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大全

时间:2019-05-14 17:2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大全》。

第一篇: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大全

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

珍视友谊

说起友谊,现代中国人心里很是惭愧。大约从“文革”时代起,很多人就不记得什么是朋友。追求现世功名的人们,受社会上“不说假话就办不成大事”流行说法的影响,愈发没有了友谊的感念。办公室里,生意场上,处处出没着多疑的目光、无端的打探,以及让人心里很不舒服的暗示。

有时你真的感到,只有在读唐诗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友谊。大量唐诗都是表达相互惜别之情的,仅诗题中带“送”字的,就占《全唐诗》42863首作品中4681首。下边就是最杰出的一个例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最后一句是语出《诗经》“萧萧马鸣”(车攻);“班马”乃离群之马。青山白水夕阳下,征马长鸣独自行,这是李白写得极美的一篇短诗,甚至很多外文的中国诗集也要选上它。在唱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大约也喝了不少的酒,但他却没有像往常酒后那样狂呼高喊,而是满脸滚着泪珠,吟着一首如同草原牧人那样的悠长曲调——好让他的诗歌一直飘着,飘得很高、很远,一直跟得上友人在地平线上渐渐消失的身影。

李白的诗是单纯写情谊。但其他唐人在送别时还有很多的话要讲,或者把准备好了的赠别辞一股脑写到诗里。那些都是心里装着大事的人讨论的话题,比如“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鲍溶·壮士行),“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等等。如果论英雄气势,最感人的送别诗,还有王维的这首: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送张判官赴河西)

在饯别宴会上,诗人站起身举杯高唱,以华夏民族古代英雄(霍去病和张飞)的事迹鼓励即将独自上路、奔赴边关的友人,同时也将自己的满腔报国赤诚宣泄一尽。

王维的诗与李白的诗,正好反映了唐人友谊的两个重要侧面:一面是君子之间的心领神会,另一面是英雄之间的志同道合。

知恩图报

读唐诗的时候,人们就能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从一本不大流行的选本中,或某人的全集里(现在从互联网上有时也不难做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平时已不大容易看到的东西,一些普通人在普通事里表现出来的并不普通的精神。比如说知恩图报,对于惯于按照官场和漫无规矩的市场潜规则生活的现代人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如同痴人说梦一个概念,但却着实被那时的人们“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了。

比如说一位远不是那么大名鼎鼎的唐朝人,叫戎昱的,留下来的一首远不是那么众人皆知的诗歌: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上湖南崔中丞)

诗中的“卧龙”,本来指的是尚未出山之时的诸葛亮。这里的意思,是说尽管我不过是个落拓书生,受尽世人白眼,却承蒙您如同刘备对诸葛亮那样的礼遇和厚待。然后接下来的两句,是作为他的回应:“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满腔忠义真是掷地有声。

从戎昱留下的作品里,人们还能读到“过因谗后重,恩合死前酬”(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君恩空自感,乡思梦先知”(桂州岁暮);“无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辰州建中四年多怀)等等诗句。这些作品一般唐诗选本不选(大概编者认为是宣扬的旧思想),却能反映出当时人的精神世界:他们都是普通人,但好像要比现在的普通人更有些血性:他们帮助别人,不计报酬;得到恩惠,便永志不忘。其实在现代社会,即便在生意场上,都绝对不可忽视对精神世界的观察。笔者刚开始做投资项目考察的工作时,一个任务就是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去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管理状况。老板曾嘱咐,第一次去考察一家公司,不妨就先让对方领导人坐东请吃一餐饭。因为“如果他铺张浪费,如果他为人虚假,如果他斤斤计较,如果他优柔寡断,如果他品位低下,从餐桌上一举一动中都能看出来。”

那么第二餐饭又该怎么吃呢?老板没交待。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就是去客户企业的餐厅了(只要它有这样的场所的话)。看看一个团队在最松弛时的秩序,听听它的成员在一起闲聊的话题,它的精神境界,以及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致都能“尽收眼底”,甚至还能比财务报表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人生进取

什么是“君子之交”?人们早就说不出来了。现代中国人的社会到底流行什么样的交情,从电影、电视里就看得很清楚,所谓交情无非都是吃吃喝喝,加上在吃吃喝喝中间相互说一些言不由衷的相互吹捧而已。

你还记得什么时候曾得到过哪一位朋友的帮助或鼓励吗——不是为你掩盖过失,不是借给你钱,不是送给你东西,而是与你相互勉励,去争取人生、事业上的大成就?还是看看唐朝时朋友之间是怎样的歌唱吧: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说既然你我都是“国家干部”(其实级别并不高,相当于县里的武装部长),那么去远方去履行公职自是难免。好在你我是真挚朋友,无论相距多么遥远情意都不会疏淡,也就不必在分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了。

高远志向

在诸多名作和非名作(至少不那么有名)中都有淋漓尽致的表露,竟然贯穿唐朝的始终。

这一首一开头就引用名将霍去病的豪言壮语:“匈奴未灭,何以言家”: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云接塞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而这一首追述的榜样,则是投笔从戎,成为国家治理边疆事务功臣的班超: 边事多劳役,儒衣逐鼓鼙。

日寒关树外,峰尽塞云西。

河广蓬难度,天遥雁渐低。

班超封定远,之子去思齐。(钱起·送张管书记)

像这样随口道来的“豪言壮语”,在流创下来的唐代文献中比比皆是。即使你随便翻一翻《全唐诗》,时不时都会看到他们如此这般的相互赠言。这时的你不妨放下书本,想一想在现实世界中,是否曾听到有人向你讲过如此热忱的言语?如果有,那么你又是否把那些话铭刻了在心中?

第二篇: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南京邮电大学

唐诗与酒文化论文

题目: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B110206 学号:B09020616 姓名:王鑫

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在近三百年的岁月中, 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发展态势,国力强盛且文化环境宽松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全面发展。较为宽松的酒政策更使得酒文化日趋繁盛, 作为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酒文化在诗歌中也得以集中体现。

唐朝时期, 诗歌进入黄金时代, 诗人们大都嗜酒, 酒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诗人与酒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纵观《全唐诗》及补录收录的近五万首诗作, 其中有“酒”字的有4466条记录, 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多达万首。可以说, 唐代的酒文化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唐代酒品丰富、酒业兴盛

(一)酒出品的渠道多样化

唐代的酒主要由官营酒坊、民营酒坊和家庭自酿三个渠道来供应。官营酒坊由朝廷和各级官府控制, 形成统属严密、产品专用的生产体系。官酒大致可分为御用酒和地方官酒两部分。御用酒是专供皇族或国事使用的酒。如刘宪《陪游上苑遇雪》中写道:“ 花光并在天文上, 寒气行消御酒中。”宋之问在《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中写道:“帝歌云稍白, 御酒菊犹黄。”徐彦伯在《侍宴韦嗣立山庄应制》中写道:“御酒瑶觞落, 仙坛竹径深。”陈子昂在《登泽州城北楼宴》中写道:“且歌玄云曲, 御酒舞熏风。”岑参在《送郭仆射节制剑南》中写道:“玉馔天厨送, 金杯御酒倾。”在这些诗句中提到的酒即是宫廷中的御用酒。而地方官酒是各州镇官营酒坊酿造的酒。如元稹诗中提到“院榷和泥碱, 官酤小曲醨”、“ 官醪半清浊, 夷撰杂腥膻”。白居易在《府酒五绝》中说:“自惭到府来周岁, 惠爱威棱一事无。唯是改张官酒法, 渐从浊水作醍醐。”从中也可以看出, 官营酒业尤其是地方官酒酿酒实力并不雄厚, 所生产的酒类产品较为低劣, 与御用酒有着较大的差别。民营酒坊是指设置酿酒与售酒于一体的店铺,俗称酒肆、酒楼、酒家、酒舍、旗亭。韦应物在《酒肆行》中写道:“豪家沽酒长安陌, 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 银题彩帜邀上客。回瞻丹凤阙, 直视乐游苑。四方称赏名已高, 五陵车马无近远。晴景悠扬三月天, 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 他垆邻肆何寂然。主人无厌且专利, 百斛须臾一壶费。

初醲后薄为大偷, 饮者知名不知味。深门潜酝客来稀, 终岁醇醲味不移。长安酒徒空扰扰, 路傍过去那得知。”诗中反应的即是当时民营酒坊的经营情况,唐代的酒户一般都能自设酒肆、自我生产且自我销售, 民营酒坊是人们购买及饮用酒品的主要来源。家酿酒主要供自我消费, 人们在酿制时不会少料掺假, 因此, 唐代的家酿酒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品质。如白居易在《家酿十韵》诗后注中提到“水取九月九之水, 曲取七月上寅日之曲” , 孟浩然《裴司士见访》中提到“府僚能枉顾, 家酿复新开” , 岑参《虢州西山亭

子送范端公》提到“使君家酿旧来浓” , 韩翃《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提到“园梅熟, 家酝香”。白居易诗云:“家未苦贫常酝酒, 身虽衰病尚吟诗”,“ 莫愁客来无供给, 家酝香浓野菜香”。刘禹锡也在诗中提到“若倾家酿招来客, 何必池塘春草生”。从中可以看出, 家酿酒除供自己饮用外, 还是款待来客的上好饮品。

(二)酿酒的原料丰富 因唐代经济繁荣, 物产丰富, 唐代生产的成品酒根据其原料可分为四大类: 谷物类、果物类、花草植物类、动物类。谷物类酿酒占有最主要的地位。当时谷物均可用以酿酒, 唐人“干酒” 是以糯米为原料。曹邺《田家效陶》诗中写到:“黑黍舂来酿酒饮, 青禾刈了驱牛载。”这里提到的黍也是极为重要的酿酒谷物之一。果物类酿酒以葡萄酒的酿造最为出名, 发展到唐代

葡萄酒的酿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以至在唐代的许多诗句中, 葡萄酒的芳名屡屡出现。如王翰《凉州词》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刘禹锡也曾作诗《葡萄歌》赞美葡萄酒,诗云:“我本是晋人, 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 尽日饮不足。”这说明当时山西早已种植葡萄, 并开始酿造葡萄酒。罗隐《湘南春日怀古》:“松醪酒好昭潭静, 闲过中流一吊君” 这里提到的松醪, 是用松树物料制成的酒。卢象《句》中讲:“书名荟萃才偏逸, 酒号屠苏味更醇” 其屠苏酒则是用草木植物屠苏制成的。以花草植物酿酒原料廉价, 且又可节省粮食, 颇有社会经济意义。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中“山瓶乳酒下青云, 气味浓香幸见分” 以及卢仝《东行三首》中“壮色排榻席, 别座夸羊酒” 提到的“乳酒” 便是用动物的乳汁制成的, 而“羊酒” 则是利用肉类酿成。众多原料的利用为酒的酿造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使得唐代酒的种类极为丰富, 为酒文化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唐代酒文化的特征

(一)唐人对酒的称谓比较多

孟郊诗中称酒为“杯中物”(且乐杯中物, 谁论世上名), 杜甫诗中也称酒为“杯中物”(赖有杯中物, 还同海上鸥)(忍断杯中物, 只看座右铭);杜甫诗中有时称酒为“浮蚁”或“蚁浮”(仙醴来浮蚁)(蚁浮仍腊味, 鸥泛已春声);元稹诗中称酒为“腐肠贼”(平生中圣人, 翻然腐肠贼);白居易诗中称酒为“香醪”(一瓮香醪新插刍, 双鬟小妓薄能讴), 有时称酒为“腐肠膏”(佳肴与旨酒, 信是腐肠膏), 也称酒为“销愁药”(俗号销愁药, 神速无以加);皮日休把酒称为“青州从事”(醉中不得亲相问, 故遣青州从事来)。(二)唐人开始“烫酒”

现代人喝酒一般都是将酒瓶启封后直接饮用,在唐代, 也有这种喝法, 将酒从酒瓶、酒坛或酒瓮等酒器中用瓢舀出或取出后直接饮用, 此喝法称之为饮冷酒。如白居易《北亭招客》诗云“小饯吹醇尝冷酒”。杨衡《春日偶题》:“冻花开未得, 冷酒酌难醒。”在唐代, 以冷酒待客有失礼之嫌。如白居易《送张山人归嵩阳》诗云:“朝游九城陌, 肥马轻车欺杀客。暮宿五侯门, 残茶冷酒愁杀人。”当然, 从春天到夏天, 喝冷酒没什么不合适的, 但是从晚秋到冬天,人们一般都要喝温酒, 即将酒用器皿加热后饮用。元结《雪中怀孟武昌》诗云:“烧柴为温酒” ,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诗云:“林间暖酒烧红叶, 石上题诗扫绿苔。”许浑《赠裴处士兵》:诗云“暖酒雪初下, 读书山欲明。”王贞白《少年行二首》诗云:“花时轻暖酒, 春服薄装绵。”徐铉《又赋早春书事》诗云:“暖酒红炉火, 浮舟绿水波。”这些诗句为这种喝法提供了最好的例证。现在在我国好多地方, 也有冬季饮酒尤其是喝黄酒时“烫酒”的做法, 这可能便是唐风遗存。(三)唐人注重“献酬”之礼

献酬即敬酒的意思, 唐代主宾之间或宾客之间都可以自由献酬。崔玄亮《和白乐天(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诗中写道“几人樽下同歌咏, 数盏灯前共献酬”;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中“小宴初谈笑, 初筳雅献酬”;朱湾《奉使设宴戏掷笼筹》中“今日陪樽俎,良筹复在兹。献酬君有礼, 赏罚我无私”;韩愈《送刘师服》中“草草具盘馔, 不待酒献酬”;元稹《阳城驿》中“施馀尽酤酒, 客来相献酬”;高适《东平旅游, 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中“高兴陪登步, 嘉言忝献酬”。上述诗词描写的都是这种饮酒礼节, 可见在唐代酒文化中“献酬” 礼节的影响。现在, 在宴席之上, 我们常常会看到主宾献酬或客人互敬的场景, 这是“ 献酬” 之礼的延续。(四)唐人饮酒有“蘸甲” 风俗

“蘸甲” 即敬酒时, 用手指伸入杯中略蘸一下, 弹出酒滴, 以示敬意。用现代眼光来看, 这种做法极不卫生, 但是在唐代极为流行。刘禹锡《和乐天以镜换酒》诗云: “频眉厌老终南去, 蘸甲须欢便到来。”白居易《早饮湖州酒, 寄崔使君》诗云:“十分蘸甲酌, 潋滟满银盂。”杜牧《后池泛舟送王十》诗云:“为君蘸甲十分饮, 应见离心一倍多。”韦庄《中酒》诗云:“南邻酒熟爱相招, 蘸甲倾来绿满瓢。”张孜《雪诗》诗云:“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罗隐《酬丘光庭》诗云:“壁池兰蕙日已老, 村酒蘸甲时几杯。”诗歌表现出了唐人对酒友的敬重心态。这一习俗后来已慢慢消失了, 只是在一些祭祀场合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会

遇上这种情况。

(五)唐人酒席上出现酒纠之职

为了更好地维持酒席秩序, 同时开展各种宴饮游戏活动, 唐人每到酒会之时, 总要指定或推选出主酒之人, 当时称之为席纠, 或称为觥使、酒纠。酒纠必须熟知酒席中的各种规矩, 对违反席饮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元稹就曾因擅司酒职而闻名, 他在《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中写到: “邀我上华筵, 横头坐宾位。那知我年

少, 深解酒中事。能唱犯声歌, 偏精变筹义。含词待残拍, 促舞递繁吹。叫噪掷投盘, 生狞摄觥使。”在《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中说:“予时最年少, 专务酒中职。未能解生狞, 偏矜任狂直。扣节参差乱,飞觥往来织。强起相维持, 翻成两匍匐。”由此可以看出, 凡在酒席上言语失序、行令失误, 以及作假逃酒, 都会受到酒纠的“制裁”。朱湾在《奉使设宴戏掷笼筹》中说:“今日陪樽俎, 良筹复在兹。献酬君有礼, 赏罚我无私。莫怪斜相向, 还将正自持。一朝权入手, 看取令行时。”此都反映了席间酒纠主持饮酒行令和使用权利的情形。(六)唐人首创的饮酒游戏——酒令

白居易说过:“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 皆当时酒令。”酒令是唐朝人首先发明并流行一代的饮酒游戏。白居易《与诸客空腹饮》诗云:“碧筹攒米碗, 红袖拂骰盘。”《就花枝》诗云:“醉翻衫袖抛小令, 笑掷骰盘呼大采。”筹箸, 是唐朝人最新发明的一种酒令器具。元稹《遣春十首》诗云:“波绿紫屏风, 螺红碧 筹箸。”《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 因有戏呈三十韵》诗云:“筹箸随宜放, 投盘止罚啀。”马异《暮春醉中寄李干秀才》诗云:“折草为筹箸, 铺花做锦裀。”唐人通过酒令增添了饮酒时的情趣和兴致, 丰富了酒文化的内容。

第三篇:从古人“七不责”看教育孩子的智慧

从古人“七不责”看教育孩子的智慧

人民日报微博

对众不责

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孩子。经常在他人面前训斥孩子,或将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反复说给别人听,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害其自尊,更会使其不以为耻,习以为常,在无形中强化其错误行为。

此外,“对众不责”并非姑息纵容,如果是原则性错误,比如打小朋友、无故发脾气等,家长应马上制止,告知这种行为不可容忍,并马上将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及时帮他分清是非曲直。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孩子知错时家长依然不依不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一种道不道歉都要挨骂的体验,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聪明的家长会及时表扬孩子知错就改,同时也简单地强调类似的错误不可再犯。这样可以让孩子消除内疚感,态度更积极乐观。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孩子,会让其入睡时心理处于压抑和紧张状态,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同时,睡前孩子较为疲惫,对家长的话可能“左耳进,右耳出”,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孩子晚上犯错,家长不妨点到为止:严肃地跟孩子说明错误的原因、性质等,并告知“今天太晚了,先睡觉,睡前不妨自己反思一下”,切莫唠叨。饮食不责

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而且边吃边哭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里,引起呛咳;此外,还会破坏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造成心理压抑,加深隔阂。

所以,父母要把餐桌营造成交流感情的乐园,让孩子回忆一天中愉快的经历,享受互相陪伴的乐趣。如果孩子犯错误,家长可在饭后找时间,慢慢教育引导。欢庆不责

在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此时父母突然严厉责备,会使孩子的情绪产生巨大波动,起不到教育效果。

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败体验,在其获得成绩时予以表扬。即使孩子此时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就不要扫兴。不妨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或者装作无意地把孩子拉过来,中止错误行为。悲忧不责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心理学研究显示,哭泣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此时,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自己的感受,对四周事物以及告诫劝解全不在意。如果家长加以责备,孩子会觉得“雪上加霜”,陷入情绪低谷,变得自卑。

家长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如孩子摔倒哭泣,只需搂着他,听他哭。等他哭够了,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时再对他进行教育和提醒。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生病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此时责骂会让他们更悲伤,影响康复。

此时,家长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实施“感同身受”教育,比如,可以趁机给孩子灌输生病的具象概念:“生病就是这样的感觉,疼痛、无力、吃不下饭……”还可以强化孩子的健康观念:“生病了就不能吃好吃的,不能玩玩具,不能出去跟好朋友玩。所以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让自己少生病。” 批评孩子应该怎么做?

①批评孩子要有一说

一、就事论事,有针对性地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夸大其词或东拉西扯算旧账。

②家长保持沉默,可以让孩子的心理紧张,进而自己反省错误。

③用他人类似的错误行为暗示孩子的过失,而不直接批评,可以让孩子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批评孩子应该怎么做?

④批评时给孩子申诉的机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

⑤批评孩子之前让自己冷静下来。

⑥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以免孩子习惯在犯错后找父母中的一个当庇护伞。

⑦批评之后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如鼓励的话或微笑、拥抱等行为。

第四篇:10首端午诗词看古人如何过端午[推荐]

10首端午诗词,看古人如何过端午

该词主要描写女性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阙写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阙写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这首词,描写了北宋端午风俗习俗,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用五色新丝心有缠裹的粽子,并且由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还要洗一个香花澡,然后睡了一个香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1195年的端午节,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家家包好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这首词是写北宋端午节龙舟竞赛的盛况,可见龙舟竞赛已传承千年。作者以豪迈的笔势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表达了词人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这首词可谓全景式展现了端午的各种习俗风物,用词极美。作者写得是自己端午泛舟湖上,观看到的两岸自然风格,岸上男女用五彩丝线缠在手臂上做斗草游戏,尝角黍、品香蒲、戏斗草、结彩丝,而竞龙舟是其中最盛大的习俗。岳州就是岳阳;郴连就是郴州和连州。这首诗是赠别之作,作者的朋友端午节去郴州和连州旅游,作者送别他,写的这首诗。端午佳节,作者写诗回赠祝福礼部尚书能长命千岁,因为端午除了纪念屈原,也是个民众求健康的节日,所以端午相互祝福,是个风俗。接着写衣服挂着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然后写到尚书省空寂无人的感触。这首诗运用典故,在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上阙叙述今之端午习俗,着重刻画端午的节日盛况和风物气氛,如虎符缠臂、门悬艾草、菖蒲青翠、(放风筝)纸鸢漫天、对酒当歌、龙舟竞赛、人们诵读吊屈原的赋文,热闹非凡,节日气氛浓厚,此为咏今。下阙则为怀古,寄兴深永,今昔对比强烈,整首词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又跟端午节日的盛景结合起来。苏轼写端午,也是大手笔。祝大家端午快乐!

第五篇:从古人智慧反思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从《晋书 曹抒传》中“曹抒约囚”典故,结合我国当今刑事诉讼典型个案论述刑事诉讼程序如何达到刑事诉讼法目的。

曹抒约囚的故事描述了古人在管理囚犯时所彰显的智慧与品德,曹抒用自己过人的胆识和对犯人的信任理解赢得了犯人的尊重,成功使犯人弃恶扬善,回归社会。从众我们可以汲取到:

一、西方法治发展近百年来确立的无罪推定、控辩平等、有效辩护、禁止重复追究等原则使审前和庭审过程中能充分保护人权,从尊重犯罪嫌疑人角度来说,与我国古人的智慧有相似作用。

1.从无罪推定原则角度出发,第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对比ICCPR第12条第2款的规定会发现我国人

民法院所做的是将犯罪嫌疑人的有罪嫌疑进行确认的过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罪认定,这不符合国际上通行的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因此有必要在宪法中对无罪推定加以确认,并相应修改刑事诉讼法第12条。第二,摈弃长期以来“宁枉勿纵”、“疑罪从轻”的错误审判观念,确立疑罪从无的观念。第三,严格使用犯罪嫌疑人(侦查立案阶段)和被告人(公诉阶段)两种称谓,严禁在审判前使用人犯等词语,从观念和称谓上强化无罪推定原则。第四控诉方负有举证责任,不能因为被告无法证明自己无罪而对其做有罪推定。第五被告应享有沉默权,这是我国刑诉法所禁止但国际普遍认可的一项有利于无罪推定实行的权利,我们应当认为,程序法是以公平正义为第一要务,效率次之,沉默权是对被告权利的充分保障,它能有效避免了为了获得有罪口供而对被告进行严刑逼供的行为。只有贯彻以上6点,刑事诉讼法才体现保障人权的目的,并有效避免了冤假错案,使佘祥林式的悲剧不会上演。

2.从控辩平等和有效辩护原则出发,值得肯定的是刑诉34条指定辩护等有利于被告进行充分辩护的条款,但

是实际中辩护人和被告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多情况下是在控方的监视中进行交流。法庭上,辩护人与被告的位置等也使被告处于不利位置,部分法官偏向公诉方不给予辩护人质证反驳的机会等。这些都亟需纠正。

3.从禁止重复追究的原则出发,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体现该原则的条款,相反,《刑事诉讼法》第五章还专

门设立了“审判监督程序”,对生效判决“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的案件,进行重新审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7条规定,对于人民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以指控证据不足而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案件,如果人民检察院依据新的事实、证据材料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诸如此类的规定与司法解释严重损害了被告人的利益,不利于人权保护,应予以废除,也警醒公诉机关提高办案准确率。

4.此外,西方在抓捕和庭审中尊重犯罪嫌疑人的肖像等权利,避免媒体的过度报道等司法保护也值得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借鉴。只有这样许多民意干涉司法的情况能有效避免,也有利于审判后的罪犯改造。

二、对于已经审判的罪犯,国家强制力以牺牲自由为代价对罪犯进行惩罚,在改造过程中,也应保障基本人权。除了生存权保障外,监狱管理应注意方式方法,禁止打骂和体罚现象,对罪犯的劳动强度也应作出相应规定,提供学习文化知识的条件。对于类似曹抒约囚的管理方式,值得监狱管理部门借鉴,但需要如下基础:

1.对于审判前的抓捕、庭审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司法保护法规已经完善。

2.庭审过程中对于证人、被害人、第三人的保护机制已经完善

3.公安机关能够对离开监狱的囚犯进行有效管理,在尽可能保障人权的情况下确保囚犯不逃离所管辖区

4.对于罪犯能够离开监狱探亲养病的条件作出严格限制。如家中有直系亲属离世等。对有期徒刑及以下的囚

犯,检察院负责审查条件。对无期徒刑和死刑的囚犯,由检察院审查,并交由法院裁定。经批准后的囚犯离开监狱时间由本级检察院确定,上级检察院复核,监狱局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违规追究刑事责任。

5.探亲期满后,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囚犯应自觉按时回监,狱警上报检察院,确认犯人已回监。对于拒不收

监的囚犯,由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脱逃罪追究刑事责任。

6.对于需囚犯参与的重大民事活动,应尽可能在监狱内完成,相关法人及组织须采取特别程序给予方便,不

得以民事主体服刑为由拒绝提供服务。对于特殊情况必须由囚犯离开监狱完成的民事活动,需交检察院备案,由狱警(便衣)陪同参与完成全部活动,对于涉及隐私的情况,狱警应予以回避,若囚犯趁机逃离按脱逃罪追究刑事责任,再次收监后由检察院确认犯人收监。离开监狱的民事活动需限定次数且不宜过多。

7.对于第4条和第6条的要求可以由囚犯提出申请,也可以由亲属或监护人向检察院提出申请

三、罪犯刑罚期满释放后应视为正常的自然人,在其档案中不应记录遭受过刑罚,相关公司录用也不应受到影响。以下情况除外:1)危害国家安全类、贪污受贿类、渎职类的罪犯不能再考公务员2)妨害司法罪的罪犯不能再进入司法系统或成为律师。3)八种严重暴力犯罪、脱逃罪和再次触犯刑法的罪犯应将刑罚写入档案内。

下载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唐诗看古人的精神世界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教学改革看

    从教学改革看科学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决定国运兴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关乎社会繁荣昌盛的千秋伟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党科学判断......

    从唐诗中看中国月文化

    从唐诗中看中国月文化 从三岁孩童咿呀之时就能说出“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这样家喻户晓的名句。便流传着“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样的说法。在众多的唐诗中,有......

    从想象力到精神世界的清醒 《社会学想象力》有感(精选5篇)

    从想象力到精神世界的清醒 ——读《社会学的想象力》有感 一、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要了解《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本书,就要先了解以下他的作者查尔斯·赖特·米尔斯。查尔斯......

    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

    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 ——谈流程管理、执行力和持续改进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4.20”地震已造成四川雅安等13个市(州)69个县150余万人......

    从高考作文看教育改革

    又是一年高考过去了,关于语文作文题,最乍眼的应该说是陕西‘中国的发展’,有一些专家说‘陕西太空’。如果说陕西的目大,或许可以理解,但如果说是空,也许并非如此,‘中国的发展’这......

    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

    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来源: 本站 | 作者:岳 金 林 | 日期:2008年12月23日 | 浏览530 次] 【大 中 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0年也许只能算得上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

    从中国足球看人才培养

    从中国足球看人才培养 在“6·15惨败”后,中国足球再度被接二连三的后续事件推上风口浪尖:道歉信、主帅卡马乔下课、巨额合同纠纷。在普通老百姓看来,不过是国足上演的又一出闹......

    从科学管理看《摩登时代》

    从科学管理看《摩登时代》 喜剧来源于讽刺,讽刺必有其来源。《摩登时代》一片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出发,讽刺了在大工业社会下,工人阶级其人性受到的忽视,甚至是欺压。而这,也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