建局、房管部门的同意;还有很多市政方面的工程,对楼盘会有约束和规定。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述这家房地产公司其实真正的核心优势是没有的。房产开发行业有许多环节,从规划设计到项目的施工,从市场营销到物业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方面的人才,如果这个优势不是你的优势,那是你暂时取得成功的因素,不是企业未来发展中可以复制的。
企业不断发展就会绕不开一个话题:到底是走专业化道路,还是走多元化的道路?企业只有顺应外部变化把自身优势断放大,在专业领域里把份额做大后,才能进入“领地战略”
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用寻找“互补性战略联盟”伙伴方式打入相邻业务。今天的比亚迪进入企业车行业并不是冲着燃油车的,而是电动车,因为盐酸铁电池是它看家本领。但,八年前比亚迪进入这个新领域就是收购秦川汽车而获得企业行业目录,并且与戴姆勒奔驰结成战略伙伴。
企业贸然进入陌生领域是有风险的。规避风险的方式就是与行业里面专业化公司资源互补,构建一个战略联盟。当企业遇到外部环境给予很大诱惑时,容易跨越产品领域或者进入不熟悉的领域。这里需要向企业提出忠告是:慎重!当企业要进入新的商业领地,要重新规划研发、设计、资金、人才、工艺、服务等经营活动,因为产品形态和做生意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怎么办?我们就找到互补性战略伙伴一起把我外部变化带来的机遇。
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阶段来看,无论企业发展到什么样规模,都会回到专业领域,在专业领域内进行多元化投资,即“领地战略”的第四阶段。很多国际化的公司都是多元化发展,如果他们在多元化发展的时候,没有对自己的核心优势进行评判,就会消耗很多内部资源,经营结果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我们常常说数一数二原则,就是在多元化过程进入另外的领域时,如果我们做不到第一名、第二名就要把这个项目卖掉,因为,企业没有这么多资源冒这个险。如果你现在走进位于深圳坪山比亚迪总部大楼,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比亚迪已进入太阳能领域。那么,比亚迪产业横跨手机、汽车和太阳能领域的逻辑是什么呢?因为,比亚迪始终是围绕自己核心能力“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化来进行战略布局的。今天的比亚迪已进入到“领地战略”的第四阶段了,只要其在“新材料、新能源”专业领域内多元化发展,企业就能稳健增长。(文章来源由中旭股份提供!)
第五篇:中国企业分销管理模式创新
用友李友:中国企业分销管理模式创新
IT新闻09:37转播到微博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企业分销的模式创新和管理升级在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用友公司在中国分销领域已经辛勤耕耘了整整十年,在分销管理的十年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经历了分销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0年代,企业仅仅是通过劳动力的优势获得产品的生产竞争优势,产品被买方市场全部消化;
第二阶段,9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在不断进行装备现代化,生产规模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亦随之大幅提升。企业分销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者的非常重要的纽带开始显现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近10年里面,企业分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越来越重要,其在从生产企业到消费市场这个复杂的商业生态链中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是产品社会价值实现的载体;是联系生产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调节供需的“蓄水池”;是产品服务站和信息触角。
中国企业分销十年模式创新
中国企业的分销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持续的模式创新的阶段,这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