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17: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第一篇: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如东县掘港镇童店初级中学 王海峰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很大,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方式,或者不经意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作业或考试结果的评价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平常我们的教研活动,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讲授知识的科学性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上,而忽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即对学生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教学行为影响的学习动力对学业进步的制约作用常常被疏忽,因而有意无意地破坏学生的学习动力机制。我们看到,不少后进的学生往往是丧失学习动力后学习积极性衰竭,学习不能进步;一些中等程度的学生,学习动力机制未能得到及时强化,因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滑坡现象,影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试图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强化学习动力机制,以充分挖掘学习潜能。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动力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对增强教的科学性,调动学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性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教育心理学认为,决定学生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心理因素,除了学习能力外,主要是学习的积极性,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对学习成效具有动力作用。

(一)学生学习兴趣与老师的教学行为

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选择性,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大多与教师的教学有关。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喜欢某门学科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老师讲得好,听得懂,第二是老师待人好,愿意听,第三才是对该门学科知识本身感兴趣。并且前两者成为制约影响第三者的因素,就是说老师的讲课语言和对学生的情感倾向,必定影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前两者较好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会增浓。有些学生对某一学科没有兴趣,主要也是老师教的原因,年级越低,表现尤为突出。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上课语言形象生动,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在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经常遇到,尽管教师都知道,表扬是最鼓舞人心的,但是,实际工作中,只表扬优秀的学有进步的学生,而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老师的表扬与之无缘。课题组在与后进学生座谈中得知,89%的所谓“差生”,从未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经常受批评的却占了相当多数。

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是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实验表明,表扬与批评运用得当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推动作用,但表扬鼓励必须多于批评、指责,否则就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设法说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这是我们教师几乎每天都要提醒自己的一种简便的教学行为。

(三)课堂提问与面向全体

调查问卷设计了三个有关课堂提问的问题。(1)课堂上老师是否经常提问到你,即叫到你的名字让你回答问题?回答是“经常被提问”的81.7%是中上水平的好学生,大多则是“很少被提问”。(2)你对老师提问后的态度如何?答案选项:A、积极思考,争取回答;B、有点紧张,怕回答不出;C、不加思考,反正与自己无关。我们看到的一些公开课,研讨课,讲课老师总要向学生提问一连串问题,站起来回答老师问题的往往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个别优秀学生不断地被老师叫到回答提问,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只是乖乖地坐着、听着,也许是老师怕“差生”回答不出,拖延时间,影响上课水平,但是这样的课堂与占班级学生多数的中差生关系似乎不大,他们不需要回答,他们也觉得老师不会叫自己回答,因此,对老师的提问干脆不加思考,认为反正与自己无关。学生广泛参与性差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好不到哪里去。问卷调查中,选的是少数所谓“尖子生”,选B项的一般是第二梯队的,一大批学有困难者选利于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面向全体的教学观相悖。

(四)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

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舍不得课堂上让学生做练习,把该讲的全在课堂上讲了,临下课,就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余完成。殊不知,学生对此是极为反感的,老师的消弱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初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而言,否则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听课效果。初中学生大多喜欢课堂上有讲有练,讲解与练习结合,且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不仅适合学生心理特点,而且符合教与学的规律。

(五)作业评改与学习状态

学生非常注意老师对自己作业的批改,进初中后,学生一般不追学求老师的红钩或优良等第,开始注意起老师在自己作业本上的圈点,如果能面批效果更佳。实验表明,老师的批改认真态度与学生作业的认真态度相关。

把一个“差生”的作业本连续三次认真面批,以后的几次作业一定会认真起来。连续三次不批一个好学生的作业,第四次就不会像前几次那样认真了。

(六)考试结果与学习状态

考试是检阅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主要不是考试的次数和内容,而是教师因学生考试结果而表现出来的情绪。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考得不好,而对学生表现出极为严肃的态度或者采取非常强硬的措施,这样,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不利,反而会破坏学习情绪,影响学习成效。研究表明,考试测验以后老师对学生个别表现的态度对学习动力也有影响,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常是少不了批评,这是雪上加霜,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一般中等学生采取随意的态度,不冷不热,客观上会影响学习动力。教师自己明白并且也让学生明白,学业成绩考试的真正意义:分数高低不是最主要,而在于通过考试,帮助教学者发现问题进而找出继续努力的方向。

总之,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的动力联系起来,学的动力诸因素相互联系,形成动力机制,教的行为要尽可能科学,前后一致,始终如一,保证学习动力的持续有效地推进,形成良性发展的课堂教学行为一般模式。C项。这样的课堂参与格局不 “好心”却是在抑制学生的求知欲,45分钟,老师讲解时间最好不超过

A20分钟,一堂课

第二篇: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校园生活的陪伴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师生实际并不平等,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象征或符号意义。那么,学生们当然会“在乎”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凡是事业有成的人经常会说:“态度决定一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其作用直接反应在实际教学效果中。学生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教师的态度怎样影响学生?

一、教师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进出校门下车推行,随手捡起地上的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与人交流温和坦诚而不是动辄发脾气,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品格、修养等

二、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课堂教学严谨、细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它当然会影响教育计划的有效性,会影响教育者的正确决策。从而对整体的教育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的态度会逐渐被当事人觉察。会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回应,而回应又会加重负面影响。

教师有两种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一是忽视。教师长时间把某些学生放在视线之外,不在意,不关心,不了解。二是轻视。教师一般不会有意为难学生,整他们,但有些教师会对那些与自己闹对立或“屡教不改”、“没有长进”的学生.暗含不屑,认为“不可救药”、“没有希望”,因而把他们“打入另册”,有意地不予理睬。

一般来说,学生会有两种回应:一种是那些迷信教师权威、相信教师言行都有符号意义的学生,他们会在老师放弃自己的同时,自己也放弃了自己,形成所谓的“破罐破摔”,放弃相关学科或全部学科的学习。另一种是年龄较大、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他们会产生对立情绪。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这些学生力求在非主流文化中寻找支持.除了少数人会通过自我奋斗去“证明”自己以外。其他学生常选择同教师“作对”,用所谓的“英雄”行为来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最终形成所谓的“双差生”,形成班级中的另类。在非正式场合,这类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恨”老师的情绪,他们会以“气老师”为荣.会把“就不好好学习”视为对教师的反抗或惩罚。他们的意识有相当的扭曲成分,他们对教师的指责也不尽符合事实,他们的问题会发展到或超出学习困难,但是,他们的问题却是由师生关系不良、由学习困难开始的。

三、教师积极的亲和力对师生间情感的影响

热情回应学生的问好,主动与学生交流,闲谈(关心学生的衣着、身体、家庭事件等),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①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②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

会在他人面前把你像猴子般戏弄。”③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④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⑤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⑥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⑦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⑧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⑨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⑩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12)颇有方法——“忽然,我能顺利念完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显然,学生对好老师与坏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态度为参照标准的。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被认为是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或“心理虐待”。施暴和虐待有的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有形的是指教师直接用语言、手势、强烈的脸部表情等,来嘲笑、侮辱学生,使之受到伤害。而无形的则更可怕、更隐蔽,国外有心理学家称之为“看不见的灾难”。

作为教师要清醒认识到学生只是暂时的社会角色,其人格.是平等的。他们是受教育者,是发展中的人,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有赖于教师的教育。

1.语言方式。言为心声,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

2.动作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使学生产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3.眼神方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

“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学生情感激励的实施策略与思考

情感激励是指运用情感手段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情感激励,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使学生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本质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班主任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总枢纽”,是全班学生团结协调的“调节器”,必须学会与学生以心交心,注重用真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关爱学生,科学实施情感激励。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主要的是学会赏识、学会表扬、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关心。

一、学会赏识

最近看到周弘老师的事例,很有感触。他所提倡的赏识教育使女儿周婷婷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自信自立、处处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大学生,原本备受命运嘲弄的父女,反而更多地享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周弘先生也由一个普通的、曾经羡慕所有父亲 的父亲,成为改变了千千万万家庭孩子命运的教育专家。可见赏识教育会给人的生命历程带来巨大变化。

(一)赏识的本质就是爱。教育实践与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家长主动或者被动地给孩子买许多漂亮衣服、零食等等,宁愿抠自己也不愿让孩子受委屈,目的只有一个:只要你好好学习,怎么都行。而在学习中却出现了不懂得赏识自己孩子的种种行为: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拔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甚至殴打的滋味,尝到了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长此以往,学习便成了一种无尽的苦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的幼芽正被无情地掐掉。

日本大教育家铃木是这样对待一个让父母感到失望的学小提琴的孩子:当男孩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母亲拉长了脸,而铃木却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

“天哪,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好吗?”孩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遍好一些。母亲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拉完了,铃木又是鼓掌又是表扬,到走的时候,孩子已完全沉浸在了小提琴神童的感觉里。母亲悄悄问铃木先生:“我真搞不懂,你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明明我儿子拉得难听,您还夸奖他?”铃木回答道:“你有没有发现,我第一次表扬他时,他的眼睛一亮,这说明孩子受到了震荡,心灵开始转变了,感觉找到了。”只要施教者充满爱,保持赏识的心态,让孩子的心灵舒展开来,这样就会使教育成为学生与父母、教师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

(二)赏识是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形成和发展的推进剂。在课堂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往往对某些学生产生偏爱,并有较高期望,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常有激励之词。结果这些学生期盼上该老师教的课,课堂上情绪饱满,回答问题时很有信心,对老师的指令心领神会。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教师赏识这些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形成向上的力量和信心,进而发展为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

学生都喜欢和教师搞好关系,希望得到教师的喜欢,特别是自己尊敬的教师。他们往往认为教师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反映着班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一种评价。经常遭受冷落、训斥的学生,往往因此体验到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否定和排斥,产生一种被遗弃感、压抑感和自卑感,以及嫉妒怨恨的心理,感到别人不理解他,易形成抑郁、冷漠或暴躁的性格,从而影响性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保持谨慎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到教师在赏识他,并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来体现,这样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注重赏识过程,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一提到赏识,很多人本能地认为赏识就是表扬加鼓励,实际上这完全误解了赏识教育。

首先,赏识并不是不能进行批评,而是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只是要注意策略,要与学生站在同一立场上,特别不要以讽刺、挖苦的方式批评学生,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规则,一种学生乐于接受,并有能力承担其责任的规则,这样学生的行为会得到有效的控

制和改善,一旦犯规,学生会主动接受批评,因为这是他应承担的责任。

其次,赏识并不局限于优等生,否则就是对赏识教育的误解。赏识注重的是过程,它包括一直保持优势的优等生,也包括正在进步的中等生,还包括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勇敢地准备改正的落后生。在赏识过程中,只评价学生的具体行为。比如在课堂上学生表演了自编的歌舞,教师给予评价,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你表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表演得精彩呢?还是因为有勇气上台表演呢?最好给予一个具体的行为评价,比如说“你表演得真棒!”,或是“##同学能有勇气上台表演,让我们为他的勇敢鼓掌!”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感到自己被赏识的原创动力。与此同时教师再说些期望的话语,学生便可以此为基础,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学会赏识学生,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拥有一颗开放心,能承认并尊重个体差异,教育者就会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学会表扬

一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作为班主任,不能以“医生心理”去对待人,而是要辩证地、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作为一个教师,你可以不知道学生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学生的长处。

二是要把握分寸。就是表扬要适当,要坚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相反,如果表扬不尊重事实,片面夸大,凭空“拔高”,甚至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表扬就站不住脚,说的话就没有人听,在学生中就没有说服力。口头表扬时,起初可以放宽行为范围,然后逐步缩小表扬的范围,并把口头表扬过渡到一个间歇的强化上。这样不但可以使行为得到延长,而且可以避免表扬过多。过多的表扬会引起人家反感,觉得你在捉弄人、讽刺挖苦人。

三是要讲究艺术。在方法上,有的时候,举手投足之间,就完成了一次表扬。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在时机上,一般来说,在一个好的行为发生后,要立即给予表扬,两者的时间间隔越短,表扬效果就越好。在对象上,注意兼顾层次,不能始终把赞扬集中在那些比较听话、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要避免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三、学会尊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要。现在的学生,渴望尊重、追求平等的需要表现得比过去更为强烈,他们喜欢和老师平等交流和沟通,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尊重人、信任人,可以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激发学生自尊心和责任感,可以创造一种愉悦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学会尊重,首先是要平等待人。在班级内部,学生与学生之间,尽管在学习成绩、家庭贫富、综合能力上有种种差异,但在人格上却是一律平等。作为教师,绝对不能嫌贫爱富,对“后进生”讽刺挖苦,一定要用真心爱生,用真情待生,视学生如儿女,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同一个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学会尊重,要胸襟开阔,也就是要有容人之量,包括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冒犯。容人之短,就是允许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

点和不足,作为教师就要努力扬长补短;容人之过,就是对学生出现的失误要区别对待,该究则究,当容则容,人难免有失误和过错,不能抓住学生的“小辫子”不放;容人冒犯,就是容许学生与你的意见不一致,甚至顶撞你。

学会尊重,还要有包容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有个怎么看的问题:以欣赏的眼光看,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越看越可爱;用挑剔的眼光看,就会感到他们浑身都是毛病,越看越不顺眼。可以这么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没有个性的班级就没有活力,当然,还要处理好个性与班级集体共性的关系,要把个性融入共性,为共性服务。

四、学会沟通

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行为、通讯工具等进行的思想和认识的交流。《有效的经理》一书的作者兰斯登认为,沟通就是“在一群人面前,说明一个想法,交换观点,并且赢得别人赞同的能力”。情感上的沟通,能够使人们互相交换彼此的观点和意见,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分担挫折,分享快意,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现代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激进,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会说出来,不会去刻意隐瞒什么。作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用沟通去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进而形成良好的内部关系。

实施有效的沟通,一是用目标引导激情。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姆认为,人们有了某种需要,这个需要就会引起人们用行动去实现目标。当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时,这种需要就变为一种期望。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为它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鼓舞人们努力奋斗去实现预定的目标。教师在制定计划时,要设置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话题,大家都围绕这个目标,使全体班级成员的心理定势指向凝聚一致。设置目标时,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让大家都来参与,这样目标设置好了,大家的认识也统一了,主人翁意识也强化了,也就完成了第一次有效沟通。

实施有效的沟通,二是要用诚信感化学生。相互信任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沟通中产生阻力,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常有的事。教师要注重用感情感化对方,用真诚打动对方,只要心诚,学生的心扉迟早会被你所开启。言行一致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与学生沟通情感,重要的一条就是老师首先树立言行一致的良好形象,让学生感到你是可敬之人、可信之人、可倾诉之人

第三篇: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校教学工作是以课程为中介的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氛围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而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学习风格、教学情境等紧密相联。这些因素正式我们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领地。应该说,教师专业素养因集中地表现在教师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时发生的态度和行为上。所以,作为教师修养外在表现的态度与行为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这个小社会中的态度和行为制导着它的气氛。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和体态等,既可以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协调融洽,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拘谨刻板、冷漠紧张;教师有气无力,学生往往也就无精打采。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的学校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影响学生对学校、对人生及社会的情感体验,最终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原国家教委的专家调查小组的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上学的愉快体验有随年级升高而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主要靠教师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旦形成,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了条件。积极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向明确,参与意识增强且能维持较长的时间。随着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积极进取的学业成就动机也就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而学业成就动机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动本身的有效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起着驱动和导向作用,对于正在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着组织和协调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相反,如果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让学生体验到的只是压抑、害怕和苦恼,学生对学习就会缺乏热情,消极被动,穷于应付,学生心里想的恐怕只是如何尽快摆脱这种让他讨厌的环境。

对青少年来说,学校是他们获得经验感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学校教育重为他们提供经验感需求的核心人物,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是他们获得经验感需求的主要活动。但是,在“应试教育”笼罩下的今日之学校,不少老师重智育、轻情感、重学科、轻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学业欠佳的学生很难获得重要感、成就感和有力感。教养与教育难以协调统一,等学生进入社会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专家调查小组两点提示也说明了这一点。第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尊重、是否公平对学生在校的愉快体验的影响比绝对学习负担量要大;第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实现教育目标中学会做人的活的教学内容,学生从教师如何对待自己中学习着如何对待他人和社会。由此可见,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实在是举足轻重。

第四篇:小学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小学教师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一名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引导的作用。而小学教师教学态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教学认知态度;二是教学情感态度;三是教学意向。其中教学认知态度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是教师对教学意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原则的认识和评价;二是教师对小学生外形特征、小学生学习成绩、小学生思想意识、小学生性格特征的认识和评价;三是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情感态度是教师对职业和小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学意向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三个部分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学认知态度制约着教学情感,又制约着教学意向。因此,教师消极的教学认知态度、教学情感态度和教学意向态度阻碍着小学生学习进步,会导致无法补偿的损失。而积极的教师教学认知态度、教学情感态度和教学意向态度影响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勤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缓和他们的焦虑感,影响小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

一、小学教师教学认知态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一)消极的教师教学认知态度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一个小学老师不重视学生对教学知识重要性的理解,那学生很难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将导致小学生对学习过于松懈,不重视知识;若老师不注重对教学过程认知指导,则学生产生只

关注成绩不注重过程,不能从根本上去提高;若老师在教学上对教学内容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任何课程都是生搬硬套,缺乏创新,不能举一反三讲解问题,则会很难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知识以及各种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很难学会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失去学习独立性和学习能力,导致了小学生形成不善于思考问题,过度依赖老师,缺乏学习创新等不良学习行为;如果老师没有关注学生,没有对小学生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进行分析,不了解学生心理和学生性格特征,也没有去关注学生的成绩进度,更不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上课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认真设计教学策略,不能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等,则将导致小学生不能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对读书学习有孤独感,对学习没有兴趣,失去学习的活力和动力,产生厌恶心理,回避甚至抗拒的不良学习行为;如果小学教师没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先进的教学观念,自身不注意经常自我反思,不自我总结,不与时俱进,则学生将和老师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水平中,学生就很难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若老师不能紧扣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步骤,那么小学生将很难形成一种以科学逻辑思维和学习方法去理解课文的学习行为,导致了思想呆板,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良学习行为。还有,如果教师没有一个教学原则,在课后也没有布置巩固作业,那么小学生也不会形成课后巩固练习的行为和认真按时按量完成原则等。同时,课后若老师没有对课程进行分析总结,做出评价,那么学生就不会形成一种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与评论的学习行为,则很难得到提高。这就得不到了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是恰

恰相反,禁锢了小学生活跃的思维,抑制了小学生活泼的个性,阻碍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积极的教师教学认知态度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技能和管理能力,热爱工作,态度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丰富的知识文化给予学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使小学生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具备了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求知欲望的行为;老师在教学中有自己的原则,对教学内容以及重要性有自己的见解以及教学方法,能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有原则有方法去学习,学会分析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抓住重点,找亮点,找规律,对知识核心内容以及细节上谨慎分析的学习行为。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面对小学生在学习上或者在生活上有困难,面对小学生因外形特征或者心理特征存在身理或心理障碍和健康问题,面对个别学生存在特殊问题,老师主动与小学生思想交流,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正确认识小学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学生找出困难所在和解决措施,与小学生共度难关,从而感化小学生,促使小学生形成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自尊自爱,大胆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思想交流,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查缺补漏,争取做到更好热爱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充满自信,发挥特长,积极表现,以乐观心态去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刻苦努力,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用于攀爬的良好学习行为。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鸡对蛇说:“蛇的缺陷是没有腿脚。”但是蛇说:

“正因为没有腿脚,所以我们才跑得更快”。鸟对鱼说:“鱼的最大缺陷是没有翅膀。”但是鱼说:“正因为没有翅膀,我们才能在海里游得最深、最快。”大树对小草说:“小草的最大缺陷是长得太矮小。”但是小草说:“正因为长得低矮,我们才不会被风暴摧折。”这则故事证明,老师教学态度积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以积极态度去帮助和引导每个小学生,那么学生将会各自发挥其能,形成热爱学习,积极乐观,刻苦努力,勇于攀爬等良好的学习行为。

一个拥有积极任职教学态度的小学教师将从各方面心理及身理上促使小学生形成热爱学习、积极乐观、刻苦努力、小心谨慎、注重方法和效率、注重实践与创新、勇于探究、艰苦奋斗、超越自我等良好的学习行为。

二、小学教师教学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一)消极的教师教学情感态度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如果一个不懂得关爱学生,不懂得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小学老师,冷漠对待学生的消极教学情感态度,那他将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将没办法了解学生,就不会懂得如何教导学生,而学生只能是其中的受害者。学生会产生回避心理,出现讨厌老师,与老师对抗,不听老师的话,不听从老师教导,不认真学习,不努力完成作业,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等学习不良学习行为。导致了小学生学习成绩落后,没有学习动力,失去了奋发图强的精神。

(二)积极的教师教学情感态度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爱,是最好的教育;爱,可以搭建老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可以给

予学生以自尊、自信、自强。热爱学生,关爱小学生,和蔼可亲,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主动帮助学生,建立师生友好关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以善为美,把关心学生看成人生中一件美好而幸福的事情,赢得更多学生的爱戴,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更能使学生和老师结为一体,互相交流、沟通,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潜移默化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小学生向真、善、美方向发展。

积极的教师教学情感态度是一种感恩教育,主动帮助困难的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给他们一份真正的爱,让学生从小就懂得感恩,把爱化为学习上的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刻苦努力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学习行为。

小学教师教学意向态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一)消极的教师教学意向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万事开头难,做好开头的准备已经是成功的一半,没有充分的准备与足够的信心,就没有能力及把握把一件事做好。若是一个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没有能吃苦耐劳的心理素质,不能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学生没有希望,没有十足的把握完成教学工作,一直处于被迫和恐慌的心理状态,那么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更是对自己和对学生不负责,这将无法传授知识给学生,无法帮助学生解决疑惑、难题,更是无法引导学生向前发展,甚至导致了小学生形成贪玩、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动力等不良行为。

(二)积极的教师教学意向对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影响

一个有信心、有理想、有方向感的小学教师,抱着理想,对教学满怀信心,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制定目标,埋头苦干,认真负责,兢兢克克,不怕困难,勇于攀爬,把工作当作对生活的一种享受,保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情,做好一切准备积极去做好教学中的每一件事,上好每一节课,制定每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本,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朝学习目标不断努力,向着正确方向努力前进。则学生也会信任老师,充满活力与信心,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世界观和人生观,抱着理想,向着人生美好理想目标努力学习,形成充满自信、刻苦学习、全力以赴、勇于克服困难、勇于攀爬、积极进取的学习行为。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只蝴蝶想从茧子中挣脱出来。由于茧子口太小,尽管它很努力很久,还是很难出来。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个人以为蝴蝶被卡住了,于是拿剪刀把茧子口子剪大一点,蝴蝶终于顺利出来了,但是它的翅膀又干又瘦,根本飞不起来,从此只能颤巍巍地爬行一生。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有奋斗感的老师,将奋斗精神影响小学生,引导小学生学会克服困难,使小学生形成在曲折的学习生涯坚强面对困难,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继续奔跑,坚持奋斗,勇于拼搏的良好学习行为,为将来“飞翔一生”做准备。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影响着事物的发展趋向,一个小学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消极的教学态度将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后果,特别是我们小学生,是被影响的主体。那么,一个带着消极的教学态度的小学教师将会阻碍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导致了小学生呆滞、怠慢、懒惰、自卑、自责、抱怨等各种不良学习行为,甚至将学生误入歧途。相反,积极的教师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极大意义与价值所在。爱岗敬业,实事求是,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关爱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不仅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而且能解决学生学习上的焦虑感,增强小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要以身作则,关爱学生,诚恳和善,体贴关怀,为人师表,端正态度,遵守纪律,爱岗敬业,传道解惑,小心谨慎,努力踏实,勇于创新,积极上进,幽默有趣,育人为本。一个不怕挫折,敢于迎难而上的教学精神态度的小学老师,才能鼓舞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轻易放弃,而是迎难而上,想法设法解决困难,打破困境,刻苦努力的学习行为。小学教师的教学态度从各方面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消极的教学态度会导致巨大的损失,积极的教学态度会促使小学生努力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向前进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五篇: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西达屯小学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可说是无处不在,在如今如何准确有效的进行评价已经成为老师们炙手可热的话题,在过去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端性评价,而忽略课堂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没有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导向和激励性功能。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成为了教师的重点,其中笔者认为选择合理的评价手段就是重中之重,而激励性评价正是评价手段非常有效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教师具有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学生的能力。

一、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性

学习动力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学习的各种能量,是制约学习效果的基本心理变量,更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学习动力的作用,学生能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新时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如何调动新时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力,对于学校来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表现为一种态度一种行为。而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学校的教育活动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评价学生要靠教师自觉、主动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又有赖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予以激励。

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如何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形成学习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 理论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是有需求的动物,其需求取决于他得到的东西,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有适度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要让学生不满足现状,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并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将来毕业后也不能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习动力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内在的心理动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方面下功夫,要形成以主动、质疑、创造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特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知、情、意的心理活动,把知识教育、动力教育、智能教育融为一体。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造条件,激发学习兴奋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需要,从而产生主动、积极、兴奋的学习心向。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性诱导、情感性诱导、认知性诱导来激发学习兴奋点。情境性诱导是利用或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各种情境来激发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教师的形象、教室的布置、教具的陈列与运用等都可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情境中,达到引发学生知觉好奇、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情感性诱导是教师用友善、亲切、诙谐等情感特征构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诱导课堂学习心向,激发学习兴趣。认知性诱导是在新课开始时将先前的知识或后续内容联系起来,找出新旧知识的相似点与联系性,形成一条认知链,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心理准备,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和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使用“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以引导寻找问题——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效果评价来组织教学过程。以“探究性学习”组织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拓宽延伸,积累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知识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与层次化,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组织程度和系统化程度。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训练和实际问题,达到应用知识的目的,同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深化知、情、意的心理活动,形成学习动力。

(三)运用目标激励方法,促使学生形成 学习动力

列宁曾指出:“目标是方向,是灯塔”。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曾发现:在雪地里长时间走路会得雪盲症,使眼睛暂时失明,而它的原因并不是强光的刺激,而是眼睛长时间捕捉不到任何目标而使视觉神经系统麻痹造成的,克服的办法就是在前进的路途上不断地投出一个个深色的包作为视觉的目标。这个实验说明了目的性对于人类的心理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时注意“投出一个个深色的包”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使每个学生个个攻破直至达到最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运用目标激励方法,要注意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也就是说所设置的目标经过努力后要能达到,达到后还有下一个目标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四)运用赏识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我们教师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肯定学生,就会使学生在这种欣赏的目光下,重新认识自己,心中产生一种向上的信念,从而有助于学生成功成才。那么我们教师如何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呢?

首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欣赏学生。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欣赏学生的主要舞台。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说“谁还有问题,请站起来说”,“谁还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错,真棒,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好”“我相信你能完成”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上发言踊跃、探讨积极、敢于争论、敢于质疑。总之,课堂上学生一个正确的回答,一个巧妙的解题,一个新颖的提问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其次教师 应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批阅作业、写评语、谈心、个别辅导等等都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热爱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能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对学生的赞赏、鼓励、期望等积极情感态度都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力。最后,欣赏学生要适度。“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可能没有过错,更不要说正在成长的学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欣赏学生不能过度,要正确客观地分析学生,要根据真实需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或鼓励。既不能一味信奉“不打不成才”,也不能形成“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错觉。一般而言,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留有余地;而对自我效能感较高、易满足的学生要适当控制表扬,要多提新要求,发现缺点和错误时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五)运用典型评价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所谓典型评价,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和事对学生评价的办法。典型可包括正面和反面的典型,反面的典型具有反面教材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引以为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把在社会上比较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和本专业的名人介绍给同学们,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评价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动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动力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评价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是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下载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单亲家庭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分析报告

    单亲家庭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的调查报告分析 吕刚王秀香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观念的变化,离婚率不断提高,这样就造成了社会上的单亲家庭不断增加......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

    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

    在一般人看来,价值观问题和情感问题都是非常神秘而复杂的理论问题,涉及广泛而深入的精神领域,价值观的运行程序具有很多的变量因素,价值观的发生过程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价值观......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课堂效果的影响(精选5篇)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课堂效果的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这两者是架起沟通教与学实践的桥梁,主导是教师,主角是学生,阵地是课堂,强调的是实践。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调查问卷(共5篇)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课题小组。您的宝贵意见,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十分重要。我们将不对个人做任何......

    智能手机对高职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探究

    智能手机对高职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探究【摘要】智能手机的出现为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具体特征,阐述了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同时做出了应对挑战......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转变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转变影响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校园生活的陪伴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师生实际并不平等,教师的言行在学......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世界里,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对社会各个部门都是重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