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诗歌

时间:2019-05-14 18:3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高三诗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高三诗歌》。

第一篇:2017高三诗歌

第二轮诗歌阅读专题

◆近五年古诗阅读考查呈现以下特征:

1、所考多为唐宋诗词中不太知名的作品,篇幅不长,体裁以五律、七律和分上下片的小令为主,也有短篇古体诗。

2、诗歌意思的理解是考查的重中之重。既考查诗歌写了什么人物,景物,事物,生活场景等表层内容,也考查所写内容的特征、所写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等深层内容。其中,思想情感为每年必考内容,理解诗句意思、分析作品的内在脉络,也是重要的考查方向。

3、艺术手法时有考查。已涉及的艺术手法都是常用常见的,如景情关系、抒情方式、写景手法等。

◆提升训练

(一)(大庆一中2017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苏秀道中①(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但是诗人的心里却倍感“凉冷”暗示了他仕途的不顺。B.“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化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中的句子“春流岸岸深。” 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尾联用衬托手法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也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幽默,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2.这首诗是如何写出秋雨雨大、及时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宋•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子孟公。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宴”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

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一、二联)、拟人(尾联)等修辞手法。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写少年听雨的画面,是着力渲染了“不识悉滋味”的青春风华,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

B.写壮年听雨,描绘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表现了作者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

C.“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白发老人独自归隐僧庐倾听着夜雨处境萧索的自我画像

D.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

E.“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诗人似乎心如止水,波澜不起,超然进入大彻大 悟之境。

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与这首词表现愁绪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四)(孝感高中2016—2017学年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行香子 赵 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大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生活,距离之遥,时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指南宋都城,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心怀,所以紧跟着 “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五)(湖南2016—2017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凝香斋① 曾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潮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

C.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湖光,下句泉水。纯静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声形色兼备,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

E.尾联归结全诗。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六)(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高三第一次模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闭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 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 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注】:【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D、“夜闻数声鸣鹤”一句通过鹤的鸣叫,反衬了夜晚的寂静,渲染了战胜强敌之后和平宁静的气氛。E.“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6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①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③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④,听《金缕》。【注释】:①张元干,南宋初爱国词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向金屈辱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胡再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时张元干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②故宫离黍:旧时宫殿长满荒草。③耿:明亮。④大白:酒杯名。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伤心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遭逢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B、“聚万落千村狐兔”是作者看到的中原沦陷区的荒凉景象:人民流离,村落空虚,狐兔出没。C、“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 出了送别的意义,充满悲壮感。

D.“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象小儿女那样只顾个人的恩怨呢!

E.这首送别词与通常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力量。

2、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第三句的“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第五、六句写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表出了卖饼儿谋生的艰辛。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希望他们有坚韧的精神,不要像卖饼儿一样沦落社会下层。

E、本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已的孩子而作,这种教育方式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性,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注释】: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B、第三联远承首联,“漂泊”“蹴鞠”“秋千”之类的活动展现了清明的习俗,为点题之笔。C、“万里”一句是说尽管漂泊到了遥远的异乡,但相同的清明习俗让诗人倍感慰藉。

D、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逢春生长,诗人的愁苦因此一扫而空。

E、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各具其妙。

2.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西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璧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E.“乱山”意象奠定了全诗杂乱、荒凉、冷清的感情基调,和“小桃源”形成鲜明对比。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十三)(河北省保定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6分)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①,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1、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 得5分)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6分)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释】: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朝闻游子唱离歌:游子,泛指出外远游的人,即作者李颀。离歌,离别之歌。“游子”和“离歌”都是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意象。

B.颔联中的“鸿雁”“云山”,写送别之时感官触到的物象,是写景; “愁里听”“客中过”,由景生情,抒发离愁别绪。

C.“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中,“催”“渡” 都使用了拟人手法,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情绪。

D.颈联运用想象和渲染。诗人想象魏万到京城之后,已是深秋,面对纷纷落叶,处处砧声,心中一片悲凉。通过树色、砧声,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

E.尾联间接抒情,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关心: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常见的做法。

2、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

1、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5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居 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②蹇劣:笨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B.“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C.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E.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2、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

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6分)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的季节流转,“忽”字突出了时光流逝之快。C、“风催寒梭响”写在春风中忙于织布,“月入霜闺悲”写在秋月下闺中生悲,分别与前面的“春”“秋”二字照应,脉络缜密。D.“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E.“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2、清代学者王琦说:“杨升庵曰: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中的“岂是’,‘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中的 ‘殊非’,皆用字精妙。”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个词语使用的妙处。(6分)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唐代人,李益的诗友,都名列“大历十才子”。②临牖:靠近窗户。鼬:窗户。

③“为拂”句: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典故。④绿琴,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微风”句扣住诗题中的“闻风”,句中的“暮坐”用了借代的手法,指日暮时分坐于窗前的诗人。B、“临牖”句扣住诗题中的“竹窗”,句中的“思悠哉”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情感浓郁悠长。C、“开门”两句暗写风,风吹开门,吹了竹子,使诗人产生了朋友到来的幻觉,用笔巧妙。D、“何当”两句是说倘若朋友能够前来造访,自己一定会为他拂去绿琴上的尘埃,演奏一曲。E、“微风”是作品的线索,贯穿全篇,全诗的场景描写和情感抒发都是紧紧围绕着微风而进行的。

2、颈联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南乡子

/周邦彦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沈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晨色动妆楼”的“动”字看似无理,却令人想见妆楼中的少妇因窗外晨光初现而从睡梦中醒来的情状。B、“短烛荧荧”三句写少妇醒来后的所见所感,室内残烛荧荧,风掀动帘帷,送进阵阵凉意,让人感觉冷风飕飕的。C、“池面冰澌趁水流”一句通过描写池面浮冰随水漂流远去的景象,表现冬去春来,冰雪渐融给少妇带来的淡淡喜悦。

D、下阕中“不会”一句的“会”与“无人会,登临意”中的“会” 同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无人理解少妇究竟因为何事而沉吟思索。E、“两点春山满镜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少妇远眺春山,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容颜易逝,不觉揽镜自照,满面愁容。

2、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二十一)(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写一种高妙的情致。全诗几乎全是写景,即使是尾联,也把情浸入景中,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B.起句从远处、大处落笔,展示西溪的独特风貌。“积水”,暗写雨。一场秋雨,溪水涨满。远远望去,天光水色浑融一片,大有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气势。

C.颔联笔触一转,从小处、近处着墨,使诗情飞动。此联两句一见一闻,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D.颈联一句写入郭僧风尘仆仆,一句写过桥人影映水中。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溪水清澈,意在赞美清幽美丽的风景。

E.尾联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月作结,使人想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亦是此诗的一高明之处。2.张先文笔工巧,长于写“影”,被称为“张三影”。本诗写了三处“影”,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

(二十二)(河南省南阳市2016年秋高中三年级期终)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山中寡妇 杜苟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第一句写丈夫因当兵死于战场,女人只好孤苦一人住在山中的茅草屋中,概括地写出了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命运。

B.颔联的“犹”字和“尚”字两个副词极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原因。

C.颈联写反动官府残酷掠夺所造成的结果:

“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形象地渲染出山中寡妇生活艰难的境况,很有艺术感染力。

D.在诗的尾联,诗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

E.这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诗人的情感通过人物刻画和生活场景描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这首诗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二十三)(湖南长沙市2017届高三年级期末统一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E.“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二十四)(湖北省黄冈市2017年元月份高三年级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潭州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①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合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 古,情由景生。

B.“湘泪浅深滋竹色”,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谁,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E.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等四个历史人物,含蓄深致地表达了情感。典故的运用使诗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二十五)(江西省南昌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 “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 断漏”“ 斜月”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2.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都非常的相似。请问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二十六)(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E.“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设问,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二十七)(福建福州教育学院二附中2017届高三半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浣溪沙

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 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 分)

(二十八)(“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2017届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江淮间。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中的“小山”指的是“小山眉”,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B.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香腮和鬓发,并以“欲度”状写鬓发的态势,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C.三四两句的动作描写既照应了前两句中眉残鬓乱的肖像描写,又通过“懒”字和“迟”字,写出了主人公慵懒无绪之心情。

D.末两句写思妇所着之衣服,暗示了女主人公生活条件之优裕,也表现出她与爱人双飞双宿的喜悦与满足。

E.本诗主要采用了反衬、比兴等表现手法,借美人自喻身世,收到了言约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本与背景材料进行赏析。(6分)

(二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两点作赏析。(6分)

(三十)(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唐)皇甫冉

(唐)皇甫曾

采茶非采菉②,远远上层崖。‖

千峰待逋客④,香茗复丛生。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借问王孙草③,何时泛碗花。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注】: 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②菉:草名。③王孙草:代指茶叶。④逋客:避世之人。

1.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高高的山崖上采茶,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

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采摘茶叶,陆鸿渐在山中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夜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C.《新唐书∙陆羽传》说:“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说明饮茶之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了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

D.皇甫冉之诗表达了对陆鸿渐去风景幽美的地方采茶的羡慕,皇甫曾之诗通过刻画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E.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既有清高超旷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更注重雅静、闲适、淡泊诗境的营造。

2.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相同?(6分)

(三十一)(四川省成都2017届高三上学期11月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

B.颔联中“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C.本诗颔联写出因为自己生病,故友疏远、明主见弃的凄凉之景。

D.尾联“催”“逼”二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

E.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在辗转反复、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表达了一腔怨悱之情。

2.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三十二)(山西大学附中高三11月诊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僧道。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

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 忧伤。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6分)

(三十三)(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B.颔联借景抒情,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

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

D.尾联直抒胸臆,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

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诗歌阅读专题答案

(一)1.AE。A没有暗示他仕途不顺。E风格不是“诙谐幽默”而是“简明洗练”。(对一个2分,全对5分)

2.①视觉触觉结合。诗人半夜感到“凉冷” “床湿”,看到“屋漏”等,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

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

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④侧面描写 通过我的“喜”“狂舞”表现雨下的及时。(每点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1.(5分)BD(B“久阔”是指分别太久;D“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从最后一联可以看出是直抒胸臆)(对一个2分,全对5分)2.(6分)情感:①对世风的感叹+分析;② 对友人的思念+分析;③对功名的鄙弃+分析。(6分,每点2分)

(三)1、BD(A.“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不准确,应是反衬了后面处境的凄凉;C.“归隐僧庐”不准确,应是独自在僧庐下;E.分析有误。诗人彻夜听雨本身,就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生平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 休”的情感控制能力。)(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2、李煜的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在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中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哀怨。(3分)而蒋捷的词则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3分)

(四)1、选A得3分,选 E得2分(A项“以乐景写哀情”错,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反而是景色凄美,渲染出悲凉惨淡的氛围。E项 “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中”错,“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感悲凉。)

2、①去国怀乡之情。“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说明相距之远,贬谪之久;“将远恨,卷帘看”说明期盼与思念; ②被长期贬谪的孤独落寞之感。“谩凝眸、老泪凄然”“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说明孤独; ③对国家的忠贞。“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说明作者心念朝廷,关心国家。(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五)1、B E(B项“他不关心政务、醉心自然风物”属误读,“身无事”是因齐州大治。E项暗含辞官归田之念属臆测,于文无据)(选B得2分,选E得3分,选BE得5分)

2、诗眼“幽”,总揽西斋景物特征。其一,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悠游庭斋,临风玩月,乐而忘身乃一地方诸侯。身为齐州知州,政通 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揽胜;其二,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可谓幽景寄幽情;其三,悠游之余,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是显得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展开意境。(一点2分)

(六)1.B 2分,E3分【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 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2.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

(事情1分,对“南来”的分析2分。意同即可。)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典故1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的典故也可;分析2分。意同即可。)

(七)1.CD(选对一个得2分,两个都对得5分)(C 虽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 “虽言”、“定自”两个虚词却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D“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2.(1)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3分)(2)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 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3分)

(八)1.BD(B“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D曲解句意。“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是说夜里敌军听到了鹤的鸣叫,以为是晋军杀来)对一项3分,两项5分。2.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1分)。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2分),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3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九)1.(5分)【答案】AB(A “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B该句所写并非作者“看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情表)2.(6分)【参考答案】(答出一点给1分,给到满6分为止)①对沦陷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深切思念。

②对沦陷区惨遭金兵铁蹄践踏悲惨景象的极度悲愤。③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求和苟安的责问与抨击。④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渐至衰老的悲怆。

⑤对好友胡铨一再遭受迫害而不平。⑥对胡铨前途命运的牵挂与担忧。⑦对挚友面对厄运的支持与激励。

(十)1、BD(B“富有童趣”不当,小序中说明卖饼儿是为谋生辛苦劳作。作者写此诗是为了警醒教育自己的两个儿子。D“不要像卖饼儿一样沦落社会下层”不当,作者是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2、答: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十一)1、CD(C“让诗人倍感慰藉”不当。根据清明风俗,引发的应是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D尾联是说:春水如期回归洞庭,白苹逢春生长,诗人却无法回归,愁到极点,并无喜悦。)

2、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第五联为想象虚景。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两联一实一虚,一动一静,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评分标准:分析“虚实”,3分;分析“动静”3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十二)1、【答案】AE【解析】由诗中最后一句“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可看出,A选项中“清风吹拂,新月出现的黄昏时分”是诗人作此诗的时间,而非“叩门求浆”的时间。E “乱山”意象写出山之多,环境之清幽。

2、【答案】在内容上,两首诗具有以下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阴村庄清幽、寂静、山清水秀、柳暗花明的美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山阴村庄自然环境的喜爱和赞美。(结合诗句分析)

②两首诗都写到了村中居民的生活画面,从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情态。(结合诗句分析)

不同点:①《西村》除了描写了村庄清幽寂静、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外,还用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往昔“叩门求浆”这一美好经历的回忆,表现出对过往经历的无限回味;

②《游山西村》在描写山阴村庄柳暗花明的自然环境以外,还着重描述了农家淳朴自然、热情好客的人文特点,表达了对农家朴素热情的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如“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农人待客时毫不吝啬、殷勤款待;而“衣冠简朴古风存”从农人的衣着上表现其古朴的气质。

【解析】《西村》一诗记叙了陆游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重游乱山深处的西村,并回忆过去曾经到此处“叩门求浆”的经历。表达了对西村“高柳簇桥”、“数家邻水”的幽静、自然的乡村环境的喜爱和赞美,赞美西山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游山西村》一诗记叙了陆游在山阴的一个村庄游玩的经历,细致描写了诗人一路走向山阴时所见到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家淳朴自然、热情好客的人文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战胜困难、终致成功的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农家朴素平和的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十三)1.B、C【B是借喻,不是借代。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答对1项得2分,两项得5分】 2.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

(十四)1、A,E

2、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2分)→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2分)→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2分)

(十五)1、A、E(A游子指魏万。E“间接抒情”应为“直抒胸臆”)

2.①离别的不舍、伤感,②对朋友路途和京城生活的担忧、关切,③对朋友殷切的勉励和嘱托。

(十六)1、(5分)B E

2、(6分)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十七)1、B、D [B项中“细致描绘”不正确;D项中“看破红尘”“思乡情怀”于文无据]

2、陶诗、韦诗中皆先有“真趣”(2分)。《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笔平淡自然,但一个“悠然”掩抑不住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任选一点,2分); 《幽居》中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写眼前景自然朴质,但饱含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任选一点,2分)。这些“浅显”“平淡”的笔墨中,饱含了作者独具慧心的情趣意趣,使他们的作品在浅淡中见真趣。

(十八)1、CD(C“风催寒梭响”意为秋风中织布,D“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余尺,花落成枯枝”四句前后对比,才表达“岁月易逝的悲愁”)

2、“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意思是天山雪深三丈,难道是远行的时候吗。“岂是”一词使用反问语气,借女子对丈夫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情况下仍要戍守边塞的不解,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情绪。“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是说在水乡秋夜风月的美好时光,本非远别的时候。“殊非”一词使用否定口气,加深了诗人不愿离别的感情程度。

(十九)1、BD(B “临牖”句扣住诗题中的‘竹窗’有误,该句扣的是诗题中的“窗”字,第二句“开门复见竹”扣的是诗题中“竹”字。D、句意理解有误,尾联是说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2、景象:描写了窗外微风将枝上露水吹落,打湿阶下苔藓的清幽静谧的景象。(2分)作用: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1分),透露了作者独居思友的孤单、寂寞的心情,(2分)并与颔联的“动竹”照应,结构严谨。(1分)

(二十)1、CE(C、“淡淡喜悦”对主人公的情感理解不当,从整首词看,少妇的情绪是惆怅、忧愁的。E、对句子的意思理解错误,“两点春山”不是写景,而是比喻少妇紧皱的眉头,意思是少妇揽镜自照,看到镜中的自己眉头紧锁,满面愁容)

2、①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2分)②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的。(2分)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这些动作和情绪,透露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苦。(2分)

(答出情绪的,给2分;答出表现手法的,给2分;进行阐释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十一)1.CD(C.应为两句皆“以动写静”。D.颈联一句写入郭僧“风尘仆仆”错,“尘里”指的是尘市喧嚣。“表现溪水清澈,意在赞美清幽美丽的风景”不对,目的是为表现物我两忘,抒写清新纯净的禅境。)

2、“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山之“影”;“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影”,溪水映照人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是暗写“影”,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影。

(二十二)1.、(5分)A D(A项“因当兵死于战场”错解词意,是死于战乱;D项“直接抒情”、“矛头直指”、“强烈控诉”均不恰当,尾联是生发议论,不是抒情)(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2.、(6分)本诗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突出地表现了山 中寡妇饱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特征。她即使住在山中,也逃脱不了沉重的赋税。她穿的是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生活的摧残使她未老先衰,也衬托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官府的残酷掠夺使她只好挖来野菜连根一起煮着吃,新砍来的柴火“带叶烧”,其生活困苦之状让人难以想象。(概括出描写方法和人物特征2分,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二十三)1.【答案】A D(5分)(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解析】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B项,从个人的角度看,百姓的生活是热闹的;从整个村子的角度看,是安宁祥和的。C项,“但祝”,在这一天人们见面都只相互祝福,所有的烦恼都不要提,作者刻意用一“但”字,也是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再去想被贬的事情。D项,“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一月一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始,清末止。)。“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E项,“暮景”既写出了百姓欢度佳节、举杯互饮间完全不在乎天色渐晚,也表现作者并未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放在心上。【难度】较简单【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民俗文化常识。

2、【答案】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共6分)

【解析】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尾联写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

【难度】较简单【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

(二十四)1.B D(选B,给3分;选D,给2分;选三项及以上,不给分。B项“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错,作者借湘妃之“象”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幽怨哀伤之情。D项“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错,颈联的“空滩雨”不是“呼风唤雨”,而是说“现在陶公的战舰已经没有了,在空荡荡的沙滩上,只见雨水在飞”。)2.①羁旅愁思之痛:借此地的空寂、缺乏生机以及帝舜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寄居他乡幽怨哀伤之情;②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船已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呈现出破败 荒凉的景象,昔盛今衰,世事变迁,无可奈何;③怀才不遇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谊因怀王堕马而抑郁而终,作者借此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④知音难觅之伤:诗人孤独寂寞,“人不至”,“与谁同”,无人可诉,难以释怀。(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其他答案,只要分析合情合理,可酌情给分。)

(二十五)1.C E(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都是动态描绘 E.“漏声断”是漏声滴断的意思。)2.虚实结合。(2分)①陆词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下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1分)抒发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1分)②辛词虚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写秋天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1分);首句和末句实写挑灯看剑、念念不忘征战的心情和年老鬓衰、梦想落空之后的感伤。(1分)

(二十六)1、CE

2、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华年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对三点即可)

(二十七)1、CD

2、(1)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2)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十八)1.BD(B项,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鬓发和香腮。D项,生活条件之优裕正反衬出内心之空虚寂寞,而成双的鹧鸪也反衬出女主人公的孤寂可怜。(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5分))2.①词中刻画了一个因无人赏爱而感到寂寞孤独,娇柔慵懒、自怜自赏的闺中思妇的形象。(2分)②词的上阕写思妇的容貌:脸蛋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眉毛细长而弯曲,可见出少妇容颜之美;“懒”字与“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打扮毫无兴致,表现出她无人赏爱的苦闷。下阕写妆成后照镜自赏,无意中看到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以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出她的孤独寂寞。(2 分)③思妇形象是作者怀才不遇生活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之心,也抒发了自己内心无人赏识的孤独寂寞之情。(2分)(二十九)

1、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2、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三十)1、B

D(B“全篇写实”表述错误,也是虚写;D表述内容弄反了。)

2、第一首诗通过想象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借询问朋友什么时候能回来,自己能够喝到朋友所采之茶,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3分);第二首诗借想象朋友在孤灯独对之夜,听着寂寞的磬声思念自己,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3分)。

(三十一)1.、(5分)AD(解析:A“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D.“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错误,是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2.、(6分)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紧扣“意境”,描述意境,2分)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指出手法,2分)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的实景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紧扣“深妙”,分析意境的含意与作用,2分)

(三十二)1.A、C(答对一个给3分,两个都对得5分)2.(共6分)“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

(三十三)1、AB(A项中“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错;B项中“借景抒情”错。)

2、虚实结合。(2分)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虚到实,杜鹃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第三联前句写实,月下杜鹃花翠雾笼罩枝条;后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4分)(如答拟人、用典、烘托,酌情给分)

第二篇:诗歌鉴赏(高三)

诗歌鉴赏(高三)

(一)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唐时已不存在,唐人常用来泛指西北地区与唐为敌的部族。唐代诗歌中,常以“破楼兰”代指平定边患。

(l)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第四句虽豪迈,却反映出戌边将士们的思归和厌战情绪:不把敌人消灭终归回不成家。上述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分析。

(3)这首七绝将_________与人物情感和谐统一,表现了诗人高度的概括力和_________的艺术风格。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__________。

(2)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_________。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三)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四种景,运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第三四句写情,所抒的情与一二句的景,形成______。

(2)一个“欲”字,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其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试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四)欲与元八卜邻,先是有赠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a b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c d

注 :卜邻,选择邻居。

(1)将下列四句依次填入abcd方框内,它们的顺序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

①子孙长作隔墙人 ②绿杨宜作两家春

③明月好同三径夜 ④可独终身数相见

(2)“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故,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首联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后四句写

(五)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这首诗的题目为“山中留客”,就全诗的内容看,“留客”的目的是

(2)这首诗,作者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山光物态弄春晖”。正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着力表现山的______,从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渲染出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这首诗,诗人所写之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_________。所采用的________的手法,使得全诗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六)晚次鄂洲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擎声!

(1)这首诗题目中“晚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二句中的“孤帆”和未句中的“鼓鼙声”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写诗人由于战乱,被迫浪迹异乡。诗中,作者运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运用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两句,把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使全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盂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陡有羡鱼情。

(1)这首诗前四句_________,紧扣题中“_________”,后四句,紧扣题中“ ”。

(2)三四句中,“济”的意思是________;“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三四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诗人西游长安时,写给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目的很明确,但在语言运用上却_____________。

(八)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更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1)这是一首赠别诗,但诗人从大处着眼,旨在_________,而不同一般送别诗的_____________。

(2)该诗用典贴切、自然,尾联用的是东汉窦宪大破匈奴立下卓越战功的典故,意思是

___________,这在语意上,又和_________二句遥相呼应。

(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思想情操,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___________的精神,感情_________________,语气_____________,读来有气壮山河之势。

(九)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怀念________而作。

(2)从内容上看,前四句全是_________,仅用几组_________画面,便概括主要人物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后四句纯是__________,以_________为据,悲切而中肯。表明诗人凭吊这位历史人物时的心情是十分________的。

(3)从写法上看,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的写法,后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加深了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诗人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在扬洲和白居易相逢,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酬答。

(1)“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试联系前面三句,简要分析说明诗人的心情。

(2)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请联系“千帆过”、“万木春”,简要说明五六两句所表达的思想境界。

(3)五六两句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十一)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首联即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键词语,“幽”应理解成________。颔联、颈联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请根据诗意,填写下列表格。

事事幽

物态

人事

(3)尾联两句,是否写诗人安居“江村”无忧无虑的满足之感?请简要说明你的理解。

(十二)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诗中,诗人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形象,这些细节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她__________的身世。

(2)尾联,诗人面对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阅读本诗,你所了解的当时的现实应是怎

样的?请简要说明。

(3)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请简析这首诗抒情的特点。

(十三)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析,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技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这首诗,首联即用_________的手法,描写梅花_________的秉性,同时又__________了诗题“早梅”。

(2)第二联中的“一枝”,看似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传说原为“数枝”,后作者求教于郑谷,郑谷建议改为“一枝”,齐已深为佩服。请简要说明你对上述改字的看法。

(3)这首诗很有特色,首尾一贯,处处扣题。请根据诗的内容,简要分析以上特色。

(十四)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诗的第一句以______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_________。

(2)第二句紧承七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3)第三四句,由____转入_______,既含蓄委婉地___________,又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第一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从王之涣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出,表现了诗人被贬后抑郁凄冷的心情。

(2)次联承首联之意,选择了山城二月最典型、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简谈你对次联的理解。

(3)仔细阅读全诗,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十六)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从诗题中可知,全诗的情感主流是喜悦。诗中最能表现喜悦之情的词语是。请简要说明理由。

(2)颔联皆化用杜甫诗句,由此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3)颈联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诗人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十七)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卓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朱弁曾于宋高宗建炎元年出使金邦。因坚持正义,不受威胁利诱,被金邦拘留北方达十五年之久。

这首诗为作者拘留金邦时所作。

(1)全诗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前两联着重描写_____________,后两联直接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将”作“送”或“助”讲。简谈你对这一联的理解。

(3)”绝域”指塞北,“东风”即春风。请简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十八)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首联一个“独”字、一个“尽”字,突出了梅花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但实际是他思想性格的__________。

(2)颔联对梅花作具体的描绘,成为千古绝唱。“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的特点,又写出了它清幽的芬芳。“横斜”描绘了它的__________,“浮动”写出了它的___________。

(3)颔联重在描写梅花本身,颈联则着意作_________的渲染。颈联通过_________手法,更进一步烘托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幽居之乐,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操和___________的趣味。

(十九)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帅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从诗人的用词看,这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2)“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诗的结尾,诗人发出谁能和以《出师表》名世的诸葛亮相比的疑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古文翻译

(一)宴子教太卜

景公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之死也;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陈子阳闻之,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臣能动地 动:_________(2)地固将动也 固: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联系全文,说说太卜为什么说他能“动地”?

4.晏子处理太卜一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蒋琬二三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以快也。”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作事愦愦 愦愦:__________(2)杨敏曾毁琬毁: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

4.蒋琬正确处理这几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遏者操以人 操:________(2)因夺而食之 因: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简洁的话概述本文的内容。

4.阅读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示?

(四)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予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个亦诬乎 诬:_________(2)且旌善人 旌: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斋亦求之,以死谁怼?

(2)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4.你对介之推的观点有何看法?

(五)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苦’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间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列加黑饲语:

(1)秋水时至 时:___________(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怎么理解“大方之家”一词的含义?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魏明帝畏臣与唐太宗斥臣

魏明帝时,少府扬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愈严惮之。房玄龄、高士廉问少府少监窦德素北门近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大怒,谓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耳,北门小小营造,何预君事耶?”玄龄等拜谢。夫太宗之与明帝,不待比似,观所以责玄龄之语,与夫严惮杨阜之事,不迨远矣;贤君一话一言,为后世法。惜哉!《魏史》以谓“群臣直谏之言,帝虽不能尽用,然皆优容之,虽非谊主,亦可谓有君人之量矣。”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杖吏一百 杖:__________(2)君但知南牙耳 知: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魏明帝和唐太宗处理两件相似的事,态度却不同,你认为谁做得好些,为什么?

4.文章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对比,意在说什么?

(七)司马迁评项羽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何兴之暴也 暴:___________(2)自矜功伐 伐: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

4.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里有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

(八)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盍去诸 盍:___________(2)弗食鸡则已耳 耳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是非若所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之何去夫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九)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夫君子之行 行:_______________(2)意与日去意: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诸葛亮的《诫子书》流传千古,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但其中也许有你不同意的观点,请你找出来,并说明你的现由。

(十)痀偻者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仲尼适楚 适:___________(1)犹掇之也 掇:_________

(3)则失者十一 十一:____________(4)顾谓弟子 顾: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驼背老人捕蝉的惊人绝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诗歌鉴赏(答案)

(一)(1)边塞寂寞、冷落、肃杀(2)不准确。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杀敌卫国的意志和豪情。(3)典型环境雄浑豪壮

(二)(1)春天(2)激愤和抑郁(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三)(1)映衬 反衬(2)拟人(3)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四)(1)③②④①(2)你我是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同,都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3)自己卜邻之恳切。

(五)(1)欣赏山中的美景(2)整体(整个面貌)满目生机、引人入胜(3)浑然一体虚实结合(虚实相间)

(六)(1)夜晚住宿(次:临时驻扎和住宿)借代(2)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3)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

(七)(1)写景,“望洞庭湖”抒情“赠张丞相”(2)渡 诗人有心入世却无人赏识的委婉之意,希望张丞相重用自己,好在太平盛世做一番事业(3)委婉含蓄

(八)(1)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 缠绵悱恻、凄苦悲切(或“儿女情长”)(2)不要使燕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这是又一次激励友人首联(3)奋发向上 豪放激扬 慷慨悲壮

(九)(1)咏史 诸葛亮(2)写景 典型 议论 历史事实 惋惜(3)以虚写实 夹叙夹议

(十)(1)用典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诗人不免有生疏而怅惘的心情。(2)就五六句诗整体看,诗人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表现出豁达的襟怀。(3)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十一)(1)时间、地点、环境(2)幽静(或“幽雅”)

事事幽

物态

梁上燕的自由自在、水中欧的相伴相随

人事

老妻画棋局、稚子作钓钩

(3)尾联表面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悲苦。因为诗人没有忘记.自己眼前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之上的。一旦分禄赐米发生问题,一切都谈不上了。

(十二)(1)衣衫、鬓发 内心痛苦 饱经忧患(2)战乱使百姓民不聊生,即使逃入深山,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3)这首诗不是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是对生活场景的描写的自然流露,这就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

(十三)(1)对比、不畏严寒 照应(2)“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既突出了诗题中的“早”,又因为“一枝”显得奇丽而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惊喜之情。(3)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也是因为梅开之”早”;尾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

(十四)(1)互文 自古以来边患不息。(2)表达了诗人对喋血沙场士兵的不幸遭遇和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情(3)描写议论 讽刺了唐王朝戌边的将帅无能、不体恤士卒 诗人的爱国热情 对抗敌御侮,威震塞外的古代名将李广的景慕

(十五)(1)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桔枝上犹有积雪,但毕竟是“残雪”。冻雷,却是早春的雷声,已传来春天的讯息,让人振奋。(3)全诗在表现诗人贬官后郁闷心情的同时,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洒脱的性格;全诗既有对春天的渴望,又表现了作者执着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十六).(1)”润”“润”字不仅传出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出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2)杜诗本身包蕴了关怀民生疾苦的精神,连带着使这一联也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杜甫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农务村村急)。(3)颈联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十七).(1)塞北春天的阴冷、萧瑟 对故国的刻骨思念(2)说自己诗技已穷,无能力表达像海一样深广的愁怀,正好反映了诗人内心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悲愁。“酒薄”一句,更见曲折,是说借助酒力来入睡,可酒力薄弱。还未把梦送到家园,已酒醒梦回了。这样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实际感受。(3)“绝域”一句,总括塞北的春阳。这两句一问一答,不仅从结构上结束全诗,而且表现了诗人思念故国之情与日俱增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意蕴。

(+八)(1)独特环境、不同凡响 自我写照(2)稀疏 姿态 神韵(3)环境 拟人化一尘不染 恬淡

(十九)(1)“气如山”描写出当年的激愤心情。颔联则包含了愤激和辛酸的感情。(2)诗人赤心为国,却壮志难酬,这在诗人是痛心疾首和怅惘的,所以说“空自许”。(3)表明诗人报国的志愿至老不移,壮心不死,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文言阅读(答案)

(一)(1)使……震动(2)本来

2.我说出来,恐怕你就要死了;默不作声又不对,又怕国君惶恐不安。你去说,使君臣都得到(解脱)。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他人吗?

3.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4.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二).(1)糊涂(2)诋毁

2.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杨敏想称赞我说我是对的,就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就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是戏的快啊。

3.蒋琬不听对杨戏的诋毁;蒋琬不听对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

4.蒋琬对几件事的处理说明,做人应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听得进批评的意见,同时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挟私报复。

(三)1.(1)拿(2)趁机

2.我问过守门官,他说“可以吃”.所以我吃了它。这说明我没有罪,而责任在守门官身上。再说,那个人献不死的药,我吃了它,大王要杀我,这是让人死的药啊!大王杀了我这个没罪的人,反而会公开表明有人在欺骗大王(大王也受人欺骗)。

3.中射之士吃了进献给楚王的不死之药,并用自己的智慧使楚王没杀他。

4.应当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

(四)1.(1)错误(2)表彰

2.(1)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苦哭至死又埋怨谁呢?(2)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

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

4.介之推下重功名利禄的做法值得崇敬,但他把晋候登位归为天意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五)1.(1)按季节(2)永远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是这样难以穷尽,无边无际,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3.指见识广博、学有专长的人。

4.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

(六).1.(1)用杖打(2)管理

2.杨阜大怒,打了小吏一百杖,数落他说:”国家不和大臣一起守秘密,反而和小吏一起守秘密吗?”魏明帝就更加害怕杨阜了。

3.魏明帝。在这件事上,他能听取杨阜的正确意见;而唐太宗则用了简单的方法。

4.不出名的人也有对的时候,再伟大的人也有错的地方,我们应正确看问题。

(七)1.(1)快,迅速(2)夸耀

2.(喜欢)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劳,治理天下,五年就把国家给灭亡了,自己身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真是)错了呀。还说“这是老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难道不很荒谬吗?

3.项羽建立不世之业,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最终导致灭亡。

4.司马迁认为项羽可能是舜的苗裔,是继承了舜的智慧才成就功业的,这带有迷信色彩。

(八)1.(1)何不(2)罢了

2.(1)这不是你所知道的。(2)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3.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

(九).1.(1)品德(2)意志,志向

2.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享乐便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则不能陶冶品性。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4.“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意思是,“不是过淡泊的生活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这句话在今天看来,缺少一种积极的意义。

(十)1.(1)往、到(2)拾(3)十分之一(4)回头

2.我捉知了时,身体像竖立的树桩一样,纹丝不动;拿着竹竿的胳膊伸出去,像枯树干一样,不晃不颤。除了基本功要过硬外,思想也要专注。尽管天广地大,万物繁多,我的心里、眼里,只有知了的翅膀。我不摇不摆,不因天下的纷纭而影响我全神贯注。这些条件具备了,我粘起知了来,那还有什么不得心应手的呢?

3.两点启示:一是要刻苦磨练基本功;二是要专心致志。投机取巧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

第三篇:高三诗歌练习题

高三诗歌综合练习1、2007全国2)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

2、(09东城2)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③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①。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

• 【注释】①潺湲(chányuán):水流缓慢的样了。②接舆:春秋楚隐士,在这里代指裴迪。

③苏轼普盛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你从颈联中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3、(09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 •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4、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景象?有什么寓意?

5、(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题 •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6、(2010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7、(2009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 • •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8、(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 • •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9、(2009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 • • • • •

10、(20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 • • •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江西)人。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1、(09南京模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

12、(2010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题。•

暮①

杜甫[唐] • • •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2)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13、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 • • • • 访隐者

郭祥正[宋]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14(10宣武2)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

14、(2010北京)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②题。• 古

风(其三十九)

•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 注:① 徂晖:落日余晖.②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 鹓(yuän)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

15、(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 • • • [注]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⑴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②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16、(2020全国卷1)• •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2)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17、(2008江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 • • • •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8、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①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②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8、【2010肇庆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析“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的好处。

(2)本词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19、(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送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②三、四两句诗“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20、(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gǔ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①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③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21、(20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 • • • •

江行

严羽[宋]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2、(2009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 • •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3、(2009年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题 • •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 •

24、【2008福建卷】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 • •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

25、(2010石家庄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

•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25、(09北京)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②、③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 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26、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 • • • • •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 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③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

• 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7、【2008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②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8、(2007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9、【2010•浙江宁波二摸】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3题。

京口月夕书怀(南宋)林景熙①

• • • • • •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旅夜书怀②(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4分)•

30、【2010•武汉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唐•张祜

• •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两首诗词中都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但观察的视

角和描写的手法却各有不同,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

31、【福建宁德】请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两首诗歌的异同。(6分)• • • • • • • •

32、【2010朝阳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回答②题。•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2)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33、【2010•北京宣武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7分)• •

(2)前首唐诗以“愁”为诗眼,后首宋词以“悲”为词旨,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不同的思相感情。(4分)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 •

34、(08朝阳模拟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③题。

咏笼莺①(清)纳兰性德 •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③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堪称点睛之笔,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35、(2009东城一模)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 •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镇西将军谢尚。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注]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2)结合作品简析下阕“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二句表现出的意境。(4分)

十分欣赏,邀请他彻夜长谈,从此袁宏名声大振。

(2)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36、• • • 读下面的唐诗,颔联的那一个字用的好,请赏析。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第四篇:高三诗歌鉴赏训练专题

高三诗歌鉴赏训练专题

一、古诗词鉴赏(10分)(11江苏)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链接】: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2005黑龙江吉林广西卷)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江苏南京2012一模)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注]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五、古诗词鉴赏(10分)(2011南京二模)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

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答;

六、古诗词鉴赏(10分)(2011南京三模)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送温台

【唐】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雨夜

【宋】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4)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0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①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②③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②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第五篇:高三语文诗歌复习

高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

2012-3-22

一、【扣击考点】

山东省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点击知识解说】

1、诗歌的形象:它既指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翁(包括作者)。形象更多的也指即兴即景中的景和物。这些景和物已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而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所以诗歌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也可以是物象。

2、表达技巧,如: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后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哲理诗)三类。有时也有借事抒情②表现手法分A衬托:正衬、反衬,后者又分动静相衬,乐哀相衬两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静结合,化静为动E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 G起兴 H渲染I想象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用典、反问,顶针、互文等。

3、诗歌按体裁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1)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2)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3)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4)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真题演练】

(一)作用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注: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词的起首三句有怎样的作用?试简要说明。(4分)

(二)表达技巧题及诗歌的思想内容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1湖南卷)

晓至湖㈠上[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1全国卷2)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高三语文诗歌【参考答案】

一、1、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词的起首三句描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类似西湖的美妙景色,一方面紧扣题目——闲游,(2分)另一方面为下文引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作铺垫。(2分)

二、1、(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逐出”,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刻、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5分)①一句一个场景; 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 ③对仗十分工巧。【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全诗一句一绝,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高三语文诗歌【参考答案】

一、1、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词的起首三句描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类似西湖的美妙景色,一方面紧扣题目——闲游,(2分)另一方面为下文引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作铺垫。(2分)

二、1、(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

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逐出”,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刻、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5分)①一句一个场景; 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 ③对仗十分工巧。【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全诗一句一绝,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下载2017高三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高三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再见,永远的高三诗歌

    离开了这间熟悉的教室走散了朝夕相处的同学在一起时不知道要怎么珍惜转眼我们却要各奔东西经历过的那些感动的瞬间在我们的记忆里刻成了永恒多年来付出汗水和泪只为这一次要......

    高三诗歌教案三

    高三诗歌教案三——表达手法以及抒情方式 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表达手法以及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识记一些术语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第五、六课时 一.艺术手法: 1......

    高三诗歌教学(共五篇)

    高三诗歌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如何有效性教学是我们始终在探索的问题,诗歌内容的涉及的面广,诗歌内容的丰富,博大,情感积淀的层次变化,这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醇厚的文化,学子文人的种种......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语言 【真题再现】 (全国卷Ⅰ)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

    2015高三期末.诗歌鉴赏.教师版

    高三期末汇编之2015诗歌鉴赏 海淀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

    高三语文课内诗歌鉴赏

    《沁园春》 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那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上阕通过寒江,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想,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社会......

    高三语文题诗歌鉴赏

    金榜教育中心语文模拟试题诗歌鉴赏汇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最好高三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精选学案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 湖北) 华清宫 吴融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