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云台影评
韩国灾难电影《海云台》赏析
班级:12信管2班
姓名:代倩宇
学号:1210831218 《海云台》是我看的第一部韩国电影,以前在电影院看过好莱坞的灾难电影《后天》、《完美风暴》等,虽然场景不及好莱坞的特效场面,但是却能看出这部号称韩国首部灾难影片导演所花费的心思。记得是在高中周末的一个晚上不禁意间打开电视,看到电影频道在播放《海云台》,原以为会和以前看到灾难片一样,好莱坞电影最后常常宣扬英雄主义上,一个人拯救了世界,但是韩国电影却是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找到触动人心的闪光点。
影片从开始就介绍印尼海啸,为后面接踵而至海啸埋下伏笔。海云台是韩国一个有名的海滩度假地,在一片风和日丽中,人们在海滩上玩耍,浑然不知灾难的降临。海啸从朝鲜半岛以700公里的速度朝韩国奔来,大马岛因地震沉没,卷起了万丈高的海浪,足以毁灭一切。当海边的潮水迅速退去,远方一个如楼高的海浪朝海云台的海滩袭来,人们开始疯狂的逃离。一个小女孩受到了惊吓,在海浪快卷来的一瞬,被父亲抱起,却终究抵不过接二连三的滔天巨浪。当整个海云台,这座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被海啸吞没时,人性的光辉笼罩整座城市。
令人感动的韩国电影,常常是在一些小的细节,小的情节里打动人心,更注重的是人的情感的描写,也许是文化差异。在《海云台》这部电影里,讲述了三对小人物的故事,一对是土生土长的海云台居民因为印尼海啸连在一起,另一对是推动海云台成为世博会旅游观光点的大使,她和前夫——国际海洋研究所地质专家金辉,在发现金辉发现围绕大马岛和海云台的东海地质情况与2004年印尼发生海啸的情况非常吻合,提出海啸会在韩国发生,灾难防御厅不顾他的劝告和判断,他只能将隐忧自己承受。
精彩的是《海云台》这部电影请来《后天》特效制作团队,其场面的设置并不亚于好莱坞的有名灾难场面,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座有玻璃幕墙的住宅大楼,因为地震海啸玻璃全部震碎,海水涌进每个房间,男主人公的女儿在海水从房间退去的时,随着海水向窗外漂去,要从高楼下去时父亲一把拉住了女孩的手,此时镜头从近景急速后推成全景,非常震撼。而另一个配角,亨植作为海上救生员在最后救援时,因为海浪太大,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女友,在汹涌的波涛里,他对着已救上直升飞机的女友微笑着,毅然的割掉胸前的救生绳,慢慢消失在海浪中,而看到此刻的我已是泪流满面。这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在影片最后的场景里,海啸过后整个城市满目疮痍,人们互相寻找亲人,在影片前面的铺垫中,一位人到中年却无所事事的男子,他的母亲在海啸来之前给自己的儿子买了一双皮鞋,而影片最后那双皮鞋静静的漂在水上,男子发现后抱着母亲买的皮鞋痛哭流涕。一些令人感动的场面一幕幕在眼前出现,亨植割掉绳子的时候,敏智的父母与敏智道别时,舅舅把万植救起却不幸被大箱子撞走的时候,冬春抱着母亲的遗像大哭的时候„„突然觉得人们在灾难面前时如此脆弱,而导演也恰恰抓住这一点,将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通过一个个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且放大,直击人的内心,设计的大场面也不小气,有了好莱坞的制作团队加盟,再加上韩国电影一贯的情感风格,细腻刻画,造就了不一般的灾难电影,虽然比上不足,但是比下还是绰绰有余的。
同一时期中国上映的《超强台风》与韩国的《海云台》相比就逊色很多,特效与故事情节较为老套,而难能可贵的是,《海云台》没有像好莱坞和国内的某些电影一样,一味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刻意淡化了救援英雄们所发挥的作用,将他们和普通民众放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进行过分渲染而使之变成“超人”,众多小人物的出场也令观众感到亲切。同时,影片也没有将故事情节过分和谐,而是在结尾安排几个主人公纷纷作出了自我牺牲,其中更不忘闪现出人性的光辉,让人感觉遗憾也是一种美。
因沉重的结尾,《海云台》让我看到颇有痛心,充满笑声之余还做到了感人至深,不失为一部可载入韩国电影史册的佳作。
第二篇:《铜雀台》影评集锦
《铜雀台》影评集锦
影评一:中国式大片的遇冷
《铜雀台》这是一个很中国的故事;三国的背景,传奇的枭雄,权力的争夺,宫廷的权谋,甚至于美人英雄的爱情,还有那大而空洞的“天下苍生”„„演员表演全体合格,苏有朋把一代废帝精神极度压抑以致行事极度乖张放荡的点把握的很好,邱心志心狠手辣的曹丕,刘亦菲亦有突破,发哥的表演一如既往hold住全场,片尾最后那个苍凉的背影让人印象深刻。而这样一部看起来用心制作的国产电影,却难以再现《英雄》《夜宴》等内地大片的辉煌,甚至遭遇颇多冷评,其实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此类题材的厌倦,对这类故事反映的传统权谋术数的厌烦,甚至美女再多露一点美背都无法使观众的兴趣长时间集中在银幕上,再加上本片节奏确实片慢,导演剪辑功力欠佳,除去几场重头场景以外,那种肃杀的气氛难以贯彻始终,甚至乎观众对此类故事的发展心中都有一定预期,就更显情节老套沉闷。
主题依然很陈旧,哪怕它给曹操正了名。我甚至一直认为对于这样一位哪怕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文韬武略,治世武功都耀眼的英雄来说,现在再来讨论他是否忠心汉室是否有必要,观众会对这种主题的讨论怀有兴趣吗?他的伟大早就应该脱离出狭隘的忠臣孝子的传统政治道德评判体系,用给这样一位人物正名的初衷作为影片最后的注脚显然无法将影片推上一个新的档次。更何况全片曹操对汉献帝的轻视之意贯彻始终,你很难相信曹操最后对这样一个始终看不上的阿斗,老泪纵横地说,其实我是想当张良的呀,可惜你不上劲呀。但是全片导演没有安排任何辅佐劝言,谆谆教导的情节,观众看到只是曹操在朝廷上飞扬跋扈,任意诛杀朝臣,甚至刺杀皇后的场面。你要是汉献帝,经历过这些岁月,最后曹操跟你说其实我一直是忠心于你的呀,你信吗?所以观众也不信,但是大家最后看到的只是曹操表了忠心,降下地图,发了一通壮志未酬,恨铁不成钢的感慨,但是包括皇帝在内,所有观众都没有被这种剖白感染到,所以你也很难对这个人物产生共鸣。
但是影片把握的很好的一点在于点出了英雄暮年的感慨,起始点定在关羽死后,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惊见关云长首级之后,受惊过度,随后顽疾复发,一病不起。影片选取点在这里,也就顺理成章带出了一代枭雄暮年的苍凉。他算计了一辈子,杀了一辈子人,到老也终究厌倦。他夜夜噩梦,惊扰未眠;他怀念故友,设置祭台;他原谅意欲弑父的逆子,那一抱意欲万千,说“别叫父王,叫阿爸”,脑中闪过的是他小时朝自己飞奔而来的映像;他容忍心怀异心的佳人在旁伺候,只为记忆中的一缕柔情;甚至于最后谋逆的太医在自己面前自刎,他意欲阻止,怕是忆起了那些在旁随侍的日子,虽有异心却真实。他见过最惨烈的尸横遍野的惨景,见过无数骨肉分离的人间惨剧,到老,他累了,他甚至不愿再杀戮,心变得更加柔软。此时的曹操更愿意去留住一些东西,而不是毁灭。那个他去看自己陵墓修建的情节安排地很好,可惜编剧没有写好词,导演没有排好景,那种萧瑟淡然的感觉没有出来,没有点出曾经征战沙场的英雄探看自己最终归于尘土之处所的悲凉主题,反而成了一处废景,甚是可惜。
如果导演只是把握上述主题,围绕一点展开全景,将重点放在表现一代枭雄的末路,而不是急于给他作历史上的正名,恐怕全片的节奏会更紧凑,主题也会更鲜明,可惜所欲关于这种分裂历史时期的题材,又是将矛盾焦点集中在某个重点人物身上时,编剧最后提到所谓的“天下”概念,即我所有的杀戮是为了中原大地的统一,只有统一才能终止杀戮,战乱和分离。怎么样刺曹的天下是不是和《英雄》的刺秦有些相似?先不论这些历史人物在当时是否有这样高瞻远瞩,甚至脱离那个时代发展背景的宏大历史发展观,而就这种空洞的概念先救让人觉得厌烦。可偏偏导演和编剧在前两个主题又塞进一个这样的大概念,自以为自己会调配平衡得很好,其实顾此失彼,以至于哪一个主题都没有突出。
当然这仍然是一部优秀的影片,甚至我认为这是中国内地现有制作水平下拍出来的优秀历史大片。它有一定的历史观,情节上的起转承伏也较为流畅,除去一些转的地方稍显突兀累赘,逻辑上也基本立起来了,所以全片根本没有什么多高深权谋的运用,但起码也没有糊弄观众。虽然太医最后叛变boss的设置更为老套,一个颇有分量的演员根本不会只让他演那样一个拍马溜须的角色,希望编剧在这里就不要自以为聪明了,而且私以为姚橹前半段发挥的更好,后面的boss显得弱了些,没有及时把气场立过来,把势转过来。不过发哥气场也实在过于强大,最后一幕步步紧逼,一瞬间显得这部片中所有反曹势力都显得幼稚可笑。
再配上讲究的服装设计,场景布置,全片诗经音乐贯彻始终,曹操的短歌行穿插其中又多了些刚劲苍凉之感,但是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的配乐丰富性就稍显不足了,不过也不影响整体的制作水平。演员表演都在水平线之上,苏有朋惊喜地抗住了这个角色,并没有一味地从一个懦弱的低姿态去诠释汉献帝,反而采用一种压抑环境下疯癫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苦闷纠结,演出了层次,看来五阿哥之后的演艺之路让人期待。但是这样一部诚意之作的遇冷或许反映出的是我们观众对这类历史“大"题材的厌倦。如同陈凯歌拍《赵氏孤儿》毁誉参半,拍《搜索》却普遍好评。
这几年好莱坞优秀大片猛烈颠覆观众的观影体验,上半年无论是妇联还是蝙蝠侠三,都让人印象深刻,不论是技术上,还是在世界观的重塑上,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西方影人剑指的已经是高科技争霸的外太空,或是人心勇气的直视,道德体系的反思。这种意境两相对比,我们还在旧纸堆里捣鼓老祖宗那点陈年旧事,观众心生厌倦,也就不以为怪了。本文来自:163电影网:http://www.163.vc/a/pinglun/201210154496.html
影评二:寂寞豪华皆有意
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曹操无疑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个人物。他时而残忍、时而仁厚;时而坦率、时而诡谲;时而儿女情长、时而豪情万丈„„如何使这样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立体而丰满地展示在银幕上?我认为最需要不是技巧,而是心量和胸襟。假如我们认定一个人残忍是真,那么必然仁厚是假;诡谲是真,那么必然坦率是假;儿女情长是真,那么必然豪情万丈是假„„在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模式下,曹操必然是一个有史以来最大、最坏的伪君子。
但是这样一个伪君子何以在那样一个乱世中建立了传诵千古的功业?莫非只有虚伪到底、奸诈到死才是成就功业的不二法门?假如我们的心量和胸襟更开阔一些,承认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准的处事法则,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曹操无论残忍还是仁厚、无论坦率还是诡谲、无论儿女情长还是豪情万丈„„其实都是他的真性情,环境使然的真性情。对国人影响极大的小说《三国演义》,主题思想是“尊刘反曹”的,但在曹操去世一节也不得不引用了这样几句诗:古人做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这大概说的就是曹操的真性情吧!
没有《见龙卸甲》里刘松仁版曹操的残忍无情、视士兵的生命如棋子;也没有《赤壁》里张丰毅版曹操竟然“为了一个女人而南下”;也没有《关云长》里姜文版曹操的“傲视千古”;《铜雀台》里面周润发版的曹操,在他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用他的真性情演绎了对权利人物生死的深层次的反思和质问、对权利取舍的抉择、作为普通人对天下太平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和坦然、对纯净人性的渴望„„
他反思,同时也是质问那些孜孜不倦想要谋杀自己的政敌:刺杀了一个董卓就能天下太平了吗?杀掉我一个曹孟德就能天下太平了吗?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董卓死后他的几个部下继续作乱,百姓更加痛苦、皇帝更加受辱甚至于几乎在战乱中饿死。而政敌伏完,在被曹操无情地处以车裂之前,面对百姓的唾骂,似乎也开始明白:百姓不在乎最高权力在谁的手中,谁能给自己带来安定的生活,百姓就拥戴谁。而处心积虑地想要干掉曹操的伏完们一心认为:只有还政于天子,天下才能太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可是在影片最后,曹操和汉献帝的高端对话中,汉献帝质问曹操为什么不还政于己,或者干脆杀了自己?曹操的回答是:我迎驾许都之时你才刚刚十五岁,而且又无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假如你有,我也只好当张良那样的治世能臣了。而影片中的汉献帝除了执掌大权的满腔热情,剩下的也只是策划一些拙劣的宫廷政变了。面对纷乱的世道、面对仅仅是口头上尊汉的刘备、孙权,他的确吼不住!
影片中的曹操无疑是恐惧死亡的,他每晚都在噩梦中挣扎,唯恐有人行刺于己,在被噩梦惊醒后又自己孤身一身坐在床边瑟瑟发抖。但他对死亡又是坦然的:他带着心爱的美少女灵雎去参观自己未来的陵墓,表示自己要把天下纷争一起带进坟墓。同时还和主持陵墓修建的蹇伯进行了一番关于死亡的谈笑。
影片的编剧对于一些史实显然是做足了功课的:影片最后,曹操尽管在一开始就知道灵雎刺客的真实身份,但他喜欢灵雎纯净的心灵,这对终日生活在杀机四伏环境中的曹操当然是难以割舍的。所以他劝灵雎跟自己回去,他连说了两次“跟我回去吧!”这分明是曹操当年去妻子丁夫人娘家接她回家时说的话,丁夫人因并非亲生的儿子曹昂的亡故而终日和曹操吵架,曹操一怒之下将其哄回了娘家。但丁夫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用冷漠回敬曹操,夫妻终告离婚。而在影片中编剧将曹操的话做了巧妙的移植,相同的是曹操还是没有挽留住对面的女人:灵雎最终还是跳崖而亡。
此时的曹操已经没有了以往的处乱不惊、淡定从容,而是头发花白而凌乱、满面的憔悴和疲倦。如果这里可以算作一个泪点儿的话,那么这个泪点显然不是因美人灵雎的跳崖而引爆的,引爆泪点儿的是曹操这样一位历史巨人生活中仅存的一点儿纯净和美好的毁灭。
“古人做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这便是《铜雀台》这部电影带给我们关于曹操立体而丰满的观感。这两句诗后面其实还有两句: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这两句大概就是在嘲笑我们这些人吧!
影评三:三国时代的小清新与小媳妇乱斗记 看三国,看的是男人的事儿。《三国演义》里不乏女性,但刘备妻妾、黄月英之类,属于低级花瓶,只比龙套略好,貂蝉与大小乔等,充其量也只是高级花瓶。三国故事最富魅力的战场厮杀和谋略计策,和女性基本绝缘。而大片时代的银幕上,女主角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赤壁》的孙尚香,《见龙卸甲》的曹婴,《关云长》的绮兰,都只有被观众骂作败笔的份儿。
自从得知《铜雀台》打的是三国的主意,笔者就预感它也要落入这个怪圈。但《铜》和其他三国电影不同,明眼人都能看出,它走的是《黄金甲》宫廷权谋片路子,卖点不是上阵打仗,而是宫廷争权。《黄》巩俐演的女主角充当了策划阴谋的核心,且难得没有挨骂。相比之下,《铜》中刘亦菲的戏份更吃重,灵雎的刺曹行动构成了最大的剧情张力,更有无处不在的旁白烘托着她的主导地位,但这些都是错觉。
表面上看,灵雎和穆顺这对雌雄刺客是阴谋的主导者,实则两人全然游离于故事之外,对险峻的权力斗争毫无兴趣,只在自己心里那儿女情长的一亩三分地兜兜转转,对宏观局势的影响几近于无。尤其是灵雎,通篇下来,不是在曹操身边哀怨感慨着,做些或惊惶或迷茫的表情,就是深夜与旧情人换着地方约会,宣泄一下内心的焦灼情绪,好不容易和主谋接上了头,一开口就是抱怨自己的人生权利被侵犯,质疑行动的合理性。虽然出镜率奇高,但其对剧情的推动作用,比一个低级花瓶多不到哪里去。
刘亦菲这个角色,像是剧本编完之后硬被塞进去的“女主角”,比《战国》里的景甜还要别扭。她和玉木宏就像两个不买票的观众,以旁观者的身份看了一出大戏,顺便救赎了彼此的感情。灵雎大段的旁白,可以编排为一部《走进曹操内心的女人》,导演用影像手法无力表现、但又必须让观众了解的东西,通通借她之口说出来,方便省力,仿佛她是个看透所有人内心的女巫一样。
可作为女主角,总不能通篇无所作为,非得有行动不可,于是才有了从天而降的一刺。但又刺错了人,以至于引发那个《卧虎藏龙》痕迹严重的殉情结局。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没能走出痴男怨女的两人世界,和大阴谋大排场没发生半点交集。这对情侣,由头至尾充当了导游,带观众做了一次“铜雀台N日游”,相当于一流的广告片。时值国庆出游,铜雀台故址会人满为患吗?
还要恭喜刘亦菲,她已经深得国际巨星成龙的风采:成龙演什么角色都是演自己,刘小姐也不遑多让,那双眉紧蹙、表情木讷的表演风格万年不变。年纪轻轻就已达到“演员大于角色”的至高境界,连成龙也要感叹后浪推前浪吧。
去掉这对乱入的情侣,本片的主线剧情很容易归纳。一批夺权者反抗当权者,掀起一场大乱,失败被灭,尔后另一群夺权者又重蹈覆辙,结束。两批叛党目的殊途同归,因此这是个简单的二元对抗,去除繁枝末节,直白程度能跟《猫和老鼠》一较高下。所幸双方势力并未善恶截然区分,以谁也没得了便宜的悲剧收场,和《黄金甲》《夜宴》是一个调调,且不论是否高明,好歹规避了脸谱化。
影片英文名翻做“刺客们”(The Assassins),实在叫人哭笑不得,老外看了估计觉得是十足的反讽:片中两刺客一个做了无用功,另一个在关键时刻索性调转了枪口,论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还不到太医一成功力。那行刺的大队人马兴师动众,叫刺客也太勉强,最起码也是敢死队的规模。依笔者之见,翻译成“战士们”(The Warriors)倒比较合适。
当然,从拍大片的角度看,将叙事重心放在刺客身上很吃亏,因为此举势必会牺牲不少大场面。《英雄》讲几个刺客和秦王的纠葛,几十万大军找不到对手,沦为了炫耀武力的摆设,只能放放CG箭或跳跳团体操。华语大片时代发展到第十年,观众连奥运开幕式都看过了,还这么拍没人会买账。但《铜》则是彻底走向了反面,让刺客沦为了军队杀伐的陪衬,更加不伦不类。
和《英雄》一样,《铜雀台》也有一个“暴君”当不当杀的历史观探讨,这是中国数千年来哲人思考而无解的命题,观众不会奢望一部电影能给出答案。《铜》在此所做的努力远远超过了《英雄》,有“暴君”本人的煎熬,后辈的迷惑,傀儡皇帝和大臣的观点,更穿插了一笔百姓视角,纵然得不出结论,似乎比《英雄》更接近标准答案。
但这么比较并不公平,因为秦王在《英雄》是配角,而本片里曹操是一号男主角,叙事比重不可等同而语。相信张艺谋如果拍一个《秦王》,将这个人物丰满化,必不会遭致《英雄》那样两极化的评价。除了大是大非,观众其实并不很在乎电影的立场,只要导演能给出足够的因果和动机阐述,这就是警察片和强盗片的主角都能得到观众移情的原因。本片让观众重塑对曹操“奸雄”的印象,比《英雄》“漂白”秦王有成效得多,但也招致叙事上的麻烦。
叙事片刻画人物,总要赋予他性格的发展轨迹,即使是邵氏年代一根筋的武打片,主角的个人特质也不会从头到尾毫无变化,“家破人亡”,“习武成仁”,“看透世事”等套路被不断沿用,就是因为观众不希望主角一成不变。看《英雄》高潮处,秦王面对残剑的字恍然大悟,以此暗合并暗示了刺客的悟,两人都经历了一个心态上陡然的变化。这个结局既避重就轻的绕过了历史观探讨,又展现出漂亮的人性弧光,虽然突兀,但在剧作上是完备的。
本片也包含微妙的性格推进,但依靠叙事伎俩才得以实现。大部分时间里,曹操一直态度暧昧不明,行事模棱两可,让观众不断猜测他篡位称帝的意图,对他刺死占卜师、遇刺后不杀皇帝、射鹿还弓等动作越发迷惑不解,直到一场终极杀戮后他将心思和盘吼出,才叫人豁然开朗。这循序渐进看似令人满意,实际很站不住脚。
从逻辑上,曹操若从来没有称帝之心(此处不讨论历史),就全然没必要最后关头才将肺腑之言说给汉献帝听,明智的做法当然是叫后者早有自知之明,打消反抗念头,君臣井河不犯,公开场合互相给足面子。当然人的欲望太复杂,不大可能实现这理想化状态,但总比断了退路拼个你死我活的好。吊诡的是,汉献帝在大臣请战时还说了一句“他不是董卓”,说明他很清楚双方利益的制衡关系,这就让结尾二人的对质更无道理可言。
观众也可以理解为曹操一开始确有称帝的野心,但一直处在天人交战中,片中也有不少暗示。但一来,那挣扎表现的太肤浅,都是些头疾发作、梦中惊魂之类旁敲侧击的描写,难以叫人代入他的立场去感受,灵雎的旁白更是把水搅浑。更关键的是,身为一代枭雄,即使真有谋权野心,曹操也该拿结尾对汉献帝说的话,稍微哄骗众人,叫敌对势力宽心,不至于将四星汇聚的预言看的如此郑重其事,以他位高权重、百姓归心的优势,耍点政治手腕自证“清白”,轻易就能让叛军人心涣散(高潮一战对此有揭示),何苦要不断给人大限将至的错觉,闹到屡次生命悬于一线、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呢?他还说自己杀人杀累了,那不是弥天大谎吗!
所以曹操和汉献帝的权力争斗,本质上是两个彼此知根知底的老冤家,一路互相忍让了几十年,结果都被一群一意孤行的叛党逼得守不住各自的底线,矛盾激化后分别使起小性子来,把全副委屈掏心窝子的掏给了观众。看似是人性的终极揭示,其实还在开篇的建置上原地踏步,看似是激烈的雄性交锋,其实就是两孩子在争东西:“我的!”,“不,我的!”,是两小媳妇在吵架:“你的错!”,“不,你的错!”。
影片的打斗看头不大,论武打设计、场面调度、人数气势和新奇道具,华语大片中都能找出比它强上一截甚至好几截的例子,只有那个悬空蹦床带点原创。倒是有一个地方很反传统。一般来说,古装片里描写单打独斗,比较容易出现飘逸的武功,而军队杀阵,往往注重实劈真砍,而本片却反其道而行之,“敢死队”夜袭曹操明显走轻灵路子,高潮人头攒动的拼杀有《三百勇士》的暴力美学,而曹操与穆顺的单挑却出人意料的笨拙沉重,影片调子像是从《杀破狼》瞬间跳到了《洛奇》。
值得一提的还有台词,要赞扬一下。华语大片中的笑场俨然已成保留节目,本片也不例外,但逗笑的台词并不雷人,倒像是编导开玩笑的结果。比如“口味太重了吧”,一般人不会想到在古装片里来这么一句,今为古用多半是故意为之。片中人对话很分场合,私底下谈情,会说“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之类小清新情话,到了大殿之上、军阵之前的严肃场合,就免不了装腔作势一番,但太医一着急,又会吐出“瞧还是不瞧”这样的大白话。
古代人是否这样,谁也不知道,但这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惯性。公司里普通同事间沟通工作肯定用口语,但一到严肃的会议上,人人都会“部门牵头”“配合工作”“协助开展”官话连篇。想来古人也不是时时夹带之乎者也的。本片编织台词绕过了雷区,还顺便给自己减了负,不必做太多的文言考证。连曹操都说了,私底下别叫父王,叫阿爸,儿啊,这电影已经够糟糕的了,你还随时随刻文绉绉的,编出来剧本更容易出错,给观众多抓住几个话柄可不是好玩的。
影评四:憋着劲告诉你姓“莎” 《铜雀台》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这部电影再次用华丽丽的画面加上华丽丽的台词再加上华丽丽的明星以及背后那一沓沓华丽丽的钞票证明了,中国人想玩莎士比亚,没点功夫,是玩不转的。
莎士比亚这个文坛巨匠,现在是电影人的宠儿。不仅老外爱折腾他,中国人也不免俗,自从高喊进军国际影坛之后,更不能免俗。然而近几年,所有带着莎味的国字号电影,几乎都有“水土不服”,如今,《铜雀台》这部带着浓浓莎味的电影,正好和《夜宴》、《赵氏孤儿》凑成了“失望莎氏华语三部曲”。如果说《夜宴》的失败是葛优实在无法给人莎味,《赵氏孤儿》的火候欠缺是因为陈凯歌玩火过头,那《铜雀台》的崩溃则纯粹是装逼过头了。
《铜雀台》的立意有着很大的优势,虽然其故事核心和《英雄》颇为相似,但胜在有个较为流畅的故事。同时,为曹操洗白也颇对观众的胃口。虽然影视作品中对曹操的肯定早就开始,但像《铜雀台》这样费劲笔墨将其刻画成一个真正心怀天下的大政治家的不多见。尽管可能会被人说成矫枉过正,不过这是导演的观点取向问题,不同意见的可以求同存异,不是什么大事。可问题就在于,“洗白”的方法用错了。
导演赵林山对曹操的“洗白”给我有种扭扭捏捏不清不楚的样子。在这一点上,他似乎远不如麦庄二人的《关云长》来的坦荡直白。在影片的一开始,赵林山就尽力刻画曹操不可一世的样子,唯恐让人觉得曹操没有谋逆之心似的,然而到了影片最后,却笔锋一转,将电影里所积蓄的所有悲苦所有委屈都一股脑儿的往曹操身上砸,宛如这是个全天下最可怜的男人。可问题在于,这种转变给人完全是一种伪命题的感觉。这就好像,一个壮汉把一个小孩身边的朋友全都胖揍一顿后,然后哭哭啼啼的坐下来说,老子是为了保护你才这样。好吧,你哭得再惨,我也不觉得这是一出悲剧或是什么的,这完全就像个喜剧了。赵林山对曹操的塑造似乎完全是随心所欲地来,想让跋扈就跋扈,需要他小绵羊的时候就小绵羊。
当然,可以看出,赵林山想让这部电影有点悲剧色彩的,这个悲剧色彩最后都是为了给曹操翻身服务。于是,营造悲剧而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莎士比亚”便华丽丽登场了。于是,你会感觉到,赵林山好像在这部约两个钟头的电影里,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观众,你看,我莎士比亚了;你看,我又莎士比亚的;你们看,我还莎士比亚了„„再于是,汉献帝一唱歌一哭,电影就宛如有个旁白:莎味来了;刘亦菲一自怜自叹,旁白又来了:看,这就是莎味;周润发一孤家寡人之态,又是旁白:瞧,莎士比亚,还是带帝王味的,贵族范。赵林山仿佛要憋着劲让你悲苦悲苦再悲苦,最后悲苦到底线时,你就不由得不对最后才悲苦的曹操同情起来的,而对从头到尾都在悲苦的汉献帝彻底无视了。
事实上,莎士比亚之所以是莎士比亚,并不是那几句装逼的台词。然而可惜的是,《铜雀台》中除去台词之外,本来还是有着些许莎氏的气息,如果赵林山好好将这些不装逼的部分拍得牛逼,那或许还真能为中国味莎氏来个翻身。只可惜的是,影片里最牛逼的,给了扮演汉献帝的苏有朋;次牛逼的给了周润发以及一干老戏骨;第三牛逼的,在摄影师身上,他用尽了最后一点牛逼,力求让刘亦菲像貂禅一样。可惜的是,刘亦菲这小姑娘还是演什么角色都是那副操行,要是她坐在椅子上,我还真怀疑她刚和郑中基他们破完案就风风火火地跑来勾引曹操了。好吧,其实战争场面、画面什么都挺牛逼的,可就是这个片子让人觉得牛逼不起来,只有装逼。
影评五:如果二,请深二
看《铜雀台》的时候,我就一直琢磨着它跟某片很神似,直到最后才恍悟,原来潜意识里的对象是《战国》。当然,拿《战国》来说事,是相当“惨无人道”的。国内古装片的数路早已黔驴技穷,然而无论是名导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诚如赵林山,都钟情于此,不厌其烦地将历史人物搬出来戏耍一番。于是关羽成了纠结帝,曹操成了真英雄,孙膑成了痴情郎,孔子成了苦情汉。尊重历史事实,已经成了编撰剧本的最大忌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哗众取宠才是捞取真金白银的制胜法宝。只是电影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是在向未来透支,大快朵颐之后,必将是空虚寂寥。等哪一天,古装片若欧美冷兵器片一样门可罗雀的时候,真不知谁还有勇气,字正腔圆的在荧幕上诉说历史。
作为一部处女作,赵林山在此发挥的水准,确确实实是处女作应有的本色。首先是镜头感很弱,第一场刺曹的戏,格局不赖,但一连串的镜头跳跃性太强,散而空洞。之后的打斗场面,俯拍与近景都不能及格,视角效果极其欠佳。其次,缓慢到阴郁的剧情,倒不能说是拖沓,因为本身就没挤出多少桥段来。像是刚学会写作文的小学生,非要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巨细无遗的描述个完整,不懂得详略的技巧,把握不了看客的情感流动。如果把《赛德克·巴莱》交由他来导演,估计没几十个小时下不来。换个积极的角度,或许是赵导第一次启用这些一线演员,借此机会便多给戏份,以加深感情。不然也不会放弃诸多大战场面于不顾,而潜心刻画人物形象。这里自然也有受益者,莫属刘亦菲。刘亦菲的演技有目共睹,面瘫其实还不算糟糕,关键是念起台词来生硬做作。《功夫之王》里算得上是最标准的英文,也完全被糟蹋了。《铜雀台》冗长的戏码至少让我看到了她还有希望不用全靠自己的脸蛋混场子。
曹操的形象在麦庄的《关云长》里就已经很雷人了,周润发没有接下《赤壁》是遗憾,几年后来到《铜雀台》,好似想把以前的都弥补过来。赵导给足面子,把其活脱脱地塑造成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圣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人老了,看破太多恩怨情仇,性情是要收敛许多,骨子里的仁义也确实要占据主导地位。但无论如何,众所周知的一代枭雄,披上正义的铠甲,完完全全换了一副嘴脸,仿佛去韩国走了一遭。这曹操,大家还认识么。发哥浸润在高、大、全里,让演技尽情地狂飙。真不如换个开国元勋,也总比曹操来的有说服力。莫把历史当儿戏,否则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了儿戏了。
其实在潜意识里,还是愿意多鼓励一下赵林山导演的。纵有千万般的不满,《铜雀台》真心还是不够二,这叫人很为难。既然二了,为什么不深二,好让心水的与厌恶的观众,都痛痛快快地发泄一番呢。说到底,这便是当下国产电影的困境。在很多方面都每况日下的国产电影,除却那些道貌岸然、唯票房而马首是瞻的烂片,剩下的,不论口碑有多么的糟糕,都能够从中找出零星的亮点来。比如《铜雀台》里演员的戏服,固然这跟整部电影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元素,但这何尝不是诚意的体现;又臭又长的节奏,至少拓宽了演员念台词、露神态的空间,权当做了一回大学艺术系的考官。这些能煞费苦心找出的亮点,正是国产电影未来的希望,它们隐隐约约地照亮了良性发展的前进道路。
如今在夹缝求生的国产电影,只能靠所谓的“保护月”来强买强卖,要不然《画皮2》的票房绝不可能超过《让子弹飞》。尔后又“独具匠心”地将引进片扎堆排在一起,直接让四部引进片都低于预期,“双侠”集体跳水。即将到来的国庆档,又故技重施,即便头破血流也要掐灭共同“敌人”的火焰。此情此景,只是希望各国产电影多照顾观众的吐糟与赞美的情感,要么别二;如果二,请深二。
第三篇:《铜雀台》影评
《铜雀台》——曹操是个好人
本来就缺少期待,过多的宣传也确实起到了人所共知的效果,并不是提前知道就会期待,也得看电影本身的吸引力。
以古代历史题材为线索、主题或是背景的电影,现在也算是经久不衰,并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当然,以神话和小说为题材的电影也是开始了剧情的延伸,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谋求和文艺、大片和商业等的统一,但更多的让人看出的是商业。《铜雀台》的历史如果说是曹操的知天命和耳顺之际则更显得合适一点。
近年来的电影、电视剧、各项娱乐、新闻中曹操出现的次数是在是很高,高度的曝光率让曹操的形象在大家心中都有了一个不同的衡量标准。名人就是名人,其中的杜撰更会引起大家的围观。
说说其中的剧情吧,在这部电影中,剧情的主要内容,也是区别其他的主要两点,一是曹操的内心挣扎,位高权重,深受猜忌,却忠心不二,这与大多数人了解的曹操有些许不同,“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但其电影中的形象或许是想让曹操形象更加有血有肉,这样的设置不免会给人没有说服力的印象,周润发的演技自然无可挑剔,其对角色与语言等的把握更是令人称赞,这也给这部电影中的塑成曹操形象增添了重要的砝码,所以说到曹操塑造的有血有肉,发哥是第一功臣。而剧情的安排总会给人一种增添不会使其有突破,不增添也不会让它过于陈旧,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再多或许就是自作多情了。二是灵雎的设置,当然这避免不了现今的娱乐因素,随着曹操墓的热火,跟这有关的一些都会引起大家的围观,而曹操墓中的神秘女子,更是吸引众人的眼球。灵雎的出现也能给人一种稍许的满足感,对神秘墓室的一种解读,不管是否认同。灵雎的身份:吕布和貂蝉的女儿。这个剧情安排多少显得太过于为了剧情而拍电影,感觉生硬的切换场景一样,不是很舒畅,这显得太随意剧情化了。如果缺少这个关系,电影本身也就少了情感色彩,而增多的这一项,却是这个感情变得有点莫名其妙。也正是这两点,促使了发哥版曹操具有一个另类的有血有肉。
整体来看,电影显得太过平实,当然,如果按历史题材来拍,难免会这样,可是,电影本身是奔着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去的,所以会和历史有擦边球。而整体的剧情结构,以曹操的谋略展示治国之才与忠心之意,同时推出曹丕和灵雎这样的引发感情人物,当然,还有韩献帝的侧面印证,曹操是个好人,重情义。而作为文学建树颇丰的曹操,在电影中的文采似乎被抹去了,若想重新塑造影视中的曹操形象,如果抹掉了文采这一章,我想曹操也只是个好人,但这给谁看呢?
第四篇:云台小学简报
云台小学全面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教体局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学校支部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迅速开展相关工作,实现了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开局。
一、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局良好 2月26日,学校支部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了市督导组谷继礼同志和县委张根生书记在平昌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云台小学支部书记王守雄同志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作了“加强作风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讲话。3月4日,王守雄同志主持召开了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筹备工作会,对学校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要求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工作机制完善,组织保障有力,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为确保我校教育实践活动开好头、起好步,3月4日的筹备工作会后,学校党支部抓紧健全工作机构,迅速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2个督导小组。
3月6日,学校支委会专题研究了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重点环节、组织领导和
工作机构等。3月7日上午,学校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在更大范围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介绍活动实施方案,明确领导和督导责任,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了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领导准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三、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扎实开展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民主评议 3月11日下午,我校隆重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
教体局教育实践活动第七督导组组长胡勇同志、督导员袁玉平同志、张斌同志、杨勇同志出席大会并讲话。
云台小学支部书记、校长王守雄作了以“转变作风提升教学质量,清廉务实促进学生成才,凝心聚力铸云台小学品牌”为题的动员报告,阐述了我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要求学校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职工牢牢把握指导思想,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认真贯彻总体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明确目标任务,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努力抓好三个环节,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问题,转变作风提升教学质量,清廉务实促进学生成才,凝心聚力铸云台小学品牌。
教体局督导组领导在讲话中指出,云台小学对教育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前期准备工作扎实认真,为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对我校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要求,一是在总体要求方面,要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4句话、12个字的总要求贯穿于各个环节;二是在目标任务方面,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6个
字的的要求,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始终保持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推动云台小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达到“六个进一步”的目标;三是在解决突出问题方面,要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四是在查摆问题方面,要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让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五是在领导带头方面,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作出示范和表率。
会上,在县教体局督导组指导下对学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
第五篇:《沙与海》影评
与风浪搏击展视听风采
——评纪录片《沙与海》
“人生一辈子,在哪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啊,无论是寂寥的茫茫的大沙漠中,还是翻腾着的滚滚的大海中,想要生存都要与大自然相抗争,虽说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但看完《沙与海》我却感觉到浓重的的沙土味和涩涩的海水味夹杂着汗水与泪水扑面而来,伴随着生活的艰辛历历在目。
本片以残酷的大自然为背景,选择了两个家庭为之生活的故事,用两个环境中的两种家庭共同揭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两条线索两个时空交叉出现,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使观众游走在两个家庭的生活中,一个是生活在宁夏与内蒙交界处大沙漠里的刘泽远一家,他们世代生活在沙漠中,靠养殖骆驼为生,一个是生活在辽东半岛海边井蛙岛的刘丕成一家,他们世代靠捕捞为生。刘泽远一家生活艰辛孤独,自然的风沙常常使他们生活陷入困境,但他们依然得生活下去,刘丕成一家虽然条件富裕,但出海捕鱼依然受到天气的制约。总之,大自然变幻无常,不管在哪,活着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透过视听语言的表达,我们能更加深刻的领会到片中的内涵。首先,在人物的景别的表现时,拍摄人物的情绪以及采访人物时大都用到了特写的表现手法,通过特写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人物的轮廓,以及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使观众更加直观的体会到片中的人物所表达出的情绪和感受,例如在采访刘泽远和刘丕成时,特写镜头拍摄人物侧脸,脸上那些被生活的艰难烙下的深深地皱纹一道道印在我们的心中,再加上嘴中不时地吐出的阵阵白烟,清晰明显,更加映衬出种种的艰辛与不易。在拍摄刘泽远一家居住的环境时,运用了远景镜头,为我们更加直观的展现了刘泽远一家生活的艰苦,营造出了一种略带伤感同时无比荒凉的氛围。
其次,在人物的拍摄角度上,运用了仰拍人物的方法,凸显出人的伟大和改造自然的精神,比如在刘泽远弯腰锄地时,摄影机仰拍刘泽远,使得蓝天为背景,人物为主体,人像是站到了天上一般,更加突出了他想要在自然的艰辛下奋力拼搏的不易,也让我们看到了渺小的人在生活中是多么的伟大。
然后,在片中运用了六次音乐,每一次都让我们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触。其中最让我感触的有两处,在一个画面中,一片苍茫的大沙漠上零落着各种白骨,缓慢而凄凉的音乐响起,一个推镜头缓缓将我们带入画面中去,好像我们真的走入了这片沙漠中似的,伴着音乐,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刘泽远一家在沙漠中生活的不易。还有一处,刘泽远带着儿子在沙漠中打沙枣,满满的一地的红红的沙枣,伴着轻快欢乐的音乐响起,像是在为他们庆祝,又像是在鼓励他们在艰难环境中的乐观的积极地心态。
再次,在片中使用了声画对立的表现手法,用一个环境的声音去搭配另一个环境的画面,例如在表现刘丕成在大海中捕捞的不易却用到了刘泽远在沙漠中抗争的声音,两者互相衬托互相对照共同表现了大自然中想要活下来的不容易,发人深思。
此外本片还使用了两级镜头的拍摄方法,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剪
辑手法,在同期声的使用上十分自然得体,在音乐的使用上也非常恰到好处渲染氛围,处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片虽然是93年完成的,但它的拍摄手法、制作手段至今沿用,在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两家人生活的不易,更看到了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儿女与自然搏斗的精神,看到了刘丕成一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更看到了刘泽远一家人永远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些精神会鼓舞着我、伴随着我一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