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电视美食节目的现状与不足
我国电视美食节目的现状与不足
摘要
随着物质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美食节目随处可见,节目形式和内容也是异彩纷呈。当前比较着名的节目有:《美女私房菜》、《天天饮食》、《贝太厨房》、《天天厨房》、《天府食舫》等。
大多数美食节目都是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适应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心理,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节目。同时,在“创味”的过程中,展现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聊家常事,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享家庭生活中的轻松与恬静。
本文着重以我国美食节目的兴起时期和我国美食节目兴起的原因展开分析研究。从而明白电视美食节目的现状,并指出我国电视美食节目所存在的不足,并预测我国美食电视节目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我国美食节目;发展现状;不足;预测。
目录
绪论
一、我国最早出现的电视美食节目及其风格
二、我国电视美食节目兴起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二)经济原因
(三)文化原因
三、我国电视美食节目发展的现状
(一)特色节目一
《美女私房菜》
(二)特色节目二
《美食美客》
(三)特色节目三
《那小嘴》
四、我国电视美食节目存在的不足
(一)从节目风格、形式、角度、分析
(二)从受众角度分析
五、分析我国电视美食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六、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绪论
近两年来,我国饮食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不断地成长完善,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但是,在我国美食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进程中,饮食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受到观众的关注,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这就需要充分了解我国饮食类节目的兴起时期及其原因,找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一、我国最早出现的电视美食节目及其风格
《天天饮食》是早期中央电视台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一个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美食节目栏目。它以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主要风格。真材实料的烹饪实录,专业厨师,约斤称两,舞刀弄铲,煎炸蒸煮,炒烩炝熘。自《天天饮食》开播并创造收视高峰后,全国各个电视台在短时间内跟风上了一批类似的饮食类节目。
随后,央视2套历经7年的同一档饮食类节目《美食美客》加大了百姓与节目的互动,从而更是很好体现了该频道的宗旨,切实做到了为老百姓服务。亲切温馨而随意,不再是百姓高攀不起的“厨房”。此外,该节目的每个环节都围绕评判标准“色、香、味、意、形、养”设置,无形中,让观众学到很多烹饪技巧、饮食鉴赏、营养方面的知识,同时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着我国灿烂的文化。
二、我国电视美食节目兴起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当时饮食类电视节目深受百姓关注,市场潜力庞大。在当前,饮食类节目以其亲和力和实用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生活服务节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消费需求越呈现多元化。
(二)经济原因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当人们正在物量糊口程度达到较高水准时,必然会改变饮食不雅观念,逃求糊口、保留量量,那时吃天然成为一个焦点。人们关心的未非仅仅吃什么,而是如何吃健康、如何吃时髦的问题。
(三)文化原因
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文化集中了全国各民族烹饪技艺的精华,无论是在选料、口味、制法和风格上都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差异和风格特色。不同地区的烹饪美食在一定的时空中延续,构成了中华美食文化时空系统的基本要素。
三、我国电视美食节目发展的现状
我国电视美食节目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美女私房菜》.这类教人做菜的节目。
2.《美食美客》这类的厨艺比拼节目。
3.《那小嘴》这类推荐各地美食的节目,这些节目的共同受众基本归结为好吃之人以及家庭主妇。
以下,分别将这三类节目之一进行对比。
1.三个节目播出频率均比较高。
2.《美女私房菜》以美食会友,用视觉和味觉分享生活的感动,美女私房菜创造了美食加美女的饮食新美学。叙说美食加不同文化。该节目旨在享受生活,追求卓越品味,为您细述美食佳酿,搜罗大江南北的山珍海味及各国特色菜。美女主持人沈星献身美食,力推美食新“煮意”。美食有时一如艺术品般,须用心经营,每个过程均一丝不拘,追求完美,不断求变,结合潮流创制有特色的味道或造形,不容半点瑕疵,进食者自然也可以领会那份浓郁的心意。凤凰的主持人和评论员们来自中国和世界各个角落,用自己的家乡菜与大家分享,并且每一道菜,每一盏茶的背后都有一段段趣闻轶事,或不寻常的经历、或生活的甜酸苦辣;留下的余味真可堪回味!
3.《美食美客》是央视一档饮食类节目,在没有这个节目之前,厨师参加大赛的情景我们是不知道的,不知道评判标准和规则,不知道很多食材。比赛
期期分主题,有国内各地方菜,西式菜,也有命题菜品„„参赛选手也分中国内陆、港澳台、外国人士,加之晋级制度就更加吊足观众胃口,培养了大批固定观众。此外,节目的每个环节都围绕评判标准“色、香、味、意、形、养”设置,无形中,让观众学到很多烹饪技巧、饮食鉴赏、营养方面的知识。
4.《那小嘴》是我曾经非常喜欢的节目,风格比较风趣幽默,而国外那主持人则中规中矩。这种节目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诱惑,那威张着小嘴哇啦哇啦说一大堆,又吧唧吧唧胡吃一通,看起来非常美味。《那小嘴》同时灌输观众一些有用的知识,例如餐桌礼仪、西餐文化、阴阳五行什么的。文化的传播,无论对于什么栏目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5.饮食节目的传播途径。喜欢上网的人应该知道,《美女私房菜》拥有特别的网络传播平台,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播资讯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它的品牌。而在这里《美食美客》和《那小嘴》尽管曾经开通了短信平台,但也仅仅是答题,忽略了网络这一传播方式。
6.关于节目与观众的互动。这大概是饮食类节目最吸引人的原因了。《美女私房菜》并没有很多的现场互动环节,而《美食美客》目前采取的方式就是普通老百姓也上擂台比厨艺,让观众们感受一下曾经高厨才能享受到的关注。此外,他们还举办了厨艺培训班,老师都是《满汉全席》中的评委组成,让观众更近距离与美食的创造者接触比以前只能在电视机旁边观看主持人和嘉宾津津有味地吃美食诚恳多了,饮食类节目的服务本性体现得很好。《那小嘴》这个节目很善于与观众玩间离效果,小嘴总是身体力行地替观众品尝佳肴,让观众身临其境,但之后能否找到魂牵梦绕的美食就是问题了,这种寻找美食的过程大概就是节目和观众玩的互动吧。
综上所述,饮食类节目的发展会更加时尚和实用,将运用更多的媒体手段进行不同途径的传播,观众与节目的互动不仅仅只是短信平台,更多的将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有就是对文化的传播。在这里,饮食已经不只是吃那么简单,饮食类节目就是要做得既秀色又可餐,不仅好看、好玩还要真正让观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四、我国电视美食节目存在的不足
(一)从节目风格、形式、角度分析
节目风格、形式跟风雷同,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
我国的美食节目自主创新的少,模仿的痕迹重。观众看多了就厌倦了,把一个饮食类节目做得跟科教类节目一样,一个人在上面自顾自地说说,让人根本感受不到饮食的乐趣,更别谈能吸引住观众了。
(二)从受众角度分析
一、宣传广告的成分较多,比较利益化,使百姓感到厌恶。
例如《那小嘴》节目如今已经停播,我认为很大的原因就是观众们都明白了这个节目不是真的介绍美食给你,而是想法从食客口袋中掏银子。明白这个,自然看的人少。只是,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这——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的人们崇尚健康,很多都是充满活力的乐活一族。相比起下馆子,他这何尝不是一种放松一种休闲?
二、美食节目还未真正平民化。
如今美食节目随渐渐理性地向现象靠拢和还原,但并不是对于所有人都很明确。比如,观众推荐一家口碑不错的小馆子,记者到了店里,抓起菜单盲目选择拍摄菜肴,结果往往一团糟。如果事先考察采访好,确定几道特色菜肴为主题,再以此为引介绍整个小馆子,效果就会好很多。其次,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并不意味着只能迎合受众。比如,美食节目经常会介绍一些路边摊、大排档。虽然可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但电视媒体必须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对环境卫生等要加以监督。
五、分析我国电视美食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美食节目从无到有,曾经发展蓬勃。而今,美食节目似乎到了一个相对的停滞期。美食节目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和传统,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美食节目缺少一些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自主创新的少,模仿的痕迹重。一些收视率高的节目往往都是 “借鉴”了国外的优秀节目。
如果就现有形式来看,笔者认为服务类节目强调实用性、人文性和地域性,国内美食节目需要找这样的平衡点,烹饪教学片的节目应该做得更精致些,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的介绍可以做得更亲近百姓一些,竞技类的美食节目可以做得更精彩一些„„而主持人的角色将是从“良师”变成“益友”的“大厨”。
六、结语
饮食类节目做为一个新兴的节目形式,反以它奇特的劣势,走进千家万户,丰硕了我们老苍生得餐桌,使我们能一边津津乐道地畅谈美食,一边品尝灭各色珍味。可是,正在电视节目不竭推陈出新的历程外,饮食类节目要正在激烈的合做外占领一席之地,还需要不竭加强本身合做力,那就需要充实体会饮食类节目奇特的传布特点,觅出目前成长外具无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推进其成长。
第二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目前我国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
虽然现在政府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上,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2、我国电子政务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资源难以共享。
电子政务良性发展,必须要搞好战略规划,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重大项目均以单个部门牵头建设,而且协调机制不畅,认为造成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严重的“烟囱”现象,使得跨部门应用的推进困难重重,导致我国信息化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网络资源标准规范不统一,资源整合度差,也难以资源共享。3.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还未不健全。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还只处于初步阶段,各级各部门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大不相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多数部门的安全应急队伍还在建设中,还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整体防御能力不高,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缺乏。而且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4、缺乏电子政务专门人才,机构职能有待强化。
目前我国专业的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缺乏,计算机整体水平偏低。目前普片缺乏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缺少懂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的人才。由于待遇不高,吸引力有限,人才存量不够,流失严重,远不能满足各部门对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方面的人才需求。
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尤其是在县区,无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有些部门甚至没有专职的信息人员,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困难。很多地方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单已建网站和网路铺设上。这些落后的意识和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政务的进程与应用。
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对电子政务的宣传,突破认识的误区。统一规划电子政务,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
2.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共享性。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形成资源公开、资源共享的好局面。
3、.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4.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加快政府网站的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健全和完善政府网站。
5.加强立法,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份。
6、政府应加强对电子政务和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育,提高我国这两方面的人才量,弥补人才不足的缺点。同时,还要提高对人才的待遇与福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三篇:我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现状与不足
我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现状与不足
一、我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也进行了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刘志远,1997);财务战略是对企业总体的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出发点必须是站在企业全局的立场之上的(陆正飞,1999);‚财务战略是在企业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进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动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魏明海,2001);科学地界定财务战略的本质,既要反映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又要揭示其‘财务’个性(陈兴述,2003)等。
上述学者从不同的战略管理角度,对财务战略本质范畴作了开拓性研究,但仍有商榷之处。资本结构和资金计划是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或目标;以适当的方式筹集并有效管理资金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动,并非财务管理所独有;将财务战略界定为指导思想和原则,并未揭示其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只是财务战略实施的一种过程。
二、我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不足
首先,目前财务战略理论研究处于严重滞后的现状,‚财务战略‛还没有上升到学科的高度来加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财务战略基础性理论研究缺位较多,成果不多,诸如‚战略财务管理者的行为
机制问题‛、‚财务战略的制度基础问题‛、‚财务战略利益相关者问
题‛、‚财务战略文化管理问题‛、‚财务战略选择一道德困境问题‛等。从事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没有形成一股合力,致使很
多经理还停留在经验管理和主观确定战略阶段,对财务战略与公司整
体竞争合作战略的关系还体会不深(卢斯•班德、凯斯•沃德,2003)。第二,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有待突破与创新。目前财务战略理
论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理论导向型‛思路,即按照企业战略理论体
系分类的要求,沿着企业战略理论发展的逻辑,分析企业财务战略面
临的问题。这种规范研究思路往往使得财务战略难以形成一个相对独
立的理论体系,战略管理中的‚财务‛个性无法从感性逾越到理性,同时对于同一战略问题由于不同角度的分析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导致企业财务战略理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盲人摸象‛。为
了克服财务战略‚理论导向型‛研究思路的不足,企业财务战略理论的研究,应该引入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更加
有效地研究问题,实证研究主要依靠的是数据,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
实证研究所需的基本条件。证券市场的发展及其规模的扩大为实证研
究提出了很多课题,也提供了数据上的可能。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为
我们提供了特有的研究课题,如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等,使我们能作
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研究(张朝宓、苏文兵,2001)。通过实证研究所
得出的结论能在更大程度上对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发挥指导作用。
第三,财务战略思想管理模式高度缺乏。企业如何将财务战略与
其战略目标和经营战略相配合,即在一定环境下,企业如何制定与选
择其财务战略(包括财务战略的类型与选择模式),以支持、服务其经营战略,包括提供经营战略实施所需的资金以及控制经营战略实施中的风险,最终协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第四,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发展经济工作。企业近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和创新基础之上的。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最大化应该作为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研究和探索可持续的财务战略理论,无疑成为当前学术界所要面临的富有挑战意义的现实课题。
第五,不能将战略管理直接等同于战略财务管理。尽管战略与财务有着传统哲学意义上的关系,但在国外财务战略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组织教学的。相反在我国没有一家经济类院校在本科段开设‚企业财务战略‛课程。即便是在研究生阶段,也仅仅将‚财务战略‛作为‚高级财务管理‛教程中的一个章节而予以讲解。可见,‚财务战略管理‛不仅是属于如何进一步研究、深化和提升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如何通过教学媒体进行有效传播的问题。
第四篇: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和不足
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现状和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逐渐建立起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自参加WTO、全面修法之后,中国知识产权立法开始进入一个战略主动期。为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中国于2004年、2005年分别成立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如今,知识产权法在权利客体、权利归属、权利内容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整体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并且与科技、经济和外贸等相脱节,造成大量科技创新资源的浪费。在知识产权的实际保护上,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执法管理效率低等原因,产生了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象。在知识产权竞争能力上,特别是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不足之处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不多。
从专利方面来看,我国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甚少。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国企业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几万个项目,而申请的专利数却不到10%,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
从商标方面来看,商标注册量少,并且驰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很多,我国的知识产权流失相当严重。中国入世已十年,我们在大力保护国外的驰名商标时,更应加强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如今,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分水岭”。
2.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备
虽然入世之后,我国相应地完成了一些相关法律的修改,如对《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的修订,并且国务院也颁布实施了新的《专利法实施细则》、《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和《商标法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也公布施行了多项具体的司法解释,但与国际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整体体系还是不够体系化,实际维权的途径不明确,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机制。例如,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保护之不足。
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范围较窄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新的技术领域不断涌现,一些高新技术,如:互联网、基因工程、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的出现,为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现有的知识产权法规定的范围已经不能满足新出现的技术领域,虽然这些新的技术也受到很多争议,是不是应该受法律保护,怎么保护,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4.我国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法和司法水平较低
首先,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的统筹协调能力较弱,从主管机关来看,商标、专利、著作权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造成了管理的混乱。其次,在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的申请、审查、注册和授权以及授权后的有关法律程序来看,相对繁杂,不够统一。另外,负责管理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工商、新闻出版、文化、专利、海关和公安等部门人员的素质能力不高,很难较高的开展和协调工作,使得知识产权的整体管理机制较为混乱。造成了维权成本过高的现象,很多人宁愿忍气吞声,也不寻求救济。
第五篇: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汽车理赔与保险论文
题
目: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目录
摘要
一、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汽车保险在社会中的作用
2、我国汽车保险业快速发展
3、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前景展望
1、克服问题的途径
2、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
摘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使得汽车数量快速增加,为汽车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保险市场主体的迅速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了保险公司对保险市场的开发,客观上促进了汽车保险业的发展;投保人的保险意识也有了明显增长等等因素使得近年汽车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如保险资金运用效果不理想、保险公司无法完全兑现承诺等。这些问题阻碍着汽车保险市场的和谐健康发展。汽车保险业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保险、现状、问题
一、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汽车保险在社会中的作用
汽车保险是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助推器”和“稳定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险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汽车保险在20多年间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1988年,汽车保险的保费收入超过20亿元,占财产保险份额的37.6%,首次超过了企业财产险,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此后,汽车保险一直保持高增长率,是大部分财产险公司最主要的险种,在财产险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汽车保险作为财产险的第一大险种,涉及面广、影响深、关系大,承担着在交通事故中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社会责任,与国家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发展汽车保险业不仅有利干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有利于化解矛盾和纠纷,促进人民生活的稳定和谐。
2、我国汽车保险业快速发展
汽车保险在服务和谐社会的同时,自身也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各经济领域、各产业都能得到和谐发展。汽车保险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汽车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步入小康,国内汽车市场的容量将逐步扩大。二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伴随我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汽车保险作为汽车价值链和服务链的重要环节,作用日益突显,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保险市场国际化趋势的日渐增强以及国内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我国交通责任强制险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汽车保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比较突出的问题 1)投保意识及投保心理的问题
在我国,投保意识的极度薄弱,这点与汽车保险较发达的美国是不能相比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因素的存在,国内机动车辆的投保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我国车辆保险投保率低除了汽车保险种类少、保险公司的服务跟不上以外,对机动车辆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社会上的新闻媒体等也很少宣传车险的知识、法规等,更少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农村有40%的车辆是任何险种都未投保,而中国农村的道路状况又较差,事故频发,一些农民因为没有保险,一旦出险,不是倾家荡产就是因祸再度致贫,还有些人虽然参加了保险,但是总想少保几个险种,即使出过险也得到过赔偿,但下次保险仍然是心存侥幸。鉴于这样一种心态,中国的保险事业在短期内仍然会举步维艰。
2)保险品种及保险费率单的问题
在我国,出来首当其冲的投保意识薄弱外,接下来便是保险品种贫乏,保险费率单一的问题。在国外,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内容和保险费率都由各个保险公司自定。因此,保险商品种类很多,其费率也是灵活多变的。而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附加险条款及其对应的费率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很少有车型差别,更没有地区差别,如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均适用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3)车险市场监管不严
近年来,各类保险诈骗案件,特别是机动车辆保险诈骗案件呈数量增多、案值增大、手法多样化等趋势,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和金融稳定。这说明我国的保险市场本身还不完善,人们法制观念、诚信意识都需要强化。车险理赔业务赔案水分极高,大约占到了20%~30%,其中相当大的部分属于人为骗保、诈保,虚报零配件赔付价格。为谋取非正当利益,保险公司理赔员常常与汽修厂和不正规汽配商私下串通,通过向正规汽车零配件经销商询问价格作为参照,多报、虚报价格,以次充好,向保险公司报出进口或国产正厂产品价格,但给用户提供的却是低档甚至是伪劣产品,以赚取不正当利润。这与骗保、诈保等行为共同构成车险理赔中的“黑洞”现象。上述不正当行为使得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加剧,理赔成本高居不下,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汽车零件厂商和经销商无法得到正常利润。消费者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自身合法权益被严重侵犯。
二、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前景展望
1、克服问题的途径 1)加大汽车保险宣传力度 这点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重滞后。老百姓对于汽车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很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宣传让普通民众都认知到购买保险的重要性,这才是治本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更能普遍提高民众的防风险意识,一举而两得。保险公司应该加大汽车保险方面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汽车用户真正了解投保的必要性及其好处。对于投保的客户,要提供真正的贴心服务,这样才能打消其他人的顾虑。
2)积极鼓励汽车保险业务创新
不断开发和创新保险商品是保险公司保持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保证,业务创新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目前,由于我国对保险业施行较为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险公司新开发的保险品种必须经监管部门审批后才能投入市场运作,保险公司创新空间较为狭窄。对业务创新监管过严,限制太多,不仅降低了保险业务创新的效率,影响保险公司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市场的活跃与发展。
3)加强保险监管和行业自律,规范竞争行为
我国民族保险业发展很快已初具规模,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擅自设立营业机构、任命高级管理人员、无序竞争、不规范竞争、误导消费者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形成保险经营风险,同时也损害了保险行业的社会信誉,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怠,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4)加快培训专业车险人才,提高车险从业人员素质
保险市场国际化后对保险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不仅能熟练掌握国内车险的条款、费率、实务,还要能了解国际通行的车险先进管理办法,做到一专多能,更加适应中国车险市场的需要。
2、发展趋势
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保险已经历了若干次的大规模调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汽车保险与汽车王国美国相比较,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是完善汽车保险损害补偿功能的有效手段,是现代汽车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绝大部分汽车保险还在遵循以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在以后的改革中,加大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1)强制汽车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世界上最初将车辆损害视为社会问题的是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它于1925年起草了保险史上举世闻名的强制汽车保险,并于1927年公布并实施。由于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的强制性,不管汽车所有人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此险。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的目的是使受害人得到基本保障,受害的第三者可以依法取得下述权力:直接追诉;求偿权利不受保险单条款的限制;故意损害亦可求偿。
我国于1984年提出第三者责任险为强制险,现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推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第三者责任保险将成为机动车辆定期安检的一项重要内容。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如不按国家规定投保,国家公安部门有权扣留车辆。这无疑是我国现今的汽车保险制度改革与世界接轨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2)保费费率中的精算主义
关于费率的制定,现在大多数汽车保险先进的国家都采取了保费费率的精算主义。如美国:美国绝大多数的州采用161级计划作为确定车险费率的基础,另外还存在两种计划:9级计划和270级计划。在161级计划下决定车险费率水平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包括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机动车辆的使用状况。次要因素包括机动车的型号、车况、最高车速、数量及被保险人驾驶记录等。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被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率水平。我国因费率刚刚开放,还不够完善。为了在全球化的市场下生存和发展,以后要适应市场,用精算来控制风险和体现公平。
3)险种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
车险事业发达的国家,车险种类及体系一定会很完备。拿美国来说,美国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保险项目繁多,大的种类通常包括几项:责任保险;碰撞保险和非碰撞保险;汽车责任险。此外,通常情况下,美国的车险还有意外保险。由此可见,美国的汽车保险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兼具多样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为其国家的人民生活安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的汽车保险体系无论从保险制度、保险监管还是保险险种体系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总之,车险改革才刚刚开始,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改革的步伐,对现有车险制度的弊端进行改革,使我国的汽车保险为人民生活的安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宇航,王斌.新时期浅谈汽车保险[J].技术经济.2003.09.[2] 石莉.国外汽车保险面面观.市场报.2002.11.26.[3] 周延礼.机动车辆保险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4] 林湖.中美汽车保险比较[J].上海汽车,2003,(4).[5] 唐金成.国际汽车强制保险制度之比较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5,(8).[6] 汪莹.汽车保险改革后的市场现状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