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差异和政府执行能力差异

时间:2019-05-14 23:2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制度差异和政府执行能力差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制度差异和政府执行能力差异》。

第一篇:国家制度差异和政府执行能力差异

一、海外石油企业与国内企业在HSE管理上的主要差异 1.干部员工对HSE 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海外企业干部员工普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意识。在与海外企业的座谈和交流中,笔者听到比较多的话语就是,不能也不敢发生任何健康、安全和环保事故,一旦发生事故,企业就可能丢掉海外现在的生产作业项目,员工就要丢掉饭碗;一旦在海外发生事故,影响的是集团公司和国家的声誉。正是在这样的责任感驱动下,海外企业的干部员工把HSE工作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认真对待。只有企业所有领导和员工都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共同努力做好HSE管理工作。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干部和员工缺乏如此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对HSE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很大差距。他们不用考虑发生事故会导致企业关门,导致员工失业下岗,管理措施也相对没有国外企业严格。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责任心和责任感是做好HSE工作的重要动力,只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尽全力做好工作。2.HSE 工作责任制

海外企业对各级岗位的职责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各部门之间责任界面清晰,岗位员工的职责都十分具体详实,HSE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于各部门都认真按照职责界限工作,在调研中,我们没有发现职责不清和扯皮的问题。同时,海外企业推行领导安全行动计划,每个领导都要结合自己的职责制定年度或一个时期的个人安全工作行动日程安排,要办哪些事,解决哪些问题,参加哪些活动,都予以公示,详实而具体,也便于干部员工监督执行。

国内企业虽然也普遍建立了HSE责任制,但是从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职责看,内容比较原则、抽象,看不到具体详实的职责规定。更为关键的是,这些HSE职责是否能够落实,既没有相关的年度或季度述职,也没有相应的情况检查,更没有考核措施,从这方面看,国内企业的安全责任制流于形式的较多。3.HSE 工作的布置和落实

国内企业经常召开声势浩大的HSE工作布置会议,再层层开会布置,有些还要专门下发布置HSE工作的文件,随后逐级对文件进行转发。很多单位在布置传达方面的精力花费很多,而落实不够,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更显不足,普遍存在重布置、轻落实的情况。海外企业一般都是合资公司,即便是中方独资企业,企业中也有外籍员工。企业以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规程,包括专门的HSE规章制度为准则,不需要再单独开会布置HSE工作。除非公司的规程存在缺陷,需要补充或完善,企业员工一般不接受额外增加的管理要求。如果布置的工作内容超过规章范围,就必须经过公司管理层的讨论,并经过员工的认可才能进行规章的修订,而且只能在每年年底对规章的条款进行修订,从下一年度开始执行,不需要兴师动众把精力都放在开会上。通过调研发现,海外企业普遍把已有规程的执行作为管理的重点,把执行好坏作为奖惩考核的主要内容。4.承包商管理

海外企业在承包商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准入、检查、考核措施,通过规范化管理,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业主和承包方都获得很好的HSE业绩。在海外进行生产作业,即便是承包方发生事故,业主也要承担很大责任。因此,业主和承包商都有确保不发生HSE事故的责任。海外企业业主和承包方最重要的责任界定形式就是合同。合同明确了甲乙方的责任和权利,双方都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运行,不存在业主随意改变合同内容的情况。同时,海外企业建立了严格承包商管理的办法。

第一,在承包商准入上有严格的资质审查,招投标时要审查承包商历年的安全业绩,员工的技能验证,技术设备的完好和本质安全情况。

第二,在施工过程中,业主聘请的第三方监督严格监管,承包方任何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都要被制止或是被记录。

第三,一旦承包方发生事故,就可能被立即驱逐出作业项目,而且这个事故记录将被上传到行业网站,这支队伍今后将很难在正规的市场参加其他项目的竞争。这就是承包商对自己的HSE业绩给予特别关注的重要原因。

虽然国内的承包商管理也建立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上就走样了,其中既有业主、监理、承包商自身的问题,也有承包商考核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承包商事故多发。5.反违章管理

在海外企业中,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和规程,规章规程就是高压线,谁不遵守,谁就面临严厉的处罚。由于员工在上岗前和上岗后接受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十分全面,员工对岗位规程了如指掌。他们牢记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只要是规程上没有安排操作的内容绝不去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主动违章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第三方的严格监督,施工单位的违章问题也大幅减少。海外企业普遍严格遵守计划或者合同,业主无权随意变更工作计划,不存在业主干预施工和工作的现象,这样也大幅减少了违章指挥的问题。另外,海外企业对违章人员的处罚十分严厉,严重违章者要予以开除,且姓名会在行业信息网站上公布,这等于上了黑名单,这样的人没有企业敢录用。在海外,石油企业的收入相对较好,多数员工都比较珍惜自己的职业,不愿意因失误或违章丢掉饭碗。

国内企业违章问题屡禁不止主要源自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员工培训不到位,技能和知识普遍欠缺,有些规程员工不了解,违章了有时可能还意识不到;二是对违章的监管不严、不细,一旦发现违章,一般是进行经济处罚,很少分析造成违章的原因;三是违反有关规定,随意变更计划和工作内容,造成超负荷和赶工期等现象,人为造成违章。

通过比较可以发见,违章问题具有综合性,需要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要求做,包括领导在内的全体员工都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违章。另外,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也是减少违章的重要措施。6.干部员工培训

海外企业十分重视干部和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在出国前就进行了基本知识培训和相关考核。海外企业每年还要开展各类技能和知识培训,包括通用型的知识和技能、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环保及应急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和考试,确保培训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各级干部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工作素质,既减少或避免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操作违章,又提高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置能力,从而减少了各种事故的发生。

国内企业在员工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体现在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不同专业需求都采用同样的教材,因此,只能进行一些原则性要求的培训。岗位工作原理和操作要求等上岗培训,一般只培训正常生产情况下的操作步骤,而对于异常情况处置方面的培训比较薄弱。国内进行各项培训后的考核或考试普遍不够严格,有的甚至将答案交给员工抄写,失去了培训的意义,有些员工并没有真正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难免在实际工作中违章;员工因不掌握生产异常时的处置方法,异常发生时很容易因操作不当而造成事故。

可以看出,同样的培训,海外企业和国内企业最后的效果却不同。只有通过全面严格的培训、考核和考试,才能切实使员工掌握必备的技能,并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7.事故管理

海外企业目前普遍执行国际石油界常用的事件管理规定,即石油企业必须每月对自己企业发生的各种事件,包括小事故、损失工时的事件以及制止了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等进行统计。对于报告未遂事故或者隐患及小事故的给予奖励,采取正向激励措施。正是由于加强对未遂事故或小事件的管理,及时发现隐患和问题,并及时对管理漏洞进行改进和完善,才避免了“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这种管理方法将事故管理由末端管理转向源头管理。

国内企业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发生较大事故的报告制度。尽管近期也要求各企业报告小事故,但是很少有企业报告,只有发生较大伤亡事故时才不得不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对 事故所采取的考核措施有关——即实行对发生事故的单位领导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这相当于对事故是反向激励。这种措施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企业领导要注重安全生产,否则发生事故将给予处分,这确实提高了企业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但是,相当多的企业没有正确理解责任追究制度的积极作用,不能将现有事故管理向源头的事件管理转移,而是注重事故的末端管理,这是造成较大以上事故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责任追究制还造成一些企业对所发生的事故能瞒则瞒、小事故不上报、大事故才上报的现象。

1起死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10起重伤事故、100起轻伤事故、1000起损失工时事件累积而引发的。如果我们从损失工时事件和轻伤事故就开始严格管理,就会有效避免较大或重大事故的发生。海外企业注重从源头进行事故管理,而国内企业是从末端进行事故管理,由于目标和方法不同,最后的结果也就很不相同。8.HSE 体系运行

海外企业执行的是国际上通行的HSE体系,把日常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与HSE体系融合在一起,按照HSE体系的要求去运行,日常开展的检查就是HSE体系的审核,同时严格按照HSE体系的目标和计划、实施和落实、审核和检查、整改和完善步骤执行。为了确保HSE体系的有效运行,企业还专门安排所在国的行业咨询机构进行审核验证,或者由国际上知名的咨询机构进行第三方审核,目的就是由中立的第三方对本企业实施的HSE体系进行验证,确定是否符合HSE体系的要求。

国内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HSE体系,有些也通过了国内咨询机构的认证审核。同时,国内多数企业在推行HSE体系的同时,也开展传统的健康、安全、环保工作,可以说是实行双轨制。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后者,HSE体系的验证成为辅助性、象征性的工作。从实践来看,传统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缺乏系统性,不够科学规范,而HSE体系管理正好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从而使企业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出现。

二、结 论

海外企业之所以能够连续十几年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并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运气好,而是切实下了很大工夫,开展了十分扎实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得益于:强烈的责任心,规范的机制、体制和制度,严格的管理,先进科学的方法。海外石油企业与国内企业在HSE管理上深层次的差别体现在综合管理水平,差别的根源是制度管人还是人管人,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

海外企业取得良好的HSE管理业绩的外在因素是所在国政府对石油企业的严格监管。从立项的HSE评估和批准,到项目的日常监管,都比国内严格,只要违反法规,就立即中止项目合同,严重的还会被驱逐出所在国。

另外,海外石油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HSE业绩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门槛,企业都十分重视自身的HSE管理。在国内,各地方政府的监管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政府对企业要求不高,管理不严,那么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不可能高。

通过总结海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在HSE管理方面的差异性可以发现,海外企业的HSE管理实际上并不复杂,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实实在在地按照要求做,认认真真地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包括工作计划的落实、监督检查的落实、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落实。

HSE管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关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方法。它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等四个阶段,采用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和全员化的管理模式,全员参与和全程监控地采取预防措施,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企业HSE发展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HSE 管理体系的承诺和责任;HSE意识和理念;组织结构;HSE管理体系标准框架;实施和运行;对待事故等方面。

1.管理承诺和责任

国外石化企业往往都有由总裁做出的HSE 承诺,向外界公布,阐明企业对HSE认识、理念和责任;而且各级管理者从上到下都做出了明确的承诺,针对方针、政策和目标有明确的承诺。国外石化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充分认识到HSE是一个线性管理责任,各级管理者都把H S E 作为首要业务工作之一,并通过一些具体做法来履行HSE责任,如参与高层HSE审计,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高级HSE 审计报告,在业务工作中充分考虑HSE要求,承担本部门HSE表现的责任等。

2.HSE 意识和理念

首先在HSE重要性的认识上,国外石化企业都很强调HSE的重要性,在意识和理念上把HSE作为首要事务,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作为保障,经常通过论坛、研讨的形式来提高管理者的HSE意识。很多国外石化企业已把HSE当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石化企业也充分认识到HSE的重要性,把HSE作为“五同时”所必需考虑的内容,并且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指标作为企业考核具有否决意义的指标。在形式上也非常重视HSE管理,如每年年初第一个会议通常是召开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会议,第一个文件是关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文件,以要求的形式来强调HSE管理。

3.组织结构

很多国外石化企业为适应商业重组和组织机构的需要,不断调整HSE职能机构,一般来说国外石化企业HSE管理机构小,人员精,但强调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都是HSE的领导者,要负责所在业务单元的HSE事务。他们一般都单独设有HSE管理部门,但在具体部门的设置上一般考虑有HSE审计管理部门、应急响应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环境管理部门。国内石化企业非常重视HSE职能机构的设置,一般要求逐级设立相应机构,人员较多,包括了专业HSE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国内石化企业逐级设有HSE委员会,负责处理本单位的HSE问题的决策和规划。他们大部分都设置了安全环保处(科)等管理部门,通常和质量管理部门合并在一起,具体部门往往按照专业分工以条块方式设置部门,如安全管理部门、环境管理部门等,有时更细化至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等。

4.实施和运行

多数的国外石化企业针对业务活动过程制定了系统、详细的HSE程序和指南,如对排放废物管理、化学药品使用管理、事故处理、有害废物管理等规定程序。过程管理方法被作为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于一些具体的HSE事项的规定上,国外石化企业从整个HSE系统的角度考虑的很周密,从场内到场外延伸非常完善,例如对刑事抢劫、社会治安如何处理等往往都给出较明确的指南。他们在HSE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而且对HSE的价值进行评估。很多国外石化企业建立了HSE奖励制度,并把奖金颁发作为公司重要的年度事件来安排,颁奖仪式往往非常隆重,获奖的组织和个人都非常珍惜这个荣誉。

国内石化企业一般建立起了文件化的程序和工作指南,在一些具体指南方面,HSE方面的考虑只偏重于场内,对有关场外HSE问题关注程度还不够。国内石化企业一般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但多数的HSE管理体系是在原有基础上从外部引入,与业务结合往往不是很好,经常存在所谓的“两张皮”的现象。国内石化企业一般通过“安措费、环措费、安保基金”的方式对HSE进行投入,目前已开始考虑HSE成本问题。国内石化企业一般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HSE奖励。

5.员工及承诺

国外石化企业非常强调员工的主动性,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员工的意识,即从被告知到理解到相信的过程,所以国外石化企业员工主动执行HSE的意识较强,他们每个员工都要关注身边的HSE潜在事故,并报告,同时规定了这种任务,要求员工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潜在事故报告,有些石化公司要求基层单位每周要有一个全员的HSE例会,员工的参与意识较强。他们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为各层次的员工从普通雇员到管理者提供大量的HSE培训机会。很多国外石化企业通过HSE奖励来加强员工的参与和承诺。

国内石化企业比较硬性强调按要求和标准去做,往往采取从上到下强制实施,相对员工主动意识会减弱。他们也强调员工参与HSE管理,开展班前班后会、月度HSE活动,但是员工对HSE管理的参与度低,全员参与性差。国内石化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大量的HSE培训,特别是对新入厂员工三级教育已成为制度,但培训针对性和效果需要改进。国内石化企业一般实行员工HSE风险抵押金,根据HSE表现决定是否给与奖励。

6.对事故的认识和处理

国外石化企业特别是具有集团性质的大石化公司,其企业内发生的HSE事故能很快在企业内得到分享。他们有专人对事故去进行分析处理,要做很多技术性的分析工作,特别是同类型事故更是如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他们还将承包商的工伤和事故纳入企业的HSE统计,一般要求大小事故一律上报,不得隐瞒,即使员工的手被玻璃划破这样的小事故也不例外,并且建立起一套相对科学的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如百万工时损失统计,而且国外石化企业对工伤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7.环境保护

很多国外石化企业更加强调环境问题,并且所关注的环境问题领域由工业过程的污染治理向工业生态学、社会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展,如一些石油公司制定了减排温室气体的计划。国外石化企业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都把守法作为首要前提,在所有的活动中都避免与法律法规相冲突。同时很多石油公司发布环境或HSE报告,强调公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为规范润滑油公司HSE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特制定本文件。本文件描述了日常生产作业过程、日常办公及管理活动以及异常作业等各项活动、产品、服务中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的方法、步骤与实施要求,适用于润滑油公司各单位。

HSE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包括HSE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两部分内容,覆盖常规过程、非常规过程。常规过程的HSE因素的识别与初步评价以班组为单位开展,非常规过程以项目组为单位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由安全环保、设备、工艺技术等专业管理人员及班组长、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岗位操作人员共同完成,通过专家评议,采用直接判断与打分评价的方法,确认HSE风险的等级与相应控制措施。HSE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采用动态、事前方式进行,鼓励基层班组根据本班组实际编制常用模板,每班作业开始前进行HSE风险再确认与补充;鼓励非常规过程的HSE风险评价,实现事前风险控制,并对两过程的积极参与单位采用奖励政策。

第二篇: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

政府采购的执行模式

《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一、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是指由政府设立的职能机构统一为其他政府机构提供采购服务的一种采购组织实施形式。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集中采购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组织集中采购的需要设立集中采购机构。实行集中采购有利于取得规模效益、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采购质量、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有关政策取向,便于实施统一的管理和监督。不利之处是难以适应紧急情况采购、难以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采购程序复杂、采购周期较长等。

二、分散采购

分散采购是指由各预算单位自行开展采购活动的一种采购组织实施形式。《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自行采购,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在委托的范围内代理采购。

实行分散采购有利于满足采购及时性和多样性的需求,手续简单。不利之处是失去了规模效益,加大了采购成本,不便于监督管理等。

第三篇: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

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施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本研究在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原因后,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政策;矫正;执行偏误

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背景

公共政策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公共目标不能预期实现。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

作为政治系统输出的主要内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然而,公共政策在付诸实施之前仍然只是一种具有观念形态的分配方案,其效能必须经过实际的执行过程才能得以发挥, 再好的公共政策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其目标的实现。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来说,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敷衍。指公共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并未采取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来贯彻执行政策, 而是将政策束之高阁,阳奉阴违,敷衍塞责,从而使严肃的政策在形形色色的花架子下变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具体目标。

(2)政策选择执行。现实中运行的政策往往由相互依存的、有着共同政策目标的小政策组成,一些政策执行主体往往对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见了黄灯赶快走, 见了红灯绕道走‛,他们‚耍小聪明‛、‚打小算盘‛, 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 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3)政策附加。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加进原来政策所没有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 导致政策扩大化。政策附加的主要特点是执行者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自行其是, 谋取私利, 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

(4)政策歪曲。公共政策执行者在传达和执行中对政策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有意曲解, 利用政策的某些抽象性,借口本地区或部门的特殊性做出不同的解释, 从而导致政策失真, 甚至被替换为与原政策完全不同的‚新‛政策。(5)政策抵制。公共政策执行者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不接受,从而产生抵制绪,使公共政策不能够执行到位,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强调自身的情况,找各种原因让中央‚法外施恩‛,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再置若罔闻, 甚至逆风而行, ‚你说你的, 我干我的‛,抵制心态异常顽固。

(6)野蛮执行公共政策。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政策执行应更注重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目前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滥用行政手段的现象,有的公共政策执行人员对执行对象动辄命令、强制,使执行对象从心理上和行为上难以接受。行政手段在执行中扭曲变形,演变成野蛮执行,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极大地影响了执行效果。还有一些政策执行人员向执行对象解释政策不够,宣传不到位,忽视了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更有一些政策执行人员采取极端手段,背离工作程序,甚至采用违法违纪的方法执行公共政策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原因

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有着主观或者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政策本身的原因 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首要因素。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政策执行偏误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有漏洞可钻。一般说来,政策是否存在缺陷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一是政策是否合理。如果一项政策规定的各项内容没有反映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政策所规定的各项行为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那么政策本身便缺乏合理性,导致其在执行过程中将表现出政策行为规范与客观实际的强烈冲突,使政策执行失去了实践基础。政策执行机关在执行这种缺乏合理性的政策时,理所当然地会选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来敷衍。

二是政策本身是否明晰。政策的明晰性,要求政策方案要有严格的执行界限、科学的操作程序、准确的评估标准等。缺乏明晰性的政策将使政策的可操作性减弱,使政策执行者与政策目标群体无所适从,同时,缺乏明晰性的政策会引起政策的界限不清,导致执行者有空子可钻,对政策随意变通,同时也为有关领导化解‚风险‛提供了口实。三是政策是否‚前后左右‛协调一致。现在,有许多政策是政出多门、莫衷一是。面对众多相互冲突的政策时,政策执行者不得不采取‚优选法‛——顶头上司的优先,其他领导的靠后;经济监督、杠杠部门的优先,其他部门乃至党政机关的靠后;领导个人交办的优先,集体名义布置的靠后。这种做法违背了‚政策面前人人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必然导致国家受损、群众吃亏,正确的政策难以执行。四是政策是否多变。今天制定一个政策,时隔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又匆忙出台一个新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多变、朝令夕改、法无常规,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就无法建立起政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就很难使人遵从。

(二)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

任何一项政策最终要靠执行主体来实施,现实中政策执行偏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造成的,这表现在:

一是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公务员与发达国家公务员比较起来素质普遍不高,从而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滑坡;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理论水平低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少数领导干部没有系统接受现代政策、科学知识的训练,很难形成科学行政必备的系统观念、战略远见、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以及自觉接受监督的民主意识。

二是执行主体法制观念淡薄。从行政的角度看,中国政府机构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变化的随意性很大,人治色彩浓厚。目前政策执行中‚按章程办事的运作‛,‚受规则约束的运作‛,‚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的统治‛,‚不因人而异‛等观念并未深入人心,随处可见官僚的‚任性专断‛,‚这种官僚主义常常以‘党的领导’、‘党的指示’、‘党的利益’、‘党的纪律’的面貌出现, 这是真正的管、卡、压‛书面形式的行政法规约束不了现实社会中的官场逻辑,人格权威大于机构权威和法律权威。显然,不依法行政是造成公共政策执行效率递减的重要原因。

三是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问题, 所有政策最终都表现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在政治环境中,犹如在市场环境中一样,个人也会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利益,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人们追求的是效用的最大化。我国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表明:人们是在利益的推动下去实施政策行为的。公共利益与地方利益、私人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决定了政策执行偏误的现实可能性。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长期存在的。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作为政策制定者的上级政府和作为政策执行者的下级政府以及作为政策执行的目标群体的广大利益主体必然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结束语:

在一个制度比较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中,在法定的权限和正当的利益范围内,官僚们在制定政策时,由于受自利动机的驱使,往往会尽可能地在公共政策中体现、维持、实现、扩大自身的利益,但是这种自身的利益会控制在一定的限度范围之内,不至于与公共利益发生严重冲突。相反,如果在一个制度不完善,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下,官僚的自利性往往难以受到有效的约束而发生膨胀,他们就会通过所掌控的公共权力,通过公共政策这一‚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手段进行‚政策寻租‛,把公共政策变成赤裸裸的追逐自身利益的工具。

第四篇:我院政府采购工作执行情况汇报

我院政府采购工作执行情况汇报

近年来,医院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市政府采购办的精心指导下,我院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紧紧围绕医院建设发展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健全采购机制、强化采购责任;坚持采购原则、完善采购制度;加强采购预算、控制采购成本;明确采购目标、制定采购方案;优化采购流程、规范采购档案;履行采购职责、塑造采购形象;深化采购监督、实现廉政采购等有效举措,依法开展政府采购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我院各项采购任务,实现了采购工作的健康运行,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201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采购项目(包括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等项目)2209.294万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1914.8435万元,节约资金294.45万元,节支率达到15.38%。现将我院今年上半年政府采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采购机制,强化采购责任

领导重视、各有关科室密切配合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关键。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政府采购工作,始终把采购执行情况作为我院采购工作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我们深刻领会采购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信、择优采购、效益明显的采购原则,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广泛征求科室意见,实行“领导负责、科学决策、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内部责任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纪检、审计、技术等人员组成的采购领导小组,对大型采购项目必须进行科学论证,经院长书记办公会研究通过,再上报主管部门审批,最后确定采购项目。实行了采购物资质量保证制度,对采购物资的质量严格落实“谁采购、谁负责”的终身负责制,推行“采购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工作方针,确保了我院采购工作有章有序的扎实开展。通过建立并完善采购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提升了政府采购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坚持采购原则,完善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被誉为“阳光下的交易”,政府采购活动有关信息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全面、广泛地接受监督,减少了采购过程的随意性。在采购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采购管理精细化,采购行为规范化,采购权责明晰化,采购监督透明化,采购渠道多元化,采购人员专业化为着力点,以强化招标采购制度和专业队伍建设为支撑,杜绝化整为零规避政府采购的不良现象的发生。凡列入市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医学装备、或集中采购目录以外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医学装备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了政府采购手续,自觉执行并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本着“欢迎投标,希望中标” 的态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供应商,避免了因干预正常采购活动而影响政府采购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政府采购工作中的“暗箱操作”,增强了社会公众对采购工作的信任,体现出政府采购的信誉和优势。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作为采购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先后制定了《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医学装备购置论证制度和决策程序》、《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程序》、《采购当事人行为规范》、《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程序》、《采购过程控制程序》、《采购产品验证程序》、《采购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等十余个配套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初步构建起多层次的、相互衔接的政府采购制度和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三、加强采购预算,控制采购成本

采购预算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客观要求,是预算执行的基础和前提,是解决预算执行问题的关键。在采购预算和计划的编制过程中,立足于我院实际,科学分析采购项目计划的依据、必要性与可行性,防止出现盲目计划、或虽有计划但却难以按时实施的现象。实际工作中,以编制规范的月份、季度的采购计划为起点,努力实现编制较完整的政府采购预算,以利于集中采购发挥规模效益。通过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加强采购预算,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益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的运用,直接体现了医疗成本的下降、盈利的增加和医院竞争力的增强。

四、明确采购目标,制定采购方案

根据医院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确定了我院采购的总目标是:及时、准确的采购,以满足临床的需要和医院的发展,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采购的具体目标,如订购批量目标、订购时间目标、供应商目标、价格目标、交货期目标等。工作中必须结合采购项目的“预测性、目的性、可行性、评价性”制定最佳的采购方案,以“为单位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最终采购目标,全力打造“阳光采购、和谐采购”。

五、优化采购流程,规范采购档案

我院是救死扶伤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与一般单位相比具有特殊性。有时采购医学装备非常紧急,尤其遇到公共性突发事件。同时医学装备具有品种繁多、性能复杂、用途专

一、来源有限、价格千差万别的特点,由于市场波动大,招标时的价格与紧急购买情况下的价格会有一定出入,有时还可能较大,所以紧急情况下的采购流程亟待解决和优化。我们在采购业务办理过程中重点突出“方便、快捷”的原则,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业务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对临床科室开通“绿色通道”,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缩短采购时间。

在采购活动中,建立真实、完整的采购档案,是做好政府采购系统工程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对采购项目所有采购资料都及时整理、合理归档、科学分类,妥善保存,严格管理。主要包括:①采购项目类别、名称;②采购项目预算、资金构成和合同价格;③采购方式,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载明原因;④邀请和选择供应商的条件及原因;⑤评标标准及确定中标人的原因;⑥废标的原因;⑦采用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都做了相应记载。

六、履行采购职责 塑造采购形象

人是采购行为的主体,物资采购过程是否规范,采购物资质量是否优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采购行为主体的管理。在政府采购全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严谨的工作程序、严肃的工作作风、严格的工作纪律、严密的保密措施。采购工作中,弘扬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依规办事、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精神,树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工作信念,牢记“为单位节约每一分钱”的工作理念,逐步培养成“成本概念清,利润思维优,风险意识强、统筹能力高、交流沟通好”的职业习惯。无论是医疗设备采购,还是药品、低值易耗品采购,都坚持“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服务”、“最大限度为单位节约成本”的工作原则,努力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和廉洁高效的政府采购形象。

七、深化采购监督 实现廉政采购

廉政采购是政府采购的生命线。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没有过程的控制,很难达成理想的目标。采购工作中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管理监督部门为主、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强化“要求要严、工作要实、责任到位、严格问责”的采购监督约束机制,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在采购工作中,通过学习不断强化自律意识、自强意识,法制意识,自觉规范采购行为。积极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恪守道德准则。禁止采购人员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索取或者接受供应商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通过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了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了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召开为契机,认真落实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加强采购预算、完善采购制度、优化采购流程、深化采购监督,规范采购行为。要认真研究分析医学设备采购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遵循医院科学发展的规律,努力适应新形势、勇担新任务、展现新作为。继续坚持节约资金、提高效率、注重绩效的原则,努力实现我院政府采购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立足本职,履行职责,为实现我院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政府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完善建议

政府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完善建议

现在部门预算正在全国各地全面推行,它严格了预算管理,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较好地消除了传统预算编制模式存在的弊端,成为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和预防措施之一。部门预算借鉴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使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向迈进了一大步,是对传统预算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对沿用多年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从观念到内容的根本变革。

一、关于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一是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财政预算从部门编起,从基层单位编起。二是财政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三是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为预算部门。因此部门预算,可以说是一个综合预算,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预算内收支计划,又包括预算外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

(一)为什么要实行部门预算

在实行部门预算之前尽管每年财政支出也有预算,但那时的财政支出预算编制是不合理的、粗糙的,如基层单位一般是“二指条”的预算表,二指条预算报表也没有有关单位的具体数字,主管部门报预算时编天书,报天文数字,预算没细化到二级单位,也没细化到具体项目,以致预算支出中经常出现上级挤下级,行政挤事业,人头费吃专款的现象。预算的计划性、预见性、连续性差,不利于全国人大对财政预算进行审查和监督。

其次,那时财政资金支付也是不科学的,支出过程基本上是脱离财政监督的;财政部门按期将资金拨付到各主管部门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以后,即由各主管部门自行管理,对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如何分配使用、什么时间使用,财政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只能依赖各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监督,容易造成层层克扣或截留挪用资金,甚至滋生腐败现象。

再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由于财政资金分散支付和储存,使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脱节,财政部门无法进行监督;采购过程不透明、不公开,随意性强,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综上所述,只有进行预算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才能杜绝腐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部门预算的主要内容及编制程序部门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是指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是指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部分,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等。

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基层单位于上年7月进行专项的申报,9月基层单位编报预算建议数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即一上);由主管部门汇总各单位预算报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与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审核部门预算建议数后下达预算控制数(即一下);基层单位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单位预算报送财政部部门(即二上);财政部根据人代会批准中央预算草案批复部门预算(二即下)。

二、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经过财政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虽然日趋完善,但是,实际操作中仍然存以下的问题。

(一)预算单位不重视基础资料搜集,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部门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学好《预算法》和有关文件,然后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各单位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表格,发放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向其讲解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地填报各种数据。要科学地编制预算,必须做到全面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情况清,心里明,编制的预算有根有据,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才能提高财【文章摘要】部门预算由政府的各个部门编制,反映各个政府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

现在部门预算正在全国各地全面推行,本文关于部门编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建议政资金效率和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财务部门应根据核实无误的基础数据,填制单位基础信息表,科学确定本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基数。部门预算要建立规范的预算制度,用先进的技术和规定的程序编制,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综合性和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不重视基础数据的搜集,基础资料薄弱,这就造成了编制的部门预算质量不高。

(二)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差异,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因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收入是根据业务部门的业务计划,再考虑下年的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来测算下年的事业收入、经营收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各基层单位预算支出是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开支政策和规定,测算部门预算支出。如人员支出是按上年8月末单位在册人数来核定,而从上年9月到预算的12月单位职工增减变动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就影响了人员支出的准确性。

(三)行政管理手段落后,制约部门预算的编制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上级政府对于下一年的工作安排不能与下级政府沟通,使得下级政府难以提前考虑这些工作,编制相应预算;一些政府部门缺乏长期规划,不能积极主动考虑下一年的工作安排,行政管理机制和手段上的落后,制约了部门预算的编制。

(四)行政事业单位过于注重既得利益,不能适应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些部门不是想本部门要干什么事,也不是想如何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能,而是停留在自己的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零基预算的最大特点是不考虑基数,一切从

零开始测算需求,并根据财力情况寻找最佳的需要与可能结合点。目前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实际过程中单位为了考虑既得利益都采用基数加零基的方式,这样就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

(五)会计制度的规定与部门预算编报的要求不相适应,为预算单位提供了会计资料不能直接地、准确地反映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借口部门预算的编制是按照政府的要求和政府预算科目进行的,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设置,反映一个部门全部的收支状况。

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最终是通过预算单位的基础会计资料进行记录和反映的。由于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关于收支科目的规定与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存在差异,以及部分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的随意性,因此使得预算单位形成的会计资料不能直接地、准确地反映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三、对编制部门预算的几点建议

为了提高编制部门预算的准确性和质量,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体现人本理念,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人是预算的制定者、执行者,是预算工作的主体和实施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预算工作应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注,部门预算工作便无法搞好。由于预算工作与各个部门的经济利益有关,必然会触及人们的道德问题,比如,一些部门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在编制预算时从本位主义出发,打小算盘,做出“留有一手”的预算,违背了预算指标应该尽量客观、公正、可靠的要求,这种缺乏道德意识的预算必然影响预算工作的质量。因此,财会人员应本着对政府负责、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自己职业道德负责的精神,只

有这样负责预算编制的人员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基础资料的搜集,编制出客观公正的高质量部门预算。

(二)降低财务风险,严格预算支出,提高预算支出的准确性预算作为一种科学预测,应建立在客观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财务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定要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预算支出要细化到项目,如:对个人工资性支出,按照标准逐人核定;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分类分档按项目定额编制预算。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的采购,一定要采用政府采购方式,按采购项目、数量、资金来源详细列报,并编制政府采购目录表。建设性项目和专项支出要递交支出项目申请,出具项目论证报告,准确地确定预算项目所需资金。

财务部门应会同项目支出申请部门及单位主管部门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规划,认真审核项目支出预算,根据项目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资金。

对政府安排的刚性支出项目必须保证,不留缺口。只有这样项目支出预算才不背离部门法定职责和重点工作计划,部门事业发展才有资金支持。

(三)建立完善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建立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各单位要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结合本部门实际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要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对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精细化管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是准确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通过基础信息数据库能核实各单位的人员性质及构成、工资状况、资产情况等基础信息。所以各单位认真完善本部门的基础信息数据,为本单位预算编制提供真实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

(五)加强项专项资金分配管理

各单位要增强预算约束意识,按有关规定和要求,根据单位工作重点和事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提前落实项目计划。

要进一步规范专项项目设立程序,细化专项项目预算编制。

总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预算安排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部门预算的有效性,强化部门预算监督,提高部门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只在这样才能使部门预算内容要更加完善,方法更加先进。

【参考文献】

1、刘有宝《政府部门预算管理》中国财政经济(2006-07出版)

2、王金秀;预算法理与预算的法制建设——兼论我国《预算法的修改》及预算执法控制[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下载国家制度差异和政府执行能力差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制度差异和政府执行能力差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部长政府采购执行检查讲话

    同志们: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廉政建设,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和国家......

    提升政府执行公信力法制途径探讨

    政府执行力在行政管理学意义上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战略决策以及执行行政命令和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作用的客观结果,反映和影响着......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一、基本概念 会计准则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包括各......

    基层政府政策执行梗阻资料总结

    基层政府政策执行梗阻 一、政策执行梗阻的表现 政策执行梗阻,是指同一政策由于受不同执行主体和其他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使政策变形走样,导致政策执行时结果与政策目标、政策......

    涉政府案件执行特点、成因及对策[定稿]

    关于涉政府案件执行特点、成因及对策 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政府机关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在执行工作实践中数量不多,但执行难度大、阻力大,社会影响也大。国家机关欠债不还......

    招投标异议和政府采购质疑存在十大差异(推荐阅读)

    招投标异议和政府采购质疑存在十大差异 发布时间:2013/4/20信息来源:中国财经报网 在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过程中,投标人(供应商)、潜在投标人、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自身权益可能受......

    “采购制度执行检验实施安排”政府工作计划

    一、检查内容1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制度情况。 检查预算单位是否有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的行为;2贯彻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情况。 检查预算单位是否有违反规定......

    我省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操作执行标准化管理(1317284175000)

    我省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操作执行标准化管理[发布日期] 2011-09-30 [关 键 字] 政府采购 [阅 读 者] ,王玲,沁县办公室[发 布 人] 李迪[浏览次数] 2 [报 送 点] 山西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