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因素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6: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约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因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约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因素》。

第一篇:制约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因素

制约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因素

李桂波

(肇庆学院体育学系03体教5班,广东 肇庆 526061)

摘要:为提高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的成绩,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其制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过栏腾空时间比国外运动员慢;跨栏步技术中的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平跑速度差;创造栏间最高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差;还有训练单一;赛后恢复条件差;后备力量不足;不够注重专项技术训练等等这些问题。关键词:110M栏

我国男子

制约因素

运动成绩

1、引言:

随着100M的速度的提高,110M栏的水平成绩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110M栏是我国在亚洲的传统强项,是拿分,夺牌的项目。亚洲110M栏纪录都是被我国运动员不断刷新的。特别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创了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打破黑人垄断110M栏的世界,为中国,为亚洲,为广大黄种人出了一口气,使得我国110M栏在世界占了一席之位。但是在世界大赛上,只有刘翔一人才站得稳脚。才能与世界顶尖选手抗衡,我国末能形成群体参赛。如何提高我国110M栏总体水平,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为能提高我国总水平,综合了大量文献资料,分析落后原因,望能为我国跨栏跑运动水平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历史分析

跨栏跑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及跑跨结合的能力,研究制约其成绩的因素也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历史分析多是从过栏技术方面来分析。(2003年以前视为历史)2.1 过栏腾空时间

跨栏步腾空时间是反映运动员过栏技术优劣的重要指标,通过相关技术资料比较我国110M栏选手与第8届世锦赛优秀选手的过栏腾空时间,发现我国运动员的过栏腾空时间比世界优秀选手慢,揭示了我国跨栏运动员的薄弱环节所在,也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突破口。2.2 跨栏步技术

过栏腾空时间长就是跨栏步技术存在问题。据《田径》教材讲述过栏技术特点是:远起跨,近下栏,起跨点为2.00~2.20M,下栏着地点为1.30~1.45M。我国选手起跨点已经达到标准模式,但是主要问题是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下栏距离长,就会增加腾空时间,也使摆动腿进入支撑阶段时,支撑点与身体总重心在地面投影点距离增长,摆动腿下地动作的水平制动增加,难以较佳的技术状态进入栏间跑,而限制了速度的发挥。2.3 全程分栏时间与速度

我国选手全程速度有两个高峰,与世锦赛选手全程速度变化规律大体一致,但是我国选手的最快栏间期与最慢周期相差较大。说明我国选手栏间最高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与世锦赛选手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创造更高的分栏速度和保持各分栏速度的相对稳定将是我国选手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2.4 平跑速度

速度是跨栏运动员的灵魂。优秀的跨栏运动员首先要有良好的短跑速度基础,短跑成绩好的选手,其跨栏的成绩相对来说就好,在110M栏全程跑中,约有74M是平跑,约占总距离的67%。可见,平跑速度对跨栏跑成绩的影响极其重要。我国除刘翔平跑速度快之外,其他选手的平跑速度都比世锦赛选手慢,这也是我国整体跨栏成绩低于世界水平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提高平跑速度是提高跨栏成绩的基础。

2.5 第一栏技术

在完整的110M跨栏跑技术中,顺利、平稳、快速在跨越第一栏,对于建立良好的全程过栏节奏,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选手在跨第一栏时,普遍存在跨栏步步长过大,腾空时间较长,过栏时身体重心较高的问题。

3、现状分析

经过不少专家的探讨研究,过去的制约成绩因素一部分得到了解决,如第一栏技术得到了解决。但是更多的还是末解决,主要是没有人去探讨其改进的方法,使我国整体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应该根据各运动员自身特点加强专项训练。同时此时也发现新的制约成绩因素 3.1 训练及赛后恢复手段

据相关资料调查得到,我国训练及赛后恢复手段单一,恢复条件差。造成这一状况主要是因为教练员在训练方法仍沿习旧的模式,主要是靠经验训练,一成不变,缺乏创新。使得教练员不敢创新的主要是由中国传统的竞赛体制造成,其体制把教练员的待遇单纯地与运动员成绩挂钩,因此形成了不愿冒风险尝试新方法,新举措的局面。应改变国家奖励体制,才使得教练员扩宽视野,开拓思维,积极改进,使训练更加科学化。同时,恢复手段也比较差,众所周知,高水平运动成绩是建立在高水平运动负荷的基础上的,而在高负荷之后必然带来机体状况的下降,机体将会产生疲劳和过度训练的状态,如果恢复不好就不能保证训练的持续性和质量,甚至造成运动员的过度疲劳,训练就难以出成绩。国家应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尽快改善恢复条件,丰富加快运动员恢复的手段和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整体队伍成绩。3.2 运动员后备力量

中国跨栏运动员后备力量缺乏是造成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成绩差距的重要因素,现在成绩好的,除刘翔正处于黄金年龄外,其他几名运动员年龄都偏大。中国人口是世界最多的,但参加田径运动项目人数却比其他国家少,而作为技术较复杂,速度要求高的跨栏项目,运动员数量就更少了,这与教练员选材有关“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因此,需要教练员放亮慧眼,选择甘多的“千里马”来参加这个项目运动。同时也与教练员的知识有关,老一代教练员退下来了,新一代跨栏教练跟不上,造成整体成绩下降。因此,要坚决维护教练员,运动员的利益,加强对教练员的支持,巩固和扩大教练员,运动员队伍,使得后备力量越来越强大。3.3 专项技术

110M栏技术比较复杂,必须科学地,有计划地针对跨栏技术特点发展各关节力量,提高灵活协调能力,腰腹肌和大腿肌群快速收缩能力,弹跳与专项速度耐力能力。速度是提高跨栏成绩的主要因素,而合理的跨栏技术是发挥速度能力的保障。力量训练对跨栏运动员要求很高,特别是上肢力量,我国运动员不够重视。从专项角度和力学角度分析,采用负重半蹲跳来发展各关节和大,小腿肌群力量更适合跨栏运动员。专项技术既能促进成绩的提高,也会制约技术的发展。因此,需注重专项技术的训练。4.发展趋势

110M栏成绩刷新之快,其反映了各国在跨栏训练方面、技术方面已有了新的突破。110M栏发展的趋势是:从“跨栏”发展到“跑栏”。这就要求起跨时摆动腿屈膝高摆,攻栏积极,鞭打有力,下栏迅速主动并与栏间跑衔接紧密,身体重心上升不高,远起跨,近下栏,过栏起伏波动平稳,起跨腿“剪绞”的提拉速度快。我国优秀选手与这些发展趋势还有很大的差距,必将使我国成绩与世界成绩距离越拉越大,每个运动员总是在这方面或哪方面存在着缺点,因此,要针对每个选手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5.结论

制约我国男子110M栏成绩的具体表现为: 1.过栏腾空时间长问题。

2.跨栏步技术中的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问题。3.创造栏间最高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差的问题。4.平跑速度慢的问题。

5.训练手段单

一、赛后恢复条件差的问题。6.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7.专项技术训练不够重视的问题。主要参考文献:

【1】 孙庆杰,田径高等学校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许以诚,池泰棱,冯敦寿,张蒙汉

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分析【A】.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0):10-12 【3】 宋跃先,彭支玉,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员跑跨若干技术特征的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

【4】 陈洁敏,章莺,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跨第1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中国体育科技,2003(12)

【5】 彭支玉,李彤110M栏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3)33-37 【6】 李建臣,史东鹏110M技术的跟踪会诊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2);11-13 【7】 刘绮红

略论110M栏现代技术的直线性特征【A】

广州体育学院2005,(3)

【8】 兰保森

影响我国跨栏跑项目运动成绩的因素分析【A】中国体育科技,2004,40(2):7-10 【9】 宋跃先,彭支玉,对我国顶尖110M栏运动员跨栏技术的分析【A】

广州体育学院2005,(1)

【10】汪广茂,对110M栏跨栏步新型技术特点及其重要性的分析【A】广州体育学院2003,(1)

【11】张玉泉,张荃,田坤,影响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技术因素分析【A】,体育与科学,2004(3)

【12】倪俊嵘,贾树申,110M栏技术发展趋势及训练探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A】,2002(1)

【13】张廷印

中、外跨栏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A】 广州体育学院2005,(2)

第二篇:制约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网球运动起源于英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球运动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各种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地各种级别的网球赛事更是接连不断。但是在高级别的四大公开赛以及各站网球大师赛中,即使能看到我国运动员的身影,也很少能打进第三轮,这说明我国的网球水平的整体水平较低。本文简要分析了制约着我国网球运动水平的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 制约 网球发展 因素

首先,缺乏良好的竞争态势和育人环境。

每一个优势项目的发展都与各省市专业队的形成息息相关,优秀选手的培养需要有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和良好的竞争环境。从教练员队伍状况看,高级以上教练员大多数为大专学历。可以看出,教练员群体学历较低,具有理论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及训练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很少,缺少威信高的领军人物,教练队伍的核心及骨干教练员队伍尚未形成。从目前情况来看,女子单打与世界高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男子项目还相当落后。后备选手在能力和水平方面尚未对一线优秀选手形成冲击。与世界同层次的青少年网球选手相比,技术、战术、能力、心理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就全国运动队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教练员、运动员数量还是教练员、运动员水平都仍显得基础十分薄弱,造就优秀运动员的整体环境亟待加强和提高。

其次,网球项目的制胜规律认识不够深入。

制胜规律是竞技实践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也是博弈理论中的核心部分。竞技实践活动的选材、训练、竞赛、管理、决策等活动,都必需服从于制胜规律的要求。而由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起步较晚,对项目的发展趋势、职业选手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训练规律特点以及制胜要素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全面、深入、准确。如何处理好连续不断的比赛与训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赛与练的有机结合等问题尚需更加艰苦的探索。尤其是省市队伍受经费条件所限,外出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对这方面的认识就更加薄弱。

第三,科学训练水平不高。

现代科技与竞技体育经过近百年的磨合之后,已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从运动员选材、现实状态诊断、训练目标的确定、训练计划制订、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的检查评定,每一个环节都应用了现代科技的成果。目前,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与帮助,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强。教练员在科技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关系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科技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而我国网球教练员整体素质不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较低,制约了训练理论与方法的迅速提高,教练员主动研究业务的风气尚未形成,科学训练水平还不高,对技术和训练手段的研究与创新,先进训练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训练的实战性,赛前、赛间小周期训练的针对性,训练、比赛节奏的科学性、系统性,各阶段训练、比赛的目的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强化。

第四,全国网球竞赛体系不够完善。

体育运动的魅力与活力来自于竞赛,它能激发人的潜力,增加荣誉感和成就感。目前,全国性的网球竞赛已形成,但省市级的竞赛体制尚未形成或刚刚起步,许多竞赛环节还不完善,国内竞赛在比赛数量、级别及时间安排上还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从参加全国性网球竞赛的代表队来看,主要集中在竞技较发达省市,许多省市由于种种原因,无缘参加或机会较少,这不利于调动一般省市的参赛积极性。因此,国家网球协会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宏观指导,培植公开、平等、有序的竞赛市场,完善竞赛办法,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比赛,并实行升降级制度,严格运动员的参赛资格审查,利用一切手段完善竞赛市场,调动众多省市的参赛积极性,以此推动网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与提高。

第五,市场冲击大,教练员思想不稳定。

由于我国体制和网球竞技水平不高的原因,网球教练员的收入相对较低。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球运动已逐步在我国普及,许多网球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以此导致国内业余网球陪打市场的迅猛发展,造成业余网球教练员供不应求,陪打教练员的收入畸形高涨,对专业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人生观、价值观趋向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影响了教练员与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献身精神。因此,如何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网球师资队伍是目前网协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最后,竞技网球职业化不高。

高度职业化是国际竞技网球的重要特点,国际网球在经费的运作上市场化的程度很高。职业化就是市场经济,一切与职业网球相关的模式,都得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建立,即有投入,就有产出,同时也有风险。如此高额职业化培养资金让国内很多家庭对培养网球选手望而却步,但是,国外却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商业化运行机制。一般来讲,在国际上投资职业选手的模式有四种:一是家庭模式,即从小到大,从投入到产出都是家庭行为,这种模式较普遍,如大家所熟悉的张德培、大威、小威姐妹,泰国的斯里查潘等。第二种模式是经纪人模式,即某经纪人或公司,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发现了某“苗子”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在“苗子”还未成气候时,便如“买期货”似的与其签下合约,成器之前所有的费用由经纪人或经纪公司负担,成器之后双方共享奖金和广告收入等;第三种为企业或俱乐部投资,回报条件仅局限于广告效益和扩大影响。第四种为国际网球组织推广和发展战略投资,属短期和义务的。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在资金上保障对大量青少年选手的培养。而我国由于职业化不高,竞技网球运动的培养主要靠国家投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制约了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特别不利于竞技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第三篇:试析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

内容摘要: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 个人信用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但贷款购车占新车销售总额的比例尚不足20%,我国个人消费性汽车信贷余额从2002年的2000亿元降到2005年的1600亿元,汽车信贷市场出现了逐渐萎缩的迹象,本文就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做出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社会个人联合征信体系不健全。汽车信贷市场的良好运转与发达的个人信用体系密切相关。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全国统一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但存在着覆盖面过小、涉及金额过少、项目不完善等问题,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条件下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扩大规模的最重要原因。

缺乏适宜的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模式,即银行直接面对用户开展汽车贷款业务;另一种模式是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体的模式,即由汽车金融公司直接面对用户,能够提供比银行更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这两种汽车消费信贷模式在目前政策约束下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促进汽车信贷规模迅速扩大。

缺乏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目前,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在我国具有明显的行业垄断性质,几大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而又自成体系,由于政策性的原因汽车金融公司还未形成规模,致使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不能有效展开,尚未开放的市场体系严重阻碍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汽车消费信贷担保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汽车消费贷款担保方式包括:房产物业抵押、有价证券质押和第三方担保三种。但目前房产抵押需由房屋管理部门进行评估、抵押登记,汽车抵押需到车管所登记,手续繁杂;依据《担保法》,学校和机关不能做担保,有能力提供担保的企业大多不愿意提供担保,私人企业原则上不能做担保,而致使贷款人无法按要求申请银行贷款。

购车环境与消费环境不配套。除去国家规定的税费之外,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对汽车消费收费。据调查,在国家统一规定的车辆购置费之外,有23个省级政府在购车落户环节外又加收了各种不同名目的收费,平均收费相当于车价的8.6%,同时在许多城市,由于停车场地少、停车费用高、汽车服务业不发达等原因,常常出现私人汽车不如出租车方便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社会个人联合征信体系

应尽快扩大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涵盖面,建议由央行牵头,各级政府部门协助,组建社会认可的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事务所,把分散在各金融机构、税收、交管、劳动就业等部门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合理评价借款人履行金融义务的能力,有效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个人信用风险管理。

(二)构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模式

“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模式是指汽车金融公司在台前、银行在幕后的合作格局,这种模式既可整合资源,又可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者、经销商和汽车厂商之间多方共赢的局面,同时减少对金融机构的政策约束,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推进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发展。

(三)完善汽车消费信贷中的担保与风险机制

大力推行法人担保和车辆抵押的担保方式。对资信较好的客户,实行第三方保证人担保,尤其应大力推行法人担保,因其具有可靠性强、风险小、方便快捷的特点,而对信誉一般的客户可继续实行保证保险方式;车辆抵押方式的关键是建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作保障;另外汽车信贷机构还可以通过二手车市场、租赁等业务处理违约车辆,以减少其经营风险。

(四)完善配套的法律规范和社会消费环境

现有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及《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为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搭建了一定的法律规范框架,但还应逐步完善和制定《担保法》、《经济合同法》、《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法》、《个人信用征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框架内,约束政府的不规范行为,为消费者建立一个良好的购车消费环境,推动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1.张先锋,单培,尹红.中日汽车金融服务业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12)李静.对困境中的我国“车贷险”业务的现实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5(9)

第四篇: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摘要:在分析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部修订实施的2008-2015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16个优势农产品分品种具体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早日构建起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我国优势农产品快速、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优势农产品;制约因素;发展目标;对策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支撑国民经济平衡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针对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制约因素

1.1设施薄弱,优势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水缺,人增地减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完成的,多年超负载运转,损毁严重,减灾抗灾能力较差。目前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配套率不足70%,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以上。虽然国家对农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投资比重和总量仍然比较低,还没有形成良性的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比较低,畜禽圈舍建设落后,重大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粪便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农产品交易、仓贮、物流等方面基础设施滞后,阻碍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

尽管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但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等农产品产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2000-2007年,我国国内大豆产量由1 530万t下降到1 273万t,大豆进口量由1 042万t上升到3 082万t,年均增长16.7%,大豆进口依存度由48.1%提高到78.7%。2007年我国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823.6万t,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低于国际安全警界线。

2008年直接进口食用植物油816万t,进口大豆3744万t、油菜籽130万t,2009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在1 300万t左右。棉花消费需求受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带动,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扩大。2002年我国棉花进口量18万t,2006年快速上升到364万t。2007-2008年棉花进口量分别为246万t和211万t。硬质面包小麦、软质饼干小麦等仍需大量进口。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双增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连续9年增长,但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已成常态[1]。

1.2科技含量低,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待提高

新中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农业科技贡献率由“一五”时期的19.9%提高到“十五”末的48%,2009年增至51%,但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也远远落后于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科技投入比例偏低,总量偏小。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不高,运行体制有待完善,科研、教育、推广衔接有待进一步改善。地区之间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不均衡,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率较高,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较低。

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任务繁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长期以来我国注重农产品数量增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不够。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

品使用数量急剧增长,化肥、农药、兽药的残留和激素、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的毒害作用越来越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食用品质和质量安全。受工业“三废”的影响,部分农产品产地环境遭受水、土、气等方面侵袭和污染,造成有害成分超标,对食品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出现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等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监管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重大转变,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监控,确保食用安全的重任[3]。

1.3组织化程度低,优势农产品产加销有待改善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扭转了我国农产品长期紧缺的局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仅仅用于自己消费,更主要用于市场交换,尤其加入WTO以来,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千家万户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生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社会分工不明确,难以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目前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分别是35%和13%,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能力比较脆弱。近年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亟待科学引导和大力扶持。

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多年来仍然以原料或者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相对落后,产业链较短,优势农产品产后转化增值优势发挥不充分。受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的影响,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在占有相对优势的同时,国际竞争力已呈现减弱势头[4]。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薄弱,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消费等环节损耗比例偏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发展目标

2008年8月,农业部修订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将牛羊肉拆分为牛肉和羊肉2个优势农产品,增添了马铃薯和天然橡胶2个优势农产品,并在全国调整划定了16个优势农产品的58个优势区域。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4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6个优势区域,强调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豆和油菜2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7个优势区域,从国内食用植物油供给不足的实际出发,强调提高自给率;棉花、甘蔗和天然橡胶3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9个优势区域,强调提高国内供给能力,突出保障产业安全;苹果、柑橘和出口水产品3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0个优势区域,强调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扩大出口;肉牛、肉羊、奶牛和生猪4个优势农产品划定了16个优势区域,强调转变养殖方式,保障基本供给。针对部分优势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在空间上出现重叠现象,提出了复合产业带的概念,并指明了各类复合产业带的发展方向。

2009年2月,农业部编制完成并发布规划期为2008-2015年的16个优势农产品分品种的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全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从总体规划到分品种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通过区域布局的优化,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区域农业功能、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高效利用和现代农业体系构建等5个方面得到强化,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优势区域对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能力。到2015年,形成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县(市、区、旗、团、场),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化农业产业示范区。

3对策建议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出能力

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确保全国耕地1.2亿hm2和基本农田1.04亿hm2的红线不得突破。建立有效的土地培肥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抓住国家财力增长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强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农田水利和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增加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加快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动植物育种、农业机械化、农田节水、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农产品加工贮藏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一些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解决农业生产缺水问题。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植物保护、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渔政渔港等建设力度。加快中小型农田水利、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优质粮食产业、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启动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积极开展优势区域的粮食核心区和后备区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养殖业为重点,推进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农村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的名牌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出口基地。加速先进适用农机具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优化装备结构,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分工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

3.2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多元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继续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开展动植物遗传育种、栽培和养殖、病虫害防治、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为重点,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发展道路,力争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5]。

围绕种养业良种、投入品安全使用、生产操作规范、农兽药残留限量、产地环境保护、产品等级规格、包装贮运等为重点,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优势产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对危险性疫病的防范和控制能力。率先在优势产区建成符合国际惯例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种植业非疫病生产区,推动我国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建立从田间到市场全过程控制、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3.3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产加销对接

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在分析产业发展动态、开展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交流行业信息、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维护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利益方面作用,推动我国优势农产品生产、加

工、贸易、消费等环节的协调发展。培育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分享到更多的产业化经营成果。鼓励、引导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扶持发展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互助服务和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倡导以社会化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市场服务。

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优势区域种养业与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效对接,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优势产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鼓励农民创办运销组织,发展农业经纪人队伍,扶持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发展。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开展农产品产品拍卖、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和订单农业、网上销售、直销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鼓励各类优势农产品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展示,逐步形成培育品牌与品牌促进的良性循环。建设功能齐全、反映敏捷的优势农产品信息网络系统,协调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进出口贸易,立足国内实现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利用国际贸易调剂余缺。

3.4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促进产品产业升级

继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收益。逐步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全面落实国家对粮食、油料、肉类、奶类等农产品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优势农产品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巩固、完善和强化水稻、生猪等现有农产品补贴政策。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补贴品种和补贴标准,制定补贴办法。各级政府切实增加农业投资比例和总量,加大对优质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民收入性补贴政策,加大技术应用性补贴和生产性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收贮政策,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保护生产者正当权益。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做好农业贸易谈判和涉农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工作,确保国家农业产业安全。

:

第五篇: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

3.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

中小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是很关键的因素,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成为中小型企业成功的关键。然而采取融资的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融资也是有困难的,那么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有:

3.1抵御经营风险和融资能力差。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不像大企业可以有很多的资金支持。那么对中小型企业来说融资特别困难,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资金不足、生产能力不能有效地发挥,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存在这种问题,有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我国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提供融资的对象主要是面向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受国家政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现在我国很多大中型城市已经成立了城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几乎很难得到这些金融机构资金的支持,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 56%;目前我国虽然成立了一些风险投资基金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基金,而且中小企业也可上市融资,但是这些基金和能上市的企业数量占很少的一部分,范围也很小,基本上是面对经营时间在十年以上,有一定规模,技术发展比较娴熟的中小企业;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对外开放,中小企业很难融到外资,我国的中小企业很难像发达国家一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发展资金。其次,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一是不懂融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多数企业只有在用钱时才会想到融资,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在融资项目资料和筹备相关数据的准备方面表现的不重视,到关键的时候错失融资良机,最后导致失败。现存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没有可供担保的资产,没有财产担保融资很难获得成功。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其中不到三成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力,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成长能力有限。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估计,有近24%的中小企业在创业两年内倒闭,有近53% 的中小企业在四年内退出市场,由于风险高,使进入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和风险很高。因此,融资困难,依旧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3.2产业结构趋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总体规模比较小,缺乏创新,品牌意识薄弱,粗加工产品很多、深加工产品很少,缺乏很好的产品,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这对一个企业的兴衰至关重要。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大部分是开始于家庭工业,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再加上所在区域范围小、文化和技术不足,致使工作规模小、企业组织离散度大、产品技术含 量低、企业技术进步迟缓等。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合格率低等资源的匮乏致使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没有创新能力一些企业甚至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破产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行业结构雷同、缺乏合理有效的分工等现象,在主要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传统的资源粗加工型等行业上,经常会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进入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相当少。3.3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无能为力。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壮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战略。受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原因的限制,中小企业在人才方面表现出来诸多困难问题,而这些困难大多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例如,规模小、行业分布广、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等。中小企业的人才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流失,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这是让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所以,企业要在如何留住优秀员工上多下功夫。二是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生产效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紧缺已成为中小企业的普通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企业管理落后的一个方面。还有,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中小企业的人员素质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跟不上企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所有的这些都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背道而驰。在我国目前民企引进人才主要是高薪聘请的方式,虽然这在短的时间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但今天所表现出现实的问题是,仅仅依赖高薪已经很难吸引住真正的人才,在这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分获企业利润上老板与人才缺乏合理的比例关系,人才智力的付出与获得的回报已经不成正比。人才与民企老板缺少相对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人才永远是高级打工者,企业的兴衰对于人才来说无关紧要。当人才们认为像他们这样打工者在社会上应得的报酬远低于老板所给的报酬时,人才们很容易产生“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按照原来的分配机制不变的原理这时候人才很难留住。现代企业应当认识到他们所要面对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宝贵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人力资本的高度,也就是说企业家的资本所有者地位等同于的智力资本所有者,这样企业与人才之间不在是简单的雇佣、使用的关系,更多的是资本所有者之间平等的合作关系—那就是资金与智力的合作。虽然说“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但从接受观念到将观念转化为有效的实际行动还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比较困难的。在实施这个过程当中,有效的策略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人才使用策略,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完善、发展,真正做到让人才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才是最重要的。

下载制约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因素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约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成绩的因素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