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
(注:本试卷分两卷共43小题,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
3、1又1/3、1、2/
3、1/3只鹿。请问,这一道算数题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①秦代设郡县 ②唐代“三省”的设置 ③元代推行行省制 ④明代设内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符合材料中两种“爱国主义”定义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
4.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B.结束了外来侵略威胁,消除了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 C.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D.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准备了条件
5.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
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6.表l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
7.材料一: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材料二:1971年尼克松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对这两段互相矛盾的材料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反映了美国外交原则将革命性转变
B.证实了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必然性
C.见证了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建交
D.预示了中美关系将有革命性的突破 8.图2是古罗马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的造型。她头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在眼睛上蒙着布条。对该造型像理解正确的是()A.“金冠”表示制裁严厉,绝不姑息 B.“蒙眼”暗喻司法感性第一,理性第二 C.“天平”表明裁量公平,人人平等 D.“宝剑”象征权力尊贵无比,无上荣耀
9、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
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0、林肯总统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问题征询意见,结果7名阁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会议结束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A、违背了美国法律,林肯的决定无效
B、林肯只是开玩笑,没有法律效力 C、不违法,总统有最高行政权
D、林肯是在滥用总统的权威
图2
11.王康在其《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中说:“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方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十月革命是彼得大帝效法西方的结果
B.十月革命是西欧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 C.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D.十月革命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必然结果 12.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说:“ 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们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实质上说明()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美苏战时同盟结束
D.苏联的实力比美国强大
13.《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私田开始出现②农业产量的提高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宋代文献中,大量出现虚市、亥市、村市、山市、野市、草市、小市、虚、舍、圈、集、场等词语。这反映出当时()
A.城市类型繁多
B.农村商业发展 C.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D.市场管理有待规范
15、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曲线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 条下去
C.民族资本主义的最高峰在南京国民政府统 治前期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16.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最好模式
18.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诸其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风气败坏
19、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20.19世纪40年代英国最终征服印度,马克思感慨说:“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要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英国征服印度是好的 21、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22.有学者认为,美国克林顿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属于新版的罗斯福新政。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
系问题
C.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彻底解决了失业问题 D.都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奇迹,消除了经济危机
23、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A、真的,新经济政策
B、假的,余粮收集制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D、真的,余粮收集
24、一位记者曾经这样叙述其眼中的全球化:“一位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乘坐一辆由一位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酒的比利时司机驾驶的装着荷兰发动机的德国汽车,被一群骑着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队追踪,在法国的一个隧道里发生车祸,抢救王妃的是美国医生,用的药主要产自巴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已经得到迅速扩展
B.经济全球化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C.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贸易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倾销
2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6.朱熹曾批评宋孝宗因循苟且,虚度岁月,不仅不足以致治,反而足以召乱。其言辞激烈,锋芒毕露,毫不避忌。他甚至还批评宋宁宗“独断”。朱熹的行为主要体现了()A.格物才能穷其理
B.存天理,灭人欲 C.正君心以正朝廷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27.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
B.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D.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
28.《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之路
C.四人的救国方式基本一致
D.四人的斗争对象基本一致
29.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孙中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民主义 30.下列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共和
②维新变法
③马克思主义
④民主、科学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3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
A.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B.七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
C.七大,十五大,十五届七中全会
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32.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①科技领域
②军事领域
③文艺领域
④金融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3.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曾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思想文化闻名于世。下列有关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智者学派的兴起
B.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民主政治的确立
C.智者学派的兴起→辩论术的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
D.民主政治的确立→辩论术的发达→智者学派的兴起
34.苏格拉底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下列最能印证这句话的名言是()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D.无知即罪恶
35.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 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36.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慰藉,并且濒于绝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但
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向往它、期待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这表明()A.伏尔泰给启蒙运动带来消极影响
B.法国启蒙运动逐渐误人歧途 C.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
D.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 37.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A、“因行称义”
B、“信仰得救”
C、《九十五条论纲》
D、“先定论”
38.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它本身得以广泛传播,此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这反映出牛顿力学()A.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
B.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C.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
D.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
39.对某部著作的出版,赫胥黎评价说:“它对于当时科学家,好像黑暗中的一道电光。„„不但如此,它还有一个极大用处,那就是使我们脱离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 ”该著作的出版()A.使科学发展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B.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C.继承与发展了伽利略力学成就
D.动摇了上帝造物说的传统观念 40.描写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惯用对比和夸张,大力提倡想象。具有这些特点的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自由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12分)历史视角——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材料二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
„„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复兴之路(上)》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走清帝国真正的无能”?(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如右图:
1985年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 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
(材料引自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
(3)据材料三,说说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发生怎样的变 化?(2分)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实力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变化趋势,将会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42.(12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⑴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2分)
⑵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6分)
⑶罗斯福总统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发表社论《民
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给予了罗斯福总统极高的评价。试结合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际形势,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给罗斯福这样高的评价。(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
材料四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
材料五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五概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的主要思想主张(8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6分)
城固一中2017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历史试题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1─5 DCCBC
6─10 DDBCC
11─15 CBDBD
16─20 DCCCB 21─25 DBCDD 26─30 CCBCA
31─35 DCDCA
36─40 CBBD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41.(10分)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将大清帝国打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2分)
(2)变化:中国由弱(无能)变强(强大),国际地位有了提高。(2分)原因: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4分)
(3)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不断增长,(可以不写时间,1分)并逐渐超过西欧主要国家。(1分)
(4)影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42、(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2分)
(2)变化:政府干预经济。(2分)说明:整顿金融财政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任答2点即可)
(3)实行新政,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保留了民主制度;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抗击法西斯势力做出重大贡献;向中国人民提供援助,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战。(4分,答出2点即可)
43、(1)起因:以牛顿力学思想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2分)
(2)伏尔泰: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康德:理性、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思想家主张答一点即可得2分,共8分)
(3)思想: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政治:把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提出了一套政治构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
第二篇: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的消失 B.礼乐制度彻底瓦解
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3.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5.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最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的观点是
A.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B.存天理,灭人欲
C.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D.越名教而任自然
6.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7.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8.“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9.有学者写道:“皇权始终依托于当时最有势力的集团或阶层,总是要依靠他们来进行统治,让他们担任宰相和高官;皇帝总是要和当时最有势力、最有影响的贵族集团或豪强大族联姻,以加强皇权和他们的联系。”材料所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魏晋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0.顾炎武说:“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材料实质上表明顾炎武
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态度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页 1第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11.《中国通史》载“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统一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任务。”这表明“行同伦”的目的是
A.彰显皇帝无上权威 B.抑制儒学倡导法家
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D.防止人民反抗斗争
12.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
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3.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由此记载可知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
14.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15.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16.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
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17.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18.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19.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出宋代婚姻变化的原因有 ①科举制度盛行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理学的兴起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
21.在唐初,宰相有两类。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为当然宰相,如果所设之职全部有人担任,共
六人。此外,其他高级大臣、在战时偶尔还有突出的将领,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韦后当权的短暂时期,同时任职的宰相人数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总揽政务后人数又从四人进一步减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数的这种变化是为了
A.有效处理政务B.维护朝政稳定C.削弱宰相权力D.增加决策科学
22.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23.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
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4.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25.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初统治者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的隐患远未消除。内有武臣拥兵自重,掣肘皇权,外有契
丹重兵胁边,伺机进犯;二是急需充实和调整各级统治机构,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和各项事业。为了应付当务之急和谋求久安之策,宋初统治者确定了“尚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宋初统治者在政权建设和各项事业中需要大批统治人才,尤其需要重用和补充大批文职官员。还有,宋初形成的新旧贵族仍有很大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影响,借选士制度来摧毁和消除新旧贵族家庭垄断官员的隐患并建立有利于巩固专制政治的官员晋升制度,是统治者必然的政治诉求。宋初在继承隋唐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确定殿试制度,提高录取后的待遇,完善科举考试的程序(如“封弥、誊录”诸法),使宋代科举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在其建议下宋神宗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下令废除诗赋、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札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摘编自王炳照《北宋的科举制度改革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科举制改革的目的。(5分)
(2)比较北宋初期和中期的科举制改革,指出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特别之处。分析其实际效果。(5分)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说
“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
种制度。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
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
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
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
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
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弊已
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近
代学者吕思勉也曾经总结说:“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
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发展趋势(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6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以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
县制的弊端。(6分)
28.(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
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四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
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编摘自《太平御览》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4分)
(3)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2分)
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
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
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
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
一特色。——《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
(《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5期)
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
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
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
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战略与管理》1994 年第1期)
(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3分)
(2)评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7分)(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
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答案
26、(10分)(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忧外患的政治需要;推行重文轻武的策略,充实和调整官
僚机构的需要;打击新旧贵族势力的需要。(5分)
(2)特别:措施上废除死记硬背的科目,注重考查实际办事能力。目的上统一思想,为改
革培养人才。(3分)效果: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分)
27、(18分)(1)演变:西周实行分封制,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唐在边境设立藩镇,元实行行省制(3分)趋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分)
(2)汉初错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消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分)
唐中后期,统治腐败,军事举措适当,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威胁中央。(3分)
(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仅限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3分)举例:北宋在地方实行分权,最大限度将地方的君权、财权等收归中央,造成积贫积弱,元朝吸收宋
朝的教训,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相对扩大地方实权。(3分)
28、(12分)(1)说明: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2分)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
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等);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4分)
(2)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
些地方甚至超过北方。(4分)
(3)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2分)
29、(10分)(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
亲贵合一、裙带作风。(3分)
(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2分)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
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5分)
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2分)浓浓的亲情既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5分)
第三篇:陕西省榆林市榆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缺答案
说明:1.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
2.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20×2=40分)1.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 B.墨家、儒家 C.儒家、道家 D.法家、道家
2.“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 B.宣传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批驳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D.与“天人感应”说针锋相对
3.“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三句引文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追求,这种追求同下面哪一家学派或教派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佛教
5.战国时孟子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上述思想都()A.主张“贤明”君主政治 B.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D.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6.“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下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7.“理会得孰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8.2010年10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京剧以全票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微剧与汉剧互相融合而成的剧种 ②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③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④正式形成与19世纪中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录书把书法的写意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姘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
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统同志,在1950年学成回国,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参与的科研活动不包括()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D.神舟号飞船成功发射
12.谭其儴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是指的是()A.三个代表 B.“五讲”“四美” C.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D.三个面向 13.“第十一条:父母或者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4.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到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15.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到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的顺利对接,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向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增强我国的总和国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6.新中国下列科技成就中哪几项或哪一项是在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之后取得的?()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二次绿色革命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升空
A.③④ B.② C.①② D.①④
18.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中批示说:“许多共产党人热心
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这说明()
A.毛泽东大力贯彻“双百”方针 B.“双百”方针在执行中遇到挫折 C.毛泽东提倡社会主义艺术 D.揭示了当时文艺界的突出问题
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食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学者之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
—李X《焚书•答邓石阳书》
材料二 有治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X的主要观点。请从时代背景分析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简述这些政治主张对近代细想的影响。
22.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的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23.回答题: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各是什么?
第四篇:10 历史-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选修)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C.“兼相爱、交相利”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3.“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
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5.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6.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 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贡献 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 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8.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9.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转型 B.改变了世界面貌和状态 C.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造成中国人的盲目自大固步自封 10.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11.《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12.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地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注重写实
B.注重意境 C.借物抒情
D.神韵意趣
13.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A.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14.“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相似 A.魏源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胡适
15.一位学者谈到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说道:“一些人以激烈的态度提出‘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口号——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痴迷得紧!”该学者意在 A.抨击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 B.批评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揭露辛亥革命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 D.揭露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 16.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17.“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华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18.“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19.“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建设方针应出自于
A.《论十大关系》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持久战》
20.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 3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1.1964年,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子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22.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成功发射“东方红-1”人造卫星 ②成功发射“神舟” 号载人飞船 ③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实施“211工程”计划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4.2013年12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追悼会上致辞说:“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也是以身作则最伟大的老师之一。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愿意为自由和平等、民主和正义而奉献一切。”曼德拉的精神最符合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价值追求
A.苏格拉底 B.但丁
C.薄伽丘 D.马丁·路德
25.“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据材料,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6.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在《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中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德生’。我们的得救,无须借助机构来实现。”从中可看出,马丁·路德主张 A.“信仰得救” B.“《圣经》高于一切” C.“人人可与上帝对话 D.“廉俭教会”
27.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28.近年来到法国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很多游人在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 ..A.“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B.“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C.“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D.“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中国辛亥革命战士的斗志”
29.“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因此君主只有维持最强者地位,他才能实行统治。一旦人民可以把他们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据此你认为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哲学通讯》
B.《纯粹理性批判》
C.《社会契约论》 D.《论法的精神》
30.人文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下列与之相关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②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③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④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31.《科学与启蒙运动》:“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这里所说的他是 A.牛顿 B.伽利略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32.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一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B.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C.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33.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与这种文学流派风格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 C.《西风颂》 D.《等待戈多》 34.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指出:“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它的个人主义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闭锁与孤独;它的盲目的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道德和心理的迟钝„„特别是城市的污染和科学的盲目,给人们带来了紧张与危害,将人们引向核灭亡与生态死 5 亡。”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是
A B C D 35.扩大就业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科技创新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电影放映员 ②空姐 ③火车司机 ④网络管理员 A.①④②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36.(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5分)
(3)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3分)
37.(16分)20世纪以来,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点,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
2年1月18日—2月2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6分)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4分)
(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4分)
7(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2分)
38.(16)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韩、赵、魏)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物产)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利益)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初受田者,男夫给(桑田)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中关于经济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目的和作用。(4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哪项内容?(2分)推行此项改革的前提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改革的作用。(2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改革内容有何共同点?(1分)为什么三大改革都涉及到这一共同点?(2分)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4-2015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选修)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75 分)。
36.(18分)
(1)不同: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文艺复兴提倡思想自由。(4分)
原因: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以农耕经济为基础;文艺复兴服务于资产阶级,以商品经济为基础。(4分)
(2)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每点1分,共3分)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每点1分,共2分)
(3)原因:农耕经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商业的影响力小。(2分)
(4)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农业经济的落后;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38.(16分)
(1)措施:实行解负令(或废除债务奴隶制)。(2分)
影响: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了土地和人身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2分)(2)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2分)
目的: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1分)
作用:经过几年努力,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1分)(3)内容:均田制(2分)
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1分)
作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2分)
(4)共同点:都涉及土地关系的变化。(1分)
原因: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等。(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第五篇: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上期入学考试
20届高二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I卷的答案代表字母涂在答题卡中。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天下为公
B.家国一体 C.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
2.南宋继承了北宋发行纸币的制度,以杭州为中心流通的“会子”是南宋主要的纸币,“会子”与“交子”不同,“会子”可以兑换铜铁钱,“交子”主要兑换铁钱。真正发行纸币并流通全国始于元代,名曰“交钞”。这表明宋元时期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纸币流通制度完善 C.经济中心的南移
D.商人地位的提高 3.《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这表明唐代均田制
A.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B.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 C.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D.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
4.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风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5.清代,广东地区的荔枝产业竞争激烈,强者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而弱者则被排挤以至破产沦为大户的雇工。这说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城扩展 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6.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7.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贵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商品经济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8.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这表明
A.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
B.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方针 C.中共率先提出持久抗战战略
D.国民党重视对持久抗战的理论研究 9.1947年社会上流传一首民谣称:“如今什么都值钱,只有法币顶讨厌。一捆一扎又一包,去买几根棉纱线。”这反映了
A.法币无法用于购买实物
B.市场上物品非常缺乏 C.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
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10,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这一分配方式说明我国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左”倾错误滋生 C.重点推行公私合营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1,“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12.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时说:
“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尼克松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
D.中、美两国共同受到苏联的威胁
13.1982年,上海《文汇报》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文。其后,登载了《痛哉!(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其影射的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4.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C.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15.以下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的转型升级
B.抓住战略机遇期 C.国家政策的调整
D.主动融入全球化 16.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A.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
B.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C.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17.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 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18.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 生暂时的波动。从l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帮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 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19.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 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 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20.下表反映了各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变化,这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贫富差距 B.工业文明尚未冲击亚洲国家 C.欧渊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 D.亚洲国家被排弃在世界市场之外 21.《共产党宣言>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使资产阶级也愈是发展。这段论述反映马克思分析问题的首要出发点是
A.阶级斗争的开展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整体世界的演进
D.旧生产关系的变革 22.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 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 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暴力夺权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指明了俄国革命方向和途径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23.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B.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C.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D.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24.1934年1月15日,罗斯福签署《黄金储备法案》,将黄金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升到每盎司35美元。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推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重建金融体制,控制人民 C.增加黄金储备,美元升值 D.防止盲目竞争,规范经营
25.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 济发展。此举直接针对的是
A.美苏“冷战”
B.杜鲁门主义
C.欧洲复兴诗划
D.柏林危机
26.1958年,苏共中央计划三到五年内,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由此可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A.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
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C.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
D.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27.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0/6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28,对下面漫画《美国大选》寓意解读正确的是
A.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政体的~大特色 B.两党制其实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工具 C.“驴象之争’’是三杈分立原则的具体表现 D.“驴象之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作用显著 29,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
B.苏联斯大林模式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改革开放
30.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 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B.实现了国际贸易自由化 C.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秦汉统治者认识到,在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途径繁多,但各种途径几乎都与荐举有关,尽管路途迂回曲折,但还是必须通过某种荐举之、门才能入仕,这就为世家门阀提供了方便。
——摘编自书庆远《中国政冶制度史》
材料二
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议会选举仍实行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等方面也都没有改变。东南一些衰败的城镇,有的几乎无人居住,有的甚至已经淹没在茫茫的北海之中,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力。每逢选举,几个贵族便划船来到这里进行“水上投票”,选出他们自己的议员;而西部和北部一些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向议会派出自己的代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获得通过。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述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8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
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在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可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一一徐吉贵《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瓦特研究蒸汽机一览表
材料三
工厂让大批工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操作复杂的机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人负责单一工序,到19世纪中期,标准化批量生产成为工业社会的特征。
工业化的机器和厂房是非常昂贵的投资,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
博尔顿在索霍工厂设立了害病工人救助基金,开设一个图书馆,并且慷慨地资助该地区公共学校的创办——他并未忘记自己也曾亲手劳动过。
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要求济贫税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持生计,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进行技术革新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瓦特研究蒸汽机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工业革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创新之处。(8分)
20届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31.(18分)
(1)变化:察举制、征辟制到科举制。(4分)
影响:科举制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有较高文化
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 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稳定和谐;(4分,任意两点可得4分);但考试内容大都 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分,言之有理即可)
(2)背景:中世纪选举制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4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稳定;促进 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可)32.(22分)
(1)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不断扩大的市场 的推动:英国科技研究世界领先。(6分)
(2)因素:利用了前人研究成果:适应了工厂发展的需求;2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风 险投资人的资金支持;政府重视科技,鼓励创造发明。(1点2分,任答4点8分)(3)①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大机器生产,标准化批量生产。②企业形式:股份制公司 大量出现。③投资金融:风险投资行为、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兴起。④社会救助保障机 制:既有个人慈善,也有政府立法对贫困人群的资助。⑤社会发展程度:由农业文明向工 业文明转变。(1点2分,任答4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