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韩寒谈我们该读怎样的课外书
由韩寒谈我们该读怎样的课外书
书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捧起一本沉甸甸的好书时,我们就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浮躁。
一本好书可以成就你的一生,一本坏书能够毁了你的一生。通过调查来看,高中生的读书种类极为芜杂。很多学生读了大量垃圾书籍,如低俗媚俗的言情小说、荒诞离奇的玄幻小说、胡拼乱凑的武侠小说、充满色情与杀戮的暴力小说等,不少学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些小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那么,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划定自己的阅读范围呢?
有两位青年作家的作品及其言论是广受青少年追捧的,一个是韩寒,一个是郭敬明。
先说一下韩寒。韩寒文学天赋很好,但后天不足。他才华出众,而且毫不造作,对很多问题能一针见血,这是他最大的优点。他的问题在于只知道消耗自己,不懂得储备自己。台湾作家李敖对他有个很中肯的评价:“他一步入知识界就出局。”并指出:“韩寒的本位,就是写小说。如果不超出他的本位,仅只是写一些小说,他必定可以写一辈子;赛车也能够尽管赛,由于这是健身的范畴。但他如果超出这个规模,就会很痛苦。”
李敖还打了个比方:“就好比你要和一个人谈《资治通鉴》,你必需把294卷都通读一遍,由于这是步入知识境界的先决条件,韩寒现在的举手投足很显然难于在这个境界生根,希望他能够生根进去。”我想,这几句话也是对我们同学的忠告,没有丰厚的知识沉淀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你的人生路不会越走越宽。
韩寒的小说,比如《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等,可读性较强,幽默诙谐,但基本上是拿上学时的故事在说事,很浅显,像杯百事可乐,喝完之后,有短暂的新鲜刺激感,然而缺少回味。虽然他在后来创作的一些小说中实现了突破,但无论在语言的丰富性上还是在思想的深刻性上,都欠火候。韩寒靠着小幽默和天生的文字驾驭能力来杜撰自己的文学世界。他自己也承认,对于谋篇构局,他力不从心。
同样是年轻人的作品,我们读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感到震惊,出口成章和文采斐然还是表面的,对未来的自强不息、对命运的深沉叩问、对浩渺宇宙的思 索,才是本文最动人之处。
读梁启超年轻时写的《少年中国说》,我们也感到震惊。我们惊诧于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排山倒海式的文采,惊诧于作者大气磅礴又深沉无比的爱国情怀。
所以,对于韩寒,同学们可以崇拜,崇拜他天生的才华,但是不能太崇拜,他像个极品愤青,他的小说只能读着玩,像嗑瓜子,他的一些偏激言论只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而不能作为人生信条。
再说一下郭敬明。韩寒一向不屑于和他为伍。一方面,二人在才华方面确实差距很大,第二,郭敬明是个吃青春饭的商业化作家。他的作品走的是时尚路线,纯粹是为了迎合市场和青少年的口味。郭敬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签约了一批商业写手,他曾经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未来的主要任务是赚钱,也计划着让公司在国外上市。作品很畅销是好现象,但是如果一个作家纯粹为赚钱而写作,他的作品再多也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当然,如果用三个字概括的话,就叫人民币。一些媒体说郭敬明的作品涉嫌抄袭,至于是真是假,我们没有必要深入其中去弄明白。
除了要正确看待上面两个人之外,我们现阶段应该远离哪些书籍呢?
1、低俗的言情小说。爱情是个很神圣的字眼,但是三流作家容易把它写得伪神圣。市面上卖的大部头言情小说,多是俊男靓女外加一点黑社会,像炒大杂烩一样翻几下,麻辣爱情就出锅了。当然,出锅之前还要再撒一把胡椒粉,以赚取读者的眼泪。谈到言情小说,不能不提到琼瑶,因为她是这方面的专家。琼瑶更像一个写童话的,或者说是安排成年人到童话王国里谈恋爱。她的作品很煽情,很浪漫,浪漫地里面除了王子就是公主,或者是暂时被埋没的王子和受伤的公主,俗称“青蛙王子”和“灰姑娘”。而且,琼瑶好像具有悲剧性格,她的故事多是以悲剧收场,如果她的作品不让你在读完之后哭个稀里哗啦,她就不叫琼瑶。
相比之下,《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荆棘鸟》《乱世佳人》等也有动人的爱情故事,也能让人落泪,但是这些书在让我们体验到爱情很动人的同时,还能思索到更深刻的东西,比如人性的自私和矛盾性、时代和人物命运的关系等。
高中阶段,言情小说尽量少读一点,如果非常想读爱情故事,上面几部可以翻一翻。
2、玄幻小说。玄幻小说是一种各种文体和各种可能的情节相杂交产生的怪胎。它的创作原则就是无原则,它的幻想基础就是无基础。如果说科幻小说能激发你的想象力,那么玄幻小说就能让你产生脑残的感觉。它能降低你的智商,使你一天比一天更想返祖,它是对人类的语言文字和思想登峰造极的侮辱。
3、武侠小说。中国武侠小说大师特别突出的有三位,分别是古龙、梁羽生、金庸。古龙的小说太玄,他的主人公最厉害之处是这里剑还没有拔,那边人头已不翼而飞,里面的高手往往连眼神都能杀人。梁羽生的作品历史味很浓,读他的作品就像在读《史记》。金庸是武侠小说作者中集大成者,他的作品融文学性、可读性、哲理性于一炉,里面的人物往往死得曲折生动,又死得合情合理,可谓死得其所。
由于武侠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一旦拿起来就很难放下,所以如果我们同学不想在课堂上突然使出降龙十八掌,或者一激动把课本当飞镖扔出去,就暂时不要碰,等读大学时再看也晚不了。
4.暴力、恐怖类小说。这些小说往往充斥色情、暴力和一些灵异事件,这是病态的人为反映病态生活而写的病态小说,如果我们同学不想做一个病态的读者,就不要去看。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这相当于每年一百万字的阅读量。那么,我们可以读哪些书呢?
1、伟人传记。我们读伟人传记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成为伟人,但是我们可以靠近伟人,正确看待伟人,既可以仰视也可以平视,还可以俯视。
像《周恩来传》《毛泽东传》《邓小平传》《朱镕基传》《拿破仑传》《哥伦布传》《牛顿传》《毕加索传》《莫扎特传》,这些传记涵盖政治、军事、探险、科学、音乐、绘画等多个方面,你喜欢哪方面的就可以看哪方面的。每一部传记就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你可以感受到各种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异彩纷呈。
读这些传记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激励自己,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一定要选一个我们比较崇拜的伟人,然后将他的传记放在我们桌洞里,经常翻看来汲取精神力量。需要注意的是,看伟人传记,最好能读两个版本的,本国版的和外国版的,这样能比较全面的看待这些伟人。伟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像华盛顿,52岁时,一口 牙几乎掉光。他请牙医往自己口腔里植入了九颗牙,而这九颗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从他的黑奴的嘴里现拔出来的。
2、世界名著。世界名著都经过了时间的淘洗,是有极强生命力的。名著往往思想深刻,情感真挚,语言典范,值得我们反复体味。有的人是用生命来写书的,然后连同生命一起献给了读者,比如曹雪芹和《红楼梦》,比如路遥和《人生》《平凡的世界》。还有这些名著大家也可以读一读:《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围城》《尘埃落定》《鲁滨逊漂流记》《麦田里的守望者》《谈美书简》《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老人与海》《泰戈尔诗选》《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由于时间有限,而且在校时间不太适合读长篇小说,所以我们三年能认真读完十本名著就不错了。大家可以列个小计划,比如高
一、高二共读八本,高三读两本。
3、经典散文集。好的散文能让人体会到生活多个侧面的美好,同时又能丰富我们的词汇,增加我们的情感体验。巴金曾经说,如果不能熟读三百篇散文,不要期望写出一流文章。我们可以读哪些散文呢?像《朱自清散文集》《林清玄散文集》《周国平散文集》《贾平凹散文集》《毕淑敏散文集》等都是相当不错的。有句话叫“男生要读王小波,女生要读周国平”,王小波的小说和杂文机智、幽默、深刻,如《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周国平的散文极富思辨色彩,含蓄隽永。虽然余秋雨一直挨骂,饱受网络舆论批判之苦,但他很多散文写得不错,尤其是语言有特色,比如《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的散文。
4、微型小说。微型小说真的是应了一句古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小说可谓短小精悍,情节曲折,耐人寻味,能多侧面反映社会,给人很多启示。微型小说宛如饮茶时佐的茶点,精致而别有风味。
5、文学期刊。有一些优秀期刊我们也可以拿过来读一下,上面多是短平快的文章。如《世界博览》《读者》《青年文摘》《文史精华》《博览群书》《中外书摘》《兵器知识》等,这些期刊内容包罗万象,文章简短,里面的知识精华像奶粉或牛奶,能很快被我们吸收。
好书太多,人生太短。优秀的书籍是人生命中的精神食粮。当年钱钟书刚上清华时,发誓要横扫清华图书馆,最终不仅横扫了,也竖扫了。虽然不敢和钱钟书相比,但是高中生最起码得横扫一个图书角。
第二篇:大学生该读那些课外书
大学生该读那些课外书
文学类
一、童话:世界可以如此美好
法国 圣埃克絮贝里《小王子》
美国 E.B.怀特《夏洛的网》
荷兰 凡•伊登《小约翰》
英国 巴里《彼得•潘》
西班牙 希梅内斯《小银和我》
二、传记:永远的人格典范
斯通《凡高传》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人类群星闪耀时》 华姿《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
赵诚《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 罗曼罗兰《巨人三传》
林语堂《苏东坡传》
林贤治《人间鲁迅》
甘地《甘地自传》
三、散文:如何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文学肖像》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上帝之子》 高尔泰《寻找家园》
章怡和《往事并不如烟》
梭罗《瓦尔登湖》
李奥帕德《沙郡年纪》
伊凡克里玛《布拉格精神》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
夏榆《白天遇见黑暗》
四、小说: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技艺
1、寻找一个前现代的中国
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萧红《呼兰河传》
沈从文《边城》
钱锺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金锁记》等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张恨水《啼笑因缘》《金粉世家》
白先勇《孽子》、《永远的尹雪艳》等
2、我们当下的生存状况
胡发云《如焉》(《江南》2006年第1期)
杨显惠《夹边沟纪事》
尤凤伟《中国:1957》
史铁生《命若琴弦》《我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
韩少功《马桥词典》《爸爸爸》
阿城《棋王》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余华《活着》《在细雨中呼喊》
汪曾祺《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
高行健《灵山》《一个人的圣经》
刘志钊《物质生活》
姜戎《狼图腾》
3、西方小说,从传统到现代派
雨果《悲惨世界》、《九三年》
乔治•奥威尔《1984》、《动物庄园》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凯鲁雅克《在路上》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卡尔维诺《尖脚猫游戏》《树上的男爵》
索而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癌症楼》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卡夫卡《变形记》、《城堡》、《审判》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一个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川端康成《依豆的舞女》、《雪国》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玩笑》《为了告别的聚会》等
思想历史类
一、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
戴安娜•拉维奇编 《美国读本》(上下册)
威廉•曼彻斯特 《光荣与梦想》
迪克斯坦的 《伊甸园之门》
苏珊•邓恩 《姊妹革命》
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
林达 《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带一本书去巴黎》《如彗星划过夜空》
二、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1、从晚清到五四:走向近代化的艰难
费振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系列)《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胡适杂忆》《新中国三十年》《史学与文学》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
史景迁《天安门》《天国之子他的世俗王朝》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 张灏《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
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
钟叔和《中国本身拥有力量》《走向世界》
止庵《史实与神话》
2、言论史:傅国涌发明的一个词语
傅国涌:《笔底波澜——百年言论史的一种读法》《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金庸传》《偶像的黄昏》
李大同《冰点故事》
3、历史学是什么
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
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
汤因比《历史研究》《人类与大地母亲》《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谈话录》
布罗代尔《菲力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系列)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
孔飞力《叫魂》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黄河青山》《中国大历史》
李约瑟《中国科技史》
第三篇:《怎样读好课外书》读后感
《怎样读好外书》读后感
书,可以启迪人;一本好书,更能激发我们的情怀。读了《怎样读好外书》后,我深有感触,即学会了许多读书的方法,也从中知道了自己以前读书的不足。
书中写道:“读书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读。”我觉得很对。以前我从不这样做,哪一天有兴趣了,拿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哪一天觉得这本书没意思了,就又把它放进书柜里等待我的命令,然后,再拿出一本来看。就这样,换了一本又一本,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一个月里,到底有没有看完一本书。为此,我还闹出不少笑话。当别人谈论自己看了哪些书时,我总是一会儿说历史,一会儿说天文,一会儿说文学,一会儿说地理……搞得别人都不知道哪门对哪门。你瞧,读书没目标、没计划,笑话就这样诞生了!
另外,我还知道了“我们要像小蜜蜂一样,勤采百花之粉”。以前,我可从来不这样做。一些教科书、文艺书,我是从来不看的,认为它们像白开水一样,一点儿意思也没有。可读了这篇后,我知道了读书的范围要广。原先自己的想法多么幼稚,我们必须像小蜜蜂一样,勤采百花之粉,这样才能酿出优质的蜜来。我坚信,只要勤奋,就一定能够成为新世纪的好少年!
书的海洋是那样广阔,有待于我们去寻宝,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去探索、研究!我一定能够胜利地到达书海胜利的彼岸!读《怎样读好外书》有感
第四篇:我们该怎样活着——读《蒙田笔记》有感
我们该怎样活着?
——读《蒙田随笔》
在我演讲前,我想先给大伙讲一事
今天中午下了课,打算去食堂吃饭,路走一半内急,旁边正好二教,我进楼里说解手,撇见一人在教室怕桌子上不知道干嘛呢,我一看是我一高中同学。我说你一人在这刻苦什么呢,他说咳,下午专业课测试阿,还没复习呢。我一瞧好么,这哥们跟那刻桌子呢,密密麻麻的单词跟黑布单似的。我一想课表,我说不对啊,你专业课不是单周上么。得,这哥们算是白折腾了。
且不说别的,咱就说他这为一次测试费这么大劲至不至于…我记得我有一同学说过这么句话:他说这考试,你没复习,你费尽八五想着方得怎么不让老师看见,怎么着让自己抄着答案,有那工夫该背的早背下来了,你说你每次考是该过的都过了,可你考四级考研你蒙的着谁呀。作弊蒙的不是老师蒙的是自己。这样只是在一次次的混阿
没错,我觉得不光是学习,其实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不该每天就像作弊一样这么混混恶恶的混过一次算一次,也不想着将来怎样。我最近在想这个大学生活,我周围好多人包括我都觉得一上了大学就感觉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青春过去一半了。我周围的长辈都说大学是你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了。我就又想了,怎么才能让自己这半青春不留遗憾呢,是每天图书馆专业教室刻苦努力,还是学生会团总支社团多锻炼自己呢,抑或是多跟同学在一块玩得不亦乐乎呢。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摘自法国作家蒙田的名著《蒙田随笔》,他的话。这段话啥意思呢,SEIZE the day!把握今天。不必机械的制定计划,也不能过于放情纵欲。只要顺其自然的不遗余力加油做,把握好每一天。就好了。《蒙田随笔》就是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书。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蒙田随笔》的历史价值极高,跟《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这些作者和书的什么细节我就不多讲了,百度一下都有了。我要说的是我们,人,应该活得有意义,应该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活,因为什么而活?该怎么活才有意义?这些智慧的答案来自于蒙田的随笔。蒙田可称得上划时代的人物。由于心、灵魂、美德和罪过都属于这个达观睿智、性格随和、学养深厚的人,所以他的随笔也就超出了一般文学作品的意义,达到了生活哲理的高度。读他的书,会给你许多启发,让你的生活充满智慧,做每一件事都会意义非凡。
我们为什么而活?罗素说,因为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对人类的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我们为什么而活?因为我们活着。
多读书,读好书。读蒙田笔记,过智慧的生活。
第五篇: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读后感
“百善孝为先,有了孝才能谈其他的。由孝敬父母做起,再设身处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这个基础上再谈爱国。”读了院领导推荐的《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感慨很多,受益匪浅。
首先很赞成书上说的“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关系,孩子从父母,特别是从母亲身上,学会了如何处理好基本的伦理关系。父母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子女的品格、气度、和性情,担负起子女真善美的引领和追求。”
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今天,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是行孝的三个含义。养父母之心,首先是不能让父母为你的健康担忧。养父母之心的第二条就是要顺父母之意。顺,合乎天理。有一句话叫“顺着为孝”,就是说对老人不要苛求,不要较真、不要下意识地去改造老人,而是应该努力适应老人。养父母之心的第三条就是兄弟姐妹要友爱和睦。养父母之心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常给父母发自内心的笑容。
有学生向孔子问孝。他简单的回答了两个字,说“色难”。色是脸色、表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孝敬父母这事里,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和颜悦色比什么都难,比你给他买房子、买衣服,带他去旅游都难。因为这“色难”,是要持之以恒的,不管你心里烦不烦,不管他叨叨的对不对,你都能听下去,还得有个好脸色。在家中父母面前,要始终是欢乐的样子,不能长吁短叹的发愁。这种修养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氛围,而且也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而现在我们都是跟爹妈先甩脸色,停一段想起来后悔了才安慰。在家里,恶劣情绪是最大的污染源。一张拉长的脸,足以熏黑一片晴朗的天。我们常常听到老人们说:吃孬吃好没什么,只要回家能见个好脸,得口好气,就心满意足了。这叫“孝颜”。正如《礼记、祭义》上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现在很多青年人,朋友之间交往打扮得漂漂亮亮,那你回家时打扮过吗?相互经常不断的又是献殷勤又是献花,那你给父母献过吗?每天又是打电话又是发短信,那你给父母打过吗、发过吗?一见面又是说又是笑,那你给父母说过多少话、笑过多少次呢?据调查,当下80%的年轻人,对自己偶像明星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而对于自己父母的生日竟毫无所知。《二十四孝》里的老莱子,70多岁了,为了父母高兴,忘却年老的忧虑,常常在父母面前表演很多节目,手摇拨浪鼓如小孩般戏耍,甚至翻筋斗,让父母欢笑舒心。
有人专门做了问卷调查:100位老人见到后辈儿孙时,有91位表情愉快,面带微笑,有5人显得平静,有4人面带期待和希冀。而100位儿孙见到长辈时,有46位板着面孔,显得冷淡,脸色难看;有41人平淡无情,无动于衷;只有13人笑脸相迎,问寒问暖,情意融融。以上调查数字不一定严谨,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个严峻的家庭问题。有人把“脸难看”称为家庭暴力中的表情暴力。
目前,供养老人吃穿并不难,难在对老人由“食养”提升到“色养”的层面。关注老人的心理世界,呵护老人的精神生活,是时代赋予孝敬的更深内涵。
大家知道,丘吉尔是上个世纪闻名全球的英国首相。他领导英国人民打退外敌入侵、振兴民族经济的丰功伟绩早已载入史册,广为世人称颂。然而,这位伟人的另一面,作为儿子,他对母亲的拳拳爱心也为世人做出了楷模,人称他是一位当孝子不要面子的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