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革书目_528804836(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8:1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文革书目_528804836(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文革书目_528804836(最终版)》。

第一篇:汉语文革书目_528804836(最终版)

汉语文革书目

(截止2009年前)

“思痛文学”主要中文书目初览

《记忆》书目索引编纂小组

编者说明:

本书目所选中文图书为回忆录和史传文学(包括书信、日记、检查、口述、访谈、自传体小说、纪实文学、以回忆文章为主的纪念文集及个别史料)。不包括虚构性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作品及史论、史述、政论等学术性著作。

本书目按图书出版区域与形式分为五部分,即中国大陆出版社出版(340种)、中国大陆非出版社出版(62种)、中国台港澳出版(132种)、美国出版(41种)、未刊稿及其他(29种)。所收图书共604种。

有关“知青”主题的书目将另行编纂,兹不赘录。

书目排序,首依图书出版区域与形式,次依图书书名汉语拼音音序。限于篇幅,每条书目仅依次揭示书名、责任者、出版者、出版地、出版年、文献体裁。书目中原有的分类号、主题词、丛书名、国际标准书号、页数、内容提要、内容与主题相关程度提示、著者索引等均略去。

同一书有多种版本,按初版著录,其他版本则作附注于该条书目的【 】内;本社再版者仅注出版年。先于正式出版的稿本、自印本,作为正式出版书的附注。

因所录图书未能一一经眼,出版信息把握欠全欠准更欠及时,本书目中的遗漏失察必定存在,翘盼读者诸君补苴罅漏,赐函指教,俾书目补遗早日问世。

中国大陆出版社出版(340种)

1.1957:刻骨铭心的爱

林希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

2002 回忆录 2.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

徐友渔编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北京 1998

回忆录

3.70个日日夜夜:大学生眼睛里的1957之春

鲁丹(陈昌本)

光明日 1 报出版社

北京

1996 【作家出版社 北京 2002】纪实文学

4.1975:文坛风暴纪实 夏杏珍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 1995 纪实文学

5.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 叶永烈 作家出版社 北京 1993 传记

6.爱国君子·民主教授——王造时

姜平、姜伟

江西教育出版社

南昌

1999 传记

7.八载秦城梦 袁浩等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1993 纪实文学 8.跋涉者:何满子口述自传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1999 回忆录 9.白色花劫: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大纪实

林希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

1999 纪实文学

10.百年记忆

林希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

2005 回忆录 11.拜谒人生

林希

河南人民出版社

郑州

1998 回忆录 12.半生为人

徐晓

同心出版社

北京

2005 回忆录

13.伴囚记

梅志

工人出版社

北京

1988 【第2版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 2002】 回忆录

14.办《光明日报》十年自述(1957—1967)

穆欣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

1994 回忆录

15.报人浦熙修

朱正

湖北人民出版社

武汉

2005 传记 16.北大荒的呼唤

陈瑞晴

新华出版社

北京

1983 纪实文学

17.北大荒日记:1958-1959 曾庆延

大象出版社

郑州

2005 日记 18.毕竟是书生

周一良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19.不肯沉睡的记忆:57学子的往事

俞安国、雷一宁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

2000 回忆录

20.不是梦:对“文革”年代的回忆

武光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 2000 回忆录

21.沧桑——彭德怀和他的“狱友”们

郭云梦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

2003 回忆录

22.沧桑十年

马识途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北京 1999 【四川文艺出 2 版社

成都

2005;沧桑十年:共和国内乱的年代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北京

2006】

回忆录

23.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

高建国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

2000 传记

24.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

赵诚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

2004 传记

25.长相依

王火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2004 回忆录 26.沉船

邵燕祥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

1996 回忆录

27.陈白尘:笑傲坎坷人生路

陈虹、陈晶

大象出版社

郑州

2004 回忆录

28.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

陈丕显

2005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回忆录

29.陈寅恪的最后贰拾年

陆键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1995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台北

1997】传记

30.赤潮年代(全2册)

章文岳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

2002 纪实文学

31.赤子吟

陈炳南

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

2004 回忆录

32.储安平:一条河流般的忧郁

谢泳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1999 传记

33.储安平·王实味·梁漱溟

戴晴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9 【江苏文艺出版社

南京 1989】 传记

34.春天的雨秋天晴

柳萌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

2004 回忆录 35.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

第二卷(汗洒北大 感愤文革)

季羡林

哈尔滨出版社

哈尔滨

2006 回忆录

36.从丙午到“流亡”

杨绛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2000 回忆录 37.从炼狱中升华:我的父亲童书业

童教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01 回忆录

38.大学生与盲流

章文岳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

2002 回忆录 39.大雅宝旧事

张郎郎

文汇出版社

上海

2004 【未来书城出版社

台北

2003】回忆录

40.“大跃进”亲历记

王梦初编

人民出版社

北京

2008 回忆录

41.大跃进亲历记

李锐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

1996 【南方出版社 广州 1999】

回忆录

42.当代四川要事实录:第一辑

当代口述史丛书编委会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2005 口述史【文集】

43.当代四川要事实录:第二辑

当代口述史丛书编委会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2008 口述史【文集】

44.滴血的童心:孩子心中的文革

李辉、高立林主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北京 1989 纪实文学

45.第一个平反的“右派”:温济泽自述

温济泽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1999 回忆录

46.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

李向东

王增如

湖北人民出版社

武汉

2006 纪实文学

47.丁玲在北大荒

郑笑枫

湖北人民出版社

武汉

1989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

2008】

纪实文学

48.丁玲自叙

丁玲著

王增如、李燕平编

团结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49.定西孤儿院纪事

杨显惠

花城出版社

广州

2007 纪实文学 50.动荡的青春:红色大院的女儿们

叶维丽、马笑冬口述

叶维丽撰稿

新华出版社

北京 2008 回忆录

51.断翅飞翔 陆政英 云南人民出版社 昆明 2002 自传

52.断桅揚帆:蒙冤二十五年的公安局长

扬帆口述,丁兆甲整理

群众出版社

北京

2001 自传

53.对人世的告别 陈白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1997 回忆录

54.二流堂纪事

唐瑜

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肥

1997 【图文增订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5】回忆录

55.二十世纪中国风云实录:百年名人自述

方建文、张鸣编

线装书局

北京

2000 自传

56.二十一年:纪实文集

多人

作家出版社

北京

2005 回忆录【文集】 57.二十一年:纪实文集(续集)

多人

作家出版社

北京

2009 回忆录【文集】

58.氛围:一个过了分寸的故事

俞天白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哈尔滨

1984 纪实文学

59.风起青萍末

金凤

华文出版社

北京

1989 回忆录 60.风起雨落几鸿儒

丁力编

团结出版社

北京

1993 纪实文学 61.风雪夹边沟:千古奇冤 旷世英魂

赵旭

作家出版社

北京

2002 纪实小说

62.风雪人生

陈星

当代中国出版社

北京

2004 回忆录 63.风雨半支莲

钟鸿

华龄出版社

北京

2006 回忆录

64.风雨伴鸡鸣:我的父亲韩德培传记

韩铁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

2000 传记

65.风雨伴君行:我与何干之的二十年

刘炼

广西教育出版社

南宁

1998 回忆录

66.风雨九十年:潘大逵回忆录

潘大逵

成都出版社

成都

1992 回忆录

67.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

萧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1999 自传 68.风雨岁月:清华大学“文化大革命”忆实

刘冰

1998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回忆录

69.风雨七十年:时代大潮中的我和我的一家

周克口述

顾训中整理

文汇出版社

上海

2006 回忆录

70.风云侧记:我在人民日报副刊的岁月

袁鹰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

2006 回忆录

71.浮沉杂忆 陈学昭 花城出版社 广州 1981 回忆录

72.负笈燕园:1953—1957:风雨北大

马嘶

群言出版社

北京

1999 回忆录

73.改造

胡大成群言出版社

北京

2010 回忆录

74.干校六记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1981 【广角镜出版社

香港

1981 校定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2 时报文化 台北 2006 】回忆录

75.告别夹边沟

杨显惠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

2003 纪实文学

76.葛佩琦回忆录

葛佩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1994 回忆录

77.公安战线五十年:一位副部长的自述 严佑民 群众出版社 北京 2005 史料

78.功臣与罪人(潘汉年的悲剧)王朝柱 海天出版社 深圳 1993 传记

79.共和国第一冤案:狂人自白

张重天

华艺出版社

北京

1989 【狂人自白:扬帆冤案始末 学林出版社

上海

1999 】

纪实文学

80.共和国洗冤录

曹英、余敏辉编

团结出版社

北京

1993 纪实文学 81.孤独的寒星:上官云珠

刘澍

团结出版社

北京

2007 传记 82.顾准的最后25年

罗银胜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

2005 传记 83.顾准日记

顾准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

1997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2002】日记

84.顾准寻思录

陈敏之、丁东编

作家出版社

北京

1998 纪念文集 85.顾准自述

顾准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2002 回忆录 86.关露传

丁言昭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上海

2009 传记

87.郭沫若的晚年岁月

冯锡刚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

2004 传记 88.郭小川1957年日记

郭小川

河南人民出版社

郑州

2000 日记

89.国家大事:战略科学家蒋新松生死警示录

李鸣生

作家出版社 1999 传记

90.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

金敬迈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

2002 回忆录

91.浩然口述自传

浩然口述,郑实采写

华艺出版社

北京

2000 【我的人生:浩然口述自传

天津人民出版社

天津 2008】自传

92.贺绿汀传

史中兴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

2000 传记

93.红尘冷眼:一个文化名人笔下的中国三十年

宋云彬

山西人民出版社

太原

2002 日记

94.红色家庭档案——罗瑞卿女儿的点点记忆

罗点点

南海出版社

海口

1999 回忆录

95.红色季风

咏慷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南昌

2000 回忆录

96.红色牛棚:中国“五七”干校纪实

赵丰编著

青海人民出版社

西宁 1999 纪实文学

97.红色少女日记

1966~1971 一个红卫兵的心灵轨迹

张新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2003 日记

98.红卫兵长征日记

方广胜著、方新阳修订

中国新闻出版社

北京 2004 日记

99.黄昏雨

知侠、真骅

青岛出版社

青岛

1994 回忆录

100.火凤凰: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 秦德君、刘淮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 1999 自传

101.胡风集团冤案始末

李辉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

1989 【湖北人民出版社

武汉

2003】纪实文学

102.胡风自传

胡风

江苏文艺出版社

南京

1996 自传

103.胡兰畦回忆录:1901~1994 胡兰畦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回忆录

104.沪上法治梦

何济翔

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2001 回忆录 105.黄翔鹏纪念文集

周沉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福州

2001 回忆录 106.黄源回忆录

黄源

浙江人民出版社

杭州

2001 回忆录 107.恍若隔世:回眸夹边沟

邢同义

兰州大学出版社

兰州

2004 纪实文学

108.回声集:关于《赤子吟》的通信和书评汇编

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

2005 附回忆录

109.回首残阳已含山

殷毅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2003 回忆录 110.回望流年:李新回忆录续篇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111.悔余日录

冯亦代著

李辉整理

河南人民出版社

郑州

2000 回 7 忆录

112.魂牵净土:《刘志丹》平反始末

刘尚淳

1999 河南人民出版社

郑州

纪实文学

113.记忆:往事未付红尘

章立凡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安

2004 回忆录

114.检讨书:诗人郭小川在政治运动中的另类文字

郭晓惠、丁东、严硕编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

2001 史料

115.劫灰残编

卢叔宁

2000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

日记

116.解冻时节

贾植芳、任敏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

2000 书信集 117.经历:我的1957年

和凤鸣

敦煌文艺出版社

兰州

2001 【修订版

2006】回忆录

118.荆棘路: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

牛汉、邓九平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119.精神的流浪:丁东自述 丁东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北京 2004 自传

120.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

戴煌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

1998 【学林出版社

上海

2000】回忆录

121.锯齿啮痕录

流沙河

三联书店

北京

1988 纪实文学

122.卷地风来:右派小人物记事

茆家升

远方出版社

呼和浩特

2004 回忆录

123.坎坷道路上的足迹

许杰口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1997 自传

124.困惑的大匠·梁思成林洙

山东画报出版社

济南

1997 回忆录 125.浪:一个“叛国者”的人生传奇

关愚谦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2001 【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台北

2003】自传

126.老爸青春无歌

孔祥骅

宁夏人民出版社

银川

2006 书信体回忆录

127.烙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集体记忆

林贤治主编

花城出版社

广州

2010 回忆录

128.篱槿堂自叙:我的回忆录

赵俪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

1999 传记

129.李德伦传

罗筠筠

作家出版社

北京

2001 传记

130.李方舟传:凄风苦雨中的追思

朱东润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

1996 【第2版 2004】传记

131.里面的故事

朱正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5 纪实文学

132.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

顾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1997 回忆录

133.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

《新文学史料》编辑部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2009 回忆录【文集】

134.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年纪实(三卷)

周明主编

华夏出版社

北京

1986 【北岳文艺出版社

六卷

太原

1989】纪实文学

135.罹难记

曹德元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

2008 【稿本

2007】 回忆录

136.炼狱人生

张强华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4 回忆录

137.林昭,不再被遗忘

许觉民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

2000 纪念文集

138.伶人往事

章诒和

湖南文艺出版社

长沙

2006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2006 明报出版社

香港

2007】传记

139.刘节日记:1939-1977 全2册

刘节

2009 大象出版社

郑州

日记

140.刘少奇冤案始末

黄峥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

1998 传记 141.刘英自述

刘英

人民出版社

北京

2005 自传

142.流放大西北

李晓伟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

2002 纪实文学 143.流放与直言

黎焕颐

百花文艺出版社

天津

2001 回忆录 144.六月雪: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

牛汉、邓九平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145.龙卷风:“小人物”沉浮自述

蓝翎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

2004

回忆录

146.漏网

牧惠

河南人民出版社

郑州

1997 回忆录

147.卢作孚追思录

周永林、凌耀伦主编

重庆出版社

重庆

2001 回忆录【文集】

148.罗隆基:我的被捕的经过与反感

谢泳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1999 传记

149.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金玉良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 2009 回忆录

150.毛泽东信任的医生傅连暲 钟兆云、王盛泽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2006 传记

151.卯时

赵章武

2006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

回忆录

152.没有情节的故事

季羡林主编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2001 回忆录

153.蒙冤三十年

吴晔、安哲、梁永琳编选

华岳文艺出版社

西安

1989 纪实文学

154.民间的回声: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伉俪传 蒋丽萍、林伟平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 1998【增订插图本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 2004】传记

155.民间书信:1966-1977:中国民间思想实录

徐晓主编

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肥

2000 书信集

156.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全3册)

胡平、晓山编

群众出版社

北京

1998 纪实文学

157.母亲杨沫 老鬼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 2005 回忆录 158.蓦然回首

徐友渔

河南人民出版社

郑州

1999 回忆录 159.那个年代中的我们(上、下册)

者永平主编

远方出版社

1998 回忆录【文集】

160.南苑随记

杜闻贞

江苏人民出版社

南京

2005 回忆录 161.难得清醒

李庄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

1999 回忆录

162.难言“太学生”:工农兵学员酸甜苦辣实录

老久、锋子主编

红旗出版社

北京

1994 纪实文学

163.聂绀弩还活着

政协京山县文史资料委员会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1990 纪念文集

164.聂绀弩传

刘保昌

崇文书局

武汉

2008 传记 165.聂绀弩自叙

团结出版社

北京

1998 自传 166.凝望夕阳

邢小群

青岛出版社

青岛

1998 访谈录

167.牛棚日记:一九六六-一九七二

陈白尘

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1995 日记

168.牛棚杂忆

季羡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北京

1998 【第2版 2005 华艺出版社

北京

2008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 2009】回忆录

169.牛田洋风潮

黄建斌

湖南文艺出版社

长沙

2009 纪实文学 170.牛田洋灾难亲历记

陈树仁

2009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

回忆录 171.潘序伦传:中国会计之父潘序伦的坎坷人生

罗银胜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007 传记

172.蒲梢沧桑:九十忆往

傅振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1997 回忆录

173.浦熙修:此生苍茫无限

袁冬林

大象出版社

郑州

2002 传记 174.启功口述历史

启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4 回忆录 175.启功杂忆

启功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2004 回忆录

176.亲历历史

张贤亮、杨宪益等

中信出版社

北京

2008 回忆录

【文集】

177.亲历一九五七

徐铸成湖北人民出版社

武汉

2003 回忆录 178.亲历者记忆(全2册)

朱地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

2005 回忆录

179.青春·北大

胡伯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2006 回忆录 180.情系天山

李才义

作家出版社

北京

2008 【稿本

2007】

纪实文学

181.囚徒手记

雁翼

陕西人民出版社

西安

1993 回忆录

182.人生败笔:一个灭顶者的挣扎实录

邵燕祥

河南人民出版社

郑州

1997 自传

183.人生沉浮录(全2册)

柳萌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1996 纪实文学

184.人有病 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陈徒手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2000 纪实文学

185.人在文坛:耿庸纪传

路莘

山西人民出版社

太原

1999 传记 186.人在漩涡:黄苗子与郁风

李辉

山东画报出版社

济南

1998 传记

187.如梦岁月

白桦

学林出版社

上海

2002 回忆录

188.三十万言30年:1955-1985“胡风案”侧记

路莘

宁夏人民出版社

银川

2007 史料

189.沙孟海兄弟风雨录

黄仁柯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

2005 传记 190.沙文汉与陈修良

泰栋、亚平

宁波出版社

宁波

1999 传记 191.上海生死劫

郑念著,程乃珊、潘佐君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杭州

1988 【生死在上海

郑念著,方耀光等译 百家出版社 上海 1989】 自传体小说

192.生机无限

文洁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2003 自传 193.生命的赞歌

梅台加

珠海出版社

广州

2000 回忆录

194.生正逢时:屠岸自述

屠岸口述,何启治、李晋西编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10 回忆录

195.沈善炯自述

沈善炯口述,熊卫民整理

湖南教育出版社

长沙

2009 自传

196.十年风暴中的爱国民主人士

汪东林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197.石鲁传

张毅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西安

2001 传记

198.史无前例的年代:一位人民日报老记者的笔记(上、下)

纪希晨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

笔记

199.逝者如斯

王觉非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2001 回忆录

200.受难者的妻子们:胡风冤案中的女性

路莘

花城出版社

广州

1990 纪实文学

201.舒芜口述自传

舒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2002 自传 202.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

刘海军编著

作家出版社

北京

2005 传记

203.书生累:深酌浅饮“三家村” 李辉编著 海天出版社 深圳 1998 204.树与林同在刘心武

山东画报出版社

济南

1999 纪实文学 205.谁敢问问自己

张抗抗

时代文艺出版社

长春

2007 回忆录 206.水底的火焰:知识分子萧乾

1949-1999 丁亚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10 传记

207.思痛录

韦君宜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1998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

2003】

回忆录

208.“四清”运动亲历记

郭德宏、林小波编

人民出版社

2008 回忆录

209.虽九死其犹未悔

叶笃义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1999 回忆录

210.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

李岫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2006 传记

211.他们的岁月

彭小莲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

2000 传记

212.天地一书生:周一良自传

周一良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10 自传

213.谭其骧日记

葛剑雄编

文汇出版社

上海

1998 日记

214.王蒙自传

(一):半生多事

王蒙

花城出版社

广州

2006 自传 215.王造时:我的当场答复

叶永烈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

1999 传记

216.往事并不苍老:一个50年代大学生的日记

1956.8~1961.8 赵熙德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海 1997 日记

217.往事并不如烟

章诒和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2004 【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

2005】

回忆录

218.往事重温——叶君健和苑茵的人生曲

苑茵著、叶念伦整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08 回忆录

219.往事钩沉:重大冤案实录

杨万福主编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

1996 纪实文学

220.往事如烟:记胡风

梅志

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1987 【往事如烟:胡风沉冤录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

1989 胡风沉冤录

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89 往事如烟:胡风沉冤录

河南人民出版社

郑州

1997】回忆录

221.往事随想

艾芜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2000 回忆录 222.往事杂忆

朱伯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00 回忆录 223.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北京

1991 【第2版

1998】回忆录

224.文革中的我于光远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

1995 回忆录 225.“文化大革命”中的名人之死

李永主编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北京

1993 纪实文学

226.“文化大革命”中的名人之狱

李永主编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北京

1993 纪实文学

227.“文革”洗冤录 韩尚于编 团结出版社 北京 1993 纪实文学 228.我的朝鲜战争:一个志愿军战俘的自述

张泽石

时事出版社

北京

2010 自传

229.我的成名与不幸:王人美回忆录

王人美口述,解波整理

团结出版社

北京

2007 回忆录

230.我的父亲陈企霞

陈恭怀编著

接力出版社

南宁

1994 传记 231.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毛毛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

2000 传记

232.我的复旦四年:1955-1958 徐成淼

大象出版社

郑州

2005 日记 233.我的青春回忆录:陈凯歌自传

陈凯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9 自传

234.我的人生苦旅

柳溪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

2000 回忆录 235.我的“文革”岁月

陈小津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 2009 回忆录 236.我的一个世纪

董竹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1997 回 14 忆录

237.我的一九七六:口述历史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都市报联合主编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

2008 口述

238.我的祖父——诗人公木的风雨年轮

张菱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

2004 传记

239.我的罪名:蒋介石的干儿子——陪都金融大亨康心如之子康国雄的传奇人生 康国雄口述、何蜀整理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 2005 回忆录【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9】

240.我和爹爹赵丹 赵青 昆仑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241.我家

遇罗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2000 回忆录 242.我叫新凤霞

新凤霞

北京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243.我们的六十年代

旷晨、潘良编著

中国友谊出版社

北京 无前例2005 回忆录

244.我们的五十年代

旷晨、潘良编著

中国友谊出版社

北京

2005 回忆录

245.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

季羡林主编

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2000 回忆录

246.我陪胡风坐牢

梅志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

2002 回忆录 247.我亲历过的政治运动

萧克、李锐等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248.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

牛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2008 自传

249.我是刘绍棠:刘绍棠自白

刘绍棠

团结出版社

北京

1996 自传 250.我心深处·一位话剧演员的今生今世

沙漠

山东画报出版社

济南

2010? 回忆录

251.我有这样一个母亲

李南央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 2002 【开放杂志社 香港 2003】 回忆录

252.我与“五七干校”

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

2009 人民出版社

北京

回忆录

253.我与胡风:胡风事件三十七人回忆

晓风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银川

1993 回忆录

254.我与顾准

陈敏之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

2003 回忆录

255.我这样走过来

陈白尘著,陈虹、陈晶编

江苏美术出版社

南京

2008 自传

256.乌“昼”啼∶1958 年“鸣放”期间杂文小品文选

段跃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

1998 史料

257.无罪流放:66位知识分子五七干校告白

贺黎、杨健采写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258.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

吴德口述,朱元石等访谈、整理

当代中国出版社

北京

2004 回忆录

259.吴阶平传 邓立 浙江人民出版社 杭州 1999 传记

260.吴祖光日记:1954-1957 吴祖光

大象出版社

郑州

2005 日记 261.吴祖光自述

吴祖光

大象出版社

郑州

2007 自传

262.咸宁干校一千天

杨静远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 2000 回忆录 263.向阳湖文化人采风.(上、下)

李城外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1997 2001 访谈录

264.向阳情结 :文化名人与咸宁.(上、下)

李城外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1997 2001 回忆录 【文集】

265.向阳日记

张光年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

1997 【第2版

向阳日记:诗人干校蒙难纪实

2004】日记

266.萧乾回忆录

萧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

2005 回忆录

267.小书生大时代:朱正口述自传

朱正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1999 传记

268.心灵实录

冯骥才

中州古籍出版社

郑州

2005 口述史 269.心路:良知的命运

杨勋

新华出版社

北京

2004 回忆录 270.心曲

卢群、李牧编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南京

1980 回忆录 271.心香泪酒祭吴宓

张紫葛

广州出版社

广州

1997 【捷幼出版社 台北

1998 修订增补本

漓江出版社

桂林

2007】传记

272.新生备忘录

李应宗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

武汉

2000 史料 273.徐尔灏纪念文集

杨遵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南京

2000 纪念文集

274.徐铸成回忆录

徐铸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京

1999 【修订版

2010】回忆录

275.雪纷纷:震动全国骇人听闻的王亚卓事件内情

邢卓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1991 纪实小说

276.血泪真诚:一个红卫兵头头的手记

周长明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南昌

1993 纪实小说

277.血色黄昏 老鬼 工人出版社 北京 1987 【重印 1989 199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7 2005(修订版)】自传体小说

278.血色流年

冀汸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04 回忆录

279.血统:一个黑五类子女的文革记忆

艾晓明

1994 花城出版社

广州

纪实文学

280.血与火的教训:“文革”著名武斗惨案纪实

地久,、致武

1993 新疆大学出版社

乌鲁木齐

纪实文学

281.血与铁 老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8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 2002】自传体小说

282.寻找家园

高尔泰

花城出版社

广州

2004 回忆录

283.殉道者:胡风及其同仁们

万同林

山东画报出版社

济南

1998 传记

284.燕园师友记

马嘶

北京燕山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285.杨成武见证文革

权延赤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

纪实文学 286.杨宪益与戴乃迭:一同走过

李辉

大象出版社

郑州

2001 传记 287.杨宪益自传

杨宪益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

2010 自传 288.遥望学生时代:三个50年代大学生的通信

赵熙德、陈修诚

东方出版中心

上海

2000 书信

289.野火春风:文化大革命中的李英儒

李小龙

昆仑出版社

北京

1999 传记

290.叶启芳传:从教堂孤儿到知名教授

易新农、夏和顺

中山大学出版社

广州

2007 传记

291.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一九六九-一九七二

叶圣陶、叶至善

人民出版社

北京

2007 书信

292.一百个人的十年:1966~1976 冯骥才

江苏文艺出版社

南京

1991 【1995,足本

1997 时代文艺出版社

长春

2001 2004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

2008 香江出版公司

香港

1987】纪实文学

293.一辈子:吴祖光回忆录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

2004 回忆录 294.一个不可遗漏的角落:金城脚下“文革”底层见闻

恩冬

2006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

回忆录

295.一个法官坎坷的路

尹木

德宏民族出版社

芒市

1998 传记 296.一个少年犯的回忆录 常振威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

2007 【血色洗礼:让人长嘘一两声

稿本

2002 2005】回忆录

297.一个探索者的人生

李扬鉴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

2009 回忆录 298.一个幸运知识分子的坎坷

杜闻贞

江苏人民出版社

南京

1999 回忆录

299.一个真正的人——彭德怀

彭德怀传记编写组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94 传记

300.一个真正牧马人的自述

曲啸

南开大学出版社

天津

1985 回忆录

301.一粒珍珠的故事

刘德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2006 自传 302.一叶知秋:杨伟名文存

杨伟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

2004 史料

303.一纸苍凉:《杜高档案》

杜高著

李辉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

2004 史料

304.依稀碧庐:亦奇亦悲“二流堂”

李辉编著

海天出版社

深圳

1998 史传散文

305.殷殷关山血:当代女杰陆兰秀的一生

丁群

1993 江苏人民出版社

南京

传记

306.永远的求索:杨宪益传

邹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01 传记

307.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

葛剑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传记 308.又见梅娘

陈晓帆编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2002 回忆录 309.又见昨天

杜高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4 回忆录

310.雨雪霏霏:北大荒生活纪实

吴永良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

2002 【修改稿本 2005 增订本 五七学社出版公司

香港

2009】回忆录

311.狱里狱外

贾植芳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

1996 自传

312.遇罗克:遗作与回忆

徐晓等编

1999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

回忆录【文集】

313.冤案与名人:中国知识界名人冤案实录(全3册)

胡平、晓山编

群众出版社

北京

2001 纪实文学

314.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三线

王春才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1991 传记

315.原上草: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

牛汉、邓九平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

1998 回忆录

316.在高墙内

梅志

工人出版社

北京

1989 回忆录

317.在历史的漩涡中:中国百名大右派

姚杉尔

朝华出版社

北京 1993 纪实文学

318.在特殊监狱里

于艾平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

1999 自传体小说 319.在“五七干校”的日子

唐筱菊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

2007 回忆录【文集】

320.张申府访谈录

(美)

舒衡哲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

2001 访谈录

321.章乃器

林涤非

花山文艺出版社

石家庄

1999 传记

322.找灵魂:邵燕祥私人卷宗:1949-1976 广西师大出版社

桂林

2004 史料

323.赵树理传

戴光中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1987 1993 传记 324.赵树理传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

北京

2006 传 19 记

325.真相

刘秀臣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

2002 回忆录

326.只言片语:中国作协前秘书长的回忆

张僖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2002 回忆录

327.只有云雀知道你

陈瑞晴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

2007 【自印本 北京 2006】 纪实小说

328.中国的眸子

胡平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1989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香港 1990;作家出版社 北京 1993;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 2005】 纪实文学

329.中国现代冤狱纪实

湘霖、宏宇编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呼和浩特 1989 【第2版 1996】纪实文学

330.中国作家协会在干校

阎纲、谢永旺、萧德生编

作家出版社

北京

2007 回忆录【文集】

331.忠诚:志愿军战俘归来人员的坎坷经历

贺明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 1998 史料

332.追寻

李蕴晖(邹世敏)

甘肃人民出版社

兰州

2002 回忆录 333.追寻储安平

谢泳、程巢父主编

广州出版社

广州

1998 传记 334.追寻黄万里

赵诚

书海出版社

太原

2004 传记

335.自诬与自述:聂绀弩运动档案汇编

武汉出版社编

武汉出版社

武汉

2005 史料

336.走进炼狱

何金铭

河南人民出版社

郑州

1997 回忆录

337.走向混沌第一部: 反右回忆录

劳改队纪事

从维熙

作家出版社

北京

1989【风云时代出版公司

台北

198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8 北京出版社

北京

2001 花城出版社 广州

2007 】回忆录

338.昨宵风雨

陈昌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2005 纪实文学 339.昨夜风

刘益旺

华龄出版社

北京

2004 回忆录

340.昨夜西风凋碧树

徐光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

2001 回忆录

中国大陆非出版社出版(62种)1.1957:新湖南报人 朱正主编 自印本 长沙 2002 回忆录【文集】 2.俺这一辈子 李理 自印本 2004 回忆录

3.悲欣交集话文革 曹承义著 钟逸整理 自印本 武汉 2008 回忆录 4.不容湮灭的记忆 朱宇 自印本 贵阳 2010 回忆录 5.陈克礼传 阿比德·马纪堂 自印本 1990 传记 6.从历史的漩涡中过来 林定恕 自印本 2007 回忆录 7.纯粹孟氧 孟小灯 自印本 2004 传记

8.带刺的红玫瑰:古大存沉冤录 杨立编著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广州 1997 9.一个小人物的苦涩记忆 李执民编著 自印本 2005 回忆录 10.苍天有情 张林冬口述,晓叶整理 自印本 2006 回忆录

11.松仔岭事件真相 牧惠主编 广东省恩平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 恩平2002 史料

12.芳华永远:封佩玲纪念文集 周宗贤主编 自印本 2004? 纪念文集 13.慰英灵: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 徐充、刘顺发编 自印本 南京 2002 史料

14.叶落萧萧 江流滚滚:共和国早期的故事 郭维敬、梁惠全编著 自印本 2004 纪实文学

15.重新站起来 宋家模 自印本 2004 回忆录

16.基层文革:一个普通人青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刘国凯 自印本 2005 回忆录

17.犯难生自述:张宣回忆录(第一、二集)张宣 自印本 2005 回忆录

18.风萧萧路曼曼 李才义 自印本 【原书标明“海珠出版社”出版,但该社社名、书号等均为假造,应系某书商自印】 2001 纪实文学

19.更能消几番风雨:张翅翔纪念文集 自印本 2005 纪念文集 20.回首忆当年 高昭一 自印本 时间不详 回忆录

21.鉴往知来:一个右派分子在乡下的忏悔日记[1958.4-1961.1] 刘皓宇 自印本 长沙 2008 日记

22.劫海恶波 吴容甫 自印本 长沙 2000 回忆录

23.金桥路漫:“通渭问题”访谈报告 张大发 定西市作家协会 2005 访谈录

24.景中村的呼唤 魏光邺 自印本 时间不详 回忆录 25.静夜思 应山红 自印本 2004 回忆录

26.老兵沉浮记:乐与泣的自白 石路 自印本 2006 自传 27.烙印 钱煇焴 自印本 北京 2008 回忆录 28.炼狱祭 李运禹 自印本 2007 回忆录 29.烈日之下 刘光华 自印本 2006 回忆录

30.流年回眸 丁弘 南通文史编辑部 南通 1999 回忆录

31.彭文应先生百年诞辰(1904-2004)纪念册 彭文应亲友编 自印本 上海 2004 纪念文集

32.品味人生:反右蒙难五十年 王玉林 自印本 北京 2006 回忆录 33.七机部文革八年——杨国宇日记 杨国宇 自印本 2001 34.秋梦追思(上下册)范正美 自印本【原书标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但该社称其书号、责编等均为假造,应系某书商自印】 2007 回忆录

35.人·鬼·人:苦难的历程 刘皓宇 自印本 长沙 2002 回忆录 36.“沙坪”四川右派的集体坟场 自印本 时间不详 回忆录

37.石鼓滩头:湖南衡阳反右史事 自印本 衡阳 1998 【增订本 2008】回忆录

38.逝水年华回忆录 喻民 自印本 昆明 2006 回忆录

39.王锺翰手写甲丁日记:1954-1957 王锺翰 自印本 北京 2005 日记

40.往事(增订本)龙实 自印本 2008 回忆录 41.往事难忘忆沧桑 林向北 2010 自印本 成都 自传 42.文革沉思录(全三册)王军胜 2005 自印本 上海 日记

43.文革日记(1966年6月1日—1968年5月19日)王林 自印本 2008 日记

44.我的悲喜人生 张永经 自印本 北京 2002? 回忆录

45.我的《金色年华》及其他 杨天胤 自印本 昆明 2008 回忆录 46.我的七十年 刘智田 自印本 2006 回忆录

47.我所经历的新中国 铁流(黄泽荣)自印本 2010 自传

48.五八劫:一九五八年四川省中学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记实 王建军主编 自印本 2005 史料

49.幸存者手记 曾伯炎 自印本 2006 回忆录

50.血泪交响曲:我的右派生涯 王铁生 自印本 杭州 时间不详 回忆录

51.杨宪益传 雷音 自印本 2004 传记

52.一个红卫兵的日记 王端阳 2007 自印本 北京 日记 53.一个医生的风雨足迹 许岳林 自印本 2006 回忆录 54.悠悠岁月情 唐宝义 自印本 昌黎 2003 回忆录 55.在劫难逃 靳昌原 自印本 2007 回忆录

56.狰狞岁月愁:1957—1979 高兆忠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校史资料室 太原 1999 回忆录

57.整风反右的回忆:一九五七年 修订版 周演 自印本 1998 回忆录 58.直立行走的水:“顽固右派”记者的苦苦抗争 刘衡 自印本 北京 时间不详 回忆录

59.重庆“砸烂公检法”亲历记 王成林 自印本 重庆 2003 回忆录 60.追忆与思考:纪念我的父母荃麟和葛琴 小鹰 自印本 2007 纪念文集

61.自掌嘴:我当右派的心路 李仕兴 自印本 郑州 2003 回忆录 62.走出豆豆溪 王地山 自印本 郑州 2004 回忆录

中国台港澳出版(132种)

1.789集中营:中国高干子女中一个特殊群体的故事

米雅、晓涵

明镜出版社

1998 访谈录

2.暗潮

楚歌(赵明义)中华文化出版社

香港

2006 回忆录 3.百年寻梦

李承弘

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

香港

2010 回忆录 4. 暴风雨中一羽毛

巫一毛

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香港

2007 传记 5.北大一九五七

张元勋

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香港

2004 回忆录 6.边缘人生:我的文革岁月

筱白

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

香港

2006 回忆录

7.踩在刀刃上的岁月

吴国强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8 回忆录 8.曹禺访谈录

田本相、刘一军访谈整理

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香港

2000 访谈

9.尘劫:传奇女子张宁自传

张宁

明报出版社

1997 传记 10.沉思集

倪艮山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5 回忆录

11.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

陈伯达口述,陈晓农整理

阳光环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

2005 回忆录

12.陈伯达遗稿:狱中自述及其他

陈伯达著,陈晓农编注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香港

1998 回忆录及文集

13.陈情表

陈廷祚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香港

2009 回忆录 14.从牛棚到干校

司徒丙鹤

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1992 回忆录 15.从人到猿:在返祖年代

黎焕颐

明报出版社

香港

2003 回忆录 16.大记者陆铿纪念文集

崔蓉芝策划,张伟国编辑

新世纪出版社

香港 2009 纪念文集

17.倒下的英才

唐金鹤

科华图书出版公司

香港

2009 回忆录 18.东湖风云录:武汉文革的群众记忆

徐海亮编著

银河出版社

香港

2005

回忆录

19.多面人生

朱汉生

香港文艺出版社

香港

2009 传记体纪实小说 20.二劳改和女人们:一个右派分子的见闻

吴越

大风出版社

香港

2009 回忆录

21.反文革第一人及其同案犯

刘文忠

澳门崇适文化出版拓展有限公司

澳门

2008 回忆录

22.焚心煮骨的日子:文革回忆录

王西彦

昆仑制作公司

香港

1991 回忆录

23.风雨人生路:一个残疾苦囚新生记

刘文忠

澳门崇适文化出版拓展有 24 限公司

澳门

回忆录

24.奉献:我经历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杨道远

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 香港

2010 回忆录

25.革命吞噬它的儿女: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

徐庆全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香港

2008 纪实文学

26.共和国部长的挽歌:张霖之的奋斗与牺牲

俞虎

高文出版社 台北

2003 传记

27.共用的墓碑

李世华

明镜出版社

香港

2008 家史

28.孤琴

巫宁坤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2009 回忆录 29.管惟炎口述历史回忆录

管惟炎

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

新竹

回忆录

30.滚爬血腥路:忆我贱民、平民人生

万耀球

香港五七出版社

香港 2009 【自印本】回忆录

31.好人一生不平安

吴象

明报出版社

香港

2007 【自印本

2005】

回忆录【文集】

32.红狗

齐家贞

五七学社出版公司

香港

2010 自传 33.红色纪念碑

郑义

华视文化

台北

1993 访谈录 34.红卫兵日记

陈焕仁

2006 中文大学出版社

香港

日记

35.红卫兵兴衰录:清华附中老红卫兵手记

宋柏林著,余汝信编注

2006 德赛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日记

36.红卫兵这一代

米鹤都

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香港

1993 回忆录 37.回顾与反思

汪国训

美域出版社 香港

2007 回忆录

38.回眸一笑:我在太阳不落的年代里

杨泽泉

五七学社出版公司

香港

2009 回忆录

39.极权下的名人

晓冲主编

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

香港

1998 纪实文学

40.祭:寻找母亲自杀地点的二十四小时

王焰

中华民族出版社

香港

2003 回忆录

41.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

赵锐

秀威资讯出版公司 台北

2009 传记 25 文学

42.检讨:旧档案里的中国海洋学术权威

薛原

秀威资讯出版公司

台北

2009 史料

43.劫后长忆:十年**纪事

穆欣

新天地出版社

香港

1997 回忆录 44.军报内部消息:“文革”亲历实录

卢弘

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4 【自印本

北京

2004】回忆录

45.君子之交

章立凡

明报出版社

香港

2005 【君子之交如水

作家出版社

北京

2007】传记

46.坎坷

李永爵

现代革命史文献丛刊

香港

2007 回忆录

47.哭泣的北大荒

姜昉

生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台北

1996 回忆录 48.历史激流中的动荡和曲折

杨宽

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 1993 自传

49.历史伤口:二十年寻访右派实录

李泥(李静之)

明镜出版社

香港 2008 【自印本

北京

2004】访谈录

50.炼人学校:五七干校生活一千日

苑青(杨静远)

海风出版社

台北

1993 回忆录

51.林希翎自选集

林希翎

顺景书局

香港

1985 文集

52.林昭之死:四十年祭

傅国涌

开放杂志社

香港

2008 传记 53.另类人生二十年

吴开斌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香港

2007 回忆录 54.刘宾雁纪念集

黄河清

明镱出版社

香港

2006 纪念文集 55.流放北大荒:我的右派生涯

吴国洋

文汇出版社

香港 2005 回忆录

56.六十余年家国:我的右派心路历程

张成觉

科华出版社

香港

2006 回忆录

57.路漫漫:第一部 火,第二部 泪

白祖诚

天马出版公司 香港

2008 【三部曲之三正在写作中】回忆录

58.落难英雄:丁盛将军回忆录

丁盛口述、金光访问记录、余汝信整理编注

2009 星克尔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回忆录

59.麦苗青菜花黃:大饥荒川西纪事

东夫

田园书屋

香港

2008 【自 26 印本

2007】 纪实文学

60.蒙恩历程

李景沆

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3 回忆录 61.梦幻春秋(上下集)

彭宜

五七学社出版公司

香港

2009 回忆录 62.那随风飘去的岁月

王嘉莉编

香港海洋国际出版社

香港

2008 纪念文集

63.难以纪念的纪念:一个北大高材生之死

宋诒瑞编

明报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2 回忆录

64.内蒙文革风雷:一位造反派领袖的口述史

高树华、程铁军

2007 明镜出版社

香港

回忆录

65.聂绀弩刑事档案

寓真

明报出版社

香港

2009 史料

66.聂绀弩百岁诞辰纪念集

毛大风 天马图书公司

香港

2003 纪念文集

67.牛棚里的笑声

金石

香港语丝出版社

香港

1999 回忆录 68.牛棚杂忆

张文达

大川出版社

台北

1999 回忆录

69.农场春秋

汪作民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6 回忆录/访谈录 70.飘泊在红海洋:我的大串联

金宇澄主编

1996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

台北

回忆录

71.平淡人生:回忆录

胡梦华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4 回忆录 72.七十年的经历

千家驹

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

香港

1988 传记 73.泣血年华

李梧龄

博思出版集团

香港

2002 【柯捷出版社

纽约

2008 】回忆录

74.秦城春秋:中国第一政治监狱实录

方舟

观海出版社

台北

1997 回忆录

75.青春无痕:一个造反派工人的十年文革

陈益南

中文大学出版社

香港

2006 回忆录

76.清华大学文革纪事:一个红卫兵领袖的自述

沈如槐

时代艺术出版社

香港

2004 自传

77.清华文革亲历:孙维藩日记

孙维藩

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香港

2008 回忆录

78.擎起共和国圣火:右派囚徒与国策死刑犯之路

余习广

田园书屋

香港

2008 回忆录

79.求索:兰州大学“右派反革命集团案”纪实

谭蝉雪

天马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10 回忆录

80.沙坪茶场:宋家山劳动教养纪事

汪孝直

五七学社出版公司

香港

2009 回忆录

81.伤害

赵文滔

夏菲尔出版社

香港

2008 【增订本 2008】回忆录 82.深深的伤痕:从右派分子到中港货柜车司机

林北超

新力文化

香港 2005 回忆录

83.生逢其时——“文革”第一刊物《朝霞》主编回忆录

陈冀德

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08 回忆录

84.生死沉浮:一件曾轰动上海的大案

叶思九

华夏文化

香港 2005 回忆录

85.生之舞:一群争取思想自由的先行者

陶洛诵

星辉图书有限公司

香港

2005 回忆录

86.十年一梦:前上海市委书记徐景贤文革回忆录

徐景贤

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回忆录

87.十世**喇嘛传记

降边嘉措

开放杂志社

香港

1999 【再版 2008】传记

88.顺长江水流残月

章诒和

牛津大学出版社

香港

2007 传记 89.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吴焱金口述,钟逸整理

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

香港

2009 回忆录

90.天府悲歌

李才义

国际港澳出版社

澳门

2002 纪实文学 91.天津市长胡昭衡

权延赤

汉典文化出版公司

香港

1999 传记 92.听梯楼日记 1974-1979 陈白尘

语丝出版社

香港

2001 日记 93.王申酉文集

王申酉

高文出版社

台北

2002 文集

94.文革第一文字狱:“三家村”案始末

张湛彬

太平洋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

香港

1998 纪实文学

95.“文革”期间我给林彪当秘书(全两册)

张云生、张业堃.中华儿 28 女出版社有限公司

香港 2003 回忆录

96.文革受难者:关于迫害、监禁与杀戮的寻访实录

王友琴

开放杂志社

香港

2004 传记

97.文革“五大领袖”:聂元梓回忆录

聂元梓

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5 回忆录

98.文革御笔沉浮录:梁效往事

范达人

明报出版社

香港

1999 回忆录

99.我不再是“我”:一个右派分子的精神死亡档案

杜高

明报出版

香港

2004 史料

100.我的反动自述

康正果

明报出版社

香港

2004 【出中国记:我的反动自述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2005 】自传

101.我的文化大革命

黄庆云

牛津大学出版社

香港

2006 自传 102.我在毛泽东身边的一万个日子

李敦白(Rittenberg)等著

林瑞唐译

智库文化公司

台北

1994 回忆录

103.吴法宪回忆录(上、下册)

吴法宪

北星出版社

香港

2006 回忆录

104.五七右派列传:第1-4 卷

申渊

五七学社出版公司

香港

2008 传记

105.五十年无祭而祭

章怡和等

星克尔出版社

香港

2007 文集 106.夕阳忆语:时代的变迁和我的托派生涯

赵芳举

马克思主义研促会

香港

2005 回忆录

107.献身大西南的年轻人

汪作民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6 回忆录

108.信阳事件

乔培华

开放杂志社

香港

2009 历史事件

109.行行重行行:“反右運動”祭

周绍昌

明镜出版社

香港

2008 回忆录

110.煦园春秋:水梓和他的家世

水中天编

中国艺苑出版社

香港

2006 传记

111.血与火的历炼:施义之纪念文集

陈枫主编

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香港

2005 纪念文集

112.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牛棚监狱五七干校生活纪实

刘济昆

昆仑制作公司

香港

1990 自传体小说

113.寻找梅娘

张泉

明镜出版社

香港

1998 传记

114.仰天长啸:一个单监十一年的红卫兵狱中吁天录

鲁礼安

中文大学

香港

2005 回忆录

115.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章怡和

星克尔出版公司

香港 2007 回忆录 116.一滴泪 :从肃反到文革的回忆

巫宁坤

远景出版社

台北

2002 【允晨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

2007】回忆录

117.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 1946-1986 遇罗锦

晨钟书局

香港

2009 自传

118.一个苦难的灵魂:我的母亲方坚志

孔令平

五七学社出版公司

香港

2009 传记

119.一生都在波涛中:红岩儿女 第三部 1949年以后(上、下册)

燕凌等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香港

2008 回忆录

120.英租界名流在文革的故事

濯非

明报出版社

香港

2005 纪实文学

121.右派情踪:七十二贤人婚姻故事

周素子

田园书屋

香港

2008 纪实文学

122.在那遥远的地方:新疆回忆录

张成觉

上海书局

香港 1999 回忆录

123.在如來佛掌中:张东荪与他的时代

戴晴

中文大学出版社

香港 2009 传记

124.在阳谋的祭壇上

朱维民

時代潮流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5 回忆录

125.这样事和谁细讲

章诒和

牛津大学出版社

香港

2009 【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 2009】回忆录

126.周恩来三救张钦礼

赵伟浩

银河出版社

香港

2003 传记 127.烛尽梦犹虚:胡耀邦助手林牧回忆录

林牧 新世纪出版社

香港

2008 回忆录

128.自由神的眼泪:父女两代囚徒的真实故事

齐家贞

明报出版社

香港

2000 回忆录

129.走错房间的右派精英

铁流

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

香港

2009 回忆录

130.走近林昭

许觉民

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香港

2006 纪念文集 131.最后的贵族

章诒和

牛津大学出版社

香港

2004 传记 132.左右春秋

绿石(原名陆清福)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6 回忆录

美国出版(41种)

1.北斗七星: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章子仲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4 传记

2.赤海漂零记

曾石荣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6 回忆录 3.沧桑岁月

陈文立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2 回忆录

4.从列宁格勒大学到新肇监狱

张轶东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7 回忆录

5.风雨人生

萧牧

柯捷出版社

纽约

2003 回忆录

6.甘苦浮生:一个凡人七十年的真实历史记忆

许诒光

柯捷出版社

纽约

2010 回忆录

7.格拉古轶事

张先痴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6 回忆录 8.红尘白浪

叶少华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4 传记

9.红卫兵小报主编自述:中国文革四十年祭

周孜仁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6 回忆录

10.花旗梦别神州泪

唐彼得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7 回忆录 11.活过爱过奋斗过

任众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6

回忆录 12.夹边沟惨案访谈录

赵旭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8 访谈录 13.苦难的历程

文彻赫恩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3 传记 14.老兵沉浮记

黄绍甫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9 传记

15.李锐日记(1-3)

李锐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8 日记 16.陆兰秀狱中遗文

丁群编注

成家出版社

新泽西 2000 史料 17.骆驼之歌:音乐家李鹰航传

曾芸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7 传记

18.梦断未名湖

陈奉孝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5

回忆录 19.迷失与求索

李乾

柯捷出版社

纽约 2007 回忆录

20.南京慧园里六号母子冤案

方子奋

柯捷出版社

纽约

2008 回忆录

21.凄风苦雨四十年

成中和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2

传记 22.亲历文革:14位南京大学师生的口述历史

董国强

柯捷出版社

纽约

2009 访谈录

23.人生

金世玲

柯捷出版社

纽约

2010 回忆录

24.三个红色殉道者:潘汉年、扬帆、关露的悲剧人生

周宗奇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5 传记

25.史迹

田建模

成家出版社

新泽西

2003 自传体长篇小说

26.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

晓风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4

回忆录

27.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

陈为人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5 【明镜出版社 2007】传记

28.我和我的三个半奴隶

闵和顺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5 回忆录 29.我以我血荐轩辕

徐文立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1 回忆录 30.伍文煦回忆录

柯捷出版社

纽约

2007 回忆录

31.燕园风雨铸人生

王书瑶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7 回忆录 32.阳谋下的人生

胡显中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8 回忆录 33.夜阑,涛声依旧:江之浒回忆录

柯捷出版社

纽约

2007 回忆录 34.忆林昭

甘粹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9 回忆录 35.永远的北大荒

黄湛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4 传记 36.俞润泉书信集

俞润泉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斯

2009 书信 37.云天孤雁待春还:李锐1975-1979家信集

李锐

溪流出版社

德克萨 32 斯

2007 书信

38.中国巴士底

李贵仁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7

回忆录 39.最后的地主

廖亦武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8 访谈录

40.昨夜风骤雨狂:一个人的两个故事(上)

吴弘达

劳改基金会

华盛顿

2003

传记

41.昨夜星辰昨夜风

朱锡侯口述

朱新地整理

柯捷出版社

纽约

2010 回忆录

未刊稿本及其他(29种)

1.丁酉之劫

袁伯诚

时间不详

回忆录 2.二十五年炼狱

周大觉

时间不详

回忆录 3.父亲的“戏剧”人生

若葵

时间不详

传记 4.故乡,伤他最深

邱永芬 时间不详

传记? 5.寒冷的夏天

史若平

时间不详

自传

6.荒唐人生

管正和

时间不详

自传【存疑:与《“右派”风云录》(关中禾(管正和)是否为同一稿本?】

7.回顾与反思

姚文元

时间不详

回忆录 8.李作鹏回忆录

李作鹏

时间不详

回忆录 9.女右派沈巧珍

楚一杵

时间不详

传记

10.亲历重庆大武斗:重庆反到底派一号勤务员自述

李木森回忆,何蜀整理

重庆

2006 回忆录

11.邱会作回忆录

邱会作

时间不详

回忆录

12.闪回:1957触电记【或名, 不设防的心灵】

孟犁野

2007 回忆录 13.十年文革:李雪峰回忆录(下)

李雪峰

时间不详

回忆录 14.逝者如斯

戴维堤

北京

时间不详

自传 15.铁窗•高墙•尤京博士

蒋仁德

重庆

2007 回忆录 16.团河农场七度春秋

梦波

时间不详

回忆录 17.往事

陈昌源

时间不详

回忆录

18.为了美好的明天(共分四个部分,第3部分:难忘的“文革”恶梦)

征夫

时间不详

回忆录【存疑:是否已有自印本?】

19.我当右派22年

王开泰

成都

2009 回忆录 20.我亲属中的七个右派分子

彭小明

时间不详

回忆录 21.我与北大同行

姚仁杰

北京

2004 回忆录 22.吴祖光

1957 陈明远

时间不详

回忆录 23.血纪(全3册)

孔令平

时间不详

回忆录 24.血泪纵横夹边沟

钟政

时间不详

回忆录

25.杨树达儿辈们遭遇的革命

杨德嘉

时间不详

回忆录 26.忧忧岁月

何鸿钧

重庆

时间不详

回忆录 27.右派生涯

曾国一

自贡

时间不详

回忆录

28.与林希翎对谈录

林希翎、涂光群

时间不详

访谈录

29.在阳谋的祭壇上:天山深处一个小右派的苦难生涯

朱峰

稿本

北京

1998 回忆录 【存疑:与《在阳谋的祭壇上》(朱维民

時代潮流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

2005)是否为同一种书?】

第二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读书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读书目

一、专著

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也在1994年至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吕必松,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吕必松,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出版。

赵金铭总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出版。共22本: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4本,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

2、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研究(5本,北京大学李晓琪教授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

3、对外汉语语言要素及其教学研究(4本,北京语言大学孙德金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研究(3本,北京语言大学王建勤教授主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

5、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张凯教授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 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

6、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 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

7、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研究(2本,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教授主编)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周小兵,第二语言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赵贤州、陆有仪,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黄锦章、刘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陈宏、吴勇毅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科目考试指南,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刘坚,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第13章:二十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学年鉴》编委会编,《中国语言学年鉴》(1999-2003)上、下册,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出版,7-100-04948-2/H·12132、语言学习与习得

《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等,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

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黄冰,第二语言习得入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3、二语/外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丛书:

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朱丽云,实用对外汉语难点词语教学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教材系列(刘珣主编):

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实用汉语师资培训教材:

赵金铭,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出版。张和生,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出版。实用汉语教师培训教材系列:

张辉、杨楠,汉语综合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汉语口语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汉语听力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汉语阅读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汉语写作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汉字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汉语词汇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汉语语法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汉语语音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周健、彭小川、张军,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彭增安、陈光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8年出版。

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年3月第一版。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束定芳等,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美)马丁.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

高一虹,“1+1>2”外语学习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戴炜栋、任庆梅,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中国英语教师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出版。

文化教学

周思源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出版。

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语言测试

张凯,标准参照测验理论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张凯,语言测验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研究书系: 张凯等,语言测试及测量理论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郭树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技术报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陈宏,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工作规范,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报告精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HSK语言测试专业硕士论文精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谢小庆、鲁新民,考试研究文集(第1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谢小庆、彭恒利,考试研究文集(第2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谢小庆、张晋军,考试研究文集(第3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第二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邹申,语言测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年9月出版。

4、应用语言学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一版。桂诗春,应用语言学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9月出版。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出版。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齐沪扬、陈昌来主编,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5、英文原著、文库、丛书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54+58册)剑桥英语教师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册)汤姆森英语教师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册)剑桥应用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0册)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10册)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册)外语教学法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册)

牛津英语教师宝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5册)

剑桥英语教师宝库,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5册)、2007年(6册)西方语言学原版影印系列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20册)应用语言学实践系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10册)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8月出版。(13册)

二、论文集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编,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1——8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第1——7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8、1990、1993、1997、2000年出版。吕光旦,对外汉语论丛第一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竞成,对外汉语论丛第二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截至2006年,已出版了五集)张德鑫、李晓琪主编,对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汉语教学研究——牛津研讨会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盛炎、沙砾,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潘文国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潘文国主编,汉语国际推广论丛(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1-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06年出版。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教学学刊(第1-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6年出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语教学信息中心编,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第1-6辑),2005-06年出版。

三、刊物

《世界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 《汉语学习》

《语言文字应用》 《海外华文教育》

《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外语教学与研究》 《国外外语教学》 《外国语》 《外语界》 《现代外语》 《当代语言学》 《辞书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第三篇:文革论文

文化大革命成就了谁?

牟宗辉

历史学

1321010019 摘要 本文着重剖析了文革时期各个集团的利益获得,从各个集团剖析,分析了各政治集团人员受到了文革怎样的影响,谁在文革中成长,谁在文革中获利,以及文革到今日人的影响,体现出文革时期各股政治力量交错博弈的残酷以及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成就 影响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50年前的那场浩劫,打乱了新中国应有的发展进程,出现了各种政坛新星、政坛直升机,纵观这十年,无数的人起来了,无数的人下去了,邓小平三起三落了,刘少奇彭德怀被打倒了,四人帮得权了,林彪集团得势了,青年学生到乡下去了,工农兵大学生进城来了。多少的变数,多少的未知,变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在这个什么都乱了的时代,在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究竟成就了谁?让我们来逐一分析。

首先,要说的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我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对于我国我党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着实不敢有太多的评价,但在历史已经评价定义之后,可以说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万年的错误,那么再来考虑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改变了新中国发展的一片大好形势,增加了刚刚稳定的国家政权的投机性。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在长时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这十年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学校停课,文化园地荒芜,许多科研机构被撤销,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了“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和半文盲达二亿三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大革命”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和打砸抢分子乘机混到党内并窃取一部分权力,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泛滥开来,致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受到严重削弱。这些也使得毛泽东同志晚年猜忌多疑,说文革成就了毛泽东,简直是无稽之谈。国家建设被耽搁,最高权力被架空,想必毛泽东被人也没想过文革会带来这样的后果。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造成了给党,给国家给人民巨大的伤害。所以文革基本可以说是毁掉了毛泽东的伟人形象。

第二个说林彪集团。其实在我看来,林彪集团煽动文化大革命,策应此运动实在多余。首先,党内对于毛林二人的暧昧关系有目共睹,都知道二人的微妙关系。在麾下众多的战将中,毛泽东对林彪是器重的,是信赖的。说不上是刎颈之交,却也是患难知己,毛泽东愿意向林彪倾吐心声,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其说是批评和责难,不如说是耳提面命,悉心栽培,毛泽东对林彪急了,也就是一句:“你这个娃娃,懂得什么!”完全是一副兄长的模样,换上别人,毛泽东未必这么宽容。同样林彪对于毛泽东是尊重的,拥护的。(1)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彪变了,开始顺着毛,在老革命家被迫沉默的时候,他手舞足蹈地高兴地喊“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林彪做这些,就是不断地巩固自己的位子。同时,文革的深入和更坏作用的产生,是从林彪开始的,林彪开始搞对毛泽东的盲目崇拜,以保卫自己在党和政权中的位置,回过头来想,林彪貌似给自己挖了一个坑,文革如果不深入,那么四人帮就不会得权得势,王洪文就不会影响到林彪第一接班人的位子,也是因为林彪本人非稿浮夸风、盲目崇拜,才会使得毛泽东对其心生厌恶,转而猜忌,进而排斥。由此看来,林彪的失宠更像是一个必然,是自己给自己的必然。文革之前,林彪的势力范围就已经不断扩大,而毛泽东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考虑与过问,放手让他培养嫡系。在林彪叛国出逃的时候,毛泽东也只是淡淡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且不论林彪坠机的原因,单纯从言语中得知,毛泽东不想杀林彪,而且林坠机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的情绪是低落的,所以可以认为毛泽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信任林彪,而对林彪的错误也是一直以一个长辈的要求等着他悔改。林彪机毁人亡的后果应该是自己造成的。如果文革早早过去,那么刨除健康因素林彪就可以顺利的当选国家领导人。但是林彪由于自己的身体原因,急于上台,到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第三说江青集团,四人帮无可辩白,文革中坐着直升机凌驾于最高权力之上,中共十大后,王洪文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春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江青与姚文元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个人结为政治团体,搞宗派活动,妄图篡党夺权。在文革期间互相勾结,逆行倒施。四人帮无疑是成功的,工人出身的王洪文竟然可以染指最高权力。但四人帮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究竟获得什么了?一无所获。江青在狱中自杀,张春桥狱中患病,王洪文抑郁而终,只为了一时的位极人臣,最终还是在1976年10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联同中共元老叶剑英、李先念,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由,把四人帮哄骗到中南海怀仁堂,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协助把四人帮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一一逮捕。事后,华国锋接任最高领导人,结束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后来,四人帮及其支持者均遭到法院审判。在这样的高位,四人帮最终还是覆灭,所以他们也不是赢家。

第四,老一辈将帅、革命家。老革命家们在文革中多数惨遭迫害,贺龙元帅,陈毅元帅在文革中不幸逝世,刘伯承一心教育,远离政治中心,徐向前元帅和叶剑英元帅保留了实力日后平反,彭德怀在文革中被推上风口浪尖,最后也被迫害致死。文革中的老革命街们都形成了鲜明的两极,要么迫害致死要么顽强生存,而日后正是因为邓小平、徐向前、叶剑英等人的左右,文革前后权力等对比,其实老一辈革命家并没受到太多改变。

那么文革究竟成就了谁?我的答案可能会让您大跌眼镜——文革中的知青们。为何这么说?

我知道很多知情不愿提起这段历史,是心理永恒的伤疤。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知青,由于他们多数来自于大、中城市和内地,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他们的到来,既为农村带来先进文化和城市文明,又为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生力军,还为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与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知青思想活跃,工作勤奋,学习刻苦,思维敏捷,善于吸收知识营养,敢想、敢说、敢干,充满了青春活力,与边疆各族人民以及农垦职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经过艰苦的磨炼,他们中有一大批在锻炼中迅速成长,一方面由于是年轻人,所以朝气蓬勃,思想单纯,富于幻想,易于接受新事物。求知欲强但识别能力低,看待事物易犯主观片面,处理问题容易简单冲动。另一方面,知青有一定知识,因此对社会变革比较敏感,喜欢质疑和争论,富有理想和献身精神,开始思考 “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等类问题。然而他们往往又是急躁的理想主义者,人生观、道德观的不定型使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由于自我实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经常会有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伴随着他们。

我作为后来人真的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理解不到他们的痛处。但是我从历史角度分析他们确实最大的受益者,是文革中发展最快的一批人。

文革给了这一代人身上抹不去的烙印,坚毅果敢,百折不挠,正因为多了这么多年的历练以及多少年的苦读与不放弃,才导致了知青们成为了新中国半个世纪知识水平最高的一群人,而且他们经历过大风大浪,早就磨平了身上的棱角,在政治上也平步青云,习近平李克强都是这个时代的人,经过了一个时代的磨练,文革知青们早已把身上的缺点全部抛弃,作为这个时代的过来人,他们是完美的。

与其说文革毁了一代人莫不如说文革成就了一代人,这一代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为共和国史上质量最高的一代人。文革给了这一代人独一无二的时代印记,独一无二的群体特征,也正是这一种灾难一样的历练,让他们成长,让他们成为了祖国几十年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所以说,文革成就了他们。

第四篇:反思文革

反思文革,重新认识毛泽东!

任继愈先生说,文化大革命提高了中国人的鉴别力和抵抗力,对于没有法制的“民主”和没有纪律的“**”有了免疫力,对于各种外来思潮有了抗干扰能力。因此,文化大革命是一次“暴风雨”般的洗礼,是一个必要的历史阶段,文革以后,“反正”干部轻装上阵,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其中的历史玄机,印证了毛泽东“不破不立”、“大乱而后大治”的战略思想。文化大革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准备和思想动员,其中的因果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文化大革命是官僚体制的“自我革命”,是彻底清除贪污腐败、防止干部队伍思想僵化的一次实验。对于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提高了对“修正主义”的警惕性,文化大革命是一剂“防疫

有了“文革”的大调整和大清理,邓小平的时代就显得干净利索、一帆风顺,成本很低、代价很小。跳出具体是非的纠缠,抛开一时得失的计较,丢掉个人恩怨的包袱,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用“整体历史观”的方法审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可以肯定的是,对比“法国大革命”、英国的“光荣革命”以及苏联“解体”式的“历史调整”,“文革”的历史代价在过渡阶段的“政治**”中是比较小的。在“文革”中打倒的一大批领导干部“上山下乡”、“深入群众”、“改过自新”,一旦“文革”结束,全部平反上岗,成为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他们富有活力、思想解放,他们精力充沛、具有“空闲”多年的积极性爆炸性地释放出来,成为毛泽东为中共保留的“战略预备队伍”,这又是多么英明的远见?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的“历史传奇”,它与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局势相呼应,共振、共鸣,在那个狂热的年代,演绎了“荒诞”、“怪异”的“革命戏剧”。对比当时的美国和欧洲(法国为典型),中国的事情绝非偶然。“文革”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中国特色”的一场政治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没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洗礼,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其中的因果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现在,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许多荒诞、怪异的事情并不亚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体制僵化、贪污腐败、堕落变质,这不是执政党的内在危机吗?“利益集团”只能上不能下,怎能不脱离群众?

对于“文化大革命”中的严重错误和重大失败,我们应该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只有心平气和地检讨和审视,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相反,那些幼稚的见解、偏激的观点和极端的评论不正是“文革遗风”吗?

在十年“文革”期间,领导干部被“整顿”和“清理”,积习难改、高高在上的“精英阶层”下台以后“深入基层”,无非是“劳动改造”、体恤下情,而“工农兵”上台、“草根阶层”翻身执政,陈永贵、吴桂贤等毫无靠山和“背景”的“劳动群众”成为国家副总理,这种角色转变给整个中国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怎样的冲击?纵观历史变革,“工农兵”上台执政都是在“血雨腥风”中完成的,而“文革”却是如此“和平”过渡,这不正是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吗?

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他们以牺牲自己和“中共领导集团”的利益为代价,保全了整个民族的利益,广大劳动人民并未受到“文革”的“伤害”,相反,“统治阶级”被打倒,劳动群众“扬眉吐气”,这有什么不好呢?“文革”适当地延缓了中国经济的“发热”过程,保全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这不是国家之福吗?要知道,20世纪60年代的“环保运动”和“生态学革命”正是随后大规模经济开发的警告。如果考虑到六十年代欧洲“绿党”的影响和“绿色和平组织”的历史意义,60年代的中国,发展放缓一些并非坏事。现在,检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成败得失,许多事情已经追悔莫及。“文革”的经济迟滞,或许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刘少奇集团被“打倒”,所谓的“刘邓路线”被拖延了10年,这就给整个中国经济调整和飞跃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从长计议,莫非天命耶?

仿照古风,吟成几首,抛砖引玉,欢迎斧正!反思文革 张正春

文化大革命,主席一声令。打倒当权派,批判刘和邓。反帝反封建,批林批孔孟。九州狂风起,一枕黄粱梦。人间大民主,世上照妖镜。欲观众生相,工农商学兵。善恶现原形,大浪淘沙净。烈火炼真金,明心见真性。天雨洗红尘,世界真清静。改革一身轻,开放能稳定。

毛泽东赞 张正春 其一

楚人毛泽东,生在韶山冲。赤心救中华,壮志斗群凶。弱势战强敌,根基立农工。推翻旧社会,新华第一功。乾坤换日月,齐唱东方红。长征行万里,跋涉何匆匆? 声东又击西,大闹玉皇宫。出没鬼神愁,开合风雅颂。纵身波涛起,美帝怕惊弓。揭穿纸老虎,羞煞北极熊。团结亚非拉,四海共尊崇。全民大跃进,天下皆为公。改造旧山河,豪气如长虹。文化大革命,造反最光荣。精英落魄后,草根是英雄。自由无纪律,民主乱哄哄。九州无宁日,万世有孤忠。阴阳相颠倒,上下相贯通。思想大解放,风雨随蛟龙。尘埃落定时,寒霜送秋鸿。寂寞赏红梅,大雪压青松。冬去春又来,鸟语百花丛。轮回多少次,善恶相始终。浮沉千古事,往来一时空。中华兴礼教,法制守正宗。大乱思大治,国运日兴隆。和谐呈祥瑞,大地尽包容。全球一体化,世界归大同。其二

国庆六十赞毛公,中华千古第一雄。群凶争霸无宁日,独立乾坤学悟空。西行路上多磨难,爬山涉水取真经。人定胜天多壮志,天下有谁能识君? 其三

大庆虽六十,文明续五千。精神昭日月,中华换新天。评毛泽东与蒋介石

从长计议莫伤悲,来日方长断是非。水火不容双虎斗,阴阳互补四海归。刚柔相推成大器,往来不穷比翼飞。尘埃落定有真相,众生平等无尊卑。

第五篇:文革作业

浅看“五七道路”

一、写在前面的话

“走五七道路”、“上山下乡”、“知青”这样的名词,对于我们这些八零后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是相当的陌生,即使略知一二,恐怕也有如听隔世之语。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看起来甚至有些荒谬的事情和相似的经历,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竟会在一个又一个家庭里发生。

在没有接触这段历史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五七道路”,身边的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也没有几个知道“五七道路”的具体含义。其实这也不怪,三四十年前的事对于当时还没有出生的我们这一辈来讲确实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但这些词汇对于千百万当年风华正茂的上一辈而言,却是刻骨铭心的。这些用他们青春、理想、汗水、无望诠释过的词汇,已永远印记在他们心底,并伴随着他们走过了大半生。

说来惭愧,直到真正开始准备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知道邻居家已去世的爷爷在文革期间也曾是一名“五七战士”,老爷爷生前很喜欢讲述自己以及家庭的故事,可我那时年纪小不懂事,从来没有想过认真去聆听,现在想起这些,真的十分后悔。我只知道邻家叔叔在很小的时候全家下过乡,过过几年苦日子,至于个中细节,从来没有认真地了解过。这次的作业给了我一个机会去真正意义上接触那段特殊的岁月,揭开表层的面纱审视文革留下的烙印。在这次不算是正式的“采访”中,我惊讶地发现平时乐观且总是面带笑容的叔叔在讲述那段历史时脸上时常会露出伤感、深沉的表情。叔叔在全家下乡的时候只有八岁,文革在一个孩子的记忆里都已经留下了如此伤痛的记忆,可想而知,对于老爷爷来说,下乡那近四年的时光是怎样的痛苦和艰难。这次,我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这位叔叔亲身经历的文革岁月,算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来自于我的专业,它推动我去了解、深入这段充满血与泪的历史。

二、关于“五七指示”

“五七指示”是中国近代文革时期《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的简称。这是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审阅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致林彪的信。

信中讲到,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既能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教四清运动,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信中以此为基础,做了广泛的类推,“工人也是这样”,“农民(包括林、牧、副、渔)以农为主,也要兼„„”,并且谈到对教育革命的设想:“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这封信的论述,远远超越了对部队农副业生产作批示的范围,而对军队的社会角色和功能(预示着军队统摄全局的社会稳定作用),甚至对范围更为广泛的社会模式、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有构思宏大的设计。如果说《给江青的一

封信》、《五一六通知》是毛泽东之于文革“破”的纲领,“五七指示”就是“立”的纲领。⑴“五七指示”勾勒了毛泽东心目中的分配大体平均、自给自足、限制商品生产、逐步消灭社会分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这同1958他年设想的人民公社差不多, 但增加了“ 批判资产阶级”的内容。⑵

同年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经毛泽东审阅过的社论——《全国都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摘要公布了这封信,并第一次对此进行了权威的解读,比较敏锐地触及到了毛泽东遐想的核心。文章说,“五七指示”是“毛泽东同志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经验,研究了十月革命以来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各种经验,特别是吸取了苏联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实行资本主义复辟的严重教训,创造性地对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答案”。“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革命化大学校的思想,就是我们的纲领。”社论还认为,按照“五七指示”去做,那么,就“能够进一步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能够更快地铲除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就可以促进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就可以培养出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全面发展的亿万共产主义新人”。⑶

可以说,这是毛泽东文革前对理想国的一次展望。除了紧迫的现实政治目标和生存需要外,还有他心目中的美好新世界驱使他投下赌注。这个美好新世界,是以所谓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封闭自足为特征的,政社一体化的农业文明的典范。这是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取消社会分工,自给自足、限制并消灭商品生产,把低水平公平当成最高目标,不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社会模式。这就是毛泽东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社会。文革时的许多现象,诸如五七干校(建立之后又经历了它自己的演变)、战备学校,校办工厂,工厂、街道的农场,在校生的学工、学农、学军等等“新生事物”和社会实践,都是在这一指示精神指导下孕育、产生的。⑷

三、采访内容

说明:此部分内容为录音整理,采访对象是从东北移民来广州的邻居家叔叔,转换成文时省略部分与主题不相关语句,并交与当事人校正。采访时间为2009年5月20日,地点在邻居叔叔家中。为方便记录,以下内容所涉及人物,本人简称为我,叔叔简称为叔。1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年轻时候的您父亲与母亲—老爷爷及老奶奶吧。

叔:我父母都生于一九二几年,你老爷爷在伪满时期的长春财政局工作,你老奶奶奶在邮政局工作。当时他们俩都算是知识分子了,尤其是你老爷爷,年轻的时候在伪满时期的日本商科学校的财政专业毕业,成绩非常好,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在学校的时候就读了很多书,还经常写写诗、演演话剧什么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挺小资的人。当时他们学校有个日本老师,特别喜欢你老 1. ⑴⑷王禄林《初探》,《党史研究》1987年第2期。2.⑵黄瑶:《毛泽东为何把“五七指示”写给林彪》,炎黄春秋2003年第9期。

3.⑶《全国都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九周年》,《人民日报》1966.08.01 [1]。

爷爷,也很器重他,他们俩的关系很好,后来日本投降了,那个老师就回日本了,但是你老爷爷和他一直都有联系,经常写信交流,文革后才停(止来往)的。

我:老爷爷毕业以后是不是一直都在财政局工作?

叔:没有,你老爷爷毕业以后先在财政局工作,后来转到建设银行了。不过他一直都是搞财务工作的,他上学学的就是这个嘛。而且我爸爸专业学的很好。刚解放的时候,那会儿国家不是搞企业公私合营嘛,他作为专业工作组(的成员)经常去上海那边儿参加这些工作,后来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是公认的专家了,尤其是在基建会计和核算方面,经常发表些文章啊什么的,他们单位的人也总是有什么不懂的就都问他,你老爷爷还带学生,前几年他生病的时候还有学生来看他呢。咱们家你大姑(注:叔叔的大姐)受你老爷爷的影响特别大,所以她现在也是会计师嘛。

我:那后来文革开始了以后咱们家受到的冲击有哪些?

叔:还是相当大的。66年到69年吧,文革刚开始,各方各面的冲击就都有了。有说你老爷爷出身不好的,因为他那辈是经商的嘛,(当时)就有人说你老爷爷是资本家的后代,你知道资本家在文革的时候是要被批的多惨的。还有说你老爷爷是为伪满政府效力的,伪满政府是日本人建立的,你帮日本人做事,那还得了?!而且后来日本投降了,他和那个日本老师还一直有联系,这事儿也被人当成把柄了,说你老爷爷是日本特务,唉,说什么的都有。你老爷爷吧,做人特别老实,发现怎么解释都没用,后来也就没再怎么解释了。你想想,这些原因,你老爷爷在文革的时候能不被批吗?后来到了69年,咱们全家就下放到东北农村去了。

我:下乡的时候你多大啊?还记得刚下乡那个时候的情景吗? 叔:记得。我那时候才八岁,你大大爷(注:叔叔的大哥)十九岁,你老姑(注:叔叔的小妹妹)最小,才五岁。好像是69年12月吧,忘了是二十几号了,好像是二十六号。你老爷爷你老奶奶、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我们一家八口坐了一天的车才到的那个村,当时后面跟着三大卡车,一辆装家具的、一辆装衣服啊、锅啊这些生活用品的,另外一辆装的全是你老爷爷的书,后来那些书也几乎全没了,太可惜了。我记得那几天下大雪,一下车的时候眼前全是白茫茫的一片,别的什么也看不到,那片地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一大片沼泽地,夏天长满草,冬天被雪一盖,就是一片白色,当时觉得那真叫一望无际啊!我和你大爷、老姑他们一看见那么一大片雪,就想着往雪里冲,小孩儿贪玩啊,一冲可到好,没走两步就走不动了,雪那么老深,根本动弹不得,后来还是那儿的村民把我们弄出来的。那地方好像是吉林省九台县的一个叫二道的小队,反正就记得(那里)特别穷,整个村子都没有电,你知道最穷的家是什么样吗?最穷的家里什么都没有,最多就有一口锅。那时候农村里面的房子窗户都没有玻璃,只有窗框,玻璃这种东西,想都不敢想。大多数人家里都是拿塑料啊、牛皮纸啊什么的往窗户上糊一层,塑料都算得上是高档品了,再差一点的就只能用报纸。你想想啊,牛皮纸怎么能挡风呢?吹吹不就破了?更何况是报纸?!所以你说那时候的日子(有多苦)„„我记得咱家对面有户人家,家里穷的就剩一床棉被了,东北啊,冬天的时候那个冷啊,他那一床棉被一家好几口一起盖,有时候孩子冷了还得从(棉被)里面掏点棉花出来补棉衣,你没经历过,什么叫做刺骨的冷啊?那时候我就知道

什么叫做刺骨的冷了,风“呼呼”一吹,是真的能把棉衣穿透啊,把人冻得生疼生疼的„„

我:天啊,完全想象不出来(那个场景)。那你们家当时住在哪?条件怎么样?

叔:咱家刚到的时候车开不进去那条村子,就在路边把我们放下来了,后来是那些村民带我们找到要住的“新家”的,我记得那个房子是租一家姓李的,我们管他叫老李,那房子是个土房,土房就是用土坯建的房,房顶用茅草铺着,一共有五间房,老李家住两间,咱家住两间,中间那屋公用,放两家做饭用的灶台啊、杂物啊什么的。我记得特别清楚,刚到那个家门口,你老姑就“哇哇”大哭,她才五岁嘛,什么都不知道,看见不是自己家,就说什么都肯进屋,缠着你老奶奶说要回家。

我:那当时爷爷奶奶在刚下到农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叔:那他们的心情肯定是很难受的了。以前听你老爷爷说过,刚接到通知说要下放的时候,他和你老奶奶哭过好几回啊。为什么呢?当时我们小啊,不知道将来要面对的是什么,他们不一样啊,他们知道农村的条件是怎么样的,而且那个时候(他们)以为一去就回不来了,永远都得待在那么一个小地方,过那种苦日子,再加上头上被人挂了那么多罪名,你想你老爷爷能不郁闷吗。

我:跟我说说下乡后家里的生活吧。

叔:恩,下乡以后你老爷爷就帮县里做一些工作,他们知道你老爷爷原来是搞财务的,就让你老爷爷帮公社啊、大队啊这一级的单位做一些指导还有检查的工作,所以那时候你老爷爷经常要在各个公社、大队之间来回地跑,你老奶奶也帮队里做一些工作。大大爷和二大爷在队里参加劳动,你大姑、大爷还有我就上学。上的是什么学校我现在记不得了,反正就记得上学要走很远的路,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得爬起来,那个路特别难走,都是那种泥泞的小路,有的地段连路都没有,就不能算路了,得穿过一堆草才行。我们穿的鞋都是很差的布鞋,鞋底啊,鞋面儿啊,都很薄的,走着走着鞋就被露水给打湿了,然后到下午放学了(鞋)差不多干了,每天都是这样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穷嘛,什么都得省着用。我刚才不和你说了你老爷爷拉了一卡车的书都没了吗?那时候冬天柴草都是湿的,下雪嘛,没有东西烧啊,你老爷爷就把他那些书点了来引柴火,那些书现在都很难(在市面上)找到了,大部分都是线装书,现在想想啊,如果当时没有下乡的话,这些书估计都能保留下来,肯定非常珍贵。

我:那吃的呢?是不是全是玉米碴?

叔:呵呵,有玉米碴,窝窝头,有时候摘点儿野菜啊什么的,咱们家相对来讲算好的,你老爷爷还能想办法弄到一点儿肉啊、鱼啊、白面儿馒头啊,不过那(机会)也是很少很少的,而且你想,咱家那么一大家子人,每个人也就能分那么一小点儿,不过能有肉吃,那就像过年一样啊,那可真的是营养品了。

我:我听说您二哥是在下乡的时候没的,当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叔:你二大爷是在70年冬天没的,死的时候才十八岁,特别突然。有天早上,吃完(早)饭后,我二哥说他肚子有点儿疼,你老奶奶就劝他别去队里干活

了,你二大爷(注:叔叔的二哥)怕队里的人说闲话,说城里人娇气,就说没事儿,后来还是去队里干活了。当时他们干的活儿就是把冬天堆的化肥运到田地里面,春天的时候要用,东北冬天冷啊,那些肥料都结冰了,冻成一块儿一块儿的,就得有人用镐头(把肥料)弄碎才好(搬)运,你二大爷就是在那块儿负责弄碎肥料的。他当时来回不停地抡镐头,得用力啊,就刺激到肚子疼的那块儿了,后来他实在疼的是受不了,就告诉你大大爷,(大大爷)找来了队里边唯一的一个医生,现在看那哪是什么医生啊,就是稍微懂一点点医疗常识的人,这个“赤脚医生”看了一下,说问题不大,吃两片去痛片就好了,可是(吃了以后)一点儿作用都没有。到了中午的时候,你二大爷已经疼的不行了,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了,那个“赤脚医生”还是说没什么大碍。

一直拖到下午,人都已经疼的昏过去几次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队里就派了一辆马车要把你二大爷送到县里的医院去看,你大大爷和另外一个赶马车的人一起送他过去。其实吧,那路不是特别远,也就四五十里,相当于现在二十多公里吧,主要是当时那路吧,特别难走,地上都是雪,坑坑洼洼的,人走的可能都比马快。你说谁能想到你二大爷这就回不来了呢?走了不到俩小时,天就黑了,你二大爷已经疼的没有意识了,就马车的那个速度,可能还没到人就不行了,你大大爷着急啊,就在周围到处打听,后来有人告诉他附近有个部队,里面应该有医生,你大大爷就骑着马车的那匹马往部队赶,那匹马身上什么缰绳啊、马鞍啊都没有,在路上就把你大大爷给颠的摔下来了,当时地面刚好有块儿大石头啊,他的后脑勺就撞在那个石头上,当时就晕过去了,后来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醒过来,一醒又重新骑马往部队赶,到了部队以后找了个医生过来,你二大爷那时候已经死了,你大大爷不相信啊,坚持要把你二大爷送到县里的医院,到了县医院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那时候,医生再怎么看也没用啦,人已经没了,后来查出来你二大爷得的就是普通的急性阑尾炎(穿孔),要不是在路上耽误那么久,肯定能治好的,及时动手术就行„„

你二大爷吧,特别爱学习,很聪明,如果他能高考的话肯定是上清华北大的料,可惜了呀„„而且吧,因为你大大爷不是(在途中)从马上摔下来脑袋磕到石头了吗,可能这就留下了病根儿,你大大爷回城里不久就检查出得了脑瘤,医生说这可能和剧烈撞击有关,回城后过了两年,你大大爷就又没了。当时你老奶奶一听到你二大爷死了,当场就昏过去了,醒了以后就跟疯了一样,就完全精神失常了你知道吧,人就崩溃了啊,(那段时间她)经常趁我们不注意就跑出去大叫,又笑又哭,总得有人去找她把她领回家,你老爷爷也是,一夜之间头发就白了,愁的啊。

到了七零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当时县里面换了个县长,原来(在长春时)和你老爷爷是在一个系统的,都在财政局工作,你老爷爷还给他上过课,他叫你老爷爷老师,这不有了这个关系吗,他就给咱们家安排到另外一个好一点儿的生产队了,也是因为你老奶奶的精神状况,一直住在原来那个地方可能精神就好不了了,新搬过去的地方条件就好了不少,住的啊、环境啊各方面都比原来强,你老奶奶到了71年初的时候慢慢就好起来了。

我:之后的日子是不是就好过了许多?是不是一直就挺平静的呢?

叔:哪有,后来又有两件事儿,现在想想也挺危险的啊,差点儿你大爷和你老姑也回不来了。

就那年秋天,有一天我和你大爷去地里采向日葵,向日葵都很高的,得有东

西割啊,你大爷当时手上拿着把镰刀。去采向日葵的路上吧,得翻过一堵墙,你大爷翻过去的时候不小心就翻到墙对面的一个沟里了,他的右手吧,就按到左手拿的那把镰刀上了,当时就把手切开好大一个口子啊,那血流的啊,衣服啊、鞋啊上面都是血,不停往外冒啊,大拇指和手掌这块儿差不多都被切掉了,我当时都被吓傻了,边哭边往家跑,到家以后你老爷爷你老奶奶马上就去队里找医生,医生赶过去的时候也被吓着了,那血止都止不住,没办法啊,(队医)就用一条塑胶管子把受伤那只手扎紧,然后叫人用马车送到公社医院去,你老奶奶当时被吓的不行了,死死抱住你大爷啊,生怕再有个孩子有个三长两短的。到公社医院以后吧,医生看看你大爷说这孩子的动脉被割断了,他们救不了,要救的话就必须得送到县医院。你大爷不停流血啊,不能再用马车送了,之前你二大爷那件事儿就是教训啊,速度慢成那样„„后来你老爷爷就想到县长了,他不是你老爷爷当年的学生吗,你老爷爷就想看看能不能托他帮帮忙,后来联系上了以后,县长就派了他的车把你大爷送到县医院了,还找来(县里)最好的医生(给他治疗),做了一晚上的手术才抢救回来,就是这样你大爷的命才保住了。你大爷现在右手的大拇指这儿都不灵活,就是当时留下来的后遗症。

你大爷出院以后,你老奶奶就把他送回长春,送到你太爷——就是我爷家里了。那时候你大大爷也已经回长春工作了,在机车厂工作,就剩你大姑、老姑还有我和你老爷爷你老奶奶继续待在农村,他们(指老爷爷奶奶)可能也真是怕了,怕再出点儿事儿什么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那几年,接二连三地出事儿啊。你大爷刚救过来,你老姑又病了,我记得是春节的时候吧,(她)身上突然冒出一个一个紫色的斑点啊,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叫紫癜,就是毛细管出血症,那种病当时也是很危险的啊,治不好也是要死人的,你老爷爷你老奶奶把你老姑背到县医院,医生看了以后说治不了,让他们送回长春治,你老爷爷你老奶奶又连夜往长春赶啊,你老姑问你老奶奶会不会死,你老奶奶一下就哭了,急的啊!到了长春以后马上就找医院给你老姑治病,过了半年多吧,才给治好的。你想想,这么多打击,你老爷爷你老奶奶的精神得脆弱成什么样?换做是任何人啊,都是很难承受的。

我:是,我知道。然后呢?咱们家是什么时候调回长春的?

叔:72年十月份搬回长春的,九月份的时候你老爷爷接到的(调回)通知。下放以前咱家住的是伪满时期的房子,日式的,挺漂亮的一个二层小楼,煤气、暖气啊、地板啊都有,还有卫生间和小院子。调回长春以后不能再在那儿住了,你老爷爷你老奶奶就花钱买了个小平房,那房子条件就很差了,没有煤气,也没有暖气,得烧那种煤炉做饭和取暖。冬天的时候晚上不敢烧煤炉啊,怕煤气中毒啊,所以(冬天)每天晚上都是冻的直哆嗦,厕所还离家特别远,得走几十米才能到,我那时候最烦的就是冬天上厕所了,本来就冷得不行,还得走那么远,吹着风,可难受了。不过和下放那个时候比,已经算很好的了,起码一家人能在一起,也比较安全。你老爷爷又回银行工作了,你老奶奶也回邮政局工作,然后你大大爷在机车厂干的也挺好,你大姑、大爷、我和你老姑在附近上学,一家人在一起,挺高兴的。

到了七四年,你老爷爷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年底又分了新房,新房条件比原来好很多,全家搬进新家,家附近有个大果园,可漂亮了。直到这次搬家,(我们)才觉得是真的安定下来了,才真的是摆脱了原来(的日子),过上了新生活。

我:最后一个问题了,你觉得文革这段经历给你带来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叔:恩,在文革那个年代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的命运不能自己掌握,因为个人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连的,国运不济,还谈何个人的命运呢?那时候什么都要高度统一,不能有自己的个人意见,人人自危,精神受到压抑,文革的悲剧不仅使国家停滞不前,也使无数(个)象我们这样的(家庭)深受其害。我们成了文革后的第三届大学生,是赶上了时代的进步,看看文革,再看看今天,就觉得今天的生活是真的不容易啊,我们确实该珍惜。

以上为采访内容,在整理采访内容时,我另外用自己的方式以第一人称尝试站在叔叔的角度重新把他所叙述的内容以一个类似个人回忆的形式呈现出来。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使我更切身地去体会那段历史。在我写的过程中,仿佛真的有种参与到当年那段岁月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从任何一本书本上都得不到的一种新的体验。既然我们这一代没有真正地经历那段历史,就用我们的心去一点一点感受当事人的情感,用文字尝试把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无奈和泪水尽可能地展现出来,个人觉得这种再体验的过程要比我们单纯了解那段历史来得更加有意义,毕竟,历史是由人创造的,经历过文革的人或许更多需要的是真正层面上的理解。

“五七道路”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可以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历史无不留有所处时代的历史痕迹。

就从文革时期说起吧,1966年整个中国掀起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的十年为中国的文革时期,现在也称十年**和浩劫。文革十年不仅是对整个国家的浩劫,也是对我的家庭的浩劫,文革使我的家庭失去了亲人、留下了太多的创伤和心酸,那真实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我的父母亲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父亲解放前在长春伪满时期的财政局工作,母亲在邮政局工作。我的父亲毕业于伪满时期的财政学校,由于当时是日伪政权统治东北,学校大多由日本老师授课,因此父亲日语非常好。父亲按现在的讲法是一个好学生,学习刻苦,喜欢读书,成绩非常好,并深得一位日本老师的喜爱,日本投降后这位老师回到日本还一直与父亲通信联系,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父亲一生都从事其自己所学专业,一直在财政及银行工作,在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解放初期曾参加由国家组织的企业公私合营工作,作为专业工作组远赴上海等地参加此项工作。解放后,在财政局、银行系统工作期间,是公认的财务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老师,撰写和翻译了许多专业书籍和文献,也为解放初期培养了许多财务方面的骨干。但正象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样,父亲也没能逃脱文革对自己命运所带来的一劫。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69年期间,父亲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有来自家庭出身方面的,因为父亲的家庭是商人出身。有来自解放前在伪满时期工作过的经历方面的,说是为伪满政府效力。还有来自父亲解放后一直与日本老师通信方面的,说是父亲可能是日本特务等等。这些冲击给父亲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痛苦,也带来了无尽的苦恼和委屈。父亲生性老实本分,平时除了工作就是读书,工作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解放后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为什么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受此不白之冤呢?

1969年,父亲作为第一批所谓响应毛主席“

五、七指示”的“

五、七战士”被下放到农村去锻炼,即走“

五、七道路”。1969年12月的一天,我们一家8

口,父母,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还有我,最大的哥哥19岁,最小的妹妹5岁,我仅8岁,3部解放牌大卡车载着我们全部的家当,从城市奔赴那未知的陌生村庄,其中一部卡车满载着父亲多年节俭省下的钱所购买的各种书籍,这些书籍不仅仅是书籍,而是父亲的精神世界。在那一时刻,父亲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6个子女是父亲的未来希望;独爱的书籍是父亲的精神世界;而此刻命运却将父亲的未来希望和精神世界推向了无法掌控的茫茫荒野,等待他的是什么只有苍天知晓。

北方的12月已是严冬,气温零下二十多度,几天前刚刚下过鹅毛大雪,我们经过数个小时的路途颠簸,终于在傍晚到达了我们的“新家”。这是一个北方的偏僻乡村,我记得是吉林省九台县的一个叫二道的小队,这个小队在当时是非常穷的小队,没有电,村子的对面是一片沼泽地,当时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眼里看,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荒野。我们的新家是队里安排的,可能是租借一家李姓人家的土房,房子是用土坯建的,房顶是用毛草铺的,总共五间,李家住二间,给我们家住二间,中间是公用的,作为二家做饭的用的灶台、杂物堆放等。我们乘坐的客车无法开到“新家”门口,只能停在公路边,而公路离“新家”还有一段不算长的路,我们下车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世界,作为孩子刚开始还有一些好奇之心,下车后就想到处跑,由于刚刚下过大雪,地下的积雪很厚,没走两步就被陷在深雪里无法行动,就这样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我们一家8口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了新家的门口,我清楚的记得,我五岁的妹妹在新家门口放声大哭不肯进“新家”的门,闹着要回家,我虽然不记得我的父母当时是否眼里满含心酸的泪水,但我现在想来,即使他们当时没有流泪,心里也一定被刺痛的在流血。就这样,从那天起,我们开始了长达3年半的“新生活”。

我们一家在二道小队生活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期间我的父亲帮助县里对公社、大队等一级的单位进行财务方面的指导和检查等工作,经常跑各个公社、大队。母亲也帮助队里做一些工作。我的大哥、二哥参加队里的劳动,姐姐、三哥和我上学,但我记不得他们上的是哪所学校,我只记得我上小学要走很远的路,要很早起床,沿着不固定、也不叫路的路走去学校,清晨草地的露水经常是将鞋子打得透湿,到了放学才基本上干,第二天又重复湿而干。虽然在这个偏僻而贫穷的小村的“新生活”充满困难和不习惯,但我们的父母还是挣扎着使他们的孩子们尽可能过的幸福。冬天柴草湿无法点燃,父亲就将其心爱的书籍用来做引火的燃柴;因当时物资匮乏,父亲无论走到哪儿都想办法带回一些在现在看来根本不是好东西的“好东西”给孩子们增加点营养。

最初的一年农村生活尽管清苦,但总还算平静,可是70年的冬天,一件突发的事情打破了这清苦的平静。那一年的冬天,天气好像格外的寒冷,连空气好像都要冻结。一天早饭后,我的二哥说他肚子有点痛,母亲说那你不要去队里干活了,但二哥说:“没事还是去吧,不要让人家说城里人娇气”。当时队里是将堆积的有机肥料在冬季运到地里,以便春天播种时用,由于严冬将堆肥冻结,需用镐头将肥料刨碎才能运输。二哥就是负责刨肥料的,由于不断的抡镐头,使他的肚子越来越痛,后来二哥实在挺不住了,大哥找来了队里唯一所谓的“赤脚医生”,实际也就是穿着鞋的有一点点医疗常识的人给二哥看看,这位“赤脚医生”说肚子痛不算病,吃点去痛片就好了,就这样吃了二片去痛药片。但到了中午二哥肚子已经痛的不行,接连吃去痛片也不管用,直到下午3点多,二哥已痛得几次昏厥,才感觉严重,这时队里才决定派一挂马车将二哥送到县里的医院看看。从我们的驻地到县里要四五十里(20多公里)路,如果按现在有汽车及好的公路算,那是不远的路程,可那时都是凸凹不平的土路,加上大雪的覆盖,马车比人走路快不了多少,甚至还要慢。就这样,我大哥和一位赶车人载着我二哥上路了,对于我正值青春好年华的二哥,这就是一条永远不归的路。在走了不到二个多小时后,天就黑了,这时我二哥已经不省人事,我大哥心急如焚,当他打听到附近有一个部队后,解下套车的马匹,飞身上马,顾不得这匹马没有马鞍等任何骑马的条件,疯狂的向老乡指的部队方向飞奔而去,由于马跑的太快,我大哥在途中摔下马来,头部撞到地下,顿时昏厥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后重新上马狂奔,到达部队驻地后,请来了一位部队的医生,当他们赶回到原地时,部队医生说我的二哥已经死去。后来很晚到达县医院,经医生判断二哥是急性阑尾炎穿孔,主要是耽误的太久,如果是在今天这只是一个绝对不会死人的小病,只要动一个小手术就可以治好。一个十八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突然的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

二哥的突然去世,给父亲和母亲一个最突然、最无情的打击,母亲得到消息后当时就昏死过去,待醒来时,精神完全失常,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母亲经常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一个人跑到荒野里痛哭、呼喊、苦笑,有时要很多人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找回她。父亲也因痛苦和伤悲而消瘦,原是满头的乌发也一夜之间现出了缕缕银丝。就是这样,每天还是要面对给他们带来噩梦的环境,这时一种怎样的精神摧残和精神打击呀!

过了大约半年后,七零年五六月份,新任县长得知此事,他原来也是财政系统的,父亲以前还给他上过课,他称父亲是老师,在他的安排下,我们家搬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生产队,他跟父亲说换一个环境可能对母亲的精神恢复有好处。新的生产队叫庆阳小队,条件在当时是比较好的,有电,我们家被安排在生产队队部里,住的还是新建的房子,我记得学校离我家不远,条件也好很多。由于环境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母亲慢慢的得以恢复,到了七一年初,母亲的精神才恢复正常,但我现在想来母亲的内心深处的这道伤口永远都不会愈合。

在那个年代,命运对我的父母是那么的不公,平静的生活还过了不到一年,新的打击又突然的来临。那是七一年的初秋,我与三哥去地里采向日葵,三哥手里拿着镰刀,在翻越一堵矮墙时不慎跌倒在沟里,一只手按到另一只手拿着的镰刀上,当时拇指连带部分手掌几乎被切断,血流如注,当时找来队医看时,队医已不知所措,在用过一些土办法止血不住后,队医只能用胶管将被割的手臂扎紧,减少鲜血的喷涌,队里马上套车往最近的公社医院送,这一情景又使我父母眼前浮现出一年多前那可怕的一幕,在去往医院的路上,母亲抱着我的三哥,不停地哀求他要挺住。到了公社医院后,医生检查完说动脉割断了,他们无法治疗,要转到县医院,如果用马车送到县医院,那我三哥的就会因失血过多而生命不保,这时父亲想到了县长,在跟县长联系上后,县长派他的专车接我三哥去县医院,并安排了当时县里最好的医生,连夜进行了抢救及手术,生命总算保住了,但由于失血过多和止血不当,尽管手被接上了,手臂却留下了一定的残疾。当我三哥出院时,母亲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命保住了就是妈最大的欣慰”。这时一个母亲多么无奈的心声啊。

接连的打击使我的父母精神极其脆弱,他们是那么的无助而无奈,三哥出院后,父母决定将他送到长春的爷爷家,而那时大哥也已抽调回长春,分配在机车厂工作,父母身边只剩下三个孩子。现在想来父母这样做是想减少孩子们在这里的风险,因为他们已疲惫的再也无法承受任何的精神打击,他们的精神基石已被无情的现实撞击得几乎粉碎。可是,命运并没有就此罢休,七二年春节前,我的

妹妹突然身上出现很多紫色的斑点,后来才知道这种病叫紫癜,是皮下毛细管出血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也有生命危险,当时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更不要说农村了,此时父母的担忧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冒着严寒,背着妹妹先到县医院,后来县医院建议去省城长春治疗,父母又连夜赶赴长春。在路途中,7岁的妹妹在母亲的怀里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母亲,她看到母亲在不停的流泪,就轻声的问妈妈:“妈妈我会不会死呀?我不想死,死了就象哥哥一样永远见不到妈妈了。”童稚的话语本来应该象温柔的暖风吹佛妈妈的心田,可此时却象锋利的钢刀一样穿透了母亲的心脏,母亲泪如泉涌,将妹妹紧紧报在怀里,生怕无情的病魔将妹妹带走。总算苍天没有那么无情,妹妹的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痊愈了。

一九七二年九月,我父亲接到通知,我们家可以返城了,这对于我们全家如同解放一样高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同年十月二十日我们家搬回了长春。下放前,我们家住的是二层小楼,位于市中心的公园附近,是伪满时期建的日式楼房,有煤气、土暖气、卫生间、地板、院子等,条件比较好,可回城后不能住在原来的房子了,是父母花钱买了一个小平房,由于没有经济条件,房子位置及条件都比较差,没有煤气,要靠煤炉取暖及做饭;也没有卫生间,要到公共厕所去方便。夏天还算好过,到了冬天就比较难过了,晚上不能烧煤炉取暖,因为怕煤气中毒,所以晚上很冷,如果上厕所还要冒着刺骨的寒风走几十米才能到厕所。房子面积也比较小,一家7口只有二间房,好在下放的3年多我家的全部家当也所剩无几了,至少是父亲的一卡车书籍都已当柴草烧掉了,虽然很可惜,但却给人倒出了居住的地方。虽然居住条件较差,但父母及全家人还是比以前开心了,父亲又回到了银行工作,母亲也回到了邮政局工作,大哥在机车厂干的也不错。姐姐、三哥、我、妹妹分别在附近的中学和小学上学,就这样全家人总算安顿下来。

一九七四年,因为没有查出父亲有任何历史问题,父亲又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年末父亲又分到了新房,位置比较好,是新楼房,附近还有一个大果园。我们又一次搬了家,但这一次我们全家人都感觉到这是真正的新家,不仅条件大大改善,不用再烧煤炉,不用再顶着寒风上厕所,更主要的是父母的脸上又露出多年不曾有的会心笑容,这是逃离了磨难的笑容;这是精神解放的笑容;这是新生活开始的笑容;这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笑容。

四、后记——对于“文革”的一点感想

我们为什么要谈“文革”?因为“文革”的火种,在我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真正地熄灭过!

任继愈老先生曾在《大家》上说,“文革”对于中国来说就象是出水痘对于人一样,出了之后就不会再出了。不知道这对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来说,是喜还是忧?我们应该庆幸还是遗憾?这样看来,好像是先辈们为我们承担了那个沉重的磨难!

我想,如果“文革”真的是水痘的话,它必然是要出的,只是恰好出在1966年到1976年之间罢了。那么,它发生的必然原因又是什么呢?一直以来,关于“文革”产生的原因不停地被人们所探讨、所争论,似乎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我们只能说“文革”是错误的,是一根歪的标杆,或许也正因为歪,它对后世才更具有启迪意义,影响也更深远!据说,真正出版“文革”回忆录的“受难者”还不到千分之一,季羡林在《牛棚杂忆》中就呼吁那些为别人扣过尖帽子,那些

喊着“打倒牛鬼蛇神”并往别人头上扣屎盆子的人,能够站出来检讨一下自己。其实,季老先生或许并不是想要声讨他们,只是担心那种磨难白白被承受,怕“文革”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只是水痘那么简单,出过一次就不会再出,没有反省错误何以成为教训?没有教训,我们怎么又能保证这种灾难不会再次发生呢?

提到“文革”我们都会想到集体狂热,我们对于“文革”有太多太多的疑问。集体狂热中的人们到底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人最根本的自我是怎样一步步消失,怎样被某种思想所奴役的?这场无声无息剥夺人们自由的运动中,始作俑者又是怎样控制人民大众的大脑的?是否对“文革”的研究应该上升到另外一种形式?我们是否应该成立“文革研究所”等机构对这段真正意义上的“不能忘却的记忆”进行理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种研究将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启迪!

十年**,十年的时间不仅仅影响一代人。我们无法确定,“文革”是否真的对中华民族精神没有起到蛊惑作用。往往这种影响是隐蔽的,潜移默化的,或许今天的你我思想中都有“文革”的影子,只是我们没有发觉。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位中国人都不希望那种极端的平等主义、怀疑主义和个人主义成为我们共同的民族文化,我们都不希望未来“文革”会再次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掀起另一场文化和思想的浩劫。

下载汉语文革书目_528804836(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文革书目_528804836(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 各人看法有不同,择其善者而从之(一)语言教师发展研究类: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汉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对外汉语教学名师访谈......

    文革电影《创业》影评

    《创业》拍摄于1974年,是以反应我国石油工业初步发展的一部故事片,电影主人公周挺山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剧中故事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庆石油会战为背景,讲述了中国石油工......

    毛概演讲稿——文革

    一,道歉内容 8月20日,网上现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反思“文革”的道歉信,他在信中向“曾经伤害过的老校领导、老师和同学”郑重道歉。 1966年,北京八中“文革”初期校领导(校长、书......

    “文革”十年国家建设成就

    “文革”十年国家建设成就 10年文革,已经过去30多年,有人却用抹杀记忆的残忍方式,给下一代输灌了如今的事实。如今的道德沦丧,信用崩溃,价值观念严重背离的事实,就是掩盖历史的结......

    文革和大跃进时期口号大全

    文革和大跃进时期口号大全 一、跃进时期: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2、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3、三年超英,五年赶美。4、人可以让地球服、海洋降,强迫宇宙吐宝藏。5、......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推荐阅读书目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推荐阅读书目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类阅读书目 Carl James,Contrastive Analysis, 青岛出版社,2005。 许余龙,《英汉语对比概论》,上海外语......

    汉语

    2014年秋季学期《职业汉语》大作业 《职业汉语》大作业 注意事项: 1、登录个人工作室,网上提交大作业; 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一、短文缩写(30分) 要求:仔细阅读下......

    汉语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教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14 更新时间:2009-3-23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