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资料】微博实名制利大于弊_正方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
近两年,微博可以说是红遍互联网,从明星名人政府机关,到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在这样的浪潮之中,北京市于2011年底出台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在规范提出用户言行规范的同时,也提出微博“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实名制原则,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主流微博网站也纷纷于2012年3月16号纷纷响应。从此之后,没有实名制的用户只能浏览,不能发表、转发微博。
这样一个规定的出台,不禁让我们反思:微博实名制究竟利大还是弊大呢? 我方认为,微博实名制利大于弊。首先,因为实名制,微博用户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微博实名制起到了很好的自律效果。从前的网络世界,每个人顶着一个虚拟的身份,可以为所欲为,恶语伤人、谣言风传的现象常有发生。有网友就说,那时,人人都是媒体,人人也都可能是受害者,毁人的成本太低了。而微博实名制的出现,虽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此类问题,但是却让造谣者在传播谣言的时候,多了一分心虚。因为实名制,微博成为一个比以往更真实可靠的网络平台,人们需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
其次,实名制有效防止了网络欺诈。相信不少微博用户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不断得被某些传销账号的垃圾广告、中奖信息骚扰,更有不少买卖粉丝的网络欺诈现象。而实行实名制有效杜绝了这样的欺诈,为微博用户营造出一个更加舒心的微博平台,为微博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为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指明一条道路。
第三,实名制能够创造一个更有秩序的社交平台,更好地维持了社会舆论秩序。《规定》中指出,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对违反本规定的网站和微博客用户,有关部门也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理。那些企图通过微博散播不良言论的人,破坏社会秩序的人,也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当然今天我们看到,微博实名制在实行之处似乎遭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许多人无法理解实名制这一做法。但是,实名制从他律到自律,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是互联网的一种必然趋势。对以交流为主、注重信息真实性的社交网络来说,实名制也为其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我方坚信,微博实名制利大于弊。
第二篇:微博实名制弊大于利一辩稿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微博实名制弊大于利。开宗明义,概念先行。
微博实名制,是指采取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微博新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旧用户不通过实名验证无法转发,发表微博的制度。
事物具有两面性,微博实名制有利也有弊,作为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应该针对现实状况进行讨论。任何事物的存在价值都是由主、客观因素和社会关系体现的。下面我方将这三个方面阐明:微博实名制弊大于利
一、从主观因素上讲
事物的利弊是决定于它的使用者,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刃,在剑客手里可以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在稚子手里,即使有精忠报国之心恐怕也只会伤害自身。今天,就行政机关推动实名制的本意而言,其目的是正当的。然而,正当性根源在于民意基础,政府推行实名制是一种公权力行为,公民选择实名或匿名在网络上发言,则属于一种私权利行为。以公权力限制私权利,必须有正当且必要的理由。以北京市出台微博管理规定这一行为而言,缺乏了事前必要的投票、听证等程序,所以从工作方式和手段而言,它是不正确的。
二、从客观因素上讲,1)在网络技术层面上,由于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防护措施,因此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保全。这有可能导致个人财产、声誉的损失,更严重者会影响到国家机密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自从韩国实施实名制之后,互联网上,所谓的“身份证伪造器”猖獗一时。此类软件的出现,导致所谓的“实名制”名存实亡。
2)在法律技术层面上,我国缺乏一套公平的举证责任与免责证明制度和相关法律,对于实名制认证者是不公平的,他们没有义务时刻登陆账户以证明没有被盗用且关于账号的流转及继承问题在我国法学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在不完善的法律体系下,实行微博实名制实在是对公民的一种伤害啊。
3)在实施技术层面上,由于一个身份证可以认证多个账号,不法分子只要从搜索引擎一搜或者购买一些身份证号信息就可以无声无息中盗用账号,对于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实际效果,不知道大家是否会感觉到无奈
三、从社会关系上讲
尽管微博实名制可以加强网络监控,但会弱化它作为公众传媒的作用,许多尖锐、苛刻但合理合法的言论,由于人们对微博实名制的恐慌而不再被发表,真实的言论和有价值的思想就会被实名制扼杀。从更深的层面上讲,实名制可能会弱化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于民主法治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将起到负面作用。综上所述,因此我方认为微博实名制弊大于利。
第三篇:微博不应该实名制(一辩稿)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观众以及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毋庸置疑,微博实名制利弊同在,我们权衡其利弊,应立足于当前实际,微博实名制违背了互联网自由开放平等的精神,不仅对“维护网络传播秩序,保障信息安全”初衷作用有限,反而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我方认为,微博实名制弊大于利。理由如下:
第一,自由开放平等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匿名表达是互联网自由的结构标识物,不管微博实名制动机如何,在事实上遏制了微博自由空间,这无疑有悖于互联网精神(注意我们的自由并不是完全自由)。而互联网精神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互联网生命力之所在,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微博实名制违背互联网精神,最终会阻碍网民多角色多身份的追求,降低微博“减压阀”的作用,增加网民和社会的现实压力,微博影响力逐渐降低,最终没落。同时也影响了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得不偿失。而且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公民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已将网络列为新增的举报渠道之一,如果实行了网络实名制,那么即使是后台实名制,普通百姓还敢从网络上举报监督吗?
第二,微博实名制隐患大。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结果显示,83.7%的网民明确表示反对实名,缺乏群众基础的实名制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此同时,实名制漏洞很大,网民信息资料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仅2011年中国网络用户数据泄露事故就多达上万件。但是,目前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几乎还是空白,也没有配套比较完善的相关职能部门,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或认证信息被冒用,由于法律责任难以认定,必然导致网民维权等新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混乱,进而增加网络管理的难度。
第三,微博实名制收效不大代价大。首尔大学的研究表明,韩国网络实名制后,不良跟帖仅减少了不到2%,可是政府和社会却付出了巨额成本和代价。因为散播谣言、违法的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微博环境的纯净应交给网监来负责,这与实行“实名制”相比,代价低得多,同时,《中国法制蓝皮书》也指出“微博的自身机制可以消解谣言和不实信息的影响,并且现行的法律提供的现行措施能有效的发挥作用。网络犯罪产生的源头并不在于匿名,微博实名制并不会解决相关问题,相反,它将制造许多新问题,并为中国互联网法制建设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微博实名制违背互联网自由开放平等的精神,也无法达到其初衷目的,反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得不偿失!所以我方坚信,微博不应该实名制!
第四篇:新生辩论正方一辩陈词上交稿
寒门子弟拥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由题可观之,寒门子弟指的就是在其所生活的地方仅能够满足温饱甚至连温饱都难以满足的家庭中的学龄人。而拥有平等的机会则是指拥有相同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即就是家境贫寒的学子与非寒门学子是同样拥有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的。为何我方这样说,其原因有三点:
首先,从个人而言,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平等的,我们拥有平等的人权,拥有平等的时间,拥有平等接受万物的感知。这正是我们个人的平等
同时,从国家而言,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即我们通称的高考正是由国家提出并且坚决贯彻的一项为所有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机会的政策,这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它的报名、评卷均与你的家庭无关,这样的机会难道还不算是平等的机会吗?是的,它当然是个平等的机会。而高等教育对个人的选拔本身就是平等的,它不因为你的家境,背景而对你另眼相看,他看重的是你的能力。正所谓有能者居之,正是现在高等教育所遵从的人才选拔方式。这就是我们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平等环境。
另外,对于社会的一些质疑我想说,所谓起跑线更多指的是幼儿园或是小学的受教育水平,也许大家会认为这就是不公平,但学生的早期教育更多起的作用是启蒙的教育和智力的开发。而对于高等教育的挑选,其重点是在学生的启蒙结束后开始的初高中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学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平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寒门学子们所面对的正是平等的选择权利,你可以选择努力,以能够得到高等教育,也可以选择萎靡,放弃这个机会。
在最后,我想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今年清华大学的一名保安员贾作胜通过“蹭课”自学,考上山东师范大学,于近日兴冲冲前去学校报到。也是今年9月17日122名四川、贵州、山东、河北等地的孤儿和贫困家庭学生获得首届“自立奋进”奖,获得1万至12万元不等的奖学金得以接受高等教育,读研或是出国深造。社会给了寒门子弟平等的机会,也给了寒门子弟各方的自助,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难道能不负责的说我们没有平等的机会吗?
所以,我方坚持寒门子弟拥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五篇:考勤制度利大于弊一辩陈词
考勤制度利大于弊
谢谢主席,大家好。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但我不得不指出对方陈词中几个最明显的错误。
首先,对方辩友说宽松式管理是宽松加管理,但宽松是一个形容词,怎么能与管理简单相加?我们并不否认它管理成分存在,但这个度如何把握?对方辩友用如此晦涩的语言敷衍显然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宽松式管理的特点是,在各个环节中,制定的管理计划比较笼统,执行规范存在很大随意性,不对被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控制,要依靠充分自觉协调矛盾。
再者,对方辩友聪明的偷换了概念,但宽松式管理不等于人性化管理。另外,宽松式管理并非是有创造力的充分条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知识的扎实积累,正确的学习动机,运用创造性思维策略,宽松的思维不是从宽松的管理中得来,这是一个文化背景学术氛围的问题。
对方辩友显然还停留在美好的愿望中,但事实呢?弗洛伊德提出“自我”“本我”“超我”概念。“自我”依靠“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存在。其中“超我”需要严格的规范使生存原则刻入人心,而外界世界的约束更是必要部分。宽松的管理会使自我与本我产生冲突,此冲突使自我面临被本能内驱力淹没的危险。
人是社会中的人,大学是一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阶段,社会有它的规范,不允许丝毫差池,因此这个社会化的过程是严肃的,不允许宽松的。非宽松式管理也是一种人性化管理,强调行为塑造,利用习惯进行管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定型定向的时期,非常需要规范的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宽松式管理的实现有两个必须的前提,第一,该管理模式必须有完备的体制,第二,大学生必须有足够的自制力。但这两个前提现在都不满足。大学的任务是通过最经济的方式来培养人才,而并非淘汰部分人选出人才。宽松式管理势必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我国并未提出与其配套的淘汰制,因此,宽松式管理是不理智不负责任的,它效率低下,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让我们看看宽松式管理给大学生带来了什么:“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学生已不可胜数,校园色情暴力屡见不鲜,甚至大学生猝死网吧都已不再骇人听闻。多少触目惊心的教训让怀揣梦想的大学生折断了双翼,多少家庭被蒙上永无法点亮的阴影,那些再无法挽回的遗憾,一声声血与泪的叹息,还不够说明宽松式管理弊大于利吗?
宽松式管理包括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方面的宽松,它还包括自我管理学校管理甚至国家,社会的管理。试想,如果自己对自己宽松管理,学校对老师的宽松管理,国家对社会的宽松管理,会给大学生带来怎样的弊端?
综上,宽松式管理弊大于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