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升初中语文模拟试题(10)
小学升初中语文模拟试题
(十)一、积累与应用
1、看拼音,写词语(8分)dao mei
cheng fa
kui
wu
wu ru()
()
()
()mei
li
hong mao
kong bu
miao shi()
()
()
()
2、用“”画出正确的读音(6分)立即(ji ji)
惬意(xia qie)
趁机(chen cheng)...卓越(zhuo zhuo)
阻挠(nao rao)
松散(san san)...
3、补充句子(9分)①世纪宝鼎,鼎座高0.5米,象征__________。鼎身高2.1米,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③愿乘风破万里浪,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们学过许多爱国诗篇,自选一首______朝_____的_________,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横线下填入读“man”的汉字。(3分)___不经心
___条斯理
___山遍野 轻歌___舞
天真浪___
临窗布___
5、改写句子:(10分)①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的声音真大。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今年六月一日,弟弟参加了少先队员。(用修改符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①周总理()受到全中国人民的尊敬,()在世界人民心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②()困难有多大,我们()能克服。
7、小明在一次考试后,因成绩不理想,就不爱学习了,请你用一句名言、警句劝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小学阶段我们读了许多中外名著的精彩片段,在这么多的名著中,我最喜欢
第1页 _____的______因为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1)阅读课文语段,按要求答题。(12分)
《詹天佑》片段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采取了哪两种凿进法?原因是什么?(4分)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看下面的图,想想它们各代表哪处山岭?填写在图下括号里。然后在图上画出詹天佑所采取的凿进法的示意图。(4分)
(图1)
()
(图2)
()(3)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詹天佑是怎么做的?(2分)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段话的意思可以概括为(2分)A、讲施工中开凿居庸关隧道的情况。B、讲施工中开凿八达岭隧道的情况。C、讲施工中开凿隧道的情况。
D、讲施工中开凿居庸关、八达岭隧道遇到的困难。(2)阅读课外语段,按要求答题。(17分)
听雨
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听春雨的_________,听夏雨的_______,听秋雨的_______,听冬雨的___________,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呤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1)春雨是柔情,夏雨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2)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
第2页 盖地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3)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4)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愁、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5)“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怒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却是一份深深的感伤!(6)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一份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7)“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而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声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份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起来。(8)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分诗意。(9)听雨,是一种享受----享受自然与我!① 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__________自然段,写夏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写秋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写冬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2分)② 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填在横线上。(2分)A、豪放B、婉约C、温柔D、深沉 ③ 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还可以听雨的什么?请你展开联想或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4分)④ 作者为了确切、生动地描写雨,先后五处引用了诗句烘托意境,请你将所引用的诗句摘抄下来,并选择一句,写写它的意思。(5分)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第______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章前后都说“听雨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文中有多处描写不同季节雨的特点和听雨的不同感受的语句,请将你最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并说说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28分)生活像个万花筒,五彩缤纷,生活又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后瞬令我们回味、深思,请以《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为题,进行描绘,注意内容要具体、真实。400字
第3页
第4页
第二篇:小学升初中语文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 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6分)
________________。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弄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电视,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它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的站在那里。
1、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个什么对象,请结合最后一句话去作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括号处应填怎样的标点符号?下列准确的一项是(1分)()
A.,。B.。。
C.,。D.,;,;
3、横线上的内容说明了这个对象的一大优点。下面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非常忠心 B.非常尽责任
C.非常诚实 D.非常勤劳
4、这段文字一共有六句话,若按意思把它们分成几个层次,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文中有一个句子没有明写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却很容易从句子本身体会到这种现象,请找出这个句子,并说明那是什么自然现象。(2分)
(1)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4题。(34分)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桑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18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18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________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合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泣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6、文章中交代了“腊八粥”的做法,请把有关句子画上“_______”。(3分)
7、引用别人的话,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之分。找出文中哪些引用是直接引用,哪些是间接引用。举例说明这两种引用在内容和书面形式上的区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所指的是谁?(4分)
(1)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
(2)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
(3)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4)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9、读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任选三个问题回答)(6分)
(1)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由“供佛”转到“纪念母亲”,体现了一种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给“尤其”、“几乎”各找一个近义词;请写出句中的两个引号的用法;作者写对“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今年”是指哪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来;孩子们“低下头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珍藏着日历,说明了什么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没有说什么,只泣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泣然”什么意思?能再写几个带“然”字的形容词吗?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一种什么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篇文章共涉及“我”家____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3分)
11、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适当的一句填入第5自然段的空格内(只写序号)。(2分)
A.姥姥,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不行!
B.姥姥,以后我们每年不能不煮腊八粥吃。
C.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
D.姥姥,难道我们以后不煮腊八粥吃了吗?
12、从组材的特点看,文章中写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煮腊八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这篇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件事串连在一起。(4分)
14、全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四部分。请在文中段末用“‖”标明,写出各部分小标题,并回答:课文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0分)
耳朵
一天,我在车站等车。走进候车室,迎面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他正埋头读书,读得很着迷,人们来往走动,吵嚷,他全不在意。
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与众不同。那耳朵很独特,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上面长着一层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长,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颇具福相。整个耳朵往前拢着,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
“好漂亮的耳朵!”我在心里想。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我很羡慕那青年,羡慕他的耳朵。
车来了,人们骚动起来。那青年仍在潜心读书,毫无所动。我担心他误车,走上前说:“车来了,你坐哪一趟车?” 他像一座雕像,丝毫不动。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终于抬起头来,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似乎有点不满。“车来了,你坐哪趟车?”我忙说,并向外指指。他眨眨眼晴,指指耳朵,摇摇头。他是聋子。我走出候车室,车已开走。
15、“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从修辞上看,此句用了__________手法。(2分)
16、第二段中“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这种形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第三段中“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第二段末句“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的主要表达效果是(2分)()
A.强调这耳朵的作用。
B.突出羡慕的心理。
C.与下文点明“聋子”形成强烈对照,突出小说主题。
D.指出科学依据,概括上文。
19、这篇小说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是(2分)()
A.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才。
B.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更要做到心灵美。
C.做事要讲实际效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D.干任何事情,不应当追求优越的条件。
第二部分写作(50分)
(四)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俗话,“人比人,气死人。”“比”确实有时使人很不愉快,甚至让人灰心丧气。但是,当今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存在着“比”。谁也跳不出“比”的圈子。关键是“比”什么,怎么“比”,“比”得有没有道理,“比”得有没有价值。
国家之间要比,比谁更发达、强大;单位之间要比,比谁发展快、贡献大;人与人之间要比,比谁的进步快、水平高;自己也可以和自己比,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请你以“比”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成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比”的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一、(一)
1、答案:稻草人
5、答案:(1)他安安静静地看电视,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它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2)风
(二)6、答案:文章第2自然段中有关句子。
7、答案:比如第3自然段中第1句为间接引用;第2句为直接引用。其区别在于:前者无需加引号;后者要加引号,另外:人称有点细微区别。
8、答案:(1)作者的第三代几个孩子(2)作者(3)作者(4)作者的母亲
9、答案:
(1)对母亲的深厚崇敬和怀念之情。
(2)特别;差不多;对家、腊八的强调;为下文作铺垫,反衬孩子们纪念周总理的主动精神.表现孩子们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3)指1979年
(4)彼-此;a.表达了对总理深深的思念;b.对姥姥的回答不满,但又不好说。
(5)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妈妈两代人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6)小声哭的样子;黯然、怅然、悠然、凄然、潸(shān)然;对孩子们的纪念活动表示认同,被孩子们的诚挚感情感动,并由此触发了对总理的怀念。
10、答案:五 我“母亲的母亲”(即“我”的外祖母)、“我”的母亲、“我”、“我”的孩子们、“我”的孩子的孩子们
11、答案:C12、答案:为后面孩子们为了纪念周总理而煮腊八粥的记叙作铺垫
13、答案:腊八粥 “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 “我”纪念“我”的母亲 第三代孩子纪念总理
14、答案: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略写);第二部分(2-3)怀念外祖母(次详);第三部分(4)纪念母亲(略写);第四部分(5-7)纪念总理(详写)。因为总理对人民的恩情胜过母亲对子女的恩情,所以作者要如此安排材料。
(三)15、答案:并列 比喻
16、答案:整个耳朵往前拢着
17、答案: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耳垂很长,整个耳朵往前拢着
第三篇: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一、基础知识(共47分)
1.把下列汉字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5分)
bào zào xuánguà gē yáo chōng jǐng shì hào
()()()()()()()()()()
3.你一定记得这些同音字,想一想把字写正确写美观。(4分)
jiāo()往()傲()花()气 shì()迹()样()言()验
4.组词(5分)
载()慎()疆()缚()寇()截()填()僵()搏()冠()
5.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5分)
千()一发 生()活虎 光明()落 心旷神()家()户晓
6.选词填空(6分)
严格、严厉、严峻、严肃
①()的考验()的气氛()地批评()地要求
时间 时刻 时候
② 激动人心的()终于到来了!国家主席胡锦涛步入人民大会堂,接见从雅典归来的体育代表团全体人员,这(),全场一片欢腾。
7.古诗、名句填空。(8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3)、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
(5)、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________。
(6)、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的反义词错误的一组是()(2分)
A.、对答如流--吞吞吐吐
B、惊惶失措--神态自若
C、成千上万--独一无二
D、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9.下面句子中表达意思不一样的一个句子是()(2分)
A.这件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B.这件事他肯定知道。
C.他不可能知道这件事。
D.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件事?
10、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18分)
范仲淹苦读
我国自古有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宋代的范仲淹,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从小就立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并且说过:“一个人如果不读书,没有抱负,(即使、虽然)能吃好穿好,我看(也、但是)没有多大的意思。”
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范仲淹勤奋苦读,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辛。他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一人住进一间僧房里,昼夜攻读。累了,就用凉水冲洗头脸;睡觉时,往往连外衣都不脱,免得耽误读书的时间,家里粮食不够吃,范仲淹每天煮一锅粥,等粥凉了凝成块后,用刀切成四份,早晚各吃两份,就着盐浸的野菜充饥。
有个大官的儿子见范仲淹生活如此艰苦还吟诵不绝,很不理解,(只、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说:“这是个有志气、有出息的孩子。你把咱们家的好饭菜送些给他吃吧!”
大官的儿子照他父亲的吩咐做了。可是,过了两天,他发现送去的东西范仲淹一点也没有动。他很惊讶,便问道:“我父亲听说你很勤奋苦读,很是赞赏,让我送些东西给你吃。你一点也没有动,难道有什么得罪你的地方吗?”范仲淹(恳求、恳切)地说:“你们父子的深情厚意,我十分(激动、感激)只是我平时已经习惯吃粥了,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突然享受这么好的饭菜,以后还能坚持得下去吗?”
后来,范仲淹甚至连一天两顿粥也吃不上了。他仍然坚持苦读,五年没有睡过一个(安安稳稳、平平安安)的觉。
由于范仲淹长期坚持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1.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序号写在括号里(2分)
A、勤奋苦读()①跟“甜”相反 ②感觉难受 ③有耐心地,尽力地。
B、吟诵不绝()①穷,穷尽 ②断 ③极,极端的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3分)
3.给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1分)
4.用“__________”画出第二段的中心句(2分)
5“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本文写了范仲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后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7.你积累了哪些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及名言警句,请写下来(4分)
成语(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警句(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5分)
你即将进入中学,进入新的班级,会有许多新的同学,你怎样介绍自己,才能使同学们不仅仅能了解认识你,而且能喜欢你呢?请以“我”为题目,写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
要求:
1、突出你的性格、品质特点。
2、文章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参考答案
一、1、(略)
2、暴躁、悬挂、歌谣、憧憬、嗜好
3、交、骄、浇、娇;事、式、誓、试;
4、(略)
5、钧、龙、磊、怡、喻;
6、严峻、严肃、严厉、严格;时刻、时候;
7、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喜岷山千里雪、家祭无忘告乃翁、淡妆浓抹总相宜、独钓寒江雪、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片冰心在玉壶;
8、D;
9、C
10、(1)刺猬缩成一团。(2)(略)(3)因为 所以;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二、1、③、②
2、错误的是:虽然、但是、只、恳求、激动、平平安安
3、需要加的标点是,、、4、中心句是本段的第一句话。
5、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6、本文写了范仲淹家境贫寒,仍坚持苦读,实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读后我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或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7、成语:废寝忘食、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
名言:少壮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第四篇: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6含答案
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六
一、积累运用(共29分)1.给下面这副对联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学校新展容笑迎dòng(栋)梁(liáng)雏(chú)鹰初试yì(翼)竞飞新营 2.按部首查字法,“故”字应查 攵 部,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G。“故”字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A意外的事情;B原因,缘故;C故意,有心,存心;D老,旧,过去的;E本来,原来;F死;G所以。请结合文意,将下列句中“故”字正确的解释的序号填写到后面的括号里。(4分)①我时时刻刻都在思念故乡的山山水水。(D)②他有坚强的意志,故能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里存活下来。(G)③他的爷爷,2006年在乡下病故。(F)3.你知道下列故事的主角是谁吗?请填写一个主要人物。(2分)①四面楚歌(项羽或刘邦)②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4.补充成语(2分)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5.根据提示默写。(8分)①于谦《石灰吟》中表明诗人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品质的诗句是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②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通过写景抒发诗人送别朋友后的失落、怅惘之情的诗句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③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中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表现在艰苦的环境中,仍旧顽强不屈地斗争的句子是: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⑤即将离开小学时的同学,在毕业典礼上,你引用高适《别董大》中的诗句表达对同学的祝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⑥夏天你去赏荷花,满池的荷花映入眼帘,于是想起了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⑦思念家乡,我们可以引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名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⑧《示儿》中表现陆游渴盼统一的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替其中的人物写话,要求得体、连贯,不少于30字。(3分)情境材料:暑期将至,我市教育部门决定举办“暑期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夏令营”,以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王兵跃跃欲试,但爸爸妈妈却以即将升入初中、暑期应该补习文化课为由而不允许他参加。请你代替王兵说服他的爸爸妈妈,让他顺利参加夏令营活动。爸爸妈妈:我想参加“暑期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夏令营”,这样可以锻炼我的身体,培养我自理自立的能力,也响应了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有了好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我会处理好锻炼与学习的关系的,请允许我参加这次夏令营,好吗? 7.请根据要求改写句子,将正确答案写在该句下面的横线上。(4分)①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缩句)①上露出笑容。②火炬传递。(扩句)②第29届奥运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③汶川大地震,让我们伤心落泪。(改为反问句)
③汶川大地震,怎能不让我们伤心落泪? ④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陈述句)④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8.修改病句。(用符号修改或将正确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均可)(3分)①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座高大的教学楼和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①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座高大的教学楼,听到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②听到我国申奥成功,使我高兴得跳了起来。②听到我国申奥成功,我高兴得跳了起来。③能否珍惜时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③珍惜时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能否珍惜时间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阅读理解(共41分)
(一)阅读《郑人买履》,做9-11题.(共8分)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分)①先自度其足(dúo)(量长短)②吾忘持度(dù)(尺寸 尺码)10.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字的意思或作用。(3分)①而置之其坐(量好的尺码)②至之市(去、往、到)③而忘操之(尺码)④反归取之(它、指尺码)⑤何不试之以足(鞋子)11.《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答: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墨守成规,只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二)阅读《穷人》(节选),做12—16题。(共14分)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打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2.文中“忐忑”的意思是什么?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忐忑”的意思是:心里不安或心情不安定。忐忑不安的原因:自己家的生活已经很困难了,又抱回了两个孩子,丈夫能答应吗? 13.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丈夫,“他们”指的是 西蒙的两个孩子。(2分)14.文段中对桑娜主要从心理、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她怎样的性格?善良、有爱心。(4分)15.节选文字第二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B)(2分)A.话未说完。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16.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家很穷,夫妻俩拼命干活,也只能勉强度日,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请你推测桑娜当时的内心活动,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16.[参考示例]丈夫养活这个家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添上两个孩子,丈夫能同意吗?不抱回来也不行啊!这两个孩子没人管怎么行?就这么定了,丈夫回来就是揍我一顿也行,只要他肯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三)阅读《走进书里去》,回答17—23题(共19分):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甲】(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乙】(憾 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17.从文章第②③段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分别填在【甲】【乙】两处。【甲】处应填 荧 ;【乙】处应填 撼。(2分)18.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粗略:细致、瞬间:永恒 19.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4分)答: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20.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4分)答: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21.作者把“阅读”比喻为细嚼慢咽的宴席;把“观赏电视”比喻为便捷的快餐,可口的零食(2分)22.作者认为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2分)答:阅读书籍 2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答:
第五篇:温州小学升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
温州小学升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
一、基础知识(20分)
1书写水平(2分)
2、看拼音把正确的词语写在括号里。(4分)
dǐyǚchãngfáxuànyàotōng xīn xíe lì
()()()()
3、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2分)
成语: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
4、把成语写完整。(4分)
欢()鼓舞喜出()外高()远瞩
万籁俱()千头万()口若()河
写出四个含有“数字”的成语一个:___________
写出四个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一个:___________
5、最佳选择。(4分)
(1)中国足球队冲进世界杯赛场是亿万球迷的最大()。[愿望、期望、盼望]
(2)欢迎你到葫芦岛来()秀丽的滨城美景。[观赏、玩赏、鉴赏]
(3)()你走进课外的广阔天地,()会有许多新的()。
[只要„„就„„、不但„„而且„„、发觉、发现]
6、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2分)
(1)我高兴得坐立不安。
(2)海伦经过努力,学会了好几个国家的英语。
7、加标点。(2分)
(1)我们都喜欢走进新时代这首歌
(2)他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在哪个学校上学妈妈问道
8、这几个词我们都见过,把加重点的字义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1)东张西望()(a)开,展开(b)看,望(c)陈设,铺排(d)姓
(2)扬长避短()(a)举起,升起(b)飘动,飘荡(c)发扬(d)传播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分)
滔滔不绝____________惊涛骇浪____________
2、写出一条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从积累的诗词中,写出一句描写春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2分)
5、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2分)
6、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2分)
7、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宝贵,用你所知的名人名言劝告他们一下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着你。风里带来些()的泥土的(),()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的空气里()。(3分)
9、李逵这一形象出自()(1分)
A、《水浒传》B、《封神演义》C、《隋唐演义》D、《西游记》
10、请你拟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用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1分)
A、赤壁大战B、草船借箭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
三、阅读(11分 + 14分)
(一)我爱绿叶(节选)
我爱绿叶,因为她是生态孙模最勇敢的维护者。当狂风扑来,绿叶挺直身躯,阻挡着肆虐的流沙,不让它埋没良田;当暴雨打来时,绿叶紧紧拥抱住大地,坚强地忍受着暴雨的袭击,不让沃土变成沟整:当骄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则,猎我j吐出舌头发端,水牛在泥塘里打滚,而绿叶却从不
屈服。她把自己体内的水分向空中大量蒸发,吸收了酷热,为人们送来阴凉和爽快。由于树林能蒸发水分,吸收热量,绿叶分布面积大向地区,能使降雨次数和降雨两显著地增加。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水分(fēn fân)蒸发(fā fà)分布(fēn fân)埋没(mî mãi)
2、给文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挺直身躯()a、硬而直b、伸直或突出c、勉强支撑d、很
爽快()a、舒适痛快b、直爽,直截了当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2分)
蒸发()酷热()
4、选择正确的答案。(1分)
“绿叶紧紧的拥抱住大地,坚强地忍受着暴雨的袭击„„”这句话,运用的是:
A比喻的写法()B拟人的写法C排比的写法
5、仿照文章的结构,用总分式写一段“我爱X X” “。(4分)
(二)伞 的 故 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î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ú,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并仔细拼拼。把它们写在后面括号里。()()()(3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四、作文。(5分+30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个通知。
为了丰富同学们暑假生活,培养自理能力,学校少先队大队步决定从7月10日起到7月11日在东前湖举行“暑期环保夏令营”活动。要去的同学请在6月20日到中队长出报名。要求全班同学穿好校服准时到校。
2、根据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来做,字数均不少于400,要求事例具体,有条理,语句流畅,有中心。
作文一: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英雄,如航天英雄杨利位、衡阳消防兵集体英雄、还有许多的无名英雄„„请你选择其中之一,以《真正的英雄》为题来写。
作文二:在我们的成长中,多少人多少事让我们难以忘怀。请你选择最难忘的写下来。(可以是人、事、活动、场景„„)题目自拟。