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点燃创新火花
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点燃创新火花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谈
北海市海城区八小
梁兴琼
小学高级教师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地球的可爱和渺小以及地球上资源的特点,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突破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在教学中不仅仅完成知识目标——学会字词,理解课文,而且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德育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朗读感悟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受到环保教育。为贯彻修订版“大纲”的精神,突出教学重点,我采取了“激趣自读——合作解凝——读中悟情——实践探讨”这四个步骤上《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动了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独立钻研的精神,其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取得较大成功。
我认为阅读教学中必须吃透修订版“大纲”的要求,坚持每堂阅读课把自主还给学生,注重读悟结合,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多几分标新立异,真正动起来,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的火花。
第二篇:点燃兴趣的火花范文
点燃兴趣的火花
【摘要】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才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明显提高。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跃的氛围中去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设计悬念,引发兴趣;精心设问,激发兴趣;借助游戏,培养兴趣;优化练习,巩固兴趣;重视小结,延续兴趣。
【关键词】兴趣求知欲积极性效率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他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诚然,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才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明显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了激发学生乐学数学的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设计悬念,引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还使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巧设导语,创设学习情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先让学生随意说出几个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知道它能否被2还是3或5整除。学生通过计算验证,果然正确,有几位同学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俗语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激起求知欲望。学生带着这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诱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问,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急于让学生在圆锥里装沙做实验,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他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乘高?如果用圆锥的底
面积乘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地沟通了圆锥体和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经过学生猜想、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这样既使学生弄清了公式的由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探索的能力。
三、借助游戏,培养兴趣
玩,是儿童的天性。如果能把丰富的数学知识“蕴藏”在有趣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的最佳途径。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一个“石头、剪刀、布”的游戏。首先教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字:一个手指表示1,两个手指表示2,„„5个手指表示5,然后两人一组,按照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的规则,手指出的是数字,两个数字相乘,说一句乘法口诀,先说的同学获胜。为了更好的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每个同学都用心去记,即使上一轮慢了,下一轮也争取优胜。通过这样一个动脑、动手又动口的游戏,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5的乘法口诀。
再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可能性”时,我采用了游戏的方法:把不同颜色的兵兵球装入一个不透明的纸箱,然后请一名同学上台摸球,并且让他摸到球后藏起来,再让其他同学猜他手中球的颜色,每一次总有一些学生为猜对了而欢呼雀跃。摸过几次小球后,我让学生们用“可能是„„也可能是„„”以及“可能是„„但更可能是„„一定不是„„”猜小球颜色,学生们表现不错,很好地体会到了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大有小及其原因。
教学中把游戏、活动与数学知识巧妙结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兴趣。
四、优化练习,巩固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要使课堂练习达到“高效”“低耗”,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那么练习设计要新颖有趣,耐人寻味,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思维。练习的形式灵活多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取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1)花样性练习。低段学生由于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可设计一些小游戏、抢答等花样性的练习,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从学生情感出发,这样的练习还是很有效的,因为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来说,兴趣比知识更重要。
(2)操作性练习。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的。这种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如在教学“排列组合”后,我设计了一个“唐僧四师徒照相”的游戏,让4个同学扮演里面的人物进行拍照,看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师傅唐僧应该排第一,跟着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有的说:“孙悟空本事大,应该排第一,然后才是唐僧、猪八戒、沙僧。”还有的说:“我想安排孙悟空殿后,这样妖精就不敢追上来了。”„„这样在座每一个学生都是摄影师,学生的思维活跃,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3)实践性练习。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忙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践过程中,既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重视小结,延续兴趣
如果说巧妙的引课导语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开启思维的钥匙,那么一个精彩的课堂小结,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课堂小结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记得有次听一个老师的课,讲课内容是“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到最后,上课老师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瞥了一眼墙上的钟,说:“这节课要结束了。” 我心里一怔:好象还没有进行课堂小结。正当我感觉惊讶的时候,老师接着说:“学号能被2整除的同学请站起来。”马上一半学生站了起来。“学号能被5整除的同学请站起来。”又一批同学站了起来。“学号能被3整除的同学请站起来。”几个同学也陆续站了起来。太精彩了,太出人意料的小结了,听课席上响起阵阵掌声。
记得小时侯,很喜欢听电台的评书人讲故事,每到关键处或精彩处,都会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留下一个悬念,害得我天天准时候着。我想:如果学生也能带着这样一种心情结束一节课,也是这样急切盼着下一节课的到来,那该多好啊!受此启发,我在课堂小结中一改过去归纳、说收获的做法,尝试“卖关子”。如:学完年、月、日,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小雨今年6岁了,可他才过两次生日,问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一般说,他应过六次生日才对,可为什么才过两次呢?留个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回忆今天所学新知,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小结既延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索,收到“课已完,趣犹在”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总是想方设法安排多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会沉醉其中,乐此不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自主质疑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自主质疑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国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而《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都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反而越来越不爱提问了,不爱思考了,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趣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质疑 发挥创新潜能
要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应该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去探索质疑。把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坛”,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场所,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把想到问题提出来,学生会问“白血病是什么病?”“骨髓移植”是什么?“为什么要到台湾去找?大陆没有吗?”通过质疑,根据自己预习所知道的知识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升华了情感,引发共鸣,体会到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观点,使学生的创造欲在不断的探索中受到激发,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集思广益,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的能力。这样不正能够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吗?
二、课堂激趣质疑,激发创新兴趣。
1、创设质疑环境,激发创新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在与学生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如 “谁来说说你的奇思妙想”“谁灵感来了”“谁有不同意见”“不用举手就可以说”等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励,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一种创新氛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奠定了心理基础。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先以故事导入:“黄鹤楼的传说”这样学生知道了为什么李白要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在和学生一起表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李白和孟浩然的关系,接下来就会大胆质疑,长江上那么多船,没什么说是“孤帆”呢?这样,在尝试探究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发挥自主想象,激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发挥想象,创造出新形象,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形象思维是凭借表象或形象进行的思维。再现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而再现想象是阅读中再现形象思维的核心。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的示意进行想象,再现课文中的形象与景象,达到对课文的感受和
理解。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复述故事梗概。合理想象补充和丰富想象的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课文中美丽的景象。如: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绘课文中潮来前,人们期待的心情,潮来时,那种壮观的场面,美丽的画面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性。又如:教学《荷花》这课时,上课开始,伴随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学生观看公园里荷花盛开的录像,美丽的图画,悠扬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学生。这时,教师相机导入:“同学们,这么多的白荷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谁能描绘一下自己想想中的景色?”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起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造形象思维是以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方式为主,它主要是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的示意进行想象,在融入读者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再创造。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我这样设计问题,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然后请根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五位壮士,刻画出壮士的性格,有的学生抓住“斩钉截铁”这一短语,进行心理刻画,表现五位壮士视死如归的性格。教会学生大胆思考,大胆猜想,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联想、想象的训练培养,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3、运用竞争对质疑自主求证,激发思维。
运用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动性,扩大学习参与面,小学生比成年人更渴望成功、得到表扬,但他们自我调控与意志力较弱,他们参与活动多数学生是从兴趣出发的。玩是孩子的天性。比赛竞争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剂。于是每当课文较复杂或学生思维出现低潮时,我就适时组织一些比赛,看看哪组举手发言的多,哪组读书最认真,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们为争第一,无不积极思维。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以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和独创力。只有对学生的点滴创新及时给予鼓励,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教学《乌塔》一课时,当学生们读到:“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我们也经常茵旅行。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同,妈妈喜欢音乐会和漂亮衣服,爸爸喜欢博物馆,我喜欢看有雕刻的老房子,所以我们也茵出去玩,也单独出去玩,爱他们,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没有逻辑。”我创设一种“竞”境:让学生讨论“爱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由此,学生们开始热烈的讨论。这一“竞”境的设置,再次把同学们引入思考、探究、创新的情境之中,学生再次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当然,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竞争,从内容上可以是小组内、小组间对问题解决的竞答,可以是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质疑,也可以是对习题练习速度、练习质量的评比或对某一问题处理深刻性的评价;从形式上可以是教师创设的,也可以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的。
三、课堂内外相结合大胆质疑,提供创新空间。
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局限于书本与课堂的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体验,在生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强课内外联系,注重校内外沟通,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一些能与学生生活结合的课文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例如学了《小壁虎借尾巴》,可让学生到动物园参观或上网、查课外书《十万个为什么》,弄清楚袋鼠、猴子等动物尾巴的用处,想象小壁虎向这些动物借尾巴的情景,仿照课文的段式练习说话,如学完《火烧云》一课后,我带学生走出教室,来到野外,坐在小山坡上,仔细观察云霞的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彩。有的同学说:“那朵云真像大鹏展翅。” 有的同学说:“那朵云多像一个小孩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呀!”“你看,一只火凤凰,多漂亮呀!”……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描述着大自然神奇的景象。这里教师凭借教材,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创造性想象云霞的千姿百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搞活学生思维,促进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第四篇:初中数学学习在创新中迸出火花[定稿]
题目:初中数学学习在创新中迸出火花
单位:许昌市鄢陵县马栏镇第一初级中学
姓名:张运良
初中数学学习在创新中迸出火花
摘要:
社会要进步,就必须要有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创新学习培养初中数学
创新学习是一种自我学习方式,是一种自主学习,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个体的人。老师教学生学,不能相互替代,老师启发,学生创新,老师不能“填鸭”,学生不能成“板鸭”,因此,我们在课堂教育,特别是数学课堂教育方面一定要创新、创新再创新,千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的创新学习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角度去关注学生的创新教育。
首先,在情感方面加强沟通。
一、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特别重要。我们经常说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做到的老师有多少呢?为了学生的创新,我们要大力为学生创造合适的环境,向困难生施以帮助,对优秀生大力表扬,正视差异,真正做到不褒此不贬彼。
二、勾起学生的创新火花。第一步,营造创新的课堂氛围。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灵感,进入强烈的求知状态,提问的问题中溶入一些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兴趣。第二步,设置悬念,让学在质疑中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为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创设出合适的土壤。
其次,在课堂上加强培养。
我班有66人,课前我把学生分成11组,每组6人,都在一排,便于讨论,有好中差学生各2人,由组长按老师要求自己挑选组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好同学带动差生,彼此了解的学生在一起,合作更融洽,便于问题的探究。本节课我安排三次小组合作探索交流,一次在练习中合作交流。在探索中我设计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有哪些?第二个问题是:分式方程增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有哪些?这三个问题都是层层设问,把问题一步步推向深入,在每次讨论结束后,每组汇报探索结果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惊,有些结果竟然是我在设计中没有想到的方法。比如,第一个问题学生竟然探索出4种方法,其中一种也让我开阔了视野。第二个问题增根产生的原因学生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谈出增根产生的原因。第三个问题找到验根的方法有5种,并且学生还能总结出最简的方法。每个问题每个组都探索出了结果,课堂上在我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时我与组长进行了交流,他们说组员是我自己挑的,他们都能支持我,在讨论中都有很大的兴趣,每个组员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时,其他同学都能进行说理辨析,进行讨论,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大家的思维集中到一起,把学思疑问连接在一起,给探索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我们在探索中感知,在感知中自悟,在自悟中生疑,所以我们就产生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后,在练习解分式方程时,我也安排了小组合作交流,这种合作是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互批,发现错误及时给学生纠正,解决不了得,拿出来组内同学讨论,并且组长根据最后批完的结果给予总结归纳,看看本组同学这节课在解分式方程时易错的地方在哪,及时总结给予纠正,使每个同学在本节课中都有收获,最后老师把11个组的总结易错点进行归纳,然后在全班进行总结,使本节学生对知识得到升华,学生也都进行了参与,检验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并及时进行了信息反馈,调控合作活动,使知识统一,知识转化,顾及优劣生间的差别,每个学生都个有所得,共同进步。
本节课我这样设计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只由学生独立思考,虽然方法也能很多,但只有个别学生体会到思维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思维的过程,虽燃自己没有想到方法,但在参与中经历了思维过程,得到结果,这样也能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我在课堂中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时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都进行适时的评价,特别是后进生有点滴进步及时激励表扬,使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深知,课内小组合作学习能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并互相影响,各有所得,能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实际需要的数学能力,更能激起创造思维的火花。
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不断创新,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教育,不断进行各种器官参与的机能训练。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感受学习乐趣,指导学生独立且有个性地学习,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具体操作时经常采取下列方法:
一、由于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而且学生的学习方法能不断地改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为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完善学习方法,特意采取以下措施:
1、课前检测;
2、学生自我检测。
3、十分钟老师答疑精讲。
4、5分钟全员动员,一起归纳总结,调节学习行为。
二、经过一般时间以后,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基本养成,我们就可以采取更大胆的措施,1、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互搭配,合理分组,指导各组同学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
2、各小组派代表解答成员不能解答的问题,3、应用讨论得到的初步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让学生交换解答学生自己编写的自测题,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老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4、各小组组长一起总结汇总本节课注意内容,最后再有老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老师应会“启发”,巧妙地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课堂上严格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学生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加强辅导,督促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
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四、因材施教、分槽喂养,形成良性循环,突出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自评和他评。
再次,在课外辅导方面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学生课外习题分层布置: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相应的课外习题,分槽喂养,因材施教。
二、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要使学生有所创新,学习方法有所进步,学生的“双基”得到巩固,他们的能力有所提高,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兴趣和爱好是一个人干好某一件事的巨大动力。数学也不例外。我们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体贴关爱差生,提高一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仅学会书本知识且会应用,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点燃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火花
点燃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火花
有幸得一位外商给我们这个偏远的乡村学校捐赠了几千册课外书。这些书很快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怀着好奇的心东翻翻西看看,没有仔细地去阅读。本以为这些书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扩大知识面。没想到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有兴趣。这可难倒了我这个“资深”教师。几经思虑过后,我决定以身示范,自己带头陪他们一起看,可效果还是不显著,学生们只是拘于对我尊重,勉强安静下来看看,其内心早就在唱“我心飞翔”了。身教不行,妙招相随。
1.在班级图书角或学校图书馆里,可这样操作:当一位学生看完一本书后,可让他写下一个与此书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下一位借阅这本书的同学解答;第二位看完后需解答上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再提出一个问题,留待下位借阅的同学解答。以此类推。
2.在班上开图书推介会,让学生之间互相推介自己喜欢的图书。
3.当教师想让学生看某本书时,可先与学生一起读故事的开始部分,然后让学生一起猜测结局,但教师不说出最后结果,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找结果。或与学生一起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断,激起学生兴趣,剩下的学生自己去阅读。4.配合课内,教师推荐与课内有关的阅读材料与学生一起阅读,此方法最有效。5.当学生们看完一本书后,可让学生做个阅读报告(书中人物介绍、故事情节介绍、最吸引人部分介绍等)分享会,或让学生对故事做续写或改写等。也可把学生的阅读报告张贴在教室墙报上。
6.班里可组织推选班中“十大好书”,然后鼓励学生互相借阅这十本书,安排一个时间段,要求在这个时间段里把书看完。
7.班里可这样组织:同学A向同学B推荐图书,数天后,同学B向同学A讲述书中故事;下次就由同学B向同学A推荐图书,数天后,同学A向同学B讲述书中故事;以此类推。8.可用计分制的方法,提供一些网上阅读数据,让学生上网阅读。
9.当同学们看完一本书后,教师可利用内联网,鼓励学生在网上讨论、分享看此书的收获,经常这样做,可在班上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阅读气氛。10. 在学校早上的阅读课中,可让学生上台读故事或分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