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范文模版)
浅谈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内容摘要:浅述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概念,分析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地位和其产生的缘由以及发展过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比较东西方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不同见解,突出中国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特点。通过大众传播的娱乐动能分析电视节目日趋娱乐化的现象,阐述这一现象的优点和弊端。最后做出结论,提出意见。
关键词: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媒介
受众
娱乐传播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
正文:
(一)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概念和其产生缘由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
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提出的,它是对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的大众传播的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的重要补充。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具有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共同需要,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愉悦的这样一种社会作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对前人理论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把传播的功能归纳为监视、指导、管理和娱乐四个方面,并且认为,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传播的四大功能“就根本没有发生变化,尽管利用了不同的组织机构来执行这些任务”,而娱乐功能这一项占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说,娱乐功能是大众传播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功能。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和提高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足。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的这种需求提供了很大的平台。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成为现在茶余饭后人们共同的生活消遣,更是得知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大众传播日益发展的结果。在大众传媒刚刚起步的时候,人们了解信息的手段很有限,就是通过报纸。报业的发展进入了加速期。最初的报纸内容涉及最多的无非是金融、时政、人物轶事方面,多满足资产阶级中上层人士,其阶级界定性比较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传媒的受众范围也得到了扩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报纸内容也更新了很多,加入了不少的娱乐性报道,更加引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各阶层都能从报纸上找到适合他们自己品味的东西,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传播的娱乐功能在纸质传媒上的体现。所以我认为: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形成,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丰富,更需要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样还有心情上的愉悦。
整个20世纪,是大众传播的娱乐性不断凸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众传播的手段也更加丰富多样。电视、广播的出现,使过去只能停留在纸上的娱乐性报道通过声音、人物表演和精彩的画面鲜活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使受众更真实、更亲切地感受传播带给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大众传播娱乐性浪潮的侵袭下,为了更好地愉悦受众,突显传播的娱乐功能,借用电视、广播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各档新闻节目和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在起步阶段,这些节目的表现形式还比较单调,只是些简单的新闻报道和新闻采访以及一些为数不多的文艺节目。随着这些电视节目不断受到人们的亲睐和娱乐传播的日益风行,在电视节目中出现了更多新的内容,继而出现了各类娱乐性很强的电视节目。它们首先出现在美国、西欧等传媒业发达的地区,之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比较东西方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不同见解并突出中国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门大开,西方文化接踵而至。娱乐传播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学者对大众传播有了自己的认识,而西方学者已对大众传播的内容做过大量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形成了东西方对传播娱乐功能的不同认识。西方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有三点一般性结论,其中有一点是: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而不是消息性的。众所周知,大众传播内容的本质是信息。信息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主要有九类,其中一类就是娱乐性信息。它既不需要受众遵守什么,也不要求他们确认什么,而只是让受众轻松愉快。这些娱乐性信息还有助于受众宣泄受压的情感,解除心理的紧张,释放抑郁不满的情绪。这是国内学者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一般见解。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体制,同样也决定了,在中国,大众传播不仅是传播信息使受众获知新闻,也是作为娱乐宣传和社会号召的工具。对于舆论宣传,主要是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宣布;对于社会号召,主要是凝聚人民的力量团结一致去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的娱乐传播会受到政府有关政策方面的钳制。它在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心情愉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宣传。通过传播的娱乐功能,统治阶层更利于把权力扩展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通过各种饶有兴趣的娱乐节目,使其信息和意志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受众也乐于在娱乐的同时获知其所传播的信息。
(三)通过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分析电视节目娱乐化的现象并阐述其优点和弊端
在现今社会,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并且日益发挥着它的传播作用。娱乐传播已成为最显著的传播形式,不仅影响着大众生活,更影响着大众文化。在这一形势下,电视节目的日渐娱乐化已势不可挡,成为大众传播发挥娱乐功能的主力军。最初是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发达地区的电视和广播中,出现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娱乐节目,吸引了更多生活压力较大、文化水品较低的中小市民阶层,收视率非常可观。因而,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娱乐性节目更多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而且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娱乐节目,其涉及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的: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趣谈,对历史话题的新说,对明星私人生活的揭秘,这些都是娱乐节目的主题。更多大型的娱乐节目,像脱口秀节目、真人秀和大型的娱乐选秀节目、大型的娱乐互动节目更是以其特有的娱乐形式和丰富的趣味性倍受大众的亲睐,特别是受到广大年轻观众的追捧。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渐已成为大众传媒的主流。在中国大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很多娱乐化很强的文艺节目迅速占领传媒市场。尤其从2000年开始,各大电视台争相推出各类娱乐节目。中央电视台推出《幸运52》《开心辞典》等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的互动娱乐节目。一经推出马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而在后面推出的《非常6+1》和《星光大道》,更是中国这类电视节目彻底娱乐化的表现。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电视选秀节目在全国一炮走红,并且年年举行。这类媒介娱乐化倾向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研究话题,更是电视节目走向娱乐化的显著表现。这些现象足以说明,目前在国内社会,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视听享受的同时,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能力的大众平台,更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步。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电视节目娱乐化盛行今日的同时,其带来的弊端和背后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也令人堪忧。因为大众传播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也不乏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即像一些暴力犯罪、色情淫秽、粗鄙庸俗、消极悲观的内容。而且在传播中,有时容易忽略了娱乐应使人获得健康的感性愉悦的同时,不忘提升理性价值的真正目的。在一些现今的电视节目中,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抓住受众的眼球会引入这些“低级趣味内容”。当一些娱乐节目出现了这些东西,会对受众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也不利于媒体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更有甚者,会导致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像消极一面转变。娱乐功能发挥不慎,还会造成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就是滥造“明星”。主要表现为炒作明星、明星的“德”“艺”失衡、“选美”活动的价值错位等。像一些大型的选秀节目。就拿“超级女声”来说,虽然它为许多青年实现明星梦创造了条件,但有些被制造出来的“明星”却只是有“艺”无“德”、名不副实,自身的道德素养很低。仅仅是肤浅的、工具性的娱乐“符码”而已。这些“明星”会对大众文化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娱乐传播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对青少年造成恶劣的影响,为青少年提供了伪道德、非道德的示例,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关文化部门和各媒体必须加强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规范和监督,対娱乐传播中的不良现象加以控制和筛除,不断地追求创新,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积极作用,传播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娱乐审美文化。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审美性快乐,为人们追求审美快乐的最高境界发挥出传媒应有的引导作用。
参考资料:吴文虎: 《传播学概论自学辅导》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田中阳: 《解读传播》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国良: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姓名: 赵鹏 08新闻
(二)班
学号:***2
第二篇:浅谈大众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浅谈大众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传播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很难想象没有大众传播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通过读书、上网、看报等方式来获取各种新闻和消息,大众传播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大众传播第一个重要的正功能就是,消息的传播。如果我们只是凭我们自己单纯的去了解社会信息,得到的信息太狭隘太片面。国家和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我们都不能及时的加以了解,这就会使我们与社会脱节。再比如,大众传播能够及时地发出有关自然灾害、军事威胁、政治**等方面的警报,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更好的去加以防范,这样就会相应的减少了人身财产的损失。
不可不说,大众传播在一些事件中,给了受众暗示,比如之前的“冠生园月饼=过期食品”,使得受众都认为“冠生园的食品不好”造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倾向。这就是大众传播中的引导舆论的功能。
娱乐功能是当今大众传播极为显著的一个作用,也是大众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日我们口中谈的“歌星、影星”哪个不是大众传播的产物,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于一部电视剧、电影的评价,往往来源于大众传播本身对它的评价。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是否有过每天等着看超级女生,为电视上的人伤心、欢乐的情景,是否有过等待金鹰卡通为其动画节目倾心的情景,是否有过因为看快乐大本营而喜欢上何炅的情景。这都是大众传播中娱乐功能的影响。
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教育已由学校教育逐步转化为终身教育的今天,人一生中绝大多数教育已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社会上接受的了。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尤其上了大学之后,有更多的时间上网看电视听广播,所以我们接受的很多知识已经脱离课堂。而这种传播给我们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
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既然它具有了一定的正面功能,就一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人们通过媒介的选择来了解客观事物的变动,媒介只能部分再现真实世界,大量的事实被筛选掉了,被选中的事实也经过了加工。所以,很多时候大众传播带给我们的信息没有我们直观了解的信息真实也没有那么强烈的直观感了。
由于大众传播者不可能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进行完全一致的反映,所以对某个人群、某种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经常会选取一个典型,这样就会造成“刻板印象”。以南京冠生园为例,南京冠生园本是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以经营月饼闻名。2000年中秋节过后,冠生园食品厂陆续将未售罄的月饼从各地回收,运进了糊着窗纸的车间;然后去皮取馅,重新搅拌炒制,入库冷藏。翌年,食品厂又将这些过期料加工制成月饼推出市场。中央电视台记者暗地里拍摄了整个过程,并在《新闻30分》中播出,舆论遂大哗。南京冠生园用陈馅制作月饼的丑闻被揭发后,生产经营顿陷入困境,最终导致破产,同时株连了国内各家同名的企业。大众传播在这次事件中,给了受众暗示,“冠生园月饼=过期食品”,使得受众都认为“冠生园的食品不好”。
以上几点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众传播正功能和负功能的理解,但无论怎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众传播的力量,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10编导二班
郭梦涵
第三篇:论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论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广告1201宋小顺 1219200111 大众传播就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有很多功能,拉斯维尔认为大众传播有三种功能,即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和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我来论证其中的一点即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的,前人的智慧通过口头传播,文字,图片,声音,符号等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并传给后代,后代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在古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还不发达的时候,社会知识的传承主要靠书本和师徒教授,传播范围小,内容变化大,很多知识因为受古代传男不传女思想而湮没,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到了近代,随着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来临。
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就是指社会遗产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传播下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它与古代的文化传播有很大的区别。
1,大众传播产生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它服务于资产阶级,而这个阶级比较广泛,而古代的文化传播是产生于农业经济时代,服务于王公贵族阶层,受众面小。
2,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让文化遗产传播的成本更低,因而可以传播到普通民众家里,这也是大众传播的“大众”之意,而社会遗产就产生存在于民间,因而社会遗产的传承度能更高。古代文化传播一般只有上层阶级才能享受,很容易产生断层。3,大中传播因为面向大众传播,所以传播内容丰富多彩。4,大众传播能保存大量的社会遗产,并转化为各种形式,保存效果好。
上面四条是大众传播的特点,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大众传播要有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呢?下面我来详细介绍。
1,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而人类要延续发展,文化就要能传承发展,大众传播面向的是大众,大众需要什么媒介就会传播什么,社会遗产是先辈知识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瑰宝,深受大众喜爱。
2,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标志,通过大众传播能起到凝聚人心,弘扬爱国精神的作用,在战时更是如此,因此政府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治理一个国家。国家推广普通话,写汉字就是大众传播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的应用。通过大众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
3,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依靠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创意来源于社会遗产,因此大众传播就是更多的传播社会遗产。
总之,大众传播在自觉不自觉中都在传播着社会遗产,我们在自觉不自觉中也都在接受这社会遗产并受其影响,这就是大众传播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第四篇:大众传播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媒体:载有信息的物体,传播渠道、信道、工具和手段
4.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
于他人的人
5.传播内容:指的是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
义的信息,是传播者和授权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
6.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7.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8.信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9.受众:指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
10.意义:人对自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
类以符号形式传播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11.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2.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
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13.传播效果:通过传播活动所实现的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达标程度。14.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5.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
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 16.组织传播: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17.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
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8.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
知导引结构
19.符号: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
20.调查研究方法:为获得某一科学认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记录、统计、分析有关研究现象的现实现状或历史状况的材料,探索
所研究问题的诸要素,揭示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21.群体: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复合体
22.技术:指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
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23.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
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24.信息社会: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
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25.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26.组织: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和秩序相组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7.数字媒体:指以二进制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官媒体,和表示这些感官媒体的表示媒体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
28.数字媒体技术:以数字化元件与网络化工具,手段,方法所进行的媒体设计,开发及应用的技术 29.多媒体:多种媒体的集合体
30.综合媒体:多功能、多方位、多类型媒体的集合体
二.填空题
1.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经历了 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四个阶段。2.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是 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效果。3.传播效果的类型有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四种类型。
4.“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 麦克卢汉 的著名观点。5.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是指 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 功能。
6.传播调查问卷由 基本项目、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 等内容组成。
7.“把关人”的概念由 卢因 提出的。
8.传播学研究对象是 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9.传播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是 1)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体(2)避免使用属于特殊群体的语汇或专业语汇和缩写词(3)避免使用暧昧、多义的词语(4)避免非现实的或虚构想象式的提问(5)避免主观诱导或提问(6)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7)在一个问项中避免双重提问(8)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9)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10.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学功能概括为 政治、经济、一般社会功能。11.媒介即讯息是 麦克卢汉 的论点。
12.传播过程构成的五要素是 传播者、受传者、媒介、讯息、反馈。13.非语言符号具有 普遍性、形象性、整体性、多维性 四大特性。14.非语言符号具有 传播态度和感情、补充与强化语句、代替语词 三大功能。
15.大众传播学六大特点是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单向传播“无反馈”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16.传播过程有 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三大特点 17.符号一般分为 信号 和 象征符 两大类。
18.语言符号一般分为 自然语言 和 人工语言 两大类。
19.非语言符号一般分为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体态符号 和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 四化。20.符号具有 明示性意义 与 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 与 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 与 区别性意义 六种意义。
21.符号具有 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三大功能。22.人内传播的五个层次为 感觉层、知觉层、再认层(认知层)、理解层、意志层。23.人内传播构成的六大要素为 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24.姿态的传播具有 强调语言、补充语言、代替语言、控制语言、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功能。
25.基模一般具有 人物基模、事件基模、角色基模 三大类。26.群体规范功能一般有 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等结构特点。
27.组织一般具有 专业化的部门分工、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等结构特点。
28.组织传播具有 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达成共识四大功能。29.企业组织宣传活动一般具有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CIS)双全 三种类型。
30.调查八种类型:常模调查、比较调查、事实调查、态度调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综合调查、专题调查
31.传播模式的功能:构造,解释,启发,简化,预测
32.调查问卷具有哪些部分:准备阶段,实查阶段,数据处理阶段 33.大众传播社会功能:(1)赖特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2)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环境监视,社会联系与协调,社会遗产传承功能(3)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政治,经济,一般社会功能
34.按人的感官将常用媒体分为:音频媒体,视频媒体,音视频媒体,多媒体,综合媒体
三.选择题
1.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2.各地举办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属于哪种传播()A.人际传播 B.组织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3.大众传播学是()
A.单向传播 B.群体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4.网络传播属于哪种传播()
A.组织传播 B.群体传播 C.大众传播 D.人内传播 5.提出传播具有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A.卢因 B.霍夫兰 C.拉斯韦尔 D.施拉姆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w要素的是()A.传播学 B.受传者 C.传播技巧 D.媒介
7.小组讨论,同事亲友三五成群的聚会等属于哪种传播()A.人际传播 B.大众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8.目前电话通道是()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立体通道 9.网络传播诞生于()
A.20世纪90年代初期 B.90年代中期 C.90年代后期 D.本世纪初期 11.提出地球村概念的传播学家是(D)
A.施拉姆 B.卢因 C.霍福兰 D.麦克卢汉
12.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的理论的传播学家是()A.英尼斯 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拉斯
13.提出大众传播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功能的传播学家是()A.拉斯韦尔 B.卢因 C.霍福兰 D.麦克卢汉 14.香农是下列哪种理论的创始人()
A.控制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教学论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w要素的是()A.噪声 B.工具 C.媒介 D.通道
16.提出大众传播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的四功能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 B.赖特 C.霍福兰 D.麦克卢汉 19.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观点的传播学家是()A.拉斯韦尔 B.赖特 C.霍福兰 D.麦克卢汉
20.提出大众传播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家是()A.拉斯韦尔 B.施拉姆 C霍福兰.D.麦克卢汉 21.首先提出“把关人”的概念的是()A.拉斯韦尔 B.赖特 C.卢因 D.施拉姆
23.提出“热媒介”和“冷媒介”的传播学家是()A.拉斯韦尔 B.赖特 C.霍福兰 D.麦克卢汉 24.威纳是下列哪种理论的创始人(A)
A.控制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教学论 25.经验学派的旗手是()
A.拉扎斯菲尔德 B.赖特 C.卢因 D.施拉姆
四、问答题
1.非语言符号具有哪些特征?
普遍性、形象性、隐含性、多维性 2.非语言符号有哪些功能?
传播态度和感情、补充与强化语句、代替语词 4.简述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特点: a.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b.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d.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e.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5.网络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传播的数字化、互动性、快捷性、开放性、选择性,信息大容量,检索便利性,媒体综合性,信息再生性
6.简述大众传播的基本特点。
答:(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7)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8)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9)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10)单向传播“无反馈”
(11)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7.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4)非制度化的传播
社会功能: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
8.传播效果具有哪几个层面?
1.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认知结构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
3.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 9.传播效果有哪些类型?
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10.大众传播效果的类型有哪些?
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11.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过程与技术(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1.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2.设计调查问卷或量表 2.调查实施;4.调查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5.总结,结论。问题与对策;6.撰写调查报告
12.内容分析法基本过程与技术(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1.题目及分析对象的确定;2.制定类目与分析单元表; 3.评判记录;4.量化表示 5.统计描述形成结论
13.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技术(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实验研究设计)2.实施阶段(选择被试;进行实验)
3.总结阶段(整理汇总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14.传播学的任务是什么?
传播学必须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观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15.谈谈你对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理解。社会信息系统及运行规律 16.谈谈你对信息的理解。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18.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默认回答施拉姆的社会功能 19.符号有哪些基本特征?
1.代表事物的形式;2.被符号指涉的对象;3.对符号的意义解释 20.简述姿态(体态)的传播功能。
功能有:1)强调语言。例如讲话中配合拳手、握拳、上身前倾等动作,以加强语言的力量。
2)补充语言。在语言表达不充分的时候,起到补足语言的作用。
3)代替语言。在使用语言困难或不便明说等情况下,利用动作来传达意义。4)控制语言。这就是说,体态可以利用它们所形成的情境对语言的效果加以限制和制约。
5)表达超语言的意义。在许多场合,体态或动作比语言本身更具有雄辩力。21.传播模式的功能是什么?
1、构造功能
2、揭示功能
3、启发功能
4、简化功能
5、预测功能 22.施拉姆传播模式功能
政治,经济,一般社会
23.试简述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26.试简述信息社会的基本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27.基模具有哪些特点?
1.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2.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 3.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4.基模的功能是在我们遇到新的信息时,通过动员和组织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补足新的要素来进行处理,对新信息的性质作出判定,预测其结果,以确定我们对新信息的反应
28.人际传播一般具有哪些动机?
首要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信息;其次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第三是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30.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有哪些层次?
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五、五、论述题
1.作为网络传播的把关人,除要遵循传统媒体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1)应当对信息的发布施加延迟发布的控制,必须对相关不良信息加以必要的过滤;
(2)由于互动性强,:“斑竹”等把关人很多时候是作为参与者出现在网络媒体中,因此,这些把关人必须注意与网络传播参与者就某些把关行为达成一定的共识;
(3)由于网络信息的来源多样,虚假信息相对传统媒体比较多,因此,把关人必须严格对待相关的信息来源,对于无法把握来源可信度的住处,应该延迟发布,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核实之;
(4)应当注意对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防止网络成为不良的温床等等。
3.试述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传播模式。4.试分析网络传播自由的利与弊。
5.谈谈你对媒体(媒介)的理解与认识。
6.以音频,视频,音视频,互动媒体,网络新媒体等为数字媒体的技术层次,对数字媒体技术与媒介组织加以说明与介绍。
7.组织(如企业)进行对外宣传时,可采用的传播手段与技术有哪些?
手段(广告,公关,公司标识性)和技术(传统媒体技术 展销会 纸质,现代媒体技术 电视 广告 语音广播,数字媒体技术 网站)8.谈谈你对信息的理解与认识。(可能大题,单独理解)9.试述大众传播的特点。
10.谈谈你对人内传播的理解与认识。
11.分别论述传播效果与大众传播效果的主要层面。
12.试分析电子诈骗的常用手段,并总结出应对办法与措施。13.谈谈你对媒体的理解和认识。14.谈谈你对数字媒体的理解和认识。
类型P115 举例(音频媒体,视频:)认识结合专业 15.实验研究方法(定义和特点)
六,应用题 1.某网络学院,委托你对该院下设的网络学习中心,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与能力调查:(1)试分析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2)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3)试设计出对应的该调查研究方法的调查问卷。参加目的(学知识,拿文凭„)你的学习基础(高中,本科„)
4.某学校为了更好的制定出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职业岗位需求,特委托你做一次调查。(1)试分析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你的调查?调查研究方法(3)试根据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设计出具体的调查问卷。
5.某县教育局委托你去一个贫困乡镇做关于城乡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调查。
(1)试分析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你的调查?(3)试根据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设计出具体的调查问卷。
6.依据传播效果研究,对电子诈骗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应对措施。11.试分析设计电子诈骗者常用信息诈骗的类目,并总结出发展规律,找出相应措施和对策
2.亮亮在妈妈的身后叫“妈妈”,妈妈没有答应,继续往前走。试分析此过程中有没有传播现象,为什么?如果有,属于哪种传播?
12.王军在老师后面叫老师,向老师请教问题: 试分析此过程中有没有传播现象,为什么?如果有,属于哪种传播?
7.结合自己,谈谈你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认识。8.结合自己,谈谈你对数字媒体的认识。13.结合自己,谈谈如何学好传播学 3.试设计一具有特效传播效果的广告。
9.结合实际,试设计一具有反电子诈骗功能的新颖媒体。10.结合实际,为企业公关人员设计一公关策略与公关词。
第五篇: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人文学院新闻系2011级
2011024125
靳茜
一、论述(35分)
举例说明在新闻报道中如何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 答: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文主义心理学盛行,它关注的是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我觉得有点类似于现今的新闻伦理或是新闻道德。“伪人本主义”指的是传媒打着人文关怀的旗号,主观愿望是为了满足受众需求,然而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却出现偏差最终失去人文关怀并形成与受众疏离状态的一种媒介现象,在采访中不顾受害人心理、歧视弱势群体或是对受众谄媚的行为。如何在新闻报道中预防“伪人本主义”,我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分析。A
媒体和记者首先要给自身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是事件的记录者,是向公共传达信息的,有报道事件的“权利”,而非“权力”。央视《看见》栏目的记者柴静在自己的书中多次提到,她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从“质疑”到“疑问”风格的转变过程,记者拥有公众赋予的报道事件的权利,但没有宪法赋予的“权力”。现在出现了不少传媒“越位”、“错位”的现象。有的省级媒体在到地方采访时,会向当地的政府部门提出各种各样的的要求,这些都有违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记者只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报道事件,不是实践的主角,在不少娱乐节目里,主持人占了大量的镜头,例如《鲁豫有约》中的鲁豫在采访一位阿姨的时候,时常打断嘉宾的谈话,不停地“抢镜”,这不仅是对采访对象的不尊重,也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B
记者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记者与任何被采访者都是平等的关系,应该用平视的心态与被采访者交流。要注意自己的采访艺术,尽量采 《大众传播心理学》
人文学院新闻系2011级
2011024125
靳茜
用开放式提问、对话式提问的方式。央视记者王志就是因为自己在非典中的“质疑风格”而出名,但他在采访周星驰这个笑星的时候,依然采用的是闭合式采访、审问式采访的方法,结果很不理想。所以记者在采访时要有平和的心态,正如柴静在博客中提到的“你是一个记者,你有关切,有采访的权力和可能,但归根结底,你只是一个陌生人。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个恰当的关系,关切超过了恰当,就是冒犯。不因为你是一个记者,就有权逼问所有的问题。”在早期的《鲁豫有约》采访璩美凤那期节目中,主持人鲁豫不断地就之前的“光碟事件”问璩美凤,给人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被采访者璩美凤一直在谈未来的生活,而主持人不停地询问过去的事情,对当事人来说,是个不小的伤害,所以记者或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被采访者,用合理的、合适的方法采访,不用有意的碰触对方的伤痛。C 记者应该有一定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在2011年的“杨武事件”中,记者不断地对杨武及其受伤害的妻子采访,镜头不断对准这个受伤的家庭,以至于杨武最后说出“我是最窝囊的丈夫”,“镜头暴力”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二次伤害,记者在事件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对杨武家庭的伤害,为了报社、电视台的利益,不停地对这家人造成困扰、伤害。之前的“杨丽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因为媒体大肆报道与渲染,杨丽娟走上了盲目追星的道路,最后杨的父亲跳楼,家庭风雨飘摇,媒体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媒体的一边倒也对该事件中的刘德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媒体及记者都应有一定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抢新闻,就弃社会利益于不顾。《大众传播心理学》
人文学院新闻系2011级
2011024125
靳茜
D 媒体和记者应该关注新闻中的人,关注形形色色的人,更应该关注普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关注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如央视近几年提出来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将节目与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还有各个省卫视推出的民生新闻,都是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时刻不忘对人的深度关怀。央视的《看见》栏目就是一档比较关注弱势群体的节目,其关注的大都是社会上的边缘人群,例如同性恋、新生代农民工、被家暴的妇女等等,呈现出更真实的社会。同时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山西卫视的《小郭跑腿》等节目都是为老百姓服务,解决老百姓的难题,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E 媒体和记者不能盲目迎合受众,要有客观真实的新闻态度。不少媒体为了获取受众支持,一味的迎合受众,制作的节目内容地低下,丝毫不考虑社会影响,盲目的夸大新闻事实,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如“纸包子事件”造成了全国食品行业的恐慌,这都是媒体不负责任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谨防这些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在不少优秀人物的报道中,媒体都有意的将主人公美化,片面的强调主人公的优点,有的甚至将主人公的缺点掩饰,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们需要的是“平民化的英雄”,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而不是经过美化了的人。
二、论述(30分)
传媒工作者需要的心理学知识,为什么?
答:传媒工作者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大众传播心理学》
人文学院新闻系2011级
2011024125
靳茜
理论意义:
1)增强对新闻传受者本质的认识,新闻传播工作的特殊性——新闻传播者是社会活动家。因为新闻传播者身份的特性,所以要求新闻传播者懂得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规律。心理学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记者更方便的了解被采访者的心理,寻求更好的采访方法,达到采访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走入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获得与被采访者更多的交流话题,尤其是在人物报道中,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会使采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升对新闻实践理性的认识。有不少传媒工作者对大众传播心理学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其不学就会,或者不学心理学也可以胜任新闻工作,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记者的形体语言都会影响观众的是非判断,会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传媒工作者学习心理学知识,采用正确的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达到传播的效果,所以学习心理学知识迫在眉睫。实践意义:
1)按照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采制、编播活动。传媒工作者学习新闻心理学,可以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规律,充分了解受众需求,从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去认识受众的认知规律,从而制作出符合受众口味的电视节目,同时也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达到我们传播的目的和效率。
2)运用传播心理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帮助新闻传播者调控自我。在调查报道中,由于人性复杂,危险较高,记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大众传播心理学》
人文学院新闻系2011级
2011024125
靳茜
可以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判断被采访者话语的真实性,获得被采访者的尊重,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同时传媒工作者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矛盾和来自自身、社会的压力,他们心理上会产生负担,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在遇到压力时调整心态,缓解压力,从而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的工作。传媒工作者在心理学知识的帮助下,可以在工作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寻找更适合的传媒工作,为传播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论述(35分)
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近期的传媒事件或媒介事件。答:传媒事件:复旦投毒案
媒体事件:神州十号发射
事件回顾:2013年4月,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因饮用宿舍饮水机内的水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查证,是其舍友投毒,目前已被警方逮捕。
2013年4月,南航金城学院袁某在宿舍玩电脑游戏,遇同宿舍蒋某因未带钥匙敲门,袁某未及时开门,双方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在冲突过程中,袁某拿起书架上的一把水果刀捅到蒋某胸部,蒋某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在复旦投毒案发生后,媒体进行了大篇幅的渲染报道,比如南方周末的《与自己的战争
复旦研究生为何毒杀舍友》,并且随后网络上出现了多个相似案例,都是有关大学生杀舍友事件,一时间,大学生舍友间的矛盾的说法甚嚣尘上。《大众传播心理学》
人文学院新闻系2011级
2011024125
靳茜
心理学知识:
1,复旦投毒案中,犯罪嫌疑人林某的心理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舍友矛盾,就对舍友痛下杀手,很难让人置信。其实事情的发生与其性格是脱不了关系的,据同学介绍,林某敏感、自卑、爱记仇,这些心理上的缺点都成为其可能犯罪的原因。
2,新闻事件的不良效应,受众的盲目从众心理。复旦投毒案是个典型的大学生舍友矛盾的写照,很有新闻看点,媒体的大肆渲染报道,对整个案件的细节描写等,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并且之后各地的舍友杀人事件与媒体的大篇报道有很大的关联,这些都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新闻事件的不良效应和盲目从众的心理。
3,在南方周末《与自己的战争
复旦研究生为何毒杀舍友》文章中,作者犯了先入为主的心理学错误,文章多次提到犯罪嫌疑人林某的心理活动和具体的投毒细节,但是整个案件警方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回答,记者只是凭空想象,没有任何的事实依据,违背了新闻传播中的客观真实。
4,记者在报道案件时,对整个案件细节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而没有对案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该种事件预防进行相关的报道,没有对受众的道德观或是行为起到一定的警示或是督促的作用,没有利用心理学的知识。
事件介绍:2013年6月11日下午,中国的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将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
心理学知识:1,神舟十号发射,这对国人来说是件欢天喜地的大事,《大众传播心理学》
人文学院新闻系2011级
2011024125
靳茜
为此各种媒体,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都对该事件的报道进行了大量的策划和报道,报道内容涉及神舟十号的具体构造、宇航员及其个人具体情况,还有酒泉当地的发射中心,广大观众和市民的反应等等,媒体抓住了受众的猎奇和好奇心理,对这次事件进行大规模的报道,从前期的准备到现场直播等等,充分展示了媒体较高的心理学素质。
2,在神舟十号宇航员的介绍中,网站、报纸、电视等对女航天员王亚光做了详细又具体的介绍,主要利用了女性在航天事业上地位低于男性的心理学知识,对王亚光的详细报道,一方面有利于宣传神舟十号的发射,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女航天员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和宣传作用。
3,神舟十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取得了大大的进步,媒体的报道,领导的重视,外界关注的目光,都给了宇航员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他们平时训练的心理素质就起到了作用,既要给自己减轻压力,又要对即将的任务充满信心。
4,在报道中,不少媒体提到该次担任总指令长的聂海胜八年面容没变老,并对其原因进行了采访和解密,充分利用了受众的好奇心理,同时也揭开了中国航天员平时训练的神秘面纱,达到了向民众宣传的效果,促进广大受众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