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之《德育故事》

时间:2019-05-14 18:5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之《德育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之《德育故事》》。

第一篇: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之《德育故事》

德育故事 --写给老师的话

哪个父母不希望有孝顺的孩子?

哪个单位不渴求忠信的员工?

哪个政府的运作不需要清廉之风?

哪个国家不需要知礼行义的好公民?

面对家庭、社会共同的需要,我们深明光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为师者春风化雨的神圣社会责任。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单提这些伦理道德的名词,对孩子们来说,确实太抽象了。老师一定要融入生活的事例,以便让学生从中体会正确的做人道理,真切地感知这些伦理道德是如何落实在生活之中的。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很想为一线的老师们奉献这样的教材。

一、《德育故事》原文的学习

这部分由古文组成。读完这些感天动地的事迹,我们由衷地生起感恩之心。感叹祖先做出了这么多嘉德懿行的典范事例,感恩原作者福荫后代的拳拳爱心。

本书中《孝》、《悌》篇分三部分:线描插图、古文、白话故事。其他篇章则直接由白话故事引入。

1.古文部分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教材。

《孝》、《悌》这两部分古文简明精当,篇幅很短,二百余字。非常适合做古文学习教材。因其有较强的情节性,孩子们反复诵读几遍后,很容易记住。

2.白话故事以古文为基础,老师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从多方面深入讲解。看似简约的古文,实有无穷的道理。

(1)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主人公。

(2)不限于情节,通过故事彰显做人的道理。

(3)内容与生活融合。

(4)结合内容介绍相关知识,体会古人的用心。

3.关于插图。

书中插图为黑白线描,可以让孩子们看图说故事,还可以让他们试着用四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最后介绍图上的四句古文,提升孩子们的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孩子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对主人公的嘉言懿行理解得更深入,言语表达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二、《德育故事》白话故事

这些故事,完全是基于《德育故事》故事的原貌,并参照《二十四史》和相关史籍编写而成,尤其是增补故事中的细节和历史背景,可用于孩子们阅读或由老师生动活泼地讲解。每则故事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老师不可任意增加内容或曲解事实,也不可因今人做不到就妄加批判,老师一定先要肯定和尊重人性本善的至德至行。让孩子们融入故,培养良好德行。如果仅仅是读三五遍故事,恐怕孩子们的印象不深,他们也很难在日常行为上通晓如何去学习故事中的圣贤人物。

老师给孩子们讲完白话故事后,可以启发他们回答:哪些人物值得学习,哪些值得警惕?如何在生活中落实文中人物的可贵之处?

例如讲完《黄香温凊》的故事,可能学生会说,现在的生活环境不需要我们再手摇扇子扇凉席了。此时可以让孩子们思考,结合现在的情况,我们如何为父母做到“夏则凊”?

启发他们把手摇扇换成电扇或空调,在父母睡前,用电扇吹凉床席或先把空调调到合适的温度,让父母在睡前能感受凉爽。为了父母能安睡又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细心地照顾父母。

在讲解《黄香温凊》这则故事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弟子规》的一句经文,理解得更深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让孩子们想一想,我们平常的懒惰、傲慢、好吃、赖床、好打游戏机、不爱读书,是父母、亲人欢喜的吗?与故事对照,我们要努力去除这些坏习气。

通过《黄香温凊》故事的学习,点点滴滴的启发,让孩子们明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善体亲心,学做当代的小“黄香”。

老师在学期中,还可以适时地让学生就“我为家庭做了什么?”“我改变了哪些?”发表心得体会,对于好的体会和落实的事迹,老师可以适时地表扬、张贴或投稿,鼓励孩子们培育美德,能日新月异地成长进步。

总之,要想学好德育故事,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先明白故事的内容,自己确实能对古人的德行感佩之后,才能在讲故事时,让孩子们感动,德行教化的力量才能持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需时时学习圣贤的教诲,身体力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性。才能做到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要有百折不挠之教育真心,自会有万变不穷之智慧妙用。

愿德育故事的美德种子,遍撒人们的心田,结出人间美善和谐的硕果!

编者

2006年3月

第二篇: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之《德育故事》.

黄南美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我身边不乏热心文化事业的众多朋友,深圳市育心经典文化传播中心的赖国全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久前向我介绍了一位多年来一直默默从事经典教育推广的庄海杰老师。庄老师听说我始终致力于文化扶贫,做了不少实事,想到与自己从事的事业的相通性,便送来了一本厚厚的《德育故事》,拜托我为其写序。这让我颇有些为难:一是恐自己才疏学浅,难以胜任;二是怕时间仓促,有所耽搁,况且对其书并不十分了解,担心无法领会其本意而弄巧成拙,因而一直惴惴不敢答应。但庄老师态度诚恳又令人难以拒绝,于是留下这本书,我利用去外地办事的空隙将其读完。之后便深深为这位老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

庄老师是位中年女教师,从东北吉林辗转来到深圳,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着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对孩子的熟悉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使她意识到:“百年树人,以德为本。”德是思想,是灵魂,是一个人成才的内在保障,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要素,是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因此,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要引导儿童知荣明耻,明辨是非,行为高尚。因而她主张让儿童尽早地接触经典,通过对古代中国文化精粹的认识来启发心智,塑造品格。为此,她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并小有成绩。从本书的编撰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其实,庄老师与我多年来所从事的工作,其总体思想是一致的:我是把“学道德”的宗旨融入到少儿书画赛事活动之中,她则将“学道德”的目的通过引导儿童读经诵典的形式力求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实施精神绿化工程,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大自然要绿化,否则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出现灾祸;人的精神也要绿化,否则就会出现道德滑坡,全民素质下降。在第六届学道德少儿书画赛颁奖大会上,当记者采访一位获奖的四岁小姑娘,询问什么是学道德时,小姑娘利落地回答:“就是学做人!”简单的回答,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道德是做人之根本,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不同的道德水准,其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甚至大相径庭:道德高尚的领导会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道德沦丧的领导会任腐败之风恣意蔓延,祸国殃民而为万众唾弃;道德高尚的企业家,会视质量信誉为生命,为大众提供合格的产品;道德沦丧的企业家,则会拜倒在金钱之下,任意践踏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道德高尚的学生,会严格约束自己,成长为品行优良、受人尊敬的仁者;道德缺失的学生,则会形成损人利己的思维定势,从而成为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由此可见,道德对个人、对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都影响巨大。

虽然如此,但道德意识的培养绝不能光靠空洞的说教,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力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读经诵典无疑是个好方法。

庄老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编辑了这本《德育故事》,引经据典,博采古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范围宽广,借鉴性强,实属难得,足见其花费的心血,也足以彰显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拳拳爱心和责任心。可以肯定,《德育故事》对于学生通晓经典,见证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意义重大,不失为一本德育辅导的好教材,的确值得推广。

[编者说明:黄南美先生是深圳市红荔书画馆馆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深圳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以来,黄南美先生致力于文化扶贫事业,为贫困地区免费培训了数百名少数民族老师,并募资兴建了七所希望小学。黄南美先生的高尚品德,正是传统美德的彰显,是值得我们,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学习的典范。]

德育故事

--写给老师的话

哪个父母不希望有孝顺的孩子?

哪个单位不渴求忠信的员工?

哪个政府的运作不需要清廉之风?

哪个国家不需要知礼行义的好公民?

面对家庭、社会共同的需要,我们深明光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为师者春风

化雨的神圣社会责任。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单提这些伦理道德的名词,对孩子们来说,确实太抽象了。老师一定要融入生活的事例,以便让学生从中体会正确的做人道理,真切地感知这些伦理道德是如何落实在生活之中的。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很想为一线的老师们奉献这样的教材。

一、《德育故事》原文的学习

这部分由古文组成。读完这些感天动地的事迹,我们由衷地生起感恩之心。感叹祖先做出了这么多嘉德懿行的典范事例,感恩原作者福荫后代的拳拳爱心。

本书中《孝》、《悌》篇分三部分:线描插图、古文、白话故事。其他篇章则直接由白话故事引入。

1.古文部分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教材。

《孝》、《悌》这两部分古文简明精当,篇幅很短,二百余字。非常适合做古文学习教材。因其有较强的情节性,孩子们反复诵读几遍后,很容易记住。

2.白话故事以古文为基础,老师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从多方面深入讲解。看似简约的古文,实有无穷的道理。

(1)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主人公。

(2)不限于情节,通过故事彰显做人的道理。

(3)内容与生活融合。

(4)结合内容介绍相关知识,体会古人的用心。

3.关于插图。

书中插图为黑白线描,可以让孩子们看图说故事,还可以让他们试着用四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最后介绍图上的四句古文,提升孩子们的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孩子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对主人公的嘉言懿行

理解得更深入,言语表达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二、《德育故事》白话故事

这些故事,完全是基于《德育故事》故事的原貌,并参照《二十四史》和相关史籍编写而成,尤其是增补故事中的细节和历史背景,可用于孩子们阅读或由老师生动活泼地讲解。每则故事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老师不可任意增加内容或曲解事实,也不可因今人做不到就妄加批判,老师一定先要肯定和尊重人性本善的至德至行。让孩子们融入故,培养良好德行。如果仅仅是读三五遍故事,恐怕孩子们的印象不深,他们也很难在日常行为上通晓如何去学习故事中的圣贤人物。

老师给孩子们讲完白话故事后,可以启发他们回答:哪些人物值得学习,哪些值得警惕?如何在生活

中落实文中人物的可贵之处?

例如讲完《黄香温凊》的故事,可能学生会说,现在的生活环境不需要我们再手摇扇子扇凉席了。此时可以让孩子们思考,结合现在的情况,我们如何为父母做到“夏则凊”?

启发他们把手摇扇换成电扇或空调,在父母睡前,用电扇吹凉床席或先把空调调到合适的温度,让父母在睡前能感受凉爽。为了父母能安睡又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细心地照顾父母。

在讲解《黄香温凊》这则故事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弟子规》的一句经文,理解得更深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让孩子们想一想,我们平常的懒惰、傲慢、好吃、赖床、好打游戏机、不爱读书,是父母、亲人欢喜的吗?与故事对照,我们要努力去除这些坏习气。

通过《黄香温凊》故事的学习,点点滴滴的启发,让孩子们明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善体亲心,学做当代的小“黄香”。

老师在学期中,还可以适时地让学生就“我为家庭做了什么?”“我改变了哪些?”发表心得体会,对于好的体会和落实的事迹,老师可以适时地表扬、张贴或投稿,鼓励孩子们培育美德,能日新月异地成长进

步。

总之,要想学好德育故事,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先明白故事的内容,自己确实能对古人的德行感佩之后,才能在讲故事时,让孩子们感动,德行教化的力量才能持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需时时学习圣贤的教诲,身体力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性。才能做到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要有百折不挠之教育真心,自会有万变不穷之智慧妙用。

愿德育故事的美德种子,遍撒人们的心田,结出人间美善和谐的硕果!

编者 2006年3月

后记: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一个贫困生阿风,为了自己的一点虚荣心和面子,竟让父母举债来满足自己在校的奢侈消费,这个农村苦孩子的行为,与日前《广州日报》报道的大学生刘霆“背母上大学”之举,可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只顾自己虚荣,丝毫不顾父母劳累;一个是哪怕自己再苦再穷也要为母亲治病,两人身上孝道和感恩意识的强烈反差不禁让人唏嘘:孝敬父母怎么就成了孩子的道德难题?

父母的伟大就在于,在孩子身上从来不求什么回报,毫无索取地对孩子倾注所有的爱。阿风的父母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可是父母的无私的爱并不等于孩子可以不感恩、不回报。审视当代青少年的感恩、孝敬意识,我们只得无奈地承认:曾经维系着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孝”,正在被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情淡薄所消解,而孝敬父母的道德基础也逐渐从青少年教育中隐退。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论语》上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三字经》里说:“首孝悌,次见闻。”是说做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尊敬长辈,其次才是读书认知。古人已说得很清楚,做人先要有孝敬父母的自发意识,然后才谈得上其他。遗憾的是,今天,这些先训已难以找到秉持者。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像阿风那样不知孝道、不懂感恩的“不孝之子”。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不赡养的人,难道他会关心他人、热爱社会、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吗?

其实,当下已经陆续有人发出了“呼唤孝道”的声音,不少地方都将孝敬父母纳入干部的考核体系,还有律师提出制定《孝法》的建议,这些可以看作是感恩意识从伦理领域向政治领域扩展的信号,是社会试图将“软”的感恩意识逐渐转换为“硬”的规章制度的吁求。

让人欣慰的是,《广州日报》由刘霆引发的“今天,我们如何孝敬父母”的大讨论,已引起广东省两会委员的关注,许多委员建议将“孝道”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倡导“感动、感激、感恩”的“三感”教育。为了借鉴、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编辑出版了《德育故事》,愿《德育故事》能为读者们提供一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精神食粮,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浩瀚深远,编者学力不逮,不正之处,恭请指正。

庄海杰

2006年3月 于深圳

第三篇:《心之育》读后感

《心之育》读后感

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在闲暇中逛书店时看到了一本书《心之育》,当时,一看到这本书名,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心之育》,对心灵的培育,一个多么耐人寻味的标题呀!以一颗赤诚的爱心,去精心培育那颗颗纯真的心灵,相信这必是一种需要责任心、耐心、爱心和智慧的培育。我翻看了本书的作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师。也正是这次阅读,我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和蔼慈祥又充满智慧的老人。

毛蓓蕾老师饱含深情,用朴实文笔和亲切的叙事风格,通过典型个案的叙述和分析,真切地记录了自己60多个春秋从教实践中的成败得失、探索思考和心得体会。弥足珍贵的是,《心之育》一书是毛蓓蕾老师在病中完成的作品,她以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坚持写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徜徉在毛老师的教育工作体会中,我有顿悟、有欣喜、有感动„„

《心之育》是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育人,包括培育儿童和培养青年教师。毛老师爱护学生、作风民主、谦逊诚恳、公正正直、通情达理。所有这些都是她爱心育人的表现,这些美好的品德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毛老师说:“我是属于孩子的。”她对接触到的每个孩子都无比关怀:耐心地倾听他们诉说心中的烦恼和困惑,不厌其烦,正如毛老师说的“在几十年与孩子们相处中,我也发现一些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有的明显地表现出心理上的缺陷。他们有的存在 1

骄、娇二气,表现为自私、任性、偏执;有的性格孤僻、冷漠、抑郁,不合群;有的生性胆小,懦弱,多愁善感,经不起一点委屈和挫折;有的自卑、自负,妒忌心强;也有的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诚实,盲从等等。”面对这些学生,毛老师一次次的家庭访问、调查研究,为的是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她还热情地帮助孩子解决各种困难,甚至从自己菲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四处奔波,联络其他老师和家长,寻找社会力量一起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等等。真诚的付出换来了学生的信任,是老师的爱滋润了孩子的心田,所以孩子们愿意向毛老师吐露心声,愿意接受毛老师的指导。

毛老师有许多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但我相信,如果没有这份对孩子真心诚意的爱,单纯讲方法是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师爱的时候,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教师,从感情上缩短彼此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即是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愈是感到教师的爱心,就会愈加信任教师,教师的教导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就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读过这本书,也使我真切地认识到,热爱孩子,无私地关怀他们,是一个老师的天职。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而后

采取切实的、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教育方法,满腔热情地去关怀孩子,才能激起学生对我们教师的亲切、感激与仰慕心理,从而使师生之间在心理上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成为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只有真正的爱生之情,教育才是有效的。

与此同时,毛老师在书中还讲到,在教育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把握教育的尺度。经常听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想来也有道理,因为在老师“给予”的时候,还得有个方法。正如人们说的“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虽然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个人的喜好也不一而足: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轻松的,严肃的,严厉的;晓之以理的,动之以情的„„举不胜举,但是最符合学生需要的方法,一定是最佳的方法。当最好的方法与最恰当的方式组合,那么,这教育必然是不露痕迹,浑然天成了。罗姆曾说,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爱是情感诱导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象毛老师那样,用诚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真正达到师生心心相知、心心相印,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教育的“热效应”。

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也要有一定的“冷度”,学生的错误势必会在老师的内心掀起感情的波澜,这就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理智

地分析、思考面临的问题,寻找教育契机,选择教育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毛老师在遇到问题时不急噪、不武断,常常能找到较好的契机,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读过这本书后,还给我一个感受就是,毛老师教育学生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在安静、平静、宁静的氛围中,无须大张旗鼓,只需从小处入手,切实可行,脚踏实地,将每一个工作都落到实处,形成细腻稳健的工作风格与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得到全方位的塑造。让学生各方面悄无声息地健康成长。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和风伴着细雨,沐浴其中的人可以尽情享受无须打伞。而在欢乐中,爱的气息已经紧紧地包围了他们,进入了他们的心灵。成功的教学应该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长年累月地看似无心地雕琢出一处处奇迹。成功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将思想、意识的春风化为滋润心田的细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轻柔细腻地借助适合的方法,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

毛蓓蕾老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了60多个春秋,写下了《心之育》这本倾注了满腔热情的书,她作为一名特级教师,面对那一群纯真的儿童是那样的尽心尽力,对待孩子们的态度是那么的真诚坦然,她对教育事业的探索又是那样的深入细致且有见谛。可以说,毛老师为我们新一代教师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尤其使我在学习如何当好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中,如同一盏导航明灯,及时指引了我的方向:“育人先育心,心者,灵魂也。”她让我真正明白了“爱每个孩子,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是教师的天职,是对祖国的爱。” 读过这

本书,我有感而发,要向毛老师学习!最后,允许我引用书上的五句话表达内心深处的感触:热爱、负责——树立崇高的师德;倾听、发现——关注孩子的心灵;继承、创新——走自己成长之路;尊重、理解——架起沟通的桥梁;学习、实践——做个研究型教师。

第四篇:《心之育》有感

《心之育》有感

寒假期间,我认真地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师的《心之育》一书,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透过《心之育》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一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伟大教育工作者的身影。毛蓓蕾老师六十余年来如一日,始终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自勉,即使在重病缠身卧床不起时,她也仍然笑对人生。热情鼓励帮助那些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品行不良或家庭残破、自暴自弃的孩子,一如既往地扶持引领那些青年教育工作者。毛老师堪称我们学习的典范,人生的楷模。

《心之育》中撷取了毛蓓蕾老师六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几朵小小的浪花,它用饱含真情的语言告诉我们:育人者首先自身需有一颗赤诚的爱心和美好的心灵,她以自己无私的爱心使一朵朵即将枯萎的花朵重新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她以满腔的热情和甘为人梯的精神,指导青年教育一步步走向成熟,成为教育园地里的栋梁。

书里的一个小故事《编织爱心教育网》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一位名为盼思的学生因家庭离异,学习上不思进取,与父母交流困难,甚至有犯大错误或走上犯罪的倾向。针对以上情况,毛老师多方位、多角度对其反复进行教育,先后到了生母、外婆、父亲、后母和所有任课教师处了解情况,与他们及时交流意见,同时启动社会力量来做好转化工作(联系谢警官对其进行法制教育)使盼思悬崖勒马,重新走上正道。这个故事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我班也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性格孤僻,生活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但在实际教育中,我总是起先还有些耐心,进行购几次教育,到后来,不见效果,也就渐渐放弃,不能持之以恒地用满腔热情对待每一位后进生。有时自己在思想上要求不严,心想反正已经努力过,尽过一些力,学生不听也没有办法。由此可见,对比毛蓓蕾教师不仅有着满腔热情,还有一颗始终如一的滚烫的爱心,我深感惭愧。《心之育》为我们今后的思想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心之育》一书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名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师德,理解并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的心灵,用饱满的热情用一颗真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每一位学生,她的“教育”园地才可能桃李芬芳,硕果满园!

第五篇:心之育读后感

长久以来,一直把目光关注在国内外知名的教育理论家或是实干家的身上,涉猎的也是闻名于世教育理论书籍和刊物。不曾想到,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群默默奉献,甘做孺子牛的辛勤地耕耘者。她们长久活跃在教育的第一线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竭尽全力,呕心沥血,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以高尚的师德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而毛蓓蕾老师就是她们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春风化雨,春蚕吐丝”正是毛老师一生的写照,通过了解,我有幸看到了毛老师在病床上的一段口述:

“我还有好多好多话想说,我要把小孩子透露给我的心里话都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把小朋友估计错了,估计少了,估计小了……爱孩子是老师的责任。我心里有许多的爱,所以即使现在,我很痛,痛得熬不住,我心里还有一片阳光。爱虽然不能拯救肉体生命,但爱却会使精神永存。好好地爱孩子吧,你的一生便会充满着阳光。……我喜欢笑,现在,我也要笑一笑。让我们一起来笑,笑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发达,笑我们的教育事业灿烂光辉。我活一个小时,就是赢得一个小时,我就要爱,就要笑!……”

在病痛中煎熬的她,心中还装着孩子,还不忘嘱咐我们教师要用心爱孩子“以心育人”,是呀,正如毛老师自己所说:“我是属于孩子的。”

不久前在学习毛老师《心之育》一书中,我被毛老师执着追求,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而感动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无法表达我对她的尊敬之情。真的有这种老师吗?究竟是什么在支撑她呢?

是爱,就是一颗博大无私的爱心,永远在无限扩大爱的范围,无私奉献爱的阳光,让爱的力量拯救每个需要爱抚和关怀的孩子的心灵,让爱的阳光撒向每个隐晦的角落,温暖每个人的心房,扶持每棵幼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而此时的她却颔首而笑,默默地开始了新的耕耘。她用一颗爱心,用她一生的追求告诉我们教师是一项多么伟大的事业,是一项使自己和别人都更加美丽的工作。

“尊重、理解——架起沟通的桥梁”。虽然我没有文章中的老师那么幸运,能和毛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向她学习,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也感受到了毛老师对我们青年教师的爱抚,已经受益非浅了。文章中所谈到的青年教师的问题,我也遇到过有着同感。因为年轻,所以脾气有时候难免暴躁,对于孩子不够耐心;因为年轻,领导在自己身上压了许多担子,觉得有时喘不过气来;因为年轻,在与同事交往上还不会恰如其分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些毛老师在与老师的交谈中都涉及到,她不谈大道理,却摆出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以及处理的方法,希望能让我们从中悟出些什么,再根据各自不同的问题,帮助每位教师对症下药,逐步使青年教师走出困惑。

有一段内容给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毛老师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的身体,背着有残疾的17岁姑娘上下三楼上音乐课,每次都是汗流浃背,力不从心。可得到的却是“哼,谁要她背。”毛老师并没有因此而责怪甚至怀恨她,她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经过调查发现,女孩由于是残疾,而受到父母的溺爱,家里有两个保姆。在她眼中,毛老师只不过是第三位保姆罢了,所以她体会不到教师的爱,更不懂得珍惜被爱,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爱别人。在知道了她缺少的是什么后,毛老师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案,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出生在七、八十年代,也是家中的独生子,爸妈的心肝宝贝,我们身上也有着独生子女的不好的习气,不愿受半点委屈。再加上现在的孩子有的更是娇生惯养,往往师生之间就很难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师生关系就会日益紧张。毛老师正在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我们青年教师应该更具备耐心和爱心,遇到问题时,先从自己这里检查,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孩子的责任。她让青年教师明白了,师生的人际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所形成的以认识、情感和行为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包含着师生间的相互感知和理解,判断和评价,相互的满意和不满意,依恋和疏离,喜欢与厌恶等等心理体验。青年教师应该努力给自己和学生营造这样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生活的氛围。

毛老师关爱学生,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患病期间,她忍受癌症折磨,在病情恶化、无法握笔的情况下,通过口述,由家人抄写的方式坚持撰写凝聚一生教育心得的《心之育》一书,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这本凝结着毛老师一生心血的《心之育》不会被镶上精致的边框高高地搁置书架上,因为它是一本所有教师都必须阅读与学习的书,它将成为每位教师职业道德操行标准,帮助我们在三尺讲台前不愧为人师。我相信《心之育》也一定会和毛老师的名字一样,蓓蕾的芬芳永存天地间。

下载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之《德育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之《德育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育之花学习体会

    《心育之花》学习体会 所谓健康,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强健的体魄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我认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讲......

    中华德育故事动画系列之礼篇

    中华德育故事动画系列之礼篇——《德言对经》 1、萧德言因才华出众,熟知礼仪,被任命掌管国史,修撰诸多千秋百代之书。一天,德言坐着马车赶路,忽然前方有位老奶奶走在马路中央。 2......

    小学德育系列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德育系列校本教材 ZHAIZIXIAOXUEDEYUXILIEXIAOBENJIAOCAI 校本教材编委会成员名单 小学校本教材开发办公室 主编:副主编: 题材选择与供应: 审稿:校对: 录 第一编-------......

    读《心之育》有感800字

    读《心之育》有感800字文/孔凤《心之育》是毛蓓蕾老师在患癌症期间,坚持写完影响她一生的教育心得。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深切到毛老师是一位非常慈祥有爱的人,她真的实践了陶行......

    故事德育,育德无痕

    故事德育,育德无痕 于永正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没想到,我精心设计的课,很少有让学生记住的,让他们难忘的竟然是故事。”曾经也有人这么说,听故事能够打开教育无法达到的领域,无......

    感恩系列小故事之

    感恩系列小故事之——名人感恩父母 感恩系列小故事之——名人感恩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

    智慧系列故事之七

    智慧系列故事之七一百文钱一只桃 在绍兴有个狡猾的水果商人,从来不对顾客讲实话,买卖水果,见人讲价,由此牟取暴利,忠厚老实的顾客,常常吃亏上当。 一天早上,徐文长走过那水果店门口......

    德育故事之珍惜生命

    生命------一切的源泉 生命,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拥有它,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失去它,我们也将失去一切。 珍惜生命的人,必定要懂得抗争,与命运抗争,有的人赢了, 有的人败了,而霍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