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学概论作业一至作业四标准答案(共)
1社会学概论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1.“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生理的需要 C. 安全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3.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 同事一起春游 B. 赶时髦 C. 抢购 D. 球迷闹事
4.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 继续社会化
B. 再社会化
C. 特殊社会化
D. 反社会化
5.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主干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其他家庭
6.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7.文化是指()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8.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优势需要
D. 归属与爱的需要 9.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 严复 D. 哈佛大学学派
3.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庭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10.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 角色丛
B. 复式角色 C. 先赋角色 D. 实际角色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1.可以称为社会群体的是()
A. 交通事故围观的人群 B. 火车上的乘客 C. 青少年 D. 学校
2.提出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
A. 芝加哥学派 B. 社会进化论学派 C. 华盛顿学派
是()
A. 主干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其他家庭
4.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奉献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交换关系
5.以下制度中不属于派生的社会制度有(A. 经济制度 B. 宗教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政治制度)6.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是()
A. 泰罗 B. 麦格雷戈 C. 梅奥 D. 法约尔
7.首先提出初级社会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是()
A. 库利 B. 韦伯 C. 米德 D. 托马斯
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
A. 迪尔凯姆
B. 帕森斯
C. 韦伯
D. 库利
9.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
A. 郊区化 B. 过度城市化 C. 城市化 D. 逆城市化
10.有人借改革之机,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A. 制度化优先 B. 制度化逃避 C. 制度化冲突 D. 制度化建设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社会系统的某一方面的变化,整个社会系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其结果最后是社会趋于平衡。这种观点是()A. 社会均衡论
B. 社会进化论
C. “五德终始”说
D. 历史循环论
2.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
A. 罗斯
B. 默顿
C. 韦伯
D. 迪尔凯姆
3.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 英国 B. 苏联 C. 德国 D. 美国
4.二十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A. 历史循环论
B. 社会进化论
C. 社会均衡论
D. “五德终始说”
5.一个人一生中职业或社会地位的变化称为()
A. 代内流动
B. 水平流动
C. 代际流动
D. 垂直流动
6.不基于契约,基于人们的共同意识和认同感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是()
A. 非正式控制 B. 正式控制 C. 内在控制 D. 自我控制
7.社会保险是()
A. 社会救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D. 人身、人寿保险
8.把越轨行为的归结为社会上的某些人或群体对某一行为下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 社会失范论 B. 标签论 C. 亚文化群体论 D.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9.“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的状态”是哪种理论的观点()
A. 依附理论
B. 信息社会论
C. 社会趋同论
D. 后工业社会论
1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A. 逃避行为 B. 形式主义 C. 创新 D. 反叛
单选题:(共30道试题,每题2分)
1.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科层制的是()
A. 泰罗 B. 麦格雷戈 C. 梅奥 D. 韦伯
2.在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阶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是()
A. 垂直流动
B. 水平流动
C. 代际流动
D. 向上流动
3.二十世纪初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被称为()
A. “X理论”“Y理论” B. 古典管理理论 C.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 当代管理理论
4.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于()
A. 特殊社会化 B. 再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5.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和规定的角色是()
A. 复式角色
B. 自致角色
C. 角色丛
D. 先赋角色
6.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是()
A. 泰罗
B. 麦格雷戈
C. 梅奥
D. 法约尔
7.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奉献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交换关系
8.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 英国
B. 苏联
C. 德国
D. 美国
9.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庭
是()
A. 主干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其他家庭
10.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是()
A.习俗 B. 道德 C. 法律 D. 宗教
11.社会系统的某一方面的变化,整个社会系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其结果最后是社会趋于平衡。这种观点是()A. 社会均衡论 B. 社会进化论 C. “五德终始”说 D. 历史循环论
1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
A. 郊区化
B. 过度城市化
C. 城市化
D. 逆城市化
13.当某人处在某种社会地位时,人们期望他按照与该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行事。
A. 理想角色 B. 实际角色 C. 角色意识 D. 角色扮演
14.所谓“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就是指的制度的()
A. 概念系统 B. 设备系统 C. 组织系统 D. 规则系统
1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 生理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16.上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A. 社会均衡论 B. 社会进化论 C. 生物有机体 D. “文化类型”说
17.通过个人后天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角色称()
A. 复式角色
B. 自致角色
C. 角色丛
D. 先赋角色
18.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安全需要
C. 优势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19.孔德在()著作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证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0.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优势需要
D. 归属与爱的需要
21.最早提出社会趋同论的是()
A. 普雷比什
B. 丁伯根
C. 弗兰克
D. 贝尔
22.一位大学讲师到企业任工程师,这种流动为()A. 向上流动
B. 水平流动
C. 代际流动
D. 垂直流动
23.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
A. 充分就业 B. 失业 C. 显性失业 D. 隐性失业
24.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25.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是()
A. 泰罗
B. 麦格雷戈
C. 梅奥
D. 法约尔
26.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主干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其他家庭
27.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称为()
A. 再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 C. 逆向社会化 D. 特殊社会化
28.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
A. 理想角色 B. 实际角色 C. 角色意识 D. 角色扮演
29.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重要特征是()
A. 规模小 B. 存在长久
C. 靠严格的制度维持 D. 人际关系亲密
30.社会保险是()
A. 社会救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D. 人身、人寿保险
多选题:(共5题 每题3分)1.集体行为的特征()
A. 非组织性 B. 破坏性 C. 突发性 D. 反常性
2.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分为()
A. 一般社会关系 B. 业缘关系 C. 地缘关系 D. 血缘关系
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 传授生活技能 B. 教导社会规范 C. 指点生活目标 D. 提供角色人选
4.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A. 学校 B. 同乡会 C. 朋友圈子
A. 双方距离的远近
D. 工厂
B. 态度的类似
3.库利认为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
C. 交往的频率 D. 双方需求的互补
5.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 生存 B. 享受
C. 发展
D. 生理
多选题:(共5题 每题3分)
1.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社会组织的特征有()
A. 成员关系亲密 B. 明确的行动目标 C. 成员不可替代
D. 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2.以下哪些是正式组织()
A. 邻里 B. 同事 C. 儿童游戏群体 D. 家庭
4.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A. 概念系统
B. 规则系统
C. 组织系统
D. 设备系统
5.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A. 经济制度 B. 宗教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政治制度))多选题:(共5题 每题3分)1.解释贫穷问题的几种理论有()
A. 社会失范论
B. 贫穷文化论 C. 社会环境剥夺论 D. 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2.社会控制以控制所用规则形态不同可分为()
A. 外在控制 B. 正式控制 C. 内在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3.社会变迁的原始因素()
A. 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B. 文化交流与传播 C. 人口变动 D. 自然环境的变化
4.二十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 吴文藻
B. 晏阳初 C. 梁漱溟 D. 马寅初
5.社会保险包括()
A. 商业保险 B. 老年保险 C. 医疗保险
D. 伤残保险
多选题:(共10题 每题2分)
1.库利认为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
A. 邻里
B. 同事
C. 儿童游戏群体 D. 家庭
2.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分为()
A. 一般社会关系 B. 业缘关系 C. 地缘关系 D. 血缘关系 3.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
A. 一般社会关系 B. 初级社会关系
C. 次级社会关系
D. 血缘关系
4.社会变迁的原始因素有()
A. 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B. 文化交流与传播
C. 人口变动
D. 自然环境的变化
5.社会控制以控制力量的来源不同可分为()
A. 外在控制 B. 正式控制
C. 内在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6.社会组织的要素有()
A. 固定的目标 B. 权威的领导体系
C. 规范性的章程 D. 必要的物质基础
7.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
A. 经济制度
B. 宗教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政治制度
8.以下哪些是正式组织()
A. 学校
B. 同乡
C. 朋友圈子
D. 工厂
9.二十世纪初产生的古典管理理论,其代表包括()
A. 科学管理理论
B.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C. 科层制理论
D.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10.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与()不相适应。
A. 人口再生产 B. 人口素质 C. 物质资料再生产 D. 人口死亡率
判断题:(共5题 每题3分)
1.继续社会化是由特定机构对越轨者进行世界观改造。()正确
错误
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
正确
错误
3.马斯洛认为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同时并存。()
正确
错误
4.时尚是集体行为。()正确
错误
5.岗位培训属于再社会化。()
正确
错误
判断题:(共5题 每题3分)
1.阶级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正确
错误
2.家长制属于古典管理理论。
正确
错误
3.规模小的都是初级社会群体。
正确
错误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基本采用了就业保障制度。
正确
错误
5.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业缘关系。
正确
错误
判断题:(共5题 每题3分)1.社会中的所有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正确
错误
2.失业有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形式。
正确
错误
3.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缓解社会问题。
正确
错误
4.个人在一生中职业或社会地位的变化称为代际流动。
正确
错误
5.越轨就是犯罪。
正确
错误
判断题:(共10题 每题2分)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讲的是需要优势的更替。
正确 错误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基本采用了就业保障制度。
正确
错误
3.阶级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正确
错误
4.社会中的所有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正确
错误
5.越轨就是犯罪。
正确
错误
6.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于继续社会化。
正确
错误
7.最早提出社会趋同论的是丁伯根。
正确
错误
8.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
制约和限制。
正确
错误 9.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正确 错误
名词解释:(共3题 每题5分)1. 社会角色
10.越轨行为的认定与文化类型有关。
正确
错误答:是与人们特定的社会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这个地位的期待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表现。2. 情景定义
答:也称情境定义,是社会科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情景定义就是给自己名对的情景下定义,做解释。它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3.个性
答: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总和。名词解释:(共3题 每题5分)1. 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由于阶级、地位、权力等不同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级别或社会等级。而职业的分工以及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2.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3.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社会制度指一个国家的总的社会经济制度,中观的社会制度指重要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及行为规则系统,微观的社会制度指具体的办事规则。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名词解释:(共3题 每题5分)1.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缓解社会问题。2.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有广狭二义。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个人职业的变化,某一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的变化,某一家庭社会地位或居住地域的变化,国际间的移民,这些都是社会流动。所以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3.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作业一
简答题:(共1题 每题15分)
1.简述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1、19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2、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许多自然科学学科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又给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3、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圣西门企图用物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对和回血的建立有直接影响。论述题:(共1题 每题20分)
1.什么是人的社会化?试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人的社会化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
答: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人的社会化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有:年轻人社会化的问题
在青年与社会双向作用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年主要处于依赖、服从、被社会教化、塑造的地位。那么,教化者是否任意地按照自己主观想象来教化和塑造青年呢?当然不能。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才能达到其目的和要求。在整个社会化过程当中,社会化的规则程序和活动结构都是有序的、可行的,社会为青年的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正常发展条件。可以说,我国的青年社会化过程已基本上遵循其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规律性,既保证了其发展的方向,又达到了社会化的效果,青年社会化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1、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滞后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我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素质。当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政治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改进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我们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保证了青年社会化朝着正确的方向正常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青年价值观念的多元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们价值观念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一元社会所产生的单一性、绝对性和严格性的价值观念,而且逐渐嬗变为相对性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因此,旧的价值体系的动摇并没有导致一种较为成熟的新的价值体系的出现,新旧观念并存的复杂局面引起人们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思想混乱,理想的人生之梦与现实的生活之路充满矛盾和冲突,使不少青年产生困惑和迷茫。
3、青年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知识技能社会化,是青年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因此青年必须努力学习知识,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新成果,以构建成一个比较合理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自己走上社会所从事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4、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偏颇性。独生子女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有独生子女7000万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稳定和生育高峰期的延续,独生子女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
我认为解决青年社会化的问题应该:
1、坚持素质教育。
2、做好家庭的早期教育。
3、注重青年的自我教育。
4、加强青年的社会实践。作业二
简答题:(共1题 每题15分)1.科层制的功能
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式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
科层制的正功能: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即它可以实现组织运转的高效率。韦伯认为,科层制是一种合理化的管理方式,在保证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形式的管理方式。然而归根结底科层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其有效率,即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正是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上述期待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内部合理的分工合作是保证其顺利运行达成目标的前提条件。
同时,科层制又具有保证组织高效率运转的条件:第一,能人。科层制排除了不能胜任工作的人进入其中,受过训练的专门人才是完成任务的基本条件。第二,紧密连接与配合。由于组织内部实行了一套近乎法律式的、精细的经过合埋设计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上下左右都能实现良好的衔接与配合。这种配合像一台机器上的齿轮相互啮合,有效运转。第三,事本主义原则。组织机构中成员的活动以工作为中心,以事为本,排斥与工作无关的感情因素,这是严格执行规则的自然延伸。这样,当组织的设计完全符合外部环境对它的要求时,当组 织同环境的关系十分稳定,组织内部的分工和规则相对稳定时,组织的高效率就是不言而喻的。显然,这种设计也具有理想的性质。
科层制的负功能:科层制某些特点实际束缚了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组织效能的实现。
实际上,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是时刻在变化的,组织作为环境超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其行为也必然发生适应性变化。这样,预先已有的详细规定就不一定能适应现实的要求。另外加入组织的成员实际上也不是组织这架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丰富需要的人。这样,科层制的优越之处就面临着挑战。有些社会学家认为,科层制的某些特点实际束缚了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组织效能的实现,因而具有负功能。其理由是:
(1)科层制靠严格细密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则推动运行,使每一个成员都按照规定的规则行事。这会降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他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从而常常会有损实际工作。
(2)组织为每一组织成员都规定了指导其工作的规范,但这些往往只适用于己经考虑到的正常情况。当组织环境发生变化,从而要求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时。由于既定规则已不适用。新规则不会马上建立,这会使那些受过专门训练的成员无所措手足,从而影响组织效率,甚至会产生”训练出来的无能”的情况。
(3)组织中严格的分层及权力责任的明确划分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变得既规范又繁琐,工作程序机械化、死板化,逐级请示报告制度也使由下而上的反馈复杂困难。这样当基层成员遇到新情况时,由于他无权擅自决断而必须请示,所以这会贻误时机,实际也就贻误了工作,降低了效率,同时,这也束缚了组织成员的创造精神。
(4)组织中实行的事本主义的活动规则一方面排除了人情关系对正常工作的干扰,另一方面也把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严格地限制在工作范围内,重事不重人。这样,他们在组织中所遇到的只是纯粹的正式的工作关系,个人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人际关系尤其是上下级关系较为紧张,也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由此看来,科层制既可以克服诸如家长制那样的随意式的无规则管理,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也可能由于过分严格死板的规则而妨碍其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影响组织效率。于是,科层制对于组织来说既有功能,也可能产生负功能或反功能。这就要求应尽量发挥其功能而避免其反功能,即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制定规则来促进组织运行,但又不造成对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限制。实际上,科层制并不适用于所有社会组织的管理。它最适于以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常规的组织活动,而不适用于从事以创作和革新为重点的非常规的、非常灵活的组织管理。论述题:(共1题 每题20分)
1.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也称初级群体或首属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社会关系。初级群体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在库利看来,最重要的初级社会群体是家庭、儿童游戏群体和邻居。
初级社会群体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第二,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了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第三,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的。第四,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五,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满足;第六,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
当前,社会正处于从传统想现代的转型期。随着这一转型的推进,初级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在传统社会,初级社会群体成员资格的活得,往往不是出于成员的资源选择,包办婚姻就是一种典型。现在,社会流动性大大加快,人们的交际面也大大拓宽。出来出生于其中的家庭外,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自由挑选朋友、伴侣和伙伴。
2.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将日渐没落。首先,社会分工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其次,初级关系日趋松懈。以富于感情色彩为重要特征的初级关系,不仅数量日趋减少,而且质量也在下降。最后,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3.从初级社会群体日趋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来看,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首先,这种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其次,初级群体的衰落,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整合。最后,初级群体的衰落也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并带来人及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了人们的感情生活,导致了一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衰落与次级群体的发展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替代过程。在特定情况下,初级群体可以通过转化其结构与功能而适应社会发展。目前,初级群体在农民流入城市过程中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与此同时,次级群体的发展也可能导致对初级群体的新的要求。作业三
简答题:(共1题 每题15分)1.简述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1、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它包含了对一个人格进行优劣评价的因素。
2、道德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行为受到社会赞扬,不道德行为则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使行为者在思想上、心理上受到压力。因此,道德对人的行为是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但道德的约束作用也有限,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在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道德的控制力受到挑战。论述题:(共1题 每题20分)
1.什么是社会问题?列举某一社会问题,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社会问题是对社会正常状态的背离,对于社会进步来说是一种消极现象。
社会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有:(1)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2)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指人口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不发达国家则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轻化掩盖了这一现象。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中国将在20世纪末、下世纪初进入老年型社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老年人口总数都将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1、首先,这属于社会问题中社会关系失调,社会结构失调造成的,但是同时,我国早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资源短缺的问题、环境恶化的问题,但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也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寿命的普遍增加,也是形成原因之一。
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特别完善。
第二篇: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社会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
1.孔德 19世纪
2.“优势需要” “需要” 3.社会关系 直接交往 情感性 4.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5.突发性 非组织性 6.自致角色 7.库利
8.家庭 邻里 儿童游戏 9.人际关系亲密
10.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 11.泰罗
二.选择题 1-5 BDDAD 6-10 ACABA
三.名词解释 1.《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译文古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
2.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四.简答题
简述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
①历史背景(时代条件):十九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物的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②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给立志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能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所以说社会学从产生开始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③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对圣西门试图用物 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都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
社会学概论作业2
一.填空 1.滕尼斯
2.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 3.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4.过度城市化
5.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6.财富 声望 权利 7.社会需要 规范体系 8.社会行为规范 9.社会结构
10.人口再生产 物质资料在生产 11.国民收入
12.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13.“五行相胜”
二.选择题 1-5 BDCDC
三.名词解释
1.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2.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3.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为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四.简述社会趋同论
答:社会趋同论是一些学者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程中遵循同一规律的理论。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社会趋同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1.运用教材中有关“社会化”知识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社会角色失调的理解
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像社会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因素一样,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的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前面在讲到角色集时,曾提到角色集的两种情况,即一组由不同人承担的角色和多种角色集于一人之身,从这两种情况中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冲突: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
2.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3.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
4.角色失败,指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角色失败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臵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第二次作业
1.如何解决当前的社会结构性矛盾?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以及缓解这些矛盾所遇到的两难处境与诸多制约,根源于与科学发展不尽适应的体制机制。要缓解、消除这些矛盾,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健全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改革户籍制度,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除了可以改善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外,还可以使居民通过自由迁徙来行使对不同地区公共服务的选择权,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使地方政府将增加的财力高效地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二)健全中央对地方最低工资标准指导机制,平衡收入增长与就业压力。在长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工资增长节奏过快,等同于剥夺部分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最低的那部分最弱势人群的就业机会。
(三)增加中央财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政府间财权事权职责格局。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逐步完善户籍管理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可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加大中央对财力较弱地区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四)深化国企改革,促进竞争,增加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与压力。竞争性领域存在行政性垄断,除了破坏公平竞争这一最基本的市场法则外,更重要的是,缺乏竞争动力与压力的垄断性国企在技术创新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五)加强金融制度建设,健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建立完善以“一行三会”为监管主体、机构内控为基础、行业自律为纽带、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综合监管体制。
(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实现资源在各行业、各领域的优化配置。理顺资本、劳动力、土地、外汇等基础性生产要素价格,尽可能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均衡价格,促进资源向高效率领域流动。
(七)创新机制,加强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支持基层政府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服务供给能力,努力改善民生,逐步缩小区域间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2.请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你对于家长制与科层制管理方式及其差异的认识。
答:以管理权力是否高度集中于一人手中为标准,可以分为家长制管理方式和科层制管理方式。
家长制管理方式的特征:A组织的权力集中在最高领导者一人手中,权力集中,个人专断,随意性大;B分工不明,责任不清;C任人唯亲,因人设臵;D没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办事无章可循,凭经验决策,无法可依;E终身制。
家长制的管理方式适合于组织规模不大、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坏受个人经验、品质的影响。
科层制管理方式的特征:(1)分工具体;(2)等级明确;(3)纪律严明;(4)任人唯才(5)职权依附;(6)公私分明。现代社会组织多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科层制管理的优点:照章办事、能人结构、事本原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科层制管理的缺陷:忽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照章办事,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官僚主义。从管理的主体角度看,无论家长制还是科层制都可能产生官僚主义问题。由家长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遇事推委、相互扯皮、敷衍塞责、热衷于谋取私利;不关心群众痛痒、一言堂、命令主义等。由科层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1)浮夸习气;(2)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3)繁文缛节,文牍主义;(4)例行公事,文山会海。
3.我国是否已具备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
答: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原来的阶层发生分化,新阶层已经形成和壮大,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和企业家阶层。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有的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之所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所有基本构成,这种基本的现代社会阶层格局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中国产业结构日趋现代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结构和职业阶层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市场对资源配臵的作用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这种发展,中国的职业多样性也已得到很大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以职业为基础的阶层结构具备了现代化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次作业
1.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请谈谈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答:
(一)城乡二元结构指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即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二)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有其发展的历史根源,在社会与经济建设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这种城乡分割、对立明显的二元结构日渐露出各种弊端,也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积极影响。第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乡二元结构保证了我国在建国初期实施工业化发展阶段对资金积累的基本需求,支撑和促进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快速建立,奠定了我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
第二,我国采取的城乡二元化户籍管理模式,不但限制了农村人口的盲目流动,而且减少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概率,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环境保障。
第三,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限制但也是保持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人口和劳动环境,这在稳定农村经济,保持农业生产力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价值。而且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造就了强大的农村社会环境,积淀和容纳了大量离散性劳动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就业提供了丰足条件。
消极影响。第一,限制资源的合理流动,影响区域经济起飞和发展。由于城乡间的这种事实上分而治之的现状,导致城乡联系断裂,互动性差,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无法显现。
第二,无法对城乡居民形成微观主体的经济激励。传统的户籍制是这个社会加诸于我们的枷锁之一,它在城乡之间划出了巨大的鸿沟,建立起了城乡之间的屏障,结果是挫伤了人的积极性。
第三,造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脱节,影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我们国家实施的二元结构制度化管理背景下导致社会总体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速受到影响。
第四,社会整合度低,严重制约农村稳定发展。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管理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隔离状态,增加了经济与社会整合的难度。
第五,使环境恶化,造成生态失衡。我国在计划体制下实行的城乡分割式户籍管理制度,使大量农村人口长期滞留在农村本已严重超载的土地上,使得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日趋恶化。
2.谈谈你对滕尼斯关于“社区”概念的认识。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何谓聚落?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他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结构类型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说,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二是民主自治功能。三是监督功能。四是文化功能。五是场域功能。
(4)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确切地说,自从有了农业,形成了村落,就有了社区。社区最早形成的形式是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 又形成了城市社区。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社区的发展仍然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步人良性的运行阶段,所以说,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第四次作业
1.请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谈谈你对于“拼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2.如何对越轨行为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3.请谈谈你对于现代化与全球化利弊的看法。
答:
全球化是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民族国家从此将完全服从于建立在西方价值和西方经验基础上的全球市场和现代科技的支配。非西方社会将处于更加被动的接受地位。全球化再次表现出西方文明强烈的文化扩张冲动,西方价值的扩张性与资本扩张性完全一致。
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负担人们都过西方那样的生活的,但现代化,尤其是全球化正是要把人们引向这个方向。现代化使人类失去了保护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天然屏障——各种传统价值的核心——节制。世界已因此真正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它统一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三位一体”的现代宗教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全球化已注定使所有人都要遭遇西方,而一切与西方价值不符的东西都被视为“问题”,由西方价值主导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了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传统人们的唯一出路,现代化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专制暴政。当西方为征服世界而感到骄傲时,当西方把其它地方的现代化看作是自己的负担时,连西方自己的一些人也意识到,它带给世界的其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第四篇:社会学概论第四次作业(推荐)
第四次作业
1.请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谈谈你对于“拼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答:社会学家用“社会分层”这个概念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标准,人们之间可以区分出不同层次,而人们所属的不同层次是高低有序的。因此社会分层研究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不平等。在社会分层的讨论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马克思的阶级论和韦伯的阶层论。韦伯同时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区分出来各社会阶层。中国的社会分层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李强认为中国社会分层呈“倒丁字形”。蕴涵着一种社会结构紧张状况。当下常见的“拼爹”现象反射出社会分层不同的人群由于社会地位,经济基础层次不同,造成社会公德缺失,法制监督让位于权钱,社会缺乏经验正常的评价体系和上升渠道,社会价值体系扭曲。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怎样约束富二代、官二代的骄横作为或许是教育问题,但怎样改变“拼爹”的现实却是难解的社会之殇。
2.如何对越轨行为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答:越轨行为对社会的违背,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分为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从两个不同方向达到对越轨行为确抑制和对社会规范的明确。内化是对越轨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最有效途径。一旦社会规范内化成功,一个人通常会继续遵守它,即使无人监视也是一样。对越轨的外在控制包含了对社会制裁的动用,主要支用外在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对越轨行为进行了控制主要体现为惩戒和处罚。
社会因素的作用对越轨行为而言是关键性的,防止越轨行为的有效途径有三条
1、改变社会规范,随着越轨行为的出现而改变原有的社会规范化,它常常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消除越轨行为的原因和社会条件,这是控制越轨行为的根本途径
3、增加越轨行为的成本惩罚或以惩罚相威胁,也是增加越轨成本的常用方法之一。
3.请谈谈你对于现代化与全球化利弊的看法。
答:全球化是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民族国家从此将完全服从于建立在西方价值和西方经验基础上的全球市场和现代科技的支配。非西方社会将处于更加被动的接受地位。全球化再次表现出西方文明强烈的文化扩张冲动,西方价值的扩张性与资本扩张性完全一致。
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负担人们都过西方那样的生活的,但现代化,尤其是全球化正是要把人们引向这个方向。现代化使人类失去了保护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天然屏障——各种传统价值的核心——节制。世界已因此真正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它统一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三位一体”的现代宗教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全球化已注定使所有人都要遭遇西方,而一切与西方价值不符的东西都被视为“问题”,由西方价值主导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了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传统人们的唯一出路,现代化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专制暴政。当西方为征服世界而感到骄傲时,当西方把其它地方的现代化看作是自己的负担时,连西方自己的一些人也意识到,它带给世界的其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第五篇: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1)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
名词解释题
一、社会学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五、社会交往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
社会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2)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
名词解释题
一、冲突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五、科层制(官僚制)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献的成员。
(2)固定的目标。对内,固定的目标反映了该社会组织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和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职能;对内,它是团结、聚合其成员共同奋斗的旗帜。
(3)规范性的章程。(4)权威的领导体系。(5)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试简述社会制度的特征。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不造成对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限制。
注意:同学们在回答本题时,要理解以下的内容: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来讲是一种进步。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科层制的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但是,韦伯的科层制不是现实的,而是纯粹理想型的,实际上,首先,组织成员既非经济人、也非机械人,他们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多种需求;其次,组织所处的环境在发生变化,环境常常向组织提出新的需求;另外,任何规则都不可能精细到无所不包的程度,甚至例外情况总有发生。这就使得科层制在实际上往往束缚了人的积极性,影响组织效率。
《社会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3)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
名词解释题
一、农村社区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四、逆城市化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通俗说法是“人口”与“人手”的关系问题。“人手”反映了人的创造性劳动的一面,“人口”反映了他作为消费者的一面。
在人口中劳动者少、消费者多,入不敷出即产生人口问题。这种入不敷出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一是人口劳动人口相对不足;二是劳动人口未能充分就业;三是资源匮乏,不能实现劳动力与资源的有效配置。人口问题一般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人口相对过剩。实质上,这也与人口素质低有关。因此,人口问题也是人口数量与素质失调造成的。
二、什么是社会保障?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社会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4)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
名词解释题
一、习俗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制度。
五、社会救济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1)经济现代化。(2)政治现代化。
(3)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4)城乡社区现代化。(5)群体组织现代化。(6)人的现代化。
三、简述科瑟尔的功能冲突论。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 调查者亲身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分子,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又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称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是调查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参与观察了解资料深入、细致,调查者受约束多。非参与观察受约束少,了解情况比较表面。
(2)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观察计划进行的观察。其特点是观察过程标准化,获得的资料比较系统,非结构式观察则事先对观察范围和程序不作严格规定,而依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方法。前者适用于对调查对象有较多了解,调查对象较为稳定的情况。后者则常用于对调查对象了解不多的情况。
本题在教材上有明确的答案,得分率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