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和《月牙儿》人物形象差异的阐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8:0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羊脂球》和《月牙儿》人物形象差异的阐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羊脂球》和《月牙儿》人物形象差异的阐释》。

第一篇:《羊脂球》和《月牙儿》人物形象差异的阐释

《羊脂球》和《月牙儿》人物形象差异的阐释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朱熹文旅学院

【摘 要】《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作品的题材均来自于“妓女故事脉络”,是两个作家对早已存在的妓女故事、情节、事件和行为的再次加工。两部小说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吃人”的社会,也让人们对黑暗社会有着无比的痛恨。本文主要对《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之进行比较,从而探求两部作品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关键词】人物形象;差异;对比

《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作品的长期流传,让无数读者对羊脂球和月牙儿两个妓女形象印象深刻。羊脂球以其性格上的单纯、善良和品质上的伟大民族气节,令读者大为赞叹。月牙儿却因为其悲惨的身世,最终在花季年龄沦为妓女,肉体和灵魂遭受着来自男权和社会的双重摧残,而令无数读者为之怜惜。通过二者的文学形象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两位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妓女有着美丽与悲惨的明显区分。

一、食与性的欲望对比

古人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是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面对人生两大基本需求的表现却是相差万里。如此大的欲望需求差别,也是两个人物形象美丽与悲惨的重要区分标志之一。

在人生存最为艰难的时候,食物是人生命延续的最基本保障。然而同处艰难时期,羊脂球和月牙儿看待食物的观点却截然不同。羊脂球为同车人的利益而将食物毫无保留的倾囊相赠,但同车人却贪婪地全部享用,这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对比的目的是将法国社会底层妇女与社会贵族在人性方面的美丽与丑陋进行鲜明的展现。而月牙儿却因为没有基本生存保障而饮鸩止渴般的当掉家里所有的物件,只为换来一口饭吃。显然,作者对这种悲惨生活细致描写的目的是要展示出旧中国底层社会妇女在黑暗社会中生存的艰难。

对于女人来说,发生两性关系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对于妓女来说,与客人发生两性关系是其职业要求。可对于羊脂球来说,作为一个依靠出卖肉身维持生活的女人,却在书中先后多次对“性”做出了拒绝。在商务旅馆的第一个夜晚对羊脂球来说并不平静。她不仅要拒绝一个以侵略者身份出现在小说里的外国军官,同时还要拒绝本国民主党代表――高尼岱,而拒绝高尼岱的理由竟然是那么具有“爱国主义的节操”。羊脂球并不是想拒绝与高尼岱发生“钱与肉的交易”,而是拒绝交易的地点。因为羊脂球顾虑“普鲁士人不就在这所房子里吗”。做为妓女,她并不惧怕“交易中”被外人所察觉,而是惧怕被侵略者发现遭到耻笑,遭到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耻笑。毫无疑问,这是羊脂球的另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高尼岱“不能不在他心里唤醒了正在丢盔卸甲的自尊心”。

对于一个尚在求学的女孩来说,“性”是一个需要回避的话题。按照常人的思维逻辑,女人的第一次性爱应该是美好而又浪漫的。可对于月牙儿来说,她的第一次性爱却是一种社会不道德现象的体现。在没有吃、没有穿、没有生活来源的痛苦中,月牙儿几经徘徊终于走出了第一步,这一步并不是去做暗娼,而是被动地组建了一个“家庭”。几经思想斗争,月牙儿终于做出了决定,“只要有人给我饭吃,什么我也肯干”。带着这种想法,她偶遇了胖校长的侄子。这个“温和可爱”的男人,促动了月牙儿那颗少女的心。从此,月牙儿和这个男人开始了“非法同居”的生活,新生活的开始不仅没有改变月牙儿悲惨的命运,相反却让她开始了人生的另一种痛苦。白天的寂寞和夜晚的温馨,让月牙儿开始在孤独和幸福中苦苦挣扎。直到一天,小磁人的出现改变了月牙儿的生活。面对小磁人的哭泣和归还丈夫的乞求,月牙儿选择了放弃,而这种放弃,对于月牙儿来说是另一种悲惨的开始。因为“男权制统治最有效的方面是对它的女性臣民所实施的经济上的控制”,月牙儿又开始了痛苦的徘徊,她知道“卖给一个男人,还可以说些天上的话;卖给大家,连这些也没法说了”,她深知如果真的选择放弃,也就意味着要么选择死亡,要么选择放弃尊严的生存。放弃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是何等的悲惨,悲惨到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连狗都不如”的彻头彻尾的孤儿。最终月牙儿还是选择了去做暗娼,至此作为女人,她对性已不再是生理需求了,而转变为了生存需求。

二、奉献爱与获取爱的追求对比

在两部作品中,羊脂球和月牙儿对爱有着不同的追求。羊脂球追求的是奉献爱,是主动的爱,展示着伟大的爱;月牙儿追求的是获取爱,所以说是被动的爱,而最终获得的是畸形的爱。因此说,爱的付出与索取,也成为了区分二者美丽与悲惨形象的另一标准。

在《羊脂球》中,女主人公分别展示出友爱、母爱和民族之爱,三种爱组合在一起成为最高境界的爱,是只想奉献不想索取的爱。她的爱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一一展示。在商务旅馆的第一次用餐,羊脂球受到了德国军官的“邀请”。或许是职业的敏感,羊脂球做出了对这位军官的第一次拒绝,可这种拒绝立刻遭到

了以伯爵为首的同车人的“规劝”,理由是“不仅对您本人不利,也对您所有的旅伴们不利”。伯爵等人的这种自私心理却击中了羊脂球的“要害”,她的善良与单纯迫使她接受了这样一个对她毫无好处的理由,“好,我去,这可是为了你们大家我才去的”。短短的话语,却是身为妓女的羊脂球为了同车人的利益而做出的牺牲,应当说这是羊脂球对“友爱”的展示。

在《羊脂球》中,当马车在小旅馆被扣压的第三天,所有人都感到疲惫不堪,对羊脂球也都是满腔怒火。可羊脂球却一直在坚守着一个“爱国妓女的贞洁”。因为她知道,这样的坚守并不是在吊某一个“客人”的胃口,也不是在抬高自己的身价,而是在维护法兰西人高贵的民族气节。就在这时,教堂的“钟声响了。教堂里有孩子要领洗”。战争的残酷、逃亡的艰辛,完全可以让一个人只知道求得苟且偷生,更何谈情感的流露,而且对于一个妓女来说,更应该是没有“七情六欲”的。可是羊脂球却在生命和财产都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心里忽然对自己孩子发生了一种强烈的母爱,她于是不顾一切,要去参加这个仪式”。伟大的母爱,不仅体现了羊脂球的美丽,同时也为故事的延伸和同车人美丑行径的深层对比做好了铺垫。

与羊脂球的“爱”相比,月牙儿的生活一直处于被动获取爱的状态,而所获取的却都是畸形的爱,是不完美的爱。她曾经感受到继父的温暖,“新爸对我们好,他有两间屋子,他和妈住在里间,我在外间睡铺板”,“我的被子也比从前的厚实暖和了”,生活状况的改变,让月牙儿感到很幸福,“在这三四年里我想不起曾经看见过月牙儿”,可最终“新爸”却突然“消失”了。月牙儿曾感受到极其伟大的母爱。妈妈为了养活“我”,“整天地?o人家洗衣裳”,“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可最终妈妈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离开了“我”。月牙儿也曾感受到男人的爱,当他选择和胖校长侄子“生活”后,“他供给我吃喝,还给我作了几件新衣”,这样的生活一度让月牙儿很满足,感激得她有时“疯了似的吻他”,但最终这种不道德的生活因为“小磁人”的出现而结束。所以说整部小说中,月牙儿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爱都是被动的,并不是自己主动争取的。每一种爱的获得,都有着非常残缺的一面,每一次爱的获取都是悲惨生活新的开始。

由此可见,羊脂球和月牙儿两位女主人公虽同为妓女,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形象品质,一方面这与人物自身的成长坏境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不同的社会背景。

参考文献:

[1]韩丽艳:《同类殊归的两个女性形象》,《岱宗学刊》2008年第1期.[2]李玲:《的苦难意识》,《辽宁大学学报》2007 年第 4 期.[3]王琪:《从蒙昧到觉醒》,《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年第6期.[4]荆云波:《老舍小说创作的女性观》,《郑州大学学报》2003 年第 1 期.作者简介:

刘晰(1980―),女,安徽巢湖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外文学比较,英语教育。

第二篇:羊脂球英文读后感和老人与海英文读后感

羊脂球英文版读后感

Suet ball is a hero to live in the bottom of society, discrimination of prostitutes.Different authors to describe her as a positive character, and with a group of “gentleman” as the person's upper-class bourgeois figures for comparison, which reveals the appearance of pretend, the selfish and hypocritical patriotism even the most basic are certainly No deposit dirty mind.I was particularly impressed that the identity of those with a noble per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ests of the great changes in attitude.When the count of those noble, rich suet ball bosses need help to the detained military officers from Germany, they “amiable.跟她讲calmly reason, touched with the feelings of her, very attentive to compliment her, love her to discuss.praised the sacrifices she will help us all very busy, we would be grateful to her how.”Then, when the ball did not make use of the value of suet, and these people“ as if by prior agreement to swap the other way round, it seems like she did not see.”noble Count roll up his wife, “She might be able to avoid much of the” arrogance of the boss's wife to “stare at her,” “We all are far away from her, and as her skirts like with any infectious diseases.” concise language, a strong contrast to the identity of those with noble benevolence of people pretending to leave, hypocritical affectation and accurate portrait of such a profound manner, the elegance of these people, Yong-rong appearance under cover to expose the ugly face of relentless out so that the reader can not help each of us give a snort of these hypocrites.Maupassant's novel reveals humanity美与丑.When we described that in their世态炎凉, weak social relationships sad at the same time, will naturally think of their own.We are now in the 19th century, social and of course a far cry from the French society, but from those who leave jen Maupassant described the hypocrites who pretend, and that is absolutely merciless, full of bourgeois society hierarchy, made us feeling among people in good faith, how the value of treatment!Full of mutual love and help each other how the social atmosphere of warmth!We are lucky, we do not live in Maupassant described the kind of hierarchy, only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re far apart in a sad society.But if we do not know how to treasure them, all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wearing “masks” of doing things have been wondering whether or not profitable, then surrounded by the Cities around us will also be变淡, in the end we will also live in a cold world.If you planted the seeds of false, it may only be the fruit of薄情寡义.After all, treat people with sincerity is mutual.Will work sincerely to really harvest.I believe in good faith towards each side of the talent will be the happiest, and that you are a small community will be the warmest.Each composed of small community where a large community.Master Maupassant castigate bourgeois hierarchy and col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 correct call on the passion of the society? As long as each of us strive to create a warm small community, it will not even into a bright, beautiful world of passion.Wearing a mask, consisting mainly of a pecuniary interest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s suffocating even feel terrible, and we sincerely need to reduce barriers to treatment with the sincerity of friends, such a social environment can people think of warm, like a big family 老人与海英文版读后感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one of Hemingway's most enduring works and may very well become one of the true classics of this generation.It played a GREat part in his winning the Pulizer Prize in 1953 and the 1954 Novel Prize for Literature and confirmed his power and presence in the literary world.Hemingway is also one of my favorite writers.Beside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 have read some of his other works, such as The Sun Also Rises, A Farewell to Arms and The Snow of Kilimanijaro.But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the one that left the deepest impression on me.I first read this book when I was in my fifteens.And now I

remember it just as well as if I had read it yesterday.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chefdoeuvre.My first impression of this story was from screen.It's long long ago, maybe before I can read english books.I don't remember which movie edition I had seen.But I was impressed by the music, the scenery and the costume.I was very favor of a section of music in its balls.It's pretty brisk, liked a wonderful song of a bird.Regarding to the characters, I liked Elizabeth, the he-ro-in-e,though I didn't think she's beautiful.But she's smart.However, I didn'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plot.I thought it's so long that it made me impatient and bored.By now, I haven't read the whole story in English or its Chinese version, either.I owe it to my prejudice.In fact, I didn't understand the story at that time.I didn't know why it called Pride and Prejudice.Of course someone was pride, but I didn't find where' s the prejudice.I thought it's normal, the way people treated each other in that.I considered prejudice would be very disgusting.But to the movie everthing was OK in my minds, except its length.Now, I think I have understood more about it.I'm a prejudiced person so I can't find where's wrong.I merely like to do the things I like.Everytime I meet somebody or something,my thinking about he or it all depends on my foregone experience and my mood of the time.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地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地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第三篇:安全理念系统和内容阐释

安全理念系统和内容阐释

安全目标:平安、健康、零伤亡

【释义】

这一目标的提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使安全管理更突出人性化,既让人感到温馨,又激发出一种责任感。“平安”的含义是指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提高安全工作的把握度,确保每一名员工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健康”的含义是指在工作中要处处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环境,包括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使员工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工作,保证员工的身体不受侵害,特别是要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努力减弱乃至消除各种有害因素对员工的伤害,保证员工正常的工作时间,决不能以牺牲员工身体健康为代价换取企业效益;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使员工有健康的安全心里,为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奠定思想基础,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健康、共同发展。“零伤亡”的含义是指要转变了“百万吨”死亡率概念,把不让一名员工在工作中伤亡作为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它体现了我们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对员工的责任心。

这一安全目标的提出,反映了企业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安全工作,从代表员工的根本利益方面落实安全工作,从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健康发展方面追求安全工作。它是企业安全管理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这一目标的提出,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级管理者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安全工作作为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来抓,规范管理行为,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在安全管理中要有清晰的思路、有刚性的措施;要发挥好各级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要创造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要求广大员工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做到规范行为、规范操作、决不违章。

安全价值观: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生命只有一次,遵章守规是保护神

【释义】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强调的是安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位置,是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强调是安全与生产之间辩证的互动关系,即生产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不安全,不生产,安全是推动生产发展的源动力。“生命只有一次,遵章守规是保护神”强调的是安全与生命的关系、遵章守规与生命的关系。它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因为鲜血和生命的惨痛教训,已经无数次地敲响了警钟;珍惜生命就要遵章守规,安全规章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用令行禁止的制度揭示了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守纪就是幸福,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就是杀人,也是自杀。它让我们牢记,安全规章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规章就是教训,愚蠢的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别人敲响警钟,聪明的人用别人付出的代价为自己作教训,岗位操作无自由,生命最可贵,规章不可违。安全的价值观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把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体现了安全工作不代表一切,但是可以否定一切,压倒一切。这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规则。在员工的认识方面,告诫员工安全就是就是健康,就是生命,把握住安全就要遵章守规,这样就能把握住生命。

安全价值观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安全健康的需要,作为企业发展必需的前提,做到不安全的煤一吨不出,不安全的尺一米不进;做到企业安全状况不断改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逐步把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安全的企业,一个劳动者生命和身心健康切实得到保障的企业,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要求每名员工要发挥自己的安全权利,维护切身利益,不安全拒绝生产;自觉学好规章制度,规程措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永不违章,保证自身安全,保证生命健康。

安全操作理念:先确认,后操作

【释义】

“先确认,后操作”重点强调的是确认,明确的把确认作为安全工作的一个具体内容,并置于操作之前,“确认”既包括对“物”的确认,如现场是否安全,工程质量是否合格,隐患是否排除等,也包括对“人”的确认,如心态、生理等是否正常,工作准备是否到位等。在确保“人、机、物、环境”全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再开始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先确认,后操作”为员工从事生产工作明确了工作流程,即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先确认,后操作”要求管理人员要认真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多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搞好隐患排查,努力为员工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要求员工要认真学习规程措施、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努力提高危害辨识的能力,一丝不苟的落实规程要求和工程质量要求,不为下班留隐患。

安全防范理念:纠正每一个细小差错

【释义】

细节决定成败;蝼蚁之穴,可以溃千里之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每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酿成终生的遗憾,每一个细节上的差错可能影响到员工的健康甚至生命。惨痛的教训已经告诫我们,安全工作无小事,很多事故源于瞬间的粗心大意和不以为然。因此,安全工作必须做到防微杜渐,纠正每一个细小差错,杜绝每一个不起眼的过失,付出一万的努力,防范万一的发生。

它警示我们,在安全管理和操作活动中,做到99%不行,必须做到100%,一百减去一等于零,纠正每一个细小差错,对管理者而言,体现为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思想,既包括按照走动式管理的要求,对管理对象任何细节上不规范现象的纠正,也包括对自身工作细小差错的纠正。对操作者而言,就

是要不放过任何的安全隐患,从上岗到下岗始终保持每一个工作细节的正确操作,全面落实工作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安全协作理念:确保他人安全是我的责任

【释义】

煤矿生产的特殊性要求安全工作必须是全方位、系统化的工作格局,每一名员工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任何一个危险的要素点都可能波及到其它要素、环节或系统。我对于别人来讲是“他人”,确保“他人”安全也就是确保我的安全,只有我为人人安全,人人为我安全,才能实现自主保安与相互保安的整体效果。

它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都处于一个安全利益的共同体之中,要把保证他人的安全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责任。

它告诫我们不但自己认真接受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还要帮助别人牢固树立安全理念,时刻绷紧安全弦;不但自己遵章守规,还要监督别人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的不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还要留心他人岗位上的各种隐患,共同搞好安全确认;不但自己运用和不断增长安全知识和经验,还要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不但让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绪,还要关注别人的情绪和身体变化,实现团队的安全生产。

安全誓词: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对自己安全负责,对工友安全负责,对我的家庭负责,规范操作,决不违章。

【释义】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安全价值观,它昭示了安全的分量,明确了选择的筹码,因为安全代表着弥足珍贵的生命、健康和平安,这些是无法替代和不能较量的。每一个人对生存和健康的渴求是最强烈的,拥有生命和健康权是人最大的愿望;“三个负责”是使命和要求,也是目标和愿景,它说明了我们要追求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工友、不伤

害家人的全面安全,因为谁都有妻儿老小,你和我是企业的一员,也是家庭的支柱,你我安全,家庭幸福;“规范操作,决不违章”是措施和保障,也是承诺和决心,因为违章是安全的大敌,是事故的祸首,规范操作才是永远的护身符。

安全誓词郑重的表明了我们首先选择什么、努力追求什么、应该做到什么,这是誓词的意义所在,也是安全工作的要义所在。

既然誓词体现着表白和承诺,表达着信心和决心,既然誓词概括了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以及在工作与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那么,牢记誓词,信守承诺,规范行为,就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牢记誓词,最重要的是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理念,决不让习惯心理、侥幸心理、捷径心理、逞能心理、恐慌心理、摆脱心理以及逆反心理占上风,始终绷紧安全弦儿,始终做到想安全;信守承诺,就是让我们永远珍爱生命、健康和亲情,保护自己和他人,使我们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和素质,练就一身硬功夫,始终做到能安全;规范行为,就是一举一动,遵章守规,把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现场,落实在岗位,告别违章,始终做到会安全。

第四篇:《童年》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童年》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一章:外祖母

第二章:“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

第三章:

1、“一双金不换的手”。伊万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

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

2、“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万和外婆;

3、“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

4、“小茨冈的惨死”。

第四章:外婆

1.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

2.写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

3.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

4.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第五章:1.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

2.外祖父教“我”识字,讲述人生理念

第六章: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

第七章:1.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

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

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

第八章:1.外婆讲童话的情景:《隐士和勇士》

2.一个怪异的知识分子。

第九章:1.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

2.我”和 “三个小少爷”的友谊。

第十章: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

第十一章: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第十二章: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

第十三章:外祖父与外婆分家过日子,写“我”检破烂,偷木板

最后:母亲的死,写“我”不得不走向 “人间”。

人物形象:

阿廖沙:活泼,善良,勇敢。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他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艰难地生活着,身边那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并不能压倒和毁灭他。母亲的再婚,使得他很孤僻,但也增强了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生活的困苦并不能使他退却,他总是坚强地生活下去,他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走向光明。阿廖沙所处的社会是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社会,人们之间以各种仇恨作为纽带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贪婪,自私,甚至可以为了利益而不顾一切。行为:把白色的布扔进染缸里变成蓝色的。外祖父毒打外祖母,阿廖沙剪断外祖父的圣象。继父毒打母亲,阿廖沙拿刀刺向继父。

外祖母:温柔:关爱孩子:在生活上给阿廖沙无微不至的关心,外婆讲童话的情景

善良:两个孩子争家产,要杀自己的父亲,外祖母拼命保护自己的孩子,勇敢:火灾里指挥若定,自己冲进房子里抢一桶硫酸盐。

懦弱,逆来顺受:外祖父经常毒打她,但她从来不反抗

外祖父:暴躁凶残:毒打外祖母,打自己的孩子

吝啬自私:年老时,嫌外祖母不会挣钱,要分家,分给外祖母破破烂烂。外祖母根本没办法生活,阿廖沙去拾破烂。外祖母出门乞讨

第五篇:《围城》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

谈《围城》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

黎浩

内容提要: 研究钱钟书《围城》塑造人物形象的妙法-----比喻艺术,对于热爱文学的青年特别是初学创作的人是很有意义的。《围城》中所用的比喻句不但多而且灵活,所刻画出来的人物各个都栩栩如生。本问重点讨论下面的四个女性:

一、放荡不羁的鲍小姐;

二、孤傲自赏的苏文纨;

三、洁如明镜的唐晓芙;

四、虚荣狭隘的孙柔嘉。

本文还拟从欣赏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十分幽默、风趣,其活用反语、文言词语和英文词语恰到好处,无愧是一位“语言魔术大师”。

关键词:

人物、比喻、语言、讽刺

钱钟书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先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以深邃独特的思想、新颖广博 的知识和幽默的文字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围城》是先生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绘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深邃地挖掘去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寓情于理,见解独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精品。

一、塑造人物形象之妙法-----比喻艺术

巴金在首届矛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上指出:“一部优秀作品的标志,总是能够给读者留下一两个叫人掩卷不忘的人物形象。中外古今的名作,所以能流传久远,就在于它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当时生活的深刻描写,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由此看来,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在历经尘封几十年之后终于被人们认识到其卓越价值,这与钱钟书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有很大关系。在,《围城》这部知识密集度最大的中国现代“学者小说”中,钱钟书以其广博的学养和卓越的联想,借助数百条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爱憎,成功地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塑造了一批新儒林中呼之欲出的诸生相,真实、深刻地展现出他们所处社会的畸形生活画面,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意义,被美籍华人、著名文艺评论家夏志清誉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苦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尤其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对未来时代的中国读者,这将是民国时代的小说中最受他们欢迎的作品。”著名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在其〈中国文学史〉中也对〈围城〉评价甚高。〈围城〉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被译为英、俄、日、意、法、荷兰等十余种文字。可见,研究钱钟书《围城》人物塑造的妙法─比喻艺术,对于学界─特别是一些热爱文学并且在创作的道路上蹒跚学步的人,是很有意义的。下面,我就从小说《围城》中选取与主人公方鸿渐关系密切但性格截然不同的四个女性,来谈谈钱钟书运用比喻塑造人物形象的妙法。

〈一〉放荡不羁的鲍小姐

她出场时钱钟书是这样描写的:“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①让我们一眼先窥见这位女留学生出洋留学,学回了连当时外国人也少有的出位装束,隐约暗示了她爱招蜂引蝶的个性。为了继续突出这个人物的形象,发展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随即便别出心裁地捕捉住与其神似的事物来比喻:“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火起,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停。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使读者惊骇地发现鲍小姐——就像‘熟食铺子’,就像‘局部的真理’——形骸毕露,很好地为下面写她玩弄方鸿渐的故事张笔。这样一语中的比喻,把鲍小姐淫荡的形象凸现出来,寓强烈的讽刺于轻松的笔墨中,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后,作者为了使人物“形神兼备”,丰富读者对她的印象,还不断运用比喻,进行点染。如:“鲍小姐纤腰一束,正合《天方夜谭》里阿拉伯诗人所歌颂的美人条件:‘身围瘦,后部重,站立的时候沉得腰肢酸痛。’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醉的大眼睛,圆满的大嘴唇好象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②这段话直透出她具有肥腻辛辣的引力,使读者在想象中仿佛看到了鲍小姐娇痴、诱人的音容笑貌。再如:当她勾诱方鸿渐的苟合之事被管船舱的阿刘发现后,“脸飞红,大眼睛像撑破眼眶”,这就把她还知道廉耻的紧张形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了。又如:把她说方鸿渐的话(“也许你喜欢苏小姐死鱼肚那样的白。你自己就是扫烟囱的小黑炭,不照照镜子!”)和她说自己的话(“你们起得真早呀,我大热天还喜欢赖在床上。今天苏小姐我都不知道,睡得像木头。”鲍小姐本想说“睡得像猪”,一转念想说“像死人”,终觉得死人比猪好不了多少,所以向英文里借来那个比喻。)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她还是个尖酸刻薄的小气鬼等等。

〈二〉孤傲自赏的苏文纨

作者一开始是从自己的观察角度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介绍她的:“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到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③直接把一个有文化的已过妙龄的矜持女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尤其讲她身段瘦削“像方头钢笔划成的”这一句,令人感到苏小姐似乎站立坐下都有一种默守陈规的姿势——直挺挺的身子,比不上鲍小姐那样风情万种,为下文写“苏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如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得仰慕而后屈服地求爱。谁知道气候虽然每天华氏一百度左右,这种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风全行不通。鲍小姐只轻松一句话就把方鸿渐勾住了”埋下伏笔。之后,作者为了加深读者对苏小姐孤芳自赏、落落寡合的印象,连番使用神奇的比喻讲故事,如:方鸿渐到苏家拜访,“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说:‘方先生好久不见,今天怎么会来?’鸿渐想去年分别时拉手,何等亲热;今天握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鱼翅。”。又如:在遇见方鸿渐夫妇时“她站起来,提了大草帽的缨,仿佛希腊的打猎女神提着盾牌„„对鸿渐点点头,伸手让柔嘉拉一拉,姿态就仿佛伸指头到热水里去烫不烫,脸上的神情仿佛比柔嘉高出一个头的人拉手,眼光超越柔嘉头上”等等,把这个高傲自负的苏小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特别是“仿佛希腊的打猎女神提着盾牌”这句经典之笔,使这个可鄙又可笑的苏小姐浮雕般显现在读者的眼前,并永存于读者记忆中。

当然,苏小姐的这种品性也不是绝对孤立、一成不变的。有时,她会顾影自怜,如,在大学的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能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有时,她会娇羞扭捏,如,在九龙上岸前她为了给方鸿渐一个亲近的机会,就一反常态“装扮得袅袅婷婷”,方鸿渐神差鬼使地对她说:“要奉陪你,就怕没福气呀,没资格呀!”“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她眼皮有些抬不起似的说:‘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呀!’”这两处比喻和前面所举的例子形成鲜明的对照,把苏小姐复杂、多面的性格特征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真实、生动起来。同时,也直截了当地透露了作者对她的鄙视态度,向人们暗示:人性如苏小姐一类的人,并不会因她留过洋,拿过博士学位而受到良好熏陶和影响,只会助长她们的娇气,没什么可仰慕和追求的。

〈三〉洁如明镜的唐晓芙

她纯真可爱,是钱钟书在《围城》这本书中唯一不带讽刺语气去描写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形象美精雕细刻,从身材、脸形、酒窝、脸色、眼睛、牙齿、头发、眉毛、口,到表情,一一细细写来,好象一架电影摄影机对着唐小姐外形的各个部分作特写式的拍摄,极其细腻、具体,但又丝毫不觉得冗长、烦琐、平板。不妨仔细看看钱钟书在《围城》中是怎样描述的:

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谗,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脸部肌肉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④

从这一段肖像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借助了大量新奇、丰富、巧妙、贴切的比喻,从正面、侧面对唐小姐的肖像进行描写,并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获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假使我们从中删去比喻成分,那么唐小姐的形象就会失去粗略,空洞,了无生气。

像唐晓芙这样的人,她的语言应有异于鲍小姐、苏小姐,作者在这方面下的工夫也令笔者佩服。请看下面三例对话:(1)方鸿渐对唐晓芙说:“也许你表姐有她的心思,遣将不如激将,非有大敌当前,赵先生的本领不肯显出来。可惜我们这种老弱残兵,不经打,并且不愿打——”唐小姐接口“可是,战败者常常得到旁人更大的同情——我意思说,表姐也许是赞助弱小民族的。”

(2)方鸿渐向她要住址,看她写了电话号数,便说:“决不跟你通电话。我最恨朋友间通电话,宁可写信。”唐小姐“对了,我也有这样一种感觉。做了朋友应当彼此爱见面;通过电话算接触过了,可是面没有见,所说的话又不能像信那样留着反复看几遍。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并且,你注意到么?一个人的声音往往在电话里变得认不出,变得难听。”

(3)曹元朗一听完方鸿渐说:“苏小姐那本《十八家白话诗人》再版的时候,准会添进你算十九家了。”就道:“那决不会,我跟他们太不同了,合不起来。昨天苏小姐就对我说,她为了得学位写这本书,其实她并不瞧得起那些人的诗。„„她序上明明引着jules tellierd 的比喻,说有个生脱发病的人去理发,那剃头的对他说不用剪发,等不了几天,头发压根儿全掉光了;大部分现代文学也同样的不值批评。这比喻还算俏皮。”唐小姐机灵的说道:“表姐书里讲的是十八根脱下的头发,将来曹先生就像一毛不拔的守财奴那根毛。”

从以上唐小姐说话时所用的比喻,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唐小姐还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开朗、性格直率的人,绝非庸俗肤浅的泛泛之辈。

同样,对唐晓芙的心理活动,作者也运用了比喻,带领读者闯进人物心灵的殿堂,洞幽烛微。如“女佣人来告诉道:‘方先生怪得很,站在马路那一面,雨里淋着。’她忙到窗口一望,果然鸿渐背马路在斜对面人家的篱笆外站着,风里的雨线像水鞭子正侧横斜地抽他漠无反应的身体。她看得心溶化成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佣人请他回来。”再如:她想“把方鸿渐忘了就算了。可是心里忘不了他,好比牙齿钳去了,牙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盆里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迸碎。”这两处比喻就将唐晓芙因误信表姐苏文纨的话与方鸿渐决裂后心里仍深爱着他的情感追魂摄魄地展现出来,十分逼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隐约暗示了她单纯、质朴的性格。

〈四〉虚荣狭隘的孙柔嘉

作者用于揭露她性格特征的比喻是十分准确且富于形象性的,往往三言两语,就使人物“穷形尽相”。请看下面反映她虚荣的例子:

孙小姐满以为“贵人”指的是自己,早低着头,一阵红的消息在脸上透漏,后来听见这话全不相干,这红像暖天向玻璃呵的气,没成晕就散了。⑤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暴露出她爱慕虚荣的丑态,使人看了觉得滑稽可笑,具有十分鲜明的形象性。又如:在筹办婚事时,“鸿渐因为下半年职业尚无着落,暑假里又没有进款,最初不肯用钱,衣服就主张不做新的,做新的也不必太好。„„柔嘉发怒道:‘„„你要我那天打扮得像叫化婆么?’”和“为了买家具,两人也争执过。鸿渐认为只要向老家里借些来用用,将就得过就算了。柔嘉到底是个女人,对于自己管辖的领土比他看得重,要挣点家私(预支厂里的薪水去买)。”这两处就把一个死要面子的女人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作者用简练的文字凸现了人物的性格。

与此同时,反映她狭隘的例子也很精到。如:当她知道范小姐向 方鸿渐泄漏出有人跟她通信一事时,作者描述“孙小姐的怒容使鸿渐不敢看她,脸爆炸似的发红,又像一星火落在一盆汽油面上。”仿佛这气焰也烧到了我们面前,活画出她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心胸狭窄得容不下“一星火”。又如,作者描绘她和方鸿渐订婚后的一段小插曲:“他虽然已经订婚,和她还是陌生的很。„„他对自己解释,热烈的爱情到订婚早已是顶点,婚一结一切了结。现在订了婚,彼此间还留着情感发展的余地,这是桩好事。„„他想起„„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少好?他嘴快把这些话告诉她,她不作声。„„鸿渐一路上哄她,求她,她才说:‘你希望的好葡萄在后面呢,我们是坏葡萄,别倒了你的胃口。’他急得跳脚,说她胡闹。„„他陪小心解释了半天,她脸色缓和下来,甜甜一笑说:‘我是个死心眼儿,将来你讨厌——’鸿渐吻她,把她这句话有效的截断,然后说:‘你今天真是个酸葡萄。’她强迫鸿渐说出他过去的恋爱,他不肯讲,经不起一再而三地逼,讲了一点,她嫌不够,鸿渐像被强盗拷打招供的财主,又陆续吐露些。她还嫌不够详细,说:‘你这人真不爽快!我会吃这种隔了年的陈醋么?我听着好玩儿。’鸿渐瞧她脸颊微红,嘴边强笑,自幸见机得早,隐匿了一大部分的情节。”一眼就让人看出她是个斤斤计较、专横善妒、好猜疑的小气鬼,同时也隐约暗示了她和方鸿渐的婚姻生活不会美满。

除了以上四个女性的形象之外,钱钟书凭借比喻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其他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教养和身份。其中有懦弱无能、新旧杂拌的方鸿渐;手碗活络而玩世的赵辛楣;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伪君子高松年;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妇娼的半旧遗老李梅亭;油头粉面、俗不可耐的陆子潇等等。个个都独具特色,十分传神。从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中,我们可以窥见20世纪三十年代末中国社会的黑暗、畸形和上层知识分子在高压下猥琐的灵魂。他们这样的性格是典型的、充满个性化的,是富于时代特征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作者凭借情节的展开与发展,成功地运用比喻塑造了这些活跃在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物形象,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兴味,而且大大开掘了作品题材的意义,使小说所反映的要远比它所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远的社会内容,给人无限启迪,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这足见作者娴熟运用比喻对于人物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观上述,《围城》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之处主要在于运用了大量的奇妙譬喻,成功地塑造了抗战初期上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

二、语言风格之独特——讽刺艺术

〈一〉运用寓意深刻的反语抨击人生百态、世态炎凉

反语,即不用词语的本义,而反其义而用之,也即正语反说,或反语正说。《围城》的反语无处不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小说围绕着知识分子见世面的历程来讽人生百态、世道炎凉。文中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表现这一技巧:

1、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小说写道:“这辆车旧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练成桀骜不顺、乖僻难测的性格,„„”、“这是辆病车,正害痢疾,„„”⑥小说先从寻常的共车落笔,正说不寻常的病态社会,接着把注入了“人性恶”的公车从不寻常的视觉套说出抗日时期公车的超龄运作;再从不寻常的“痢疾”病中说出那些以虚荣、险恶的嘴脸应对人生的人的丑态,一方面,作者透过寻常的公车影射世道炎凉,正说不寻常的病态社会在抗战时期的磨难,另一方面又以拟人化的公车打造了一个制高点,深层道出人生百态。

2、新鲜独特的曲解词语

作者写到三闾大学的校长高松年:“„„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更不值钱。„„‘老的科学家’和‘老科学家的家’,或者说‘科学老家’和‘老科学家’„„”作者以一组别出心裁的特殊语言格式将“老科学家”一词曲解为“老的科学家”、“老科学家的家’、“科学老家”,充分表现了高松年独特而古怪的心态。更从一个通俗的“老”字透析出伪科学与陈年酒之间的微妙关系:酒越老越可贵,但科学却未必越老越值钱,含蓄地讥讽了高松年这位过时的伪科学家,不学无术。这一曲解的说法,十分新鲜独特。

3、娓娓言谈,暗含玄机

《围城》中的对话十分精彩。例如在方鸿渐和陆子潇的谈话中就道出三闾大学复杂的人际关系网:“(鸿渐)叹气道:‘校长对你先生,当然是另眼相看了。像我们这种——’”、“(子潇)那里的话!副教授当然委屈一点,可是你的待遇已算副教授里最高的了。”“分好几等呢。譬如你们同来,我们系的顾尔谦就比你高两级。就像系主任吧,我们的系主任韩先生比赵先生高一等,”赵先生又比外语系的刘东方高一级。这里的等次多的很,你先生初回国做事,所以搅不清了。”小说巧妙地借陆子潇之口,道出三闾大学复杂的人事等次,嘲讽三闾大学不平等的排级。秒用陆子潇对方鸿渐的警言来暗讽方鸿渐初回国不谙世事、缺乏成熟的应变心理,点破鸿渐新丁上任的曲折性,揭穿了三闾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在人事上的 腐败,道出一个乌烟瘴气的三闾大学。

〈二〉巧用文言词语和外来词语嘲讽食古(洋)不化的商贾

文言词语是指文言文中所用的词语,这种词语在古代作为基本词使用。在现代汉语中有意夹杂使用文言词语则有助于丰富人物的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如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庶几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这段文绉绉的文言出自于“点金银行”周经理给留洋女婿写的信。周的本意旨在女婿面前提高自己身份的同时又能促请方鸿渐对自己的栽培有所交代,先生将浅白的现代白话文表述转化成了文言文,嘲讽周经理刻意挪用古文装面子的虚伪心态,巧妙的塑造出一个虚伪、市侩、精明的商贾形象来。

英文属外来词语,外来词语是指被借用到汉语中的外国或者其他民族语言中的词汇。一般来说,如果汉语已有表达的词语,就不必再借用外来词。但如因表达的需要,运用外来词则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或显示人物的身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Hello!Doctor 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 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并且这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

waste paper。”

以上是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说的穿插在母语中的英文。作为一名在上海美国银行做买办的中国人张先生,在日常中白中加插英文为的是抬高自己身价压倒留过学的方鸿渐,没想到发音别扭造作,身份没得到提升倒反映出其走狗式的崇洋媚外思想,小说在此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俗不可耐的买办形象。此处巧用英文非但没有削弱张吉民的买办形象,反而激增了对人物的丑化,既强化了这个大都市里的寄生虫形象,又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围城》这部小说篇幅不长,但语言精致、深刻、富于哲理,极具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充分地体现出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小说漫不经心的提出问题,抓出个把读过几本书的所谓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抨击人生病态,笑骂人性弱点,荡气回肠间给人留下艺术美的享受。注释:

①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2页 ②钱钟书《钱钟书 杨绛 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39页 ③钱钟书《钱钟书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55页 ④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73页 ⑤钱钟书《钱钟书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65页 ⑥钱钟书《围城》,四川文艺出版社,43页

下载《羊脂球》和《月牙儿》人物形象差异的阐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羊脂球》和《月牙儿》人物形象差异的阐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司马懿和诸葛亮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邵江婷文学阅读与教育专业20090519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中起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两人在历......

    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

    孩子上小学 家长准备好了吗? 如何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如果孩子在入学前没有做好学前的准备......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差异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差异 人,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 作为现代心理学的两大流派,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都有比较独到的见解,但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精神分析是心理学......

    两大法系行政法的差异及其成因与发展趋势——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行政法阐释

    一、差异:从实质到形式的分流(一)行政法的性质:自律法与控权法在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是一种自律法,是以行政权和效率为中心的自我约束体系。行政法的这种自律性主要表现为:第一、调......

    企业文化理念征集内容阐释和示例参考

    附件1: 企业文化理念征集内容阐释和示例参考 一、核心理念部分 第1条企业使命 【理念阐释】 企业使命是邮政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企业使命阐述了企业为什么存在、具有怎样......

    如何阐释观点和分析事例(学生用)

    议论文如何阐释观点和分析事例 一、议论文如何阐释观点? 例段1:皎皎月光,我掬一缕最亮的;点点星辉,我摘一颗最美的;灼灼红叶,我采一片最艳的。此时我选择人生的支点——独立。 独立......

    记念刘和珍君体会人物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 探究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鉴赏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讨论,对重点语句进行探究赏析;体会细节描写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刘和珍的......

    高老头的艺术特点和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的艺术特点和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先后在1834年12月至1835年2月间陆续发表。在《人间喜剧》中,《高老头》最先开始使用人物再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