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时间:2019-05-14 18:4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第一篇: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家长如何走进孩子内心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所以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而且,沟通要无形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完成。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也是一面镜子

家长总是期待假期能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一下,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行吗?

甄中科: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永远读不完。家长应该是随着孩子一起同步成长,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假期的期待上。一个家庭搞好沟通、和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不是拥有多少财富,物质条件的良好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心里环境才是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恐怕是一本书也说不完。

做到经常与孩子沟通,这可能吗?甄中科: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圊年龄阶段,其特征、需求不同,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方式、沟通语言都会不同。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时期感兴趣的事情来沟通。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所提问题有些幼稚,脱离实际。其实,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18%的6岁儿童能区别真实与幻想;有90%的9岁儿童能够理解故事是编造的还是真实的;11岁的儿童开始能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所以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而且,沟通要无形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完成。

学龄前孩子主要培养合群性

与学龄前孩子沟通要注意什么?

甄中科:0-6岁的孩子,其安全的需要是主要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温暖,在这一年龄段家长主要对孩子进行生活方面的照顾、健康方面的关注。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有过脑外伤、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他_生都会留下影响。

但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上面,3岁前是孩子和谐的心理态度、健康人格形成的黄金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教育着孩子,譬如,家长对于不喜欢的来访者或电话,即使在家也随便说“告诉他我不在家”,无形中教会了孩子说谎,但是你认识不到这一点;又如看电视过程中,对内容的评价不回避孩子,这些是不应该的,孩子应该看孩子的频道,家长与孩子应该有所区别。

在1岁前(特别是7-9个月),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爬行训练。这对孩子的感觉统和能力有锻炼作用,感觉教育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有多动的表现,甚至影响孩子的形象,产生自卑感。

在德育方面,幼儿园的小朋友主要培养的是合群性,与小朋友一起分享游戏的愉快、分享食物。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独立性、任性,但家长常常这样教孩子一“他打你,你就打他,我们的孩子不能吃亏”。其实,幼儿阶段合作能力的培养比竞争能力更重要,对孩子以后事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

孩子上了小学,沟通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甄中科:名正言顺,这时家长酋先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但是有些家长以为这样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其实,中国的文化教育底蕴是很深厚的,“最难的难

不过中国的方块字”,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学习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家长要陪读,要一笔一划帮着写作业。而且,学问不仅仅是老师教的,还要鼓励孩子问同学,与小朋友交换不同看法。同年龄段的几个孩子放学以后在~起做作业,这种小组学习很值得提倡。

其次,还要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积极、快乐的惰绪,不要斤斤计较,这就得从自己做起,譬如丢了一块橡皮,裤子屁股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多和孩子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带孩子去参观科技展、看儿童剧,而不是去逛商场买衣服、去证券市场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家长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涂,举个例子,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家长就揣地一脚,说都是这地的错。这明显不对,会养成孩子委过于人的毛病。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要循循善诱,不能以粗暴态度对待,也不要~味迁就。

在是非教育过程中,有些事情家长确实说得对而且很有道理,但孩子不服气,怎么办?

甄中科:口服就行了,不要强求孩子灵魂深处的东西;要允许孩子有疑问,有不同看法。有些家长就犯这样的错误--“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是大人,什么话不是说过一次就行了,况且大人也不是圣人,也不会被“教育”过一次就记住了。

家长可能假期把小学生交给老人,这时应该注意什么?

甄中科:从中国总体情况来看,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忙,老人带孩子是有正面意义的。老人带孩子有一定的经验,而且老人心细、有耐心,但是因为老人体质方面变弱,无法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不能跟孩子一起运动做游戏。有条件的话,夏天应该多带孩子去游泳,冬天溜冰,而不仅仅是坐在家里看电视,然后给孩子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

在监督孩子作业方面,老人虽然无法辅导孩子了,但是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假期同步作业。

最让家长不放心的是,老人比较娇惯孩子,其实,不管是年轻的家长,还是爷爷奶奶们,要改变一个观念--那就是,挫折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中的维生素,如果孩子有理性的家庭成员、爱他的老师们,这个孩子的童年是最幸福的。

青春期主要是道德教育

孩子大了,到中学时代沟通要注意什么?

甄中科: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把家长、老师的话当成圣旨,但是到了青春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向来很听话的孩子一下子变得不可理喻了,原来很乖巧的孩子经常打架斗殴。这是人生的第二个反抗期,而且,青春的暴风雨时期是多事之秋.这些变化使孩子不假思索地反抗如变天了,母亲要求孩子添件衣服可孩子马上一摆手说:“不用!不用!”相反,这进来了个伙伴说“加件外套走吧”,马上照办就走。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文化知识教育更重要,因为此时的孩子,心理的成长落后于生理方面的发展,其逻辑、判断、忍受挫折、自我调节、自控等能力远远不足,而且,此时的孩子更愿意与社会接近,有时一时的冲动会酿成一生的悲痛。举个例子,中学生甲坐在桥边,这时走过来中学生乙,互不认识,甲看了乙上眼,乙看了甲一眼,“不服气,跟我来”,于是乙就跟着甲进了一条胡同,这时走出来4个男孩把乙围住,乙见势不妙,随手抽出一把小刀,扎了其中一个就逃走。不巧的是,刚好扎在心脏位置,后来这孩子死了。事后调查原因,就是因为你看了我一眼,我看了你一眼。

孩子拒绝与家长谈心,怎么办?.甄中科: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正儿八经地说“找你谈谈心”,那是不可能的。家长要付出加倍的关心,要学会“在动中交流”,此时的孩子都喜欢游戏、旅游,要与孩子走出去,看看大自然,在这些动态过程中旁敲侧击地了解孩子所思所想。.青春期孩子对家长的话听不进去,怎么办?

甄中科:在德育方面,青春期主要是社会伦理道德教育。这时的家长就需要出更深层次的亲情、爱护,更深层的爱与关怀,比简单的谴责、给零花钱复杂多了。

家长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盯着孩。给孩子自我管理的尺度,就是道德教育。这在我们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如岳母刺字,教的是精忠报国。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交友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交得是不三不四的朋友,拒绝孩子的朋友于门外,以为这样就可以杜绝孩子与不良少年的交往。其实,把孩子的朋友请进来,可以在自己的视野范围里观察孩子,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朋友的家庭成员、特长爱好;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世界、他的审美观,甚至他的不良习惯的蔓延,否则两眼一摸黑黑,鞭长莫及。

如何把孩子的朋友更好地请进来?

甄中科:请进来的方式很多。举个常见的例子,现在的孩子喜欢下馆子过生日聚会,几个要好的伙伴、一些啤酒甚至白酒,常常喝得一醉方休。这时,家长可以为他们开启方便之门,做一桌的饭菜,买好适量的饮料与啤酒,让孩子自己邀请好伙伴到家里来,家长做好饭菜后再出去,这样,孩子的伙伴会来,所喝的啤酒数量可以预见,聚会的结束时间可以控制,孩子的好伙伴都有谁一目了然。何乐而不为

第二篇:家长如何走进孩子内心(写写帮整理)

家长如何走进孩子内心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所以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而且,沟通要无形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完成。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也是一面镜子

家长总是期待假期能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一下,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行吗?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永远读不完。家长应该是随着孩子一起同步成长,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假期的期待上。一个家庭搞好沟通、和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不是拥有多少财富,物质条件的良好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心里环境才是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恐怕是一本书也说不完。

做到经常与孩子沟通,这可能吗? 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圊年龄阶段,其特征、需求不同,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方式、沟通语言都会不同。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时期感兴趣的事情来沟通。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所提问题有些幼稚,脱离实际。其实,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18%的6岁儿童能区别真实与幻想;有90%的9岁儿童能够理解故事是编造的还是真实的;11岁的儿童开始能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败的一面。所以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而且,沟通要无形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完成。

学龄前孩子主要培养合群性

与学龄前孩子沟通要注意什么?

0-6岁的孩子,其安全的需要是主要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温暖,在这一年龄段家长主要对孩子进行生活方面的照顾、健康方面的关注。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有过脑外伤、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他_生都会留下影响。

但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上面,3岁前是孩子和谐的心理态度、健康人格形成的黄金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教育着孩子,譬如,家长对于不喜欢的来访者或电话,即使在家也随便说告诉他我不在家,无形中教会了孩子说谎,但是你认识不到这一点;又如看电视过程中,对内容的评价不回避孩子,这些是不应该的,孩子应该看孩子的频道,家长与孩子应该有所区别。

在1岁前(特别是7-9个月),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爬行训练。这对孩子的感觉统和能力有锻炼作用,感觉教育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有多动的表现,甚至影响孩子的形象,产生自卑感。

在德育方面,幼儿园的小朋友主要培养的是合群性,与小朋友一起分享游戏的愉快、分享食物。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独立性、任性,但家长常常这样教孩子一他打你,你就打他,我们的孩子不能吃亏。其实,幼儿阶段合作能力的培养比竞争能力更重要,对孩子以后事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

孩子上了小学,沟通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名正言顺,这时家长酋先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但是有些家长以为这样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其实,中国的文化教育底蕴是很深厚的,最难的难不过中国的方块字,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学习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家长要陪读,要一笔一划帮着写作业。而且,学问不仅仅是老师教的,还要鼓励孩子问同学,与小朋友交换不同看法。同年龄段的几个孩子放学以后在~起做作业,这种小组学习很值得提倡。

其次,还要关心孩子的在校情况(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积极、快乐的惰绪,不要斤斤计较,这就得从自己做起,譬如丢了一块橡皮,裤子屁股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多和孩子聊聊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带孩子去参观科技展、看儿童剧,而不是去逛商场买衣服、去证券市场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学生主要培养是与非。家长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涂,举个例子,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家长就揣地一脚,说都是这地的错。这明显不对,会养成孩子委过于人的毛病。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要循循善诱,不能以粗暴态度对待,也不要一味迁就。

在是非教育过程中,有些事情家长确实说得对而且很有道理,但孩子不服气,怎么办?

口服就行了,不要强求孩子灵魂深处的东西;要允许孩子有疑问,有不同看法。有些家长就犯这样的错误--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是大人,什么话不是说过一次就行了,况且大人也不是圣人,也不会被教育过一次就记住了。

家长可能假期把小学生交给老人,这时应该注意什么?

从中国总体情况来看,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忙,老人带孩子是有正面意义的。老人带孩子有一定的经验,而且老人心细、有耐心,但是因为老人体质方面变弱,无法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不能跟孩子一起运动做游戏。有条件的话,夏天应该多带孩子去游泳,冬天溜冰,而不仅仅是坐在家里看电视,然后给孩子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

在监督孩子作业方面,老人虽然无法辅导孩子了,但是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假期同步作业。

最让家长不放心的是,老人比较娇惯孩子,其实,不管是年轻的家长,还是爷爷奶奶们,要改变一个观念--那就是,挫折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中的维生素,如果孩子有理性的家庭成员、爱他的老师们,这个孩孑的童年是最幸福的。

青春期主要是道德教育

孩子大了,到中学时代沟通要注意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把家长、老师的话当成圣旨,但是到了青春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历来来很听话的孩子一下子变得不可理喻了,原来很乖巧的孩子经常打架斗殴。这是人生的第二个反抗期,而且,青春的暴风雨时期是多事之秋.这些变化使孩子不假思索地反抗如变天了,母亲要求孩子添件衣服可孩子马上一摆手说:不用!不用!相反,这进来了个伙伴说加件外套走吧,马上照办就走。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文化知识教育更重要,因为此时的孩子,心理的成长落后于生理方面的发展,其逻辑、判断、忍受挫折、自我调节、自控等能力远远不足,而且,此时的孩子更愿意与社会接近,有时一时的冲动会酿成一生的悲痛。举个例子,中学生甲坐在桥边,这时走过来中学生乙,互不认识,甲看了乙上眼,乙看了甲一眼,不服气,跟我来,于是乙就跟着甲进了一条胡同,这时走出来4个男孩把乙围住,乙见势不妙,随手抽出一把小刀,扎了其中一个就逃走。不巧的是,刚好扎在心脏位置,后来这孩子死了。事后调查原因,就是因为你看了我一眼,我看了你一眼。

孩子拒绝与家长谈心,怎么办?.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正儿八经地说找你谈谈心,那是不可能的。家长要付出加倍的关心,要学会在动中交流,此时的孩子都喜欢游戏、旅游,要与孩子走出去,看看大自然,在这些动态过程中旁敲侧击地了解孩子所思所想。.青春期孩子对家长的话听不进去,怎么办?

甄中科:在德育方面,青春期主要是社会伦理道德教育。这时的家长就需要出更深层次的亲情、爱护,更深层的爱与关怀,比简单的谴责、给零花钱复杂多了。

家长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盯着孩。给孩子自我管理的尺度,就是道德教育。这在我们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如岳母刺字,教的是精忠报国。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交友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交得是不三不四的朋友,拒绝孩子的朋友于门外,以为这样就可以杜绝孩子与不良少年的交往。其实,把孩子的朋友请进来,可以在自己的视野范围里观察孩子,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朋友的家庭成员、特长爱好;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世界、他的审美观,甚至他的不良习惯的蔓延,否则两眼一摸黑黑,鞭长莫及。

如何把孩子的朋友更好地请进来?

请进来的方式很多。举个常见的例子,现在的孩子喜欢下馆子过生日聚会,几个要好的伙伴、一些啤酒甚至白酒,常常喝得一醉方休。这时,家长可以为他们开启方便之门,做一桌的饭菜,买好适量的饮料与啤酒,让孩子自己邀请好伙伴到家里来,家长做好饭菜后再出去,这样,孩子的伙伴会来,所喝的啤酒数量可以预见,聚会的结束时间可以控制,孩子的好伙伴都有谁一目了然。何乐而不为?

第三篇:走进学生内心

走进学生内心

B00001

自习第3节才下课,我就接到政教处魏主任的电话,主任说:“今天他巡宿舍时,我班的罗XX同学跟管理员吵架,用白话对管理员说了一些‘出口话’,骂得非常难听,并已经叫这位同学写检讨书,希望班主任处理一下。”我就说:“好的,主任。晚上我先找他谈谈,看他怎么说,我一定会解决的。”

晚自习第三节还有30分钟时,我走进教室,到罗XX同学面前问他:“今天的事,检讨书写了没有?”他说:“老师,还没写完呢?”突然我有一种想法,让他到讲台去当着全班同学检讨,想到此,我又对他说:“要到讲台上去检讨!”听到这句话,那位同学突然脸上一阵红说:“老师,不会吧?”我就说:“有什么不会啊!就是要上讲台去说!”说完就走了。

过了10分钟,我又走进教室,用眼神暗示罗XX同学上讲台检讨,我本以为他会拒绝的,但是他还是走上了讲台,进行了检讨。可是,我突然发现他的检讨讲得也有一些道理,他说:“今天中午休息时,他正在劝说没有按时休息的同学快点,声音刚好被管理员听到了,就说他不按时休息,如果这样就要扣班级量化管理评分。听此,他就觉得管理员太过分啦,就跟管理员争吵起来,恰好被主任见了。”他又说:“他虽然有错,但是管理员也有不对的地方,动不动就拿扣分来压他们。他认为管理员素质那么低,不会尊重我们学生,因此根本不值得我们尊敬。”听到此,台下的同学都笑了,看到这个情景,我突然觉得台下有部分同学是认同他的看法的。此时我觉得自己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这样做会不会给他造成心理伤害?他以后还会不会见我面时给我打招呼„„

此时,我觉得该如何评定这个学生非常难,既不能否定他做得不对,又不能完全否定他做得对,因为无论持哪一方面,我觉得都会给学生伤害。因为如果说学生不对,那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觉得班主任不讲道理;如果说学生做得对,那就会助长这种不好的风气。所以此时我先肯定他说得有道理,确实管理员素质可能低了点,有时候确实不了解情况,做得不对。但是罗XX同学也有不对的地方,管理员大妈那么老了,即使她有不对的地方,我们还是应该要尊敬她的啊。而且你都知道管理员素质不够啦,你还要跟她争吵,那不是也显得你素质也低吗?而且你是接受了比较高的教育了,管理员大妈没有接受多少教育,所以你更不应该跟管理员争吵啦。如果按你这样的想法,对你不尊敬的人,我们都不应该尊敬他了是吗?如果你父母不尊重你,你是不是就不尊敬他们啦?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个疯子骂,你就觉得这个疯子不尊敬你,你就跟他争吵吗?我觉得你不可能会这样做的是吧,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多点忍让,体现自己的品质。最后,我还说,罗XX同学让你上讲台来检讨可能会伤害你的自尊心,在此老师向你道歉。讲完这些我就走了。

从这件事,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因为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

由此,我又想到了这事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觉得做为一个班主任要尊重学生,感受学生的心理,不能凭感情用事。那是早上上完第一节课后,数学老师说我班有十几位同学还没到,听此我心里非常恼火。又听她说XXX同学早上来时,都见他妈妈送他到校门口了,第一节了还是没见来上课,真是的。听到此,我真是火冒三丈。就径直到教室找这位同学,刚好一进教室就见,我就直问:“XXX同学,今早第一节怎么不上课?”XXX同学说:“我现在才来!”听此我更是觉得他太过分啦。就说:“今早我就见你妈早早送你来学校,还这样说!”说完,我马上气愤地离开。这之后好多天,这位同学见我,都是低着头走过去,不跟我打招呼。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感情用事,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虚心接受你的批评,而不是以伤害学生自尊心为乐趣,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反叛心理,觉得班主任素质太低,那么班主任工作就更难做。所以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个小流氓的坯子!”“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害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

由这两件事,我得到了许多感悟。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在感情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得懂得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我们教师要进行换位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一些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真实的心理世界。我们教师还要关注心理脆弱的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多时候会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成熟,“喜怒不形于颜色”,不细心的教师就只会看到表面现象,而错过与学生的及时的沟通,做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第四篇:走进孩子内心,看见孩子成长感想

《走进孩子内心,看见孩子成长》感想

通过观看教研组讲评的《走进孩子内心,看见孩子成长》,也经过专业团队的老师们指出了以往老师写学习故事存在的问题:注意——两多两少(知识技能多,品质注意少;主观预测多,客观描述少);识别——两个不能(不能辨清学习品质,不能走进孩子内心);回应——大空(宏大活动,宽泛空洞)。让我明白在写学习故事时我们不能单单的只靠我们的主观来写,要考虑孩子的内心世界,要以幼儿的自主游戏为切入点,从幼儿的内心世界去考虑。

当在讲到“识别”时要求大家要注意孩子的个性品质(勇敢、自信、灵活、独立、乐观、同情、合作、信任、责任感…)、学习品质(好奇心、主动性、专注、坚持、想象与创造、探究和尝试、解决困难)、技能(五大领域)等,还对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孩子,对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如何运用学习故事的模式对幼儿进行评价互动等问题也做了详细指导,明确了我们以后的教学方向。

同时还要求我们在观察孩子的游戏时,不能一味观望,要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想法,点燃孩子的探索欲望,让游戏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的专业水平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次研修可谓一场及时雨,让我受益匪浅,这也将不断指引和促进我不断学习,从而丰富自己,使自己在以后不断的提升。

2017年12月4 李莹

第五篇: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后有感

特别在书中的第46封信中,吴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怎样对待一个顽皮孩子,在这个顽皮孩子的身上挖掘出了“无理”行为背后的“合理”之处,这个过程使我深有感触。是啊,现在我们所带的班级中不管哪个班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这些顽皮的孩子在上课时要不钻在桌子底下,要不就去拉拉扯扯,弄得旁边的小朋友都不能认真听讲,或者干脆在下课时快速地奔跑追逐,常常惹得老师出一身冷汗,生怕会磕着碰着,摔伤了自己和同伴。其实,每个教师都希望班上的孩子聪明、听话, 而对调皮甚至恶作剧的孩子难免会产生“讨厌”之嫌。我们发现教师对“调皮孩子”的不良行为多采用否定、批评甚至讽刺等消极的方式,语气中大多带有责备、厌烦的情绪;而对“优秀孩子”的不良行为则多采用鼓励、建议等积极的方式加以指导,语气中包含着信任、真诚。而在观察中得知,很多调皮的孩子都是精力特别旺盛,心智特别活跃,他们做出的许多令人头痛的“坏事”、“恶作剧”,大多是出于他们的好奇,是一种解惑、探索的行为。他们的“坏事”、“恶作剧”蕴涵着他们丰富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他们想通过调皮来达到他们的某种欲望。换句话说:无理的行为总有他们合理的缘由。在我的教学中叶碰到过类似的例子,有次班中调皮的洁洁将自然角中的蚕豆花摘了,并把花汁碾在自己的指甲上。看到这样调皮的孩子老师一定会很生气,自然角中的植物长得好好地,为什么要摘了呢? 而且摘掉了也不利于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老师在这过程中,光凭一味的训斥,根本达不到什么好的结果。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孩子的行为才会有所改进。随后我与孩子的聊天中得知:昨晚,她和她奶奶将凤仙花的花汁染在了指甲上,她觉得很好看,就想到了将蚕豆花也试着染花汁在指甲上。她还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要将指甲染上各种五颜六色的花汁。听了她的话,很有道理。我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继续探索哪些花可以在指甲上染花汁,并可以适当做个记录,最后进行总结并告诉我们实验的结果。通过这次谈话我了解了孩子的行为动机,走进了孩子的心里。从此,这个调皮的孩子对探索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遇到问题也喜欢问个“为什么”。

当然,因为孩子还小,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还较差,很多时候孩子出现无理行为的原因是他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合理的。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学习机会帮助孩子早些懂得这些道理,使孩子真正的明白事理。可是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吴放老师说的一句话:理解孩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孩子有孩子的道理。可能有些道理在我们成人看来太过可笑,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是皆有可能,所以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我们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幼儿。

下载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随笔~用爱走进孩子的内心(精选五篇)

    用爱走进孩子的心 “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是由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是其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这是陶......

    小学生家长征文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小学生家长征文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

    走进人物内心 感受骨肉亲情

    走进人物内心 感受骨肉亲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

    班主任总结:沟通——走进学生内心★

    沟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教师要开展好班级工作首先要对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因此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总是在第一周记住全班同学的名字,并通过家访、问卷、面谈等多种方......

    小学阶段走进内心的教与学

    小学阶段走进内心的教与学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马莲滩小学 谢伟 摘要: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就是要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正确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的状态下认识这个......

    走进别人的内心情感散文

    一把结实的大锁锁住了大门,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是轻轻一拧,那大锁就“啪”地开了。为什么?是铁杆的力气不够大吗?非也!是它......

    沟通走进学生内心的班主任总结

    导语:雷同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教师要展开好班级工作最终要对门生有个周全的明白。是以当我接办一个新的班级时,老是在第一周记取全班同学的名字,并经过议定家访、问卷、面谈......

    走进孩子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世界——参加幼儿园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一、让孩子在数学中玩 在五大领域中,数学活动在幼儿园是最难开展的。数学活动的要领是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认知,学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