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刺客列传》故事中的五刺客 学年论文
《刺客列传》故事中的五刺客
[内容摘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刺客列传》是极具悲壮激烈个性的一篇。它所载的五名刺客的历史故事,给我们展现了先秦时期一群有高尚品质的节义之侠的精神面貌。他们都以死来报答对方的知遇之恩,轻死重节,充满无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而五刺客的形象也是各具其特点。
[关键词] 史记 刺客 人物形象
《刺客列传》是《史记》中记写先秦时期五位具有典型性的刺客的事迹的一篇,也是《史记》中极具悲壮激烈个性的一篇。清人吴见思在《史记论文》中曾说:“刺客是天壤间第一种激烈人,《刺客传》是《史记》中第一种激烈文字,故至今浅读之而须眉四照,深读之则①刻骨十分。”《刺客列传》所传达给人们的精神从这里可见一斑。
②《刺客列传》是一篇不以人物命名的类传。在该篇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载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名刺客的事迹,即鲁之曹沫劫齐桓公,吴之专诸刺吴王僚,晋之豫让刺赵襄子,轵之聂政刺韩相侠累,燕之荆轲刺秦王政。从《史记》的编排来看,司马迁将刺客编到《列传》之中,同历史上有过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将相谋士并列,这正如张大可在《史记新注·题解》中所说:“类传在编目上集中在七十列传的专传、和传之后,以体现类的意义。按例《刺客》应编列在《循吏》之后。但司马迁为了突破反暴政的思想,而有意将《刺客》作和传处理,篇前无序,穿插在辅秦人物中间,与吕不韦、李斯、蒙恬等专传并列,对比见③义。”可见在司马迁看来,刺客具有当时重要的政治历史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刺客列传》,才能发现司马迁为何如此重视刺客了。司马迁在修撰史书时,不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而是真正关切到了中下层人士。一篇《刺客列传》就以刺客为代表,彰显了太史公对这一类人的高度褒扬。他认为他们的品格、作为,真实又符合道德,是正义的代表。他心中的刺客是有高尚品格的节义之侠,轻死重节,充满无畏。
首先是曹沫。甚得庄公亲睐的大将曹沫率鲁军与齐军交战而屡次败北,鲁国不得已“献遂邑之地以和”。会盟之时,曹沫感觉将功赎罪并且报答主公知遇之恩的时候到了,于是持匕首劫持了齐桓公逼迫他还地。其实曹沫并没有杀齐桓公的意思,因为在那种场合下,他应该清楚,齐桓公死了,不光是他自己,恐怕连鲁庄公也势必受到牵连。既然劫持桓公,他就已经有了身死的准备。但他很有智慧,说:“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境,君其图之。”先劫持桓公,然后说明利害关系,情况危急,桓公只好答应他的条件。曹沫得到桓公的许诺后放了他,但桓公有心反悔。此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弃信于诸侯”。结果“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不仅从齐国手中要回了鲁国失去的土地,自己和庄公也平安无恙。从军事上讲,曹沫“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了战略目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并不磊落的举动也成就了齐国的威名。齐桓公担心失信于诸侯,只好履行受他威胁之下作出的承诺,结果“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可见,太史公颇为赞赏曹沫既能夺回土地也无意中为齐国树立威信的作用。作为《刺客列传》的开篇,太史公只用了寥寥数语,就描绘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但照理分析,司马迁把他放在首位也足以看出主人公曹沫的地位。曹沫为之刺客与现代人理解的刺客相去甚远,既没有“行刺”也没有“暗杀”,他深明大义,直勇上前,敢于胁迫“胜方君主”还地,在当时一定让人惊骇不已。在司马迁的笔下“刺客”和“侠”有着天然的联系,“刺客”曹沫透露出的“侠气”,意料之外的人做意料之外的事,却表现了情理之中的正义和道德之气。但如果桓公不包容曹沫,则会适得其反,不光要不回失地,恐怕就连性命也要搭上,还会连累庄公。可见,曹沫的劫持行为虽然勇气可嘉,但有赌博的嫌疑。
第二个是专诸。专诸被伍子胥介绍给公子光即后来的阖闾,这似乎已经注定了专诸的历史使命。吴王僚派人攻打楚国而被困,公子光意欲趁机指使专诸刺杀吴王僚。专诸是一个颇有洞察力的人,一眼便看穿了公子光的想法,于是感到自己报答公子光厚待的时候到了。他对公子光赤裸裸地说:“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遂于酒席上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趁机杀了吴王僚,刺杀成功,而专诸自己也被当场击杀。
专诸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刺客,他完美的完成了刺杀任务。可是在五刺客中他的故事所蕴含的东西是最浅的,他也是历来最不为人称道的一个刺客。司马迁用一句功利性的话语结束了他的故事:“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专诸助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其原因就是专诸感遇于伍子胥和公子光,也认同公子光“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的观点。他的刺杀行动完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产物,直接导致了一场篡位政变,吴王僚身死,公子光做了王。专诸刺杀吴王僚缺乏让世人认同的理由,只是为了帮助公子光篡位而已。虽然这一点不能被人认同,但是他的举动为报答公子光的知遇之恩是无可置疑的。
④第三个是豫让。豫让曾臣事范氏及中行氏,无所知名,臣事智伯而得到智伯的尊宠。赵襄子杀智伯,豫让遁逃以图报仇,并感慨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可见他已然抱定了必死的信念。“以报智伯,则吾魂不愧矣”,说明他宁可牺牲自己性命,也要为智伯报仇,还为了自己死后问心无愧。为求刺杀赵襄子,他不惜自残,但有人告诉他可以臣事赵襄子,然后找机会刺杀他。他却认为不应该那么做,因为那“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他又表明了自己不臣事赵襄子以刺杀之的动机是“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赵襄子将刺杀未遂的豫让抓住以后,为他为何为智伯报仇甚于为范氏、中行氏,豫让说:“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他的这一番话更是体现了他对智伯“国士遇我”的知遇之恩的看重。其实,豫让的心态反映了当时士人的观点,就是把自己看做“国士”的往后君子,自己可以以命报之。赵襄子有感于豫让之义,以衣代己让豫让击杀。豫让“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自杀而死,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
纵观豫让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着矛盾的悲壮刺客。他有心为智伯报仇而难以成功,他要刺杀赵襄子但又承认他是“明主”,甚至像赵襄子所说他不为范、中行氏报仇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可以想象他的所作所为充满矛盾但他自己内心却已了然。他究竟为何刺杀赵襄子?恐怕后来已经不仅仅是要为了智伯报仇以回报他的知遇之恩了,还有被这种矛盾逼迫着。他杀不了赵襄子,但自己又不能放弃刺杀,这已经注定了他必须以死亡来解决这个矛盾了。
聂政,战国时期魏国人,因为杀人避仇而与母、姊逃到齐国,做了个屠夫,可谓落魄。远在濮阳的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了矛盾,到处找能刺杀侠累的人,于是找到了聂政。严仲子不远千里登门拜访,并奉黄金镒为聂母祝寿。聂政的反应是“惊怪其厚”,可谓受宠若惊。所谓无功不受禄,他明白严仲子此来必有要事所托,不明原因的他只有“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只得说明想请聂政为自己刺杀韩相侠累的来意。刺客不同于杀手,收了钱就去杀人。聂政没有收下严仲子的重金,也表示“老母在,政身未敢许人也”。但聂政还是在内心里感激严仲子对自己这般看重,也许此时已经打算为他卖命了。严仲子虽然遭到拒绝,仍“卒备宾主之礼而去”,也体现了他的真诚与修养。聂政乃一介贫民,身居社会下层,竟然能够受到严仲子这个上层人士的礼遇,自然铭记于心。老母死后,聂政西至濮阳找到严仲子,希望可以帮他除去侠累。严仲子要派人协助他,他怕人多有失,于是独自仗剑至韩。“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韂侍者甚觽。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刺杀行动干净利落,惊心动魄。虽然太史公只用了寥寥数笔来描述当时的过程,但突出了聂政无与伦比的个性特点。“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相当于抹杀了自己的身份。知道聂政的姐姐出来澄清一切事实,人们这才知道是聂政。他报答严仲子的举动可谓令人瞠目结舌,被撞激烈。
聂政是一个侠士,他也是一个孝子。他的侠体现在行动时候的干净利落,不遗余力。他的孝表现在母亲死后才为严仲子效力,死后自毁其面目,使严仲子和姐姐不受到牵连,已绝他人复仇之心。在这里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独特的聂政。
最后是荆轲,同时也是占用篇幅最多的一个人物。《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记五名刺客,而荆轲一人独占用三千多字,可见荆轲乃是太史公这篇作品所要表现的中心人物。李景星在《史记题评》中说:“刺君刺相,至于刺不可一世之王者,刺客之能事尽矣,是篇
⑤中续次,于最后荆轲一传,独加详焉。”郭嵩焘《史记札记》中也提到:“史公之传刺客,⑥为荆轲也。”
文中写荆轲漫游天下,与人论剑、搏斗都逃去,至燕终于遇到了知己高渐离,于是“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并得到处士田光的善待。太子丹面对强秦,意欲挽回局面,于是派荆轲前往秦国行刺嬴政。为求刺杀秦王顺利,荆轲做了一系列的准备。而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依然显示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刺客形象。荆轲并不是大公无私地答应太子丹,而是尽情享用了太子丹提供的物质享受。然而,太子丹催他起行,刺激了他,一怒而行,这也对其刺杀行动的失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临行之际,荆轲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凉之歌。从街头高歌到易水悲歌,体现了荆轲的悲壮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勇气。到了咸阳宫之上,同行的秦舞阳“色变振恐”,而荆轲“顾晓舞阳”,这对比更是体现了荆轲的临危不惧。图穷匕见,追逐秦王,最终中剑倒地,为秦王左右所杀。荆轲临死之时曾说:“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说明荆轲想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但他的初衷并不是刺杀秦王,而是劫而约契,像曹沫劫齐桓公那样。然而,他的计划却似乎远远偏离了实际,因为他所面对的是吞并天下势在必得的秦王即未来的秦始皇帝。后来。秦还是灭掉了燕国一统天下。燕之刺秦王,正如吴见思所说:“此时之燕,刺秦王亦亡,不刺秦王亦亡,太子丹所以刺秦王也。”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完全是孤注一掷,结果却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荆轲刺秦王,报答对方的知遇之恩是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荆轲为燕国抵挡强秦,从中体现的是荆轲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轻死重节的精神。
燕国虽灭,但荆轲之事未尽。荆轲的知己高渐离隐姓埋名,寻机刺杀秦始皇,最终为秦始皇所杀。这更彰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高渐离,也可称得上一位刺客。高渐离的行动恰恰又增强了荆轲故事的悲剧性,就像聂荣之于聂政。《史记评林》中说:“轲传有离,即政
⑦传有姊,皆天下绝奇也。”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代的刺客,用刺杀手段来进行个人冒险,大多出于“士为知己者死”的报恩思想,为某些个人或集团利益卖命,如专诸、豫让、聂政等,在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但是曹沫劫齐桓公退还侵鲁之地,荆轲刺秦王以抗暴,他们并不是为个人报仇,而是为弱者伸张正义,藐视强敌,不惜牺牲一切以实践“不欺其志”的侠义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史记钞》中说:“刺客非圣贤之道,然以‘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八字评之,亦⑧无溢美。”而从中立的角度看,他们都是在以死报答对方的知遇之恩,不得不令人折服。无论如何,太史公所载述的这五名刺客,可谓都十分具有其被撞激烈的个性,在政治历史上起到了或大或小的不同作用。所以太史公把这些刺客和卿相谋士并列于史册,是有其合理性的。
[注释] ①张富春:《吴见思<史记论文>研究》,四川出版集团,2008年版。②周旻:《略论<史记>的人物类传》,载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类传是以类相从,记述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同类型人物的活动,起到概括典型的作用。③张大可:《史记新注》题解,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④司马迁撰,韩兆琦主译:《史记·刺客列传》,中华书局,2008年版。⑤韩兆琦:《<史记题评>三则》,载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⑥郭嵩焘:《史记札记》,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⑦凌稚隆辑:《史记评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⑧茅坤评:《史记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撰,韩兆琦主译:《史记》,中华书局,2008年版。2.(汉)司马迁著,张大可辑评:《史记(百家汇评本)》,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卷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韩云波:《中国侠文化:沉淀与传承》,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5.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西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第二篇:刺客豫让的故事
豫让是春秋时期一个了不起的刺客。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豫让的故事虽然比不上荆轲刺秦那般荡气回肠,但他的一片忠心与大义,在历史上、在读史人的心中,还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痕。
豫让,山西人。早年间,曾经先后为范氏和中行氏两个人效劳过,但未获重用,一直默默无闻。后来,他侍奉一个叫智伯的人,智伯非常喜欢他,也很尊崇他,让豫让做了他的家臣。做了智伯家臣的豫让,如鱼得水,他竭忠尽智,想要干下一番事业。
然而,好景不长。智伯率兵讨伐赵襄子,结果赵襄子联络韩、魏两国,把智伯打了个一败涂地,不仅瓜分了他的土地,而且,还把他的脑袋涂了油漆,做成饮酒的酒器。
噩耗传来,豫让悲不自胜。他仰天长叹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个世界,最懂我最了解我的人便是智伯了,现在他被人所杀,我一定要为他报仇,来答谢他的知遇之恩。”
于是,豫让改名换姓,乔装打扮,把自己扮作一个犯罪受刑的人,悄悄潜入赵襄子的宫中粉刷厕所,欲借机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如厕,见到豫让,心中一惊,喝令左右捉住厕所里那个鬼鬼祟祟的人。结果,在豫让的怀中搜出了一把匕首。赵襄子问,你是谁?来干什么?豫让凛然回答:我是豫让,来刺杀你,为智伯报仇。赵襄子的左右大怒,要杀死豫让。哪料,赵襄子说:“智伯没有后代,而他手下的一个家臣却要为他报仇,这想必是一个大忠大义的人,还是放了他吧。”一挥手,放了豫让。
然而,豫让并不罢休。他“漆身为厉。吞炭为哑”,通过涂漆,让自己全身长满漆疮,改变自己的形貌和容颜;通过吞炭,让自己的嗓音变得沙哑,使别人辨不出自己的声音。有一次,他在集市上行乞,他的妻子都没有认出他。他去拜会自己的老朋友,朋友看了半天,说,你是豫让吗?豫让点点头。朋友失声痛哭,说:“你何必对自己这样呢?以你的才能,若要去侍奉赵襄子,也会得到赏识重用,可是,现在,你何苦要让自己这样呢?!”朋友见到豫让这个样子,伤心得捶胸顿足。
倒是豫让轻拢慢捻,微微一笑,说:“真正了解我的,只有智伯。现在,我要为知己而死。同时,我也要用我的所作所为,让那些怀有不忠之心侍奉国君的人,感到羞愧难堪。”
有一次,赵襄子外出。当他骑马经过一座桥时,马突然受惊。赵襄子说,桥下一定有人,那人一定是想要刺杀我的豫让。左右搜查,果然,豫让匿身桥下。豫让被抓住后,赵襄子问豫让,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吗?智伯也曾经把他们杀了,你怎么不替他们俩报仇呢?
豫让说,范氏和中行氏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地来对待我,我只能用对待普通人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而智伯用对待名士的礼节来对待我,所以我用对待名士的礼节来报答他。豫让话刚说完,赵襄子潸然泪下,说:“你为智伯,已经仁至义尽了。不过,今天,我不能再放过你了。”说完,他命令卫士围住了豫让。
豫让见自己的死期已至,说:“从前,你赦免了我,今天,我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然而,临死之前,我有个请求,希望你能够成全我。”赵襄子说:“你说吧。”豫让说:“我希望能够得到你的衣服,来击打他,从而完成我替智伯报仇的意愿,这样,即便我死,也死而无憾了。”
赵襄子或许被豫让的忠义之心感染了,他吩咐手下,拿来自己的衣服。果然,豫让拔出剑来,朝着衣服狠狠地刺了三下,说:“我已经报答了地下的智伯了。”说完,拔剑自刎。
据说,他元的那一天,赵国的志士听说了他的事情后,无不掩面哭泣。
第三篇:五雷锋故事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衡水市景县北留智中心完小五(2)班苏亚茹
辅导老师:苏欣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虽然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小伙子,可在中国领土上,哪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英名?他就是雷锋。雷锋叔叔是一个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英雄。他的事迹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每个人都钦佩他,尊敬他。
在生活中,不也有许多这样的“小雷锋”吗?记得有一天,我和妈妈去公园散步,我看见两位叔叔坐在石凳板上,一边聊天,一边抽烟。一位大个子的叔叔,抽完烟,就把烟头扔在地上。顿时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烟味,我只好捂着鼻子走路。
这时,一位七、八岁的小妹妹蹦蹦跳跳地走来,见到此景,便弯下腰把烟头捡了起来,来到叔叔面前,天真地说:“叔叔,老师有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没有爱护地球妈妈,人类就会遭殃。”说完,她就把烟头扔进了垃圾箱。她踮着脚,伸出手掌。可是,因为太矮,所以怎么也扔不进。
正好,那刚才扔下烟头的大个了叔叔走过来,他惭愧地对小妹妹说:“小妹妹,你说得对。”说着,叔叔接过烟头,扔进了垃圾箱。
小妹妹见了就开心地说:“叔叔,你真是个好孩子。”在一旁观看的人们都笑得前俯后仰。虽然雷锋已经去世,可他的精神仍然与时俱进,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交警,他们不论风吹雨打,都坚守岗位,看到有人有困难,就去帮忙;老师,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祖国的花朵哺育成高大的栋梁;清洁工,他们任劳任怨,把道路清理得焕然一新,让我们生活在干净舒适的城市里„„
是啊,学习雷锋好榜样,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就会发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点评:这个小故事叙述了一位七、八岁的小妹妹的感人故事,并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雷锋的形象。小作者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很有感染力。
联系电话:***
雷锋事迹—道德在我们身边
衡水市景县北留智中心完小五(2)班轩梓杭
辅导教师: 苏欣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雷锋事迹------道德在我们身边。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只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再小也可以带动机器的运转,平凡而又伟大。
暖阳斜照,温暖人的心间,那一位位小雷锋的身影,如阳光照耀下的树影,在光和影中闪现。
我想大家对雷锋这个人不陌生吧,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战士,从一九一六年开始雷锋经常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九零六年的一个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疼得厉害,于是她到卫生连开了一副药。回来之后见一位运砖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施工,原来是给一所小学盖大楼,雷锋心头一热,以军装为借口向管理员爷爷借了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还与工人们比赛,而且提前两个小时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广播员小姐去采访他,问他叫什么,而雷锋只是笑了笑,说:“我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只尽了自己的义务,也算是添一份力。” 过年的时候,战士们愉快地搞了些文娱活动,他和战士们打了一会乒乓球,就想到每逢佳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前往瓢瓜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小小雷锋事迹,伟大了我们的心灵,累积雷锋事迹,凝聚雷锋精神,雷锋事迹之我见,我们都做新时代的雷锋。
点评:是啊,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如果我们怀着一颗明亮的心,你就会发觉: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敬佩之情,很有感染力。联系电话:***
第四篇:五精论文
浅析如何以“五精”管理促煤炭企业发展
作者: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公司 魏金奎 杨智华 周立冰 孙玉成 郝毅君
内容摘要:随着企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煤矿管理工作需要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境界迈进,钱矿公司结合实际,积极谋求新的管理模式,实施了“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的五精管理,对打造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公司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管理 促进 企业 发展
近年来,用企业文化推动管理升级,不仅成为国内外企业界的强烈共识,而且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煤炭企业结合实际提出了“用企业文化打造文明煤矿”的工作思路,相继开展了人本精细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岗位价值管理的研究实践与推广。但随着企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煤矿管理工作需要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境界迈进,钱矿公司通过实践证明,实施“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的五精管理,将对煤炭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五精”管理的内涵
“五精”即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五精”管理是由企业文化引领,从精细管理起步,逐步实现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精美管理,它是把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艺术融为一体的人本卓越管理的系统修炼。“五精”的基本内涵是:精细管理:即把标准落实到5E的全面细致管理。就是确立每个人、每件事、每一物、每一处、每一时的5E标准体系,并按照“定标-认标-贯标-兑标-升标”五步流程运行。同时,在作业现场应用编码、定置、升我公司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切实收到了规范管理、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效果。而如何把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延伸深化,发扬光大,如何把“高模”、准军事化管理的方式方法落实到位,急需我们探索深层次推进的有益载体,而“五精”管理也正为我们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找准了企业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方向。
2.3“五精”管理切合煤矿实际。“五精”管理,理念先进、体系完备、内涵丰富、指导性强,已经在全国一些先进煤炭企业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五精”管理符合煤矿实际,切实可行,潜力很大,意义深远。
3.推行五精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五精”管理作为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涉及6类20种技术和若干推进载体。
3.1进行整理整顿。整理整顿是现场改善的基础环节。按照“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清走”的原则,对所分管的工作现场、责任区域、办公室场所等进行全面彻底清理,清除所有闲置废弃的工业垃圾、设备材料、办公用品等,拓展现场作业空间。
3.2推广应用编码、定置、标识、看板四项技术。在整理整顿的基础上,按照 “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由表及里、逐步细化”的原则,实施运用编码、定置、标识、看板四项现场管理技术。对全矿的人员、区域、工程、设备等全部进行编码管理;对作业现场的材料、工具、设备和地面办公设施等全部实行定置管理;在矿井的主要作业系统全部应用标识和看板。
3.3开展全员岗位描述。岗位描述是从每一个岗位做起,促进
严尺度的原则,查缺补漏,去伪存真,逐步细化,重新制定“五精”管理的标准。要联系实际,加强调研,充分讨论,探索并制定各具特色的管理标准,打造新的管理亮点。
4.2内容要全、要广。在推进工作中,不能就是论事,切忌单打
一、两张皮,要把六大要素所涉及到的工作的各个环节全盘考虑,增强六大要素的含金量;要放开眼界,对各项工作积极进行深化拓展,追求扩散效应,提升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4.3措施要细、要实。六大要素能否深入推进,保证措施的针对新、实效性是关键。要考虑周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按照规划要求,严细落实好汇报推进制度、调度例会制度、验收通报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确保工作整体推进。另一方面,针对遇到的制约工作开展的问题,积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推进“五精”管理健康运转。
5.推行五精管理收到的效果
5.1提升管理境界。通过导入“五精”管理理念,在管理思想上消除满足现状、器小易盈等思想倾向,实现认识再深化、观念再转变、理念再提升,追求更精、更细、更准、更优、更美的管理境界。
5.2提升管理标准。通过精细管理流程的有效运转,持续提升矿井的环境建设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岗位操作标准和行为规范标准,实现企业管理标准更全面、更准确、更精细。
5.3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导入“五精”管理要素,促进企业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标准、管理机制、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向零缺陷、零事故、零伤害目标迈进。
第五篇:五环节论文
结合语文学科谈“卡片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肃州中学 王文华
“卡片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是我校经过科学的论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结合高效课堂的要求,所推出的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操作方式为教师按照“情境创设”、“预习展示”、“小组交流”、“教师讲评”、“训练提升”五个环节,设计相应的卡片,进行教学。下面,我主要谈谈这一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对课堂的改善。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讲到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每一环节的设计也应该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进行。
一,情境创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十分注重情境在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个精妙的情境创设,能够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中的世界,带入到文中的那个时代。在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中,应该特别要讲究 “情趣”和“意象”,即“意境”。通过“意境”吸引学生,从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投入到课文中来。目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形象愈是鲜明、具体、新颖,就愈能缩短感知的时间,愈能引起联想、想象,从而激发人们求知的欲望,提高认知效率。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达到图文并茂、声情兼备、动静结合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另外,情境创设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几幅意境悠远图片、一首悠扬悦耳的音乐、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或者一段简洁而深刻的视频,都可以用来创设情境。在上李白的《蜀道难》这篇课文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古蜀道和现在的宝成铁路线,讲解“古代蜀道南起成都,一路要穿越地势险要的秦岭,然后到达陕西西南地区。而现代的宝成铁路与古蜀道路线比较接近,它是通过两千多米的隧道穿过秦岭这一古代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蜀道难》这篇课文,来了解古人由秦入蜀,要穿越多么艰险的路程。”这样,就拉近了诗歌与现实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进入情境。在讲《鸿门宴》这篇课文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鸿门宴的图片,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借这两首广为人知的诗歌引入到课文的主人公。
二,预习展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课前预习,其实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而老师需要做的,应该是告诉学生需要预习的内容,以及在课堂上抽样检测。这一部分就是需要在预习卡片上体现出来的。目前,新授课的预习内容一般要解决的是生字词积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课文朗读等问题,注重识记和客观知识的理解。在预习卡片的设计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首先要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朗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在课堂上讨论和提问中也就能如鱼得水。其次,接受新知识,难免会遇到不懂得字词,或者不能理解的语句。这就需要学生勤动手,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第三,要多思考。一篇课文,其内容无外乎写人、写事或写景,记叙、议论或抒情。学生要在预习中明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自学能力强一些的同学甚至可以思考那些作者意在言外的写作意图。教师设计预习卡片,要充分考虑到学情,预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于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加以巩固和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一点的问题,要巧妙设计,注重引导。例如,以《琵琶行》一课为例,预习卡片所涉及的问题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如字词的注音和释义;另一部分则需要学生查阅资料才能完成,如诗人白居易处于唐代哪个时期,有哪些代表作,总体风格是什么;《琵琶行》中的“行”这一诗歌体裁的来源。只要学生动动手,利用好手头的字典、练习册等资料,就能够完成预习。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节选自《红楼梦》的课文时,预习卡片上的问题也包括生字词,《红楼梦》相关知识
三,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其起源并不晚,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倡师生之间以、生生之间应该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果学习中缺少同学之间的交流切磋,则势必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另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因此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就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在目前语文教学中,小组交流环节,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要注意以下两类:一是教学中有一定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这一类问题学生可能很难独立完成,需要在互相的交流中去探索;二是解答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思广益,能够更好地擦出思维的火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同于师生之间,可以创造更加平等和民主的氛围,这一环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合作技巧以及交流成果的展示。还是以《琵琶行》为例,“为什么诗人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小组讨论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要理解诗句含义,还需结合课文背景,了解白居易当时的处境,将其与琵琶女的遭遇进行对照。这个问题对学生个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在小组集体的智慧下,就会比较全面地总结出来。
四,教师讲评。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非常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随着教育的改革,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讲评”这个环节,就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首先,针对上一环节,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应给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即进行点评。“点”是点拨、启发;“评”是评判、评论。教师在课堂上的点评对学生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教师因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是学生心中信赖和崇拜的对象。因此,教师在点评时要注意针对性和及时性,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点评,避免简单笼统地用“好,很好”之类的点评方式。对学生表现得闪光点要充分地肯定,以此来激励学生;对其欠佳的回答要巧妙地进行指正,或用幽默的语言,或对学生说“你的思路不错,但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怎样正确地去做。其次,教师的讲评还要注重专业性,即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比学生的理解要高出一个层次。同样是刚才那个问题,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得出白居易在京城时仕途顺利,但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而琵琶女原是名满京都的艺人,后因年长色衰而嫁给商人。因此在悲伤的曲调中产生共鸣,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里老师还需进一步引导,诗人与琵琶女地位不同,而能发出如此感慨,平等地看待一位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可见其对歌妓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五,训练提升。这一环节是针对教学内容所进行的巩固练习或者知识迁移。语文学科因其特殊性,不像数理化,学到一个公式,就可以立刻用来解决问题。高中语文的重点也不再是字词的识记与运用,而是更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叫训练呢? 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种知识内化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而是知识的再建构过程。语文学科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理性的、具有思辨性的思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语文是纯主观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的答案。其实不然,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当然见解可以个性化,但对于比较客观的问题,还是要学会方法,进行分析。例如语文诗歌鉴赏中“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三种表现手法,虽然都跟动与静有关,但其内涵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生在训练提升中学会分析。
总之,教师在卡片设计中要多思多想,合理而科学地进行设计,以达到调动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朱玲.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3]曹明海.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材观[J].语文建设,2003,08:10-12.[4]彭山鸿.语文教师课堂点评四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